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 #NYC #紐約 (寫於 2016.7.25)
No Day But Today.
那天,2011 年 9 月 9 日,我搭地鐵至最南端的華爾街,開始一路往北漫走,午間在南街海港排隊買百老匯的折扣票。
.
聽說這裡相較於時代廣場上的 TKTS 售票亭,隊伍較短,當天行程便刻意這樣安排,準備要買上一張晚上看音樂劇的票。
如果我沒記錯,大概排了三十分鐘左右吧,心裡不斷在盤算到底該看哪一齣劇:《Wicked》在當年很紅,幾乎都沒有位子;《The Lion King》一直都很受歡迎,似乎非看不可;另外非看不可的還有《The Phantom of the Opera》、《Chicago》、《Mamma Mia》等等。
.
我很喜歡音樂劇,也期待在百老匯看一齣音樂劇,但實在沒有強烈偏好能讓我斷然下決定。
從隊伍末端,一路緩緩向前進到售票亭的前面,我看清楚了玻璃門窗上的票價資訊,心裡仍在躊躇:歌劇魅影、獅子王、芝加哥、女巫......繼續向前推進到售票口,服務小姐制式地問:「妳要買哪一場秀?」
『吉屋出租。(RENT.)』
「甚麼?」小姐帶著不耐煩的口吻。
『呃...吉屋出租!(RENT!)』我開始緊張,擔心自己發音錯誤,這是一個很短的字,但在美國打工三個月,我深知自己在母音上的發音常常不夠準確。『RENT, RENT, RENT, RENT...』我在心裡不斷重複唸著這個字,我到底有沒有唸錯,E是這樣發音嗎?母音E發音絕對是我的弱點,因為我說數字 8(EIGHT)也常有人聽不懂。
『R-E-N-T-, RENT.』她打出了票,我付了錢,拿到寶貴的票在手上,往旅遊書裡一夾,趕緊轉身離開尷尬的現場;但心裡是快樂的,雖然我不甚明白為什麼在最後一刻,RENT會從我的嘴巴脫口而出,但總算確認我即將要體驗第一場百老匯音樂劇了。(而在當時,我認為那會是人生唯一一場百老匯音樂劇。)
.
我不知道《吉屋出租》在演甚麼,只知道高中時某個因緣際會下,聽到一個人說《吉屋出租》是他最喜歡的音樂劇,便在我心裡留下一個印象,就是這齣劇值得喜歡、甚至值得成為「最喜歡」。
.
買完票之後,我到港邊逛逛、踏上布魯克林大橋,又繼續往北走進中國城、小義大利,黃昏時才搭地鐵到 42 街開始接近時代廣場。晚餐在路邊買了中東式的沙威瑪飯,坐在一處矮牆上,邊望著廣場周圍的奢華、邊把飯嗑完,等著音樂劇開場時間。
.
《吉屋出租》的劇場很小,不管在哪個座位都會感覺靠舞台很近。開演沒多久後,我便有點後悔自己選了這一齣劇,太不自量力了;按照當時的英語能力,很多部分都是鴨子聽雷,難以通盤了解故事內容。能夠體會並受到感染的,就是幾句簡單明瞭的歌詞以及極為動聽的旋律。整齣劇看完雖然不太懂,但仍然感到悸動而滿足。
就這樣,我在紐約百老匯看了《RENT》,是旅行及人生完成清單上重要的一項。
.
我把《RENT》的故事擱著,偶爾能哼上幾句 Five hundred twenty five thousand six hundred minutes, five hundred...或 Today for you, tomorrow for me...或 Would you light my candle?...許多歌詞及旋律都烙印在我腦海裡,還有 Santa Fe 對我來說,也莫名是個天堂樂園般的存在。
.
一直到前幾週,我才意識到或許該認真把《RENT》重看一次,梳理故事細節到底著墨些甚麼。《RENT》充滿了一切:自由、階級、貧富、社會結構、汙名、LGBTQ、哲學、生命、現實。
.
好巧。謝謝 2011 年的那個才上完大學一年級的我,誤打誤撞下選了一齣夠叛逆的音樂劇。
當初就算聽得懂英文,也不一定懂作者要表達的內涵,五年後的我邊聽著耳熟能詳的歌曲及舞步及演員走位、邊重新將劇中的意義輸入進腦中及心裡,是一種很錯縱複雜的感覺,既熟悉又疏遠:熟悉的是那些歌舞表演,疏遠的是故事排序;熟悉的也是吉屋出租的社會性思考概念,疏遠的是好久沒想起的紐約記憶。
好幸運。《RENT》是完成清單上重要的那一項。
.
(但我目前最愛的音樂劇是《Hamilton》。)
(昨天我看到一個女生在左手前臂內緣刺青:「No Day But Today.」,讓我覺得以音樂劇歌詞作為刺青很不錯;同時是勵志性的佳句、又具有下意識喚起旋律的藝術性。)
「完成清單 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完成清單 英文 在 約克在哪裡?Where is Yor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完成清單 英文 在 約克在哪裡?Where is Yor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完成清單 英文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完成清單 英文 在 待完成事項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完成清單 英文 在 待完成事項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完成清單 英文 在 待辦清單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完成清單 英文 在 待辦清單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完成清單 英文 在 待辦清單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完成清單 英文 在 待辦清單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完成清單 英文 在 完成願望清單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完成清單 英文 在 完成願望清單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完成清單 英文 在 More content - Facebook - 登录或注册 的評價
完成清單 英文 在 約克在哪裡?Where is Yor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tbt #NYC #紐約 (寫於 2016.7.25)
No Day But Today.
那天,2011 年 9 月 9 日,我搭地鐵至最南端的華爾街,開始一路往北漫走,午間在南街海港排隊買百老匯的折扣票。
.
聽說這裡相較於時代廣場上的 TKTS 售票亭,隊伍較短,當天行程便刻意這樣安排,準備要買上一張晚上看音樂劇的票。
如果我沒記錯,大概排了三十分鐘左右吧,心裡不斷在盤算到底該看哪一齣劇:《Wicked》在當年很紅,幾乎都沒有位子;《The Lion King》一直都很受歡迎,似乎非看不可;另外非看不可的還有《The Phantom of the Opera》、《Chicago》、《Mamma Mia》等等。
.
我很喜歡音樂劇,也期待在百老匯看一齣音樂劇,但實在沒有強烈偏好能讓我斷然下決定。
從隊伍末端,一路緩緩向前進到售票亭的前面,我看清楚了玻璃門窗上的票價資訊,心裡仍在躊躇:歌劇魅影、獅子王、芝加哥、女巫......繼續向前推進到售票口,服務小姐制式地問:「妳要買哪一場秀?」
『吉屋出租。(RENT.)』
「甚麼?」小姐帶著不耐煩的口吻。
『呃...吉屋出租!(RENT!)』我開始緊張,擔心自己發音錯誤,這是一個很短的字,但在美國打工三個月,我深知自己在母音上的發音常常不夠準確。『RENT, RENT, RENT, RENT...』我在心裡不斷重複唸著這個字,我到底有沒有唸錯,E是這樣發音嗎?母音E發音絕對是我的弱點,因為我說數字 8(EIGHT)也常有人聽不懂。
『R-E-N-T-, RENT.』她打出了票,我付了錢,拿到寶貴的票在手上,往旅遊書裡一夾,趕緊轉身離開尷尬的現場;但心裡是快樂的,雖然我不甚明白為什麼在最後一刻,RENT會從我的嘴巴脫口而出,但總算確認我即將要體驗第一場百老匯音樂劇了。(而在當時,我認為那會是人生唯一一場百老匯音樂劇。)
.
我不知道《吉屋出租》在演甚麼,只知道高中時某個因緣際會下,聽到一個人說《吉屋出租》是他最喜歡的音樂劇,便在我心裡留下一個印象,就是這齣劇值得喜歡、甚至值得成為「最喜歡」。
.
買完票之後,我到港邊逛逛、踏上布魯克林大橋,又繼續往北走進中國城、小義大利,黃昏時才搭地鐵到 42 街開始接近時代廣場。晚餐在路邊買了中東式的沙威瑪飯,坐在一處矮牆上,邊望著廣場周圍的奢華、邊把飯嗑完,等著音樂劇開場時間。
.
《吉屋出租》的劇場很小,不管在哪個座位都會感覺靠舞台很近。開演沒多久後,我便有點後悔自己選了這一齣劇,太不自量力了;按照當時的英語能力,很多部分都是鴨子聽雷,難以通盤了解故事內容。能夠體會並受到感染的,就是幾句簡單明瞭的歌詞以及極為動聽的旋律。整齣劇看完雖然不太懂,但仍然感到悸動而滿足。
就這樣,我在紐約百老匯看了《RENT》,是旅行及人生完成清單上重要的一項。
.
我把《RENT》的故事擱著,偶爾能哼上幾句 Five hundred twenty five thousand six hundred minutes, five hundred...或 Today for you, tomorrow for me...或 Would you light my candle?...許多歌詞及旋律都烙印在我腦海裡,還有 Santa Fe 對我來說,也莫名是個天堂樂園般的存在。
.
一直到前幾週,我才意識到或許該認真把《RENT》重看一次,梳理故事細節到底著墨些甚麼。《RENT》充滿了一切:自由、階級、貧富、社會結構、汙名、LGBTQ、哲學、生命、現實。
.
好巧。謝謝 2011 年的那個才上完大學一年級的我,誤打誤撞下選了一齣夠叛逆的音樂劇。
當初就算聽得懂英文,也不一定懂作者要表達的內涵,五年後的我邊聽著耳熟能詳的歌曲及舞步及演員走位、邊重新將劇中的意義輸入進腦中及心裡,是一種很錯縱複雜的感覺,既熟悉又疏遠:熟悉的是那些歌舞表演,疏遠的是故事排序;熟悉的也是吉屋出租的社會性思考概念,疏遠的是好久沒想起的紐約記憶。
好幸運。《RENT》是完成清單上重要的那一項。
.
(但我目前最愛的音樂劇是《Hamilton》。)
(昨天我看到一個女生在左手前臂內緣刺青:「No Day But Today.」,讓我覺得以音樂劇歌詞作為刺青很不錯;同時是勵志性的佳句、又具有下意識喚起旋律的藝術性。)
完成清單 英文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出版社送了我兩本新書😍,一本是《橫衝直撞》,我之前就提過很想看這本✌️
⬇️⬇️⬇️可以先看一下之前的介紹⬇️⬇️⬇️
https://www.facebook.com/…/a.99784320366…/1746708678773828/…
另一本是《完成: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巳實現的有效練習》,這本書英文版是2017/9月出版的還算新,在Amazon評價是五顆星,所以那時知道要出版了也很有興趣
⬇️⬇️⬇️博客來介紹⬇️⬇️⬇️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9775
我先把《完成》看完了,作者喬恩·阿考夫之前還有寫過另外一本書《開始》。在《開始》這本書中,主要是鼓勵我們克服恐懼,直接將想法付諸執行。
不過,有一次一位讀者問他:「開始對我來說從不是問題,我開始過一百萬件事,但沒有一件完成的。要怎麼樣才能完成❓」把他問倒了~
👉是啊,開始有什麼難的❓
在這個鼓勵「試錯」、投入的成本與承擔的損失都越來越低的時代,隨時都可以開始與結束。
就像前幾天才分享過討論「沉默成本」的文章,裡面也告訴我們,在權衡是否要繼續堅持下去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的面向與決策流程。Just do it是個振奮人心的口號,但要怎麼持續,最難的不是開始,而是如何選擇結束、如何完成、達到目標❗️
即便是作者,他也有一長串的未完成清單,怎麼辦❓
👉我們應該要去思考:為什麼我們想要放棄❓
1. 目標訂的太高
2. 目標訂的太樂觀
3. 時間有限,有捨才有得
4. 為不在乎的事情努力,才是壓力;為所愛的事情努力,叫做熱情
👉說說一些自己的經驗
最常有人問我的就是為什麼看書很快?
其實我覺得自己看書就是一般速度,也不會設定自己一年一定要讀幾本書,幹嘛給自己那麼大壓力?有時間就讀,沒時間就不讀🤣
一年看幾本書這個數字沒有實質上的意義,重點是你從這些書上獲得什麼❓作者花了許多時間完成的書,我每個字都讀,也不會只挑我覺得的重點讀,因為心裡對某些觀念會特別執著,覺得的重點通常就是那些,但是我們必須去接受新東西,我想要得到其他我不知道的訊息,並重新整合到思考框架。
不過有個方法我覺得不錯❗️分享一下~
同時間可以看個兩三本,可能是不同領域的,我覺得同一本書讀了一段時間多少會產生一些疲乏感,可能是一下資訊量太大,或有些地方需要時間思考一下,這時換本書讀反而會有不一樣的想法與更好的效率👍
👉目標訂的太高或太樂觀其實也會有反效果
拿投資來說,常常有人會說我要在某一段時間賺到多少錢?其實時間壓力反而會讓你做出許多錯誤投資決策,比如說,時間越接近到期日,你可能心理上會想承擔更高的風險來賺取尚未得到的報酬。
所以為什麼我們應該去觀察機率與計算期望值,並評估合理的報酬,按照計畫做出決策,穩健才是長線獲利考量。
👉時間有限,有捨才有得
能力是可以慢慢培養的,但是一般人總是在開始時高估自己的能力。我們可以在過程中調整目標,每天增加一點難度,階段完成度反而給我更多動力與自信。你在這個探索過程中就像遊戲一樣可以找到更多樂趣。也可以像開車,當你每天都走同一條路走得很順了,偶爾換一條路走,可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風景。
👉最後引用作者的話做為ending,不管在哪個領域都是很適用:
「多數人花了大半輩子想像與做夢。
開始做很有趣,但未來是屬於完成者的。」
#讀書心得 #完成 #Finish #目標 #橫衝直撞 #Uber
完成清單 英文 在 待完成事項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推薦與評價
待辦清單英文-2021-03-11 | 說愛你3 天前· 你需要的不是「待辦清單」,而是一張「已完成清單」! ... Astrid To-do 待辦事項同步App|數位時代2013年4月22日· 「 Astrid To ... ... <看更多>
完成清單 英文 在 待辦清單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推薦與評價
但你知道另外有「已完成清單」,或許更符合生產力與工作效率 ...Astrid To-do 待辦事項同步App|數位時代2013年4月22日· 「 Astrid To-do 」是一款Android 上非常知名的待 ... ... <看更多>
完成清單 英文 在 待完成事項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推薦與評價
待辦清單英文-2021-03-11 | 說愛你3 天前· 你需要的不是「待辦清單」,而是一張「已完成清單」! ... Astrid To-do 待辦事項同步App|數位時代2013年4月22日· 「 Astrid To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