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挫折生氣時該怎麼辦?
#如何提升挫折容忍?
「你走開!」「我不跟你玩了!」,接著是東西摔在地上的聲音。在遠處聽到正在獨玩的蜜亞醬突然大怒大吼,還摔東西。我放下手邊的工作,走過去瞧瞧。看到她一臉怒氣,我還沒開口關心,她就氣噗噗的說「玩具不聽話」。我看著孩子當下的狀態,覺得挺有趣的。
也關心她,「玩具為什麼不聽話呢?」,雖然我不知道密亞醬想要做什麼,但顯然,她想完成某些目標,但一時無法做到,所以氣急敗壞的摔玩具。
這樣的情境,大家應該不陌生吧~孩子在進行某些事情時,因為不順自己的意、或者想達成的目標未能達成,亦或是玩競爭遊戲輸了,心情上無法接受,而大怒大叫,在幼兒時期很常見。
尤其兩個月前,從居家防疫以來,我蠻常接到這類「孩子輸了就大哭、不接受輸、事情做不好就生氣」等等的情緒教養問題諮詢。
我接著回應密亞醬,「玩具不聽話,你是不是很難過呢?」,密亞醬點點頭,我再回應「你好想把事情做好,是嗎?」,密亞醬不再生氣,而是開始哭,並告訴我「對」。我陪她哭了一下,說著「媽咪抱抱,好的喔~沒事的。你想做什麼呢?你說說看,等下我陪你完成,好嗎?」,蜜亞醬不在哭泣,而是點點頭,告訴我她想做什麼,拉著我再次躍躍欲試。第二次我與她一起進行,但沒介入也不插手,僅僅只是陪伴,偶爾鼓勵她再想想看、再接再厲,最後她達成了自己的目標。
我們常常遇到孩子輸不起、事情做不好、或者事與願違時,而大發脾氣,這不行那也不行,當我們無能為力到無言以對時,就容易說這孩子怎麼「挫折容忍度」這麼低?讓家長既擔心又不知該如何是好。
然而,學習面對挫折是成長過程必經之路,孩子反而可以從中學習到如何面對挫折,並提升挫折容忍度、思考彈性、情緒管理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不管是哪個年齡的孩子,都會有遇到挫折的時候,也會有各種不同的情緒表現方式。而挫折容忍的能力,並非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靠著後天來學習與培養的。
#當您遇到孩子因挫折而暴怒時?
我鼓勵家長,第一時間,先接納孩子的挫折。允許孩子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不管是生氣、難過、失望、自責也好,讓孩子在表達情緒過程中,可以感受到自己如實的感情。
第二,了解與同理孩子的心境。我們會先看到孩子的表面情緒,像是生氣是最常見的,但其實人的心靈就像一座冰山,生氣、不開心的海平面下,還蘊含著更多情緒,包含著事件當中的核心情緒。因此,情緒起源事件當中的內在真實情緒,也需要被讀解到,像是生氣的底下,對於一件事情做不好、無法達成目標,孩可能其實是難過或失望的,覺得自己不好,無法做到想要的目標。我們讀懂情緒之後,回應同理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大人的關愛與在乎。
再來是,若孩子需要宣洩情緒,請給孩子一個安全、平穩的環境空間,讓孩子充分地發洩,哭也好,安靜地坐著也行,讓情緒得以紓緩、流瀉。
最後,等到情緒釋放與沉澱的差不多了,孩子的理性也逐漸回來。此時,就可以跟孩子討論,當遇到挫折時,我們該怎麼辦?或者可以如何調整心態面對挫折,並教導孩子如何幫助自己。
有研究顯示,高挫折忍受力的人,在他們的成長經驗中,與人的互動關係是相對穩定,足具安全感的,且擁有愛與被愛的經驗。所以,寧寧老師也鼓勵大家,可以進一步覺察,自己是否有「孩子沒有挫折容忍度以後如何競爭的迷思」「孩子應該多加嚴格磨練砥礪」或者「你遇到的沒有什麼拉」等迷思,盡可能調整,並用心貼近孩子,跟隨孩子也引領孩子,透過理解、同理孩子的情緒經驗,以鼓勵取代要求,引導孩子充分深度地學習如何面對挫折,來陪伴孩子養出一生受用的挫折容忍能力。
感謝家長們願意與寧寧老師討論,關於孩子的挫折容忍度。
🔽寧寧老師有個特別的習慣,就是每當蜜亞醬生氣、哭鬧、大吼大叫的時候,我大多會拍照、錄影或錄音留存。等過一陣子,再和蜜亞醬一起回顧當時,看到過去的各種畫面,蜜亞醬跟我總是哈哈大笑,我也會像說故事一樣,跟蜜亞醬分享當時發生什麼事情,藉此引導孩子回憶與鞏固學習~但更多的是,享受與孩子的親子美好時光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萬的網紅關韶文 關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把握時間,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 - 還記得以前搭飛機的時候,我總是替自己安排超多事情,例如一不能上網的時候,我就打開電腦剪片、整理素材,當然,剪片告了一個段落,我就會開始卸妝、敷臉、保濕,在我調查之下,原來每一個人在飛機上都超忙! - 今天邀請賴珮如聊聊關於飛機上的旅客有多忙?有時候空服員一...
容易暴怒怎麼辦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為什麼會有情緒?
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淘汰掉了尾巴卻留下了情緒,就是因為相較於尾巴,情緒是人類在生存上必要的能力。事實上,幾乎所有具備大腦這項器官的生物都能感受到情緒,差別在於相較於其他生物,人類有更複雜的思考能力與處理方式;人類將每一種情緒給命名,並且在面對情緒時,能夠做出更多元的選擇。
憤怒是為了迎戰眼前的敵人而產生,因憤怒所產生的生理變化有助於讓敵人知難而退;恐懼使我們對眼前的危險有所警戒,當我們評估眼前的敵人不是自己有辦法打倒的,此時就必須快速做出逃跑的反應來。
例如貓咪在面對比自己的體型還要更大的敵人時,會弓起身體並且讓原本服貼的毛豎起,這會讓貓咪看起來比原本的體型要大上許多。若敵人沒有因此膽怯,此時貓咪可能會進一步伸出爪子並且發出嘶嘶吼聲,這些反應皆是憤怒所帶來的變化。
但貓咪不會立刻朝敵人撲上去,面對比自己龐大的敵人時,除了憤怒之外也同時會有恐懼;恐懼讓貓咪不會輕舉妄動,而是守在原地先試探敵人,若是在警告對方後察覺自己可能不是對手,當敵人逼近時牠也可以立即做出逃跑的反應。
若沒有了情緒或是刻意去壓抑該有的情緒,很可能會讓自己受到更大的傷害。
想像一隻從出生起就被人類照顧到大的貓咪,而且還被奴性重到不行的主人給寵到無法無天;當這隻從未經歷過任何危險,且生存必要的條件皆有人會替牠滿足的貓咪走失時,牠有辦法獨自在野外生存嗎?
人類與其他動物不同,我們有著更複雜的群體規則,我們需要遵循著自己國家的文化與價值觀生存;若是不讓自己表現出跟大多數人一樣的行為,將會引來許多異樣的眼光甚至受到譴責。有些文化與價值觀,是不允許人們將某些情緒顯露出來,或是認為刻意表現出某些情緒是種美德。
我們對於文化與價值觀的認定,是從原生家庭就開始學習的,而嬰兒大腦的發育也跟外界刺激息息相關;當我們接觸到外界刺激時,杏仁核會先做出反應使我們感受到情緒變化,接著由前額葉接管面對情緒時該做出的反應。
由於嬰兒的前額葉尚未發展完全,因此初生的嬰兒在感受到自己的情緒時,只能夠用最直接的方式,也就是哭泣,讓照顧者知道自己有需求需要被滿足。照顧者面對嬰兒的需求所做出的反應,也會影響到嬰兒前額葉的發展。當每一次嬰兒的哭泣都有獲得滿足時,他就會習得用哭泣來表達自己的需求;相反地,當嬰兒每一次哭泣都沒有獲得回應時,他便會明白哭泣對於解決自己需求是沒有幫助的。
有一些嬰兒獨立派的教養方式就是利用這樣的方式,幫助嬰兒建立起規律的生活作息,甚至幾個月大就能夠獨自睡過夜。由於本篇主題並非在育兒教養,百歲派與親密派的利與弊未來有機會再跟大家討論。
原生家庭會教我們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當然,大部分的情況下都是在幼兒時期就自行領悟的。
以我為例,當我的父母剛吵完架時,我最好躲起來以免掃到颱風尾;當大人犯錯時,我最好乖乖地閉嘴不要揭穿,以免被罵說我沒大沒小;當大人在責備我時,我最好表現出內疚的模樣以換得輕一點的處罰,即便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當我獲得了什麼成就時,最好不要表現出太高興的模樣,以免被說驕傲自大;當我弄壞了心愛的玩具時,最好不要哭泣或表現出難過的模樣,以免還要受到二次傷害,因為玩具是被我自己弄壞的;當我不想服從父母的命令時,哭泣會比生氣安全些;若我大聲地說我不要就是不要,很可能只會換來一巴掌,而且還是得去做那些我不想做的事。
諸如此類行為與感受互相矛盾的反應會使我們的情緒失衡,這樣的失衡會一直延續到我們成年;若我們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並且嘗試做出改變,那麼失衡的狀態就會影響我們一輩子。
過度的壓抑,或是過度的使用某一種情緒,都會導致情緒失衡。
以壓抑為例,我們內心明明是感到難受的,但表現上卻必須對他人說出「沒什麼」,甚至必須擠出微笑來證明自己沒事;我們也可能內心是感覺憤怒的,但卻必須表現出自己沒有生氣,因為害怕若讓對方察覺到了自己的憤怒,就會破壞彼此之間的關係。
當我們抗拒接受某一種情緒時,可能會用另一種情緒來掩蓋它。
好比自己被他人給誤解時會產生羞恥感,有些人為了快速消除自己的羞恥感,會利用憤怒來否定羞恥感出現過;明明自己沒有做的事情卻被冠上罪名,如果別人真的以為我是這樣的人那怎麼辦?於是,為了捍衛自己的名聲必須表達抗議。
也有些人在面對他人給予自己的肯定時會產生羞恥感。
在我們的文化裡,做人是必須要謙虛的,若是大方地接受他人給自己的讚美,會顯得自己太過驕矜自滿。因此我們必須將內心的喜悅給壓抑住,利用羞恥感來掩蓋自己內心的喜悅;我們可能會感到很害臊,甚至臉紅,接著謙虛地表示「我沒有你說的那麼優秀啦」。
上面的兩則例子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不是很正常的反應嗎?難道被誤會了還要大方表示「對,我就是這種人!」捍衛自己的名聲而表達抗議難道有錯嗎?
這邊指的是情緒失衡的狀態下會產生的問題,當過度使用憤怒來壓抑羞恥感時,可能會出現極端的行為。例如被超個車就要攔下對方,然後破口大罵、動刀動槍的;或是被貼上1450標籤時,就要立刻反罵對方智障韓粉;也可能只是跟媽媽說了聲今天的菜好像沒味道,結果媽媽就爆氣摔鍋鏟大罵「不想吃就不要吃啦!」。
情緒原本是用來幫助生物發現問題與避開危險,但因為我們沒有好好去學習過認識自己的情緒,也不了解當情緒湧現時它們想告訴我們什麼;某些特定情緒湧現時只會讓我們感到不知所措,並且排斥這樣的情緒出現。
情緒失衡的人,就如同野生動物在面對生存的壓力時,只能夠立即做出戰與逃兩種反應,沒辦法讓自己停下來好好思考問題。過度的壓抑或是放任情緒不但無法好好解決問題,累積的壓力也會逐漸變成生理與心理上的疾病。
例如腸躁症、偏頭痛、失眠、胸悶、肌肉痠痛等等,這些生理上的不適感不見得是因為受到細菌或是病毒的感染。
長期壓抑某些特定情緒,例如絕對不會把憤怒或悲傷表現出來,面對他人的軟土深掘,永遠都是選擇一再退讓;或是過度使用某些情緒,例如總是表現出樂觀開朗的模樣,遇到再大的困難都是告訴自己「笑一笑就過去了」。
這類型的人,很容易出現上述的生理症狀。
情緒的問題,絕對不是轉過身別看就會解決的。逃避或許可以獲得短暫的舒適感,但問題仍舊還是會在原地;若不去解決它,原有的問題將會不斷被新的問題覆蓋過去,最終連自己都難以明白問題的根源究竟在何處。
解決情緒問題需要一步一步來,礙於篇幅問題,今天就先寫到這邊。
各位可以先想想自己平常容易有什麼樣的情緒困擾,例如敢怒不敢言、強顏歡笑、過度反應或是感覺麻木,面對一件該生氣的事情過度的暴怒,或是感覺不到自己的憤怒等等。
接下來我會慢慢分享自己用個體心理學的角度,去閱讀《壞情緒》這本書時所得到的啟發,希望能夠幫助到同樣有情緒困擾的各位讀者們,感謝大家的閱讀,我們下次見。
書名:壞情緒,變好事的五堂正向心理課
出版社:方言文化
#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 #被討厭的勇氣 #生命的意義 #自卑與超越 #理解人性
👇🏻簡單三步驟加入社團一同學習個體心理學
1.先填寫google表單: https://lihi1.com/lIqUe
2.再去社團按加入: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3.等待管理員審核批准(未填表單無法批准入社唷)
容易暴怒怎麼辦 在 DJ JoJo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親親摸寧星期四自我對話時間
這位臨床心理師寫得很用心,這個完整版我就專文發佈了,五感失衡怎麼辦?看完這訊息,就認真遠離阿啾的粉絲團沒關係,暫離資訊也是不錯的休息方式啦。
心冠疫情下的受災戶-五感失衡的我們
心中煦光-心煦心理治療所
創辦人 蔡岳融 臨床心理師
新冠疫情持續延燒,雖然近日看似趨緩,但其實星星之火也足以燎原,不小心的鬆懈也會再度導致破口而大傳染,所以心理師也提醒大家持續維持共識:少出門、少接觸、居家清潔、彼此照顧,鼓勵彼此的好行為。
在疫情生活中,我們努力想辦法維持生活作息,拜科技所賜,手機、平板與視訊軟體變成了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我們仍舊可以靠著動動手指,上網買物賣物,通訊跟人談天、遊戲及維持樂趣。
但網路世界就如同一個五光十色的魅惑舞廳,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其他事情好做(或者被迫使用)的我們,更是沉浸被迷魅不自知,跟大家分享我的居家時間:通常滑完IG完滑臉書,關心時事看看天氣,如果有好笑影片看一下(也可能分享),筆戰一下別人的發文,沒事再逛逛社團或購物網站有什麼好買的,沒事做了來看看YT影片,也會玩手機遊戲,然後突然叮咚有人傳給我訊息,我就又再遁入那個網路循環直到深夜。(有時睡不著又再拿起手機)
而今天中午我放下手機外出去買便當時,突然好像會有一種不真實感,覺得這個世界好慢喔,便當店怎麼這麼遠,等便當時感覺好久,看著老闆心裏怨怒怎麼老闆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呢,然後我開始打哈欠「奇怪,怎麼會哪麼容易累呢,怎麼有一種不安的煩躁感呢?」
這我才發現,我早已被手機綁架了我的五感與思考,手機使用的過程大量仰賴了視覺及聽覺,卻缺乏嗅、觸、味、體感等知覺及整合,頭腦的思考上也侷限在強烈的警醒程度、對選擇有飽滿的主控感、立即被滿足感與容易逃避挫折感上面,但在沒有手機時,我就像是消風一樣,馬上變得容易疲倦,昏頭晃腦,情緒精神也跟著失調。
這主要是因為與手機互動是一種很強大的聲光及心理刺激的緣故,更可怕的是這個刺激會持續影響我們的頭腦,所以人若再持續久了,腦子會再慢慢更固化成手機的使用模式,再沒有手機使用時,人會更為沒有耐心、需要立即都要被滿足,容易焦慮、憂鬱,暴怒,忽略周遭環境的立體聲音、自然感受,超級容易感到無聊。簡單來說,我們變成手機的形狀了。
所以也提醒各位,在使用手機的同時,也要試著跳脫覺察一下自己噢,看自己是否已經被網路綁架,是否一天到晚追著fb、LINE通知不放,是否一個程式換一個程式,是否一無聊就是掏口袋看手機。
然後,給自己一個遠離手機的時候吧,一個不碰手機下午或早上,我們練習只看書、只玩桌游、只種園藝、只做菜、只做運動、只瑜珈,感受當下的各種感覺,讓自己身心靈慢慢恢復平靜,暫時阻絕螢幕接觸,也讓自己回歸自己感受現實。
容易暴怒怎麼辦 在 關韶文 關關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把握時間,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
-
還記得以前搭飛機的時候,我總是替自己安排超多事情,例如一不能上網的時候,我就打開電腦剪片、整理素材,當然,剪片告了一個段落,我就會開始卸妝、敷臉、保濕,在我調查之下,原來每一個人在飛機上都超忙!
-
今天邀請賴珮如聊聊關於飛機上的旅客有多忙?有時候空服員一發完餐,一回頭就發現大家忙到不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安排,甚至連空服員忙到一個段落,也會不小心發現學姐妝花了,應該怎麼辦?
-
這次我們收到了英國敏感肌專業品牌Simple的邀請,無添加酒精、人工香料和容易引起刺激的化學配方,質地溫和,很適合敏感肌安心使用,而且是高CP值、很好入手的開架式保養品牌喔!
-
班主任最推薦的是台灣領先全球上市,特別為亞洲人設計的「Simple極致補水系列 3重保濕精華水」,裡面含有獨特的3種保濕活性成分:酵母精萃、積雪草萃取、角蛋白補水科技,能夠迅速滲透、高效保濕鎖水,維持肌膚健康潤澤!
-
最重要的獨家通路限時優惠請筆記!即日起到12/30屈臣氏購買「Simple 3重保濕精華水」可享買一送一喔!
-
【了解更多】https://reurl.cc/N6M965
#Simple #3重保濕精華水 #英國敏感肌專業品牌
-
【職業訪談】地勤、空服真的不合?暴怒控訴「到底要不要收餐!」feat.丘曄、賴珮如
https://youtu.be/XPf9OvAnHrI
【職業訪談】如何進入迪士尼工作?Disney World全世界最夢幻打工!feat.賴珮如
https://youtu.be/5eqVTTHsdY0
【職業訪談】空服員特殊技能!瞬間「語言切換」機上發餐也能通!feat.賴珮如
https://youtu.be/wNGUhl6h_NA
【職業訪談】空姐飛機上經驗談?「紅酒白酒可樂汽水」你要喝什麼!feat.聲林之王賴珮如
https://youtu.be/G_5VtHPAD7E
【空服員面試過程公開】7年經歷!把握「2個訣竅」通過面試!feat.賴珮如
https://youtu.be/xcolRHCzZRY
【職業訪談】空服員超萬能!飛機上壯漢暈倒?泰國人發癢?幽閉恐懼症?feat.賴珮如
https://youtu.be/46PTwY-weVE
【職業訪談】空服員發餐「爆笑話術」破解!飛機上限定餐點藏玄機?feat.聲林之王賴珮如
https://youtu.be/OA7YWrJiE2M
【職業訪談】空姐發餐話術下集!「紅酒、白酒」眼神交換也藏秘密?feat.聲林之王賴珮如
https://youtu.be/7ctGLQXKdMw
【職業訪談】空服員最討厭的客人!「10大NG行為」你上榜了嗎?feat.聲林之王賴珮如
https://youtu.be/luqtKzOsqJA
【職業訪談】地勤甘苦談!旅客NG行為「前三名」你上榜了嗎?feat.丘曄
https://youtu.be/Llw5y5WV8f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人生勝利組,要當人生努力組!📣】
職業訪談、工作vlog、減肥列車、美妝保養、聰明消費、投資理財、美食旅遊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thanreporter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ethan_kuan_kuan/
LINE ‣ https://lin.ee/e1ebDrI
Podcast ‣ https://linktr.ee/ethanyoutube
合作邀約Mail ‣ ethankuankuan@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qgC9t9kBb4/hqdefault.jpg)
容易暴怒怎麼辦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睡不好淺眠對身體有什麼傷害,每個人都有失眠的經驗,到底長期睡不好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呢?忍耐這個問題是不是真的划算?!今天影片中就跟大家聊聊最容易出現的症狀和問題!一起來看看!🔜🔜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頭暈可以靠睡眠改善嗎?!
🔸情緒暴怒跟睡眠有關嗎?!
🔸睡多還是睡少才會胖?
🔸反覆的感冒或過敏怎麼辦!
🔸怎麼提升體能和運動表現?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
**追蹤「神經很有事團隊」
🔹鄭淳予醫師:https://goo.gl/NSdFdL
🔹汪雅惠護理長:https://goo.gl/TkbTXg
🔹謝劭玟物理治療師:https://goo.gl/mzmcoe
🔹賴宜婷護理師:https://goo.gl/RM7gg9
🔹楊筱薇護理師:https://goo.gl/25KxZ9
🔹汪俐彣事務長:https://goo.gl/d22Aat
🔹賴通䇇視覺工程師:https://goo.gl/rXxuYe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睡眠 #失眠治療 #鄭淳予醫師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疼痛專題研究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4esBYHdom8/hqdefault.jpg)
容易暴怒怎麼辦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睡不好淺眠對身體有什麼傷害,每個人都有失眠的經驗,到底長期睡不好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呢?今天在影片中就跟大家聊聊最容易出現的症狀和問題!一起來看看!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1. 怎麼提升體能和運動表現?
2. 睡多還是睡少才會胖?
3. 頭暈可以靠睡眠改善嗎?
4. 反覆的感冒或過敏怎麼辦?
5. 情緒暴怒跟睡眠有關嗎?
--------------------------
📲📲 #快tag需要看到這個的朋友家人
🔜🔜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頻道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疼痛專題研究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頭暈 #肥胖 #感冒 #高血壓 #心臟病 #鄭淳予醫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GTRG0LLHm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