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大廠晁陽農產科技進駐屏大創新育成中心
綠能大廠晁陽農產科技進駐屏大創新育成中心,開設綠色農業概念實體店,販售自家綠能農場培育的安心無毒農產品,並與屏東大學簽訂產學合作策略聯盟,未來雙方將從多方面深化合作,由屏大提供專業建議與人才培育,藉由產學合作打造企業品牌,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實踐。
Youtube:免費訂閱→https://www.youtube.com/ptnews2012
FB:按讚分享→https://www.facebook.com/ksptnews
IG :踴躍追蹤→https://instagram.com/ksptnews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補救教學:關懷弱勢者教育」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王淑俐 內容簡介: 「補救教學」實施多年,但「知名度」或「CP值」都不夠引人注目。常與「偏鄉教育」成為一個「家族」,難以全面觀照。以台灣多高山的特殊地形,偏鄉學校不少;其學生數雖不多,但各方面問題難以「視而不見」。 ...
實踐 大學 育成中心 在 臺南 TODA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X地方X產業 亮點形成中
找出創生DNA 翻轉城鄉💪
來到臺南的鹽水、新營、左鎮、龍崎、白河、後壁等區域,這些地方曾經都是富庶熱鬧的所在,卻因為城鄉發展不平均、傳統產業沒落、青年人口外移等因素,漸使得地方發展停滯,甚至出現「#極限村落」(註)的瀕危現象。
😇地方創生關鍵:環境力+經濟力
為了翻轉地方鄉鎮的命運,返鄉青年、地方組織、社區發展協會以及「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接棒社區整體營造的精神,並以新的思維與視角重新看待地方,在臺南各地展開創生行動,例如:從藝術角度投入的「#禹禹藝術工作室」、站在地方關懷的「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或是由地方傳統產業演化的「糸糸手織造物」、集合產銷創意的物產品牌「白河選品」等,各自累積出活化的新能量。
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局長陳凱凌表示,地方創生的兩大關鍵在於「#環境力」與「#經濟力」,唯有透過環境力吸引人才洄游生活與工作,才能促動地方產生經濟力,打破區域的發展困境。順著智慧物聯(AIoT,AI人工智慧結合IOT物聯網)的全球化潮流,許多工作不必被綁在大城市,而要提升地方與大城市「競爭」人才的實力,地方建設應朝向光纖網路、智慧醫療、智慧公共運輸等建設,努力打破地域性限制,吸引新的人口移入。他說:「年輕人才加入地方,可以帶入嶄新的思維,對地方產業進行改變,幫助農業精緻化與傳統產業升級,有助提升地方價值。」
🌿人才落地 帶動地方經濟力
在提升經濟力的部分,他指出產業聚落與人才資源息息相關,「要改善地方產業,與其思索招商,不如思索人才!」去年,經發局成立「贏地創新育成基地」,期待可以聯合15所學校設立育成中心,積極養成地方青年的軟實力,並且成為新創孵化器。而當地方具備人才條件,才更加容易形成產業聚落,整體性地帶動地方經濟力。
「人才願意落地,才有地方經濟力。」陳凱凌局長認為,人才移住鄉鎮才是地方創生可以發酵的關鍵,而地方創生就如同鄉鎮的「人口挖角計畫」,也期待臺南可以成為大家的舊故鄉與新故鄉。
註:單一地區老年人口比例達50%,高齡化與產業空洞化將形成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
文/李佳芳 攝影/王士豪 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文字及圖片版權屬臺南市政府所有,請勿任意下載及重製]
👀更多悠活台南精彩文章 請線上觀看:https://is.gd/u6QW1c
實踐 大學 育成中心 在 致理科技大學:致理人,自己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創新育成中心 #第6屆CStar創意點子暨創業企劃競賽 #決審名單出爐】
🎉🎉恭喜入選組別🎉🎉
👇👇以下為決賽簡報地點及規則,請於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地點:本校綜合教學大樓8F第1~第3研討室
🖇創意點子組>>第三研討室
🖇創新企劃組>>第二研討室
🖇創客實踐組>>第一研討室
📍時間:2020年12月23日(星期三)上午10:00-16:00舉行,參賽發表人以競賽報名之小組成員為限,務必親自參與競賽,否則取消該組決賽資格。
📍基於競賽之公平原則,參賽隊伍不得抽換或更改繳交之競賽相關資料。
📍決賽隊伍簡報:
🖇以Power Point製作簡報,張數不限,但須配合口頭提案時間。(請提供PPT及PDF檔)
🖇請入圍決賽隊伍最晚於2020年12月20日(星期日)晚上23:59前,將決賽簡報 mail至i208ii208i@gmail.com,
🖇信件主旨:報告順序-團隊名稱-作品名稱,ex: 1-我是團隊-我是作品。
📍參賽隊伍須於規定之簡報場次時間前30分鐘完成報到(請攜帶學生證或其他證明文件,以俾查驗身分)。
例如:簡報順序第1組-簡報時間為10:00-10:10,最晚報到時間為上午09:30,報到地點綜大8樓中庭。
📍簡報形式不拘,自由發揮創意,惟時間限制於5分鐘內完成。現場有計時提醒,於3分鐘響鈴1聲,5分鐘截止響鈴2聲。簡報時間之掌控亦將列入評審依據。(5分鐘簡報、5分鐘評審QA)
📍簡報器材:主辦單位提供筆記型電腦、投影機、投影螢幕、麥克風及簡報筆,其他器材均由參賽者自備。
📍簡報順序為報名順序,與初審成績無關。
決賽名單:
https://bic.chihlee.edu.tw/p/404-1044-85368-1.php?Lang=zh-tw
#致理科技大學 #cstar
實踐 大學 育成中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補救教學:關懷弱勢者教育」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王淑俐
內容簡介:
「補救教學」實施多年,但「知名度」或「CP值」都不夠引人注目。常與「偏鄉教育」成為一個「家族」,難以全面觀照。以台灣多高山的特殊地形,偏鄉學校不少;其學生數雖不多,但各方面問題難以「視而不見」。
補救教學與偏鄉教育有不少交集,但不能畫上等號。所有學校都有不同狀況的「弱勢學生」,補足他們的欠缺,使其獲得公平競爭的「立足點平等」或更多「發展潛能」的機會,才是補救教學的核心精神與基本態度。
「教育弱勢」與「經濟弱勢」、「文化不利」密切相關,但卻非「能力弱勢」或「態度不利」。所以可以從根本上「補救」,如芬蘭的作法,及早把每一個接受國民教育者的「學習落差」降到最低。補救教學即是「以人為的力量,促進教育機會均等」。
作者簡介:王淑俐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現任
●文化大學、世新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台北教育大學、政治大學等兼任教授
●國家文官學院、台北市公務人員訓練中心、職訓局、各大醫院等講座
曾任
●文化大學教育學程中心教授及學生輔導中心主任、世新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兼主任
●2004年,辭去專職成為「自由的教育工作者」
●2018年,創「華人無國界教師學會」,以扶助教育弱勢為終身志業
授課範圍
情緒管理、溝通與口語表達訓練、情愛溝通、心理學、領導與溝通、補救教學、生涯輔導、綜合活動領域教材教法、親職教育、性別教育、班級經營、輔導原理、課程設計、溝通與激勵、教育心理學
著作
我可以教得更精彩、開始自豪,當老師、教師說話技巧、教育及學校行政溝通的理論與實踐、情緒與壓力管理、職場溝通的10堂講座、生涯發展與規劃-為職涯發展做準備、與時間賽跑、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好父母的12堂課等50本以上
作者簡介:詹永名
學歷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現任
●台東縣立池上國民中學輔導主任
●因偏鄉孩子一鍋壞掉的泡麵,致力於改善偏鄉教育環境至今20年
曾獲
●2014年被教育部評選為補教教學成功案例,獲各大媒體爭相報導並激起台灣一股熱血教師風潮
●第三屆菁師獎、第三屆星雲教育獎、台東縣特殊優良教師
實踐 大學 育成中心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公教報訊)教區神父劉玉亭(圖)十一月七日安息主懷,享年八十九歲。劉神父曾服務荃葵青區多年,對本地教育及聖樂亦貢獻良多。
劉神父原籍上海,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一日出生,四九年來港,早年為聖母昆仲會會士,曾擔任院長十六年去培育修生。
其後劉神父加入香港教區並於一九七一年晉鐸,曾在瑞士修讀教育及在台灣天主教輔仁大學接受神學培育。
他七二年服務聖保祿堂;七二至九二年擔任荃灣葛達二聖堂主任司鐸;92至2001年服務葵涌聖斯德望堂。他亦曾於九六至九七年擔任教區青年中心主席,及為多間天主教學校擔任校監。之後他轉到荃灣聖母領報堂區出任助理主任司鐸,2001年榮休後入住上水聖若瑟安老院。
此外,他熱愛音樂,熟悉作曲,曾創作多首聖樂作品,包括《上主萬有天主》、《請你們頌揚上主》等。
另取材自網上訪問作品:
劉玉亭神父- 河北省霸縣人,1927年3月21日出生
- 1971 年晉鐸
- 曾在瑞士修讀教育和在台灣輔仁大學讀神學
- 未加入香港教區前是聖母昆仲會會士,曾擔任院長之職
- 1972-1992年出任荃灣葛達二聖堂主任司鐸
- 1992-2001年出任下葵涌聖斯德望堂主任司鐸
-多年來創作多首耳熟能詳的聖樂作品,包括:"上主萬有天主"、" 請你們頌揚上主" 等
凡事相信"都是天主安排"的劉玉亭神父追隨聖召六十年,原來當年是因為漂亮的修士制服而加入昆仲會做備修生!劉神父 12 歲入備修院,當時修生約有 90 人。後來,有不少修生到了外國讀大學,接著便結了婚,修院最後只剩下六、七人。 而劉神父則選擇服從天主的安排,服務教會幾十年。劉神父表示生活過得很充實!
21歲時,好動且喜歡幫助別人的劉神父決定轉行做神父。"做修士只可教書,又多規矩",先後在瑞士修讀教育和在台灣輔仁大學讀神學的劉神父覺得做修士未能達到幫助別人的志願,所以他矢志要做神父。可是,做神父的路並不易走。七十年代初,教區開辦大量中、小學需要神父擔任校監,而剛晉鐸的神父就可以做校監。在那時,徐誠斌主教看中他,要他升做神父並管理港九新界共23間學校。 因此,身邊的人都覺得劉神父要升神父是"驕傲"的表現,加上當時的人都對"北方"神父有偏見,劉神父的路就更困難重重。
被罵"上海佬" 作品淪為"垃圾"
原籍上海且操流利的普通話的劉神父早在修生年代時常常彈琴、唱歌,還會作曲!不過,上海人的身份卻令他的創作路處處碰壁。1969年,還在台灣輔仁神學院的劉神父帶了一本叫"聖經樂章"的中文歌集介紹給教區禮儀委員會的神父。 那位神父看到是那本台灣出版的歌集鄙視他說:"劉修士,『上海佬』寫的!要用普通話唱,垃圾!"奇怪的是在短短三、兩個月內,於香港很多聖堂內都聽到歌詠團唱 "上主萬有天主"、"請你們頌揚上主"等由劉玉亭神父創作的歌曲。
時至今日中港兩地的聖堂還在唱劉神父的歌。不過,當時有些教友都坦言對普通話歌受不了!劉神父記得一次歌詠團試唱 "主呀!我相信在禮儀中",有一教友告訴他:「修士,我頂唔順!」現在廣東歌和普通話歌都被教友接受。在今年年初,劉神父到內地參加彌撒,內地教友依然在唱他的歌。當大家知道劉神父是作曲的幕後功臣,大家既意外又興奮地不忘感謝神父的貢獻。對這位八旬老人來說,努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是莫大的欣慰和鼓舞!
從事教育工作數十載的劉神父認為教育工作者應該要以基督的愛為中心 。在瑞士修讀教育時,曾有一位瑞士教授神父對他說:「別用手段討人歡心,你應要以基督的愛使人開心!」 劉神父銘記這一句說話並實踐在他的教育工作中,他認為教育成績差、品德劣的學生是教會辦學的本份。 所以劉神父的學校會收取一些成績欠佳、品德不好的學生,他希望能透過給學生的鼓勵、以基督的愛使學生進步 。
有「荃灣王」稱號的劉玉亭神父多年來於荃灣區工作,葵青區的每一個堂區都是由劉神父一手創立!又要擔任港九新界多間學校的校監,壯年時的劉神父經常要駕車出入荃灣區到香港各區「四圍去」。 然而他沒有為舟車勞頓而感到疲累,反而他的坐駕成了創作靈感的來源地! 劉神父得意地憶述當年在駕車時有了靈感、腦裡浮現出一些 melody,他回到家覺得「差不多」就用筆記錄下來。教區的第一首中文歌"主呀!我相信在禮儀中" 就是出自他的手筆!劉神父坦言忘記了作品數量,他又表示現今有很多新秀人才,所以現在不作曲了。
劉神父於昆仲會擔任院長 16 年,招收過無數修生。 曾有一位青年來找他表示要做修士,詳談後青年坦白地告訴劉神父:「我的女朋友不愛我!」劉神父回答說:「你很坦白,但你沒有聖召。」之後,劉神父勸青年回去找個好女孩,做修士、神父是不能急,要勤辦告解、勤領聖體和多參與彌撒。 劉神父覺得男孩喜歡女孩;女孩喜歡男孩是很正常的事,如果青年告訴他對女孩沒有興趣是不正常、是講大話!真正的聖召是為了天主、為了工作而放棄喜歡異性的權利,假使受了刺激而想做神父、修士是逃避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