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歐洲版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
#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右邊👉 「訂閱」,並開啟小鈴鐺 🔔
#歐盟擔憂川普交出政權前,在中東撤軍,如今預言成真
<單則精選>
川普還沒有準備放棄,已經啟動的抗議計票結果的訴訟,歐洲普遍認為是雷聲大雨點小。但是他拒絕交接,不只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也可能危及世界局勢。
在2021年1月20日,拜登正式就職之前,川普有70天的掌權時期。歐洲國家最擔心的是被稱之為「焦土劇本」的國際局勢,包括不排除川普可能突然宣布從伊拉克貨阿富汗全面撤兵,讓盟國如英法措手不及;在卸任前決定從德國撤出美軍基地,或是無預警地對歐洲國家實施關稅制裁(如德國汽車或法國紅酒等)。
{內文}
(賀錦麗\美國副總統當選人)
拜登
終於在四天四夜的開票之後,這一刻,他像一個運動選手一樣地跑上台,這場選舉的確是一場馬拉松,但是這個舞台非但不是這場選舉馬拉松的終點,而是另一場馬拉松長跑的起點。
(法國Journal de Dimanche/週刊國際政治總編輯)
當然有一個人輸了選舉,但是他還握有政權,另一個人贏了,但是還沒有掌權,只要在憲法所規定的日期之內,在12月14日選舉人團投票決定誰當選之前,他們儘量拖延時間,比拳頭,措辭強烈,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能被羞辱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小布希總統資深顧問/Jamie Fly)
這是一個表現遠比預估要好的總統,讓超過7千2百多萬的選民出來投票給他,就選區的選舉而言,它甚至為共和黨未來的四年繪製出圖表並鋪平了道路,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共和黨的國會議員如此不願意把他踢開,因為他們覺得川普還會繼續出現在未來四年的談話裡
2016年,他以少於對手兩百萬張選票當選贏得了大位,2020年,他增加了1100萬張選票,當然不可能接受自己敗選的結果,當川普決定打一連串法律訴訟,而且美國正處於疫情高峰時,大西洋的民主國家如何看待。
(Christoph von Marschall\德國柏林明鏡日報資深評論)
這破壞了我們對於民主程序的信仰,法治國家的分權,這個設定了我們國家和西方國家與獨裁的不同之處
在明年1月20日之前,川普還有將近70天的時間,唯一可以確認的是,他不會一直安於一個人打高爾夫球,這個川普安靜打球的畫面,藏不住共和黨內部是否繼續力挺川普抗議選舉結果的暗潮洶湧
(Nicole Bacharan\法國歷史學者美國研究專家)
一月份喬治亞州的兩場選舉,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和共和黨的首要任務
是不要惹怒了挺川普的選民們,同時還要守住金主,才能繼續往喬治亞州的兩場選戰砸錢,因此除了那些真心支持川普的人之外,每個人都在算計他自己的下一步,和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而且很明顯的是,他們都非常害怕川普
因為川普不是一個敗選之後,等待下台的跛腳鴨總統,他們害怕的是一個一朝有過節一輩子記仇,而且絕對加倍奉還的川普。
(Philippe Corb/歐洲RTL電視台駐華盛頓記者)
例如假使你是Marco Rubio,佛羅里達州重量級的共和黨參議員,但是你在2016年的初選裡被川普毫不留情的羞辱過,真的是狠狠地被他羞辱,甚至包括身體上的威脅,但是你很年輕也很有野心,而你的選區又是一個大規模支持川普的州,你心裡想的是2024,你未來幾週該怎麼辦,才能一方面既要顧慮川普,以防自己變成他的箭靶,一方面還要安撫他的選民,因為你自己也要考慮2024
截止目前為止,川普雖然已經啟動了在七個州對於開票結果的抗議訴訟,但是歐洲普遍認為這只是為了要削弱拜登獲勝的合法性,除了繼續討好以及維持鐵粉選民的動員之外,只會是雷聲大雨點小,改變不了選舉結果。
(法國Journal de Dimanche/週刊國際政治總編輯)
他們缺少一位James Baker,他是老布希總統的國務卿,在2000年總統大選期間,他是小布希在佛羅里達州重新計票時的法律顧問,他集結了當時美國最優秀的律師團,然後他贏了,現在當你看到的是朱利安尼,和那三四個和他一起前往賓州要打官司的律師,坦白說他們都是二流的律師,而且根本不熟悉選舉法
從歐洲的角度而言,無論是共和黨內部整體或個人,如何面對川普敗選的戰略,基本上還是美國的內部矛盾,都比不上更令人憂慮的國際外交。
(德國柏林明鏡日報記者/Christoph von Marschall)
試圖有一個和平的政權轉移,為的是保障美國的安全,廣義而言也是保護民主世界,
但是這不見了,這就是為什麼危險的原因
危險來自於這段不確定時期,美國雖然同時有兩位總統卻是兩位彼此敵視的總統。
(Nicole Bacharan\法國歷史學者美國研究專家)
他還準備要開除FBI的局長,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還有CIA的局長,我們也提到過按照規矩,現任總統和當選總統應該要同時每天都獲得情治機關的簡報,但是拜登的團隊很尷尬的表示,他們並沒有得到任何簡報
和平的交接,不只是一通來自敗選者祝賀勝選者的電話,也不只是簽署政權轉移的預算支票,還包括讓當選者立刻獲得有關國家安全的每日重要簡報。
(Philippe Corb/歐洲RTL電視台駐華盛頓記者)
在有關於911時間的調查報告裡,提到了2000大選後在小布希和高爾之間,有37天的未知等待期,因此推遲了小布希政府上台執政的準備,所以延誤了對於例如CIA&FBI等美國情治機關負責人的任命,當然這份報告並不是說由於佛羅里達州的重新計票而導致了911,但是可以相信這會是未來幾天民主黨將要提出來的論述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敢想像比抗議選結果,還要更可怕的劇本。
(Nicole Bacharan\法國歷史學者美國研究專家)
我想我們每個人心裡都在問,但是沒有說出來的問題是,川普會不會發動政變,或者說如何在美國發動一場政變,在這裡軍隊的角色絕對是關鍵性的,他已經開除國防部長艾思博(Mark Esper),艾思博也不是第一個被他開出的國防部長,然後替換成一個對他百分之百忠誠的人,一點都不會惹他不高興的人,幾乎是一個他的極端擁護者
就像共和黨害怕川普一樣,歐洲對於川普接下來可能的行動感到不安,因為川普只在乎對基本盤選民的照顧,遠勝於他對於歐洲盟友的不屑一顧。
(法國Journal de Dimanche週刊國際政治總編輯)
夏天以來,全世界很多總理辦公室一直在準備的劇本,叫做「焦土劇本」
就像美國總統手上握有引爆核彈的紅色按鈕一樣,不過在這剩下的七十天裡,川普本人就是足以威脅全世界局勢的武器。
(法國Journal de Dimanche 週刊國際政治總編輯)
如果川普突然決定要兌現他的競選承諾,在美國的盟友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他決定要全面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兵,那對於美國在中東或其他地區的法國 英國等盟友
那將會是一場災難
災難是這是一個歐洲衷心期待的選舉結果,而卻要更心驚膽顫的面對這段時間內,隨時可能發生的「焦土劇本」。
(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Pascal Boniface)
他的個性會動員他所有的破壞能力,來阻撓打敗他的下一任總統的任期
一直到2021年的I月20日,這不只是拜登一個人的馬拉松,也是歐洲面對被新冠疫情威脅的聖誕及新年假期之餘,還要提心吊膽的煎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W_zauqFFjE
【完整版】2020.11.14《文茜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Rk4NelsIg4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小 白 打官司 起點 在 梁栢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淦叔一字千金,唔睇自己蝕底
#幫過七警打官司 #今日都忍唔住出聲
《香港家書》駱應淦
Peter:
老同學,你好嗎?不經不覺,已經相識過半世紀了。
我倆同一年出生,一同讀法律,一同畢業,一同進入司法界。你還記得嗎?,我19歲時,是你教會我游泳的。這些年間,與你一同走過無數高高低低的山谷,更加一同經歷了香港幾十年來的起起跌跌,風風雨雨。
我明白你為何會覺得奇怪,我作為一個刑事大狀,涉獵刑法40年,多年培養出來的專業,理應難以容忍有人明目張瞻地犯罪、破壞法治。的而且確,今時今日的種種衝突,都衝擊着我固有的認知、信仰、甚至價值觀,令我覺得特別痛苦。
你會說,近日的衝突之中,不少在讀中學的少年,他們堵路、 嚴重破壞、甚至傷人等等,公然違法,如何能視而不見?要良好守法的公民支持純綷的犯罪行為,支援年輕人犯法,相信並非香港過往堅守的價值。
但是,我們撫心自問,如果這些在被制服後,仍然被執法人員打到頭破血流,身體嚴重受傷的年輕人,是我們的親生子女,或是我們的孫女?我們會作何感想?
這些年輕人在被捕過程中和之後身體都會嚴重受傷,我們又有何感受?事實上,香港和國際社會有很多人也同情這班為改變制度不公而努力的年輕人。當年輕人準備好犧牲自己的自由甚至生命,來換取改變時,制度有聆聽、有讓步嗎?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事實上,香港和國際社會有很多人,也同情這班為改變制度不公而努力的年輕人。當年輕人準備好犧牲自己的自由甚至生命,來換取改變時,制度有聆聽、有讓步嗎?
我們不可以也絕不能寬恕暴力。我認識的人,但凡是有學識,有理性的,都沒有寬恕參與暴力破壞的示威者的。但僅僅譴責有何用?這不會觸及問題的根源。
回到一切的起點,我們必須緊記。是政府要硬闖,在社會未有共識時,強行通過《逃犯條例》修訂。是這些年輕人用武力堵住了進入立法會的通道,並與警察發生暴力衝突後,政府才不得已暫緩。很大程度上,是那些掌權者的頑固,播下了暴力的種子。
更遺憾的是,當政府政策愈趨集權化,負責執法的警方都成為問題之一。6月開始,警方發射催淚彈生活化;暴打已被制服的示威者;近距離無差別發射胡椒噴霧的片段俯拾皆是;於警署內向被捕人被施暴的投訴已是常事。
但警方只是不斷否認濫權及犯錯。而在 10月1日槍擊18歲示威者發生後的幾個小時內,警務處處長立即把這種行為正當化,並稱其「合法」、「合理」。但我們知道,基本的國際準則會要求在事後全面調查並公開報告 。
其實,要求有勢力,有公權,有武器者問責,並不羞恥。警務人員作為被賦予公權同擁有各種各樣殺傷力不等的武器的紀律部隊,無論是面對市民大眾定示威者時,都不可以使用過份及不必要的武力。但現實中,警察漠視警例隱藏身份,試問平民百姓如何識別警察的身份?如何要求違法警察承擔責任?
沒有人低估執法者的困難,但是警方有展示出應有的理性與克制嗎?任意拘捕司空見慣,平民百姓因向警察叫囂也被捕。如此作為所犧牲的,是我們長久以來習以為常和引以為傲的準則和程序,以及對警方專業的肯定。
如今,我作為執委之一的大律師公會,已正確指出有關法律問題及就此提出意見。指出問題的癥結在於冥頑的政府,並不等於漠視暴力,反而是大律師公會捍衛法治的應有之義。
除了守法,法治當然亦包含其他同樣重要元素,包括對人權和公民權利的尊重 、公開及問責的行政機關、於三權分立原則下有效的相互制約及平衡,以及獨立的司法機構。這些元素皆缺一不可。社會的不同界別,尤其是掌有公權力的政府,都有責任堅守這些基本價值和制度,因為它們正是令香港特別行政區獨一無二的基石。
解決現有的問題,我認為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是重中之重。唯有將事件真相查出,才可以還各人一個公道。但可惜,大律師公會打從7月開始,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查612及7月1等事件,至今接近4個月,政府卻充耳不聞。
Peter,雖然多年來,我們的政見往往很不同,但我們都懂得尊重大家的想法,所以依然是好朋友。
無論今天的香港有多撕裂,我依然相信,明天會更好!大家保持樂觀,希望幾年之後,一同共享收成期!
駱應淦
2019年10月26日
小 白 打官司 起點 在 鄧明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R.I.P. 輪椅上的花蝴蝶🦋】10年來不管春夏秋冬,Christine都會隔着呼吸機給我傳來慰問。她從不需要别人的可憐,反而鼓舞不少四肢健全的人,就正是電影《淪落人》說:「你不能選擇不坐輪椅,但你能選擇怎樣坐在輪椅上。」~我的好友,一路好走,在天堂繼續微笑🙂
——————————————
【#好文重溫】輪椅博士:梁子微
年輕美麗的她,遇上車禍後變成全身癱瘓,然而,她卻憑著驚人的意志及的毅力,二十年來,坐在輪椅上修畢一個又一個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因為我不想被世界遺棄,我要跟隨地球一起轉動。」這是一份天降大任、勞身苦心的功課。
一九八九年六月某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梁子微與友人駕車去遊玩,突然,前車綑綁著行李的繩子鬆脫了,車頂的行李迎面向他們的車子飛過來,負責駕車的友人為了閃避而失控反車。噩夢醒來,人事全非。車上四個人,唯獨坐在司機旁的梁子微受傷,因頸骨折斷傷及中樞神經,導致全身癱瘓,身體唯一可以活動的就餘下頭部。「我是四肢完全殘廢,都幾殘。」眼前打扮端莊漂亮的她,雙腿交叉疊起,雙手輕輕放在腿上,氣若游絲的笑說。
未發生車禍前,梁子微生活美滿如童話。十七歲考不上香港的大學,越洋到英國諗預科,遇上一見傾心的英藉丈夫,不理父母阻止,瞬即輟學結婚,婚後誕下可愛的兒子,並同時闖入商界,二十六歲已擢升為某國際著名化粧品牌的首位華人地區經理,事業如日中天時,她更為了升上董事之位而兼讀英國伯明翰大學的MBA課程,野心勃勃。可是僅十秒的意外,將她所有一次過奪去。她躺在病床上,身體像木乃伊,渾身插滿了各式各樣不知名的管子,還須靠著一部呼吸機才能生存,醫生跟她坦言復元的機會是零。在萬念俱灰之下,她也曾經想過死;但是,就連死,她也沒能力。「那時我想,我不會再開心、快樂起來了;這地球依然繼續轉,我卻不能再參與了。但是,我連一根手指也控制不了,怎樣去死?多少次流著眼淚要求醫生讓我安樂死,但我連眼淚也要別人替我抺。」
不過,也是這次意外,擦亮了她的眼睛。昔日的梁子微美麗自信、任性固執,對於父母及朋友的勸告,從沒聽進耳內;但在意外發生後,當她以為一無所有時,她的父母親、妹妹及好友立即飛往英國,不離不棄的照顧她。這份患難中的真情,帶她進入生命的另一個起點。「某天,我突然跟媽媽說想吃咖喱,她看到我重拾生存的意志,立即高興得馬上去準備。那刻,我忽然明白到,我的自怨自艾實在傷透家人及朋友的心,我遇上意外,又不是他們的錯,為何要他們來承受?但他們卻從沒有嫌棄過我。想通了,雖然前面的路不容易走,但我不怕跌到,因為我知道就算跌到,也有人拉我起來。」
出事之後不久,她離婚了!可是她沒有時間去沮喪,她要打官司爭賠償,官司長達五年,最後雙方庭外和解,梁子微獲三百八十萬英磅的賠償,創下當時全英同類案件賠償紀錄,立即成為各大英國報章頭條人物。生活本可像廣東俗語說的「打跛腳不用憂」,她卻在打官司期間自覺對法律常識太少,於是在英國中部大學大學諗了個法律學位,全班七十多人,她考第一;另一邊廂,她於一九九四年在英國創立了華人婦女會,協助初到英國的華人女性適應生活,她雙手雖不能動彈,卻仍然希望扶別人一把,不但被當地婦女組織選為「英國最傑出女性」,也曾與著名物理學家霍金一同擔任慈善團體的主禮嘉賓。「幸好我天生性格是進取型,不怕醜,敢於接受挑戰。雖然我身體不能動,但我慶幸還有腦可以思考,還有眼睛可以看書。」
但命運依然播弄。梁子微在二十年前的六月發生車禍,母親卻於一九九九年的六月同樣遇上交通意外,被車撞至癱瘓。為了陪伴母親,她十年前回歸她的出生地香港。「七十一歲的母親在撞車後記不起所有家人,我知道我須要留港一段長時間,於是又嘗試報讀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系文學碩士。讀書,也算是修補當年不聽母親話、輟學去嫁人的遺憾。只可惜母親看不到我碩士畢業,住院兩年後便去世。」
她的畢業論文是研究傳媒報導傷殘人士,獲學校頒發「二零零二年度傑出碩士論文獎」。之後她愈讀愈勇,二零零二年繼續修讀出事前完成了一半的MBA課程,翌年又獲獎學金 (尤德爵士殘疾研究生獎學金) 繼續攻讀新聞系哲學博士,於去正式成為梁博士,更在學院四十週年時獲頒「傑出傳理人」獎項。「當然,我可以選擇躺在床上,每天看看電視、悠悠閒地過,但我不想被世界遺棄,傷殘更不是頹廢的借口。讀書的好處,是驅使我每天早起出外,接觸人群,接觸世界,讓我感覺自己仍然跟地球一起轉。」
讀博士,對一般人來說,已非容易事;對全身癱瘓的梁子微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 她血壓低,經常會天旋地轉;她依賴呼吸機維生,每分鐘限定呼吸十四下,急不來,也慢不得,要配合呼吸機的節奏,才能說話;她僱用了三名護理員,每天花兩小時替她梳洗打扮,就連流鼻水,也要眨眼示意護理員替她抹乾。別人花三分鐘便完成的事,她需要三句鐘。生活於她而言,已經不容易,更何況是讀博士?「作為一個傷殘人士,還要像我這種傷殘程度,連拿起一本書的能力也沒有,只能依賴外藉護理姐姐的手替我翻書,在撰寫論文期間,要翻三百多本參考書、三百多篇論文、千多份報紙,但她們又不懂中文,單是指出閱讀位置便要花很多時間;我又不能動手寫論文,只有靠英文口述,由她們替我輸入電腦,但是由於口音問題,有時要更改多次。雖然比一般學生多千倍的困難,但我從沒有以此作延遲交功課或不考試的藉口。」
當年取錄她入浸大的新聞系主任黃煜,也是她後來的博士論文導師。黃教授讚賞梁子微的樂觀及積極,不但替她捱過了一關又一關,而且鼓舞了不少學生。「她真的不容易啊!她是我校第一位傷殘博士,像她這樣全癱拿博士的,應該也是香港第一人。但我從來沒有把她當傷殘學生對待,因為她除了身體不能動,其他任何方面都是優秀的。」
一張輪椅並沒有困著梁子微的好奇心,在讀書期間,她不但參加學校的北京交流團,而且隨學校前往廣東韶關曲江縣,在破舊的小學義務教導貧苦學童。除此之外,不久前獲選為「十大再生勇士」的她,一直積極投入社會公益服務,既是「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副主席,為傷健人士爭取福利,又經常到處演講鼓勵別人。縱然她的日常生活完全需要他人幫助,但她希望自己也能幫助人。「如果可以時光倒流,我當然希望那車禍從未發生;如果可以再走路,我願意退回那筆巨額賠償。但世上那有如果,過去的,改變不了,便不要回頭望;將來的,何不選擇快樂去面對?雖然生命是充滿限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限制,而我的限制是四肢不能動,但我學會了接受我的限制,願意踏出第一步,然後走出生命另一條路,並做到不同的貢獻。」她會心微笑說,三十二歲的兒子已經成家立室,也為這位母親而驕傲。
全文轉載自 鄧明儀《世上無難事》
(2009年6月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