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的職涯高度與內在的職涯富足度,是我一直認為很重要的事。
寫這篇文章時,讓我想起幾年前在國外出差時,遇到一位工作者,我們展開一段熱絡的談話,但在談論到彼此的工作時,他的神態語調,卻顯得相當不好意思的說:「嗯⋯⋯我其實並沒有所謂的“職涯”,我只是利用部分時間在餐廳工作,然後投入在我喜歡的音樂創作上。」
他真的沒有職涯嗎?這句話所帶出的反差讓我印象深刻。他其實相當享受排班的步調,並運用敏感的觀察力,確保每桌客人都有最好的用餐體驗。而這樣的工作模式,讓他有更彈性的時間做創作。收入雖然不算豐沛,但足以讓他在冬天用更低價買了夢寐以求的重機,開始自己的公路之旅,顛覆以前所認識的世界。
當滿足了階段的實現,自然會知道下階段想往哪裡去,會有所謂的 #直覺 讓你知道該怎麼佈局。如果用典型知道的職業生涯與角色樣貌,來看待這件事多半會認為不穩定、沒有發展性,但反面來看,他卻可能擁有一份順心的 #階段職涯,來支撐他的生活模式,甚至訓練更多的直覺力。
-
而這樣的直覺聽來簡單,受限於某些因素下,卻是少有機會能去體驗的。當現代職場的 #生存模式 愈來愈多元,很多過去認為的非典型,卻可能是未來的典型時,這樣的移轉過程,將會更要求工作者的強烈 #內驅力。
這也連帶影響雇主如何重新審視看待人才的標準,亦或是職場人重塑職涯的發展意識。如果你在思考一些非典型的那些職涯事,譬如 #自由工作者,希望這篇文章能輔助你不同的觀點,來去分析這次的轉換,給予自己做好心理建設與準備。
期待選擇走不同條路的這群職場人,能更有信心堅定地說出:「嘿!這就是我的職涯,而我接下來想⋯⋯。」🌿
-
【文章摘要】
當再也不用在設定鬧鐘在七點起床,匆忙吃早餐擠捷運去上班。甚至你的信箱再也沒有那些日常郵件,沒有人急著找你開下一個會,聽起來好像不錯。
但事實上,這邊隱含了一些挑戰:
#你該怎麼從無到有,建立起自己的工作流程?
#你該怎麼與外界保持一定聯繫,甚至仍獲得業界更新消息?
#低潮時你該怎麼克服孤獨感,甚至在維持穩定、積極的節奏?
自由工作並不是想工作才工作,而是需要高度自律、時間管理能力與主動性。有效率的時間分配運用,攸關一個案子是否能準時完成,並連帶影響品質與信譽。
在沒有固定的上班日後,工作跟休息的界線很模糊,沒有安排好容易陷入每天都在工作的狀態,可能會比固定工作八小時更加累人⋯⋯
Happy Hunting!
Lynn
閱讀全文:https://lynnihlin.com/2018/10/30/careeroffreelancer/
-
延伸閱讀:
💡【職涯成長】打怪般配置你的軟技能:https://pse.is/BS3V2
📖《但願你因工作而閃亮》擁有專業也會失業該怎麼辦:https://pse.is/B678C
🌿 Lynn的最新活動・個人優勢探索:http://user45253.psee.io/BN9BR
彈性排班意思 在 黃珊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勞動局罰超時工作
勞工說:「我在公司運動」
行政法院打臉勞動局 撤銷處分
就在賴清德院長上任後立即敲定將攸關一例一休的《勞動基準法》修正草案列為優先法案之際,其實有更多的企業主更期待勞基法在有關出勤記錄,及有關加班工時認定,在法條或執法的標準上,應該更有彈性或更具時代性。今週刊在今年第1072期報導中,就列出勞檢七大地雷,來說明許多業主其實被罰得莫名其妙,甚至很多裁罰後來被行政法院打臉,予以撤銷。
.
台北市議員黃珊珊表示,今周刊列舉出勞檢七大地雷,包括
一、上下班太準時(某媒體員工出勤紀綠手寫時間及休息時間都一樣,因太一致而被罰);
二、被監視器拍到也算加班;
三、電腦開機紀錄也當工時紀錄(某電信業員工假日自行到公司處理公務與私務,勞檢員以電腦開機認定例假日加班未給加班費);
四、員工自動加班也有事(某組長未排班時間自願到班協助組員工作,沒申請加班費被罰);
五、下班後留公司算加班(某醫院護理人員下班後以聯誼、等人私事留在醫院,勞檢認定加班);
六、給獎金被罰少給加班費;
七、員工同意加班換補休,還是開罰資方。
.
其中有很多裁罰事由不僅缺乏彈性與人性,事後也遭行政法院撤銷處分,這究竟是勞基法法條本身規定太嚴,還是勞檢程序與認定上過於嚴格呢?
.
黃珊珊議員指出,內湖某家科技公司在104年9月勞動局勞動檢查組辦理例行檢查結果一覽表中,有一名員工在104在年7月有延長工時,而公司未依法給付該員工之情事,因此以違反勞基法第24條裁罰新台幣2萬元,經訴願也駁回。但高等法院106年3月卻判決上該處分撤銷,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的判決其實很清楚的點出目前勞動局執法上的謬誤。
.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指出,該公司建置平台供員工申請加班或請假,傳喚該員工也表示,其至公司到職3年多,均依公司規定於該平台申請加班,公司並無不允許之情形,且員工也自承有時下班後會留在公司使用健身器材等設施。因此,僅憑出勤記錄遽以認定員工有延長工時工作而裁罰,難認適法,應予撤銷。
.
此外,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在104的另個判例中也指出,勞工雖然有延長工時之情事,但如未事先向雇主申請,難以認定其延長工時之作業係受雇主指揮監督,若事後也未獲雇主追認,顯然勞資雙方並未對延長工時達成合致之意思表示,在此情況下,雇主並無給付加班費之義務。
.
黃珊珊議員表示,從這兩個判例大抵可以得知,對於「加班」必須在勞資雙方有合意之意思表達,方能構成指揮監督之關係,另,僅依出勤紀錄表是不能作為認定加班之依據,必須佐以當事人之說法,作為最後判斷。按照這兩個意旨,103年裁罰的179件、104年的501件、105年的510件,以及106年截至8月底為止的234件,當中恐怕不少都有瑕疵,不
然也不會有上述地雷第3種~第5種情形。
.
違反勞基法第24條「延長工作時間未依規定加給工資」裁罰案件數
年度 103 104 105 106年8月底
件數 179 501 510 234
.
此外,目前有許多新創公司或幸福企業,對於員工管理都採取開放模式,不會規定要上下班打卡,也不會以此做為考核依據,但按照勞基法第30條規定,雖然實務經驗上打卡等出勤紀錄可不拘形式,但若缺乏稽核機制及保存一年者,仍屬違法。前陣子知名創業家「崴爺」還為此在臉書抱怨,有這樣困擾的新創公司其實不少,這部分將來修法上或執法上,也應有所考量。
.
最後黃珊珊議員要求北市勞動局將這倆件判例作為教育訓練的課程,將來執行勞檢業務時,除例行出勤紀錄外,更應參酌員工與當事人意見,並加以確認雙方是否有合意之表示,避免在保護勞工的當下,反而產生更多民怨。
彈性排班意思 在 同志人夫鄒宗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讓每一個人平安到家
身障搭車受辱日常,後半段痛哭崩潰
/
「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某個時刻的弱勢,請為有需要的人撐傘、出聲、伸援手,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會流淚、會受傷、會有人在等他們平安到家。」... 改自 廖珮璇
(如果您願意轉分享,希望您能加上三段hashtag,讓行動更有用)
#你可以撐傘可以出聲可以伸援手
#讓每一個人平安到家
#司機謝謝您 #人權因您而實踐 #國家因您而偉大
/
過了6小時,我比較冷靜了,想好好的把發生什麼事情,我心裡的感受,為什麼痛哭,以及我們每個人,能夠怎麼一起動手,讓台灣更好。
同時,我會提到政府、國家、社會可以怎麼透過政策性工具,來逐步改善這個狀況。畢竟我有公部門創新創業、青年參與公共等相關事務的諮詢委員經驗與身份,並且是社會創新領域的專業工作者,我有能力,有義務,更有責任把事情談得清楚。
況且所謂的社會創新,核心價值從來都不是便利貼、3D-printer、設計方法論,社會創新的真正目的,在於社會包容:「怎麼讓被國家、市場、社會給排除的人,能無所罣礙地,能有尊嚴地,享有生存資源,能在這個社會活動,能信賴這個社群,從而能自我實踐,活地像人一樣。」
而公權力規範、社會習慣、或是治理方式等「制度變遷」,往往才是社會創新真正能發揮效用的關鍵。
/
今天晚上11點多,我在等857公車,幾乎是今天能搭乘的最後一班低底盤公車。公車在離人行道、離公車站一段距離的地方停車。我駕駛電動輪椅趕過去,揮了揮手。
公車當時,停在離人行道約3公尺遠的馬路上,司機坐在駕駛座上,揮手希望我從人行道上下來,他想把斜坡渡板直接放在柏油路面。
我表明我希望司機把車開近人行道,這樣斜坡度板可以直接放上人行道。有三個原因:
———————————
1. 第一個原因:司機方便施作,絕大部分司機不願意降下車體,更不願意把斜坡渡板鎖上固定,即便你告知了,司機也會無視貼在後門的SOP表,不情願照做或發怒你拖累全車。
以我個人搭乘三重客運的經驗,我遇過三種說法:第一大類「我的車子不用鎖.這種的不用鎖」我事後有打給三重客運問過,總站表示沒進有不用鎖的車型,應該是司機不懂,已經加強過訓練了。(之後還是遇見很不懂怎麼鎖的司機)
第二類「我用腳踩住了,你直接上去,我在後面hold著」我因此摔板過兩次,「砰!」一聲掉下來,司機就會說:「你太重了,鞋子很滑」但其實好好上鎖就零風險。
而遇到第三種類「... … (弄半天,臉超臭,根本找不到卡榫點在哪裡) 」若我身邊有親朋好友,他們都會樂意直接去幫手。但大部分時間,我別無選擇地在那一小段上下坡時間禱告。
2. 第二個原因:放置在人行道上,斜坡渡板坡度就能減緩很多,我在爬坡不容易翻車,也不需要後頭人幫忙推,對雙方都安全。且坡度下降,就算司機不卡卡榫,發生風險的機率也大幅降低。(在車體不需下降的情境下,坡度幾乎是從45度降到15度)
3. 第三個原因:我所在的公車站,與柏油路面高低差將近20cm,而往來最近的斜坡,大約需要3~5分鐘的時間,這段時間,司機與全車乘客只能乾瞪眼為何不能發車,我也曾經用這種方式上車後,被陌生人碎嘴:「上個車你跑那麼遠,故意的喔,全車等你一個。」
且可能有車體放下斜坡渡板後,與人行道距離過窄,電動輪椅無法迴轉,需要麻煩他人搬移的風險。每一次搬移,都是助人者與受助者身心的煎熬。然而司機移個車,在接近午夜的無車當下,所需時間甚至不用一分鐘。
—————————————-
無奈一開始,司機不接受我的建議,基於一些無法理解的考量吧。司機還是下了車,示意我趕快到柏油路上,因為上述三個原因,我堅定地拒絕,希望他把車靠近。
司機妥協了,接著就是噩夢的開始。
他大聲碎念了兩句,走向門口,用力的把手套脫下,砸到司機座位上,上了車。「砰」一聲關上司機座門。到關閉車門前,期間我持續聽見他的低語,我沒聽不清楚內容,也沒有勇氣搞清楚內容。(要先關車門,才能啟動移車)
(抱歉我影片中一開始的用字是咒罵,我並沒有聽清楚內容,卻在情緒激動下任意使用這個詞,我對司機道歉)
還在困窘時,司機移好車了。司機下車,走到後門拉出板子,舉高,在我還來不及反應時「砰!」一聲,砸了板子。(正常應該平放就好,不需再向下用力摔)我心頭一驚,受挫地趕緊上車。
說實在,這位司機並不是對我態度最差勁的;今天的乘車經驗,也不是有史以來最糟的。
但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我打電話客訴過、打到新北市交通局處檢舉過、臉書上討拍過、上過媒體懇求過,打電話給區域市議員過,甚至拜託過我的朋友,好幾位現任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協助關切過(當年任內我還不覺得搭公車議題嚴峻,沒有以此為提案)
以我一個受過高等教育,擁有豐富公民政治參與經驗,甚至某種程度上,握有發言權的人,我用盡了辦法,都沒能好好的,平安的,不讓人擔心的搭乘公車,返抵家門。
那其他人該怎麼辦?那那些眼睜睜看著我,看著身障者如此被對待的人們,怎麼敢安心的生小孩,怎麼敢安心的推嬰兒車出門;怎麼敢安心的老去,怎麼敢安心的讓家中長者出門;怎麼敢安心的,迎接充滿變數的每一天?
後來我情緒崩潰了,講的話也語無倫次,請各位原諒。我想說的是:
司機,您可能覺得我麻煩,透過摔門來表達憤怒。這很成功,的確威嚇到我與乘客了。
我先感謝您讓我上車,但請您記得,我也是我爸爸、媽媽的孩子,她們每天都等我回家,每天都在擔心她們的孩子,能不能遇上願意服務的司機,能不能不被羞辱的,好好的,平安快樂的回家。
我也不是只為了自己,也是為了這台車上每一個人,如果他們今天看到我是這樣的被對待,他們怎沒趕讓家裡坐輪椅的老人家出門?怎麼敢推著嬰兒車出門?怎麼敢生孩子?
如果這台車上有孩子,他怎麼敢好好長大?如果孩子因為看見了身障者被這樣對待,發現世界上最慘的事情,不是因為沒達成條件,而媽媽說妳不配當家人,只能當客人;如果讓孩子發現,有些人,在這個世界上被當成比貓的飼料碗還不如的東西,孩子怎麼敢在這樣的社會裡長大?
/
好幾次,我都自己躲在電梯痛哭,怨嘆我已經是個將近30歲的成人,有穩定的工作,創辦了社會企業 坪林街左邊,有相對受人欣羨的經歷,但我還是沒辦法讓家人放心,讓媽媽放心,知道我今天能順利地搭公車返家。
我已經是個將近30歲的成人了,我還是因為搭公車這件事情委屈了,我還是受傷了,有時候是心理、有時候是身體,我還是讓家人朋友為我擔心了,就為了這麼小的事。
今天,我更深深覺得自己沒用,我當過行政院青年顧問;我在無數的公私部門教授社會創新創業;我以專業能力,登上過諸如天下、商周、公視、關鍵評論網等一線媒體;我結識了幾乎整個青年世代台灣最璀璨的社會創業家;我受過幾乎是業界最好的師長前輩的提攜教誨,而這樣的我,卻連一間客運公司的兩條低底盤公車路線,都改善不了。
我今天談的不是整個台灣的無障礙公共運輸,而僅僅是這704、857這兩條路線,我連讓這兩條路線上的嬰兒車、輪椅、老人家,能夠安心回家,有尊嚴地回家,這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辦不成。我怎麼對得起師長親朋,我怎麼對得起我的幸運,怎麼對得起這個是社會?(大概是這個意思,人一哭起來就會胡言亂語)
最後,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出力,如果司機放斜坡渡板時淋著雨,請您幫司機撐個傘;遇見服務輪椅的司機,請大聲地稱讚那個司機,請大聲的跟司機說再三謝謝,讓司機感受到,他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如果妳看到有輪椅、嬰兒車、長者揮手招車,而司機碰巧沒做出反應時,請勇敢上前,跟司機說:「請等一下,有人要上車,慢慢來沒關係,我願意等。」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出力,讓這個社會生存的本質,更適合我們每一個人。
#你可以撐傘可以出聲可以伸援手
#讓每一個人平安到家
#司機謝謝您 #人權因為您而能實踐 #國家因為您而偉大
/
【政策工具建議】
1. 各都會區試辦1~3條示範路線:不求一開始全部到位,只希望讓更多司機與乘客看見,這麼做,工作變得更輕鬆,社會變得更和諧。
2. 建構環境:公車能依序進站,適當停放至車格再行開門(車格應標明前後出口大概位置),乘客能有效率,好好排隊上車。
有隊伍,才不會爭先恐後,才能像捷運、鐵路依樣,劃設優先上車的排隊位置。即便不特別劃設優先上車位,有了整齊的一般常規需求隊伍,少數無障礙需求的乘客也更容易被發現,而不是混雜在人群中,沒人搞清楚他們是要進來,還是要出去。
台北火車站鄭州路口在我高中期間,基本就是排隊搭乘的,尤其是現在新站牌規劃完成,不僅是標示清晰,遮雨棚範圍擴大、整齊的行人道也更有利公車靠邊。
而台中台灣大道公車亭的建置,也是非常優秀,司機放板子時幾乎不會淋到雨,板子一拉出來與行人道高度接近,放置容易,我在臺灣大道,只遇過好司機。
(意思是我每次在台灣大道以外的經驗都 _____ ,還好大部分去台中都是出差,有薪水可以拿的日子總是神清氣爽,鳥語花香)
車格標示清楚,強制規定公車停放的好處,就是乘客不用追著公車,冒死橫越柏油路去搶位置。而且更能確定車門位置,在劃機車格,建置u-bike、取締違停、設置電線桿或其他路阻時,能事先判斷人流是否順暢。
(之前有碰上路口三線道,外側是公車格,警察居然緊對著公車格設置酒駕臨檢,讓三線道只剩一線能走,公車為了讓我上車,放板子,一暫停就堵住了車流,後面喇叭聲不絕於耳,全車乘客包括司機自然煩躁)
/
3. 放置斜坡渡板,請強制司機依照標準作業流程。以下順序是我在公車後門旁貼的SOP表上看到的:
(1) 發現無障礙需求乘客(輪椅、嬰兒車、老人與菜籃、腳明顯骨傷、視障 …)先以車外廣播通知乘客禮讓優先上車
(所有低底盤,一定都配置有車外廣播,這是已有資源,沒壞的話一毛都不用再花)
就跟搬家道理依樣,一定是大型物件先上車,其餘小型物件在補在空位。我人生大概遇到50次以上經驗,都是一開始空車,人群爭先恐後上,然後司機再跟你說:「抱歉,車滿了,等下一班,很快就來。」
然後一等就40~50分鐘,才又下一台低底盤。但我從來沒有遇上我先上車,之後有想搭車的乘客沒搭上來的狀況,27年來從!來!沒!有!
反倒常常司機說上不了車,我堅持一定要上車,在司機臭臉與乘客不諒解下,還是順利上了車。有時候是上班遲到了,更多時候是我們已經等了30~50分鐘,過盡千帆,好不容易真的等到一台低底盤的版本(許多路線都是老式公車+微量低底盤班次輪值)
我已經比常人花了兩倍的時間在交通上,真的不能再花到四倍的時間給交通了。
大部分都是心理因素,不是真的擠不進。讓體積需求較大,體積彈性較低的適性乘客先上車吧,你不知道,他為了這一個低底盤班次,在佛前求了幾百年,而爭先恐後魚貫搶入的乘客捲起的,朋友,那不是落葉,而是他碎落的心。
(2) 盡量將斜坡渡板,置放在人行道上。(放置人行道時,完全不需要傾斜車身)
放置人行道上,坡度較緩和,利於上下車乘客與協助司機的安全保障。再者,若要讓適性需求旅客從人行道下柏油路,不一定在站牌旁就有斜坡道,可能要來回從原地到斜坡到車上,移動時間就遠遠大於移車時間。
再者,台灣摩托車喜歡亂鑽,公車與人行道靠越近,越保證摩托車放棄這個縫。
(3) 手動的板,務必上卡榫
三個原因,第一,任何人若因為斜坡板滑脫而受傷,未將卡榫卡上的職業駕駛鐵定要負擔最大最大的責任,沒有人陪的起,沒有人陪的起,沒有人陪的起。
第二,板子不正常使用,容易壞掉,若因為不鎖板子,真的不小心撞到板子收不回去,只好請全車下車換下一台,這可就只輸聯航87分了。而長期錯誤使用,造成板子使用年限的減少,這應該不會是公司與公部門樂見的。
第三個原因,則是太可怕了。我人生印象中從公車上摔下來4次,都是沒卡榫,每一次,都擔心會不會ㄧ 摔,撞斷脖子,骨折,或其他可怕的狀況,還好目前真有受傷過,只有擦傷。但每一次,我都在其他擔心,會不會毀了板子,不只全車會瞪著我,若車壞掉了,少數能搭的公車,又會少一台。
(4) 詢問下車地點,並建議合適下車的站牌
很多肢障者,會合併胸腔力量不足,導致音量也小聲。且車上擁擠,不一定身障者能在預備下車前,即時按下身障用下車鈴,即便按了,嘈雜的背景音也會讓司機難以分辨。
最好的,就是預先詢問下車地點,司機在判斷該地點是否為最適合下車的站牌。��譬如我們家門口回程的站牌,常常違停摩托車,所以我習慣提前一站,在寬敞的公園人行道站牌下車,再開電動輪椅5分鐘回到家。
很多上下車小細節,或許司機會比乘客更清楚,適當的建議,讓彼此更方便。
/
4. 能否透過小規模的參與式治理試辦,讓運營有低底盤路線的司機,能討論如何增加服務動能?(從休假、年資、車次、排班、硬體投資、到獎金)
目前現行的制度,鼓勵司機用最短的時間,載最多的客人,每趟跑越快,才能休息越久,自然而然司機不喜歡載適性乘客,不覺得自己的地位很神聖。維修、補助、獎金 … 也都掌握在資方手裡,政府只能被動的發款。
如果有可能,小規模的試辦,譬如20個有興趣的司機先加入,把20個司機所屬的幾條路線的硬體維修改裝費用、無障礙服務獎勵使用金(假設可以增設這樣的數十萬的小基金)的使用權,先交給這幾個司機自行討論。
司機的資格,就以三件事情為考核,第一同儕資格審核;第二,查核下一定期間確認無行為不當被合理投訴;第三,則是規定必須依照公司標準SOP程序載客,載運一般乘客或無障礙乘客均須符合。
有個可執行的前提,就是大部分需要使用無障礙設備的旅客,持有的都是特殊悠遊卡。所以可以司機可以部分得知彼此的無障礙工作量多寡。再加上小團體運作,大家可以互相補充彼此的狀況。
譬如:誰誰誰的某個路線經過公立托兒所,在某些時段工作量其實很大;譬如:某某路線固定禮拜幾經過老人會館,那裡固定什麼時段有活動,應該多派低底盤班次
讓這些司機去討論,如果每年有維修經費,應該優先補給哪幾台車子,哪些部分。或是讓司機自行微幅排班,有跑哪些趟次的,可以更多的休息或加給。把治理權放到司機手上,或許能更貼切的分配資源,並建立金錢以外,新的價值取向。
補充一題,我並不直接贊同公部門或私部門直接補助更高額費用給司機。目前法規,的確司機載運無障礙乘客,所收到的載客津貼,與普通乘客相差無幾。
但我並不樂觀認為,給更多的錢,就會直接讓司機更願意載這些乘客。目前狀況下,每多載一個乘客,大概就是多幾毛錢。就算每一個無障礙乘客多支付100倍載客獎金,來到幾十塊錢,但這幾十塊錢,真的會產生足夠的誘因嗎?
即使有誘因,能夠怎麼改變司機的態度呢?若公車司機給100塊,拜託無障礙乘客換搭別台車,有多少比例的乘客會覺得行為恰當呢?
錢是很重要,卻也很偷懶的獎勵。但人活著,擁有很多值得追求的事:榮譽感、情誼、尊嚴、得以掌握自己未來,不受制於人的踏實感 ... 這些,都不只是金錢交換得到的。
/
文章被貼到了障礙者的社群,看到一篇留言,我幾乎心碎:「就是這樣,我才不搭公車。」
全台灣有多少人,就因為這樣的現況,喪失了出門的動力;就因為這樣的現況,喪失了探索世界的自由。
甚至,就因為這樣的現況久了,開始誤以為活著,就只能是這個樣子,喪失對未來的想像,喪失了親手實踐想像中未來的權利。
「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某個時刻的弱勢,請為有需要的人撐傘、出聲、伸援手,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會流淚、會受傷、會有人在等他們平安到家。」... 改自廖珮璇
#你可以撐傘可以出聲可以伸援手
#讓每一個人平安到家
#司機謝謝您 #人權因為您而能實踐 #國家因為您而偉大
#別怕
#一起去搭公車吧
彈性排班意思 在 彈性排班的意思- 工作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彈性排班是什麼意思,因為現在要找打工,可是禮拜六要在學校練習考證照,禮拜日就想休息一天,只上一到五的班,不知道這樣行不行, ... ... <看更多>
彈性排班意思 在 變形/彈性工時排班說明|打造合法合規就業環境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MAYO 的Apollo 人資系統如何調整來符合現實的需求? 人資系統協助人資調整 排班 ,讓員工 彈性 挪移例假日,變得更加有 彈性 。針對可排休天數, ... ... <看更多>
彈性排班意思 在 Re: 請問有人在康是美打工過嗎? - 精華區part-time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pamela03 (要去康是美打工了)》之銘言:
: 如題
: 請問康是美是排班制的嗎?
: 店員是跟我講他們是彈性排班
: 所謂彈性排班到底是什麼意思?
: 是指他們彈性還是我們這群工讀生彈性啊
: 聽說康是美好像有分早、中、晚班
: 那我可不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班呢?
: 如果每天都選不一樣的時段不知道可不可以?
: 另外像店員告訴我早班時間是7-15點
: 我就得一定打滿整個時段嗎?
: 能不能夠選擇從7點打到12點呢?
: 希望大家能幫我回答一下,謝謝^_^
基本上是可以的
不過要看店在哪邊
熱門的地段 生意很好
工讀生就會比較多
就比較有彈性排班的可能
不太熱門的地段 工讀生就比較少
就比較是固定班囉
而且好的時間有時都會被"老鳥"佔走了
或是不願意換
再不然就是突然自動彈性放假 請人代班
這時倒楣的就是菜鳥了~
至於彈性上班是指工讀生
你可以今天作個二天然後休個一天~
正職一定得上滿八小時
工作內容比較多 錢當然也比較多啊
(假日休假比較不可能..作服務業就要有這種認知喔....)
早、午、晚 就要一開始就和店長說好的
不可能一下要早班 一下要晚班
這樣別的工讀生也會不高興的喔
每天都不一樣的時段= =...你想讓別人對你不爽嗎?
是其他工讀生要配合排班 而不是整間店配合你來排班的
這個時段都是要一開始就排好的
而一個禮拜會排一次班表
看好後 店長會公佈出來 有問題再和店長說
再和其他工讀生換班囉~
至於小時數 看店長怎麼作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3.15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