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蒂媽最新的test 1餐包食譜來囉~
#無麵粉 #無杏仁粉 #無椰子粉 #無亞麻仁籽粉
每份熱量70大卡,凈碳水約2克
先看食譜前,曼蒂媽還是要解釋一下使用食材的原因(當媽媽就是愛叮嚀😂)
如果懶得看要直接往下滑也是可以啦
早上分享的即時動態餐包,很多減醣的粉絲朋友看到都覺得欣喜,紛紛表示很想要食譜,也有人疑問,會好吃嗎?
曼蒂媽仍舊要說,如果要跟一般土司或餐包比,當然是不一樣的
至於好不好吃嘛🤔,這也是很主觀的感受,曼蒂媽研究低醣烘焙的重點,就是要能保持 ”#血糖穩定”,因為血糖穩定胰島素不飆升,就減少囤積脂肪的機會
而且吃的時候又能滿足口慾,我就很ok😆
口味上單吃的時候稍顯無味,但做成調理麵包就很可以,所以我偏好做成三明治或鹹口味,但要做出沒有特別的味道也正是我不想用常見的椰子粉、杏仁粉或亞麻籽粉的原因
因為我想把這食譜當成一個基底,只要成功,我就能變更多口味,甚至我還想挑戰是不是能做出無麵粉的 #低醣可頌呢😁!!
研究了國外的食譜許久(英文單字也新學了好多個),總是看到大同小異的食材,例如用洋車錢子+大量蛋白+泡打粉的作法,或是用馬茲瑞拉+奶油乳酪+泡打粉的,這些曼蒂媽都試過不少,但仍舊想試試看看還有沒有其他食材可以做出不一樣的低醣麵包,直到接觸了 ” #酪蛋白”
“酪蛋白”對很多人來說是很陌生的,但有健身的人一看就知道是一款蛋白質的補給品,它能緩慢並長時間爲人體供應蛋白質
會使用到主要是它還有當作黏合劑的作用,另外像是黃原膠跟洋車前子也都是類似的作用,因為有的是比較特殊的食材,大家手邊不一定會有,所以想試看看這新食譜的朋友請買齊材料再做,沒有辦法哪個食材不用或是哪個食材能替代喔
酪蛋白請估狗一下,蝦皮打酪蛋白或膠束酪蛋白都能找到,不一定要用我使用的牌子
(美國on 金牌)
攪打的過程一樣要很有耐心,可以觀察曼蒂媽的影片,薄膜是非常透的,但如果第一次打不出來,只有很粗糙的膜也是能繼續操作下去,只不過拔絲得效果沒那麼好
老實說,我覺得這個分享不是太好作,但如果你成功了,請分享給曼蒂媽你試做後的成果喔☺️
………………………..
#低醣高蛋白餐包
……………………….
材料:
小麥蛋白粉100公克
酪蛋白(micellar casein)公克
燕麥纖維2茶匙(約5公克)
洋車前子細粉 10公克
黃原膠1/3小匙
赤藻醣醇 20公克
鹽巴1/4小匙
蛋白35公克
無鹽奶油15公克
低糖專用酵母4公克
(無低糖專用酵母用一般即發酵母時,建議添加1/2小匙糖較易成功)
常溫水130公克
(水量不要一次加完,視麵團軟硬度慢慢添加,有可能少於或多於食譜,直到麵團呈現偏濕軟狀態)
做法:
1乾性材料先放缸內先拌勻,除奶油外加進剩餘濕性材料慢速攪拌成團
(常水量不要一次加完,視麵團軟硬度慢慢添加,直到麵團呈現偏濕軟狀態)
2.成團後表面覆蓋透明罩靜置水合20分鐘,時間到後將麵團放攪拌機和麵包機並加進無鹽奶油,先以中速開始攪打麵團直到奶油全被麵團吸收
3.轉高速持續攪打麵團約20~25分, 直到麵團表面呈光滑狀,撐開有薄膜狀
4.整形滾圓後放置溫暖處發酵約60分鐘,體積明顯增大兩倍
5.基發後平均分割成8分再整形成圓形放置烤盤或烤模內(可變手撕包),最後發
酵約50~60分
6.烤箱不用預熱,溫度設定150度,將發酵完成的餐包進行烘烤約40~45分鐘(如表面已上色加蓋鋁箔紙防止顏色過深)即可出爐 ,出爐後放在烤盤上不移動
完全冷卻再放置密封盒保存
……………………………………
帕瑪森高蛋白小餐包
頂飾
帕瑪森起司粉
洋香菜葉
開水
作法:
以上述相同食譜及作法完成1~5的步驟
6.帕瑪森起司粉+洋香菜葉混和放小缽備用
7.將滾圓好的麵糰的光滑面沾取少許開水,再沾附混合好的帕馬森粉放置烤盤 或烤模,最後發酵約50~60分
8.烤箱不用預熱,溫度設定150度,將發酵完成的餐包進行烘烤約40~45分鐘(如表面已上色加蓋鋁箔紙防止顏色過深)即可出爐 ,出爐後放在烤盤上不移動
完全冷卻再放置密封盒保存
室溫存放約2天,冷藏5天,冷凍一個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曼蒂媽咪mandyeathealt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曼蒂媽最新的低醣餐包食譜來囉~ 無麵粉 ,無杏仁粉 ,無椰子粉 ,無亞麻仁籽粉 先看食譜前,曼蒂媽還是要解釋一下使用食材的原因(當媽媽就是愛叮嚀😂) 如果懶得看要直接往下滑也是可以啦 早上在IG分享即時動態,很多減醣的粉絲朋友看到都覺得欣喜,紛紛表示很想要食譜,也有人疑問,會好吃嗎?...
帕瑪森軟法英文 在 廚師漢克 - Hank Che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漢克的食材解說實驗室 - 松露>
。
說到松露,還記得第一次在廚房裡看到它本人時,就覺得它很像用黑色噴漆上色的荔枝(笑)
這次想說說關於食材的事情,在倫敦體驗了很多不同的食材,想的到想不到的,都為了我的廚師生涯增加了很多樂趣
本次專題跟仍在倫敦打拼的廚師好友ASH合作,他目前在倫敦知名的餐廳Hedone努力上班中,裡頭所提到的眾多觀點與知識是參考他的手寫筆記與個人在網路上搜尋的資料整理而成,如有誤請提出正解。
。
松露呢,英文 Truffel,拉丁原文 tuber,意思就是腫瘤或是一塊東西,其實松露就是一種菌類,香菇的同種,長在樹幹上的疾病
松露的產生是源自於樹木的根部,其中松樹跟橡樹最為廣泛,松露的胞子其實就像一種寄生關係的附著在樹木上,其附著的管道則是通過動物吃食胞子的唾液去傳遞的
一直以來松露都是被視為食材中的鑽石,發現的方式可經由訓練的狗或是松露豬來尋找,狗狗的好在於他不會吃掉松露,卻會很容易失去興趣,所以得一直用獎賞來督促狗狗,但豬的好處它永遠都想找到松露(貪吃),但卻很容易在找到的過程中不小心損壞松露本身,義大利也因為如此在19世紀初明文禁止用豬隻尋找松露,減少松露的損壞
。
松露是可以培養的嗎?
答案是肯定的,最早追溯到18世紀初就有法國人成功培養成功,方法在於把有生產過松露樹枝的部分移植到相同(或可能出松露)的樹幹上,之後得等約3-7年的培養期,早期松露成功的人工培養也造就出了法國松露料理的繁華史
但第一次世界戰爭的爆發,殺了法國20%的男性工作人口,戰爭也直接的摧毀了培養土地的菌種穩定性,於是在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竟遺失了這項高難的培養技術,在那之後(西元1945年)松露的價格就一直是居高不下
在那之前(西元1900年)左右,松露一直是被廣泛運用的食材,大量地用在很多平凡的料理上,尤其是很多傳統法式料理,會看到松露被切成一公分的厚片,塞在整隻雞的雞皮裡去烤,或是在擺盤時奢侈的切成厚片,像一般的蔬菜裝飾著餐盤,這些狀況可是我們現代廚師難以想像的畫面
(少數法式藍帶的課程仍有在教這些食譜,可想而知食材費肯定是貴翻天LOL)
。
挑選松露時,形狀越圓越好,顆粒越清楚越好,按壓時必須是有厚實感的,壓下去軟軟的代表裡頭不是有空隙,就是有蛀蟲的可能,最後聞起來時香氣就足夠
在以前松露仍便宜且大眾化的時候,松露那層黑色的皮是會被刮掉(做醬汁用),因為表層的黑皮口感不佳且帶土味,但現在松露的高價讓得計算成本的廚師們捨不得就這麼丟掉,而我實際吃過松露皮也覺得真的不是很好吃,沒特別味道與香氣
。
在倫敦時期,最常使用的就是來自澳洲的黑松露,澳洲與紐西蘭是近期人工培養松露最為興盛的國家,也礙於來自於義大利與法國的松露昂貴且相對產量稀少,讓許多有預算上考量的餐廳選用來自於澳洲與紐西蘭的松露
1999年在澳洲的塔斯馬尼亞,採集了第一顆人工飼養的松露,這澳洲第一顆的人工松露花了培養者七年的等待
松露的培養不是那麼的簡單,菌類的培養是複雜且多變的,得控制土壤的酸鹼值,確保松露的菌種在區域裡是佔大部分的,才不會被其他菌種蓋過,而產生不出松露
簡單說松露的培養是很浪漫且燒前的一件事,每公頃的培養預計在一萬歐元左右,加上長時間的等待,與高機率的失敗,這些都是人工培植松露如此不廣泛與神秘的原因
。
松露油真的是松露嗎?
好問題,為了這個問題,曾經工作餐廳的主廚就買了顆白松露,切片後跟味道不強烈的橄欖油一起真空包裝後,儲藏了七天讓它慢慢散發味道
七天後打開發現幾乎聞不到白松露最應該有的強烈香氣
之後主廚說世界上所有的松露油都是假的,就算裏頭有松露切片,也是為了說服你它是松露油,但松露的香氣都是來自於人工香精所產生
所以阿,花大錢買松露油的朋友們下次別看價格了,看香氣就好
並不是貴就是好啊~~~
。
說件趣事,紀錄上賣出最高價的松露是顆在2007年的1.5公斤重的白松露,最後被一名來自澳門的賭場老闆以165000英鎊(現值600多萬台幣)買下
七年後(2014),一顆前所未有的1.8公斤重的白松露出現在了紐約的拍賣所(發現於義大利的比薩),大家都在討論說這顆可能標到100萬美金的超大白松露,最後神奇的以61000美金的奇低價格被一名台灣買家標走
由此看來咱們亞洲人果然是很會賺錢也很愛享受吃的LOL
。
最後的最後,說說松露的吃法與應用吧
個人最愛(在我少有的松露體驗中),就是簡單的手工義大利麵寬麵,配上顆新鮮生蛋黃,底部一點鮮奶油與白酒的醬,最後上桌前刨上薄片的松露,便是我目前吃過最棒的搭配了
松露油部分,簡單的煎蛋最後滴上1滴松露油,刨些帕瑪森起士就色情的不得了了(笑)
老法時期會把松露跟奶油打在一起,塞在雞裡去烤,拿去煎蛋,這些都是現代人難以享受的高價烹調方式了LOL
#漢克的食材解說實驗室
#希望你們會喜歡
#給我點回饋吧
#資料來自WIKI
#下一集會說說豆皮
ref : Ash Chen
帕瑪森軟法英文 在 曼蒂媽咪mandyeathealt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曼蒂媽最新的低醣餐包食譜來囉~
無麵粉 ,無杏仁粉 ,無椰子粉 ,無亞麻仁籽粉
先看食譜前,曼蒂媽還是要解釋一下使用食材的原因(當媽媽就是愛叮嚀😂)
如果懶得看要直接往下滑也是可以啦
早上在IG分享即時動態,很多減醣的粉絲朋友看到都覺得欣喜,紛紛表示很想要食譜,也有人疑問,會好吃嗎?
曼蒂媽仍舊要說,如果要跟一般土司或餐包比,當然是不一樣的
至於好不好吃嘛🤔,這也是很主觀的感受,曼蒂媽研究低醣烘焙的重點,就是要能保持 ”#血糖穩定”,因為血糖穩定胰島素不飆升,就減少囤積脂肪的機會
而且吃的時候又能滿足口慾,我就很ok😆
口味上單吃的時候稍顯無味,但做成調理麵包就很可以,所以我偏好做成三明治或鹹口味,但要做出沒有特別的味道也正是我不想用常見的椰子粉、杏仁粉或亞麻籽粉的原因
因為我想把這食譜當成一個基底,只要成功,我就能變更多口味,甚至我還想挑戰是不是能做出無麵粉的 #低醣可頌呢😁!!
研究了國外的食譜許久(英文單字也新學了好多個),總是看到大同小異的食材,例如用洋車錢子+大量蛋白+泡打粉的作法,或是用馬茲瑞拉+奶油乳酪+泡打粉的,這些曼蒂媽都試過不少,但仍舊想試試看看還有沒有其他食材可以做出不一樣的低醣麵包,直到接觸了 ” #酪蛋白”
“酪蛋白”對很多人來說是很陌生的,但有健身的人一看就知道是一款蛋白質的補給品,它能緩慢並長時間爲人體供應蛋白質
會使用到主要是它還有當作黏合劑的作用,另外像是黃原膠跟洋車前子也都是類似的作用,因為有的是比較特殊的食材,大家手邊不一定會有,所以想試看看這新食譜的朋友請買齊材料再做,沒有辦法哪個食材不用或是哪個食材能替代喔
酪蛋白請估狗一下,蝦皮打酪蛋白或膠束酪蛋白都能找到,不一定要用我使用的牌子
(美國on 金牌)
攪打的過程一樣要很有耐心,可以觀察曼蒂媽的影片,薄膜是非常透的,但如果第一次打不出來,只有很粗糙的膜也是能繼續操作下去,只不過拔絲得效果沒那麼好
老實說,我覺得這個分享不是太好作,但如果你成功了,請分享給曼蒂媽你試做後的成果喔☺️
………………………..
低醣高蛋白餐包
……………………….
材料:
小麥蛋白粉100公克
酪蛋白(micellar casein)20公克
燕麥纖維2茶匙(約5公克)
洋車前子細粉 10公克
黃原膠1/3小匙
赤藻醣醇 20公克
鹽巴1/4小匙
蛋白35公克
無鹽奶油15公克
低糖專用酵母4公克
(無低糖專用酵母用一般即發酵母時,建議添加1/2小匙糖較易成功)
常溫水130公克
(水量不要一次加完,視麵團軟硬度慢慢添加,有可能少於或多於食譜用量,直到麵團呈現偏濕軟狀態)
做法:
1乾性材料先放缸內先拌勻,除奶油外加進剩餘濕性材料慢速攪拌成團
(常水量不要一次加完,視麵團軟硬度慢慢添加,直到麵團呈現偏濕軟狀態)
2.成團後表面覆蓋透明罩靜置水合20分鐘,時間到後將麵團放攪拌機和麵包機並加進無鹽奶油,先以中速開始攪打麵團直到奶油全被麵團吸收
3.轉高速持續攪打麵團約20~25分, 直到麵團表面呈光滑狀,撐開有薄膜狀
4.整形滾圓後放置溫暖處發酵約60分鐘,體積明顯增大兩倍
5.基發後平均分割成8分再整形成圓形放置烤盤或烤模內(可變手撕包),最後發
酵約50~60分
6.烤箱不用預熱,溫度設定150度,將發酵完成的餐包進行烘烤約40~45分鐘(如表面已上色加蓋鋁箔紙防止顏色過深)即可出爐 ,出爐後放在烤盤上不移動
完全冷卻再放置密封盒保存
……………………………………
帕瑪森高蛋白小餐包
頂飾
帕瑪森起司粉
洋香菜葉
開水
作法:
以上述相同食譜及作法完成1~5的步驟
6.帕瑪森起司粉+洋香菜葉混和放小缽備用
7.將滾圓好的麵糰的光滑面沾取少許開水,再沾附混合好的帕馬森粉放置烤盤 或烤模,最後發酵約50~60分
8.烤箱不用預熱,溫度設定150度,將發酵完成的餐包進行烘烤約40~45分鐘(如表面已上色加蓋鋁箔紙防止顏色過深)即可出爐 ,出爐後放在烤盤上不移動
完全冷卻再放置密封盒保存
室溫存放約2天,冷藏5天,冷凍一個月
#ketobread #lowcarb #減醣麵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qHkmMIvv8/hqdefault.jpg)
帕瑪森軟法英文 在 篩粉器mobile01 - 2023 - lustre 的推薦與評價
帕瑪森 肉醬義大利麵. 48v 充電器. ... 文a0413 アイコム1 144 mgss-44-ss ba-6 ソ連軍建議更好的譯法. 嘉興肉粽. ... 107 年統測英文題目. 吃完飯心跳加快. ... <看更多>
帕瑪森軟法英文 在 French style garlic parmesan bread 蒜香起司軟法麵包香蒜帕 ... 的推薦與評價
Garlic Cheese Bread | French style garlic parmesan bread 蒜香起司 軟法 麵包香蒜 帕瑪森 起司.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