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情動物:林思彤情詩特輯(之一)※
「新官上任三把火」,我們新總召林思彤上任,不放火,只獻給大家幾首詩:明天是思彤的生日,為此我們安排此次的情詩特輯,希望喜歡思彤作品的朋友們,與我們一起為思彤慶生,回贈祝福。
※
林思彤〈抵達〉
讓我抵達你,以台北的第一場秋雨。
散步,撐傘,餵貓
牠躡步,沒有人知道
牠住在你的耳朵裡。彷彿隨手
畫在明信片上的一隻虎斑貓
躍出紙面
睡前不宜說太沉重的事情。
我這裡天氣很好,要下不下的
細雨,漸漸霧成貓的剪影
你那裡的冷雨,據說將持續一週
撐傘,降落,散布;而我早已
抵達你。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林思彤 創作,粉專 林思彤的臨詩瞳
#伯納 手寫,粉專 伯納的字紙簍,Instagram:bernardwrites
※聆聽林思彤、#李蕪 朗讀,請點我們的YoTube網址:https://youtu.be/xTVZxSA5LWA
※小編 李蕪 簡析
詩人林思彤在出版第二本詩集《艷骨》之後,仍持續創作不輟,約從2020年9月底啟始的一系列情詩作品中,有數首頗令人驚艷與感動,〈抵達〉是第一首。
詩中描寫「我」預計由南至北,宛如化身為秋雨似的「抵達」「你」。從第二、三段來推測,彼此之間透過電話、信件溝通,漸而滲入對方的生活,但仍處於曖昧不明的階段,「我這裡天氣很好,要下不下的/細雨,漸漸霧成貓的剪影……」,「撐傘,降落,散布;而我早已//抵達你。」呼應第一、二段,「我」所「抵達」的,既是台北(實質空間上的移動),亦是一種期盼:抵達「你」的心裡。
這首詩的章法、句法雖不複雜,對於詩作營造的情境,仍有加乘的效果:首段、結段均單句成段,而句末的句點,均使得語氣顯得肯定;第二、三段各五行,在平穩的結構中又稍有變化。次段首句「散步,撐傘,餵貓」與第三段末句「撐傘,降落,散布」,句法、涵意均前後呼應;「躍出紙面」四字獨立成行,突顯出貓正躍出紙面的動作感,「撐傘,降落,散布;而我早已」與「抵達你。」兩者意思連貫,卻又分段,含帶小小的巧思,與現況相應:即將跨越距離抵達另一方。
閱讀〈抵達〉時,我們還需要稍加留意角色問題,如第二段時是轉換成「你」的視角、描寫「你」的生活起居;詩中的「貓」是具象徵性的,「牠住在你的耳朵」,應代表著「我」在「你」生活中留下的蹤影(看不見其形、卻聽得到其聲);詩人又以「明信片上的一隻虎斑貓」為喻,原來只是在二維空間的貓,因為「我」的賦予,「你」的關注,彷彿具有了生命,亦如我在你生活裡具有了存在感。
※林思彤(1982-)
詩聲字現任總召,#喜菡文學網 散文版召集人,#有荷文學雜誌 副總編輯(2020年10月起)。原名為 #馮瑀珊,後從母姓並改名;其「轉世」的故事,記錄於〈#辭祖〉(見於《艷骨》)一詩中。2020年6月時曾出版詩集《#艷骨》(#匠心文創);本篇作品,為其2020年9月下旬所作,見於藝文社團 竊竊詩語。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一人入山個展 #藝術家劉文德專訪 這集將再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畫展,一起到M畫廊去參觀「一人入山」水墨個展,並專訪藝術家劉文德。 文:柯佩儀 自然瞬息萬變,四時各異其趣,景色樣貌變幻莫測,運行規律卻又恆久如昔:當行者置身其中,無不為其無常且調和的神祕特質所吸引,流連忘返;而...
巧 手 匠心 意思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推理小說中,也有七大武器之首的存在嗎】凶器去去走的各種謎
記得俄國有一位頗負盛名的重量級作家契訶夫,曾經有一句妙傳千古的名句是這麼說的:「如果故事中出現了槍,就必須要發射!」
這本是用於創作技巧,究竟是該留還是不留,務必使得故事登場人物、情節事件與物品道具等,都能達到「在其位謀其政」的功用。
也就是說,一個好的故事,或說完整的故事,其中必然是沒有存在冗員、冗物及冗事的時候-故事中出現了什麼,必然都是有所用。
不過,特別有意思的是,這樣本來可以用作去蕪存菁,甚至審查作品完整與否的創作技巧,在推理小說中,卻起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事實上,在推理小說中,這話可能會長這樣的:「當故事中的槍發射後,要上哪找?」或「兇案現場的槍,必然是發射的那把嗎?」
喔對了,當然也不能忘記子彈-據說每把槍都擁有獨一無二彈道,因為子彈發射後,彈頭將被膛線刮出特殊線條,等同指紋DNA。
這個只要想想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池邊的幻影》
(The Hollow),與作家楓雨《伊卡洛斯的罪刑》就能豁然開朗了!
《池邊的幻影》講說空幻莊園美好風光的泳池旁,竟然發生槍擊命案!可弔詭的是,表情茫然、持槍立在一旁的,正是被害者之妻?
這乍看彷彿抓猴就是要抓現場的證據確鑿,卻如田馥甄《LOVE!》所演繹:「我愛你你愛她她愛他,每個人都愛別人」的陷入掙扎。
《伊卡洛斯的罪刑》則以令人聯想浮翩的臺灣政治槍擊來入題,反覆迴旋的辯證推敲間,得出一顆子彈改變命運又造就悲劇的不幸。
書名是以希臘神話機關巧手代達羅斯之子伊卡洛斯,與父出逃迷宮島,蠟翅之翼卻融於光明的悲劇,以此隱喻主角墜落地獄的故事。
但有趣的是,不知是很像真凶的人是真凶,還是不像真凶的是真凶?更別提後續集體默契的口述記憶的不可信與死前的話語意義。
不過不只是人物有真假真凶這樣的問題,凶器也有真假凶器的懸疑;事實上,凶器在推理小說中搞失蹤/被混淆,都不是第一次。
這樣好像把凶器擬人化:長腳了會跑、有隱形斗篷,工於心計外,還更名改姓變臉換面,甚至產生你的凶器不是你的凶器的問題?
事實上,破解一切的關鍵都在於人!就像密室之謎的鑰匙在於密室並不是個密室,或找無凶器;但凶器會消失,可能也不是它本意。
在周星馳電影《食神》裡,折凳被推崇為七種武器之首,只因折凳「可藏於民居、隨手可得,還可坐著隱藏殺機,抓到也告不了」。
如果問推理小說中,能拿得出什麼與易取易得可隱形的折凳對比,大致都以化學加工、磁場反應、機關操作或物質狀態改變等居多。
精確來說,這也就是在問,推理小說中,有什麼的凶器,可以使主角在「凶器去去走」的情境下,就心想事成,一切消弭於無形呢?
如亞麗珊卓.托瑞(The Ghostwriter)《代筆作家》(The Ghostwriter)殺人於無形的一氧化碳;或生活日常漂白水與浴廁清潔劑的混合。
或懸疑短篇《羊腿與謀殺》(Lamb to the Slaughter),推理金三角之一對夫婦加外遇對象,使得被拆吃入腹的羊腿,成了永遠的遺憾。
在列舉古典推理常用詭計的江戶川亂步破案筆記《和日本文豪一起推理》,則有冰劍冰刃冰彈冰箭冰片,或防暑園藝專用的花冰等。
這些物質是因型態變化而自帶隱形斗篷,或常見有彈簧橡皮筋弓箭與彈珠等,加上平衡原理或一點骨牌效應的設計就可以完成匠心。
而且往往會與木偶、傀儡、屍體機與機關,或死或活的動物(猿猴/鸚鵡)及標本、板翹雪人等,做為兇殺的媒介,營造不在場證明。
另外,不論是在古典現代,也都常見有氰化物下毒,陽光經透放大鏡,隨著時間推移抵達燃點,或利器藏魚缸、靜脈中注射空氣等。
看來想在推理中,施展讓凶器消失的魔法,可不能像哈利波特舉起魔杖說「武器去去走」那樣容易簡單,還是要費好一番的勁才成。
就算想向《神鬼傳奇》(The Mummy)的劇組,借用「裝飾/守護」動靜兩相宜,還可將屍體啃食殆盡的聖甲蟲,怕也是會困難重重吧。
只能說,人生好難之學寫個推理小說凶器還要特別設計過~
警語:本文僅適用於推理小說中,劇情人物使用凶器分析,不可作為現實任何犯罪的途徑與目的。
主要參考推理
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池邊的幻影》(The Hollow),臺北:遠流,2010。
楓雨《伊卡洛斯的罪刑》,臺北:要有光,2018。
達爾(Dahl,R.)編《羊腿與謀殺:大師驚悚懸疑精選短篇集》(Lamb to the Slaughter),中國:宇航,2010。
https://www.facebook.com/ChiChaoChun/posts/1131707513854323
巧 手 匠心 意思 在 臺灣國樂團 NC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多樣的戲曲風采中,遇見傳統 ~
NCO《戲采》戲曲音樂會
科技與人文在時序的推移中,總是錯落,時而交互輝映,時而一枝獨秀,在文明的進化,人們在追求創新的同時,總不時地回顧傳統,一如時尚流行,能蔚為一時的,都值得沉澱後在以不同的途徑,再次大放異彩。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台灣的文化由外融合積累,自內化後發揚,故而生在台灣是幸福的,多數廣大地域生活的人,過往因空間地理,在幾十年潛勢中很難有文化流通的深度觸及,即便今日拜科技資訊串流所賜,得以數位傳遞,也得有誘因而去接觸,但是隨著時序已過,本地外在豐富的感官享受衝擊,資訊量膨脹,過往歷史曾經承載的經典戲曲傳統之美,已難以完整體驗如初,即使每每要做到再現復刻,都是一件難事,然而若因此放棄,只會逐漸淡化稀釋,徒餘形式。說時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耗時兩年,跨部門合作,由台灣音樂館與台灣國樂團攜手,委約七位作曲家以七個戲種之美,全新譜曲創作,這2020年的第一份節目企劃,已然是近年來難得的匠心之作。
戲曲早年因為語言與風格差異,相當倚靠地域性,難以流通,華人區域在種族遷徙並在台灣落地後,生根萌芽,相互衍化,形成一方枝葉,一時茂盛,花團錦簇。在世代新生後,傳承這股經典的力道有式微的現象,筆者曾於2002年宜蘭傳統藝術中心參加一連數天的戲曲大展學術研討會,恭逢盛會,舉凡這次音樂會所引入的歌仔戲、南北管、布袋戲、京劇、客家戲等皆有所涉獵,其他還有如秦腔、錫劇、婺劇、呂劇與紹劇等展演與論述兼行,十分精采。戲曲除演員唱唸作打,文武場的樂隊伴奏與之密不可分,細究來說都是強烈的渲染色彩,扣動人新的要素之一。這場《戲采》戲曲音樂會,其中兩首作品還特別將北管戲與京劇的演員唱段帶入,有別於一般欣賞折子戲(一樣是唱段與音樂伴奏),把樂隊與演唱的平衡重新調適,回歸“聽”音樂本質,算是從作曲者角度所運用的創意了。在說說本場音樂會作品之前,回顧一下近三十年來,國樂作品其實有幾次浪潮,都是將戲曲素材入樂的高峰,例如彭修文的《亂雲飛》(1974年,京劇樣板戲素材); 吳華的《虞美人組曲》(1983年,京劇)、嗩吶協奏曲《包龍圖傳奇》(1990年,豫劇)、笛子協奏曲《牡丹亭組曲》(1995年,昆曲); 劉文金的《墜胡與樂隊-中州韻》(2000年,實驗國樂團委約)、為京胡、女高音與國樂團《戲彩》(2002年,京劇) ; 趙季平的《大宅門寫意·蘆溝曉月》(2002年,京劇)、《長安社火》(1980年,秦腔)。其他國樂合奏如《京調》、《迎親人》、《黃梅情》等,以及不勝枚舉的器樂獨奏作品,戲曲元素得滲入儼然是世界民族音樂中的一份厚重。作曲家透過器樂聲腔化、主題伴奏配樂或動機嫁接等手法,讓傳統之美得以再次以不同樣貌被聽見,擴大受眾範圍。這樣的戲曲音樂衍化本質上的互相借鑒,互相吸收,在純音樂的演繹上也有了一番新意。
這次七首作品分別是周以謙的《都馬調》(歌仔戲)、旅美作曲家陳士惠的《留傘》(南管)、金曲獎「最佳作曲人奬」得主陳中申的《鍾馗嫁妹》(北管戲) 、優良唱片金鼎獎得主盧亮輝的《布袋戲韻》(布袋戲)、文建會作曲大賽首獎與金曲獎「最佳作曲人奬」得主陸橒的《貴妃 · 悒》(京劇)以及顏名秀的《來食茶》(客家戲)與瞿春泉的《少林魔杖》(豫劇),卡司陣容之堅強,在同一場節目製作中實數難得。既然要呈獻戲曲元素的美,在創作與演奏這些作品時的難度必然大大提高,原因在於如何掌握各類戲曲中的韻,尤其有些聲腔上的運用,就不只是記譜上的音符演奏了,從音色、旋律、節奏或行韻等面向,甚至”劇情”的情緒轉化都得斟酌,這相當考驗國樂團與指揮的默契,當然要指揮該類素材的作品,指揮自身修為將影響作品被帶出什麼樣貌,在不同的觀眾群體間,能達到什麼層次,關鍵也將落到指揮身上。
這次的曲目創作創意粗略分為三類:
第一類:深度運用創作,把原本的戲份劇情都用上,有著劇場式音樂作品的樣貌,如《貴妃 · 悒》、《留傘》。
第二類:典型素材取用,直接編配樂團的形式,如《都馬調》、《布袋戲韻》,而《鍾馗嫁妹》雖以宜蘭游源鏗編腔為主幹加以配器後加入劇情演員(聲樂),感受上仍較接近此類,都是很貼近日常生活裡的體驗。
第三類:在第二種的基礎上,強調該元素印記並加入相關的色彩或節奏,《少林魔杖》與《來食茶》屬這類作法,並加入節奏或演奏安排的特色,讓作品更加豐富。
分享幾首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首先是陳士惠以南管戲「陳三五娘」(出自四本荔鏡記)之「益春留傘」作為素材,在原先既有的劇本架構下,以音樂意象氛圍呈現三幕連續故事,先是快慢交錯渲染氛圍,帶有焦慮與緊張感,而後緩慢深情的慢板,表達了陳三以為得不到五娘青睞,滿是遺憾失落欲離開的心緒,第三段則是丫鬟益春得知陳三要離開後追出挽留,所謂留傘,就是陳三收拾行囊拿起雨傘將離開,益春抓著雨傘挽留陳三,音樂呈現一種快速緊密音符的流動,與兩人間抓扭雨傘的情景,作曲家濃縮音樂語彙,試圖呈現劇場第三人稱觀賞者當下看戲的情緒轉換,很有意思。這首《留傘》據作曲家表示,算是她第二次為國樂團創作,第一次寫的是古箏協奏曲《廣陵散的迴響》。作曲家在聲音設計與音色鋪陳手法很有意思,配器也相對洗鍊與精彩,聲響很乾淨,但有賴指揮調配才能相得益彰。近年國樂作品在配樂式(電玩、電影)作品的主流下,難得有些有巧思的作品,其實這樣的作曲手法早在1960年代就有,而樂團演奏技術增進,作曲家及便是西樂背景下,也似乎在創作該曲時對國樂器配器聲音下過一番功夫,相當難得,值得多加打磨,深掘作品潛力。演出時三段指揮都停了下來,當晚的觀眾也沒因此鼓掌,真的是長期養成的好習慣,但第2、3段是應該不間斷連奏,比較能串連情緒。音樂會作品本應海納百川,多樣搭配,這首《留傘》觸動了不同的感官體驗。
同樣與《留傘》都比較有劇場分鏡感,不完全單單的音樂作品,有著訴說故事的形態,陸橒的《貴妃 · 悒》取材自經典折子戲《貴妃醉酒》,在梅蘭芳大師的藝術加工融合青衣與花旦特點,所獨創的花衫行當(花衫戲),兼具演、唱、身形、步法等,選擇這近趨完美的經典去創作,是相當膽識,容易淪為破壞傳統經典的兩面不討好。所幸,作曲家從第一人稱的劇場心境切入,一樣濃縮完整的戲份,將絕美的楊貴妃頭戴鳳冠身著鳳衣,雍容端莊且華麗地直接搬上舞台(這在音樂會場合並不常見)。她手執花扇輕盈飄逸,在扇舞的托、轉、開、闔中邊唱邊舞,並擷取京劇身段精采之處(嗅花時的「臥魚」、銜杯時的「鷂子翻身」與「下腰」等高難度動作),令人驚艷。但這次作曲以「悒」入題,試圖表現貴妃內心擔憂受寵卻即將失寵的不安,從起唱(四平調)海島冰輪初轉…開始,過門接轉柳搖金,以京胡獨奏反覆,除了文場(月琴、京胡、京二胡、板鼓、小鑼)與貴妃演唱的主軸,樂團採取音樂旋律設計的方式,以散板形式遊走在主軸間呈現這股揣揣不安的情緒,猶如看劇場演出時的背景配樂,當下聆聽覺得這真是險招,因為散板的處理會影響主軸聽覺體驗,過程中不時的有打擊樂器或以琵琶段落表現來強化當下的色彩,拿捏得宜。唯後半散板與京胡演奏間(此間貴妃演出身段),彼此相當謹慎,少了點劇場情緒的點綴與渲染,可以想像一個是高音頻率很快的「做工配樂」襯著清淡優雅的樂團音色旋律,不是工整的合奏型態,使得過程節奏稍有搖晃,京胡有刻意壓制音量,以致拉弓換音略有模糊,以大表演廳場地狀況來說,單單京胡就有穿透抗衡樂團的力道,或許下次可以考慮在文場(有武場亦然)以透明擋板牆區隔,使聲音往上走,緩衝高頻直接干擾,讓高頻上揚的立體感得到間接融合於這樣的作品,這樣在兩者(樂團、文場)間,只要指揮抓緊與鬆手的分際掌握確實,總體效果應該會更好。創意的融合不易,縱觀這首作品想呈現貴妃聽到唐玄宗爽約後內心鬱結空虛、寂寞狀態,之後借酒澆愁後,從微醺、酣醉到渙散都需有眼神與身形的神韻加持,讓觀賞的體驗在視覺與聽覺平衡間起了微妙的變化。轉折交疊揣揣不安的心情,如同「悒」這個字已昭然若示,觀者,已經入戲,這是一次成功的創作,值得多加打磨,作品將會更加璀璨。
最後的是瞿春泉充滿河南豫劇風格的《少林魔杖》,一開始即以鏗鏘有力的節奏模進,以擊樂輪鼓,加上人聲呼喊頓錯,直接將觀眾帶入練武僧人嵩山少林情境。明亮飛揚的小軍鼓恣意暢遊拉動長線條的旋律展現一股豐沛的精氣神,過程中借用了豫劇「包龍圖」其中一段素材(常出現在豫劇中,但暫時想不起曲牌名了),之後慢板在特色樂器墜胡的加入下,伴以「連廂」模仿竹板快書的伴奏樂器「七塊板」節奏,自此輕柔的歌謠「茉莉花」旋律隱隱綻放,輕快自在而活靈活現,令人心暢神怡,富有正面積極的力量。其中豫劇伴奏音樂風格的弦樂大滑奏,或模仿唱腔人聲,或模仿墜胡演奏手法,使得作品古意中充滿新韻,濃郁的渲染力應該有機會大受歡迎。其他曲目各自具有特色,真的繁不及備載,有機會再來筆記一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臺灣音樂館與臺灣國樂團此次秉持人文為本,力求雅俗共賞的理念,活化文化資產與傳統素材,借用多樣貌的形式同時推廣了傳統戲曲與國樂,讓有幸與會的聽眾十分滿足,期待這樣的製作未來能多多益善。
註:本文指的「傳統」概一種時間上相對的論述。而七首分類僅試圖以創意角度分類。
#戲曲 #京劇 #梅蘭芳 #貴妃醉酒 #豫劇 #南管 #北管 #採茶戲 #布袋戲 #歌仔戲
臺灣音樂館 臺灣國樂團 NCO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巧 手 匠心 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一人入山個展 #藝術家劉文德專訪
這集將再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畫展,一起到M畫廊去參觀「一人入山」水墨個展,並專訪藝術家劉文德。
文:柯佩儀
自然瞬息萬變,四時各異其趣,景色樣貌變幻莫測,運行規律卻又恆久如昔:當行者置身其中,無不為其無常且調和的神祕特質所吸引,流連忘返;而為此著迷的旅人即使獨自踏入山林,也並非形單影隻——山水樹石、花鳥蟲魚,寧靜與熱絡並存不悖,每刻每景亦因時瞬推移巧妙變化,每一剎那均是獨一無二、稍縱即逝;宛若一人入山時的興之所至,外相所見和觸動內心的同是一場飄渺偶然的因緣際會。深入山林、常伴自然的劉文德所創作的「一人入山」系列即以水墨為基礎,運用造紙術與托裱技巧,時而加入隨手拾得的任意素材,匠心獨具地描繪出一幅幅行途巧遇、別開生面的美好景緻:細察墨色暈染,紙絮浮凸,時而清晰,時而朦朧,層層疊疊的軌跡紋脈是山、是水、是霧、是物,皆源自創作者和觀者的領悟感受;透過藝術家雙手所重塑的自然風情,展現的亦是山行途中與自然交疊揉合、游移納入萬物生息循環之間,可遇不可求的人情體驗。
作品介紹:
一、 一人入山
二、 山林煙雲中
三、 結伴而停
四、如謎的片刻
五、雲雨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CUF6B5IxXw/hqdefault.jpg)
巧 手 匠心 意思 在 苗族:巧手银匠锻造苗寨美好生活| CCTV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吴水根是共产党员,十九大代表,他坚定要传承 匠心 ,发扬工匠精神,让全世界的人知道苗族银饰,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要家家户户兴旺起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