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於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以下為
【完整版】2020.10.25《文茜世界財經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FizmCXHbxM
10月22號 在場外抗議和民主黨缺席杯葛下,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以12:0通過巴雷特的大法官提名案,將此案送交參議院表決。美國參議院10月26號 對提名案進行全院表決,在民主黨與獨立派有47席,共和黨占53席的多數優勢下,巴雷特任命案順利通過。
和九月癌逝的金斯伯格一樣,被川普提名接任金斯伯格遺缺的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美國各方褒貶也強烈兩極。有部分法學專家認為巴雷特若進入大法官會議,將是繼阿利托和湯瑪斯之後,第三位最保守的大法官。也有法學人士認為她才智出眾,且毫無保留的支持生命權和個人信仰。包括<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認為48歲的巴雷特過關,有三大意義:
1. 成為美國第五位女性 亦是最年輕大法官,將形塑一個世代的美國法律。
2. 她是大法官中首位育有未滿20歲子女者。她的母職與公開天主教信仰,容易被貼上"保守派"標籤。(巴雷特與身為律師的丈夫育有七名子女,其中兩名從海地領養,而最年幼的孩子 患有唐氏症)
3. 不同於多數大法官出身哈佛或耶魯法學院,巴雷特畢業於聖母大學法學院(Uni of Notre Dame Law School),成為首位非出身長春藤盟校的大法官
{內文}
和備受推崇 於今年九月癌逝的美國大法官金斯伯格一樣,被川普提名,接任金斯伯格遺缺的巴雷特(Amy Barrett),最強烈的褒貶亦迎面而來。
(范士丹\美國民主黨參議員)
非常令人失望 未能得到你明確的回應
(NBC News)
人權團體指出,巴雷特絕對是對LGBTQ的威脅,因為她為反對Obergefell v. Hodges(同性婚姻受憲法保障案)的法官辯護
(NBC News)
部分法學專家認為巴雷特將是第三位最保守的大法官繼阿利托和湯瑪斯之後
(葛理漢\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
這是美國史上第一次,我們提名了一位女性大法官,她毫無保留的支持生命權,
並毫不遲疑擁抱其個人信仰,她將上任了
10月22號,在場外抗議和民主黨缺席杯葛下,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以12:0,通過巴雷特的大法官提名案,將此案送交參議院表決。
(舒默\參議院民主黨領袖)
我們在此抵制這項不合法的任命案
美國參議院預計10月26號 對提名案進行全院表決,在民主黨與獨立派有47席,共和黨占53席的多數優勢下應能順利通過,迎合川普急於在總統大選前完成確認程序,在大選投票入倒數8天前,鞏固保守派選票的政治企圖。巴雷特
現任美國聯邦第七巡迴上訴法官,她的(提名)代表諸多重大意義。第一,48歲之齡 (一旦過關),將成為美國第五位女性,亦是最年輕大法官將形塑一個世代的美國法律。第二,她與身為律師的丈夫育有七名子女,兩名從海地領養,最年幼的孩子患有唐氏症,是大法官中首位育有未滿20歲子女者。
(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范士丹vs.巴雷特/美國大法官提名人)
你是否願意介紹他們讓我們認識,當然,我的先生傑西 我的兒子傑披 女兒艾瑪 茱莉亞 泰斯 女兒薇薇安和兒子利安,在他們後方的是我的六位妹妹和弟弟今天也陪同
這讓她在許多時候流露母親的另一面,加上公開的虔誠天主教信仰,也讓她容易被貼上"保守派"標籤。
(巴雷特\美國大法官提名人)
我有滿檔但美好的生活,有什麼會比養育孩子更美好呢?那是你能對這世界最好的影響力了
第三,巴雷特曾任保守派前大法官史卡利亞(Antonin Scalia)的書記官,看似出於"名門",卻又不同於多數大法官出身哈佛或耶魯法學院,巴雷特畢業於聖母大學法學院(Uni of Notre Dame Law School)將(有望)成為首位非出身長春藤盟校的大法官。
(巴雷特的法律系學生)
毫無疑問巴雷特教授任大法官時,將呈現不同地區 不同學術的思維,帶來新穎的觀點
1972年 巴雷特出生於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是家中七名子女中的長女,1994年於孟菲斯羅德學院先獲得文學學士,後來進入聖母大學法學院獲全額獎學金,並於1997年以第一名畢業,現仍於聖母大雪法學院擔任教授,2017年由川普指定出任芝加哥聯邦第七巡迴上訴法院法官。2002年 巴雷特與同校生(聖母大學法學院),現為私人執業律師的丈夫傑西巴雷特結婚,和已故自由派大法官金斯伯格一樣,巴雷特亦極度推崇夫婿。
(巴雷特\美國大法官提名人)
讓我懊惱的是,最近我才在晚餐桌上得知,孩子們認為爸爸的廚藝較好,雖然我總告訴他"沒什麼需要幫忙的",他仍能找到減輕我擔子的方式
(NBC New)
(她的好友)說巴雷特總能為"小事"撥出時間
(克莉絲蒂\巴雷特好友)
她讓我覺得我是她的摯友,因為她每天都回我的簡訊,但我想可能這裡還有另外100個人,和我有同樣想法,這就是她
巴雷特的價值觀與天主教信仰,讓她被歸類為保守派,也讓多數美國輿論和國會議員認為,若巴雷特任命案過關,美國保守派大法官和自由派大法官比例,將從5:4 提高到6:3絕對多數的態勢。
(華盛頓郵報 專題報導)
巴雷特首次提名為聯邦上訴法官時,她的提名聽證會即非常爭議,特別當民主黨在看待她的信仰時
(時為2017年范士丹\美國民主黨參議員 )
我感受到的是宗教信條牢牢地活在妳心裡,這令人擔憂
但亦有法界人士評論,所謂"保守"或"自由"兩派觀點,不一定是對某種議題的價值觀,而是大法官"對於憲法沒明文之處,解釋者要採取甚麼樣的觀點",一般而言,保守派指的是,偏向採取較嚴格的文義解釋,並回歸立法者的意旨。換句話說,保守派雖然較不易以新觀念帶入憲法解釋,但最高法院 立法機構 和社會三方,究竟誰該有最新最快,世易時移的觀點,也很難有公評之處。
(華爾街日報 專題報導)
巴雷特多年來強調,她相信社會大眾,透過選民的投票權,而非大法官會議才是領導社會變化的方式
(時為2016年巴雷特\美國大法官提名人)
因此,我也常常深刻思考,"誰來決定社會走向"是我們個人的決定,法院的聲音應該盡量被降低
包括華爾街日報和NBC都分析,巴雷特在法律解釋上,可能和史卡利亞一樣,皆走傳統路線
(時為2016年巴雷特\美國大法官提名人)
大法官史卡利亞的司法哲學,不但正確,就憲法體制而言,而且節制
(華爾街日報 專題報導)
在1965年 格瑞斯沃德訴康涅狄格案中,最高法院發現一項州法律中,禁止婚姻雙方避孕 屬違反憲法,大法官會議判決中認定,憲法對隱私權的保護
(時為2017年 聯邦上訴法官聽證會)
(你認為憲法得保護隱私權嗎),大法官會議已清楚確立了隱私權,(那麼,你認同大法官的判決嗎),參議員,我會遵循所有的判決前例,我個人的認同與否,在此並不會影響我職責的行使,(所以你毫無個人觀點),(對於憲法是否保護隱私權嗎),參議員,我認為問題該是,當我有個人觀點時,是否適合在此場合發表,因為這可能影響未來我的訴訟當事人
但華爾街日報和NBC都觀察到,近年來巴雷特在"個案"判斷上,仍有部分彈性空間。
(NBC News)
在她任職於芝加哥第七巡迴上訴法院法官的三年內,她有兩件訴案和州墮胎權的法規有關,一件在2018年,另一件2019年,兩件她都否定了墮胎權,但第三件訴案她採取不同立場,支持了芝加哥法律中,禁止反墮胎團體在墮胎診所外,接觸求診者
(NBC News)
這不是巴雷特第一次在候選名單上,川普數年前已欽點她,但最後由卡瓦諾出線
紐約時報認為,和川普四年任命的兩位大法官卡瓦諾和戈薩奇,那種代表常春藤菁英建制派不同的是巴雷特出身美國南方和中西部多年任教職 掌母職 不避諱的天主教信仰恐怕更能穩定此刻,正下滑甚至流失的川普基本盤。儘管巴雷特在民主黨議員面前對於"政治議題",依舊迴避了內心的真正想法。
(美國大法官提名人/巴雷特)
對於總統是否曾說過,他不會和平地離開白宮交接政權,就此層面來看,這是一項政治爭議,身為法官,我不想涉入討論,我不想表達任何看法
2020大選後,美國如何繼續維持憲政國家的運作,巴雷特任命案 在此刻再添衝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mYtEfzpHto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於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以下為【完整版】【完整版】2020.10.18《文茜世界財經周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jNx8pnzYGc&t=62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錄低香港 Doc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思浩大談南韓女出世後被海外領養,透過法律親子訴訟,為求搵到親生母親!(大家真瘋Show 2020) 為首位在韓國出生被領養到海外,對生父提出親子訴訟的人。首爾家事法庭今(12日)正式判決,將柏絲納入其生父的戶口下,鑒於南韓法律一直都將親生父母的隱私權置於被收養者的權利之上,柏絲稱該判決「意義重...
孩子隱私權法律 在 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孩子的善良要學會劃出界線,才不會被別人軟土深掘反而害己害人
在代課的時候,有一個男同學總是去碰觸另一個男同學,那個被碰觸的男同學看起來不是很願意卻也沒有拒絕,於是有同學說碰人的他打被碰的他。我問了一下狀況,接著問被碰的他說:「你喜歡他沒事亂碰你嗎﹖」他說:「不喜歡﹗」我說:「那你有叫他不要碰你嗎﹖」他說:「沒有﹗」我說:「如果覺得不喜歡別人亂碰你,你要告訴對方,跟他說請你不要亂碰我的身體﹗」我接著跟碰人的同學說:「沒有經過別人的允許,不可以亂碰別人的身體,知道嗎﹖」他說:「知道了﹗」
那是五年級的班級,我趁機跟全班說:「你們現在慢慢要進入青春期了﹗身體會開始出現變化,會變得很敏感。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應該跟同學保持身體上的界線。要尊重別人的身體,沒經過對方的同意,不可以碰觸別人的身體。如果別人亂碰你,要懂得拒絕,知道嗎﹖」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因為表示親暱,比較會有肢體上的接觸。但是到了高年級,沒有把身體上的界線區分開來,而女生又發育的早,有些男生是會被女生叫成色狼、變態等難聽的字眼。這些身體上的界線與尊重,家長要早一點告訴孩子,這樣孩子才不會在學校遇上不必要的傷害和誤會。
只是一向習慣溫良恭儉讓的孩子,要他把善良劃出界線,其實是需要學習的。
那天讀國一的幼子放學回家後說:「媽媽,今天學校發給我五十元便利商店的禮券,但被同學借去看後他一直不肯還我﹗」幼子在追討的過程中,同學甚至說他把禮券弄不見了﹗丟進垃圾桶了等等讓人為難的狀況。
經過一串的對話,我跟幼子說:「星期一你去跟他說,請你把禮券還給我,不然我要跟老師報告這件事情﹗」這個結論是我跟先生和長子一致的想法,但幼子卻覺得有些為難似的。到了周一回家他說他忘記了,因為在學校很忙。隔天早上我掙扎著自己到底該不該介入這件事,但是我覺得以幼子溫和的個性會讓這件事情算了﹗只是,這樣的事情真的可以算了嗎﹖孩子沒有保護自己資產的能力,而讓另一個孩子覺得可以這樣對待別人的資產,對嗎﹖我在內心上演了很多的小劇場,終於還是決定打電話給班導師。
班導師說明了這樣的事態很嚴重,她會先觀察看看幼子有沒有去跟她報告,再看何時該介入。過沒多久,班導師又打了一通電話來,想順便跟我聊一下幼子在學校的狀況,而希望藉由幼子在學校的好人緣,導正同學相處時沒有設立的規矩和界線。
在跟導師的對話中,我拼湊出幼子的校園景況,他在班級人緣很好,總是有一群同學圍著他打轉,甚至讓老師覺得他的下課時間總是被打擾,他怎麼都不懂得拒絕﹖而有另一些同學擺明了對他在言語上故意使用不當的言詞想讓他生氣,老師很好奇他為什麼不制止﹖不生氣﹖他是不是太過壓抑﹖
青春期的孩子,除了突然會暴跳噴發成火山,他們的冰山世界如果你沒有嘗試走進去,那孩子真的可能會愈走愈偏,愈走愈險峻。
先說拿了幼子禮券的那個同學,幼子回家說:「媽媽,他說禮券他花掉了,他會賠我錢﹗他被學校記過處分,還跟我說對不起﹗我覺得讓他被記過有些愧疚感,這就是我不想跟老師說的原因﹗還好學校可以用做愛校服務來消過﹗」我說:「他被學校記過,媽媽聽了也很難過。但是如果他小時候犯這樣的錯誤沒有被人糾正,他就不知道自己做錯了﹗而長大如果犯了類似的錯誤就是犯罪,會被法律處罰的,我們這是在幫助他矯正。雖然心裡會覺得難過,但是你的善良必須劃出界線,讓別人知道甚麼不該碰、不該說、不該對你造成侵犯或傷害,這些都是我們要學習的,老師也希望藉由你的好人緣來幫助同學設定行為和言語的界線,因為大家都要學會尊重別人的不同與差異性。」
幼子的性子跟我太像,不喜歡衝突,不懂得拒絕,不忍心傷害別人,顯得太過溫情主義,這樣的性格養成只因為我從小受到良好的保護。我以為世界總是溫和與友善。但當我在高中畢業的暑假打工時,一位主任每天坐到我身邊幫我插零件,有一天我打了一個噴嚏,那位主任馬上問:「妳會冷嗎﹖」隨即把領班叫來說:「幫她找一件外套,把冷氣關小一點。」後來在休息時有女工冷嘲熱諷的說:「人啊﹗不需要太努力,只要長得漂亮一點、穿得漂亮一點,就有人幫忙做事,打個噴嚏,馬上就有人拿外套來、把冷氣關小。」還好那時沒有其他女工呼應她,我們工讀生也只敢靜靜地聽,那一刻我才明白,在這個世界上,原來也有人會不喜歡我,原來也有人會對我心懷惡意。
在這個世界,隨時有善意和惡意啊﹗在成長中的孩子要如何分辨﹖如何學會保護自己呢﹖特別是在無微不至中長大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學校的景況開始會出現光怪陸離的狀況,你會擔心嗎﹖先讓孩子有這些抗體吧﹗
一、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你
喜歡,是一種美麗的情愫。在孩子天真的世界裡,圍繞在他身邊的人大都是喜歡他的,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用善意喜歡他,甚至會有人討厭他。當孩子明白這一點,才可以分辨,有些喜歡是假面且帶著侵犯與欺負的惡意,孩子要能夠察覺才有可能選擇拒絕。拒絕,是一門很難,卻必須學習的課題。
二、學習劃出自己的界限
物有物權,人有隱私權,人對自己的私有物有所有權,對自己有肖像權和選擇權。要讓孩子學習劃出界線,保護自己的身體、物品和隱私。
學會拒絕別人未經同意碰觸自己的物品和身體,其實並不容易,這些對性情溫和的孩子,甚至需要透過演練來學習。
三、善用方法和其他周邊的支援力量
國中的孩子不好教,因為他們往往覺得自己長大了﹗不想透過老師來解決問題,覺得這樣是小屁孩的行為。但是他們掌管理性的前額葉還在發育,想的方法還不夠成熟與理性,就有可能讓小事變大事,或是讓態勢一發不可收拾,孩子可以怎麼辦呢﹖
班導師跟我說:「除了當面制止同學不禮貌的言行,也可以透過寫紙條表示自己的想法,或是只要表現出你不喜歡別人這樣說,其實他旁邊的同學就可能會幫忙制止,重點就是自己要做表態。」
青春期的孩子很在乎同儕的看法,一如長子在國一時就說:「要避免在學校被霸凌,就先交幾個好朋友﹗」好朋友之間就會有隱形的力量,可以彼此扶助與支援。
國中的孩子其實還是很單純和善良的,只是他們正面臨成長的大躍進,有時不知道開過頭的玩笑會造成危險甚至有法律責任,當界線模糊不清時,不懂得拒絕與來不煞車就可能造成憾事的發生。
每一個人的行為表現都只是底層冰山的二手資訊,多跟你的孩子聊聊天,帶著好奇去探索他,他的經歷可能帶給你意想不到的衝擊與學習。
孩子的善良要學會劃出界線,才不會被別人軟土深掘,反而害己害人。
#教好孩子從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開始
#尚瑞君著有《優雅教養:傾聽、陪伴、愛,教你解讀孩子的心》陪你養成親子之間良好的生活習慣,讓教養變得優雅又有效率
孩子隱私權法律 在 未來Fami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熱鬧的街區,未來班的子揚喜孜孜地準備填寫路邊的抽獎問卷,小毛卻隱隱覺得奇怪,連忙阻止子揚⋯http://bit.ly/389qnea
💡隨處可見的填問卷或是線上參加小活動,加上個人資料,就能立即抽獎或是兌換小禮物,好吸引人啊,但是這樣真的好嗎?無論是大人或孩子,都要曉得個人資料就像是我們自己的秘密,一旦隨便公開,接到廣告電話事小,如果被有心人士利用,拿來假冒我們的身份、欺騙我們的親友,可就不好了。
#法治小學堂
#輕鬆學習法律常識
#保護個人資料不隨便提供給他人
#隱私權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孩子隱私權法律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思浩大談南韓女出世後被海外領養,透過法律親子訴訟,為求搵到親生母親!(大家真瘋Show 2020)
為首位在韓國出生被領養到海外,對生父提出親子訴訟的人。首爾家事法庭今(12日)正式判決,將柏絲納入其生父的戶口下,鑒於南韓法律一直都將親生父母的隱私權置於被收養者的權利之上,柏絲稱該判決「意義重大」。
《法新社》報導,自1950年代以來,韓國的孩童曾是國際收養的最大來源,韓國至今已至少向海外送養至少16.7萬名兒童。相較於隱私,法律並不太重視被收養者的權利,再加上韓國社會常將之與「醜聞」連結,因此一直以來想要查找收養紀錄非常困難。
在柏絲的孩子2歲時,開始觸發想去尋找親生母親的想法,由於無以找尋收養紀錄,她將自己的DNA丟到線上家譜平台,發現了自己同父異母的妹妹而循線找到生父,但她的生父並不想與她有任何聯繫。
相關影片:
1. 思浩大談周遊記周杰倫謝霆鋒,憶述拍逆戰太辛苦,佩服同時亦唔再拍林超賢作品!(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MXN0a9jxow)
2. 思浩大談西班牙咸片影星,教吸入蟾蜍毒液升仙,同場時裝攝影師即死!(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BfswxQQjBE)
3. 思浩大談印象派畫家梵高高更,妓院尋歡內情信!憶述舊沙圈喺文華戲院!(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bhkxLZg1cs)
#大家真瘋Show #2020 #南韓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