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假設」,鎖定目標不失焦
PDCA系統運轉的越快,就能夠越早抵達設定的目標。實踐假設,並反覆檢視,調整,用開車來形容的話就好比「風險駕駛」藉由精確度極高的假設避免重大事故,同時把油門踩到底。使用這套方法,自然可以盡速抵達目標。
換句話說,若你想讓PDCA系統快速運轉,就非得提升假設的精確度不可。而這個假設的一精確度,全都建立在「因數分解」上。具體來說,就是要逐一列出構成「目標」和「現況」的因素。說到「因數分解」,文組出身的讀者也許會感到排斥,但原則上其概念和「邏輯樹狀圖」大致相同。
假設,你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完美的上司」,那麼你該做的並不是立刻尋求「如何成為完美上司」的解決方案,而該先運用因數分解試著分析「什麼樣的上司算完美?」。例如,以我個人一|的解析,「完美上司」大致具備「個人魅力」和「商務魅力」兩大特質。
針對「商務魅力」,還能再細分為「領導能力」,「人脈」,「個人能力」,「應對能力」或「遠見」等元素。於是,你就會找出「要擁有領導能力需要做什麼?」,「想拓展人脈該怎麼辦?」等問題。」
「有關於財富與時間的話題。將會拆解成以下三個條目進一步探討:
1、投資財富與時間
2、浪費財富與時間
3、消費財富與時間
這三項的文字內容看似相近,但三者所包含的意義卻是天差地遠。接下來,我想試著向各位解釋這些條目有哪些具體差異。
首先是條目一,之所以使用「投資」這個詞彙,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自己的時間和財富經「過運用以後,報酬率提升的可能性非常高。
相反地,自己耗費掉的財富或時間很有可能會讓報酬率下降的情況,就屬於第二項的「浪費」。至於「消費」,則是介於投資與浪費之間的中立地帶。
就金錢的角度看來,人們在買了什麼東西之後,經常會根據個人判斷衡量「損益」「得失」。這點對於時間也一樣,例如看完電影之後人們常會以「白費時間」,「浪費」,又或者是一「這段時間真是愉快」,「它改變了我的人生觀」等話語,給予這部電影評價。換句話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是懂得衡量風險和報酬率的。
然而不可思議的是,一旦在這個習慣當中過度聚焦於「錢」,一定就會有人出現排斥反應。
但如果把焦點放在「時間」上,討論就能順其自然地進行下去。正如同我不斷在提醒各位的一樣,時間和財富對於我們而言,是種雙向持續交換且活躍於人生舞台上的重要資本,因此還是得妥善權衡兩者的平衡才是。
「這樣好像死要錢的人,總覺得很討厭。」「滿腦子都在想錢,真的很無趣。」
我知道很多人會被這種負面情緒束縛,結果始終不願意面對財富的問題。但我認為,這些都不過是漫畫或動畫裡出現的「有錢人」形象,被誇大渲染後植入在世人腦海裡的刻板印象,何況真正死要錢之人的骯髒撈錢手段程度絕對超乎你的想像。這種人由於不會受到身邊的人信賴,縱使再富有也難以長久維持。」
「將個人資產分成以上三類之後,接著就要以投資組合的方式妥善管理。順帶一提,理財規劃人員在替客戶制定理財計畫時常常使用這套方法,它又被稱作「替財富上色的程序」。接下來,我也來說明什麼是「時間投資組合」吧。
時間投資組合,會依照睡眠,工作,自我啟發等時間區塊,反省自己一天或一週以來的時間規劃。
有趣的是,藉由改變時間投資組合的構造,就能夠增加/減少資產,或是提升/降低個人在一各方面的表現。
比方說,把睡眠時間歸零增加工作時間,這麼一來收入很有可能在短期內增加。然而,熬夜導致隔天專注力顯著下降的結果,可以想見工作效率將大幅下滑,從中長期來看甚至會造成健康狀況的惡化,產生負面影響。
睡眠,堪稱是財富投資組合當中的「流動性資金」或「保障資金」,一旦把這類資金歸零,全數挪用為獲利資金進行投資,雖然也許可以在段時間內獲得極高的報酬率。然而,就如同金融「市場不振之際,投資人就得背負極高風險一般,一旦過度壓縮睡眠時間,身體狀況就會變得很不健全,稍有不慎就可能賠掉健康。」
「運用複利的優點在於「時間越久效益越高」,許多懂賺錢的人從年輕時就開始腳踏實地存錢,並自人生早期就積極運用複利的效果。因為他們十分清楚運用複利的優勢。當一筆龐大資金一到手,你該做的不是把它花掉,而是投入複利運用,這才是替自己的未來增加儲蓄的捷徑。
這套運用複利的概念也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複利運用的基礎概念是「資本越多,利益越大」,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要說是「運用時間越長,複利的成效越高」也沒錯。就這個層面而言,財富與時間密不可分,兩者應該放在一起思考。
畢竟盡早積極投資工作中用得到的知識,技術,信用(品牌)等,將直接影響工作或財富人力資本,它必定能替自己帶來壓倒性的優勢。若「以複利來思考人生」,便知道即使是二十多歲一剛開始賺錢也不該停下腳步,持續投入大量時間,累積人力資本,接著再運用累積起來的人力資「本創造更多人力資本-這就是運用複利的模範。」
「一般人總覺得「有錢人都是鐵公雞」。以我用私人銀行經理人,創業者身分和許多有錢人來往的經驗而言,我重新體會到這類評價與大眾媒體營造的刻板印象非常類似。
現實中的有錢人,其實多具有強烈的互利互惠精神。這群人不但懂得照顧別人,也非常熱愛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越是有錢的人,具備的奉獻精神就越多,這就是我對富裕階層最深刻且直接的印象。
正因為這群人平時都以互利互惠的態度對待身邊所有人,內心抱持「此恩必報」想法者當然也與日俱增,因此碰上能夠把自己從商業危機中解救出來的好人,或是得到可遇不可求的投資機一會等「好事」自然會降臨。
對有錢人而言,這一切也許可以用「不過是運氣好罷了」就輕易交代過去,但以我個人的觀察,大部分的有錢人都是「能夠招來好運的人」。換句話說,他們施予別人的恩情,最終全都會回到自己的身上。
若忠於實踐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的概念,目光難免會離不開帳面上的數字,但我總認為真要實現自己設定的目標,心理層面的因素也會成為重要的原動力來源。
我個人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一直以來,我總是非常珍惜和各界人士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我與過去遇見的所有人,長年以來幾乎都維持著良好的互動。例如前些日子,高中時期在補一智班認識的朋友才剛來找我商量專業執照的問題;小時候住在同社區的好友,如今也跟我建立起探討商務的夥伴關係。這種話由自己來說可能有點奇怪,不過正是多虧有這麼多人的照顧,才能成就現在的我。
這點在商務方面也一樣,創業第二年,由於公司正式上了軌道,那段期間我們真的非常需要資金周轉。那時恰好出現幾位願意給我們遠高於當時公司實質能力評價的天使投資人,挹注合計1億日圓(約二千八百萬台幣)的投資金額。
當時公司每個月能否達到百萬業績都很難說,然而那五位投資人連財務報表都沒看,只對我一說了一句:「既然是富田,應該不會有問題吧。」就答應調集資金交由公司運用。」
「打造「個人品牌」,能變現又有好感度
「只要把工作交給這個人,保證可以帶來豐碩的成果。」若他人以這樣的眼光看你,這就是你信用的基礎。
包括公司支付薪水這件事,大致上也可以視為公司對於該員工能力的信任。向銀行借貸的時候也一樣。正如同信用貸款一詞所示,金融機構會判斷「此人賺錢的能力大概有多少」,進而出借貸款給請者。
換句話說,在強化能力的同時累積個人信用,不僅能保障工作,還可以向銀行周轉資金。這種正向循環就有助於替自己建構賺錢的能力。
與人交流的過程當中逐步建立起來的信用,實際上是可以兌換成現金的。也許有些人會對「把情感方面的交流換算成金錢」感到反感,但若換個說法把信用視為「個人品牌」,你應該就」比較能接受了吧。
如果「我們公司是東大畢業生佔總員工數兩成,擁有許多優秀人才的企業」這點,是企業品牌形象的一部分,那就表示型塑企業品牌的每一名東大畢業生,也同樣具備獨自的品牌。而品牌的價值,取決於每個人一路奮鬥過來的軌跡,也就是各自的背景。就以上的例子而言,「東大畢「業」正是構成個人品牌的背景之一。
正是你至今一路奮鬥過來遇見的人們,給予自己的評價逐漸累積而形成了「信用」(品牌)。大學同班同學或從前在職場上共事的所有人,他們如何評價你,如何向別人介紹你,在一切都可透過社群網站視覺化的當今社會之中,其重要性已不可同日而語。雖說沒有必要過度刻意「接近或顧慮到其他人,但和周圍建立良好關係,提升他人對自己的信任仍顯得相當重要。即便是一從這樣的層面來看,人的信用依然取決於過往的經歷。」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7183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旅行的旅行] 行動傳播技術空間中的旅行:#當我們用GoogleMap找路時 / 李長潔 🚎 . 時常有人問我,你每次去日本的那些超級冷門的風景、傳說地點、氛圍氣喫茶老店,到底怎麼找到的,聽都沒聽過這些地方。剛開始,我會查詢中文與外文的旅行資訊,像是旅遊手冊、觀光網站,都是基本工作,可以給旅客一點基...
「實踐動畫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實踐動畫評價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實踐動畫評價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實踐動畫評價 在 經濟部工業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實踐動畫評價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實踐動畫評價 在 Re: [問題] 關於動畫科系- 看板Digital_Ar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動畫評價 在 休學,第一次為人生負責(文長) -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動畫評價 在 實踐大學動畫系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寵物用品健康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動畫評價 在 實踐大學動畫系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寵物用品健康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動畫評價 在 [問題] 關於實踐媒傳兩個組的諸多疑問- design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動畫評價 在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ptt - 藥局地圖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動畫評價 在 實踐大學電腦動畫學士學位學程- Hom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動畫評價 在 [心得] 實踐媒傳3D動畫組面試心得- 看板SENIORHIGH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動畫評價 在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109年級- Inicio | Facebook - Altis 油電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動畫評價 在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109年級- Inicio | Facebook - Altis 油電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動畫評價 在 [問題]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系(動畫組)花費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動畫評價 在 實踐大學設計系學測分數-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 ...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動畫評價 在 實踐大學設計系學測分數-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 ...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動畫評價 在 實踐大學設計系學測分數-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 ...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動畫評價 在 整個YouTube 都是他的後台!爆肝剪片背後,黑羽的美食生活 ...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動畫評價 在 實踐媒傳YouTube Channel Analytics and Report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動畫評價 在 實踐媒傳YouTube Channel Analytics and Report 的評價
實踐動畫評價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職場打滾,和你是不是特級廚師無關
⠀
料理漫畫常見的組成元素,在《料理新鮮人》中可說是付之闕如:被貫徹始終的理想(如《夏子的酒》裡用哥哥找到的龍錦釀出日本第一的吟釀)、核心的口號(如《中華小廚師》説「料理是要帶給別人幸福」)、可供參照的評選標準(如《拉麵王》裡一次又一次挑戰既定型態的拉麵比稿)、可被度量的階段設定(如《將太的壽司》從區域性新人壽司師傅大賽到全國大賽),在《料理新鮮人》中都看不見。
⠀
⠀
通常,料理漫畫裡一道又一道料理就像是打磨出角色精神世界的反照鏡,在少年漫畫中與其說刻畫廚藝的可行性,不如說是較勁誰可以用料理作為喻體、對命題產出更打動觀眾的修辭術。《中華小廚師》那段沒有被搬上動畫、在黑暗料理界總部以中國英雄為題的決鬥,小當家與亞刊,兩人分別意味著「統一」與「解放」的料理,完全可以超譯為一場關於中國政府該何去何從的政治辯論。
⠀
⠀
相比之下,我總懷疑《料理新鮮人》那一道又一道可口的料理,只是作者隨手翻開義大利菜食譜,以他豪放瀟灑的畫風把最浮誇的菜色繪製上去而已。在競技情節中,除了主角阿伴做的料理寄寓他個人的心境外,其他角色的料理都看不出強烈的個人色彩,明確的命題如何融會在料理實踐上,幾乎不算勝負重點;進入餐廳之後,阿伴學會的反倒是如何融入內場廚房配合前輩香取、在外場尋找屬於自我風格的待客之道,以及面對過去的朋友步入社會後在各行各業與自己互不了解,以料理來完成獨屬於自己的祭弔與交流。這些歷程緊扣著的是「職場新鮮人」的主題:除非能夠在要求產能的社會系統下被識別,否則你自認為的強弱根本毫無意義。
⠀
⠀
《料理新鮮人》第二部更創造了一位最讓我毛骨悚然的反派角色——土屋。常見的反派角色往往擁有比主角更強大的能力,但是土屋的邪惡卻反而是來自於他是如此地平庸,以至於他若是接受了可受公評的評價系統,他的存在就毫無意義。他的行為目標只有一個:「排除掉有價值的事物,完成屬於自己貧弱的幸福」。
華麗的反派有時比正派角色更有矜持,當無論正反派都有行動原則時,你甚至會覺得這是精神世界落入凡間必然會經過的、一人分飾兩角的辯證歷程。可是當一個人為惡的行為僅僅只是「為了捍衛平庸的自己」,它可以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偷生,毫無道理的野蠻。
⠀
⠀
⠀
▍趙鐸・安安您配角系 EP6|你看的不是料理,是你到底要不要離職:《料理新鮮人》 ➤➤ https://bit.ly/37b4pt4
⠀
▍𝘽𝙄𝙊𝙎 𝙢𝙤𝙣𝙩𝙝𝙡𝙮 #傘開計劃 —— 三款設計傘,手刀收藏 ➤➤ https://bit.ly/3ihSYpJ
⠀
#料理新鮮人|#趙鐸|#安安您配角系|#BIOS專欄
實踐動畫評價 在 經濟部工業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金點新秀設計獎✨ 年度得獎名單揭曉!
今年收到 66 校 144 系、共 5,952件 作品報名參賽,812 件進入決審,最後選出
🥇金點新秀年度最佳設計獎 9 件
🏅金點新秀設計獎 45 件
🌳金點新秀循環設計特別獎 3件
🎖金點新秀贊助特別獎 56 件
「金點新秀設計獎」搭配「新一代設計展」,是發掘台灣新銳設計人才的指標性獎賽,其中最受矚目的「金點新秀年度最佳設計獎」,是各類作品中獲得專業評審團最高評價之作品,每件可獲得10萬元獎金。
「#2021金點新秀年度最佳設計獎」得獎名單如下:
🔸產品設計類:急救充氣擔架(吳郁心,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工藝設計類:个亇(朱德芸,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時尚設計類:全球性警報-W(張雅婷、王俊傑、方曉恩、謝鎧如、鄭伃庭,樹德科技大學流行設計系)
🔹數位影像設計類:交戰(董恆瑞,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
🔸數位互動設計類:你是一隻胖倉鼠(謝文偕、楊詠恩、林俊利、陳家弘、葉岱昀,樹德科技大學動畫與遊戲設計系)
🔹傳達設計類:Going Down(林翰祥、凃家暄、吳湘琳、徐淋琦、顧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空間設計類:虎井嶼/新地景(倪貫倫、吳朝欽,大葉大學空間設計學系)
🔹社會設計類:康思貝-緊急避難所私人空間之研究規劃(林秀燕、李庭緯、林采蓉,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商品設計系)
🔸產學合作設計類:FS BEAST(邱士軒、徐卉盈、陳湘沄,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今年金點新秀設計獎再度攜手永續循環經濟發展協進會,設立「金點新秀循環設計特別獎」,共同鼓勵學生重視環境、永續發展等議題。報名採各校系推薦制,在初審階段共選出 31 件入圍作品,再經決審評選出 3 名特別獎得主,各可獲得 2 萬元獎金。
「#2021金點新秀循環設計特別獎」得獎作品名單如下:
♻Roaring Cosmos 摺疊展場(鄭策、蔡佳頴、蔡祥和、蔡懷宇、李羿樺,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多媒體設計系)
♻魚樂圈(保麗龍替代計畫)(徐廣澤、林子翔,東南科技大學創意產品設計系)
♻迴紋封箱器(許芳萍、賴謙忱,明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
台灣優良設計協會辦理的「#2021金點新秀贊助特別獎」,今年共 46 家國內知名企業及單位擔任評審,在 507 件晉級決審之作品中,選出55件得獎作品,各可獲得 1 萬元獎金。
另選出 1 件「優設銀獎」,由乾唐軒美術工藝股份有限公司、緯和有限公司、宏竹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贊助獎金 2 萬元,得獎作品為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商品設計系林秀燕、李庭緯、林采蓉的「康思貝-緊急避難所私人空間之研究規劃」,此作品同時也是「金點新秀年度最佳設計獎」社會設計類得主。
#特別感謝評審團
今年評審團創下歷年之最,評審總人數多達61位。各類別召集人分別為Atelier AGI 創辦人李政宜(產品設計類)、究方社有限公司創意總監方序中(傳達設計類)、台灣奧美集團創意長龔大中(數位影像設計類)、叁式有限公司總監曾煒傑(數位互動設計類)、田中央工作群主持建築師黃聲遠(空間設計類)、豪華朗機工藝術家&共同創辦人張耿華(工藝設計類)、《GQ》總編輯杜祖業(時尚設計類)、5% Design Action執行長楊振甫(社會設計類)、竅門設計主持設計師王俊隆(產學合作設計類)及PlanB共同創辦人游適任(循環設計特別獎)等,齊力發掘台灣設計新秀。
最後,再次恭喜各位得獎的同學,金點新秀設計獎,我們明年見!
📰經濟部工業局新聞稿:https://bit.ly/3jwDRd0
實踐動畫評價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旅行的旅行] 行動傳播技術空間中的旅行:#當我們用GoogleMap找路時 / 李長潔 🚎
.
時常有人問我,你每次去日本的那些超級冷門的風景、傳說地點、氛圍氣喫茶老店,到底怎麼找到的,聽都沒聽過這些地方。剛開始,我會查詢中文與外文的旅行資訊,像是旅遊手冊、觀光網站,都是基本工作,可以給旅客一點基本的地理想像,如方位、氣候、規模、人文特色等。接著,我會做一件事—大量地運用google map細查地方資料。
.
地圖,是一種人對空間權力的掌握,當旅人們從地圖繪製者的手中,搶回擁有地圖的權力,這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旅行生活?然而,我們真正因為google map而搶回了對空間的掌握嗎?我們先從紙本地圖的使用開始。
.
▓ #紙本地圖的時代
.
不只是到了旅遊的當下才使用google地圖來找路,而是平常沒事時,就打開地圖滑呀滑,細察預計拜訪的地點,了解地理資訊。不過,在2005年以前,旅行時掌握地理環境的技術大都依賴紙本地圖,旅客與觀光客在出發前,會購買旅遊手冊、旅行文學,透過特定旅行專家與旅遊資訊編輯的視野,來觀看地方(林子廉,2009)。在那時之前,各種「旅遊天書」隨著出國人數的增加,而銷售量大增。
.
出國旅行度假,不單僅是選好地方、買張機票、然後去就可以說「#這是我的旅行」,旅行的體驗是由生活中的不同媒介內容(電視、廣告、電影、書籍、旅遊手冊,現在還有社群網站)與你的真實旅程所交織而成(Urry, 2002)。當然也包含地圖。
.
地圖是一種地理狀態的再現。我們覺得地圖模擬了真實的環境樣貌,但事實上,地圖是一種「#簡化」、「#挑選」、「#裁切」,尤其是紙本地圖,在有限的平面版面上,地圖的終極目標並不是一比一的還原,而是透過地圖繪製與資料整理,表現製圖者對大地的擁有權、解釋權。
.
在從前的旅行中,我會在行前買一份巴黎的城市地圖,在台灣時就把旅行手冊上看到的景點標示在地圖中;並在旅程中逐一刪除,有時候還會用紅筆將散步走過的路徑畫上,以展示我對巴黎的熟稔程度。基本上,整張巴黎地圖我都畫滿了。
.
▓ #google地圖的出現
.
2005年,Google Map正式上線,一開始只是電腦版,同一年裡很快地推出手機版本,並且加入Google Earth的服務,直至今日,google的地圖是Google公司流量第二大的營運項目。Google Map運用了地理資訊系統(GIS),整合地表空間幾何特性以及地理屬性等兩種資訊之資料庫, GIS 中記錄的資料藉由適當的軟體解譯後可重現地表相關地形與地貌,使用者可以免費且自由地在地圖檔上標記並添加註記。這個地圖很快地成為旅行者的最佳找路工具,可以用微觀與巨觀的視野,審視空間樣態(廖酉鎮、陳均伊,2013)。
.
相對於傳統紙本繪製,#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廣泛應用,省卻了實物儲存的難處,也使我們可以在同一空間的地圖上看到不同的主題的重叠和互動,我們更能按照我們的想法,在給定的地圖框架上任意標籤,製作對我們有意義的地圖(Lo, 2012)。
.
Google不斷推出越來越豪華的地圖服務,像是「#交通資訊」、「#街景服務」、「#旅行規劃」,最近更加入虛擬實境的概念,將導航升級成「#AR導航」,透過 GPS 獲取用戶的位置,並使用街景資料產生「視覺定位系統」(Visual Positioning System,VPS),快速辨識周遭地標建築定位用戶位置,並在手機相機中以巨大的動畫箭頭結合街景,藉以更清楚地告知方向。這些方便的工具是積累在行動通訊技術、運算技術與人群使用習慣的大量應用與快速進步上,嶄新的地圖技術深刻地改變了旅行、旅人與城市的互動關係。
.
▓ #人與機器結合下的旅行:地理媒介
.
人與機器在移動技術空間中,被結合成一種人機複合體,或是Bruno Latour行動網絡理論中的「人—物」,這讓人的體驗更加複雜。你有沒有一種經驗,就是打開Google Map後,隨著指標轉動身體,試圖協調數位與真實的空間方向。或是,跟著導航行走,耳畔響起「向左轉」,就毫不猶豫地走向左方的街道。又或是,最一般的情況下,使用者會打開軟體,了解地理定位下自己與週邊資訊(店家、車站等)的關係。
.
進入到隨身行動傳播科技時代,人與物結合下的移動與定位本身就是一種資訊,這些資訊詮釋了流動空間、網絡連結、移動過程的具體樣態。一方面,機器深刻地鑲嵌入人類的生活世界中,反過來說,人們亦透過機器產生全新、方便、延伸的特殊經驗。這種人機合一、日常鑲嵌的 #地理媒介(geomedia)(McQuire、潘霽,2019),在旅行實踐中更顯鮮明。
.
在Web2.0時代,藉由地理媒介所構連起來的網絡式公共空間,展示了人類時空感知的嶄新轉變。透過行動傳播與數位化的技術,遊歷的地點本身不只是被媒介再現,而是,這些地點本身就是媒介,在程式運算的框架下,人與人、人與城市有了全新的關係:Google Map的使用與資料的積累,很大的程度上,人們利用社會實踐、消費行為與協商互動來定義旅行的地方。
.
例如這次我們旅行到關東地區,特地前往宇都宮吃餃子。在行前我們藉由Google Map的即時資訊決定乘車的方式,查詢車站附近所有的餃子店以及他的評價、照片、菜單,用街景服務來定位自己如何到達要去的「餃天堂」。然後在這家算是有特色的餃子店鋪,我們竟然在餃子裡吃到了一根鋼刷鐵絲,店家也沒有很認真地看待。就默默地打開Google Map說明了當下的狀況,並給予較低的星級。
.
▓ #自願式的地理資訊(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上述的情境是一種建構主義的場境,使用者們可能自知的情況下,#自願參與地理資訊的建構,這稱做自願式的地理資訊(VGI,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Sieber and Haklay, 2015),Google Map的VGI使得人們更有機會參與城市意義的詮釋,在公共參與的意義上,Google Map也是一種社群媒體,它建築在遊客、居民、店家等大量用戶的傳播意向性上。在McQuire與潘霽(2019)的「地理媒介」評斷便提到中,媒介傳播技術、隨身行動和城市地理元素的深度融合,共同造就了「#成為公共」(becoming public)的體驗,打開城市生活的審美維度,同時推動了「成為公共」的過程。城市中的社會關係和權力關係,不再僅僅依據根植於城市空間結構的生活形態,而是更直接地被轉化為主動的「傳播」過程。
.
從知識論的角度來看,Google Map有著三種資訊類型:自然的資訊、技術的資訊與文化的資訊。自然的資訊,如同人們所可以感受到的地形等;技術的資訊則如道路、水系的測量描述;而文化的資訊則指涉各種人類的行為,如駕駛、消費等。透過運算平台,當然也包含IG、FB上的「#社會標註」,像是打卡、分享美照、「#」,使用者、物、與城市風景大量交織成數位形式與真實形式共存的存在,並且在公共性的概念下交往互動。
.
可是,我們還是可以想像與批判,一個反烏托邦正在進行。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正是地理媒介的延伸,甚至不得不參與地理資訊的建立。當你想要運用導航系統時,其使用者本身正參與著車流量預測的演算過程。當我們行動時,我們也正經歷一種數據式的物化,個人與機器結合後,個人在時空中的所有作為都有可能面臨資本主義的收編,例如在Google Map上顯示個人化的位置性商業廣告。
.
▓ #流動的社群與信任革命
.
旅行者們對Google Map的使用,構成了一種流動與移動的社群,這個社群強調的並非穩定的社會記憶,他們更欣賞獲得片刻的超凡體驗,與享受如遊戲般的過程,在虛實間讓自己更能夠掌握旅行的地方。從Google Map的旅遊嚮導設計就可以發現,Google Map將每一位參與地理資料建構的人們都當作「專家」,這個構想在另一個旅行APP「#TripAdvisor」裡也非常鮮明。你可以在「TripAdvisor」裡分享更多評價、文章與圖片,分享你在移動時的超凡體驗,以獲得「#頂尖攝影師」、「#飯店達人」等等標章,以提高個人體驗的可信度。
.
不過,有批評家認為,我們太容易把Google Map、Google Earth上的作為,理解為一種全景全知的圖像、透明的秩序,甚至是前面討論的參與和賦權的工具(Kingsbury & Jones, 2009)。閃耀著令人暈眩光茫的球體,反映了人類的戴奧尼索斯的妄想,我們狂亂地航行,歡天喜地地喧囂,我們全心全意、不加思索地信任它,卻低估了虛擬世界對真實世界的集體監控。
.
▓ #回歸地方化?
.
不過,站在創用的立場,我還是傾向對科技保持信任。信任研究者Bostman(2017)在《#信任革命》中談到,只有「信任」,人類才能在進程上有超越性的變革。當然,對Google Map的信任早在2010年以後就幾乎被廣大的使用者們接受了,雖然偶而還是會看到我父親打開地圖導航後,然後罵導航太笨,繼續走自己的路。但無疑得,Google Map扮演了旅行實踐的重要推動角色,它把商品、交通、約會與各種推薦搓合起來,讓旅行同時是個人的行動,也是集體的社群參與。也因為這些更加錯綜複雜的信任,旅人們才能獲得更多足以創新生活的服務。
.
回到McQuire的地理媒介概念中,如果傳統大眾媒體帶給旅行者與地方的是一種想像的、再現的、去地方化的全球化幻覺。那麼這些隨身、隨地的地理媒介,像是Google Map,則在旅行者與地方之間形成更回歸地方化的關係,同時還包含了跨文化溝通的實現,透過這樣的地理媒介技術,更能提高人們對差異性與流動性的接受程度,還可以確保城市網絡中與他者共存的技能。
_
_
#參考文獻:
.
1. 林子廉(2009)。旅遊手冊如何影響遺產觀光客對於原住民石柱真實性知覺、旅遊動機及體驗。文化大學觀光系碩士論文。
2. Urry, J. (2002). The tourist gaze. Sage.
3. 廖酉鎮, & 陳均伊. (2013). 讓地圖活過來一 Google Earth 運用於地球科學教學設計之應用. 科學教育月刊.
4. LO, K. H. (2012). 論班雅明式史觀和空間觀: 並以領匯霸權地圖為例. Cultural Studies@ Lingnan 文化研究@ 嶺南, 32(1), 1.
5. Sieber, R. E., & Haklay, M. (2015). The epistemology (s) of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 critique. Geo: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2(2), 122-136.
6. McQuire, S., 潘霽(2019)。From Media City to Geomedia: Cross-disciplinary Insights into Information Society from a Pioneering Australian Scholar。資訊社會學研究,36。
7. Botsman, R. (2017). Who Can You Trust?: How Technology Brought Us Together–and Why It Could Drive Us Apart. Penguin UK.
8. Kingsbury, P., & Jones III, J. P. (2009). Walter Benjamin’s dionysian adventures on Google Earth. Geoforum, 40(4), 502-513.
實踐動畫評價 在 休學,第一次為人生負責(文長) - 心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2019年2月10日 — 這篇文章寫給高三的自己,還有對未來迷茫的人,還有想知道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在幹嘛的人,在實踐待了一年半,大二下終於休學了。媒傳系休學、轉生、重修 ... ... <看更多>
實踐動畫評價 在 實踐大學動畫系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寵物用品健康資訊站 的推薦與評價
在實踐動畫評價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nxuanr也提到一、性別:男二、年齡:0 三、職業/工作內容:無四、保障需求: 五、保費預算:每年新台幣3萬以內六、 ... ... <看更多>
實踐動畫評價 在 Re: [問題] 關於動畫科系- 看板Digital_Ar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2013年時Animapp有整理出一些動畫相關科系(大學部)
你可以參考一下:
https://animapp.tw/blog/insight/61-topic/1374-2013-12-31-04-03-27.html
現在年輕人資訊更容易獲得、自學能力相對較好,
學弟妹一屆一屆進來,一屆比一屆強,
各校的畢業製作水準也越來越提升,
校與校之間的程度已經越來越近,
但每個學校仍有不同課程規劃、學習風氣、老師態度,
與其挑所謂"強的"、"曾有優秀作品的",不如挑適合自己的。
有人進了臺藝,覺得老師太放縱,什麼都不管,沒人灌自己東西,
有人進了實踐,覺得老師很空靈,太ㄎㄧㄤ不知道在幹嘛,
有人進了北藝,覺得老師不喜歡自己畫某些風格,被限制,
有人進了某些學校,覺得同學太混,自己也無法認真,
族繁不及備載,不管去哪間學校都會有人抱怨XD
如果真的很怕走錯路進錯校,
建議直接問該校系畢業的學長姐相關問題,
瞭解自己適不適合該科系,
現在很多學生會上傳自己的作品並留聯絡方式,
你寫信說自己是應考學生,想瞭解系上相關的事情,
我想應該會有很多人願意回答你XD
剛好我自己唸了研究所,
以及去新一代時認識了一些你提的校系的學生,
在這邊以我稍微和他們聊過的資訊分享一下,
若有該校系同學看到這篇覺得有任何錯誤,
歡迎留言糾錯,畢竟我只是憑聊天內容印象打的XD
世新多媒:
2D和3D的基礎課程都有,但2D相對學得比較仔細,
由於屬於傳播學院下,會修一些傳播學院的課,
是好是壞還是要看人,有同學覺得沒差,
也有人覺得寧可上設計和藝術相關的課程。
畢業製作大部分以2D為多,還是有一些3D,
具同學說法是大部分學生對做2D比較有興趣也比較有自信。
銘傳數媒:
我去新一代的印象是3D作品較多,
系上人數滿多的所以展出組別也很多,
大部分3D作品都有一定水準以上。
輔仁應美:
如前面推文所說,動畫課程滿少的,
同學和我說幾乎都是自學,
而且因為選做動畫的人不多,所以做的過程會有點孤單XD
但還是有一些不錯的作品。
實踐媒傳:
去年去看展覽幾乎是3D作品的樣子,
整個系的設計感很重,作品集排版都很專業、漂亮,
當時去看了大概一半的動畫,動畫作品較多是走實驗性質。
另外也可考慮臺藝多媒和北藝動畫、
臺科商設(還是創意學士有點忘了)
雲科數媒
師大設計(他們系好像也有學動畫)
學測指考制度的話臺藝和北藝都能上,只是要考術科考試,
目前除了北藝和實踐外的學校今年應該都會去新一代展,
建議你可以跑一趟新一代,看作品,然後問問學長姊問題,
像是你喜歡畫日系,教授接受度怎麼樣之類的,
實踐和北藝都會另外辦畢業展,大概也都是四五月,
可能就得隨時注意他們網站的消息了。
畢業後好不好找工作應屆畢業生可能不知道,
但就我所知是很好找工作,
只是25K~45K的差別與要加班和不用加班的差別,
但這差別不是建立在學校不同,是建立在個人能力上,
學校只是一個環境,它不一定能幫助你成長,
但你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幫助自己成長。
不管唸哪間學校,都有可能變成神人,
就算唸了名校,也不一定會變神人XD
如果你年紀還小(?)高一高二之類的,
也可以看看這些校系有沒有開給高中職生的體驗營隊,
可以來參加看看體驗一下,
我自己知道是北藝、臺藝、實踐有開營隊。
另外國立跟私立的差別還有學費喔^__^
一個學期差兩到三萬,四年就差16~24萬,
可以去日本玩好多次、買好多手辦了呢(欸)
現在網路上學東西太方便,
其實有些人靠網路自學就也做得很不錯(像YAN-K 18 19歲就成神人)
讀大學學動畫並不一定是必要的路,
畢竟這行業看作品不看學歷,
但當然自制和自學能力不夠好的話,
念大學還是會比較保險。
最後再附上幾部近幾年我比較有印象的作品
可以參考一下,若有其他大大有其他推薦作品也歡迎補充>///<
臺藝多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OaJFAinNt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r1UrNcomWk
北藝動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naXVkmoi_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y0wr-ywdXI
南臺科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YqimfiIGMQ
世新數媒:
https://youtu.be/VMM9P04DcbA
實踐媒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HmdghWZoYw&t=5s
https://www.youtube.com/user/scsccd/videos
※ 引述《dragon803 (wet)》之銘言:
: 雖然在這裡問有點尷尬
: 但是如果以後對動畫製作有興趣
: 世新多媒體
: 銘傳數位媒體設計
: 輔仁應用美術
: 實踐大學 媒體傳達設計學系
: 有人可以稍微講一下這些學校的差別嗎....
: ?
: 因為看課程上感覺似乎差距沒有很多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0.178.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igital_Art/M.1487370038.A.ACE.html
※ 編輯: reanver (111.240.178.6), 02/18/2017 06:26:54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