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獎贈書活動】《#奇才》x2本
🚀《奇才:揭開擁有非凡創造力的祕密》為我們揭密改變世界的創新者們擁有哪些 #古怪特質。他們是:賈伯斯、愛因斯坦、馬斯克、居禮夫人、富蘭克林、愛迪生、特斯拉、狄恩卡曼。
📚這本書就像是一段企管理論與偉人傳記的交響曲,讓你輕鬆流暢地認識這些怪咖,同時又能學到背後的理論精神。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quirky/
【這本書在說什麼?】
《奇才:揭開擁有非凡創造力的祕密》的作者梅麗莎‧席林(Melissa A. Schilling)是創新領域的專家,任職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管理與組織教授。在這本書裡,她將為我們揭密改變世界的創新者們——奇才——擁有哪些共同特質。
她挑選了八位不同時期的連續創新代表人物進行分析,他們分別是:賈伯斯、愛因斯坦、馬斯克、居禮夫人、富蘭克林、愛迪生、特斯拉、狄恩卡曼。透過「多重個案研究途徑」手法,描述個案與故事,反覆檢驗每個可能的組合,找出共通性和差異處。
作者發現他們展現了一些共同的「古怪特質」(對…他們大部分是怪咖),這些特質對他們的創意點子和實踐目標的熱情都有著重大的影響。這本書就像是一段企管理論與偉人傳記的交響曲,讓你輕鬆流暢地認識這些怪咖,同時又能學到背後的理論精神。
那些瘋狂到自以為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是改變世界的人。—史蒂芬.賈伯斯
【我們(普通人)從奇才(怪咖)身上學到什麼?】
在這八位怪咖之中,我除了讀過馬斯克的精采傳記《鋼鐵人馬斯克》,對於其他七位的認識都不夠深入,程度僅止於報章媒體與教科書的介紹。但是《奇才》這本書一次湊齊了八個偉人的人格特質分析,讓我讀完後有種意猶未竟的感覺。
書中羅列了這些奇才共同具備的七種古怪特質,分別是:疏離感、極度自信、創意思維、目標遠大、工作動力、時代機遇、善用資源。這些特質讓他們創造力非凡、熱情常駐、堅持不懈,達到改變世界的非凡成就。
以下整理我讀完之後,學到五個可以套用到個人生活與團隊領導的心得,同時節錄一些讓我很有啟發的段落,也與之前讀過的其他書做一些關聯性連結。
【1.挑戰常規和典範的勇氣】
馬斯克領導的 SpaceX 和 Tesla 在火箭科學與電動車領域,屢屢挑戰普遍公認且傳統的解決方案,在這些領域成為前無古人的先驅。賈伯斯領導的皮克斯動畫公司,更長年位居電影動畫領域最具創新力的領頭羊。
書中這段話令我很有感觸:「假設每個人都必須達成共識才能執行下去,員工們可能更不願意提出異議,反而接受那些毫無爭議的觀點。以達成共識為目標,就可能演變成以傳統解決方案為目標。」
在必須循規蹈矩的單位(例如生產線人員)或許得嚴格遵循規則,但如果是必須提出創新方案的團隊,一味尋求共識恐怕會扼殺許多創意。對於個人而言,《黑馬思維》提出的重視「個體化」而非盲目從眾,則能讓你具備挑戰常規和典範的勇氣。
【2.創造遠離人群的專心環境】
這些怪咖最富有創造力的時候,通常都是與群眾甚至親人脫節,展現出強烈的「疏離感」。有些人是刻意選擇疏離、有些則是與生俱來的孤僻個性。總而言之,在最不受外界影響的情況下,得以獨立思考與盡情創造。
在人際關係表現冷淡的愛因斯坦,是這樣描述獨立思考能力的:「在生命饗宴裡,我認為真正可貴的不是國家,而是富含創造力、有情感的個人和人性;唯有個人才能帶來崇高與卓越,群體本身在思想和感覺上總是遲鈍。」
如同《安靜,就是力量》書中提到,不當的團體思考反而可能扼殺內向者的創意,具有內向性格的怪咖們傾向擁有自己的時間。對我們而言,創造不受打擾的專心環境,在工作與生活上也是非常重要的,《極度專注力》這本書則提供許多實踐指南。
當個孤獨者。那會讓你有時間去質疑,去尋找真理。—愛因斯坦
【3.建立無懼失敗的自我效能感】
這些改變世界的怪咖之所以能無視傳統束縛、不斷創新,都具備一種作者稱為「自我效能感」的特質,這是一種「對於自己解決問題和實現目標的強大自信心,無懼普通人無法完成的項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馬斯克莫屬。
年幼的馬斯克猛嗑大英百科全書,發現眾人對他的理解力與記憶力大感驚訝,因此明白自己的程度,以及別人可能跟不上他的腳步。強大的信心造就了敢於夢想,打造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平價高效的電動車…等,看似不可能的挑戰都被他一一克服。
運用在職場工作與個人生活上:團隊可以參考克服種種困難的企業案例;個人可以讀偉人傳記體會他們克服失敗的心境。執行面的重點是給予難度適中、可以達成的挑戰,建立成就感,知道自己可以克服艱難、達成目標,進而培養起自己的自信。
此外,總是記得要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如同《學得更好》書中說的:「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而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讚揚大膽而聰明的失敗,失敗其實是一種有用的進步實驗。
【4.懂得激發遠大抱負與目標】
書中的怪咖們都表現出強烈的理想主義和對崇高目標的熱切追尋,這種使命感深深影響了他們的行為。例如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試圖實踐美德上的「道德完美」,他認為「勤奮」是最能代表自己的良好品格,畢生努力工作並且相信其價值。
隨著他投入科學研究,並且創造出多項專利發明之後,他也堅持不要從中獲利。他在自傳寫道:「我們得益於他人的發明,也應樂見有機會用自己的發明為他人服務,我們應該慷慨且無償地將發明貢獻給他人。」
擁有強烈理想的支撐,也提供了某種程度的自我防禦方式,讓人面對嚴厲批評與挫敗時還能堅持下去。富蘭克林的平等、寬容、勤奮、慈愛等理想,正是他一生的指引動力。這種邁向目標途中「排除萬難的勇氣與決心」在《恆毅力》一書中有更多著墨。
【5.透過自學拓展跨領域的知識】
你一定很好奇,這些怪咖的腦為什麼總有源源不絕的靈感?原來從馬斯克、愛迪生、愛因斯坦、特斯拉及富蘭克林的身上發現,每一位都啃書如癡。他們從書中汲取大量的養分,雖然在學校表現不一定好,但都透過書籍與「自學」不斷拓展自己的視野疆界。
賈伯斯雖然從大學退學,但仍留在校園旁聽自己想上的課。富蘭克林和愛迪生雖然沒有顯赫的學歷,幾乎是自學成材。居禮夫人在進入索邦大學讀書之前也是靠自學練功。愛因斯坦在任職專利審查員工作期間,持續自己研讀物理並產出最重要的那些論文。這股對自學的熱愛,就是邁向遠大目標的燃料。
對我們而言,可以讀《學得更好》學到「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也可以讀《超速學習》發現「深度的學習技巧不是天才的專利,而是每個人都能擁抱的成就」。
【後記:做出自己的選擇】
讀完《奇才》之後有個感觸,除了關注這些改變世界的怪咖「擁有」的古怪特質,我們也可以觀察到他們究竟「付出」(失去)了些什麼。追求使命的背後,他們大多數工作時間極長、喪失休閒和睡眠、疏離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對於一般人而言,我認為我們可以從中學到的是,如何運用與接受這些特質,並且在自己願意付出的條件下,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我們或許無法像他們一樣改變全世界,但我們能從改變自己內心世界出發,慢慢地改變周遭與自己最親近的世界。
推薦這本輕鬆易讀的書給學生與上班族,認識這些創新者的特質,思考自己如何複製與應用。也推薦給企業主或職場主管,發掘你怪咖下屬的妙用。最後,願每個人都能「在奇才與庸才的兩個光譜極端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代表色彩」。
洗澡時人人有過突發奇想,但走出淋浴間、把身體擦乾採取行動的人,才會真正有所作為。—諾蘭.布希內爾
【抽獎辦法】感謝 樂金文化.富者樂金
1、抽出「2本」《奇才》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為什麼想讀這本書?例如:「我想知道愛因斯坦有多麼怪咖!」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6/15(一)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兩名正取,兩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6/17(三)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居禮夫人性格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短評 |《居禮夫人:放射永恆》(Radioactive)
由《茉莉人生》瑪嘉莎塔碧執導、《控制》羅莎蒙派克領銜主演的《居禮夫人:放射永恆》,試圖以一個超脫於角色本身更宏觀的角度,帶出瑪麗居禮窮極一生致力於科學突破的鍥而不捨,以及其放射科學所為後世帶來的餘波震盪。片中也試圖為居禮當時在媒體上的迥異性格形象和桃色爭議提出平反,讓觀眾可以更認識這位傳奇科學家的難言之隱和內心掙扎。故事始於其在巴黎的研究初期,終於其晚年在一戰研發移動式X光機的貢獻,算是全面地交代了居禮一生的豐功偉業,同時也影射出一個人的影響力遠遠超出其個人生死之外。
劇本想要帶到的事件太多,整體而言節奏過於快速、事件之間略顯斷裂。彷彿並不是以角色為出發點去主動經歷這些事情,而是被動式地接受一連串事件一波一波衝將而來。在尚未建立好角色的性格和內生性的動機前,主角已經快速墜入愛河、在一個蒙太奇後又突然就粹煉出新的化學元素(同時畫面上還不時會有如科學教育短片的原子 3D 模型動畫,讓人感到出戲)。這種聚焦於「角色做了什麼」,而非鑽研「角色本身是誰」的問題,在傳記片類型中屢見不鮮。與其拍一個大事件紀要勾選清單,還不如聚焦在少數幾場人生時刻,會是更有趣的呈現方式。相比之下,《史提夫賈伯斯》就僅以三場定義性的事件,完整勾勒出賈伯斯一生的狂傲和悔悟。
羅莎蒙派克在2014以《控制》(Gone Girl)享譽國際後,近期終於迎來兩部紮實的表演——《私人戰爭》(A Private War)和《居禮夫人》,都讓其堅毅女性形象深植人心。儘管表演力堅實,但受限於劇本和配角群的薄弱,而未能有較精彩的發揮。布景道具和場景設計豐富華美,但仍帶有古裝舞台劇的人造感,不夠寫實。攝影也有類似問題,雖唯美柔和但許多鏡頭的曝光和暗角做得有些超過。倒是配樂顯出亮點,跳脫傳統傳記片常用的配器,合成器低鳴的輪奏琶音,不難讓人聯想到帶有放射性的人工合成元素。
-
現正上映中!
居禮夫人性格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個人要在一個名字前面,冠上一個頭銜,只不過再多加幾個字;但是,一個人要贏得一個頭銜,卻得費上多年功夫,甚至一生一世。只是,居禮夫人 (Marie Curie, 1867-1934) 這位科學家,冠在他名字前面的頭銜,不是一組,而是一列。這位生在 19 世紀的女性,要有多強悍、多勇敢、多堅持,才能為自己贏得那麼多個第一與唯一: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第一位獲得兩個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第一位獲得巴黎大學教授教職的女性,也是唯一獲得愛因斯坦讚揚「從不曾受名利薰心的科學家」。
但是,如果只認得這些頭銜,「居禮夫人」這四個字還是沒有太多意義,除非你真正深入這位科學家的人生、家庭與研究。既然今日我們時時刻刻都還活在居禮夫人的科學遺產之下,怎能不好好認識這位創造歷史與奇蹟的偉大女性,不如就去看看《居禮夫人:放射永恆》(Radioactivity, 2020) 這部電影吧。
居禮夫人的研究過程,宛若一場苦勞的修煉,而且是長期處在晦暗未知的狀態下,朝著無光的未來前行,甚且不知放射線對身體的危害,只能日夜與酒精和燒杯為伍。然而,即使研究根本就是場苦勞,這場修行其實算不得什麼太大的困難,看不見的社會枷鎖,才是真正最難克服的人生難題。
居禮先生肯定是位相當了不得的男性,一開始居禮夫人對他既傲慢又無理的態度,都拒絕不了居禮先生渴望表達青睞的念頭,可見他對居禮夫人的愛與欣賞,有多真誠又多濃烈。這兩位科學家在一百多年前的愛情故事,讓人不禁再度點燃希望,相信世間真有男性愛上女性的理由,是因為她的聰明機智,而不是臉蛋身材。
只是,在兩個女兒陸續出生,諾貝爾獎也即將入手之際,居禮夫人失去一生中最懂得他的才華的親密伴侶──居禮先生。這場意外,根本是他人生中最大的玩笑與惡夢。然而,就在這場惡夢都還來不及清醒之際,隨之而來的媒體霸凌與撻伐,更讓居禮夫人受盡身心折磨。
現實中,跌入如此人生的深淵,能有多少人能挺過;即使挺過之際,還有多少人能夠再次站起。這種現實英雄少之又少,但是居禮夫人肯定就是這種狠角色。居禮夫人天性中有種偏執又傲慢的性格,絕不放棄也絕不低頭的韌性,讓他不只挺過、站起,並且另創人生高峰。
以前居禮夫人對我來說,只是個書本上四個中文字,是個平面而沒有靈魂的科學家;看過《居禮夫人:放射永恆》之後,這位前衛的女性主義者,透過裴淳華(羅莎蒙派克,Rosamund Pike)的精湛演出,栩栩如生在畫面上展現為一位有血有肉又有靈魂的科學家。與導演莎塔碧和圖文插畫家雷德尼一樣,我也馬上成為居禮夫人的粉絲,瞬間愛上這位活出自我也無畏眼光的先鋒女性主義者。
全文👇👇😃😃🙏
https://bit.ly/2Kur4Fn
居禮夫人性格 在 唐山書店 的推薦與評價
《鐳女孩》一書把鐳元素在1898年被居禮夫人發現後在人類社會中的商業發展歷程寫得很精采。鐳,用得恰當可以治病,若非如此,則有可怕災難發生,鐳工廠底下這些表盤女工 ... ... <看更多>
居禮夫人性格 在 [好雷]《居禮夫人:放射永恆》看似美麗卻也充滿危機-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以下有雷
圖文好讀版:https://loory.tw/radioactive/
~*-*~*-*~*-*~*-*~*-*~*-*~*-*~*-*~*-*~*-*~*-*~*-*~
《居禮夫人:放射永恆》是一部英國傳記歷史電影,又名放射性物質,由瑪嘉莎塔碧執導
,演員羅莎蒙派克(裴淳華)、山姆萊利、安雅泰勒喬伊、艾紐林巴納德主演,改編自暢銷
傳記小說,劇情講述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女性科學家瑪麗居禮夫人,婚後跟丈夫皮耶居禮共
同發現新放射性元素獲得諾貝爾獎的肯定。然而在丈夫意外身亡後,因為婚外情而深陷社
會謾罵風波的她,是如何在科學與家庭之間找回歸屬,並拿下她的第二座諾貝爾獎?
相信許多人對居禮夫人的認識,多半是在求學時從自然課本或偉人傳記裡讀到她發現新放
射性元素的過程,得知她是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也是目前唯一能獲得兩次的女性
。然而在她生涯非凡的科學成就背後,這位偉大女性一生中所面臨的困境與矛盾卻相對少
被關注提及,也正是如此,《居禮夫人:放射永恆》能找一直以來都不斷在嘗試新角色的
羅莎蒙派克飾演居禮夫人,帶著觀眾了解她不為人知的內心層面,我想就是一部傳記電影
最讓人感興趣的地方。
有趣的是,原本以為《居禮夫人:放射永恆》把片名副標取作「放射永恆」,是藉由她跟
丈夫皮耶居禮發現新元素之後對夫妻之間的關係,單純講述兩人的「愛」就像放射線一樣
存在於無形之間,並且會長時間永恆流傳下去的故事,但事實上,電影《居禮夫人:放射
永恆》不僅最終呈現的主題跟我在觀影前預期的有著不小差距,整部片所聚焦的核心也不
光只有夫妻之情這麼簡單。
或許觀眾這次不該以我們過往習慣相對平舖直述、詳盡描述角色人生事蹟的傳記故事來看
待《居禮夫人:放射永恆》這部作品,就如同電影的英文片名選擇取為《Radioactive》
(具放射性的),而不是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或居禮夫人,我們也必須從更為宏觀
的角度來探討所要講述的主要意涵,究竟居禮夫人在 1898 年所公開發表的「新放射性物
質」,對她本身與這個世界上所有人們「放射出」怎麼樣的改變與影響?
我喜歡《居禮夫人:放射永恆》片中對居禮夫人,或者說對瑪麗亞這位女性的心境描寫,
從片頭看著衰老的她在實驗室外不支倒地而被送進醫院,開始對自己一生的回顧,觀眾也
藉此深入看見這位偉大女科學家堅強的外表底下,那些隱藏內心深處不向他人顯露的脆弱
一面,並且在經歷丈夫死亡、婚外情醜聞事件,還有受到安雅泰勒喬伊所飾演的大女兒伊
雷娜提點之後,她那個原本堅信什麼事都能自行完成,拒絕向這個以男性為主題的社會妥
協的性格所逐漸發生的轉變。
《居禮夫人:放射永恆》那瓶能在夜裡發出藍綠色螢光的氯化鐳,可以說是居禮夫人內心
亟欲追求事物的象徵,其中不僅是為她帶來發現世上無人知曉新元素的成就,更多還是她
希望自己也能像瓶中物質一樣,獨立自主地在世上發光生存,並完成自己想要達到目標的
嚮往與理想。然而就像這美麗的藍綠色螢光也伴隨著危機,將放射線發揚光大雖然使她一
舉成名,但也是對居禮夫婦兩人健康造成無法挽回傷害,並間接讓她飽受罵名的雙面刃,
更不用說對全世界帶來的影響同樣也是如此。
當然《居禮夫人:放射永恆》就跟許多傳統傳記片一樣,在電影前段花了許多篇幅在呈現
居禮夫人發現新元素與其放射性理論的突破性,但導演同時也以放射性物質所潛藏的危險
,還有當時包括居禮夫婦等人皆對其不甚了解,尚未發現它對人體的危害與發展出更多應
用性的情況,透過不時穿插其他跟居禮夫人的主線故事看似毫不相關,但卻非常符合電影
本身核心概念的未來片段,成功以彼此的相互呼應把電影推到跟原先完全不同的層次。
就如同皮耶居禮在獲得諾貝爾獎的致詞裡提到人類必須把科學應用在正確的地方,《居禮
夫人:放射永恆》片中無論是對放射線人體傷害的描寫,或者 1945 年的廣島核爆、
1951 內華達州的原子彈試爆、1986 年車諾比核災等人們根據居禮夫人研究作為基礎,最
終在世上引發的各種災難性事件,對應到居禮夫人最原始的研究初衷,《居禮夫人:放射
永恆》都藉由讓觀眾站在她的角度觀看放射線對自己與後世造成的影響,給予我們一個血
淋淋的提醒和教訓。
到底科技跟人類之間應該保持怎樣的關係?一個新開發的技術又該如何去妥善利用?從過
去幾年已經說到爛的環保議題,我們是否要為了讓生活更加便利而犧牲居住的環境,到近
年來發展迅速的 AI人工智慧,我們現在身處的時期就好像是《居禮夫人:放射永恆》當
時居禮夫人極力去探尋瀝青鈾礦裡是否帶有新元素的階段一樣,只不過在過去已經有人做
出親身示範與提醒之後,百年後的人類是會步上片中所呈現的悲劇後塵?或者以嚴謹妥善
的態度去看待及運用科學研究的成果?
在電影後段,儘管瑪麗居禮通過醫院裡跨越時空的一扇扇大門,映入眼簾的卻是自己曾交
付給世界的「放射性」(Radioactivity)在未來製造許多死傷災害,但這就代表她費盡
心思的研究與發明就只是個錯誤嗎?《居禮夫人:放射永恆》最終以一戰期間挽救許多重
傷士兵的「小居禮」巡迴 X 光車,還有用鐳放射線治療惡性腫瘤的「居禮療法」來為居
禮夫人解套,到頭來科學可以拯救生命,也能用來製造武器,要將原本立意良善、為了讓
人類文明更加進步的技術往哪個發展,都是我們自己決定的不是嗎?
整體而言,《居禮夫人:放射永恆》雖然不是一部典型的傳記電影,但我作為一個理組出
身,平時生活充滿著實驗數據處理及背後機制分析,但只要進戲院就能瞬間轉換心態的影
迷,《居禮夫人:放射永恆》這種講述科學家內心掙扎的故事題材,在理性與感性之間的
碰撞一直以來都讓我深深著迷。看著瑪麗居禮這個受到自己與外部時代所限制的科學家,
如何打開心房去面對、接受這個世界的真實樣貌,讓自身研究能為世人「放射」出正面的
影響,這也一種獨特的浪漫啊。
--
歡迎追蹤我的FB或IG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g/loory.film.notes
https://www.instagram.com/looryfilmnotes/
Telegram頻道:https://t.me/looryfil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15.23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87485121.A.1F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