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分享】大數據分析--『生不逢時』
。
因為生不逢時,環境本身沒有加持,沒有更好的條件給年青人入社會工作。(同時也說明跟爛草莓無關,而是上上個世代秉持著天時地利,房地先買先贏而已。環境條件影響面大。)
數據變化雖然可以解釋現況,但不代表必須認命,希望數據研究讓主政者有方向調整,創業者有方向找契機,找工作者能調整自己進修的方向。
簡單說:『世界不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了。你不理它,它不理你。』
**原文請見下圖中研院連結,此為摘要
。
。
歷時 3 年,本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與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張宜君透過本院社會所傅仰止特聘研究員主持的臺灣社會變遷調查資料庫,調查跨越 25 年的 #國人所得數據 ,結果出爐:
✏ 1977 年後出生、在 2000 年左右進入職場的千禧世代,平均收入不僅不如前幾個世代,甚至 40 歲不到,平均收入就開始下降。年齡、時期與世代確實對臺灣個人所得差異造成重大影響,且有 3 大因素與 #青年低薪 或低收入有關。
🔴 1 兩岸經貿擴張
90 年代,臺灣遇上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產業資本跨國移動的限制愈來愈少。產業外移後,以 #傳統製造業 為主的臺灣產業結構迅速改變,臺灣製造業西進導致中壯年臺商與臺幹賺錢,#本土青年世代就業機會減少、#失業率升高。
顯示 #新創與倒閉都是中小企業;然而現存公司的平均資本額,卻從1990年代的400萬新臺幣,提高到2018年的3,400萬新臺幣,#存活下來的企業資本額愈來愈大,#倒閉的都是微型企業,形成創業者難以越過的投資門檻。
🔴 2 服務業的非典型就業擴張
服務業成長速度越快的時期,進入職場的青年薪資軌道也會偏低,這是因為在製造業外移的局勢下,服務業的一些低技術部門例如批發、零售、旅遊與餐飲等產業,#勞動力供過於求,僱主採取 彈性化、約聘、外包等手段來壓低初次就業者的薪資,景氣回升後也無法恢復。
🔴 3 資產分配的世代不平等
房地產泡沫化前時期(如 1991 或 2003 年以前)先進入職場的世代,因在房產價格偏低時獲貸款進場,會有終身的資產收入優勢,成為包租公或包租婆;買不起房、只能租房的世代就算拼足力氣攢錢,也難以拿到成為有殼蝸牛的入場券。
#崩世代 #中研院 #社會所
歷時 3 年,本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與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張宜君透過本院社會所傅仰止特聘研究員主持的臺灣社會變遷調查資料庫,調查跨越 25 年的 #國人所得數據 ,結果出爐:
✏ 1977 年後出生、在 2000 年左右進入職場的千禧世代,平均收入不僅不如前幾個世代,甚至 40 歲不到,平均收入就開始下降。年齡、時期與世代確實對臺灣個人所得差異造成重大影響,且有 3 大因素與 #青年低薪 或低收入有關。
🔴 1 兩岸經貿擴張
90 年代,臺灣遇上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產業資本跨國移動的限制愈來愈少。產業外移後,以 #傳統製造業 為主的臺灣產業結構迅速改變,臺灣製造業西進導致中壯年臺商與臺幹賺錢,#本土青年世代就業機會減少、#失業率升高。
調查顯示,1997 年到 2007 年間,兩岸貿易越多的時期,在此時成年進入職場的青年,起薪與日後的薪資軌跡就越低。
1990 年來,新創產業資本額維持在 500 萬上下、倒閉企業資本額則在 500 萬到 1,000 萬間,顯示 #新創與倒閉都是中小企業;然而現存公司的平均資本額,卻從1990年代的400萬新臺幣,提高到2018年的3,400萬新臺幣,#存活下來的企業資本額愈來愈大,#倒閉的都是微型企業,形成創業者難以越過的投資門檻。
🔴 2 服務業的非典型就業擴張
服務業成長速度越快的時期,進入職場的青年薪資軌道也會偏低,這是因為在製造業外移的局勢下,服務業的一些低技術部門例如批發、零售、旅遊與餐飲等產業,#勞動力供過於求,僱主採取 彈性化、約聘、外包等手段來壓低初次就業者的薪資,景氣回升後也無法恢復。
🔴 3 資產分配的世代不平等
房地產泡沫化前時期(如 1991 或 2003 年以前)先進入職場的世代,因在房產價格偏低時獲貸款進場,會有終身的資產收入優勢,成為包租公或包租婆;買不起房、只能租房的世代就算拼足力氣攢錢,也難以拿到成為有殼蝸牛的入場券。
------
【報告分析】帶著劣勢開展勞動生涯/林宗弘
#1952年到1977年出生的世代
在經濟成長期進入勞動市場,乘著經濟起飛的浪潮,享受到經濟成長所帶來的機會與物質資源優勢,可說是時勢造英雄,此優勢甚至持續一輩子。
#1977年後出生的年輕勞動者
進入勞動市場時,經歷截然不同的薪資成長軌跡,一開始就落入所得較低的職業生涯軌跡,也帶著劣勢的勞動條件展開一輩子勞動生涯,實可謂生不逢時。
此調查研究仍檢查臺灣對中國大陸之外的全球貿易依賴度、大學擴張的入學率與資本收益的提高等其他因素。但發現 #這些因素對青年低薪影響很小,遠不如前面 3 個來得重要。此外也發現國家公共投資越多,可以顯著改善當年進入職場的青年薪資,所以 #政府投資 的角色非常重要。
詳細報導:https://reurl.cc/onDQ3
(內文、圖片引述自《蘋果日報》,2019年7月30日)
註:此文為《蘋果日報》主動採訪林宗弘研究員的專題報導,相關研究成果請持續鎖定我們喔!
------
🔽 系列報導 🔽
【崩世代1】台灣最重要的一群人 薪水超低「只比戰爭好一點」
https://reurl.cc/n969l
【崩世代2】只想讓委曲的人 不那麼委曲
https://reurl.cc/vl3lj
【崩世代3】 生下寶貝女兒 我也開始焦慮
https://reurl.cc/1djdD
------
存活下來的企業資本額愈來愈大 在 小聖蚊的治國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悲哀世代
#崩世代 #中研院 #社會所
歷時 3 年,本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與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張宜君透過本院社會所傅仰止特聘研究員主持的臺灣社會變遷調查資料庫,調查跨越 25 年的 #國人所得數據 ,結果出爐:
✏ 1977 年後出生、在 2000 年左右進入職場的千禧世代,平均收入不僅不如前幾個世代,甚至 40 歲不到,平均收入就開始下降。年齡、時期與世代確實對臺灣個人所得差異造成重大影響,且有 3 大因素與 #青年低薪 或低收入有關。
🔴 1 兩岸經貿擴張
90 年代,臺灣遇上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產業資本跨國移動的限制愈來愈少。產業外移後,以 #傳統製造業 為主的臺灣產業結構迅速改變,臺灣製造業西進導致中壯年臺商與臺幹賺錢,#本土青年世代就業機會減少、#失業率升高。
調查顯示,1997 年到 2007 年間,兩岸貿易越多的時期,在此時成年進入職場的青年,起薪與日後的薪資軌跡就越低。
1990 年來,新創產業資本額維持在 500 萬上下、倒閉企業資本額則在 500 萬到 1,000 萬間,顯示 #新創與倒閉都是中小企業;然而現存公司的平均資本額,卻從1990年代的400萬新臺幣,提高到2018年的3,400萬新臺幣,#存活下來的企業資本額愈來愈大,#倒閉的都是微型企業,形成創業者難以越過的投資門檻。
🔴 2 服務業的非典型就業擴張
服務業成長速度越快的時期,進入職場的青年薪資軌道也會偏低,這是因為在製造業外移的局勢下,服務業的一些低技術部門例如批發、零售、旅遊與餐飲等產業,#勞動力供過於求,僱主採取 彈性化、約聘、外包等手段來壓低初次就業者的薪資,景氣回升後也無法恢復。
🔴 3 資產分配的世代不平等
房地產泡沫化前時期(如 1991 或 2003 年以前)先進入職場的世代,因在房產價格偏低時獲貸款進場,會有終身的資產收入優勢,成為包租公或包租婆;買不起房、只能租房的世代就算拼足力氣攢錢,也難以拿到成為有殼蝸牛的入場券。
------
【報告分析】帶著劣勢開展勞動生涯/林宗弘
#1952年到1977年出生的世代
在經濟成長期進入勞動市場,乘著經濟起飛的浪潮,享受到經濟成長所帶來的機會與物質資源優勢,可說是時勢造英雄,此優勢甚至持續一輩子。
#1977年後出生的年輕勞動者
進入勞動市場時,經歷截然不同的薪資成長軌跡,一開始就落入所得較低的職業生涯軌跡,也帶著劣勢的勞動條件展開一輩子勞動生涯,實可謂生不逢時。
此調查研究仍檢查臺灣對中國大陸之外的全球貿易依賴度、大學擴張的入學率與資本收益的提高等其他因素。但發現 #這些因素對青年低薪影響很小,遠不如前面 3 個來得重要。此外也發現國家公共投資越多,可以顯著改善當年進入職場的青年薪資,所以 #政府投資 的角色非常重要。
詳細報導:https://reurl.cc/onDQ3
(內文、圖片引述自《蘋果日報》,2019年7月30日)
註:此文為《蘋果日報》主動採訪林宗弘研究員的專題報導,相關研究成果請持續鎖定我們喔!
------
🔽 系列報導 🔽
【崩世代1】台灣最重要的一群人 薪水超低「只比戰爭好一點」
https://reurl.cc/n969l
【崩世代2】只想讓委曲的人 不那麼委曲
https://reurl.cc/vl3lj
【崩世代3】 生下寶貝女兒 我也開始焦慮
https://reurl.cc/1djdD
------
存活下來的企業資本額愈來愈大 在 同志人夫鄒宗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崩世代 #中研院 #社會所
歷時 3 年,本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與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張宜君透過本院社會所傅仰止特聘研究員主持的臺灣社會變遷調查資料庫,調查跨越 25 年的 #國人所得數據 ,結果出爐:
✏ 1977 年後出生、在 2000 年左右進入職場的千禧世代,平均收入不僅不如前幾個世代,甚至 40 歲不到,平均收入就開始下降。年齡、時期與世代確實對臺灣個人所得差異造成重大影響,且有 3 大因素與 #青年低薪 或低收入有關。
🔴 1 兩岸經貿擴張
90 年代,臺灣遇上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產業資本跨國移動的限制愈來愈少。產業外移後,以 #傳統製造業 為主的臺灣產業結構迅速改變,臺灣製造業西進導致中壯年臺商與臺幹賺錢,#本土青年世代就業機會減少、#失業率升高。
調查顯示,1997 年到 2007 年間,兩岸貿易越多的時期,在此時成年進入職場的青年,起薪與日後的薪資軌跡就越低。
1990 年來,新創產業資本額維持在 500 萬上下、倒閉企業資本額則在 500 萬到 1,000 萬間,顯示 #新創與倒閉都是中小企業;然而現存公司的平均資本額,卻從1990年代的400萬新臺幣,提高到2018年的3,400萬新臺幣,#存活下來的企業資本額愈來愈大,#倒閉的都是微型企業,形成創業者難以越過的投資門檻。
🔴 2 服務業的非典型就業擴張
服務業成長速度越快的時期,進入職場的青年薪資軌道也會偏低,這是因為在製造業外移的局勢下,服務業的一些低技術部門例如批發、零售、旅遊與餐飲等產業,#勞動力供過於求,僱主採取 彈性化、約聘、外包等手段來壓低初次就業者的薪資,景氣回升後也無法恢復。
🔴 3 資產分配的世代不平等
房地產泡沫化前時期(如 1991 或 2003 年以前)先進入職場的世代,因在房產價格偏低時獲貸款進場,會有終身的資產收入優勢,成為包租公或包租婆;買不起房、只能租房的世代就算拼足力氣攢錢,也難以拿到成為有殼蝸牛的入場券。
------
【報告分析】帶著劣勢開展勞動生涯/林宗弘
#1952年到1977年出生的世代
在經濟成長期進入勞動市場,乘著經濟起飛的浪潮,享受到經濟成長所帶來的機會與物質資源優勢,可說是時勢造英雄,此優勢甚至持續一輩子。
#1977年後出生的年輕勞動者
進入勞動市場時,經歷截然不同的薪資成長軌跡,一開始就落入所得較低的職業生涯軌跡,也帶著劣勢的勞動條件展開一輩子勞動生涯,實可謂生不逢時。
此調查研究仍檢查臺灣對中國大陸之外的全球貿易依賴度、大學擴張的入學率與資本收益的提高等其他因素。但發現 #這些因素對青年低薪影響很小,遠不如前面 3 個來得重要。此外也發現國家公共投資越多,可以顯著改善當年進入職場的青年薪資,所以 #政府投資 的角色非常重要。
詳細報導:https://reurl.cc/onDQ3
(內文、圖片引述自《蘋果日報》,2019年7月30日)
註:此文為《蘋果日報》主動採訪林宗弘研究員的專題報導,相關研究成果請持續鎖定我們喔!
------
🔽 系列報導 🔽
【崩世代1】台灣最重要的一群人 薪水超低「只比戰爭好一點」
https://reurl.cc/n969l
【崩世代2】只想讓委曲的人 不那麼委曲
https://reurl.cc/vl3lj
【崩世代3】 生下寶貝女兒 我也開始焦慮
https://reurl.cc/1djdD
------
存活下來的企業資本額愈來愈大 在 江河清- #本日必讀|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90 年代,臺灣遇上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產業資本跨國移動的限制愈來愈 ... 年的3,400萬新臺幣,#存活下來的企業資本額愈來愈大,#倒閉的都是微型企業,形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