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東奧閉幕:睇 黑澤明 姿三四郎》
東奧閉幕,我嘅慶祝方法係睇咗兩部日本大導黑澤明嘅早期作品。《姿三四郎》(1943) 係黑澤大導第一部作品,《續姿三四郎》(1945) 係續集。當年係皇軍時期,這兩部片中間佢喺1944年仲拍咗一部樣板戲,而當年軍政府內容審查,好多題目都喺紅線外唔拍得,雖然《姿三四郎》關於日本傳統同武術精神過到骨,都有 1,856英尺嘅片段被刪剪,剪咗咩都不太清楚,主要一段師父教主角姿三四郎開竅嘅劇情,可惜無咗。以近八十年前嘅作品,《姿三四郎》確實創新,利用影像敘述故事的蒙太奇能力之強,難怪如此經典。
故事主角姿三四郎,出城去搵師父學武,由本來惹事生非,到一直學習武術之道,據說源自小說的角色,模型來自明治時期把柔道從柔術發展出來的祖師爺之一的四鄉四郎,除了集武更加是辦報的新聞工作者,才明白細個時七十年代初睇電視劇版扮演姿三四郎(《柔道龍虎榜》,小鳳姐唱主題曲!)嘅靚仔竹脇無我,點解咁書生。1943年電影原版嘅藤田進,已經算無咁文藝,算稍為粗獷了。
咁關奧運咩事?兩部電影有三個奧運項目㗎!柔道,分支出嚟嘅空手道,同拳擊!拳擊,Boxing?續集有日文人俾美國佬蝦,姿三四郎打擂台打贏美國拳王嘅一段劇,原來後世嘅黃飛鴻李小龍葉問等等嘅橋段都係起源於此?係卦,除非有人搵到1943年前中國電影都有啦。
以打擂台一段為例,柔道館本來禁止徒弟們為娛樂觀眾收錢打擂台,但姿三四郎後來又決定上場打,於華語電影不同,不是為民族尊嚴,完全是為保衛武術之道,而武之道,則在於懂得自己的責任,比武勝負,都會影響其他人和事(似蜘蛛俠的「能力越高,責任越大」),而電影英雄的「仁者無敵、以德服人」的高尚形象,和過程中的掙扎,都影響後世電影和流行文化的英雄以至超級英雄的定型。而「武者其實是和平主義者」,不想打但「被迫」要打,在軍國主義下應該會被當局利用為樣板形象,合理化軍國主義。
我還覺得有趣的是,兩片中的最後高潮決鬥場面,都選擇在斜坡上進行,第一集是野草山坡,第二集是白雪山坡,點解要斜坡?方便表現柔道撻人碌落山,還是想表達世界是不平的,環境是傾斜的,所以要勝出就要融入條件上的優勢或限制,碌就一定向下落,不會上的,問題是於何配合致勝,撻就要向一個方向撻。黑澤明喺軍國政府censorship下拍電影,睇住紅線又點守住自己條底線,鬥長命 (endurance)?以李小龍說法,就是 be water。武術如此,運動如此,人生如此!
#黑澤明 #姿三四郎 #AkiraKurosawa #SanshiroSugata #黒沢明 #すがたさんしろう #ぞくすがたさんしろう
#光影評 #影評 #電影 #電影介紹
#柔道 #judo #空手道 #karate #拳擊 #boxing
姿三四郎 柔道龍虎榜 在 講劇時辰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老餅回憶,70年代日本運動劇熱潮
昨天和網友在留言中談及70年代的日本運動劇熱潮,1970年播出的《青春火花》,只是逢星期日晚八點到八點半播半小時,在當時超級受歡迎,曾軒起香港的排球熱潮,與及奠定了魔鬼教練加艱苦訓練這種基本方程式,「必殺技」也是成功關鍵之一,蘇由美(日名朝丘由美)的「鬼影變幻球」是當年不少人的模彷招式,當然無人練得成,鬧著玩居多,另令外還有「移形換影」、「五行變化球」…,都是睇到觀眾如痴痴如醉的絕招。
這劇集在日本也是受到歡迎,影響所有及,以青春和必殺技作賣點的電視劇,應運而生,如有「飛魚轉身」的《綠水英雌》,「翻滾閃擊」的《網球雙鳳》與及《紅粉健兒》中,專打保齡球大分平的絕招「魔術旋風球」。
此外沒有必殺技,先有小說和電影,後改編成電視劇的《柔道龍虎榜》(日本原名:姿三四郞),也是大受歡迎的作品,其中最難忘應是姿三四郎和檜桓化敵為友的關係,這劇也令竹協無我迅速爆紅起來。而杜sir也曾拍過同名電影致敬。
那些年娛樂節目選擇較小,追看免費電視劇應是最大眾化娛樂,看完回學校、回公司一同討論劇情,也是件樂事 !
姿三四郎 柔道龍虎榜 在 重點就在括號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個月底,一生創作無數各種香港類型電影、過了耳順之年的杜sir,就要過了這六十大壽後第一個生日了。
他是一個很古怪的導演,有人叫他「杜大炮」,就連沒人敢嫌形象非常好的劉德華他都能說個幾句抱怨「他有時也不nice啊」、很久沒合作的「民間特首」」周潤發說他的脾氣真的是越來越差了,前幾年記錄片《無涯: 杜琪峯的電影世界》的第一個鏡頭,就是他痛罵拍攝現場的所有人,他說,「你在現場就做好現場的事情啊」,生氣是因為「為什麼大家都不專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yqIAFm2rq8&nohtml5=False
對他而言,做好自已的本份,才是最重要的。
做為在香港電影金像獎入圍過最多次最佳導演的杜sir,即便好幾年前他就直接放話「死都不去」(但台灣的金馬獎倒是來的很高興啊、都來了好幾次了),前幾天頗受爭議的《十年》得了最佳電影,香港影壇出現大量的異聲,有記者去問他有什麼感想,他依舊用他非常直白的言論說,「創作就是需要自由,不應該有什麼束縛,當感情發揮到最真實,大家都會感動的時候,它就會有抒發的感覺」。
就連對投資過他拍《放逐》、《盲探》的寰亞集團董事林建岳的言論,他也只說了一句,「林建岳是出錢的不是拍電影的,即使林建岳是我的老闆我都要講,因為這個是電影的自尊」。
這是他的自尊,他的本份。
很早就跟太太結婚但沒有小孩的他,生平最喜歡的就是抽雪茄,沒唸過什麼書,一路從香港TVB從電視做起,跟在老師王天林的身邊,從場面調度開始慢慢學,他這個學徒不似那些當年香港新浪潮回來的導演厲害,那幾年他每天都在趕拍戲,每天講求的是快狠準,抓定成本就拍,絕對不能浪費時間。當年有機會開拍自己的第一部電影《碧水寒山奪命金》,電影上映後他自覺「不行,這樣還不夠資格當導演」,所以又回到電視台拍了好幾年的電視劇,而他開始執導當電影導演,是香港電影喜劇最旺的時侯,之後整個影壇開始每況愈下。
九七到了,他自己開了間至今還支撐著整個香港影壇的「銀河映像」,找來我心目中香港最會寫劇本的韋家輝寫電影,然後他導演電影,各種類型都不停的拍,老闆叫他拍的、自己想拍的、有時間壓力趕拍的、中間拖拖拉拉拍了三四年的,撐著,不讓它倒。
還記得十六年前,當年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的三位名導,好似也拍出他們各自的生涯代表作。李安選擇向胡金銓致敬所以拍了《臥虎藏龍》,王家衛選擇向劉以鬯跟鈴木清順致敬所以拍了《花樣年華》。
而他,選擇向他心目中,自己的電影根本的老師黑澤明致敬,所以他拍了他自己的《七武士》,一部因為成本問題所以必須控制開槍次數的黑幫電影、只拍了短短19天的《鎗火》。
黑澤明透過電影告訴他,「每個鏡頭都必須要有意義」、「你的攝影機,就像是作家的筆」、「鏡頭能說話的部份就不需要台詞」,把握節奏、把握懸念,他站在黑澤明的肩膀上,遵照著老師告訴他的每一句話,拍了又拍致敬老師的電影,《P.T.U》(《野良犬》)、《柔道龍虎榜》(《姿三四郎》),玩了很多電影、撐住很多電影、實驗了很多電影,一切依靠以前在電視台苦出來的基本,跟眾多老師教導他的事情(還有塞吉歐李昂尼、梅爾維爾)。
黑澤明六十歲的時侯,拍了他票房與評價皆敗的作品《電車狂》,黑澤明在面臨失敗的時侯曾經自殺過,之後到了俄國拍了《德蘇烏扎拉》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有好萊塢資金後拍了《影武者》得了金棕櫚獎,黑澤明的人生大起大落,一切都是為了堅持自己的根本,拍出自己想拍的電影,說出自己的道理,電影就是他們的信仰。
他們唯一能告訴大眾的方法,就像是,如尖銳鋼筆的攝影機鏡頭。
過了六十歲,對他而言,「電影」是什麼?
做好自已的本份,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本份之外,也是,絕對不能低頭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