【社會局.弘道攜手推健康老化 百歲人瑞領軍共2400名長輩參賽】
【特派記者游勝鈞/台中報導】一年一度專屬於長輩的嘉年華盛會「阿公阿嬤活力Show大賽」,由臺中市政府社會局主辦、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承辦,今年邁入第十年,主題是「青銀拾光 樂齡耆舞」,於7/25(六)、7/26(日)、7/27(一)於台中好運來洲際宴展中心盛大登場,為期三天的精彩賽事,將充分展現長輩們努力練習成果與不老樂活的銀髮精神。
2400名長輩參賽show活力 4位百歲人瑞登台 總歲數破16萬歲!
「青銀拾光 樂齡耆舞-109年阿公阿嬤活力Show大賽」,吸引臺中市約2400名長輩,70支隊伍參賽,總歲數突破16萬歲,平均參賽年齡為70歲,今年更有4位百歲人瑞參與演出,分別是清水長青快樂學堂100歲的李睿豪阿公、臺中市弘馨社會福利關懷協會(福順據點)101歲的陳吳妹阿嬤、臺中市北屯區廍子社區發展協會101歲陳羅好阿嬤,陳羅好阿嬤今年是首度參賽,將與媳婦一同上台表演;而社團法人中華傳愛社區服務協會(新興據點)100歲的王禮多阿公,更是活力秀的紀錄保持人!從第一屆到第十屆,從未缺席過,儘管重聽加上行動不便,必須坐在輪椅上,仍賣力舞動生命,王禮多阿公一路從90歲跳到100歲,連續十年參與銀髮族盛會,不老精神令人敬佩。
阿公阿嬤們經過數個月的努力練習,大家齊聚一堂上台獻藝Show出活力,3天的賽事將決選4支隊伍,代表臺中市晉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辦理之中區複賽,為臺中市的社區據點爭取榮耀。
克服病痛.行動不便 85歲嬤穿鐵衣秀舞藝
臺中市弘馨社會福利關懷協會(積善據點) 85歲的賴玉卿阿嬤,因為椎間盤突出,到據點練習跳舞,都必須穿上金屬背架,也就是俗稱的「鐵衣」,忍著脊椎不適,將每一個動作完美呈現,前陣子阿嬤還因為感冒引發肺炎,多次進出醫院,但每次出院,必定到據點報到,阿嬤說:「因為這裡是我第二個家」,今年更是賴玉卿阿嬤第八次參加活力秀比賽,當天也會穿上「鐵衣」登台表演,做一位最耀眼的不老舞者。
臺中市弘馨社會福利關懷協會(福順據點)91歲的楊秋菊阿嬤, 因為之前發生車禍,將小腿的肉割去移植,補受傷的部位,導致走路不穩,儘管如此,阿嬤仍每天推著輪椅,自己慢慢走到據點練習,除了肢體不便,阿嬤耳朵退化重聽,練舞上課都要特別費力地去聽跟理解,但每次練習,秋菊阿嬤從不缺席,努力克服身體退化及病痛,堅持不懈的精神令人敬佩。
鶼鰈情深!爺親自教導失智妻 攜手秀舞藝
臺中市北屯區廍子社區發展協會的79歲周俊佑阿公,十幾年來獨自照顧罹患失智症的妻子,不管到哪裡都帶著妻子,還將三輪電動車,改造成有遮陽板、能聽音樂,讓愛妻能坐的更舒適的代步交通工具,每到據點上課時間,就能看到周俊佑阿公騎電動車載妻子的身影,因為失智症讓妻子的動作緩慢,周俊佑阿公總是耐心溫柔的在旁邊教導,這次活力秀比賽的舞蹈表演,每個動作、每個舞步,都是周俊佑阿公協助妻子,將整首舞蹈學起來,夫妻倆將攜手登台表演,鶼鰈情深感動許多人。
相差78歲跨代合作!「青銀共好」樂齡耆舞
來自大雅區的臺中市麥之鄉產業發展協會,這次比賽表演的主題以「蘋果」為主題,象徵「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其中有負責打鼓的阿嬤,每次表演都會帶小孫子一起來,這位13歲的蕭仁順小朋友也開心地加入演出,和協會中最高齡的91歲林侯延治阿嬤,及91歲的張慶堂阿公,在六分鐘的表演中,會演出三段小短劇!每次練習的時候,小朋友的天真與阿公阿嬤可愛的NG,總讓現場所有人笑呵呵,林侯延治阿嬤還會突發奇想,臨時發揮,講出新台詞,相差78歲的青銀跨代合作,讓長輩感受到年輕的熱情,也讓小朋友更加懂得如何與老人家相處,共同在舞台上樂齡耆舞。
銀髮族年度盛典!活躍老化 再現長者生命價值
「很緊張又很興奮」、「一定要得獎啊」,是許多參賽長輩們的心聲,因為每個禮拜到據點練習2至3天,反覆練習長達好幾個月,只為了上台表演六分鐘,活力秀對阿公阿嬤們來說,是一整年的重要大事,透過舞蹈、話劇、歌唱等表演,讓長輩們都變年輕了。這次大賽也聚集了170位志工,除了來自臺中市的各級學校的青年學子,也有不少民眾報名參加,展現青銀共融、高齡友善城市,這些熱情的志工除了幫舞臺上的阿公阿嬤加油打氣,更細心的呵護行動不便的長輩上下舞臺,協助賽事順利、安全進行。
臺中市政府社會局長彭懷真表示:「本市致力推動預防照顧、銀髮樂活等福利政策,三天的賽事,讓我們看見社區的凝聚力,並帶動高齡與失能長者的參與,感受活躍老化的正向能量。期盼更多社會大眾可以鼓勵家中長輩,參與據點或老人團體活動,共同打造臺中市成為高齡友善城市」。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董事長王乃弘表示:「阿公阿嬤活力Show大賽,是專屬長者展現健康活力與生命價值的舞臺,這個不老舞臺讓我們看見,老人家不再只是被照顧者,而是能展現生命價值的樂活長者!也很開心看到現場這麼多不同世代的參與,一起帶動青銀交流、充滿創意與活力的高齡社會」。
台中市政府社會局
#彭懷真
劉士州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王乃弘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單元主題:巾幗女傑 - 熱血國軍,熱情童軍 張書睿,79年次的一位女孩,國小三年級和家人去爬八卦山,因為剛好有童軍們在活動,而被邀請加入一同玩樂,因此而加入童軍運動。高三模擬考次次都有70級分,目標學校是台、清、交、成的資訊工程學系,畢業後去新竹科學園區上班,但考試總有意外,一時失誤,學測卻...
「如何與 失 智 老人 相處」的推薦目錄:
- 關於如何與 失 智 老人 相處 在 指傳媒 Fingermedi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如何與 失 智 老人 相處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如何與 失 智 老人 相處 在 桃園在地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如何與 失 智 老人 相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如何與 失 智 老人 相處 在 [求助] 如何跟失智的婆婆相處…? - 看板marriag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如何與 失 智 老人 相處 在 嘉義縣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 [照顧資訊]如何與失智症患者相處... 的評價
- 關於如何與 失 智 老人 相處 在 失智症家屬可以怎麼做?簡單相處有方法並不難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如何與 失 智 老人 相處 在 是健忘還是失智?如何與失智症患者相處?《完全圖解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如何與 失 智 老人 相處 在 和失智老人相處-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如何與 失 智 老人 相處 在 如何與失智老人相處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媽媽經 ... 的評價
- 關於如何與 失 智 老人 相處 在 如何與失智老人相處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媽媽經 ... 的評價
如何與 失 智 老人 相處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1/22 星期五 絕對音樂】
「生命是一次閱讀,帶著感情去品,會收穫共鳴與感動;
帶著理解去讀,會收穫真情與真誠;
帶著執著去欣賞,會發現歲月如此美好!
這本醇厚而凝重的書,記錄下人生的生活百味,留下走過的唯美剪影!」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就在南投廣播 FM99.7
把耳朵借給我,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請點這裡-- http:// fm997.cityfm.tw
*************************
《活著活著就懂了…》
年少時如此沉溺於美,曾經用夢幻的腔調說:「我希望活到十九歲就死掉,永遠不要成年。」輕易過了二十歲,將近三十歲時,又升起一個念頭:「活到二十九歲就夠了,過三十就老了。」如今已邁入知天命之年,六十在望,才發現,三十歲時以為的老,哪裡是老!三十歲時理解的人生,原來只是個輪廓,還沒有上色呢。很多事,真的要活著活著才能漸漸懂得。
我曾經和大多數女孩一樣,走過婚紗店時總要在櫥窗外佇立,想像著自己披上白紗的那一天,憧憬一場浪漫婚禮,與鍾愛的男人永結同心,白頭到老。活著活著,突然發現,白紗雖然美,卻只能穿在新娘身上;婚禮很浪漫,婚姻生活卻很實際;鍾愛不一定能持續一生,男人對妻子有時冷淡、有時欺瞞,婚約無法約束愛。當我確立了自己的方向,找到可以傾注一生的志業,因著投入而神采煥發時,也就有了一種熱戀的感受,這是自給自足的、篤定的幸福。
常有媒體詢問我:「作為一個大齡單身女子,有哪些甘苦滋味?」我認為單身鑄造了我的人生,讓我過著想要的生活,成為一個完整的自己,並不感覺匱乏或苦澀。「難道沒有寂寞孤單的時候嗎?」人生而孤獨,能享受孤獨的人才能與自己好好相處。我現在的生活確實不是當初所設定的,但我感謝一切的失去與追尋,成就了此刻的我。
我發現人們總是喜歡回顧,留戀往昔的美好,懊悔那些失去的人與事;人們也習慣性地等待別人,等待別人的肯定與認同,等待別人的給予,浪費許多時間去等待,卻低估了自己的力量。在《我輩中人》一書中,我用了許多篇幅去談自我實現的重要,避免「人生過處唯存悔」,真正的解藥其實是自己。很驚訝地發覺,竟有這麼多年輕讀者,在閱讀中得到了共鳴與療癒。也許是因為,我們自小被教導要優秀、要成功,卻沒人教我們該如何與自己好好相處,當挫折與變故來臨時,又當如何面對。
大約三年前,父親的思覺失調突然爆發,我才猛然意識到,老去並不只是身體機能的衰頹,還可能是精神錯亂、失智…讓老人與照顧者一起陷入流沙中,不斷沉陷。五十幾年來,我那原本秩序井然的世界,因著父親的病而顛破碎裂。母親被確診患了失智症,新的挑戰迎面襲來,大齡子女獨自照顧高齡父母,人生道途突然陰暗下來。
許多事都是必須經過才能理解的,我開始覺得活得久一些是好事,生活中挑戰不斷也是好事。人生上半場,追求的是成功;人生下半場,只願能好好承擔,便是大圓滿。這都是活著活著才能懂得的事。
作者:張曼娟
(文章來源: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
***************************
如何與 失 智 老人 相處 在 桃園在地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30年前的好文分享
民國77年春天我從比利時回國,八月即在東吳哲學系任教。當時康寧祥先生正籌辦《首都早報》,文化版主編卓榮德先生邀我當編輯委員,委員中還有李敏勇兄、薛化元兄和黃美英小姐等人。除了開編輯會議,每星期我們還得在「新航道」專欄輪流寫稿,記得當時我排在星期五,用「海若」做筆名,足足寫了一年多,大部分的文字後來都收在我的第一本書巜久久酒一次》當中(1991,張老師文化公司出版)。那段期間報禁剛剛解除,大家都在尋找思想上新的活路。次年(民國78年)五月,文化版特別企劃了母親節專題,嘗試探索「母親」這個概念的本土意涵。我應邀從原住民的角度,回應「母親」這個主題,因而寫了〈母親的歷史,歷史的母親〉這篇文章。這是我第一次對原住民在台灣史定位的宣示,Tivitiv Paelavang,我親愛的母親,是整個宣示的存有論根基。隔不到一個月,北京爆發「六四天安門事件」,兩岸進入更混亂的文化歷史認同之漩渦中,到現在還沒有找到出路。
30年過去了,老媽媽從77歲陪我們走到107歲,去年12月28日終於走完了她自己的人生旅程。我回溯和她老人家30年前共同出發的原點,不免有更深的蒼涼感。文史燦爛的華夏民族,為台灣、為中國、為亞洲、為全人類,可以貢獻出怎麼一個更像樣的未來呢?老媽媽,您是看不到了。而做為原住民的我們,除了繼續努力,還能做什麼呢?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我們多麼需要那來自您的根源性力量⋯;或許我們應該重新建立另外一種形式的陪伴,依然可以㩦手邁向更符合理想的終點。
———————
母親的歷史,歷史的母親 文/孫大川
彷彿活在歷史之外
母親今年已經七十五歲了,論她所處的時代,她這一生該當波瀾壯闊,多彩多姿。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日本的殖民統治,整個中國以及台灣社會的激烈變動,科技的長足發展……,這些遼闊、複雜多變的人類場景,正是母親一生所面對的世界。然而,按我對母親的了解,她和一般身處邊緣的原住民老人一樣,安詳、寧靜,對這忙碌、瞬息萬變的世界視若無睹,彷彿活在歷史之外……。
從少年時代我便喜歡追問母親的生平往事,因為不知從何時起,我就無法忍受卑南族沒有歷史的那種感覺。如果說,我曾對原住民或卑南族有過更深的情感與了解,而不只是在名稱標籤上打轉,毫無疑問地,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母親。是她對自己生命的講述,以及她活出來的生活態度,使我能多多少少拼湊出那破碎、模糊的部落記憶,並從中捕捉自己族類的智慧與哲學。從某個角度說,對我而言,母親的歷史,即是卑南族的歷史,她讓我具體地意識到自己的歷史縱深!
大環境的紛紛擾擾,固然是一種歷史的真實;小場面的邊緣世界又何嘗不是真實的呢?「小場面」對「大環境」的回應,雖微弱不足道,但由於它也是真實的,未嘗不能發潛德之幽光,使我們對歷史的理解更寬廣、深厚。這是我最近默想母親的一生時,常常興起的念頭。
無悔的承諾
狄菲底弗(tivitiv)是母親的卑南族名,乃「糧食豐盈,不虞匱乏」之意。外婆懷她六個月時,外祖父便過世了。十二歲那年,外婆因病故世,母親便帶著四位同母異父的弟妹投靠掌家的姨婆。一直到她四十歲姨婆過世,接管家業,這期間她的生活是在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情況下度過的。
每次提到姨婆、姨公公,母親的眼中便含著淚光。做為一個孤兒,她對兩位老人家既是敬畏又是感激。她清楚地記得他們許多生活的細節與言行;有時說著說著,便唱起兩位老人家喜愛的卑南族老歌,歌聲和淚水,讓我看到生命的共融與卑南族幾千年來歷史傳遞的奧秘。
許多跡象顯示,家族產業之交由母親繼承,是姨婆晚年的決定,這個過程就像一般大家族的情況,有它波折、複雜的一面。母親說,姨婆的決定是她用堅忍的意志、孝心以及奮不顧身的辛勤工作換取的,這形成母親的性格中最突出的部分。
記憶中,母親總是忙碌的,直到現在她還常常頂著大太陽,在院子裡鋤草、修剪籬笆、編織山地服。她常說,勤勞是一種意志的鍛練,學習怎樣勉強自己,這也許是她孤兒的經驗所使然。
為順從姨婆的要求,十三歲時母親從日本人設立的「番人公小學」中途輟學,立刻投入田裡的工作。這種遺憾,變成她後來堅持要我們六個兄弟姊妹完成學業的動力。十七歲,在姨婆、姨公公的安排下和父親結婚。她對自己的順從,從來沒有後悔過,相反地她堅持到底,絕不朝三暮四。
有一件事,最令我印深刻。民國四十年代末期,天主教傳入村子裡。身為領袖的姨公公權衡現實情況,決定讓全村親族皈依天主教。母親最初是相當反對的,覺得這會破壞傳統習慣。而姨公公的觀點,是希望藉此加速部落與現代社會的銜接;並指出天主教會將相當尊重族人的風俗習慣。母親因而順從了,姨公公對她說:「既有承諾,便不可以有二心。」我們全家受洗後第二年,姨公公因心臟病突然過世,成了村子裡第一個以天主教儀式行葬禮的人。當時我已記事,那天在新落成的教堂裡,看到母親站在穿著傳統卑南族服裝的姨公公之棺木旁,顯得特別沈靜、虔誠,那種神情常在她後來的宗教生活中浮現。如今,社會改變了、天主教會在村子裡也沒落了,許多人熱心不再,甚至改宗或反信仰;然而母親卻始終如一,每天仍保持餐前、睡前祈禱的習慣,多年來不曾間斷地早上四、五點起床讀聖經、唸玫瑰經。我不知道她對天主教教義有多深的了解,我知道一個人信守承諾、一往無悔,本身即已接近宗教的神聖世界。當我不在她身邊時,清楚地知道每天有她為我祈禱,那種臨在的感覺是母親給我的最深感受。
歷史傳遞的奧秘
十三歲輟學之後,母親開始參與村子裡「鋤草團」(misahur)。根據卑南族的傳統,部落男子十二、三歲起,即按年齡分階加入「會所」(palakuwn),完成社會化的各種準備。至於女子之社會化,則並沒有一制度性的設計。「鋤草團」的活動,正彌補了這個需要。按部落之習俗,每至夏季農忙時,婦女便彼此邀約組成若干「鋤草團」,以集體耕作之方式,互助合作。團隊通常由較年長且具領導能力之婦女當召集人,一大清早,便由她召喚、整隊出發。工作當中,召集人除了負責決定作息,且要隨時鼓舞士氣,藉古老山歌之唱和來對抗身心之疲憊與炎炎驕陽。直到傍晚,「整隊」回家,又得忙碌家事。就在這種集體勞動中,婦女們培養友誼,學習如何與別人交往,傳遞歷史經驗與生活常識,陶成人格,成就德性……。換句話說,「鋤草團」並不只是一個勞動之隊伍,它透過集體勞動的方式,來塑造卑南族婦女的典型。
母親顯然完整接受了上述的陶成訓練,她勤勞的習慣,對卑南族神話、傳說以及掌故的豐富知識,古老山歌的吟唱等等,可以說是「鋤草團」留給母親最豐富的遺產。她常說,由於她很早便參與「鋤草團」,後來並長期扮演召集人的角色,因此她的少女時代大都與成年婦女或老人相處,這讓她活得相當典型,成為不折不扣的卑南族婦女。
異鄉人
民國四十年代中期以後,村子裡的部落性格迅速解體,不但男子的「會所制度」褪色了,「鋤草團」同樣再也組織不起來,卑南族男女的社會化,不再以原社會為對象,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社會符號;而他們所熟悉的世界,正快速地從各個角落退隱、消失。幾年前,在母親的領導下,村子裡的婦女們模擬了「鋤草團」完工後的傳統慶祝儀式(卑南族語稱之為:muhamud),原是歡樂的慶典,如今竟充滿憑弔的氣氛,吟唱老歌時,大家都哭了,哭得好深好深……。
部落社會的崩解,就像現代工商社會對傳統社會之衝擊一樣,有它必然的命運,原是不值得大驚小怪的。但,對卑南族老人而言,由於「語言」的同時喪失,使他們成了真正的異鄉人。他們一方面不再能和子孫對談(因為子孫們只說漢語),另一方面也無法和他們將去認同的「新社會」交談。他們只好「自閉」在他們曾活過的時空,與周遭世界「互不存在」。
母親能說日語,這在早期的台灣社會是有用的溝通工具,因為大部分的「台灣人」都受過一點日文教育。然而,隨著「推行國語運動」的徹底發展,以及相當一段時期對日本的政策性抵制,母親可以交談的對象相對地縮小了。我永遠忘不了家裡有電視機以後,她常常坐在電視機正前方的搖椅上,凝視電視畫面的情形,那種眼神是複雜的,充滿好奇、猜測、迷惘與困惑,她多麼想了解這個世界啊……。我們兄弟姊妹若遇有空,有時會在旁加以解說;若恰巧心情不好,就不免和她老人家發生一些小衝突了。通常,小衝突之後,她會悶悶地盯著電視畫面,不知不覺睡著了。也許,她夢裡的世界,才是更真切的。父親過世以後,母親寂寞的身影更令人鼻酸……。
前年夏天小姊姊病重,母親陪她到台北某大醫院就醫。小姊姊說,有一回她想吃麵線,母親為讓她高興,便頂著大太陽四處找麵攤子,她想向路人詢問,卻不知要如何表達,急出一身汗水。幸虧遇到一位好心的老太太,半猜半推終於意會了過來,陪她買到了麵線。回到醫院,小姊姊胃口不開,但知道母親為了這碗麵線幾乎心力交瘁,別過頭去勉強吃了幾口,淚水滴進麵湯裡。
負笈歐洲期間,母親擔心我看不懂她的日文信,特別和神父學了羅馬拼音法,七十幾歲的人了,這要下多大的決心和毅力啊……。每次收到她密密麻麻、歪歪扭扭、錯誤百出的家書(當然是羅馬拼音的),便心如刀割;她在電視機前睡著的樣子,又鮮活地浮現在腦海,覺得自己虧欠她好多好多……。
誰是土地的主人
沒有文字、歷史的民族是容易遺忘的。記憶中,母親對歷來活躍在台灣歷史舞台的「主角們」,很少仇視或批評。她總覺得自己的民族是落後的,是應該向進步的社會開放的。我想,這是姨公公給她的影響。
民國五十二年,大學畢業不久的大姊嫁給外省籍的姊夫,雖曾引起家庭革命,場面卻毫不壯烈。這之後,除了哥哥和小姊姊,我們家裡婚姻的組合可說是大雜燴。有河南人、江西人,也有浙江人;而我自己也娶了一位閩南太太。母親常說,也許這就是台灣的未來。
對台灣七十年代以後政治、社會變化與衝突之複雜背景,母親當然不甚了了。有一回我問她對外省人、閩南人、日本人做何評價,她的回答讓我思索良久。她說:
「日本人是可敬畏的,守法且有榮譽感,常能裡外一致。我雖厭惡他們的嚴苛,卻肯定他們對部落所做出的貢獻。感覺上閩南人是較自私的、現實的,我們常吃他們的虧。至於外省人,似乎較具善意,四十年來台灣不是進步許多嗎?我不大明白他們吵什麼,他們不都是中國人嗎?」
母親的評斷當然是樸素的、感性的,她無法分辨這中間有關權力、利益分配之複雜因素。她之對閩南人頗有微詞,是因為原住民四十年以前,就已經飽受閩南人的威脅,這段歷史遠遠超過後來的四十年,在日據時代,閩南人以「中國人」的身分,地位高於原住民一等; 而後來的四十年閩南人搖身一變,竟以「台灣人」的身份,要求權力的本土化,這大概是母親批評閩南人自私、現實的心理情結。後來,我驚訝的發現到這種情結竟普遍地潛伏在許多原住民朋友的心靈深處……。我深深相信,以省籍或地域觀念為基礎的台灣本土化運動,從原住民的觀點說,是不可理解的;以歷史仇恨的清算為出發點的權力重組,只有加深這塊土地上的罪惡。
歷史的母親
母親的歷史,是我把握卑南族歷史的主要憑藉;她生命中的憂傷,其實也是卑南族的憂傷。每次看到她老人家寧靜、安詳的臉龐,便彷彿看到卑南族最後一道晚霞。而她生命中對大環境的那些小小回應,常常幫助我看清時代的迷幻。我真的相信,除非我們像原住民一樣勇於遺忘,否則我們永遠無法交會,無法在這塊土地上創造屬於自己的歷史。相信嗎?原住民有一天會是台灣歷史的母親!(原刊載於78年5月14日首都早報)
如何與 失 智 老人 相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單元主題:巾幗女傑 - 熱血國軍,熱情童軍
張書睿,79年次的一位女孩,國小三年級和家人去爬八卦山,因為剛好有童軍們在活動,而被邀請加入一同玩樂,因此而加入童軍運動。高三模擬考次次都有70級分,目標學校是台、清、交、成的資訊工程學系,畢業後去新竹科學園區上班,但考試總有意外,一時失誤,學測卻只考差了65級分。只好打起精神再拼指考。在這拼指考這段時間,媽媽拿了軍校聯招的簡章,不停的鼓勵她考慮念軍校,因為媽媽說:即使考上理想的大學,以後起薪也不怎麼樣,而且公司會倒,國家卻不會倒。再加上用循序漸進誘導的方式,先讓她去體檢看看,反正體檢也不一定會過。等體檢過了,再讓她填軍校志願看看。反正填軍校志願和一般大學填志願是不衝突的。最後她兩邊都考上了,一邊是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太空組,因為她想如果有可能的話,能上太空去看一看。另一邊國防大學理工學院資訊工程系,最後她選擇了唸軍校。從此開啟了她多采多姿的軍校、童軍生活。
軍校生要出國有一定的程序要報備、核淮,大學四年遇見開明的院長,認為學生有機會多出國交流、學習是好的。所以讓張書睿大學四年有四次出國機會。大一代表女童軍總會參加世界女青年論壇、大二參加2012CJK國際服務隊、大三代表國防大學理工學院至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參訪、大四赴法國文化協會盧昂分會參與語言培訓的課程,並與當地童軍進行文化交流,童軍心得交換。
這四次的出國,在此次節目中張書睿都有分享的她的心得與感想,還有當時遇到的困難是如何的克服?
張書睿長期在家庭教育和童軍教育的洗禮下「日行一善」、「助人為快樂之本」已經深深烙印在她的思想中,所以她長期就有做志工服務,包括最後的CJK國際服務,也是志工服務的一種。如此優秀在同學眼中,一開始難免敬而遠之,但軍校生的特性就是大家都要住宿,所以她和同袍朝夕相處,一起參加暑訓、山訓、一起從飛機上跳下來,一起走過先鋒路,建立了革命情感、同袍情誼卻是無比堅硬。
最後她談到童軍教育和軍校教育,是相輔相成,而且都是重團隊合作、重榮譽。也鼓勵童軍夥伴,念軍校是不錯的選擇。最後建議童軍夥伴多靜下心來想想「生命,除了讓自己好以外、還能做什麼?讓這個社會、這個國家更好」。
以下補充張書睿的自傳,全國童軍夥伴,大家一起互相勉勵…
張書睿,自懵懂的及笄之年,加入許多志工團體的行列。包括:台中市至長者家長協會、曉明社會福利基金會為獨居老人送年菜及打掃環境、台中市社區大樓---牛津博士---環保志工、內政部兒童之家課業輔導志工。雖然只是一位十來歲的女孩,但我深信,將「愛」從身邊、周遭散播,可以化解大家的同仇敵愾,敞開心房,給予更多的人溫暖。
台灣需要人情的溫度,才能少掉內鬥、分化團結。當我們為這個社會付出,使社會安詳和平,人民各司其職。如陶淵明所寫的「桃花源記」場景,安居樂業、和平相處,安內以攘外,使國運昌隆。如今,已過雙十年華兩載。這幾年,投身於國際和平、國民外交,讓世界看見台灣,也讓台灣,看見世界。首先,是民國97年,代表臺灣赴英國擔任國際交換學生,課餘之際,至當地的Lincolnshire children’s services,擔任協助身心障礙者的志工。
大一時,代表中華民國參加2011世界女青年論壇(Young Women World Forum 2011)為本國的女性在國際會議中發聲,提升國家的國際形象,增加台灣在國際場合中的曝光率。
大二時,參加2012CJK中日韓羅浮國際服務隊,擔任台灣羅浮代表,至菲律賓Marikina城市做志工服務。服務期間,做日本、韓國、菲律賓三國的溝通橋樑、促進國民外交。並在志工任務完成後,建立起固若磐石的友誼,樹立國家良好形象,在東亞地區建立良好口碑。
大三時,代表國防大學理工學院赴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參訪交流,與該校學生交換軍校期間的體能訓練方式、暑期訓練課程、戰鬥戰技的應用、榮譽制度的規範、生活管理規定等。去蕪存菁,帶回國內做借鏡;並也將我國優良的,供他們參考學習。
大四時,利用寒假赴法國文化協會盧昂分會參與語言培訓的課程,並於課餘、週末期間,和法國盧昂童軍齊參加團集會。藉由活動的交流,讓法國的青少年們認識台灣。時逢農曆新年,我在當地舉辦過年圍爐,讓法國人體驗台灣傳統文化,也讓台灣,走進法國。
這些年來,秉持著:參與公共事務、服務社會、幫助需要的人群,是促進區域和平、消弭族群對立、階級衝突的最佳的方法。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就不會做了!未來我也會一直努力下去!
智慧的腦+勤勞的手+踏實的腳+結合眾人的力量= 祥和的社會
如何與 失 智 老人 相處 在 嘉義縣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 [照顧資訊]如何與失智症患者相處... 的推薦與評價
(一)檢視長輩的生理需求先詢問失智症長輩是否感到飢餓、口渴、疼痛或想上廁所等。先排除長輩因生理需求而產生的異常行為,以安撫長輩的情緒。 (二)注意室內光線維持 ... ... <看更多>
如何與 失 智 老人 相處 在 失智症家屬可以怎麼做?簡單相處有方法並不難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新聞Talk Show《 失智 症保險怎麼買!》○【第一段】 小心! 失智 症有前兆!長照相關花費算給你聽! ... <看更多>
如何與 失 智 老人 相處 在 [求助] 如何跟失智的婆婆相處…? - 看板marriag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我婆婆這陣子突然腦筋退化的很快
醫生判斷應該就是失智
我老公身為長子
經過討論後決定把婆婆接回來照顧
其實我覺得壓力蠻大的
聽朋友說照顧失智的長輩會很辛苦
而且我也沒經驗 不曉得大家對這方面有沒有什麼建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110.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riage/M.1419496121.A.E3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