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國作出一個震動世界的表態: “中國積極考慮加入CPTPP”】
11月2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表示,中方將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這一表態引發全球高度關註。國際貿易問題專家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方這個表態再次申明了中國堅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促進經濟全球化的一貫立場。也有專家表示,此舉將有望為中美兩國增添一個新的對話平臺,將促進中美關系回暖。
中國以積極主動的姿態開啟“主場全球化”
CPTPP的前身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由美日主導,曾被視為排擠中國而設立。但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於2017年走馬上任後,簽署的第一份行政令便是宣布退出TPP。隨後,日本接替美國,與余下的10個國家經過數月談判,在2018年1月宣布達成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並在現行CPTPP協議中凍結了美國原來主張的20條條款,預留了美國回歸的空間。
然而,將近三年過去了,在美國回歸前景仍不明朗的前提下,CPTPP成員國率先聽到的,是中國將積極考慮加入的明確信號。國家主席習近平20日晚在北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指出,中方歡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完成簽署,將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加入一個區域自由貿易協定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但中方的表態首先表明了中國對全球多邊主義和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的支持。白明認為,對加入CPTPP持積極開放態度,包含著中方考慮加入CPTPP,也包含中方與CPTPP開展合作等不同內容。“只要這種區域性的經濟合作有利於促進經濟全球化,有利於穩定全球經濟秩序,中方對此都是開放和支持的。”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中國貿促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王義桅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對於CPTPP,中國此次表態更加積極主動,體現了大國姿態。王義桅認為,中國參與CPTPP對於維護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的導向是非常重要的,也說明中國在引領全球化的同時,開啟了“主場全球化”。在中央倡導“雙循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這一表態會激活全球類似RCEP等組織的互聯互通,讓中國在全球產業鏈的地位更加遊刃有余。
“如果說加入RCEP是中國參與多邊主義的新實踐的話,習主席今天有關CPTPP的表態就展現了中國在多邊主義問題上的裏程碑。”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20日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如是評價。他認為,中國的最高領導人在如此莊嚴的國際場合面對亞太地區國家領導人做出這一表態,有著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CPTPP代表了國際上現在最高標準的自貿協定,這表明了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入全球經濟和區域經濟,推動亞太經濟一體化和亞太經濟合作的決心。”
RCEP側重傳統貨物貿易CPTPP是更高水平的貿易協定
中國將積極考慮加入CPTPP的表態引起了國外主流媒體的高度關註。路透社在20日的報道中特別提醒道,這一表態距離中國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還不到一周。
王輝耀告訴《環球時報》,RCEP與CPTPP二者的區別是比較大的。RCEP側重於傳統的貨物貿易關稅,而CPTPP則包括了服務貿易、高科技、知識產權、數據流動等新業態領域,標準更高。“很多在WTO裏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數字經濟、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標準、勞工標準、國企改革、數據流動管理等,在CPTPP裏都有非常全面、詳細的規定,但在RCEP裏對這些問題則沒有什麽介入。”他說。
中國當前加入CPTPP的條件是否已經成熟?關於這一問題,白明認為,當前的全球局勢正不斷變化,對於積極考慮加入CPTPP如何落地,中方肯定會結合實際情況,審時度勢穩定推進。
而王輝耀對此更為樂觀。他認為,在知識產權、數據流通、環保、國企改革以及工會等領域,中國都在不停地向CPTPP的標準靠近,中國現在距離加入CPTPP更進一步了,接下來主要就是談判的問題。“RCEP協議的達成談了8年,TPP在簽署協議前也談了10年。”他說到,因此,不是說我們今天表態,明天就可以加入了,可能還得經過幾年的談判,但這個過程必須開始進行了。“為了達標,我們就要進一步擴大開放、促進改革,這反過來也給了我們國家以進一步開放的動力。”
對於加入CPTPP後的前景,王輝耀有著積極的展望。他認為,這對中國未來的服務業、高科技產業和數字經濟都是一個巨大的提升機遇。“中國的數字經濟占GDP總量的36%,服務業占GDP比例也接近60%,今後中國的數字經濟和服務業都要大量地走出去。如果我們加入CPTPP,在條款的保護下,協定內所有國家都要對我們開放,也不能隨便打壓中國企業。”他說道,今後諸如華為、Tik Tok等中國企業在國外遭遇打壓的情況就能被有效制止。
挑戰方面,王輝耀認為,加入CPTPP對中國的國內產業不會造成太大沖擊。“當年中國加入WTO的時候,國內就有聲音擔心‘狼來了’,認為中國的經濟要被摧毀了,尤其是擔憂中國的汽車市場就要全軍覆沒了,結果證實,全然不是這麽回事。”
倒逼美國參與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
圍繞著拜登上臺後,美國是否應該重返CPTPP的問題,美國國內輿論展開了激烈討論。彭博社編輯委員會20日發文稱,美國不應該讓自己在貿易上落後。而《商業內幕》雜誌則呼籲,拜登需要重新加入CPTPP,通過“重返亞洲”建立信心。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貿易問題專家普遍認為,CPTPP將對中美兩國關系的回溫起到重要作用。
王義桅表示,拜登上臺後,中國處於一個戰略窗口期,要更加主動地將中美關系“拽”回來,否則,若四年後“特朗普主義”再次入主白宮,將再現中美脫鉤的危險。“中國表示要參與CPTPP,某種意義上也是在倒逼美國參與,與RCEP對接形成FTAAP(亞太自貿區), 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鉚住中美關系。”他說道。
王輝耀對此持相同觀點。他認為,中方此時做出這樣的表態,是在向拜登釋放巨大的積極信號。拜登要搞多邊主義,埋葬單邊主義和“美國優先”,而中國則在這個問題上不斷表明姿態。“我們加入RCEP正是對多邊貿易的承諾,創造了一個利好氛圍,現在中國又表態要積極加入CPTPP,這又是一個利好的承諾。”他說道,這也是在向拜登表明,中美之間還有很多共同點。
“如果中美兩國在CPTPP上開始談判了,則兩國間就又多了一個新的平臺。”王輝耀說,“有越來越多的對話平臺,兩國間的共同語言將越來越多,摩擦將越來越少,對中美關系回暖也是很好的促進。”此外,他認為,中美兩國在CPTPP的談判還能反過來推動WTO的改革。“如果中美兩國能在CPTPP上達成一致,則WTO框架下所面臨的困難都能得到解決。這將促進全球貿易格局在新階段、新業態下的重塑,使得全世界得以更均衡、全面、可靠的發展,並減少民粹主義造成的逆全球化。”他說。
「實踐 媒傳 研究所 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實踐 媒傳 研究所 評價 在 婷婷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實踐 媒傳 研究所 評價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實踐 媒傳 研究所 評價 在 陳致曉 願同弱少鬥強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實踐 媒傳 研究所 評價 在 [心得] 實踐時媒所、交大應藝所推甄正取心得- 看板graduate 的評價
- 關於實踐 媒傳 研究所 評價 在 北實媒傳研究所評價- 實踐大學板 的評價
- 關於實踐 媒傳 研究所 評價 在 網路上關於實踐媒傳評價-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實踐 媒傳 研究所 評價 在 網路上關於實踐媒傳評價-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實踐 媒傳 研究所 評價 在 網路上關於實踐媒傳評價-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實踐 媒傳 研究所 評價 在 實踐媒傳dcard的評價費用和推薦 - 教育學習補習資源網 的評價
- 關於實踐 媒傳 研究所 評價 在 SCCD /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所 的評價
- 關於實踐 媒傳 研究所 評價 在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Dcard. 臺中市立新社高級中學 的評價
- 關於實踐 媒傳 研究所 評價 在 科系介紹.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Dcard 的評價
- 關於實踐 媒傳 研究所 評價 在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碩士班研究所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評價
實踐 媒傳 研究所 評價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認真聽】#我厭世所以我存在 | 自我療癒的一集 | 李長潔 😖
.
你覺得每天都打不起精神工作嗎?是不是在社群媒體上看到積極正向、邁向成功的貼文就想要摔手機?是不是才剛放假就在想週一已經要來了!很好,那你存在。最近,偽小編因為開學太過厭世,每天哀哀叫,叫到好友特地傳訊給我說:「你也厭世太久了吧~有完沒完?」讓我開始認真思考,「厭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情緒?為何我的生活會感到如此的無力與匱乏?甚至感受到憂鬱。如果說,厭世與憂鬱無可迴避地作為當代普遍的集體感情與情緒,我們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個貫穿個人與社會的問題,並且承認厭世視為一種存在的姿態。
.
📌 #今天的內容有:
.
▶ 天啊我超級厭世der
▶ 當代厭世文化的誕生
▶ 厭世與憂鬱的思想
▶ 憂鬱的政治
▶ 精神痛苦跟馬克思主義有甚麼關係
▶ 厭世作為一種存在方式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ff0t2lh12x608360yw9xojg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66wAF4BvDon7VWFyeUKfKI
.
📲 #FB 完整版: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576226469231639&id=208541192666847
----------
//// 完整論述 ////
.
▓ #所謂厭世的文化
.
「厭世文化」是1990年至2000年後一代人所流行的次文化,其核心是顛覆過往推崇的正向思考與積極價值,並以戲謔嘲諷的方式在網絡空間發放負能量,調侃現實生活的缺憾。各種以「厭世」為主軸的內容、梗圖、金句充斥在生活之中,像是「每天睡醒張開眼睛,就是想著我要離職」、「人生三階段:出生、不知道活著幹嘛、生命結束」、「我就爛」、「大家一起爛」。其他像是《厭世動物園》、《厭世哲學家》等。
.
從關鍵字搜尋來看,「厭世」開始大量出現於2016-2018年,一開始為真的「厭世」(想死),後來在「厭世動物園」、「厭世哲學家」出現後,「厭世」與社會處境與流行文化關聯在一起,相關詞彙如「風格」、「表情」、「臉」,主題例如「年輕人低薪厭世」、「厭世少年」、「厭世臉」樂團等。憂鬱當然是一直都有的詞彙,並且與「症狀」、「藥物」、「醫生」、「患者」,主要被表達為一種疾病,常見主題如「情緒容易失調,出現憂鬱的反應臨床上」。因此,我們大概可以稍做定義,憂鬱是一種情緒(emotion),而厭世是一種處世狀態(situation)。
.
未來學研究所的鄧建邦教授,在《台灣年輕世代對未來2030年的意象》的調查中發現,如果以戰後世代與現在年輕世代在工作態度與實踐上相互對比,有完全不一樣的條件。新型態社會對勞動者要求更多的「彈性」(flexible) ,其可能是在時間、空間、能力與報酬上不確定性與反脆弱性之間的拉扯。我們晚期資本主義社會,一方面鼓勵個人積極邁向解放、彈性移動,但另一方面卻更加重了多重結構性的經濟與地位的競爭。於是,厭世、憂鬱成為一種無能為力下的逃避手段。
.
既然努力失效,那就不要太努力,總之你認真就輸了。如果說憂鬱是一種情緒的內容,那厭世應該就是它的表現形式。厭世的表現形式,反映了歸因於個人、受制於制度結構、沒有出路的未來,也是一種對「正向思考」、「成功價值」的嘲諷與反擊。而厭世的表現,或是憂鬱的充盈,有著複雜的社會與文化脈絡。
.
▓ #厭世的思想脈絡
.
從《瘋狂簡史》(Porter, 2002)的討論來看,可以見到人類精神痛苦的歷史可以分成三大階段:希臘時代的體液論、中古世紀的靈魂論、啟蒙時期以降的主體論。也就是說,康德(Immanuel Kant)在啟蒙時代建立「理性主體」之後,人之所以為人,是以「理性」作為標準,而這個標準測量的背後則是「工作倫理」的運作,也就是說,如果你無法好好負責地把手上的工作完成,你可能就是一個「失常」的「人類」。
.
更遑論19世紀精神醫學的機制建構與技術介入後,精神正常與失常的人類,成為現代人主體無時無刻審視自己本體安全的一種存在手段(Foucault, 1961)。「厭世」態度或許成為對峙個體失常與社會失序的一種策略。
.
這裡不得不提到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對前述理性的人類社會之衝擊與質疑,現代社會的陰影產生了悲觀主義思想,尤其像是存在主義。法國哲學家沙特(Jean-Paul Sartre)結合了海德格對於人獨特存在模式的看法,以及馬克思對於階級的批判,思考了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
在作品《嘔吐》(La Nausée)中,主角感受到每日的無聊無奈(ennuyer),便陣陣作嘔,這個噁心的感覺,使他察覺自身的存在。所以今天的我們,每天都焦慮到胃痛,是因為我們存在(?)而存在的本身,就是地獄,在(新)自由主義的情境中,就是永無止盡的與他人共處與競爭。
.
其他的厭世作品,像是波特萊爾(Ch. Baudelaire)《巴黎的憂鬱》(Le Spleen de Paris)對現代性乍現的感受紀錄,或是,莎岡(Françoise Sagan)《日安憂鬱》(Bonjour tristesse)。都在在指出現代性出現後,人在情感與情緒上的複雜情愫,以及表現在憂鬱上的政治性。
.
▓ #厭世代的憂鬱政治
.
為何要將憂鬱政治化?因為這個憂鬱、厭世的個人情緒主題,反映個人主義的趨勢,在現代社會的晚近發展中,深深地被鑲嵌在個人抉擇、身體健康、社會制度、醫療知識、工作倫理之間。令我們感到痛苦的地方,正是我們要突然發現要面對自己之處。
.
這種憂鬱的政治,可以分成四大類型:一般心理學解釋、強的社會建構論、佛洛伊德馬克思主義、弱的社會建構論。我們傾向最後一種憂鬱中個人與社會關係的理解。即個人心理有深層無意識結構,隱含著個人生命史的偶然因素,但同時也包含了有意識的生物、社會、心理、身體納入到現代性反思中。
.
甯應斌和何春蕤(2012)在《民困愁城:憂鬱症、情緒管理、現代性的黑暗面》中提出賴希(Wilhelm Reich)的「民困愁城」觀點(people in trouble)。這個說法不只是說people客觀上處於一個有trouble的具體困境中,同時還描述了people的心理情緒,也就是為這些trouble而憂愁困擾的情緒。民困愁城因此不只是佛洛伊德的「愁」,還有馬克思的「困 」,它同時關注了社會現實條件以及心理情緒狀態。people in trouble不但有著弗洛伊德馬克思理論的豐富蘊涵,並且洞悉了一個時代的症候,似乎更為普遍與貼切地描述了人類現況。
.
我們的情感與情緒的痛苦狀態,跟著資本主義社會環境在勞動著,兩者產生互動的關係。例如我很討厭一句話「在壓力中成長」、「離開你的舒適圈」等等,看重表現效能、生產性與積極性,人們生活在忙碌、焦躁、過動的氛圍下,「焦躁」、「過動」的情緒某程度上,被視為可增加生產力與效能。
.
但情緒上揚後則無可避免地反跌到谷底,這個「抑鬱」的「不能動」就會被視為產能的缺乏、不負責任等。然而,此兩種各走極端的情緒,在當代卻成為普遍現象。
.
▓ #馬克思主義與精神痛苦
.
而個人的身心(個體),就成為自我與結構交鋒之處,各種「自我表達」、「自我品牌」、「正向思考」等等的觀點,都顯示出,我們要求一個人需要展現出完整、良好的個體化,其是世俗的、現實的、自由的、解放的,但同時卻也是一種被囚禁、被要求,充滿正負情感交雜。既然人是因為資源的獲得而能存活著,那最直接的關聯,就是勞動(labor)的實施,它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移動途徑、追求解放的形式與生命評價方式。
.
於是你可以看到,無論許多感到憂鬱的人,其憂鬱程度被衡量的方式,常常會首先關連到「還可不可以工作」,工作倫理成為承受精神痛苦的理由。因為,人們害怕失業,擔心工作能力被削弱,恐懼社會地位下降,害怕失去自由與自主的權力。
.
▓ #精神分裂的我們 在社群媒體裡幸福與厭世
.
啟蒙時代以來的社會情感就是憂鬱,我們在個體解放又囚禁的愛恨交織中生長成現在的模樣,我們一路認得自由主義、批判主義、社會主義,面臨巨大現代資本主義體制與權力關係,自己要痛苦地做出決定。而進一步到當代社會的後現代情境中,他衍伸出來一種矛盾弔詭的、認真又不認真的生命態度。其試圖讓「意義」懸空擱置,流動飄盪(葉啟政,2005)。「精神健康」的要求變成一種嘲諷,「精神分裂」的表現則成為一種遊戲。
.
上述的個體特徵在人我關係加倍密集的數位時代變得更加劇烈,我們渴望招喚公共,卻又想保持個體自由。在某個作用下,正向積極的形象治理,就成為一種表現出個體化的重要顯現。諷刺的是,英國公共衛生皇家協會於2017年根據1500位青年(18–24歲)的調查數據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對心理健康有負面作用。
.
某社群媒體在兩年前推出了限時動態功能。限時動態的出現,雖然降低了發文壓力,但也因為發布變得輕鬆且具時效性,用戶們分享生活的頻率會更頻繁、更瑣碎,刷新內容的次數也更多。難怪大家都想要用限時動態,適當的貼文與刪文手段,這似乎有助於人們躲避在線上和線下不必要的關注,一方面可以建立自我形象,另方面又能夠開闢一條逃脫壓力的路線(周妏蔆,2019)。
.
▓ #那就我厭世所以我存在
.
社群媒體裡的情感與情緒流體,快速湍急,變化莫測。在數位社群媒體中,時時刻刻「忽悲忽喜」。數位環境所提供給人們的「理想的自我」,像是一種揮別傳統社會的自由解放,但在自我籌畫、情緒管理、與面對惡的世界的失敗可能下,卻更加導致一種厭世與憂鬱的狀態。
.
在這樣的正負情愫交融下,我想,「厭世」搞不好是一種最安全的存在方式。想到葉啟政老師在《愛情的正常性混亂》的導言提到,進出個體與集體之間的愛恨交織,無入而不自得,那是一種處世的修養(范綱華,2014)。一方面放下自我,感人身受,一方面貞定地與世間的悲喜保持距離。
.
厭世無敵。
|
#參考文獻
.
1. Foucault, M. (1961). History of madness. Routledge.
2. Porter, R. (2002). Madness: A brief history.
4. 何春蕤、甯應斌著(2012)《民困愁城》。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5. 周妏蔆(2019)。我寫故我在—年輕女性社群媒體之憂鬱貼文實踐。
6. 范綱華(2014)。本土理論再想像 : 葉啟政思想的共感與對話。群學。
7. 游家權(2019)。不只是貧窮:淺談厭世的幾種成因。ROUTER文化研究。
8. 葉啟政(2005)。現代人的天命 : 科技、消費與文化的搓揉摩盪。群學。
實踐 媒傳 研究所 評價 在 陳致曉 願同弱少鬥強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陳致曉觀點:寧受文字獄,也要捍衛自由】〔懇請廣分享,分享衛自由〕
原文、原圖摘自 風傳媒https://reurl.cc/Gkr4Wy
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政府以「誹謗罪」對公民提起告訴的案件,不僅是針對我個人,而是想藉我的人頭達到「殺雞儆猴」、箝制公民言論之效。
眼見我都因為文而遭政府以刑事追殺,身為建商的證人們怎敢在法庭坦白做出對政府不利的真實陳述?
在此狀況下,本人正經歷一場兩造權利徹底不公平的司法程序。憲法中關於人民訴訟權利的保障,蕩然無存。
雖然,南市議員許又仁在9月3日招開記者會,善意要求南市府撤告。但是,我絕對不會接受。南市府要做的不是撤告,而是具體提出相關土地弊案的公文資料,以自證其清白。這才是「依法行政」!
本人做為一個留美博士、大學教授,相較於一般公民自有知識上及世俗評價上的優勢。但是,縱使如此,本人遭威權體制的壓迫恫嚇的承受,都已瀕臨極限。若當一般民眾遭此追殺,又將如何?
因此,在下願以己身實踐薩依德所言「站在權勢對立面最前緣的知識分子,自當有為民犧牲的覺悟」!
-
陳致曉,台南市立委參選人(第五選區,東/中西/南/安平)
✅加入我的LINE:
📍第一種方式:直接按入此連結:http://nav.cx/cIe3uyq
📍第二種方式:打開LINE的APP→加入好友→搜尋🔎→選擇ID→輸入@569odyzy 。按下「聊天」,就可以接受到我的第一線資訊了!
✅加入我的競選粉絲專頁:
懇請動動手指,邀請你的朋友來按讚!
郵局劃撥戶名: 109年立法委員擬參選人陳致曉政治獻金專戶
郵局劃撥帳號: 31645466
▲學歷:
◎美國紐約大學(NYU)理工學院電機工程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科技管理EMBA 碩士
◎國立交通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 肄業
◎國立清華大學 電機工程 學士
◎市立一幼、師專附小、建興國中、台南一中
▲科技立委、教育立委: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光電所 副教授
◎美國貝爾實驗室(Bell Labs.)研究員
◎先端科技研發管理與國際市場開發
◎台灣、美國新創科技公司創業經營
◎台、中、日、美、德 專利 共 83件
▲社運立委、人權立委:
◎台灣土地正義行動聯盟 理事長
◎反南鐵東移全線自救聯合會 會長
◎台灣首位因撰文遭政府自訴誹謗罪之公民
◎參與全台土地、環境、勞工、教育、文史運動
實踐 媒傳 研究所 評價 在 北實媒傳研究所評價- 實踐大學板 的推薦與評價
如題最近研究所放榜了,想請問有沒有讀過媒傳研究所的學長姐可以分享一下心得嗎?上網查到的資料真的少到不行 ,想知道媒傳研究所跟業界接觸的機會多嗎? ... <看更多>
實踐 媒傳 研究所 評價 在 網路上關於實踐媒傳評價-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實踐媒傳評價討論資訊,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訊整理,找實踐媒傳評價在Instagram影片與照片(Facebook/Youtube)熱門討論內容就來大學國高中學習補習 ... ... <看更多>
實踐 媒傳 研究所 評價 在 [心得] 實踐時媒所、交大應藝所推甄正取心得- 看板graduate 的推薦與評價
成績:
交通大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 視覺傳達設計組
審查資料:87
面試:95
正取1
實踐大學 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碩士班
(原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 數位媒體組)
書面資料審查(30%):84
面試(70%):89
總分:87.5
正取2
---------------------------------
半夜睡不著,看到上面考上實踐工設所的朋友po了心得文
想說自己也來貢獻一下好了
之前準備考試過程也從這個版上獲得不少資訊
希望心得文可以幫助未來想要轉領域到設計的朋友
背景:
我不是本科系畢業
現在是在陽明大學牙醫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的學生
會想轉入設計領域算是一個很長的故事
大學從牙醫系畢業之後就進入研究所進修
同時也在醫院有臨床工作
然後就逐漸發現醫療工作並不是自己一輩子唯一想做的事情
所以兒時喜愛創作的慾望便漸漸浮現
之後便開始思索該怎麼讓自己的人生可以活的更準確
因此我在經過一些資料的蒐集
以及參與了一些跟藝術設計創作相關的展覽志工、研討會以及工作坊等等後
漸漸釐清了自我,也更加確定了要轉領域考試的意念
而這中間轉換的過程老實說也蠻複雜的
如果每個細節都打出來我怕變成了一篇自傳 哈
所以在此就不贅述了
準備的部份我有去補習
但是補習班還是以三月考試的理論及術科為準備重點
而推甄第一階段不考試
是以作品集跟研究計畫和自我的資料當做審查的基準
而這兩間學校我考完的感覺
深深覺得教授應該是喜歡散發強烈的自我特色的人
----------------------------------------------
交大應藝所面試:
面試我帶了三份作品集,給三位面試委員看
時間一個人12到15分鐘
四分鐘先自我介紹及介紹你的研究計畫
然後再四分鐘介紹你的作品
最後時間給教授問問題
Q:有沒有調查清楚每個學校的差異?
Q:為什麼要選擇交大?
Q:如果來念了之後畢業後想要做什麼?
Q:你有沒有什麼問題要問我們?陽明畢業了嗎?
老師主要都是在詢問為什麼想要來交大
以及之後的人生規劃
沒有被問什麼專業的問題
然後雖然有說要準備中英文自介
但是我只有說中文的部份
然後蠻多同學都有準備ppt或是一些影音資料
在面試前可以先上傳至電腦
但是我沒有準備,不過我覺得如果有準備的話可能會更好
-------------------------------------------
實踐時媒所面試:
面試時要帶三本作品集
然後時間上非常的趕
三個人為一組,然後一組只有十分鐘
(但後來好像都有超過一些)
一進去每個人先輪流自我介紹
這個時候老師幾乎都在翻作品集
自介完就是每個人輪流補充
這時候如果你有影像類的作品可以用自己的筆電放給老師看
或是你有什麼特殊的東西要展現也是這個時候
老師也會在這時候問一些問題
我因為沒有準備其他東西老師就直接問我問題
Q:牙醫系現在有考術科嗎?
Q:你有在學什麼跟美容相關的嗎?
(好像是因為我提及牙科很多部分跟美學相關)
Q:那你知道陳克華嗎?
(可能因為是醫師作家吧?!然後跟我是同個醫院)
事實上因為時間短暫
老師也沒有問太多問題
感覺就是很隨興 哈!
-------------------------------------------------
以上
給以後的人當做參考吧
如果有問題可以再寄站內信問我
希望可以對想轉領域的人有點幫助
最後
這一路走來曲曲折折,未來的挑戰也是非常的大
但仍勉勵每個想要追逐夢想的人
轉領域考試這條路很辛苦
但一定要努力,只有努力才能讓別人知道你意志的堅定
教授也可以從你的言談之間了解你的真誠
以及你對新的領域的熱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9.170.7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