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追劇、看書、宅在家!|
這幾天看到台灣疫情升溫,我的緊張與不滿完全表現在文字上。想想我們在國外這樣過了一年多的生活,心裡沒有怨氣是不可能的。還好這一年多來台灣都有守好,才能讓我們這些旅外的人無後顧之憂。現在疫情燒到自己家鄉,一切的擔憂與憤怒突然爆發。
對,我就是會常常不小心爆走,然後引來一些莫名奇妙的五毛、網軍、小粉紅,還有非同溫層的人。對於前面這些,我是不會讓「沒有言論及思想自由的人」搭上我們的自由民主順風車的,所以是不浪費時間,直接擋掉。非同溫層的話,我除了比較在意女兒隨便一張照片都比我成功之外,其他的按讚數、追蹤數這麼多年來也不是這裡追求的,我還是建議非同類者在自己心血管或腦神經疾病發作前儘早轉台,慢走不送。
昨天我緊張的盯著台灣新聞和網路訊息,發現在大家已經因為疫情而緊張的時候,假新聞和煽風點火的人超多。很多新聞下有人煽風點火,很多朋友憤怒的轉發莫名其妙讓人火大的文章。ㄟ?各位,這我們在法國也有經歷過!去年疫情剛到的時候,法國的網路上也超多假新聞和假的訊息,嚴重到媒體要常常出來宣傳以正視聽。為何?因為一個國家在動盪和脆弱的時候,正是敵人攻擊的時候,所以接下來大家勢必會再收到各種這樣的網路訊息,別擔心,這也是正常的。
我昨天一整日的擔心,到了晚上看到朋友分享的台北街頭和捷運照片才鬆了一口氣。網路上是打擊我們防疫士氣的假新聞,真正的台灣人其實很自律,政府不用下令封城,大家自發性宅在家,讓我看了越洋鬆一口氣。
如果不想浪費時間在這些真真假假的網路世界,不如追劇或看書吧!最近我睡前閱讀的,是《中國有哲學嗎?》作者是旅居日本的中國人文社會學博士張喚民。
睡前讀哲學?聽起來好硬。不不,別擔心,這本書還蠻容易閱讀的,只是我們需要自己在腦中翻譯一些對岸的中文用法,比如說「忽悠」,我會自動翻譯成「唬爛」。😂😂😂
那中國有沒有哲學?「當然有!先秦時期百家爭鳴,我們的哲學比西方更早發展成熟!」如果你的回答是這個,那你應該是和我一樣,在國立編譯館荼毒下長大的。最近我因為工作的關係,更進一步的接觸了西方的哲學,再回頭思考孔孟老莊,真的是哲學嗎?
這本書和我最近思考的事情不謀而合,書中告訴我們「哲學」這二個中文字,是源自日本人的翻譯,事實上中國沒有哲學。西方哲學的根本在邏輯、反思與質疑,中國在商鞅變法之後,就不再有這一精神。中國的儒學也不是哲學,而是倫理學,更是隱藏著法家思想的假儒學(請收聽巴黎不打烊podcast「永恆的帝國第二集」)。
「中國沒有哲學」其實不是新的想法,早在民國初年著名的海龜學者傅斯年就已經提出「中國傳統思想不應用哲學一詞來代表」,因為中國傳統思想與西方哲學對應的地方很少。有多少?舉個例子,我負責編譯中文版的雜誌中,有中國藝術家的文章將柏拉圖和孔子並列,這一句話掀起了地球二端的哲學大戰,一來現代西方哲學離柏拉圖甚遠,二來柏拉圖和孔子真的無法並列,哲學與道德學之間的差異頗大。
除了前台大校長傅斯年,提出同樣觀點的還有黑格爾和德希達,黑格爾說:「中國沒有哲學,只有思想。」德希達也表示中國就算到後來進入馬克思主義,也不能稱為嚴格意義上的哲學。
這本書在博客來上有三個書評,其中一位書評寫的十分中肯,就是作者個人情緒字眼不少,而邏輯混亂。情緒來了就破口大罵,似乎是某些中國北方學者的特色,我自己也常爆走就不說別人。至於邏輯混亂,因為我目前才剛讀完第二章「諸子百家」,還沒有到最後結論很難跟大家說。
所以最近疫情升溫,大家不妨宅在家和我一起看書吧?!為了鼓勵大家一起宅,下面留言就可以這本《中國有哲學嗎?》的讀墨電子書。留言寫什麼?🤔不用寫哲學問題,只要回答宅在家的時候,你最想做什麼?現在開始留言,我們週二抽獎!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超級歪 Super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1688351171318544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就...
德希達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聯合文學 新書分享:《#國語》※
辛金順〈國語──他者的聲音〉
我只說一種語言,但這語言不是我的──德希達
我住在別人的語言裡
用他們的語言說話,洗手
用他們的身體舞蹈,唱歌
用他們的炊具煮炒,吃飯
用他們的房子居住,睡覺
用他們的故事,說自己的故事
故事裡面沒有我,是他們的
童話和敘事
是他們教我說話,是他們
教我寫字
是他們的老師教我歷史和地理
告訴我
要愛自己的民族和國歌
我是他們,我不是他們
我說話的口音時常被他們糾正
我住在都城
可是我沒有自己的家
我寫字
卻寫不出自己的名姓
我說話,卻被他們的語言想像
我找不到自己
在我
說出的語言裡
我在他們的語言裡失蹤
我坐成了自己的廢墟
碎片、瓦礫、遺跡、鬼魂和
母語,火的灰燼
我想起母親,白髮蒼蒼
駝背的
遁入了自己沉默的語言裡
成了遺忘
成了噤口的嘴
成了自己的深淵,成了
被放逐的世界
而我只能哀悼,只能用
他人的語言
書寫
我母親和我
一生
空白的傳說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辛金順 創作
#呂侑芃 手寫、配色
※收錄於辛金順最新詩集《國語》(#聯合文學,2021年4月21日),詩集曾獲第四屆「#周夢蝶詩獎」,詩獎粉專 周夢蝶詩獎學會
※《國語》(引自書介)
「我只說一種語言,但這語言不是我的。」──德希達
2020年第四屆「周夢蝶詩獎」首獎得主
2020年「打狗鳳邑文學獎」新詩首獎得主
我在他們的語言裡失蹤
我坐成了自己的廢墟
碎片、瓦礫、遺跡、鬼魂和
母語,火的灰燼
許多語言的消失和邊緣化,往往都是因為某一語言藉著政治權力而擴展為強勢的語態,以鞏固族群的勢力所造成的。是以,某族群語言的強弱,正也反映出了族群間的政治位階狀況。
尤其在單語主義國家,某一語言往往以國族之名,合法性地將其他族群語言進行壓制、驅逐、邊緣化,甚至消滅掉。因此在「國語」的名義之下,也就沒有了「我」的語言,只有「我們」,或「他們」的語言,這無疑表徵著一種自我存有的失落。
※好評推薦(摘自推薦序)
「辛金順的這本詩集,在語言的說與不說之間,在日常的現象與文本的再現之間,都彷彿一條大河,浩浩蕩蕩,不擇細流,呈現給讀者詩與現實、想像和現象對話的多重回聲。」──向陽(詩人,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
「辛金順究竟從何處取得一股緩慢、寧靜而又神秘的力量進行他的創作,不免令人好奇。在他的詩中,我們鈍去的聽覺瞬間獲得活化,並在他引領之下,得以探知種種悠遠而又無聲的事物。」── 林建國(陽明交通大學外文副教授)
※讀者推薦
蔡牧希〈#編寫一部城邦的字典:讀辛金順《國語》〉(節錄前半)
辛金順《國語》詩集,以「語言」圓心不斷向外擴延,無論是〈移工語言課〉,或是〈國語〉、〈字母〉、〈漢語〉、〈字母〉等詩,都試圖重新定義一個後現代社會的鄉愁。
作者出生於馬來西亞東北部的吉蘭丹,母語是潮州話,但從小能說吉蘭丹土話,也在多語的地域裡,對於語言所代表的意涵特別敏銳。
而所謂「語言」,除了被視為溝通工具外,同時也承載不同的文化背景。當文字成為「符號」,其代表的「指意」(Signification),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就具有不可避免的歧義性。
作者鬆動了語言符碼的意涵,而此理論可溯源自羅蘭.巴特符號學(semiology)。在羅蘭.巴特的觀點下,無論藝術創作或戲劇文本類似於一個天然語言的符號系統,人們根據解讀到的符號,交流自己的或相互的意願,表達觀眾的思想或行動等等。
詩人打破約定俗成的語言結構,並探討語言乃至於人與社會的關係。如果語言處於連帶關係之中,若脫離了整個語言系統,個人是否還能具有任何意義?將語言中符號和概念的結合,放入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社會關係網絡中。
與詩集同名的〈國語〉一詩,以德希達「我只說一種語言,但這語言不是我的。」開篇,文化的被剝奪現蹤在詩句裡:「我住在別人的語言裡⁄用他們的語言說話,洗手」、「用他們的故事,說自己的故事」無論是國族的認同,或是自我的定位,都在文化消失後逐漸迷航:「成了噤口的嘴/成了自己的深淵/被放逐的世界」。
按:牧希亦為詩聲字小編之一,全文請見其「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mushimushitsai
※感謝聯文及其聯絡人孟璇,並感謝 竊竊詩語 社友侑芃手寫支援。
德希達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聯合文學 新書分享:詩集《#國語》暨分享會資訊※
辛金順〈一天的消失〉
睡去,或死去,一天就這樣消失了
有人在路上撿拾到
自己的骸骨,然後學習匆匆遺忘
讓等待,陪伴等待
在生活裡繼續向前走去
蜻蜓會在黃昏的水池上點亮燈火
照亮迷失的腳印
走向一條回家的路,或卑微的
敲門,叩訪自己的往事
那些忙碌的夢,都已經在枕頭上
歇息了嗎?
你看到父親搬運自己的一生
走入黑夜裡的寂靜
你看到母親坐在搖椅上,聆聽
一夜星子落水的聲音
你讀懂,和讀不懂歲月的眼睛
在翻開的書信
召喚一個又一個走遠的背影
羊群啃去了夜裡的時光,剩下
光禿禿的睡眠
兀自打禪
孤立,在萬物緘默的子夜
你把所有的語言,全供奉在
自己的寺廟
並一天又一天
飼養死亡,成為悲壯的事業
你留給世界一種慷慨,讓身體
打開,接納
所有的荒蕪和豐收,在命運的
路上
你祭拜了所有的神
並祈禱,所有的逃亡者都能找到
自己永久的故鄉
一天,就這樣在一天裡消失了,在睡去
或死去的時候
你希望,明天還會一樣明亮的到來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辛金順 創作
#Winnie 手寫,粉專 Winnie艾寫字,Instagram:winnieadam
※本篇收錄於辛金順最新詩集《國語》(#聯合文學,2021年4月21日)
※詩集曾獲第四屆「#周夢蝶詩獎」,詩獎粉專 周夢蝶詩獎學會
※《國語》(引自書介)
「我只說一種語言,但這語言不是我的。」──德希達
我在他們的語言裡失蹤
我坐成了自己的廢墟
碎片、瓦礫、遺跡、鬼魂和
母語,火的灰燼
許多語言的消失和邊緣化,往往都是因為某一語言藉著政治權力而擴展為強勢的語態,以鞏固族群的勢力所造成的。是以,某族群語言的強弱,正也反映出了族群間的政治位階狀況。
尤其在單語主義國家,某一語言往往以國族之名,合法性地將其他族群語言進行壓制、驅逐、邊緣化,甚至消滅掉。因此在「國語」的名義之下,也就沒有了「我」的語言,只有「我們」,或「他們」的語言,這無疑表徵著一種自我存有的失落。
※辛金順 《國語》新書分享會※
日期:2021年4月30日
時間:下午15:00 - 17:00
地點:紀州庵 新館三樓-人文講堂
主講人:辛金順
對講人:向陽 (作家)、#林建國(教授)
主辦單位:聯合文學、紀州庵文學森林
※感謝聯文及其聯絡人孟璇
德希達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1688351171318544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就有機會抽《暴民法》一本呦。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0.6.22 - 2020.6.29
👏感謝 聯經 的熱情贈書
-
第14集:黑暗騎士電影解析:高譚市的政治哲學 / 法的極限與正義的辯證:柏拉圖、盧梭、尼采、德希達、阿岡本、傑森˙布倫南
-
超級歪:「諾蘭系列即將重新啟動新的三部曲啦!」
-
本集關鍵字:
#報復性正義 #形式正義 #恩典正義 #GeorgeFloyd #影武者聯盟 #高譚市 #舊約聖經 #代罪羔羊 #道德平等論 #正當性理論 #人民主權論 #公共意志 #量刑聽證會 #公共安全委員會 #法國大革命 #凱撒 #羅馬獨裁 #例外狀態 #反恐戰爭 #愛國者法案 #猶大 #耶穌 #亞伯拉罕 #高貴謊言 #理想國
-
參考電影:
1962《雙虎屠龍》
1997《意外的春天》
2006《死亡筆記本》
2017《第22年的告白》
參考資料:
Agamben, Giorgio
2010,《例外狀態》,麥田出版
Brennan, Jason
2020,《暴民法》,聯經出版
Derrida, Jacques
1992, Force of Law: The “Mystical Foundation of Authority”.
In Drucilla Cornell, Michel Rosenfeld & David Carlson (eds.),
Deconstruction and the Possibility of Justice. Routledge.
Fassin, Didier
2019,《懲罰的三大思辨》,聯經出版
Girard, René
1977, Violence and the Sacre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Metzger, Jeffrey
2019, The Rise of Politics and Morality in Nietzsche's Genealogy
Nietzsche, Friedrich
2017,《論道德的系譜》,大家出版
Plato
2014,《理想國》,聯經出版
Rousseau, Jean-Jacques
2018,《社會契約論》,商務出版
德希達 在 亞次圓 _ Ylia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這次的秋季新番真的很強嗎?
其實不好說,好不好看都見仁見智,
但願有那麼幾部作品是值得你期待的!
►►原創星球新撰故事:https://goo.gl/71h4p6
►摯愛der蝶蝶的新番推薦➔https://youtu.be/D-4OelkI-xY
↓↓↓收取更多次次的消息↓↓↓
▶️▶️亞次圓の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yv.dimension/
▶️▶️萌新のPixiv:https://pixiv.net/member.php?id=14437647
▶️▶️推特Twitter:https://twitter.com/CytNuskerYV
▶️▶️演講、工商諮詢或合作計畫:yliasvdimension@gmail.com
#10月新番推薦 #秋季新番推薦 #刀劍神域第三季
===================
►影片推薦列表◄
00:57 魔導少年 最終季
01:23 東京喰種:re 第二期
01:51 關於我轉生變成史萊姆這檔事
02:20 -弦音- 風舞高中弓道部
02:40 INGRESS The Animation
03:09 寄宿學校的茱麗葉
03:30 我喜歡的妹妹不是妹妹
03:51 我家的女僕有夠煩
04:16 隔壁的吸血鬼美眉
04:43 天空與海洋之間
05:07 來自繽紛世界的明日
05:36 RerideD - 穿越時空的德希達
06:09 青春豬頭少年不會夢到兔女郎學姊
06:42 傀儡馬戲團
07:17 SSSS.GRIDMAN
07:46 RELEASE THE SPYCE
08:18 終將成為妳
08:51 JOJO的奇妙冒險 黃金之風
09:08 哥布林殺手
09:46 魔法禁書目錄 第三季
10:38 刀劍神域第三季 Alicization
===================
►使用BGM◄
《白箱》OST 「ルート66、ホントは青梅街道」
by 浜口史郎
《少女前線》2.0:塌縮點 主題曲「What am I fighting for」
by Akino with Bless4
===================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and research.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德希達 在 Theta德希達 的推薦與評價
慶祝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即將開展 德希達第六年擔任合作夥伴可惜今年因爲防疫關係現場全面禁止飲食限上聯名商品只能線上見了~ www.zentheta.com.tw ... <看更多>
德希達 在 [德希達]前言與德希達的生平簡介-1 - 看板W-Philosophy 的推薦與評價
遊戲的思想家 Jacques Derrida
一. 前言與德希達的生平簡介:
1. 出生背景:
當代思想從強調同一性的理性中心主義走向去中心的符號自由遊戲,被稱為解構
之父的德希達,其學說思想是研究當代藝術思潮的一大指標。
1930年7月15日,德希達出生在阿爾及利亞的首都阿爾及爾近郊,一個叫艾爾比哈
(El Biar)的地方。他的本名叫「Jackie Derrida」,是一個美國式的名字,直到後來
發表論文時,覺得這名字不適合作為一個思想家的名字,於是以「Jacques Derrida」
─一個法國式、基督教式的名字─作為他作家身份的名字而存在。德希達提到
:這個固有名的變更提出了「實際上極其重要的問題」。固有名與署名的問題是
他常常考慮的問題之一。
他是一個出生於阿爾及利亞、具有猶太血統的法國人。他以法語為母語,他的家
庭只是一個「極具平凡意義上的(猶太教)的習慣遵守者」。 但在阿爾及利亞的猶
太人一度在1940年維希政權統治下,解除了公民權,他也因此被學校開除。他說
這是「三重的背離」,因為首先他從阿拉伯或柏伯爾(更切確說是馬格里布─突尼
斯、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的總稱)的語言文化中被切斷,第二從法國進而歐洲的語
言文化中被切斷,第三點則是從「猶太的記憶,應該設想為猶太之物的歷史和語
言」中被切斷。
2.學術生涯:
這樣的出生背景是導致影響到他未來思想的原因之一,他沒有既定的思想體系,
而是從不斷的閱讀中進行他的寫作。他的思想不見容於法國哲學界,卻在美國發
揚光大。1956~1957年他到美國哈佛大學深造。 60年代成為《Tel Quel》雜誌的
核心人物,傅科、阿圖塞、拉康、巴特、德勒茲都曾是這雜誌的主要成員,德希
達亦與他們有過激烈的論戰。但由於他不能認同雜誌創辦人索萊爾斯教條式的馬
克斯主義,1972年與該雜誌分裂,後一直在巴黎高等師範學校任教。另外1966年
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召開的「關於人類諸科學的批評語言」為主題的學術研討
會上,德希達發表了一篇《人文科學言語中的結構、符號、遊戲》的論文,成為
研討會上的中心話題,打開了他的國際知名度,也因為這篇論文,以後他便定期
在美國的幾所大學任教,另外在這個研討會上,他認識了保羅‧德曼,後來1973
年耶魯大學任教時便與保羅‧德曼為核心,形成所謂的「解構評論」的「耶魯學
派」。這個小組於1979年發表的《解構與評論》(Deconstruction and Criticism)
可視為這學派的宣言,自此之後解構在美國可說是蔚為風潮,席捲了美國各大學
的文學研究,發表了不少解構性的論文。不過由於這小組間每個人的獨立感都很
強,德曼與德希達對解構的看法也存在著很大的歧異,不久德希達便不斷警告,
如果解構因機械性的應用導致自己破壞作品的意義作用而化為方法、規則的話,
那就有可能制度化。70年代也是解構作為美國造的思想反傳入法國的時代(後結構
主義一詞亦由美國創造,反傳入法國)。
3.社會實踐:
1968年的五月風暴,德希達亦捲入其中,也參加了集會和遊行,不過他對於當時
全體一致的狂熱總感到有點距離,並感到不安,另一方面,1968年五月以後哲學
家和大學者都已不能像以前那樣既發表議論又寫報導了,而事情的餘波,亦影響
到大學裡的保守勢力,使他們的不滿更加的強烈。德希達看到這種跡象,從而加
強了他在制度領域內的解構實踐。
另外一件德希達涉入甚深的,便是70年代開始,法國政府為了因應產業界實施技
術性、實用性的教育,並大幅刪減中學哲學教育的經費,將必修課改為選修課,
減少哲學教員的人數。1974年4月他與其他教員還有學生便組織了一個研究小組
GREPH(哲學教育研究小組 Groupe de Recherches sur l'Enseignement Philosophie),
隔年政府的改革案一發表,GREPH立即發表反對態度,並廣泛的組織反對運動,
德希達在此過程中也重新閱讀了過去哲學家對大學、哲學教育的理論,並提出不
能廢止哲學教育,而是要重新批判性的認識哲學教育,且要增加哲學課程的時數,
降低學習哲學的開始年齡。這一運動終於促使1979年在索邦納大學召開名為「哲
學的三部會」的公開討論會,這討論會的11名籌備委員除德希達外,還包括德勒
茲、利科、約翰凱萊維奇、夏特萊、拉康、拉巴爾特等人。到了80年代這運動終
於獲得了成果,密特朗政府上台提出了擴大中學哲學教育的方針,創辦了「國際
哲學學院」(College international de Philosophie),德希達為其籌設階段的
核心成員,1983年正式運作時就任首任主席,他現為法國社會科學研究院教授。
--
╭──┬──┬──╮【Edit】站 bbs://bbs.kkcity.com.tw:22311 ─────╮
│人文│社會│科學│╔═══╔══╮ ╦ ═╦═ ╭─你看見了美學╯
├──┼──┼──┤╚══╗║ ║ ║ ║ ╭還是錯覺?────╮
│藝術│哲學│文化│╔══╝║ ║ ║ ║ ╭─╯ ╭─5_Aesthetics╯
╰──┴──┴──╯╚═══╚══╯ ╩ ╨ │ 美學板 ──────╮
特殊看板 優質個板 ─────── 編輯‧邊境 ─╯ ╰─ 板工 RAYBO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184.13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