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活動推薦 🎞遇見南國紀實影展 #免費線上觀看🎞
🎞9/17 19:00 克里斯.凱利《#柬埔寨之春 》
映後座談:管中祥策展人、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
🎞9/18 19:00 小林茂《#風之波紋 》
映後座談:奚浩策展人、林鍵樺/後壁仕安社區發展協會
🎞9/19 19:00 伊勢真一《#奈緒與家人的35年》
映後座談:奚浩策展人、黃以曦影評人
★限時放映 免費線上觀看
★放映平台|遇見南國紀實影展主題網站 https://southern.tncsec.gov.tw/
----
今晚的《柬埔寨之春》之前觀點有播映過喔 ! 非常推薦 !
導演蹲點六年以鏡頭見證,充滿血淚的 #土地徵收 抗爭,武力鎮壓頭破血流的悲劇,殘酷地揭露政治威權的黑暗,刻劃社運戰友間的矛盾分岐.....為了信念抗爭,你又願意犧牲多少?
★榮獲2018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TIDF 國際競賽首獎
#遇見南國紀實影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5的網紅凌子楚 最清楚,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凌子楚最清楚#一日店家#圓林仔社區發展協會#530 在紀家第四代的安排下,來到嘉義東區三大花果山之一,盛產水果的圓林仔社區,拜訪他爸爸,紀家第三代長孫,紀理事長。 他娓娓道來,從事南北貨大盤生意的阿公,膝下無子,算命仙指示下,南下娶妻,才能一擧得男的故事。 ...
後 壁 社區發展協會 在 台南學甲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佳里興曾姓祖祠典藏武魁大刀官服文物民眾大開眼界
李榮茂/臺南報導
台南市佳里區禮化社區發展協會辦理點亮禮化文創藝起來活動,三十多名社區民眾在理事長李黃麗敏帶領到佳里興後壁曾的曾姓祖祠作巡禮,曾姓祖祠總幹事曾煥嘉導覽介紹後壁曾的歷史以及曾姓祖祠裡典藏二百餘年的武魁大刀官服等傳承文物,讓與會民眾大開眼界以及對後壁曾歷史有更深層認識。
曾姓祖祠總幹事曾煥嘉表示,曾姓祖祠位於佳里興震興宮後壁曾村落,昔日由先祖曾珪璋公自「小金門」渡台來此定居,生有三子,長子曾壁儔、次子曾壁 儇、三子曾壁佐,而繁衍成曾村,第四代曾廷輝於嘉慶二十三年赴福建比武會試科中「武魁」,榮獲嘉慶皇帝御賜『武魁』匾額,榮耀凱旋在中座祖厝「豎旗祭祖」,後壁曾武舉人大名,名聞遐邇,受人敬重,今「武魁」匾懸掛曾姓祖祠門楣,文物則收藏在祠內,祖祠是民國六十八年重建, 而旗桿則在民國七十三年重豎立於祠堂前二側,該旗桿座則有二百年歷史,每年國曆十二月二十五日為祖日,祖祠別具特色。
禮化社區理事長李黃麗敏說,武舉人曾廷輝官銜為「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史」,官階為正二品,榮獲武魁武舉人的官服保存至今,相當精緻,可見古人穿著比現在講究得多。李黃麗敏提到,祖祠內一百二十斤大刀與二公尺的弓箭,以及超過三百年的神主牌祖先龕等文物仍保存完好,具有可看性,也讓參與民眾大開眼界 。李民眾表示,雖然住在佳里興,卻未曾到曾姓祖祠,且祠內三百餘年珍貴的文物資產,希望納入佳里興社區導覽遊程景點。
台南市長照小組推動委員甘士照表示,祠堂、宗廟、祖廟、祖祠等是供奉祖先和祭祀場所,是我國儒家傳統文化的象徵,宗祠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聖殿,是凝聚民族團結的場所,它往往是城鄉中規模最宏偉、裝飾最華麗的建築群體,曾姓祖祠內三百餘年珍貴的文物資產,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應持續保存下去。
110.9.12
後 壁 社區發展協會 在 臺南 TODA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X地方X產業 亮點形成中
找出創生DNA 翻轉城鄉💪
來到臺南的鹽水、新營、左鎮、龍崎、白河、後壁等區域,這些地方曾經都是富庶熱鬧的所在,卻因為城鄉發展不平均、傳統產業沒落、青年人口外移等因素,漸使得地方發展停滯,甚至出現「#極限村落」(註)的瀕危現象。
😇地方創生關鍵:環境力+經濟力
為了翻轉地方鄉鎮的命運,返鄉青年、地方組織、社區發展協會以及「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接棒社區整體營造的精神,並以新的思維與視角重新看待地方,在臺南各地展開創生行動,例如:從藝術角度投入的「#禹禹藝術工作室」、站在地方關懷的「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或是由地方傳統產業演化的「糸糸手織造物」、集合產銷創意的物產品牌「白河選品」等,各自累積出活化的新能量。
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局長陳凱凌表示,地方創生的兩大關鍵在於「#環境力」與「#經濟力」,唯有透過環境力吸引人才洄游生活與工作,才能促動地方產生經濟力,打破區域的發展困境。順著智慧物聯(AIoT,AI人工智慧結合IOT物聯網)的全球化潮流,許多工作不必被綁在大城市,而要提升地方與大城市「競爭」人才的實力,地方建設應朝向光纖網路、智慧醫療、智慧公共運輸等建設,努力打破地域性限制,吸引新的人口移入。他說:「年輕人才加入地方,可以帶入嶄新的思維,對地方產業進行改變,幫助農業精緻化與傳統產業升級,有助提升地方價值。」
🌿人才落地 帶動地方經濟力
在提升經濟力的部分,他指出產業聚落與人才資源息息相關,「要改善地方產業,與其思索招商,不如思索人才!」去年,經發局成立「贏地創新育成基地」,期待可以聯合15所學校設立育成中心,積極養成地方青年的軟實力,並且成為新創孵化器。而當地方具備人才條件,才更加容易形成產業聚落,整體性地帶動地方經濟力。
「人才願意落地,才有地方經濟力。」陳凱凌局長認為,人才移住鄉鎮才是地方創生可以發酵的關鍵,而地方創生就如同鄉鎮的「人口挖角計畫」,也期待臺南可以成為大家的舊故鄉與新故鄉。
註:單一地區老年人口比例達50%,高齡化與產業空洞化將形成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
文/李佳芳 攝影/王士豪 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文字及圖片版權屬臺南市政府所有,請勿任意下載及重製]
👀更多悠活台南精彩文章 請線上觀看:https://is.gd/u6QW1c
後 壁 社區發展協會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凌子楚最清楚#一日店家#圓林仔社區發展協會#530
在紀家第四代的安排下,來到嘉義東區三大花果山之一,盛產水果的圓林仔社區,拜訪他爸爸,紀家第三代長孫,紀理事長。
他娓娓道來,從事南北貨大盤生意的阿公,膝下無子,算命仙指示下,南下娶妻,才能一擧得男的故事。
阿公在嘉義朋友,糖王林義順介紹下,買下了這裡,和隔壁十四甲,共56甲土地,改做農業,至今已超過一百年。
沒想到,算命仙的建議,十分有效,阿公讓二阿嬤,先後生下了四個男丁。
從此,他們家,和共同開墾的林、黃兩家,就跟這片土地的故事,休憩與共,息息相關,連成一氣。
共同成就了今天嘉義花果山,圓林仔社區,一百年的美好。
這裡,有百年古厝,有百年荔枝樹,還有著名三月雪美景,油桐花季。
圓林仔花果山,名符其實,四季都有果香,四季都有新鮮現採的水果,不要空手而回。
如果有機會路過、經過,千萬不要錯過,進來花果山,圓林仔社區,享受一下,當美猴王,吃水果,拜樹頭,感受這裡百年景物背後,留下來的歷史風華,遠離塵囂,享受片刻屬於自己和家人的寧靜。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T_xiuNbxi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