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新增39例本土、9死,桃園0確診後新增11例;華航倉儲員工確診,未直接接觸疫苗 ;12日是否解封仍在討論中,中職復賽有望;自購62.6萬劑AZ疫苗抵台 ;陳時中澄清:疫苗平台登記後不會刪除資料 】
台灣今(7)日新增39例本土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個案,1例境外移入,以及9例死亡個案。染疫縣市仍以台北市與新北市最多,各有14例,三級警戒後昨天首度0確診的桃園市,今天一口氣出現11例。今天新增的案例中,1人為華航倉儲員工,另有3名同住家人也確診,華儲公司正在展開大規模篩檢,預計篩檢897人,2天內完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這名華儲員工不是專門負責疫苗載運業務,不至於直接接觸到疫苗。
外界關心7月12日是否會解除三級警戒,陳時中今天再度重申,各行各業的指引仍在討論,「先準備起來,還是要看疫情做最後決定」,之前三級警戒降級的標準是每天少於10例不明感染源病例,每週小於3起社區感染,但若只有單一這樣的標準,很容易因為突發事件升降級,對社會安定不好,指揮中心正在研究相關判別標準。
■華儲1人染疫,目前還不知道傳染源,897人篩檢
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的39例本土病例,其中21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總計有21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26日至7月6日。個案集中在3個縣市,分別為台北市與新北市各14例,以及桃園市11例;其中23例為已知感染源、4例關聯不明、12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桃園在5月28日全國三級警戒以後,昨天首度0確診,今天卻一口氣新增11例,不過今天確診的華儲員工居住地是新北市,未納進桃園確診案例。桃園市政府表示,新增的11人中有8人是匡列解隔離前PCR核酸採檢,陰性轉陽性確診,包括國軍桃園總醫院染疫的匡列者、北農確診家屬及中壢確診接觸者,另有1人是在居家隔離期間發病採檢,2例是在台北就醫或同病房接觸確診。
陳時中表示,目前華儲公司只有1位確診,一家6人同住,共4人確診,確診者不是專門負責對外業務,所以沒有打疫苗,也沒有直接接觸到運送來台的疫苗;目前還不知道傳染源,公司同一組工作者都已經匡列,華儲也針對同樓層所有工作者採檢,相關疫調、匡列已經完成,下午起會做大規模採檢,預計規模900人左右,2天內完成。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也召開記者會表示,從0確診到增加11例,「連我自己都嚇一跳。」他表示,華儲員工工作地點在桃園,居住地在新北,昨(6)日晚間6點,他就和新北市長侯友宜通過電話,由兩邊衛生局合作疫調,建好社區安全網,目前判斷是家庭群聚感染。這名華儲員工的爸爸、媽媽、老婆都染疫,老婆在7月2日有症狀去診所就醫,7月5日4人都去採檢呈陽性,下午起針對華儲4樓層各單位的員工,共897人全面採檢。
今天另新增9例死亡個案,分別為4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3日至6月27日,確診日介於5月18日至6月29日,死亡日介於7月3日至7月5日,皆有慢性病史。其中1名女性死者僅40多歲,感染源不明,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她有洗腎、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史,在6月6日開始有發燒、嘔吐相關症狀,6月11日採檢,13日住院,肺部右側的X光片就顯示肺炎跡象,住到加護病房就使用呼吸器,15日確診,住院期間病況沒有恢復,住院約3週後,在7月5日過世。
另1名同樣較年輕的死者為50多歲女性,有慢性精神疾病史,5月底因為骨折住院,後續因為該醫院有確診案例,列為相關接觸者,有乾咳3天,篩檢後確診;後續住院時因為肺炎併發呼吸衰竭,7月3日過世。
■台北三市場明天起再度篩檢
台北市第一果菜市場、第二果菜市場、環南市場,明(8)日起再度進行大規模PCR篩檢,7月10日後必須持7月8日的陰性報告證明才能進入市場。陳時中表示,目前這三個市場看起來比較穩定,但還是要經過明天大規模篩檢,才能知道前幾天環南市場驗出的41名確診者,是否有沒被匡列到的對象或其他染疫者。
陳時中表示,預計環南市場須篩檢3,000人,7月6日起也已在環南市場周遭的雙園國中設置篩檢站,已篩檢附近里民380人,皆為陰性。目前仍會持續篩檢,希望透過大範圍篩檢、匡列,把傳播鏈阻絕住。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在記者會表示,希望PCR結果能在1天內出來,最慢到9日全出來,目前環南市場雖然造冊3,300人,不過可能還是會有別人跑進來做篩檢,所以準備4,000人份篩檢。
許多非法移工會到菜市場工作,昨天柯文哲在記者會上提到,要思考對5萬名非法移工打疫苗,今天柯文哲前往萬大指揮所和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環南市場前進指揮所指揮官王必勝討論。王必勝受訪時表示,希望這些移工出來篩檢,甚至接種疫苗,但有難度,要系統性思考如何處理,會和指揮中心再研究,「這是實務上要面對的問題。」
■張上淳對用詞不精確致歉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7月5日在記者會上分析了5月11日以來675名確診死亡的案例。在解釋台灣死亡率偏高的說法時,張上淳指出,統計中有簽署DNR(註:Do Not Resuscitate縮寫,指的是病人或家屬簽署同意書, 在病人臨終前不施予心肺復甦術急救)拒絕急救的死亡個案將近20%,這之中有「相當比例可以救得回來」。此說法遭到醫護人員反彈,張上淳在今天記者會上,對前幾天用詞不夠精確造成傷害二度表示歉意。
他表示,在整理病例過程中,注意到簽署DNR的人很多,感到有點驚訝,因此想把狀況整理出來給大家知道。去年國內病例不多時,許多醫護在很困難的情況下,努力將病情嚴重的個案救治康復,對比之下,想到或許其中一部分人在適當情況下可以避免死亡,因此提到相關用語。
張上淳表示,醫療有很多不確定性,即使插管也可能無法救治,且對病人和家屬都是長時間身心煎熬。簽署DNR是很嚴謹的過程,都是醫療團隊與家人充分討論後的決定,要予以尊重,「前天用詞不恰當,抱歉,絕對沒有要指責或傷害任何人的意思。」他強調所有醫護團隊過去都非常辛勞,自己在SARS期間也在第一線,深知第一線煎熬,也知道家屬身心壓力,醫護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大家都該給予最大的感謝和肯定。」
■下週是否解封仍在討論中,中職復賽有望
全台確診人數七天平均值,近兩週穩定下降,今天七天平均值為44,創下三級警戒以來新低。陳時中這兩天都被問到7月12日後能否解封,不過他今天再度重申,各行各業的指引仍在討論,「先準備起來,還是要看疫情做最後決定。」他也表示,三級警戒標準降級是每天少於10例不明感染源病例,每週小於3起社區感染,但若只有單一這樣的標準,很容易因為突發事件升降級,對社會安定不好,指揮中心正在研究相關判別標準。
中華職棒5月18日起就停賽,先前指揮中心曾和中華職棒討論不開放球迷進場的相關措施,原訂6月29日復賽,後因屏東Delta變異株群聚事件而延宕,至今仍停賽。媒體詢問7月12日後能否解封,陳時中透露,「慎重考慮中」,正和中職密切聯繫,檢視最後防疫計畫。
健身房在三級警戒也被列為第一波停業對象,許多業者爭取解封,陳時中今天表示,現在分兩大面向,第一是防疫準備,第二個是有疫情時候的應變,目前各行各業還是有難以控制的情況,盡量都以這樣的方向來做規劃,大家如果可以執行好,相對會開放得比較早,但還要以疫情控制為前提。
■陳時中澄清,疫苗平台登記後不會刪除資料
昨天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宣布,第九類、第十類民眾可以先輸入「公費疫苗預約平台」進行意願登記,指揮中心會按照疫苗的存量,依據簡訊通知符合預約資格的民眾,接獲通知者就能去接種疫苗,目前登記人數已超過百萬,但網路上也出現許多訊息指出,這些登記會取消,將來才正式開放。對此,陳時中澄清,系統已經上線了,「登記成功就有紀錄,不會刪除」,民眾可以上網修改施打的疫苗、地點、時間。
今天下午3點40分,台灣自行購買的62.6萬劑AZ疫苗抵台,陳時中表示,這批有效日期到10月30日,一樣會先進行封緘檢驗。媒體詢問台積電和永齡採購BNT疫苗的進度,陳時中仍舊沒有鬆口,只回應要大家稍微等一等,「讓大家有餘裕空間好好談判,有好消息跟大家報告。」
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天疫苗接種96,720人次,其中莫德納89,273人次,AZ有7,447人次,累計接種274萬540人,全國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11.45%。昨天疫苗接種不良反應新增12例死亡個案,1例危及生命死亡個案,都是接種AZ疫苗,死亡年齡為46歲至90歲間,75歲以上9人,3人住機構,4人洗腎,7人有慢性病史。
(文/林慧貞;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戴淨妍;攝影/余志偉、陳曉威、林彥廷、楊子磊、中央社)
#延伸閱讀
【COVID-19風暴的醫療倫理撞擊:「沒有呼吸器、也沒病房了,你去問問病人要不要簽DNR?」】https://bit.ly/3whU7S0
【投書:「善終」定義在疫情下的新挑戰】https://bit.ly/3AzpPNT
【COVID-19病毒變身全解析:從Alpha到Delta,19個月內4大重要變異怎麼發生?疫苗保護力追得上嗎?】https://bit.ly/2UsxWeK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三級警戒 #疫苗 #疫苗預約系統 #AZ #BNT #Delta變異株 #DNR #中職 #環南市場 #華儲 #群聚感染
安 慎 診所 看 診 進度 在 劉康彥(小白)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晚多數人關心的話題圍繞在日本政府決定贈送台灣120萬劑 AZ疫苗。在世界各國均「疫苗一劑難求」的當下,日本朝野還願意大方伸援,且不懼中國檯面上下的施壓,真的是萬分感謝。
這兩週,台灣輿論不斷在各國各廠的疫苗,究竟孰優孰劣去打轉,但其實關鍵在疫苗施打的執行率,才是考驗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真功夫。與其花時間在直播鬧情緒、博聲量、弄得人心惶惶,不如按部就班替第一線警消醫護施打。
以新竹市為例,五月這波疫情高峰後,中央陸續配發兩次疫苗,目前全市已有九成醫護(包括巷口看感冒的小診所、阿公平常復健的診所、長照機構、中醫、牙醫、或是大醫院),還有九成八的消防外勤同仁,通通都打了。
多數理性溫和的台灣人,根本就不愛看鬥嘴鼓的政治劇,誰在操作假議題,相信多數人能明辨。面對中國打壓無所不在、國際處境艱困的台灣,處理疫苗議題只能更小心謹慎,於是有心人見縫插針,批蔡英文政府根本無心爭取疫苗、踐踏國人生命、還阻擋企業購買疫苗。
但事實是,各國都在爭搶疫苗,台灣最普遍的AZ疫苗,國際交貨延遲的狀況嚴重,因此從日本捐贈的120萬劑就像前幾天的及時雨,來得真是時候。而那些喊的漫天響,說要自購疫苗的單位,除了郭董最有機會(雖然缺最重要的原廠授權書),其餘包括佛光山所屬的國際佛光會被嬌生回絕,張亞中更是鬧劇一場。
最新消息是,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從6月4號開始,為期一週、每天分上下午,黨籍立委要分批前往疾管署和總統府,展開「我要疫苗,台灣要活命」的直播。
我想說的是,台灣現在最不需要的就是「製造焦慮」,而且分明黃昭順都打到疫苗了,這樣的直播還有說服力嗎?政府自始至終也沒有阻擋民間自購疫苗,但要買到「安全、有效、合法」的疫苗,就不像有些人想的那樣,好像去麥當勞得來速一樣,搖下車窗就有漢堡薯條。
總歸一句,政府每天都緊盯疫苗出貨進度,而這些疫苗是要打進國人的身體裡面,不管是進口或國產,一定都須遵照國際科學標準去把關,長遠來看,國產疫苗更是戰略疫苗,是為了之後不必再受制於人,建立台灣自己的供給能量,換句話說,品質和安全上完全不容馬虎。
最後,回到日本贈送我國疫苗這件事。鬼滅之刃的炭治郎,努力抵抗眾多誘惑,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最終和夥伴們迎向幸福的結局。
在這樣艱辛的時刻,真的很希望國人可以團結一心,現在不是結束、放棄、抱怨的時刻,請不要忘記,我們在上半場比起世界各國都來的平安,我們到小巨蛋聽演唱會、去中部參加媽祖遶境、衝球場看比賽⋯如今雖然夜晚來臨,但新的早晨和光輝必定會來的!
加油!台灣人!
安 慎 診所 看 診 進度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參照他國經驗 讓疫苗效能最大化』
當日確診跟校正回歸數下降,#陳時中 部長昨天宣布此波疫情已減緩。在全民共同努力抗疫之下,緊急防疫措施開始發生效果同時,我們可以更慎重理性的討論後續的疫苗政策跟施打計畫。
疫苗不只是要買得到,要打到身體內的才是疫苗。政府已經開放民間跟地方向外洽購疫苗,只要遵循同樣的申請流程跟標準,就不用擔心疫苗的品質跟後續交貨服務。下半場的施打計畫如何部署,更加格外重要。打得多,打得快,才能早點把優先順序打完,進到一般民眾施打;第一劑趕快打完,還要隔八週才能打第二劑。這中間的時間配套跟順序安排,是讓群體免疫更快產生的關鍵。
◎他山之石可以借鏡
有人質疑,「莫德納疫苗跟AZ疫苗來台根本不到百萬劑,是要如何達成半數國民接種的目標?」請大家不要恐慌,更不要被網路上一堆假消息混淆而影響判斷。由於台灣疫情爆發時序較晚,台灣的施打疫苗進度確實較慢。但回過頭來說,正因為有了許多國家先行大規模接種的例子,我們更有信心 #可以借鏡經驗,#戰勝疫情。
◎美國的抗疫經驗 疫苗效果 #非速成但有效
舉美國為例,今年1月時,因為疫苗接種站不足,未落實施打順位等因素,許多接種站人滿為患,同時間,延燒不止的族群運動以及川普選後的餘波,反而導致大規模人群聚集,疫情持續升溫。根據統計,去年(2020)的11月到今年2月是美國COVID-19確診人數的高峰(註1),而隨著拜登上任後提出「2021國慶日(7/4)前達到70%成年人接種」,並搭配社交距離禁令、取消內用以及WFH制度逐步到位,美國的疫苗施打就在食藥局(FDA)緊急授權下(註2),加速測試期的莫德納(Moderna)與嬌生(Johnson&Johnson)等新疫苗,正式加入原本僅有輝瑞(Pfizer)供應的疫苗來源,於今年初開始大規模接種。
從開放資料Our World in Data來看,大約在2020年1月時,僅有不到2%的美國人施打疫苗,而到了2021年四月份,已經有30%左右的施打率,加上許多已經自COVID-19痊癒的人口,美國已經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對該病毒具有抗體,確診數目連日下降,而這前後已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截至今年五月底,單日確診人數連續多天下降,達到一年來的新低點,同時,已經有49%人口至少接種過一劑疫苗,逐步達成群體免疫目標。綜觀各國,目前以色列有62%人口至少接種過一劑疫苗、鄰近的新加坡36%、香港18%,且逐日確診數目均與疫苗接種增加呈現反比,可見疫苗接種率對於防疫的作用。
◎疫苗不是一步到位 #接種有優先順序
在許多公開的統計趨勢中,或可以粗略地說,當民眾受到確診數量的衝擊,也就是確診數增加時,疫苗接種量也相應升高。這可以解釋疫情升高時的接種擁擠現象,一但疫情稍獲控制,疫苗供給的壓力,也會相應下降,但長期的疫苗需求,則會在公共需求中延續,政府目前已調整開放疫苗措施,以在資源配置的同時滿足接種需求。
從美國施打疫苗的順序來看,防疫前線人員與65歲以上的人口優先,接著才是有高度實體互動需求的產業人員,最後,才是相對較無風險的其他群眾。目前,#台灣進口的疫苗已施打將近42萬劑,#佔總人口比例不到2%,若要達到 #群體免疫,至少有半數國民接種的目標,勢必仍需要時間與基礎設施完備,才能逐步實現。
上週五(28),中央分配到新竹市的2800劑AZ疫苗,已經順利為醫療前線人員以及第一線執法人員接種。昨天(31)稍早更傳出好消息,中央將分配另外3900劑疫苗給新竹市,此外,除了動物園第二停車場接種站之外,新竹市香山區、北區以及科學園區都將逐步設置疫苗施打站,將以最高效率、最專業的人員,將疫苗依照順位為市民接種。而根據衛福部統計,目前每日施打的量能約為1萬出頭劑,而六月起,行政院宣布將開始於基層醫療診所、公司或社區中心等積極設置疫苗站(註2),#也正在步上他國成功抗疫的里程之中。
◎就在暑期 國產疫苗加入服務
蔡總統日前宣布,今年的夏天,#預期將會有800萬劑國產與進口疫苗到位。而昨天(31),行政院更宣布,#疾管處將以最快速度審核企業與民間團體引入疫苗,預期能讓疫苗的普及加速許多。隨著疫苗與接種站的逐步完備,施打順位會更快推向後面的群眾,群眾免疫的比例將逐步提高,中央對此已開出時間表。
昨天(31)中央宣布疫情有下降趨勢(註4),搭配人民高度的自制力,若自主空城與低度來往的原則持續維持,我想,台灣解除第三級防疫措施的日子不遠。妍慧要誠摯的呼籲各位,疫苗設施已經在緊鑼密鼓地設置了,未來接種速度只會更加快。請市民朋友 #切勿慌張,只要做好防疫準備,我相信我們很快就能走出疫情陰霾。
(註1)https://ourworldindata.org/covid-vaccinations?country=GBR
(註2)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fda-takes-additional-action-fight-against-covid-19-issuing-emergency-use-authorization-second-covid
(註3)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1-05-29/581110
(註4)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947049
安 慎 診所 看 診 進度 在 安慎診所- 手機下載-安慎醫療APP 加入會員即可~ 查詢看診 ... 的推薦與評價
手機下載-安慎醫療APP 加入會員即可~ 查詢看診進度 查詢抽血報告✍️線上掛號⏰看診及領藥提醒{一機在手,掌握自己跟家人的就醫資訊} #歡迎下載_安慎醫療APP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