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52 台灣的學用落差很大】
美國是全球氣象產業的大國,對於氣象這門科學的職業,有很多的統計數據,例如美國勞工統計局,每年都有年報,從他們數字來看,美國的氣象從業人口有一萬人,其中在政府工作佔 31%,多數將近七成工作都是民間的工作,例如研發公司(美國不少研發能量在民間,不僅是大學)、大學等研究機構、電視廣播氣象播報、氣象公司或顧問公司等。
https://www.bls.gov/ooh/Life-Physical-and-Social-Science/Atmospheric-scientists-including-meteorologists.htm#tab-3
根據美國的統計推估,在2022年,將有10%的工作機會成長,其中大多數成長都是在民間部門。
https://www.environmentalscience.org/career/meteorologist
美國的氣象預算約為十億美元,但氣象產業產值約為七十億美元。
薪資上,在2018年的統計,美國氣象學家的平均薪資中位數是年薪94,110美元,時薪平均是45美元,這比一般的科學高出很多,投入的基本學歷上,基礎是大氣科學的相關學士學位。
在台灣,我沒有正式看到類似針對氣象學門的報告,僅有部分學者不公開的討論。估計台灣應有將近1200人從事氣象工作,但比較特殊的,氣象局局內及約聘人力約700-800人,軍方約100-150人,學校約100人,民間的比例還是偏少,這也和其他鄰近國家,日本、韓國、中國等已經轉型的國家,有很大的出入。
薪資上,我對於教育部公開的大學、碩士、博士的薪資公布的資料,我曾表達過意見,算法還有很大改進空間,我暫時不討論。但目前大致上與其他地科領域類似,都是以政府或科技部助理薪資相近。
我曾經問過氣象界的大老,這樣的比例,是否有調整的空間,有趣的是目前很少人談到此話題,甚至交通部氣象局的葉局長也說過,大氣系畢業出路,並不是氣象局的責任。於是這個問題這幾年就停滯下來,十八年前的氣象發展白皮書,裡面談到的分工及趨勢,在這二十年內,台灣沒有太大的改變。於是統計上,大氣系畢業的學生有70-80%都是轉業的,剩下20-30% 到氣象局、留在學校當助理或從事研究工作,近年開始也在民間氣象公司。
舉個例子,在媒體工作的專業氣象職場人員,在台灣佔不到10個人,不到0.1%,如果廣域的來看,大約40人(非氣象專業背景),也不過0.4%,美國是將近一成,也就是一千人,為何有這落差,因為美國政府不公開的每天做每天一般性的天氣預測,這個就給民間做服務,明確化的分工後的結果,而台灣是政府搶著做,預報員當氣象主播,也拼命做 APP等客製化服務,只有創造了到氣象局工作的機會,但這卻是隨計畫大小而增減,不是永續的發展。
台灣的學用落差、產學結構的不均衡,到底如何調整,也成為業務單位、經濟部、教育部與科技部等相關主管,每個單位都有責任,但難整合起來看,也愛莫能助。於是在資料經濟新發展下,許多的變革與突破,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到許多國家超前過去,或是用口號式的以『政府預算』當成『產業』來看。
很簡單的說,如果把氣象局每天對外媒體服務的工作,民間可以做的盡量釋出,氣象局在媒體的曝光率可以減少 30%,則可以帶動氣象產業的媒體服務發展,預計可以帶動上百人以上的工作機會,氣象局更可以專心在預報能力的提升,如果減少到70%,這效益更高。很可惜這類的呼聲並不響亮,交通部的交通科技產業忽略掉這塊國外已經成為產業的事實。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總整理】
https://www.facebook.com/170435726987/posts/10158593491761988/?d=n
#globalweatherenterprise
#台灣真的可以發展氣象產業
#交通部氣象局局長說台灣沒有氣象產業
#會以連載方式讓大家了解全球氣象產業
彭啟明
平均薪資2022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風電在地戰隊 哪些人才脫穎而出? 離岸風電產業正夯!沃旭:3年收5000封履歷!! (10/08/2019 遠見雜誌)
(文 / 白育綸 攝影 / 白育綸)今年9月及10月,在中部地區接連舉辦了兩場離岸風電開發商的徵才會,吸引許多年輕人目光。兩場求職博覽會代表著台灣的綠金產業,人才、薪資及地方發展,都有了新的里程碑。
9月7日,一個週六,對彰化縣員林市民來說,就跟平常週末一樣。然而一行金髮碧眼、西裝筆挺的外國人,卻硬生生地出現在小鎮裡,劃破了原有的平靜。
順著老外的步伐,穿越停在員林國小操場內的層層車輛和人潮,走進了禮堂,卻發現裡面熱鬧滾滾。
許多好奇民眾可能以為,這是市公所舉辦好康特賣會?深入一瞧才發現,原來這是來自丹麥的離岸風電國際知名開發商——沃旭能源(Ørsted)、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的徵才博覽會。而現場人們搶的「好康」,正是一個個台灣前所未有的工作機會。
當天的主人、丹麥商務辦事處處長柏孟德,上台表示:「我第一次來彰化,希望大家找到理想工作!」人聲鼎沸的禮堂裏,大排長龍的諮詢人潮,熱切詢問工作內容、薪資及未來發展。
這起求才博覽會的熱潮,反映出近幾年來台投資的離岸風電業,已成為不少台灣人心中的新理想工作。
誠如沃旭能源人資經理劉怡君表示,自從沃旭2016年到台灣投資,至今3年,「我收到5000封以上的履歷,過濾、追蹤後,還是有許多職缺……」。若以目前員工數100人計算,來5000人錄取100人,的確是搶手工作!
10月5日,台中市政府又舉辦了另一場「歐商入港 高薪進場」的風能就業博覽會,吸引七家業者參與,現場也收到許多履歷。
離岸風電崛起,人才需求告急
離岸風電產業,堪稱是蔡英文政府上台後最大的外商投資產業。據經濟部工業局預估,離岸風電可帶動9625億元投資額。
來到苗栗外海,就能看到這個產業正在發展的身影。2016年,上緯國際控股在這裡立下兩支示範風機,是為海洋風電(Formosa 1)的第一階段,已於2017年進入商轉;如今,海洋風電的第二階段將再豎立20支風機,預計在年底,台灣將會有22支銀白色的百米高風機進入商轉。
一支支一如賓士LOGO狀的三片葉扇正蓄勢待發,9月5日進入發電試運轉,為年底正式商轉暖身,估計未來這座總裝置容量128MW風場,所生產的電力每年可供12.8萬戶家庭使用,成為亞洲首座商轉的離岸風場。
無獨有偶,沃旭獨資,堪稱全台最大的風電開發計畫——大彰化離岸風電計畫,也將在今年至2022年間,進入密集開發階段。
隨著產業快速發展,人才需求也快速崛起。沃旭需要的風電人才,先以建設與運維職缺為主,估計未來直接、間接雇用的人力,將超過2萬人。
沃旭表示,未來在大彰化離岸風電計畫的單一風場,間接與直接創造的就業機會就達,高達12000人。兩年內,隨著沃旭彰化東南及西南兩座風場陸續運轉,更是需才孔急。
就在徵才博覽會現場,一位年輕求職者,用流利的英文與外籍人員相談甚歡,他是家在台中,台大工管系畢業的高材生,北漂多年,擁有鋼材大廠多年的工作經驗,想要轉職,是因為看上了風電的技術還在創新階段,有更多機會嘗試。「風電帶來的新市場,會讓整個供應鏈發展出新的能力,」他充滿期待。
風電產業薪資優於平均
求職者除了對新產業有憧憬,最重要的是嗅到了好「薪」情。
根據勞動部統計,無論電力、機械製造或土木工程等領域,台灣平均薪資4萬出頭。儘管沃旭與CIP對薪資三緘其口,但人力銀行網站上,風電上下游的廠商,徵有經驗、不怕爬高的維修、建造技師,薪水開出大多在7萬~7.5萬之譜,羨煞不少人。
至於非主管職、免出海維修的裝配與焊接技師,薪資則落在4萬元之譜,比起彰化就業人口平均薪資2.9萬元,仍高出不少。
視野與英文為必備條件
但因為領域新鮮,業者徵才時需要花費更多心力解釋職缺。沃旭政策事務及企業傳播總監汪欣潔表示,風電在台灣是前所未有的新興行業,求職者心中,想像與實際難免有落差。
風電產業,目前需要的人才特質如何呢?
首先是視野與態度。劉怡君表示,擁有國際視野、喜歡扁平的管理組織的人才,會更適合沃旭。
再者,英文能力絕對是關鍵。
汪欣潔觀察,比起北部好手,來到彰化攤位上的許多在地求職者,或許英文能力不差,但比較害羞,不太敢開口說英文。但在沃旭用英文溝通是生存的必要條件,就像電資工程師用程式語言工作,求職者被期待英語能力必須要像日常生活般流暢。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事務溝通經理陳思帆也強調英語能力,因為現階段沃旭在台灣仍有超過半數的技術人員來自丹麥,基礎訓練也會在丹麥完成,求職者能用英文溝通,是最基本的要求。
趕2022年完工需工程即戰人才
除了視野與英語力,專長也是關鍵。
近期徵才以有經驗的工程人員為主。隨著風機在2022前將全面完工,沃旭鎖定已有專業能力的即戰人才,舉凡電機電子、營建土木、工廠生產管理,都算得上相關領域。
沃旭彰化辦公室主任李立偉,也看好環安衛人員的成長潛力。他解釋,除了環安技能的跨領域性強外,也因為沃旭以歐洲規格,要求在地供應商的環安衛標準,自然需要更多環安人才作為介面,不斷提升既有的生產文化。
去年結婚後,加入沃旭工作的李立偉,曾是北漂工作8年的彰化人,現在負責沃旭彰化辦公室的對外溝通事務,能回到家鄉工作,讓他直呼好幸福,「上班沿途開車到員林,經過花壇,真的好美。是我從未想過的通勤風景,」他希望讓更多在地居民,能夠回到家鄉就業,「我們要把北飄的青年,都找回來。」
現任CIP祕書長戴瑞文,過去曾歷任彰化縣政府建設處處長、環保局長,見證風電在彰化從無到有的發展,他十分激動:「以前想到彰化就是水五金,現在風電為彰化帶來的產業革命,是百年來少有的機會,要好好把握!」
各家風電廠商持續打造風電生態系,招兵買馬,這只是第一步。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gvm.com.tw/article/68717
♡
平均薪資2022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MindTheGap ⚠️ 🇩🇪
「各位女性乘客請注意:男與女的薪資差距!」為了突顯德國男女薪資不平等,柏林公共運輸公司(BVG)宣布,在3月18日即將到來的「同酬日」,當天將限定販售「女人票」(Frauenticket),並刻意將打折優惠訂為德國男女薪資差距的21%。
「男性乘客若持『女人票』上車,一律視為逃票者!」BVG表示,這張一日交通票在18日當天,所有的柏林交通賣票機上都可購票,並且適用於柏林市區內圈的A、B兩區交通(包含地鐵、公車、有軌電車),使用期限至隔日凌晨3點為止;票價也將從原價的7歐折扣21%,變為5.5歐元。
作為歐洲經濟的領頭羊,德國的薪資不平等問題卻也惡名昭彰——根據官方最新統計,德國男性平均月薪約為台幣12萬,女性則約為10萬;女性比起同工男性的平均薪資,則硬是少了21%。同工不同酬的惡況,在歐盟中倒數第三,僅略優於愛沙尼亞和捷克。
不過,女人優惠票只是一日限定,折扣也不算多,向來擅長創意宣傳操作、「什麼都不奇怪」的BVG,這次是否只是一波商業炒作?「女人限定」又會否被批為性別歧視呢?「大部分的柏林男子,都能理解並支持。」BVG表示,活動主要目的是喚醒社會大眾對於同工不同酬的關心:
「這點棉薄之力,跟女人們每年被剝削的應得薪資比起來,根本是不成比例,小巫見大巫。」對於感到備受歧視的男性乘客,BVG深懷歉意,但「誰又要來為那些少拿21%薪水的女性們道歉呢?」BVG也表示,公司預計在2022年前,將女性職員比例提高至27%。
為了改善職場性別薪資不平等、不透明的惡況,傳統上對薪資探問相當忌諱的德國,自2018年起也開始實施《薪資透明法》,規範規模大於200員工的公司,員工有權利匿名向上級主管詢問,是否與異性同事「做一樣的事,拿一樣的薪水」;在剛剛過去三八婦女節,首都柏林也成為全德國第一座將婦女節訂為法定休假日的城市。
Photo Credit:美聯社,圖為資料照片,柏林地鐵的時裝活動。
#同工愛同酬 #薪資平等 #性別歧視 #德國 #柏林 #交通 #女性 #女人 #同酬日 #BVG #Frauenticket #Berlin #women #equalpay #germany #udnglobal #轉角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