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誤信網路謠言了
#小英總統的學位是貨真價實的
#淺談哲學博士學位
前幾天小英總統走訪低卡辦公室,不免俗地拿出她的LSE(倫敦政經學院)畢業證書來申請低卡帳號。眼尖的人就發現:咦?小英不是唸法律和經濟學位的嗎?怎麼上頭寫著一個大大的「哲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一般美國簡寫為Ph.D.,英國則常寫為D.Phil.)。
甚至有一些比較有心的農場群組,還盛傳小英拿出的是假證書,因為學位不符…
不才小編也是「哲學博士」,看到LINE群組裡瘋傳的此類文章,真的是差一點從椅子上摔下來。小編的學位是電機,跟哲學系的什麼理則學、形上學、哲學史之類的是一點都扯不上關係。
那麼,「哲學博士(Ph.D.)」是怎麼一回事來的?既然小編和小英總統「同病相憐」,這裡就來簡單談談「哲學博士」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好了。
要搞懂哲學博士這件事,得從博士(doctor)這個辭眼說起。我們小學補英文的時候都知道doctor是醫生的意思。但其實這個字的原意是「教師」,例如說,天主教把一批早期對基督教的知識傳承與理論發展很有貢獻的聖人,尊奉為「教會聖師(doctor of church)」。
人類的高等教育,是從學士(bachelor)、碩士(master)向上發展到博士(doctor)的。bachelor原來的字意就是「年輕人、學徒、助手」的意思,master則是「熟手、師傅」的意思,來到doctor則是「教師」的意思。
也因此,中古歐洲的博士學位,旨在培養高等教育體系裡面的教學人才。一般而言,中古歐洲的大學,不像現在大專院校有這麼多花樣百出的學科,而是將學問粗略分為文藝、神學、醫學與法學四大學門,也沒有很嚴謹的學位制度。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才大致定型為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制。
「哲學博士」這個詞眼首見於十九世紀初的德國(嚴格說來,當時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尚未成立,應該算是普魯士為首的德語世界)。在德語世界裡,中古世紀的「文藝(arts)」學門,被叫做哲學(philosophie)。當時以普魯士的柏林大學(今天叫做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為首的教制改革,在哲學學門裡面推出了「哲學博士」這個學位。
更進一步說,所謂「哲學博士」,是要求博士生必須具備有自主蒐集知識、構築知識體系、從事原創性研究並能拿出成果,甚至必須經過論文口試答辯。這樣的高要求,某種程度上也算是觸及了「哲學」的範圍了。
普魯士教改十分成功,為許多歐陸國家所效仿,甚至聲名遠揚到新大陸去。當時美國還沒有此類高等學位,很多美國的青年才俊,哈佛、耶魯唸完想再更上一層樓,都跑到德國去進修拿博士。也因此,美國以耶魯為首,在十九世紀中也引進了「哲學博士」的制度。
而同一時期,英國也發展出自己的研究型學位,稱之為「科學博士(doctor of science,簡寫為D.Sc.或Sc.D.)」。但後來二十世紀初,英國也開始採行德國、美國的制度,引入哲學博士的學位。而原先的D.Sc.,在英國則成為了「具有優秀貢獻,超乎一般哲學博士之上」的榮譽性質的學位。
但經年累月的變化,當時德國學制中的所謂「哲學學門」,其實包羅萬象,涵括了現在我們觀念中的人文、科學等領域。在當時德意志人的觀念中,搞物理的、搞化學的、搞歷史的、搞文學的,都可以籠統地歸類為「哲學家」。也因此,現在唸電機、資工、生物什麼巴拉巴拉的,到頂了拿的都是「哲學博士(Ph.D.)」,其實這也是沿襲故舊,從當年德國的觀念來的。
而美制當中,與哲學博士相對的,是專業性質的博士學位(professional doctorate degrees)。例如說醫師(doctor of medicine,簡寫為MD)和法律博士(juris doctor,簡寫為JD)即屬此類。此類學位通常會成為取得專業證照的先決條件,例如說,在美國要成為執業醫師必先取得MD學位,而在一些州要成為執業律師也必須先有JD學位。
順帶一提,小英總統取得的學位是Ph.D. in Law,也就是說,在一般法律職業訓練之上,還要求有學術研究的訓練與能力。英國我不太清楚,但一般而言,在美國體系中,Ph.D. in Law被視為比J.D.更進階的學位,亦擁有應考律師執照的資格,但在一些學校體系中,如果要成為教授,則非有Ph.D. in Law不可。
類似的狀況也可見於醫師這一行業,要在醫學院執教,通常必須擁有MD Ph.D.的學位。
底下照片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畢業生。取得博士學位者,包括教授、來賓與應屆畢業生,在畢業典禮上有穿著博士袍的資格。一般而言美國的博士服裝是學校的代表色,手臂上繡三槓,再加上八角博士帽。
(照片來源: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420的網紅Germany x Taiwan 阿哩沙和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小班班教你講德文】 其實只是從一唸到十四, 但我跟阿班都沒有認真教過他, 所以小子是無師自通的嗎? 真的很奇妙, 可能是跟隔壁鄰居玩久,就莫名會了, 小孩學習能力真的很厲害。 😁😁😁😁 其實我之前也很著急, 會想要兒子拿筆寫數字, 想教會十以上的數字, 然後注音也想要好好背一下, 後來發現他根本...
「德國學制」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德國學制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德國學制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德國學制 在 Lara的多語繪本世界-英俄日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德國學制 在 Germany x Taiwan 阿哩沙和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德國學制 在 【4/17總館留學講座】留學德國 德國學制與獎學金介紹 的評價
- 關於德國學制 在 留學德國– 德國學制與獎學金介紹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德國學制 在 [情報] 0522 留學德國–德國學制與獎學金介紹- studyabroad 的評價
- 關於德國學制 在 歐洲教育展相關資訊分享-德國學制與獎學金介紹 - 留學板 | Dcard 的評價
德國學制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要再誤信網路謠言了
#小英總統的學位是貨真價實的
#淺談哲學博士學位
前幾天小英總統走訪低卡辦公室,不免俗地拿出她的LSE(倫敦政經學院)畢業證書來申請低卡帳號。眼尖的人就發現:咦?小英不是唸法律和經濟學位的嗎?怎麼上頭寫著一個大大的「哲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一般美國簡寫為Ph.D.,英國則常寫為D.Phil.)。
甚至有一些比較有心的農場群組,還盛傳小英拿出的是假證書,因為學位不符…
不才小編也是「哲學博士」,看到LINE群組裡瘋傳的此類文章,真的是差一點從椅子上摔下來。小編的學位是電機,跟哲學系的什麼理則學、形上學、哲學史之類的是一點都扯不上關係。
那麼,「哲學博士(Ph.D.)」是怎麼一回事來的?既然小編和小英總統「同病相憐」,這裡就來簡單談談「哲學博士」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好了。
要搞懂哲學博士這件事,得從博士(doctor)這個辭眼說起。我們小學補英文的時候都知道doctor是醫生的意思。但其實這個字的原意是「教師」,例如說,天主教把一批早期對基督教的知識傳承與理論發展很有貢獻的聖人,尊奉為「教會聖師(doctor of church)」。
人類的高等教育,是從學士(bachelor)、碩士(master)向上發展到博士(doctor)的。bachelor原來的字意就是「年輕人、學徒、助手」的意思,master則是「熟手、師傅」的意思,來到doctor則是「教師」的意思。
也因此,中古歐洲的博士學位,旨在培養高等教育體系裡面的教學人才。一般而言,中古歐洲的大學,不像現在大專院校有這麼多花樣百出的學科,而是將學問粗略分為文藝、神學、醫學與法學四大學門,也沒有很嚴謹的學位制度。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才大致定型為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制。
「哲學博士」這個詞眼首見於十九世紀初的德國(嚴格說來,當時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尚未成立,應該算是普魯士為首的德語世界)。在德語世界裡,中古世紀的「文藝(arts)」學門,被叫做哲學(philosophie)。當時以普魯士的柏林大學(今天叫做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為首的教制改革,在哲學學門裡面推出了「哲學博士」這個學位。
更進一步說,所謂「哲學博士」,是要求博士生必須具備有自主蒐集知識、構築知識體系、從事原創性研究並能拿出成果,甚至必須經過論文口試答辯。這樣的高要求,某種程度上也算是觸及了「哲學」的範圍了。
普魯士教改十分成功,為許多歐陸國家所效仿,甚至聲名遠揚到新大陸去。當時美國還沒有此類高等學位,很多美國的青年才俊,哈佛、耶魯唸完想再更上一層樓,都跑到德國去進修拿博士。也因此,美國以耶魯為首,在十九世紀中也引進了「哲學博士」的制度。
而同一時期,英國也發展出自己的研究型學位,稱之為「科學博士(doctor of science,簡寫為D.Sc.或Sc.D.)」。但後來二十世紀初,英國也開始採行德國、美國的制度,引入哲學博士的學位。而原先的D.Sc.,在英國則成為了「具有優秀貢獻,超乎一般哲學博士之上」的榮譽性質的學位。
但經年累月的變化,當時德國學制中的所謂「哲學學門」,其實包羅萬象,涵括了現在我們觀念中的人文、科學等領域。在當時德意志人的觀念中,搞物理的、搞化學的、搞歷史的、搞文學的,都可以籠統地歸類為「哲學家」。也因此,現在唸電機、資工、生物什麼巴拉巴拉的,到頂了拿的都是「哲學博士(Ph.D.)」,其實這也是沿襲故舊,從當年德國的觀念來的。
而美制當中,與哲學博士相對的,是專業性質的博士學位(professional doctorate degrees)。例如說醫師(doctor of medicine,簡寫為MD)和法律博士(juris doctor,簡寫為JD)即屬此類。此類學位通常會成為取得專業證照的先決條件,例如說,在美國要成為執業醫師必先取得MD學位,而在一些州要成為執業律師也必須先有JD學位。
順帶一提,小英總統取得的學位是Ph.D. in Law,也就是說,在一般法律職業訓練之上,還要求有學術研究的訓練與能力。英國我不太清楚,但一般而言,在美國體系中,Ph.D. in Law被視為比J.D.更進階的學位,亦擁有應考律師執照的資格,但在一些學校體系中,如果要成為教授,則非有Ph.D. in Law不可。
類似的狀況也可見於醫師這一行業,要在醫學院執教,通常必須擁有MD Ph.D.的學位。
底下照片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畢業生。取得博士學位者,包括教授、來賓與應屆畢業生,在畢業典禮上有穿著博士袍的資格。一般而言美國的博士服裝是學校的代表色,手臂上繡三槓,再加上八角博士帽。
(照片來源: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德國學制 在 Lara的多語繪本世界-英俄日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德國學制是在四年級就要選擇之後的學習走向, 繼續走升學路線還是技職, 聽起來確實是很早, 但是有一點跟台灣教育差異很大的地方是, 從幼稚園開始老師對小孩的觀察就是很全面性的, 家長在學期末會收到一張全面性的評估, 是針對小孩的發展, 包含、生理與心理層面各項的評估, 而不是“某項目的成績”表現分數. 也就是說,雖然很早就開始分流, 但是也是建立在對孩子本身能力與個性充份的觀察上, 而不是只單一看3,4年級的學科成績單.
另外一點很重要的是, 德國能做如此的分流在文中也提到, 民間企業的合作是很重要的, 如果不是有成熟的產學合作, 其實很難能將技職體制發揮到最大功效
---------------------------------------------------------------
#學習負責
Lara找的第一位陪讀是一位18歲高中剛畢業, 決定拿一年的Gap Year回來台灣學中文的台德混血女孩, 給我非常深的印象:
有一次她對我說, 不好意思我下個月某一天有事情沒辦法過來, 我想跟你安排調課的時間. 說畢拿出行事曆開始要跟我討論調課時間
對我而言, 家教老師請假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即使我自己當家教的時候也從來沒想過要調課, 但是她才18歲, 剛剛高中畢業一個人來台灣學中文, 卻是用這樣負責任的態度的方式處理事情, 實在令我驚嘆!
---------------------------------------------------------------
#家長同步學習
其實沒有一個國家的教育是絕對的完美, 每個制度下都可能產生比較適合的跟不適應的人群, 幸運一點的, 我們能為孩子選擇大環境, 讓他在比較合適的教育體制下長大, 現在台灣各式各樣的實驗教育百花齊放, 在亞洲可以說是選擇相對自由了; 或是我們也能在有限的經濟條件下帶著孩子在課餘的時間做更多的體驗...
但是我覺得有一點很重要的是, 無論選擇的哪一條路, 身為家長的我們其實得不斷地要自我教育, 改變固有的想法, 跟著孩子一起成長, 我看到很多家長選擇了德式教育卻還用傳統的『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來要求孩子, 我們不就是因為反對自己以前受過的教育而幫孩子選了另一條路?所以無論我們“希望孩子”怎樣, 有時候也要回頭看看自己, 有沒有一起同步 😉
#Lara努力不斷跟孩子同步
#有時候有點難但也不是做不到
德國學制 在 Germany x Taiwan 阿哩沙和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小班班教你講德文】
其實只是從一唸到十四,
但我跟阿班都沒有認真教過他,
所以小子是無師自通的嗎?
真的很奇妙,
可能是跟隔壁鄰居玩久,就莫名會了,
小孩學習能力真的很厲害。
😁😁😁😁
其實我之前也很著急,
會想要兒子拿筆寫數字,
想教會十以上的數字,
然後注音也想要好好背一下,
後來發現他根本沒有心想學,
硬逼這傢伙的時候,常常把自己搞很累,
阿班和班媽還有德國朋友都說,
有時候時間沒到,逼他其實也很痛苦,
小班班也不快樂,真的太早了,
應該給他一個玩夠的童年才行,
而且德國學制就是小學前
不會教你任何的數字和字母,
如果提前教,
之後上學小孩也會很無聊,
然後老師也會覺得教育方式不同,
可能孩子也會有錯亂感,其實沒有太多幫助,
所以到最後我這虎媽,
就用放任隨意的方式去教,
可能從數糖果,超市遊戲或是點讀筆,
又或是聽CD的方式去帶入我想要教的東西,
不管是數字、字母或是注音
這個效果比我跟他坐在那裡乾瞪眼的好,
慢慢他自己也會無意識的學會某些東西,
這也挺好的....
現在的他可以數到十以上,
注音也會十個了,
會寫自己英文名字,知道什麼是英文字母,
也懂得廣東話、台語以及中英德文之分,
知道我們住歐洲,婆婆他們住亞洲,
知道台灣是個小島,慢慢開始知道世界觀,
也開始知道能源有太陽風力海洋發電,
然後知道台灣跟德國時間不一樣...等等
這些我覺得目前就夠了。
☑️其實太多的為什麽也會逼瘋阿母我
☑️還好書買得夠多
#小班班 #四歲 #德國生活
#教養 #異鄉 #人妻 #阿班 #親子育兒
★阿哩沙的Instagram :https://goo.gl/73poix
差200人就可以在動態放連結,如果有帳號的網友可以動動手追蹤我一下,謝謝。
★親子美妝好物社團:https://goo.gl/ik8yXg
★影片都在youtube:https://goo.gl/kKN9KP
德國學制 在 [情報] 0522 留學德國–德國學制與獎學金介紹- studyabroad 的推薦與評價
德國 大學在全世界享有盛譽,許多重大的發明源自於德國且技術不斷的創新與精進,同時德國亦被認為是詩人、音樂家和思想家的國度。目前全德國有超過400 ... ... <看更多>
德國學制 在 【4/17總館留學講座】留學德國 德國學制與獎學金介紹 的推薦與評價
講座內容: *德國高等教育制度*申請德國大學的學歷與語言要求*申請學校的程序*德國獎學金的申請與說明*現場提問與個別諮詢○講座名稱:留學德國─德國學制與獎學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