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Design》 2021 ISSUE 05「TASTE 新台味」出刊!
[ 本期 Plus 加映:SDX新銳設計師楊士慶:限量特別版蛋黃書衣→ http://bit.ly/3t4vPd9 ]
台味,是文化認同。
新,是現在進行式,創新中、懷舊中、碰撞中、融合中。
本期邀請設計師楊士慶跨刀限量雙封面設計,聯手出生澳門長居台灣的攝影師Puzzle Leung,在特別版封面上,將雞蛋與餅皮各自解構, 以「燙」蛋餅為起手式,解構新台味。(特別感謝: 恆成紙業 / Auspic Paper)
新,也是再認識的方式和過程,帶著更多包容和可能性,在不卑不亢的台灣人情味中,繼續前行,直到找到屬於台灣的味道。
有國際觀,有在地觀點,有初衷,有答案,個體思想的展現,都回到在地風土,擁抱文化認同,因而「帶出台灣味」,成為必修指定題。
自2014、2015年台灣西餐努力與全球化接軌,到最近全球化行不通的說法開始發酵,台灣剛好又走到懂得欣賞「家傳正宗老味道」的階段,於是有人開拓新篇章,有人埋頭深度尋根,精緻餐飲,以及庶民美食,兩著開始有了共同方向⸺找到屬於台灣的味道⸺融合本地特質、回顧島嶼心境、關注飲食文化與思潮,看似兩端的彼此,互相提供了想像與能量。台灣物產產豐,又是抗疫先鋒,在2021持續聚焦國內食衣住行趨勢下,台味魅力還不加碼增幅,成為顯學嗎?
我們都在共創新的台灣味,每一個我們關注、選擇、嘗試、實驗的對象與結果,都在形塑十年後大家共同留下的文化⸺不被傳統菜系定義,也未必熟悉的台灣味。
給台灣舌的新味道,本期《Shopping Design》「新台味Taste」,與你一起共修台味學分。
——Cover Story——
封面人物
在音樂裡找到家,一直住下去| Frandé, 法蘭黛樂團 法蘭 Fran
View
朱平・詹偉雄・許育華
Talk
無界混合,新台味不止歇的現在進行式|陳小曼 ╳ 廖小子 ╳ 不務正業男子 Ayo
People
Mathariri 山菜野寮 徐忠和・ EMBERS 郭庭瑋(WES)・ Tua四知堂國際商行 陳超文(超人)
Share
三菜一湯:翻玩、重現、記憶堆疊━━ 給這個世代的滋味| 胭脂 Sharon ╳ 之外 Zwhy 大大 ╳ Davis
Scenes & Story
陳陸寬・葉珊
Spot
澀 Sur-・ Tei by obond沓沓仔.明茗茶酒研究室・ 元鍋3.0・ 吃麵吧Jai Mi Ba・ 陽苔Yang Tai・ 空腹虫大酒家
Foodie
Soac Liu 索艾克・馮忠恬・顧瑋
Design to Bussiness 風格經濟
萬波島嶼紅茶 Wanpo Tea Shop╳ 張庭偉・ 永心鳳茶 Yonshin Tea & Cake Selection Bar・ 心潮飯店 Sinchao Rice Shoppe ╳ 薛舜迪・ 合興壹玖肆柒 ╳ 鄭匡佑
------
封面攝影 Puzzleman Leung
★★★ 全台書店熱銷中!★★★
線上試閱 → http://bit.ly/2OmjcLe
線上購入 → http://bit.ly/3qoXOm4
訂閱優惠 → http://bit.ly/3rjgCnH
SDX新銳設計師楊士慶:特別版蛋黃書衣→ http://bit.ly/3t4vPd9
庶民經濟定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
#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右邊👉 「訂閱」,並開啟小鈴鐺 🔔
#川普重塑美國民族主義,尤其經濟
<單則精選>
無論川普接下來在華府,還有多少任期,或者還有多少的戲份,無法否認的一件事,是他,或者說他所代表的政治風潮,已經改變了美國兩黨和既有的政治版塊,而其中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展現在白人藍領勞工這個族群的投票意向上面。過去,美國有很長一段時間,藍領階層都是民主黨的鐵票區,當然最主要就是因為民主黨是相對左傾,也就是主張勞工權益的那一邊,但是這個趨勢到了最近幾年,開始出現微妙的轉變,根據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在上周大選後的所做一份最新研究,如果以郡為單位來做統計,那些在這次大選中投給拜登的郡,每年GDP產值通通加起來,囊括了美國整體經濟的七成,而相反地,投給川普的郡,加總起來的產值卻只佔了不到整體不到三成的比例,這個數據可以說再一次驗證了外界對於川普選民的觀察,也就是他的粉絲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所謂的藍領階級,屬於教育程度較低,薪資也處於中下階層,多半從事傳統製造業的白人族群。這個族群在近年來因為產業變革以及全球化等趨勢,越來越覺得自己遭到邊緣化,成了川普口中的「被遺忘的人」,或是「沉默的大多數」,但弔詭的是,這個族群現在卻也變成了美國兩極政治中,足以決定誰能夠上台執政的一批造王者。而從社會長遠發展角度來看,正視這個族群的需求,安撫他們的不滿和給予他們應得的尊重,則是此刻和未來,華府朝野都必須要深思的議題。
{內文}
(時任美國總統參選人/川普/2016.1.24)
你知道我的支持者有什麼特點嗎?我是說民調啊,民調顯示我的支持者是最忠誠的一群...看過那民調嗎?他們說我可以站在第五大道上開槍殺人,粉絲還是會把票投給我 懂嗎?厲害吧?
這是一段川普在2016年已宣布參選總統,還未獲提名時的公開談話,鏡頭前的他張牙舞爪 口不擇言,滿臉霸氣和自信,無疑都處在他人生的最高峰,但即便是口無遮攔,即便肆無忌憚,川普話中仍然有一個事實,在2020四年後的今天回頭看,依然真實 依舊未變,那就是美國的藍領勞工,對於川普那種幾乎可媲美青少年對於流行偶像,或教徒對宗教領袖般的高度狂熱,唯一支持和從一而終。
(時任美國總統參選人/川普/2016.1.24)
(愛你哦!) 我也愛你,老兄,川普的粉絲 絕對是....,我的支持度高達68% 69%,甚至有些達九成...完勝!像是「你會不會繼續支持...」,我記得這一題好像是68%還69%...,「你會不會繼續挺川普?」,最高甚至達到90% 其他人呢?只有10%!
(時任美國總統參選人/川普/2016.1.24)
我的粉絲 從一而終!
(福斯主播/2016)
過去幾十年,民主黨都是藍領的代言人是勞工的政黨,共和黨雖不願承認,但長期以來 這已是不爭事實,直到現在為止,現在 他們都轉投給了川普...
(川普支持者/2016)
我投給了唐納川普,因為我認為政府需要改變,而他是一個聰明的生意人,我的考量就是工作,能否保住工作,讓我安心養家,一定要有工作,才能維持一個家庭,過去八年,我們每天都看到工廠關門,產業外移到海外,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嚴重的事情,在辛苦打拼的勞工眼中,他似乎很懂我們的心聲,我希望他能夠改善中產階級的生活,像我這樣的人,我希望他真的能實現他的競選諾言
(美國總統/川普/2020.2.4.)
這是藍領的出頭天!
川普與白人藍領在美國政治領域裡的異性相吸,看似合理 其實反常,近代美國政治史上,勞工與工會原本是立場左傾的民主黨,在勞資戰場上的忠實戰友,但在全球化與民粹,這兩股分別從經濟面和政治面,席捲21世紀世局的大風吹後,華府朝野赫然發現 所謂的基本盤,所謂的板塊 突然間面目全非,傳統的政治智慧已經不再可靠。
(前白宮聯絡室主任/史卡拉穆奇)
川普對藍領有著獨特魅力,...那一塊選民不管基於什麼理由,都已背棄了建制派政客,川普看到了機會,做了一件政治史上罕見的事情,那就是:他綁架了共和黨,共和黨根本不想推派他出來,但是他先搶下了提名,接著又「偷走」民主黨的基本盤,把那群人納入了自己麾下...
(前白宮聯絡室主任/史卡拉穆奇)
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如果你去檢討2015年6月到現在,美國政壇發生的震盪,就會發現川普確實有一群狂熱粉絲,對這些人來說,過去30年像一段真空期,當局不是把眼光投向最有錢的人,如主持人剛才所說的,就是把關愛集中在那些最窮困的人,他們全都忽略了中低收入階層或者所謂的中產階級...
(白宮宣傳影片/2018)
我們正見證歷史新高的藍領就業潮,也是80年代中期以來所僅見的,這是有藍領中產特色的「川普經濟學」,目前就業數據是3.7%是50年來最低的時候,...是半世紀以來最低的失業率
上台執政後,川普的企業減稅和對外貿易戰,確實在他任期當中,短暫刺激了整體薪資上揚,帶動股市屢創新高,另一方面,民主黨雖然持續獲得工會檯面上的背書和贊助,但基層勞工選民卻也不斷悖離這個表象,持續流往共和黨陣營藍紅板塊,此消彼長。
(時任總統參選人/拜登/2019.4.30)
順道一提,我一直很自豪:我是個工會人!從頭到腳!
(紀錄片旁白)
20世紀的前半葉,美國的工會快速壯大,但到了今天卻只剩下八分之一的美國人,隸屬於工會,美國的工會發生了什麼事?
(紀錄片旁白)
...工會衰敗也和全球經濟模式改變有關,許多雇主把工作機會移到海外,或是採用自動化機械,導致工會會員失去工作...
由於全球化,讓美國本土的製造業工作機會,大量外移至亞洲新興國家,再加上美國勞工法令對於工會組織動員,比起歐洲有著更多更嚴格的限制,使得美國工會在最近幾十年快速衰微,失去了工會在西方政治傳統上,原本具備的關鍵影響力,這一點從拜登即使獲得多數美國製造業工會力挺,卻依然在面對資本家出身的川普時
陷入苦戰即可見端倪,工會的弱勢,促使越來越多勞工選民在大選時,面對兩黨二選一,寧可支持靠攏資方的共和黨,也不投給名義上與工人同盟的民主黨,凸顯出華府政治的意識形態,已不再能用「左右」或「勞資」框架來定義,原本的「勞工」抗衡「資方」論述,已經轉為「庶民」對「菁英」,「藍領」反「白領」的新型態階級鬥爭。
(哈佛政治哲學教授/桑德爾教授)
唐納川普很懂一件事:如果說他懂得任何事,那就是「民怨」
(哈佛政治哲學教授/桑德爾教授)
過去40年,我們見證市場導向的全球化經濟擴張,導致了貧富差距惡化,但比這更令人憂心的是社會上對於「贏家」的定義,導致那些菁英們,誤以為他們的成功,都是他們自己打拼得來的,那些全球化所帶來的物質回饋,都是他們應得的,這種高傲 我稱之為「菁英的傲慢」
曾在英國BBC《全球哲人》節目與美國公共電視《正義思辯的五堂課》中,探討當代政局危機的哈佛政治哲學教授桑德爾,在美國大選前夕,出版了最新著作,提出不同的角度來解讀川普現象,桑德爾認為美國社會和華府政壇,過去一直不斷強調,
甚至引以為傲的「菁英主義」,表面上提供一套只要你肯努力,人人都能靠著文憑,攀上社會階梯的公平制度,但暗地裡,這一種依學術成就和天賦能力來決定階級與報酬的安排,卻是對社會上絕大多數的「庶民」和勞工一種無形的歧視與打壓。
(哈佛政治哲學教授/桑德爾教授)
在一個公平的社會裡,努力念書的人,當然該有更多的機會,「如果你想在新經濟裡出人頭地」,「就去念大學啊」,「拿張文憑啊」,「這樣你也可以爬上社會高層」,我們經常從政治人物口中聽到這些話,表面上,這是一個很棒的機會,但它卻有著黑暗面,因為它暗示了:如果你不上大學,如果你不努力往上爬,無法在新經濟裡力爭上游,那麼你就是咎由自取的魯蛇,是個沒用的失敗者
桑德爾教授認為,川普之所以能打破民主黨與勞工,原本穩固的利益共同體架構,同時贏得共和黨長期漠視的藍領選票,其中關鍵正是兩大主流政黨都太過於迷信菁英制度,而忽略了任何一個社會,永遠都需要有一群在底層默默工作,其貢獻不能用金錢和文憑,來衡量的基層勞工,而桑德爾對於這個制度弊病,所提出的哲學解方,或許稱不上立竿見影的特效藥,卻是美式民主遭逢當前重大危機下,不能再逃避的深度反思。
(哈佛政治哲學教授/桑德爾教授)
今天的疫情更凸顯了這個道理,它暴露了我們有多麼依賴,那些我們經常忽視的勞動者,送貨員 維修人員 賣場店員 倉庫工人 貨車司機 護理人員 幼兒照護人員 居家照顧人員,這些人薪資低落又不受尊重,但如今大家都體會到這些人有多麼重要,
這一刻,我們有必要展開公共辯論,找出方法,來給予這些職業更合理,和更高的薪資與肯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mvSpxAjWoM
【完整版】2020.11.15《文茜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0AJrvB6iTA
庶民經濟定義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圖文版讀起來更好讀。齋主我向來看到消費史的書籍就愛不釋手,因為沒有甚麼比人類的消費行為,更能深刻理解社會的樣貌。此次閱讀《品味奢華》著實收穫良多,因其內容豐富,齋主僅能從其中擷取片段內容撰寫本文。實在也沒想到這篇文章,被我列入有品有閒系列文續寫的一篇。若你對本文有興趣,歡迎你也閱讀該系列文,若你對本書有興趣,也請你千萬買一本來支持。
#齋主談文化
=====================
巫仁恕《品味奢華》一書,透過具體紀載,探討晚明社會的消費文化。作者指出晚明社會已經形成「消費社會」,並且以士大夫的消費文化變動,對比社會各階層關係之轉變,重新建構社會活靈活現的樣貌。本書以多項消費行為為例,如乘轎、服裝、家具、旅遊及飲食等,帶領讀者思考為什麼禮制法律的約束,遠遠跟不上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
明代早期因為多年不安定,包含改朝換代、政變加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政局相對不穩定,在這樣的態勢下,經濟自然無法穩定成長,所以禮法制度得以維持。在中葉後,由於政局穩定、人民富庶,加上資訊傳播迅速,社會自然形成各類奢侈品消費或炫耀性消費,特別是江南蘇杭一帶。
「炫耀性消費」的概念,過去齋主《有品有閒》系列文中,有過詳盡的討論。這概念是由經濟學家范伯倫於19世紀末之《有閒階級論》中提出。意指消費者之所以購買該商品,並不單單因為其「實用性」或「使用價值」而選擇購買,更多購買的緣由是「想要區分與大眾的不同」,或者說是某種階級優越性。因此商品價格越高,未必會因此乏人問津,有些人反而會購買原因,恰恰是因其高昂到其他人負擔不起的售價。購買這類商品,被視作《有閒》。而後20世紀中葉,法國社會學家布爾迪厄更延伸這類概念,將資本分作經濟、文化、社會及象徵四種形式,換句話說有人是為了彰顯文化而購買,有人是為了人際關係而購買,更有人只是為了必須身分而不得不買。對此觀念有興趣者,歡迎延伸閱讀齋主過去的文章,在此不贅述。
明朝初期,不管是太祖朱元璋或成祖朱棣,都制定了許多禮法制度,其目的除了要重新樹立朝廷權威之外,也為了重新建立社會的倫理秩序。光是服飾一項,太祖便訂立了許多規範,從帝后將相到販夫走卒,都制定了相關規範,從圖樣、顏色、布料甚至是袖子長短都有相關規定。在這樣的規定下,自然社會上看起來井然有序,社會上各種職業和階級都一目暸然。
在乘轎文化上更是如此。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在《大明會典》明定無論官轎與民轎都不得雕飾龍鳳紋。職官一品至三品許用間金妝飾銀螭繡帶青幔,四品、五品素獅頭繡帶青幔,六品至九品用素雲頭青 幔。轎子比同車製,庶民車用黑油,齊頭平頂,皂幔。轎 子比同車製,並不許用雲頭。而後洪武六年又列。令凡舟車坐轎、除紅漆外。許雜色漆飾。五品以上、車用青幔。餘並不許。其坐轎止許婦人、及官民老疾者乘之。轎子不但針對社會的階級差異訂立詳細規範,甚至對於民間用轎也早有相關規定。
乘轎與服飾文化,是本書著墨最深之篇章。確實明初朝廷對於各類事務的規範都十分詳盡,也或許符合當時社會民情和消費水準,但社會政局穩定發展,帶動的勢必是經濟快速發展。人民在生活越趨富裕的情況下,過去依據當時民情所訂立的相關規範,自是跟不上經濟發展。因此明中葉之後,富裕所帶來的奢侈消費習慣席捲民間,許多過去所訂立的階級規範,也在一次次的衝擊下逐漸破裂。
因為經濟能力的提升,服飾已不再只是彰顯經濟能力,更多的是為了顯現消費者的社會地位。經濟穩定發展的社會,必然產生許多資本主義下富賈商人。中國社會向來崇儒而貶商,這些經濟水平大幅提升的新富階級,自然無法接受社會地位連官職最低的芝麻官都不如,這怎麼可能為消費能力大幅提升的新富階級所接受。易位思考就很好懂,過去經濟能力差,只購買得起朝廷所規定的衣物,現在富甲天下了,難道還要依照規定購買過去那些爛衣服嗎? 人性使然,自然不會如此,因而開始模仿士大夫的穿著規定,只要保留相當的灰色地帶得以規避法律即可。事實上類似的行為並不只是發生在新富階級上,廣大的庶民百姓也因為經濟發展而提高了消費能力,也進而開始模仿那些較有社會地位者的穿著,不管模仿對象為士大夫或為新富階級。
明代因為政局穩定加上經濟發展,有著大量階級流動的需求。事實上朝廷也確實開放了比過往朝代更多的官位,甚至土木堡之變後還開放了商人能合法買官,但終生沒官做的儒生仍如過江之鯽。即便順利考上科舉,也未必真就能悠哉一世。
下層士人的社會地位著實尷尬。論財力他們遠遠比不上那些新富階級,論權力當然更比不上中高級官員,而好不容易考上了官,有了社會地位之後,榮華富貴也沒跟著來,反而發現日常生活中穿得比自己好的人多得是,甚至多數商賈和富二代,根本沒正眼瞧過自己一眼。晚明時「士商相混」的社會型態,除了買官所得到的官位之外,也多有士大夫從商而後致富者,因此在法規上實在難有明確的劃分和定義。對於下層士人來說,要保有自己的岌岌可危的社會地位,並不容易。
在大眾眼中,士大夫依然擁有社會階級和地位,因此士大夫更是成為大眾模仿的對象。因為經濟消費能力的提升,市井小民都在學習士大夫的穿著,儒服頭巾絲毫不足奇。即便嘉靖7年(1528)朝廷規定忠靖巾只能於某些士大夫所用,但到了萬曆年間(1563~1620)時,已為社會大眾用,甚至連衙門差役和算命師都在用。許多原本只有士大夫能用的服飾,平民百姓模仿也就罷了,在某些經濟發達的區域,許多被社會認定的底層職業,如奴僕、戲子、差役等都在仿傚。如此境況,可試想底層士人之社會處境。
士大夫雖然經濟能力不如人,權力也不如人,但在文化解釋權上還有一席之地。為了區別與其他仿效士大夫的平民百姓的差異,士大夫們開始利用在文化資本上的優勢創新服飾,進而維持其岌岌可危的社會地位。如前文所述之忠靖巾(冠)原為官員專用,後來生員也跟著使用,連平民老百姓也都跟著僭用,儒生為了區分與大眾的不同,加以裝飾修改,更名「凌雲巾」,以區分地位差異。
政治經濟穩定的發展,打造富庶的晚明生活。富庶的平民生活,才有能力模仿上層階級穿著,這種模仿他人穿著的行為,直接創造了時尚流行服飾。正因為流行時時刻刻在改變,禮制階級也隨之變得模糊而不可分。如果人人都有能力專錦衣華服,那真正區分社會階級的,也只剩下成本更高的其他「炫耀性消費」了。
比起服裝打扮來說,乘轎文化更是變化許多。明代初期便對乘轎者的身分階級及樣式有嚴格的規定,但隨著經濟發展、資本集中、城市化等影響,許多農村的剩餘人力都到了都市發展,龐大的勞動力帶動了乘轎服務的興盛。明初期的士大夫原本都騎馬或騎驢,但飼養良馬成本太高,多人共飼一馬也時有所聞,隨著城市勞動力上升,乘轎服務的價格比馬匹來得便宜太多,而轎子也遠比騎馬來得舒服快意,並且來得更氣派。
明代之初,乘轎文化尚未如此興盛時,朱元璋便針對文武大臣有乘轎騎馬等相關規定。太祖認為建國不易,武官需維持強健體魄和武術修習的生活,因此規定武官只可騎馬不可乘轎,只有文官大臣得以乘轎。聽起來立意良善,但唯獨出了個問題,那就是小文官也是騎馬,這讓武官直接被文官大臣比了下去,便是官勳再大的將軍也不能乘轎。事後想來,這或許是明代初期君主刻意為之,讓文臣大於武官,避免再興戰事,穩定社會發展的手段之一。但隨著社會穩定發展,武官帶兵的需求漸少,加上這些大將軍也終究會老,總會有被皇帝破例賜轎的一天,到了嘉靖萬曆年間,越來越多的武勳大臣都被破例准轎,慢慢這件事情也不怎麼稀奇了。
明代初期,對於乘轎者的身分是有嚴格規定的,只有三品官以上方可乘轎。但規定畢竟是老東西,隨著經濟水準的發展,乘得起轎子的人越來越多,這些規定也就隨之被打破了。前文提到明代「士商相混」的社會型態,許多富人讓孩子當官,許多當官的也變成了大商人,這些人的孩子也當然要循著相同的道路,若不是大商人就是考科舉。試想在如此優渥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又怎麼可能接受百多年前不准乘轎的規定呢? 是以明朝後期,除了考上舉人的也在乘轎,甚至連單純的富二代考生也在乘轎。試想以這樣的社會風氣,不難想像中高階級以上者,大多都靠著轎子代步,乘轎文化早已見怪不怪。
乘轎成為了彰顯社會地位的「炫耀性消費」。前文所提到的流行服裝,因為產量上升而售價降低,進而導致社會上幾乎人人消費得起,無可再以服飾差異區分彼此階級上的不同,因此門檻較高的乘轎,成為士商階級證明自身優越的最佳方式。
本書除了服飾、乘轎之外,也討論了家具、旅遊和飲食等面向,但都脫不了因為消費能力增加而出現的僭越,或是既有身分地位的人為了保有優越性,選擇了排斥廣大平民百姓的新樣式或新方法並重新建構其社會地位等相關論述,是本不可多得的好書。不過本書真正帶給我啟示的,卻反而是對當代民主制度的思考。
為什麼當代的民主制度主張人人平等,法律上不再有階級上的差異? 人人平等或許是個口號,也因為平等是寫在憲法中的前提,導致我們鮮少思考這類問題。我們都知道民主制度建立在人權自由上,這種基礎個體的自由,建構了自由經濟市場。就如同晚明因為經濟發展快速,雖然不是民主政體,但市場消費卻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資訊流通得太快,產品發展得太快,消費者的心也改變得太快,這類自由市場無法靠著過往禮法制度硬性規定。這種硬性規定,反而成為人民刻意打破並效仿的法則,加上國家又怎麼可能有這麼多行政資源,成天針對這些不遵循禮法來逐一取締或執法?
或許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相同的消費革命或僭越並沒有發生在古代? 我們無可得知,只能給個粗糙的說法,可能是因為科技進步的速度太慢,交通技術的匱乏,甚至是經濟成長的幅度不夠,不足以在短短數十年間出現改變社會的大變化。反觀如今社會,短短數年間的變化,不管是產業轉型、供應鏈的改變、生產方式的革新等等,都不是16世紀的明朝人能想像的。這樣的社會,又怎麼可能靠著硬性禮法制度來管理?
民主制度取消了貴族特權,卻也成就了所有人民成為貴族的機會。正因為人人眼中都是機會,所以才會出現諸多浮誇到無可理解的炫富行為。這些「炫耀性消費」對民主社會來說是良好的象徵,正因階級沒有固化,民眾有階級翻轉的機會,所以才有追求幸福或分享成功的舉動。
那些存於民主制度中的惡俗消費舉動,諸如嘻哈歌手在勞斯萊斯裏頭撒鈔票、建商各種封官晉爵的建案名稱、整形診所廣告上每個看起來都一樣的複製塑膠人、臉書直播中充斥的盜版名牌精品、商標比臉還大的POLO衫、開賓士C300但加油只能加300元、排氣聲又大又難聽的汽車、下雨天還要悉心保護的名牌包,以及電視機上各種談財務自由的發財節目的等惡俗行為,皆是平日裡看不慣的惡俗。這些行為看似與本書無關,但其實這些行為的背後,都是某個市井小民在這自由社會中,表達幸福的一種方式。反過來說,正是因為人人都有自我的幸福得以追尋,民主制度才得以穩定成長。若人人都沒有表達幸福或成功的衝動,代表社會的階級固化已久,這股內心的抑鬱累積於內部過久,必定會導致一波巨大變動,例如戰爭或革命。
綜觀台灣十數年來,「炫耀性消費」是越來越多,不但許多年輕人每年都準備要出國遊玩,平時假日也不忘要去高級餐廳用餐,也追逐各類時尚或3C精品。這些需求也誕生了各類旅遊、美食和開箱部落客。雖然品質、品味和方式,不見得是社會上廣泛能接受的,甚至多數旅遊或美食內容也難入真正內行人的法眼,但這些資訊的出現和整理,代表整個社會是富裕且有能力追尋幸福的,更代表台灣政治和經濟是穩定成長的。這無疑是件好事。
我很推薦這本《品味奢華》給所有齋友。我沒有想過這本書的內容,帶給我許多啟發,甚至讓我重新反觀台灣社會的現貌,進而產生了更多的信心,和更樂觀的態度。
#齋主談文化
庶民經濟定義 在 韓辦高喊「庶民非貧民」 柯文哲:他都能開學校-民視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 大動作交代買房資訊,更高喊 庶民 不代表沒有 經濟 能力;而韓國瑜的副手張善政也說, 庶民 指的是沒有官職和權力。正當各方為了「 庶民 」的 定義 爭論不休 ... ... <看更多>
庶民經濟定義 在 [新聞] 庶民經濟=家庭代工?韓國瑜遭網譙翻- 看板Kaohsiung 的推薦與評價
庶民經濟=家庭代工?韓國瑜遭網譙翻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2020總統大選將至,國民黨內總統初選也越來越激烈,昨(3)日5名參選人進行最後一場
國政願景政見會,高雄市長韓國瑜於第一階段率先發言,但沒想到他說要推動庶民經濟時
,卻提到數十年前「客廳即工廠」的家庭代工經濟。此言一出讓不少網友傻眼,就連中華
大學講座教授杜紫宸都忍不住PO文狠酸。
▲韓國瑜昨天提到要發展庶民經濟。(圖/翻攝自國民黨臉書)
韓國瑜在第一階段申論中,先是感慨台灣南北經濟失衡越來越嚴重,之後強調要發展庶民
經濟,他認為必須大力推動庶民經濟希望工程,並大力扶持中小企業、中南部農漁民、婦
女及中低收入戶。接著韓國瑜還提到,幾十年前「客廳即工廠」的時候,當時家家戶戶手
工業、各種加工如火如荼,「我們那個時代在衝經濟,現在來講庶民經濟已經成為絕對弱
勢,所以政府一定要做」。
▲杜紫宸PO文狠酸。(圖/翻攝自杜紫宸臉書)
不少網友看到韓國瑜的發言,紛紛砲轟「原來他失業17年,都在做家庭代工嗎」、「KMT
整個活在過去」、「要把台灣經濟退回50年前?」「他是以為台灣還沒工業化喔?」「哈
哈,大家都讀到博士,然後回家做代工發大財」。教授杜紫宸也忍不住在臉書PO文酸說,
「庶民經濟=家庭即工廠?哇…原來馬凱主張回復聖誕燈手工組裝?」
來源:https://tinyurl.com/y3typf3d
作者:朱祖儀
同場加映
高市觀光局長潘恒旭嗆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只懂代工,不懂的庶民經濟。
https://tinyurl.com/yxpsugbb
所以潘仔打臉自己老大?
--
◢ ≡ ◣ ╭──────────╮
⊙-⊙◥ │幹你媽的死大雄 │
▃ ≡皿 ≡ ╯再跟拎北哭夭試試看 │
╭┴╮ ◥ ︶ ◤ ╰──────────╯
│瓦│ ◣▇▇▇◣
│斯│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216.22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aohsiung/M.1562200887.A.57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