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院校開學防疫指引發布
#有條件實體授課
#教育部應協助學校老師學生
#不因線上授課權益受損
昨天下午,教育部發布經過指揮中心核定的「大專校院110學年度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疫管理指引」。
指引列出實體授課要符合社交距離與人數限制、固定座位及全程配戴口罩等規定,否則改採線上授課。
但是,大學準備好了嗎?
#數位教學卡卡的
這段期間,我收到許多大學師生的意見和陳情,發現大學落實數位教學,還有很多問題,例如:
⁉️老師消失了,根本沒有線上授課。
⁉️老師用預先錄影的方式上課,未留學生發問管道。
⁉️老師線上授課,但可能因為不熟悉軟體操作,所以學生提問,老師沒辦法回答。
⁉️影像不清晰,有些需要觀察嘴型或肢體細節的課程難以進行。
⁉️學生頻寬不夠或缺少設備,無法順利上課。
⁉️實作課程無法線上上課,學校收的設備費又不退還。
⁉️考試要防弊需要更多設備(一台電腦考試、一台手機同步攝影自己),學生很難做到。
這些問題,已經發生一段時間,但教育部昨天公佈新的指引,還是沒有完全解決。
我們可以預期,採線上的課程,還是會有學生會有設備、頻寬問題,還是會有老師有軟體操作問題。
部分只能採實體,無法採線上的實習、實驗、實作等課程,可能因各種原因無法達成防疫要求而停開。
#數位教學已是國際趨勢
一個月前,我與鍾佳濱委員和吳思瑤委員共同舉辦「新教學時代來臨,我們準備好了嗎?」線上論壇。
我在會議上提出「數位教學已是數位時代必定的趨勢」,需要調整「線上教學只是過渡時期作法」的心態。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都指出數位學習的方向,終極目標是希望教師也能如實體課程般做到個別化教學。
#借鏡國外大學經驗
國外許多大學在去年就以線上授課應對疫情,例如 #劍橋 採取全面線上授課。
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維吉尼亞大學等學校主動統整疫情資訊,讓教師能找出教學能力養成、遠距工作和勞動保障等資訊。
也要確保學生方便獲得課程調整、社團活動、心理健康以及學費資助等內容。
以麻省理工學院為例,學校特別成立防疫資訊網以 "Adapting to COVID, coming together."(適應疫情,一同前行)為標題,鼓勵校內成員攜手邁向後疫情時代,正面迎戰數位學習。
當然,國外大學生的學習方式、生活經驗、設備取得程度等,和台灣狀況不一定相同。但是如何由教育部和學校,一起盡力提供完善的軟硬體設備、友善的資訊彙整和指引,才是 #保障學生受教權 !
我也是大學教師,非常了解數位學習需要長期累積才能創造改變。當中的部分問題,例如軟體平台的熟悉程度和資訊不易取得,已經有比較明確的解方;加緊腳步就能盡快克服。
但在硬體設備部分,雖然教育部先前函發所有大專院校,請學校要提供設備給師生借用。
可是我就知道有學校調查,各系所都有學生因為設備問題無法上課。
其中有些是經濟上比較弱勢,平常仰賴學校計中、圖書館或系上設施設備;疫情後無法使用這些地方,不只無法寫作業,也無法線上上課。相關嚴重影響學生受教權益的狀況,我會監督教育部處理。
後續,如何提升數位學習的品質和成效,發展可長可久的模式,也是我會繼續關注的議題。
大家有任何意見或實務現場的經驗,請跟我分享參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連月以來,不少學生因為反修訂《逃犯條例》而走上街,用不同方式表達不滿。今集的《港。故》嘗試從老師角度,了解這班年青人到底在想甚麼? 任教通識科十年的周老師(化名)坦言,在這硝煙四起的日子,他花了不少時間在課室以外,透過電話向學生給予情緒支援,「尤其係開學之後,坦坦白白我哋所有老師都放低咗所謂嘅立場...
弱勢助學平台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實地走訪彰化、嘉義等地社區兒少課後關懷據點,法鼓山慈基會秘書長常順法師表示,瞭解脆弱家庭現況後,更盼能早日協助完善政府和社福團體所需,該會除了捐助平板電腦,還規畫有線上學習、數位動畫等課程,幫助學童增進閱讀素養、統整資訊的能力,並熟悉多媒體應用。期望在新學期就能提供1,200人次以上的數位教學服務。
=====================================
📰數位學習傳嘉、化 開學日法鼓山助社區顧好學子
終於開學了!但對於無力輔助孩子課後素養學習的家庭來說,往往不知道該如何開口。法鼓山藉由彰化、嘉義縣市政府和線上教育平台的協助,與在地社區協會合作,由慈善基金會捐助近百位脆弱家庭學子,線上學習所需平板電腦,並特地於8/31上午,相約連線進行開學前系統教育訓練工作坊,介紹師生帳號的操作及經驗分享。
大埔和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倚豪表達,當地緊鄰曾文水庫,隔代教養、單親、人口老化、城鄉教育落差等問題較為嚴重,兒童與青少年教育資源也相對稀少,希望數位學習這一束光,能照進偏鄉孩子們的內心,滋潤每個純真孩童心中的夢想種子,確實並迅速地札根發芽,架起一座通往外面世界和希望的橋樑。
促成跨機構合作的嘉義縣新聞行銷處長蕭英成說明,新課綱啟動後,閱讀素養能力及多元學習,就是弱勢兒少學習的重大挑戰,防疫時更凸顯數位學習的重要性。此次結合「PaGamO素養品學堂」、「共玩創作」等線上課程,將減低孩子在學習資源上的不平等、減緩疫情影響,而法鼓山提供的平板,更是此項方案跨界整合圓滿的關鍵。
實地走訪彰化、嘉義等地社區兒少課後關懷據點,法鼓山慈基會秘書長常順法師表示,瞭解脆弱家庭現況後,更盼能早日協助完善政府和社福團體所需,該會除了捐助平板電腦,還規畫有線上學習、數位動畫等課程,幫助學童增進閱讀素養、統整資訊的能力,並熟悉多媒體應用。期望在新學期就能提供1,200人次以上的數位教學服務。
此次與法鼓山慈善基金會合作的社福團體,包括有「彰化縣社頭鄉湳底社區發展協會」、「嘉義縣福池關懷協會」、「嘉義縣大埔鄉和平社區發展協會」以及「嘉義市公益社教協會」,參與協會課後輔導的家長及學童都表示,感謝善心人士及團體提供的軟硬體資源,讓家人可以不用再為缺少上課資源、課後陪伴而擔憂。
#數位學習
#慈善基金會
#線上課程
#課後輔導
#法鼓新聞
弱勢助學平台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見疫情下的教育與不平等
#借鏡他國遠距教學經驗
#花蓮與台北市大安區的第一線教學現場實況初步蒐集
#數位落差不只是硬體
#監督各部會局處整合改善
疫情警戒期間,我辦公室收到來自老師、家長、校方等各方許多意見,反應因應「停課不停學」的 #遠距教學 問題。例如老師必須緊急應變、準備、進修、處理軟硬體設備;學生家裡網路頻寬不夠、家長必須邊工作邊協助小孩上課蠟燭多頭燒;學校擔心有學生學習進度落後等等。
但其實遠距教學不光是因應疫情而來,已是數位科技快速成長下的各國趨勢。自去年上任以來,我便持續透過質詢及預算審查,要求教育部完善遠距教學的各項準備,當時的重點在保障 #弱勢或偏鄉學生 的學習權益。
七月警戒期間,我請我辦公室在花蓮與台北市大安區服務的同仁柯青余、王格致和徐邱宜婕,請教多位校長、教師及家長在教學現場的實際狀況,以下重點整理跟大家分享。
📊 #花蓮縣 遠距教學實況整理
共訪問:11位校長5位教務主任1位老師4位家長(涵蓋11所小學、7所國中與1所高中)
➡到課率
學校間差異頗大,有學校到課率為百分之百、也有學校的到課率和實體一樣、還有學校的到課率變為60-80%。有趣的是,還有一所學校表示,到課率比以往實體上課時高。
➡數位硬體資源
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校有告訴我們比較明確的狀況,他們表示,硬體部分沒有問題,缺少部分學校都已想辦法補及借給學生。有提到借用數量的學校,通常學生出借平板率為2%到5%;有兩間學生人數較少的學校出借平板率為20%。
➡教學現場實況
① 除了兩間學校表示出席率幾乎百分之百外,不少學校都有零星缺席狀況,並表示。比實體上課時差,需要老師加倍努力克服。包括打電話提醒學生上線,像有受訪者提到,有時學生是睡過頭,老師電話提醒後就會上線。四所學校表達他們有事前演練過,其他則未告知演練狀況。
② 一所缺課率高達20-40%的學校的校長提到,過去實體上課時,出席率其實非常好。他認為遠距學習會造成高缺課率,主要因為該學區位於都市與鄉村的交界,許多家長已另外花錢將學生送往都市學校就讀;留下的學生多數來自隔代教養家庭或社經弱勢家庭,部分家長較不重視學生數位學習,但許多則是因為家中無人照顧小孩,只好將小孩帶到工作場所,到田裡或到工廠,導致學生無法專心遠距上課。
③ 針對線上缺課部分的彌補:
部分受訪校長認為,學校的老師都已經非常盡力去叮嚀與家訪,但要改善家長的重視還是很難;但,學校已經準備規劃實體補課,希望可以彌補線上學習不足的地方。也有受訪老師及校長表示,老師已針對少數缺課學生特別聯繫家長,透過家長手機進行個別補課。
④ 有些老師和校長提到,部分學生表現比實體上課時好,更能發表意見;但也有些校長認為遠距數位學習效果並不好,只能是過渡作法,希望能早日回到實體上課。
⑤ 有家長擔心無法進行實體考試,會影響未來升學。也有家長反應,老師之間數位能力落差相當大,效果很不一。也有家長建議,希望讓北部都市的老師與花蓮進行數位交流,交換課程,讓學生透過多元師資幫助學習。
📊 #北市大安區 遠距教學實況整理
受訪者:20位校長、1位主任、1位老師、6位家長(分布於21所公立國中小學)
➡到課率
所有的受訪者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知道、也願意提供比較具體的狀況,他們提到學生到課率95%以上、幾乎百分之百(有些睡過頭就沒辦法到課;或是低年級有家長因防疫把小孩送到鄉下阿公阿嬤家,比較沒在管。)
➡數位硬體資源
所有的受訪者中,有一半的受訪者有回應數位軟硬體資源的部分,他們表示硬體設備上沒有問題。其中有四所學校的受訪者很具體的提到,全校需要借平板或網卡的只有一兩位或個位數。
➡教學現場實況
① 有三所學校提到事前演練過,多數學校表示在調整後,整體教學狀況良好。有些國小因低年級注意力較難集中,會以非同步教學方式進行或在晚間上課,因為需要家長陪同。有些老師和校長提到,遠距效果沒有實體好,期待早日回到實體上課,因為前一兩週新鮮感降低後,學生專注力容易下降。
② 帶給家長的挑戰與機會:
部分受訪者提到,家長都很配合,只是過去實體上課時老師負責的課堂管理,會移轉成為家長與學生間的衝突。但,也提供了機會,讓有些家長更了解孩子狀況,與老師更緊密合作。
③ 對體育藝能等課程的挑戰很大:
部分受訪者提到,體育課與表演藝術課等過去很靠實體互動的課程,受到很大影響,非常依賴老師能否找出新方法,例如利用互動軟體來保持學生興趣。
④ 評量方式的公平性:
有些家長相當擔心評量方式能否公平;也有家長擔心,學生上網時間過久,變成網路成癮。
⑤ 部分受訪者提到,原本資訊能力較弱的老師特別辛苦,需要自學或學校資訊小組的協助。當然,資訊能力強的老師,對學校幫助也很大;例如,龍門國中因為有老師資訊能力特強(被稱為龍門國中唐鳳),還自行開發了軟體,成立「龍門雲端聯絡本」,讓學生家長與老師透過這個系統互動。
【#數位落差 不是只是硬體】
相比其他國家因為疫情超過一年以上的遠距教學,台灣的教學受到影響的程度相對較小,且也有較多的準備時間,但,我的團隊蒐集到的訊息顯示,準備的仍然很不足。特別是,硬體的電腦、平板或網卡相對仍比較容易快速補足,可是,數位學習高度挑戰家庭的支持能力,因為家庭空間環境、家長職業或家庭照顧支持系統不足所導致的學習上的落差,卻沒有解決。
自去年上任以來,我便持續透過質詢及預算審查,要求教育部參考國外經驗來完善準備,包含網路建置、強化頻寬、充實載具及設備、軟體與數位平台的支援,特別是教師的數位能力以及教育的整體思維等各面向;我尤其強調必須要保障各類弱勢學生的學習權益,不能讓數位落差成為他們的學習阻礙。
但可惜的是,即使教育部都有努力,但,這次停課不停學開始後,實務現場的狀況看出還是準備的不夠好:教學使用的軟體、硬體及教學方式等各面向,規劃應變多半只能靠學生、教師、家長、行政人員自己,辛苦測試執行;不少學生學習也因此中斷,根據民間團體調查,全班皆能在家線上學習的國高中小學生僅佔50%(之前記者會訊息)。
【疫情下的教育與不平等:借鏡他國】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蒐集的各國資訊顯示,疫情下的停學以及遠距教學,會使得原本就存在的教育上的不平等,更加的擴大。
也因此,這些國際組織建議政府增加教育資源,優先關注如何彌補學校停課或改為線上教學時,學習機會受到較大影響的弱勢學生。另一個重點建議則是,全面協助教師培養數位能力。教師的數位能力不是只是會技術操作電腦與軟體,還包括如何更為彈性地結合數位與實體教學,以及,有能力依學生個別差異而調整的教學方法。最後,各國教育政策都相當關注學生以及老師在疫情期間及之後的心理健康與情感支持。
【重返學校後該做的事】
📍彌補不平等與跟上計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政府以鼓勵課後輔導,以及鼓勵建立學生的同儕教練網的方式,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核心課程跟上。OECD也認為建立學生彼此教導的關係,有助於同時幫助學生的學習與社交。
法國政府去年就宣布增加教師額外150萬小時的財務支持,讓老師能在課後輔導落後的學生。荷蘭政府則額外拿出244百萬歐元幫助學校彌補covid-19帶來的影響,主要也是補助各校舉辦假期中與課後的補課活動。
📍支持老師們發展數位能力、共學交流,以及安全的數位平台與教學軟體
政府應拿出資源協助老師們學習如何專業地將數位工具與教學整合,並支持老師們建立共學網路,交流並發展創新的教學方式。
此外,政府也有必要,開發或提供能夠保護個人資料安全的平台以及教學軟體,確定所有的學習者都能安全地使用。
📍關注與提供學生心理與情緒支持
疫情期間,許多學生在家庭中,以及缺乏社交活動,往往面臨更高的心理壓力或情緒沮喪,恢復上課後,非常多國家提供了更多的心理諮商支持以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韓國與希臘決定聘用更多的學校醫護人員以及心理諮商人員。
【監督教育部 如何全面縮小數位落差 讓每一個老師與學生都被培育】
去年審查前瞻三期預算時,我已提案要求教育部應加快培育 #教師數位教學能力 以及 #學生數位學習能力。
近期,綜合以上第一線實況以及國外經驗,我在紓困4.0預算審查中,持續針對遠距教學及停課提出4個提案,包括教育部應先全面盤點居家線上學習實際執行現況(特別是針對資源不足之偏鄉、弱勢及特殊需求的學生)、針對遠距教學進度落後的學生提供 #補救教學、針對遠距學習常遇到加倍困境的 #特教生 須成立專門小組處理,以及停課期間學校仍應提供學生 #通訊關懷與輔導諮商 。
目前教育部已執行:
❶ 公告放寬學習扶助要點結餘款的繳回條件,讓受疫情影響學習進度的學生可以獲得補救教學。
❷ 正在推動編纂 #各類特教生線上學習參考指引。
❸ 發佈「嚴重特殊傳染性疾病期間各級學校及學生輔導諮商中心通訊關懷與輔導諮商參考原則」,確保學生輔導支持不中斷,接住上萬學生。
保障學生受教權,特別是弱勢學生,一直是我最關注的議題之一,我會持續追蹤。最後,數位教學,並不會如同許多師長認為的,只要回到「正常」生活,就不用再面對。從國際組織的趨勢看到,數位學習勢必是會成為這個時代的教育趨勢。我們如何幫助老師在能力與思維上準備好,也才能將其整合到教育中,真的是未來的重中之重啊!
**感謝花蓮縣與台北市大安區這些願意受訪的校長、老師與家長們的寶貴意見,讓我們對遠距教學的現況與問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弱勢助學平台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連月以來,不少學生因為反修訂《逃犯條例》而走上街,用不同方式表達不滿。今集的《港。故》嘗試從老師角度,了解這班年青人到底在想甚麼?
任教通識科十年的周老師(化名)坦言,在這硝煙四起的日子,他花了不少時間在課室以外,透過電話向學生給予情緒支援,「尤其係開學之後,坦坦白白我哋所有老師都放低咗所謂嘅立場,去協助紓緩佢哋(學生)嘅精神壓力。」而他也會在「人鏈活動」中觀察,以確保現場學生的安全。
學生與家人爭執 老師充當和事佬
今時今日,反修例風波不止於政治爭拗,撕裂已波及各個家庭。周老師也遇過有學生因政見不同與父母爭執後,有情緒問題而求助,需要他深夜趕到學生家中處理,「其實佢係好愛錫佢嘅父母,佢都明白自己喺意見上一啲好衝動嘅表達可能會傷到佢哋嘅心。」在他的協助下,經歷幾小時傾談,學生和他父母間的火藥味也慢慢減退。
「其實回歸生活,無嘢比親情重要,原來無論係嗰位同學又好,或者佢嘅屋企人又好,大家都係想大家平平安安、安安樂樂咁食餐飯,但呢幾個月可能因為政治,令大家嘅關係愈走愈遠,所以我覺得有自己嘅使命感喺度。」周老師他坦言現在工作量大增,但卻未想過放棄,「只要能夠幫到我哋嘅下一代,幫到我哋嘅年輕人,哪怕只係好皮毛嘅力量,我都覺得係值得。」
堅持信念,另一原因是他也在這幾個月的經歷中,找回了當初選擇投身教育的初心,就是實踐人文關懷,「佢哋要求嘅所謂獨立調查,呢個喺社會上有廣泛共識嘅一個訴求,得唔得到正視,我相信可以證明到佢哋係強勢定係弱勢位置。對於呢班唔能夠得到正面看待嘅人嘅處境,我對佢哋予以多一點關懷,我相信呢樣嘢都係我自己當初抱有嘅初心。」
嘆有權者對年青人缺乏體諒
周老師憶述一次與學生們聊天的感受,對話中他表示欣賞他們對關注的政治,也為他們有可能違法或傷害到自己而痛心,說完之後同學感動地表示多謝。這次經歷令他明白到,年青人並不是需要政見上的支持,而只是一份關心和諒解,偏偏現在已很難找到,「如果有更多成年人或擁有權力嘅人,對於呢班年青人係予以體諒、諒解,事情又會唔會發展成今日嘅地步呢?我永遠都相信給予正面能量嘅重要性。」
理解錯誤原因 正向教育打破不信任
他相信在教育之前,是先要跟學生建立信任,「年青人可能對於建制或政府有好大不滿,我哋嘅職責係修補所謂嘅撕裂或世代隔膜,我哋可以畀一個平台佢去展示不滿,我哋有空間畀佢去做想做嘅事,但係我哋希望佢能夠對老師、學校多予信任嘅態度,唔好輕易去同我哋作出對立嘅局面,之後再同佢哋講罷課嘅利害,又或者違法行為對自己嘅影響,一定要先建立信任,之後一切教育工作先會嚟得比較容易。」
他堅信,為人師表師應該以正向方式助學生重回正軌,「縱使佢哋係有錯,但你只要可能講聲『我會理解你唔交功課背後嘅原因,但係都希望你清楚自己嘅角色同責任』,原來一句所謂嘅理解,係可以令學生未必一次就聽話,但經歷咗兩次、三次、四次後,佢慢慢會重回佢嘅正軌。」
「星期一見」 冀學生平安
面對前所未有的社會撕裂,周老師也有一個願望,「我希望呢個社會真係可以共融,共融第一步我覺得要做嘅係,大人要更加體諒小朋友嘅需求,而小朋友們得到大人嘅愛後,能夠建立返屬於佢哋嘅理性思考,最後培養出屬於佢哋嘅智慧,去帶領社會走向更長遠嘅路。」
現時逢星期五下課前,周老師對學生都有句例牌對白,就是「星期一見」,「呢句話喺平時無事發生嘅時候,會係一句好平常不過嘅說話,但去到今日,你會發現原來佢哋能夠平安歸來,保持健康嘅心境回歸校園,係有些少難度。」
他也確信,年青人是未來的主人翁,「只要佢哋能夠保持安全、健康,我相信我仍然會對呢個社會有信心,所以希望各位學生們,每一個星期都可以平安回家。」
今集《港。故》用8分鐘,邀請大家跟周老師一同放下政見,走入年青人的內心世界,聽聽他們的心聲。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弱勢助學平台 在 弱勢助學平台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弱勢助學平台」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弱勢助學- 圓夢助學網2.校外住宿:符合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或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助學計畫助學金補助資格之 ... ... <看更多>
弱勢助學平台 在 僑光助學專區 的推薦與評價
所有僑光的同學,對申請教育部弱勢助學的各種疑難雜症,都可以透過這個專區提出你 ... 藉這個平台再次向各為同學說明,弱勢助學每年申請一次,補助一次,補助的款項會在第2 ... ... <看更多>
弱勢助學平台 在 弱勢助學平台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弱勢助學平台」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弱勢助學- 圓夢助學網2.校外住宿:符合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或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助學計畫助學金補助資格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