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好情緒並非與生俱來】EQ培訓札記 #07
開心是所有愉快經驗的基礎,有趣則是讓人感到趣味無窮的經驗👣
🔸小孩懂得什麼是「情緒」嗎?
新生兒在五個月大的時候,就會出現類似快樂這樣的好情緒,隨著生活上的刺激越多,孩子能感受到更多像是開心、得意、驚喜、有趣…等等這類的 #正面情緒
這也意味著,雖然孩子不會表達,但在嬰幼兒時期確實能感受到情緒反應,然而這些好情緒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需要 #後天學習,並且將它 #儲存 起來的哦!
🔸關心、傾聽與積極回應
開學了~每天接到孩子第一件事,習慣性先關心他們:「今天在學校都還好嗎?」
有時候孩子會露出愉悅的表情搭配嘴角上揚,我大概可以知道,今天應該有好事情發生
有的時候孩子更激烈,整個拉住媽媽的手,興高采烈地要分享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事
而我則是一邊牽著他上車,一邊聆聽他的分享,講到激動處,我還會拉高聲調跟他一起激昂起來說:「蛤?!真的嗎?!」
當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父母親展現出的"#專心聆聽"與"#積極回應",能夠強化孩子這種快樂的心情
因為在分享給自己最信賴的父母親同時,也在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親子之間的信任感💞
🔸引發「快樂」的經驗
生活中,引發孩子開心、有趣的經驗,有哪些呢?
▪️物質層面:玩具、禮物、食物、遊樂場、3C…等等
▪精神層面:同儕一起玩樂、家人一同出遊、有手足的陪伴、戶外放鬆的愜意
日常中,這些愉悅的經驗,都可以幫助孩子培養出一顆快樂腦哦👶🏻👧🏻👦🏻
🔸 培養快樂腦4步驟
親職教育專家楊俐容老師提出,培養快樂腦的四個步驟:
▪發現:幫助孩子察覺自己的好心情
(ex:你看起來笑咪咪的,感覺今天心情很好哦!)
▪強化:誇張的表現好情緒
(ex:語氣激昂的回應孩子,和孩子一起哈哈大笑)
▪儲存:將這些愉快的心情儲存下來
(ex:用照片、影片、日記…等等的方式記錄美好的時光)
▪創造:協助孩子創造好情緒
(ex:留意孩子的好情緒,並且稱讚鼓勵他)
透過發現、強化、儲存、創造,能幫助大腦習慣好情緒的發生,漸漸地就能累積滿滿的正能量!
🔸擁有好情緒是需要學習的
事實上,好情緒並不是天生就擁有,而是需要後天去學習來的
人的大腦中,壞情緒本來就比好情緒更加活躍,也因此我們很容易注意到壞情緒的產生,而好情緒卻很快地就流過大腦
所以我們更要好好學習 #正向情緒,並且把這種感受 #牢牢記住,一點一滴 #儲存起來,讓我們的生活足以得到滋養🌱
🌷每天儲存一點好情緒,累積滿滿正能量🌷
++希望你喜歡今天的文章++
Claire的暖心教養札記,我們下回見!
喜歡的話,歡迎按讚分享留言給我喲❤️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2萬的網紅快樂大學Happiness Universit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總是習慣壓抑情緒嗎?或把氣悶在心裡不說出來?這樣對大腦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導致發生憂鬱症的機率比情緒穩定的人高。該怎麼處理情緒才能讓大腦舒緩、遠離負面情緒呢? 00:20 大多數的人對情緒處理是不成熟的 01:13 從印度哲學「認知→情緒→行動」理論中了解「情緒」所扮演的角色 02:40 從「認...
嬰幼兒情緒文章 在 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孩子吵著要看手機電視影片怎麼辦?
#如何與孩子建立使用3C的規範原則?
#給孩子最棒的品格禮物是自律及情緒管理
#諮商心理師郭蕙寧
如何因應孩子,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不能看電視、或者是要結束看電視、看影片,也是家長們也想了解的教養問題
當寧寧老師對蜜亞醬說:「醬醬,把iPad收起來囉」,蜜亞醬對我說了一聲「好」,就自己把iPad蓋起來,轉身找其他樂子。過去寧寧老師也遇過,要結束3C影片時,蜜亞醬的各種哭鬧,簡直就是親子的3C戰場~但透過正向同理心教養,以及情緒教養,與孩子一起學習合作、自律和情緒管理~
我之前看到吳鳳一篇關於「給或不給孩子看手機」的文章,覺得深有同感。
文章連結,請參考https://www.facebook.com/rifatshowman/photos/a.10151264031726961/10156771129441961/?type=3&theater
在生活中出門在外,很常看到許多幼小的孩子坐在推車上、椅子上,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台台的手機,播放著YouTube上面的卡通,每次看到,心裡面總有一種莫名的惆悵感,孩子們在看影片時的眼神,都是無神的(也可能是累了,哈)。我並不是要指責家長給孩子3C 產品,因為剛好這個世代,3C 產品成為我們生活的必備用品,手機平板電視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在這個世代出生的孩子,3C 產品就是他們的生活,無可避免。
然而,孩子接觸3C 產品,也絕對有賴於家長的覺察。覺察嬰幼兒接觸及使用3C 產品的影響,而願意在降低影響之下,一起來跟孩子學習,如何不依賴3C 產品,讓3C 產品成為孩子無聊時、哭鬧時、吃飯時的「必備良品」。
這是「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所寫的文章。已經有非常多研究,發現嬰幼兒接觸3C 產品對身心理發展的影響,給大家參考
育兒知識:兩歲以前用 3C 產品,會傷害孩子腦部發展
http://twkid.com/p/2297
在蜜亞醬2歲以前,我是完全沒有給她看3C 的。慶幸我正好有一堆來自寶寶手語、寶寶瑜伽、遊戲的點子,還有繪本、玩具、唱歌,在孩子無聊、哭鬧時,總能派上用場,而減少我窮突末路必須拿3C 產品出來哄孩子。在蜜亞醬快2歲之後,我開始開放,選擇有幫助的3C影片,與孩子一起學習~
而面對3C ,我們真的要「堅持不給」嗎?
我來跟大家分享「如何與孩子建立使用3C 產品的規則」?
在跟孩子建立規範的同時,也是在培養孩子的自律、自覺能力,以及「情緒管理」的能力。
我在這篇跟大家分享過,自律跟情緒管理,都是家長需要陪伴孩子培養的能力
「給孩子最棒的品格禮物:【自律及情緒管理】」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789811144760233/?d=n
一開始在規範孩子接觸3C 產品的時候,像是不能看影片、或者要結束關閉影片時,一定會遇到「逆子」上演,而我們當下也可能會生氣、不爽、惱怒。是的,不只有孩子會演,大人的內在小劇場也是很精彩。然而,遇到孩子哭鬧時,先不要跟孩子對立,而是 #溫和而堅定 持續與孩子建立正面的溝通,讓孩子跟我們合作。
家長的態度,尤為重要,在建立孩子使用3C 產品的內在自律及外在行為規範時,我們要有耐心、同理心,以及 溫和而堅定 。
🔖首先,我會跟孩子討論「接觸3C 產品」(大多是用看手機的例子)可能的負面影響是什麼,譬如,眼睛會壞掉、會近視、會失去許多美好的時刻、跟媽咪一起玩的時間減少、投入喜歡事物的時間減少....等。先給孩子正確的認知觀念,同時一起建立行為規範。
我在給手機、給孩子看卡通影片之前,會先 #溫和而堅定 地與孩子溝通:
▶️告知孩子可以看手機/電視的原因,譬如,之前約定過、今天是一週一次的影片時間
▶️看多久,時間多長。蜜亞醬還小的時候,我是教她看時鐘的長針,從哪個數字走到哪個數字,就要關手機/電視。從蜜亞醬2歲之後開始,我們從10分鐘,延長到30分鐘,都是看當下最適合多久,來跟孩子告知。而我們每一次選擇的手機/電視影片,最好是跟規定的時間差不多,才不會在孩子看的最高興的時候被嘎然而止,突然被中斷的興致,孩子就容易發脾氣,但如果影片結束,也跟著結束關掉手機/電視,孩子的心也會一起往下放,我們在引導結束時,也比較容易
▶️在收起手機/電視的「前5-10分鐘」,開始預告要收手機了。通常也會擬人化手機的方式來告知,「手機要睡覺嘍」、「手機要休息嘍」「手機要去洗澡嘍」、「手機的爸爸媽媽來接他嘍」,接著溫柔提醒孩子「你也要休息嘍」、「你也要洗澡嘍」,「眼睛也要休息嘍」。因為發展特徵,孩子會認為萬物都有靈性,這樣引導可以幫助孩子在同理心之下,比較願意配合
▶️時間到的時候,告知孩子要結束了,就關掉手機/電視
一開始,幼小的寶寶或孩子,大多會無法接受而哭鬧。此時正好是一起學習情緒管理的好時機。
當孩子哭鬧時,我們當下就溫柔、溫柔,保持堅定的態度與信念。
面對孩子的情緒風暴,我們可以:
✅同理孩子的感受
✅陪伴孩子度過情緒風暴
✅告知孩子結束使用3C的原則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而這個情緒管理的練習過程,也會重複重演好幾次,直到孩子願意開始合作,以及情緒管理能力提升。
蜜亞醬是快兩歲,才開始有手機卡通可以看,遇到孩子哭鬧吵著要,我就溫和而堅定地,以我上面分享的方式,陪她一起練習。幾次之後,蜜亞醬就明白該怎麼做。偶爾給她看電視、看手機影片,時間到了,她會自己關起來。
也有家長會遇到,叫幼小的孩子出現不願意還手機的時候,怎麼辦?
⚠️我們盡量先不要跟孩子搶手機,而是溫和而堅定地再次告知。同時,輕輕抓住孩子的手臂,避免孩子甩、丟,當我們輕輕抓著孩子的手臂時,他們手部的力氣會降低,再從他們手上拿走手機。
🔖若孩子需要安撫,我們就好好地安撫孩子。若需要,也可以跟孩子討論,什麼時候還可以在看?時間多久?可以什麼孩子喜歡的卡通?來給孩子一個期待,轉移注意力。
平常,我也會跟孩子討論卡通內容,並將卡通的人物應用到生活中,當需要的時候,這些孩子在意、喜歡、崇拜的卡通人物,會成為我們教養上的好幫手。
!!當孩子能夠開始做到遵守規範時,記得要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
肯定與鼓勵孩子「願意」、「進步」和」「努力」的地方,絕對能累進孩子願意進步的內在動機,下一次遇到新的學習機會,孩子也會更加願意。
上面我提到的吳鳳,在他自己的文章中,所採取的是原則是「全然不給」。我個人認為,若要給,也要給的有彈性、智慧、有方法。凡事過猶不及,在提供3C的過程中,家長堅定執行自己的原則,用心陪孩子一起來練習親子之間的溝通,與規範的遵守。3C所提供的娛樂和教育,我們若是應用得當,對孩子的學習成長也會有幫助。
⚠️大人的身教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當我們不要孩子看手機時,也要留意我們自身的內外在是否一致。跟孩子在一起時,盡可能地專注陪伴。不要讓3C變成孩子學習與娛樂的全部,家長的高品質及用心陪伴,對孩子來說,一定是比給3C還要更值得投資的禮物。
#諮商心理師寧寧老師 #自律能力培養 #同理心教養 #如何因應嬰幼兒看手機影片 #嬰幼兒哭鬧怎麼辦
✅手足爭搶,該怎麼辦?寧寧老師以正向和同理心教養,提出對應的教養方向,我們除了教借用的孩子「等待」和「借」,也要能夠同理「被借的孩子」的心境~來看看諮商心理師寧寧老師的教養分享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1054573474950664/?d=n
✅幼兒生氣時會丟東西、尖叫、打人怎麼辦?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1043462186061793/?d=
圖片來源/網路Pixabay
嬰幼兒情緒文章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5歲孩子常躺著磨蹭自己私密部位,提醒也無效,怎麼辦??】
羅老師你好:有問題想詢問老師,大寶男生現在5歲常常躺著磨蹭自己的私密部位,跟他說這樣行為不好看,還有私密處很重要,這樣會受傷,但是還是都沒有改善,頻率增加,導致連小的2歲妹妹也在學一樣的動作,躺著磨蹭私密處。有查過網路說盡量轉移注意力,但是效果也不好,不知道應該怎麼做才能改善,希望老師有時間能回覆,謝謝!
………….
你好我是羅老師。
假性自慰是六歲以前孩子會出現的正常現象;對於這問題,確實網路上已經有很多文章談到這方面了。我找到一篇我朋友的文章給你參考(他是一位專業的幼兒科醫師),注意其中的幾個要點:
1.告訴自己嬰幼兒自慰動作是無害的,將來必定會消失,毋須大驚小怪。
2.切勿責罵、羞辱、懲罰孩子,這麼做只會增加他們的焦慮感,甚至加強他的自慰動機,反而越演越烈。
3.既然孩子正在無聊、焦慮、想睡,那麼家長應該介入的是「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放下手邊的工作,陪孩子玩玩具,講故事,安撫他們入睡。這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4.四歲之後如果還有自慰動作,試著開始教育孩子,至少不要在公共場合出現。家長可以這樣說:「妹妹已經長大了,出門可以不用穿尿布了,只剩下晚上睡覺需要。那我們也可以打勾勾約定,以後在外面不可以『搓搓』,只有晚上在家想睡覺時才可以『搓搓』,這樣好嗎?」小男生則是「不能在外面玩小雞雞」,使用類似的說明方法。
我個人有以下建議:
1 如果孩子以前沒有這樣的行為,是最近才有,那有可能是因為孩子最近心理上的一些內在需求沒有被回應到,內心感到匱乏,所以潛意識會想藉由一些感官刺激來慰藉心靈。有些孩子會出現吃手指、咬指甲、經常深呼吸、嘆氣等情形,而有些孩子則會出現假性自慰的情況。
2 孩子最近生活有沒有什麼變動呢?大人對孩子的態度與方式最近有變得嚴厲嗎?學校的生活如何?在跟老師、或同儕之間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孩子有沒有常常喊無聊、沒事做?有沒有變得對很多事都缺乏興趣?這些都是可以檢視的。
2 媽媽可以注意一下孩子是不是心裡有什麼焦慮或不安,建議不要直接詢問孩子(因為很多時候大人的詢問比較像是「質問」,會讓孩子感到壓力),而是從旁多觀察、注意孩子的心態。平時可以多用關愛、好奇的對話來跟孩子聊天,多瞭解孩子身邊發生的事情、以及他的內心世界。
3 媽媽如果內心還是感到焦慮,透過靜心練習是絕對可以幫助到你的。以我的書「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裡面「3A情緒急救」為基礎,在Youtube上搜尋「羅寶鴻 靜心練習」可以找到靜心音頻。
請找一個不被打擾的空間與時間,跟著裡面的引導來做。在這靜心的音頻裡會有一段只有配樂的時間,媽媽可以這時候梳理一下自己的內心,用關愛、好奇的態度來問自己:
a 看到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媽媽的感受是?(請允許自己承認心裡有這些情緒、並允許這些情緒的發生,陪伴這些情緒... 並告訴自己,有這些情緒都是很正常的)
b 媽媽怎麼看有這種行為的孩子?這樣的想法讓媽媽感到?(感受這些情緒、這些情緒就會流動、釋放)
c 媽媽嘗試轉移他注意力卻無效,心裡的感受是?(感受這些情緒、這些情緒就會流動、釋放)
d 看到妹妹開始模仿,心裡的感受又是?(感受這些情緒、這些情緒就會流動、釋放)
e 你怎麼看這影響到妹妹的哥哥?
f 他是故意的嗎?如果不是,媽媽可以告訴自己什麼,來調整自己看待哥哥的眼光與心態呢?(請在這裡放慢一些,感受多一些)
g 在這些感受裡面的媽媽,希望聽到什麼樣的話,來安慰自己內心呢?(請在這裡放慢一些,感受多一些)
h 還有什麼方式,可以怎麼調整做法,來幫助自己和孩子呢?
i 媽媽有看到自己多麽努力想要幫助孩子嗎?
j 如果有,可以跟這位努力的媽媽,說些什麼給他鼓勵呢?
「安定必須在教養之前」;當不安的情緒能釋放,心裡才會有空間思考更多的可能性。靜心練習是我經常鼓勵家長做的,在教養上能帶給成人很大的心靈支持,我自己也每天練習。
孩子在生命發展過程裡,會進行許多的探索;我們內心的安穩與淡定,將引領孩子往更正向人格的發展。
希望透過以上的建議,能帶給你和孩子一些幫助。
祝福。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繪本
嬰幼兒情緒文章 在 快樂大學Happiness Universit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你總是習慣壓抑情緒嗎?或把氣悶在心裡不說出來?這樣對大腦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導致發生憂鬱症的機率比情緒穩定的人高。該怎麼處理情緒才能讓大腦舒緩、遠離負面情緒呢?
00:20 大多數的人對情緒處理是不成熟的
01:13 從印度哲學「認知→情緒→行動」理論中了解「情緒」所扮演的角色
02:40 從「認知→情緒→行動」理論理解何謂情緒失語症
03:43 嬰幼兒與青少年時期的大腦對處理情緒的反應
05:54 說書推薦「青澀的傷痛與脆弱」以及這本小說對讀者的幫助
------------------------------------------------
👇更多【南方哲學系列影片】別錯過❗
🔥近期人氣No.1影片:停止浪費你的生命【中文翻譯】STOP wasting your life|HU大推影片 https://youtu.be/tMEadGqvWqU
🔶愛情自由:當局迷,旁觀清👀 https://is.gd/imvUwN
🔹分手之後💔: https://is.gd/2UBlhO
🔶焦慮革命:擺脫情緒勒索💪 https://is.gd/zskwzR
🔹成功學,大祕辛👂 https://is.gd/NfmscU
🔶價值觀自由:為何不這樣想💬?https://is.gd/n7Ll2v
🔹人際自由👥:快樂溝通學 https://is.gd/Ex8ZHm
🔶Do it Smart:讓生命不卡卡✊ https://is.gd/SExkcb
🔹職場攻略:別讓薪水限制你🤓! https://is.gd/8K4ycx
🔶科學快樂論:進化論,看人生🧠 https://is.gd/P12Ywp
🔹快樂說書秀🗣 https://is.gd/ga8wng
👉訂閱快樂大學的頻道,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快樂👈https://is.gd/BU3x93
-------------------------------------------------
🌟想發問?有苦惱?
🌟追蹤IG|日常|問答|直播:mars.kuma
https://reurl.cc/oex7g
👤活動|文章|日常
👤追蹤臉書:熊仁謙・大鼻子哲人
✅課程、影片、直播的最新消息,加入送免費電子書
✅官方LINE:@happinessuni
#壓抑情緒 #青澀的傷痛與脆弱 #憂鬱症 #熊仁謙 #快樂大學
嬰幼兒情緒文章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味噌是黃豆發酵後的調味料,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益生菌,是舉世公認的健康食材,甚至被認為和日本人的長壽有關。
日本廣島大學名譽教授、醫學博士渡邊敦光也表示,味噌依原料、製作方式的不同,營養上可能略有不同,但大多有整腸、抑制膽固醇、促進新陳代謝、抗老、預防中風、養顏美容等效果。日本東京農業大學名譽教授、農藝化學博士小泉幸道也表示,味噌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蛋白質,以及能夠預防 高血壓的卵磷脂、能夠強心健腦的亞油酸,能幫助預防心肌梗塞、中風等腦心血管疾病。
益生菌已知研究成果
1. 與腸漏密切相關的第一型糖尿病,倘若在嬰幼兒時期及早補充益生菌,有 助降低孩童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風險。
2. 補充益生菌有 助於維持腸道黏膜屏蔽的完整性,避免環境中的重金屬毒素破壞腸道細胞、引起發炎、造成腸漏。
3. 針對罹患 阿茲海默症(一種常見的失智症)患者的研究發現,補充益生菌十二週後,不僅改善了認知功能,同時也改善了發炎指數、氧化壓力指標、胰島素作用、三酸甘油酯等代謝指標。
4. 對於脂肪肝及肥胖等代謝疾病、腸燥症、發炎性腸道症、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抗生素引起的腹瀉、過敏疾病、腸胃消化、泌尿道感染等等,益生菌都可扮演正面角色。
5. 對於 運動員因為運動引起的腸漏、發炎、氧化壓力,益生菌有助於調節免疫力、降低感冒風險、縮短腸胃不適天數。
6. 針對健康 婦女,給予四星期的益生菌補充,將明顯改變大腦中掌管情緒、認知、感覺功能等各區域的協調運作。我們的飲食、環境、行為、年紀等,都會影響腸道菌叢的平衡,這樣的影響會透過腸腦軸線,進一步與大腦功能、神經傳導發生交互作用。
類似研究不勝枚舉,而且還有更多益生菌相關研究正如火如荼在進行,相信未來科學界會帶給我們更多令人振奮的正面消息。
【相關影片】
有"味噌"沒醫生,日本人長壽飲食秘訣
https://youtu.be/juuNInoRxJA
比吃益生菌更有效,腸胃醫師5招保腸︱錢政弘醫師
https://youtu.be/T2b_DJSH9vY
遠離慢性發炎,癌症名醫抗癌餐桌大公開!︱吳鴻誠醫師
https://youtu.be/4TxgIMdi760
【相關文章】
益生菌對抗腸漏、糖尿病!醫:舉世公認健康食材是它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5759
癌症、肥胖、糖尿病都跟腸有關!護腸3寶不可不知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104
日本名醫小林弘幸推薦:長生味噌湯2周體脂少3.2%!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83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