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有人轉PTT,說看輕小說對小孩好不好,然後朋友說這跟讀書習慣有關...總之很多意見。我想講的是別的,那就是從這些人的回應,以及留言與討論中,可以發現什麼?
嗯,就階級啊 XD
我下面提的東西,請讀者先記得,全部都是「統計」,不是個案。請不要拿「我家就不是這樣」來講,畢竟再怎樣,扣掉看過的資料,我個人碰到的學生案例就是千個以上,跟我講個案可以打破通則,這個..............
很長,嫌煩的可以不要看。
總之,讀書習慣最好什麼時候開始養成?理論上越早越好,從3歲開始都可以,拿童書講給他聽,越早認識注音,可以自己讀注音書最好,認識的字越多,越可以早點看其他書籍。
我個人的看法是,差不多超過小學中年級,大概10歲以後,很多習慣就會定型。這個時間點不敢說百分百,但看到的跟與學生抬槓的結果,多數有讀書習慣的人,幾乎都是小學低年級前就有看書的習慣。
或者說,擁有「看長文不會覺得煩的能力」。
千萬不要以為這很簡單可以練,研習遇過很多小學老師,要學生從看短文到長篇,練習短文(100字)到長文(600字),橫跨3-5年。國中多的是從國一開始練到國三,才有一些成果的。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越早越好,各種習慣越晚就越難養成,尤其是透過文字吸收資訊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與父母親的行為「高度相關」,所以統計結果可以表現出,學生的成績與父母親的學歷是唯一完全正相關的因素。但這個更深入研究,其實關聯的是「職業」,只是在台灣通常你的學歷與職業有高度相關,在歐美等地區,關聯性相對沒那麼高。
職業為何有關?嗯,為什麼教師的小孩,成績通常都「不會差」?說頂尖是不見得,但極少見到中小學老師的兒女,成績落到後段班,甚至需要補救教學。更實際的說,教師這個階級的子女,表現表現會比其他職業要好很多很多。
你不覺得奇怪,是因為你會想像,小孩回家問問題,爸媽就是老師,可以教可以帶,等於免費補習教育。但實際上真是這樣?
還真的是。XD
不過把職業放大,公務員子女的表現就也不差,甚至軍官的小孩也不大會,中產白領的...好像也還好。這究竟怎麼回事?
很簡單,小孩放學後,沒人盯著幾乎可以肯定都在玩,頂多作業寫寫交差(很少),但若父母親在旁邊,盯著培養其讀書習慣,那麼小孩會在各方面會比較優秀。大致上可以把這種對學習、學業有幫助的能力,可以區分為下面三項
1. 定下心的能力。可以坐在那看文字、知識性的書超過一小時不動,絕大部分沒有訓練過的小孩都做不到,這幾乎都是從小看書看習慣的結果。
2. 閱讀長文的能力。這跟定心不一樣,寫數學全部都是數字,也可以寫一小時的人,看到國文10分鐘後就躺平的例子不少。重點是,怎樣閱讀超過數百字的文章,還能擷取重點。一樣,沒有從小練,幾乎都做不到。
3. 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就是像我一樣每次都可以鬼扯幾千字,同樣要訓練,透過寫作可以整理與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是沒從小練就不行。
這邊說的練習,不是只有學校練,而是家長在家耳濡目染的結果,像是爸媽回家都在看書,上網看的都是一堆密密麻麻文字的東西,小孩較會有興趣一起學。而小孩越小,會遇到越多挫折,字看不懂、文章讀不懂、抓不到書本在講什麼,都是常態。而父母親擁有越高的學歷,比例上也較能指點出,家裡寶貝不會在哪,而且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
「耐心」
多數在台灣拿到高學歷的家長,都歷經十多年痛苦的學習,至少有一定的耐性,比例上可以理解小孩課業苦痛。所以遇到小朋友提出問題,跟勞工家長相比,較願意花時間慢慢解釋清楚,就我在學校的觀察,學生表達家裡的相處狀況,會教功課、解題目、一起讀書的比例,大學以上跟高中職以下的家長,相差幾乎是10倍!!研究所跟大學比,也接近2倍以上。
為何我們有一種,有錢人好像都可以花錢補習補到好的錯覺?我可以跟你說,真的是錯覺,補習班是在這條學習道路上,幫你上「讀書經驗值buff 10%」的補師,真正讓你擁有超強技能,可以一路打怪到魔王的關鍵,往往是在新手村的「父母」,在你出去前就教了多少。
一個回到家,爸媽還在工廠沒回來的家庭,與另一個總是會有爸媽其中一人,陪你寫功課的家庭相比,膝蓋想也知道哪一種家庭的表現會較好。
故為何教師子女在各種白領階級中,又特別有優勢?啊不就廢話,基本上我沒見過,理工科老師的兒子考自然科會不及格,國文科老師的女兒作文都寫不好。偶而見到一個自然科老師的小孩,學校考個70 分,老爸在那煩惱,而這已經是真的天分差到很....的程度(怪上帝吧)。
哪個老師會放自己家小孩,成績一蹋糊塗卻對他說「孩子您自由吧,爸媽不在乎的。」別鬧了,全台灣為何一兩年會有這種新聞出現一次?就是因為這算「新聞」啊,大哥大姊們,這不是常態。
即便如此,我也遇過一些學長姐,小孩從小栽培,結果還是考到私立大學,氣死。但氣歸氣,私下聊聊也知道,今天若他父母親不是教師,而是一般的勞工家庭,這種砸下無數金錢心力也才私大中段的素質,會去幹嘛?
大家都很清楚,十個裡面八個都會變成PTT嘲笑的8+9,而這些小朋友能從這個底層翻身的機率,大概也是十個裡面沒有一個。其他人就是一輩子這樣,在勞工階層一生,多年後說著跟父母親一樣的話,不要自己小孩也那麼辛苦。
所以,這邊還要提一個更殘酷的事實,幾乎所有頂尖公立國中,附近學區都是中產階級的中上層?
因為,這些家庭的財務狀況,都完全可以支持,家裡只有一個人工作,另一個在家顧小孩。當一個學生回到家,就有一個高學歷的父母親(通常是媽媽)在家,馬上會幫你規劃寫作業進度、考試進度,不會的問題立刻都能得到解答。這形同你花錢請一個頂大學生全年無休在家家教。
這跟一個沒有這種待遇的家庭相比,會佔有多大優勢?別再怪補習班了,這些學區的補習班老師都超拚,一堆班主任都在過著隨時胃穿孔的日子。你把同樣的狀況拉去全校第十名考70分的學校看看,附近安親班光是可以把學生押著作業寫完,就是功德一件。
這引申出的概念就是:只有資源夠多的家庭,才能夠提供長時間的陪伴。真正讓你家小孩可以成長,成為一個有知識跟智慧處理問題的人,最重要的因素叫做:
「紀律」(原本是秩序,網友表示依照文意紀律較好,特此更正)
就跟大家都知道,培養良好運動習慣,身體才會好一樣。讀書學習也是,你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訓練出強大的意志力,可以排除其他誘惑,專注在學習上。
怎麼可能會好?
#別再拿阿扁當例子了啦
#100年出現沒幾個的不能當規則
======
講這麼多,我想說的是,為何很多進步左派講教育,會講到讓人吐血。學校老師哪幾個是右派?幾乎都偏向社會主義,不然不會有人自願留下,免費幫弱勢學生做課後補救。每次有一些弱勢學生出狀況,光校內募款,隨便都可以募到幾十萬,這還不包括申請的項目。
如果學校老師,一點都不進步,充滿保守封建思想,那麼應該是自掃門前雪,怎麼會去管你家小孩死活?我是不否認有這種人,但多數學校教師都不是,其思維都相當接近社會主義。
因為看多了,不需要書呆子講經,生活經驗遇到的案例就比你田野調查多好幾倍。階級複製在學校是極端血淋淋又殘酷的,像我這種市區到郊區都待過的,更是看到心都要冷,不然無法解決問題。
提供無限教育資源,大學免學費,這些對資源匱乏的學生來說,其實幫助真的很小很小。免學費這些對誰幫助最大?大概是中產階級的中下層,因為這是錦上添花,可以多一筆錢去補習,或是讓爸媽其中一人,辭職在家顧小孩功課。但對勞工家庭來說,上大學的最大目的是脫離階級複製,讓小孩可以翻到中上層,光這筆免學費,完全不足以打破新手村劣勢。
很多人會講說大學免學費很棒,但我可以肯定免費幫助極小,為何?我剛剛講了一大串,各位都沒發現?
念書不要念到呆,美國教育理論在台灣不適用,反倒是透過強迫義務教育,以及幾乎可說全世界最頂尖的教育師資素質(台灣的教師學歷平均極高),公立學校現在要再提升水準,只有小班制跟雇用更多教師。
美國有些人陷入階級複製的循環,免費上大學恐怕是推手之一,與初衷相差甚遠。我們卻看到不少人拿著美國的案例,想要台灣照辦,簡直瘋狂。
為何?不管世界何處,想要爬上中產階級,就是要取得一定的專業能力。你砸錢去大學,到底學了什麼?如果沒有學到生活技能,盡是學習各種平權概念、反歧視理想、歷史修正主義的東西,這到底可以促進社會進步什麼?你的目標是小孩進入監督這家公司有沒執行正義的單位?
「啊這不就是政委」
別在鬼扯蛋什麼這是反人文科系,你在一家製造業工廠內,強迫安插20%的反歧視監督執行職位,最後會怎樣?這個社會哪種職業比較多,需求比較大,去統計就知道,不需要砌詞詭辯。
對於藍領勞工,社會最底層的人來說,家庭崩壞恐怕是最先出現的問題,單親、家暴等等的小孩,從小就取得不到我上段說的教育資源,他沒有父母在家教育,細心指導各種學習問題。在比例上,會從這種貧困循環中跳出的,本就是資質極高的少部分,其他多數人就是陷入讀書也讀不好,工作也找不好,負面循環變成父母,繼續單親跟家暴。
而那些僥倖逃出底層的資賦優異者,其中有一大半更慘,因為他們從小就沒有家庭溫暖,所以導致自己「不相信有家庭溫暖」這種事。多數轉為相信,家庭功能可以透過政府介入取代,「反正自己的經驗就是沒爹沒娘也無所謂」。
這很糟糕,我們的案例中,會落到這種循環的比例真的很低,多數家庭都有溫暖,溫度或許有所不同,極少見到家長對子女未來漠不關心,大部分只是關心的方式不大相同罷了。而這些人又特別會放大少數的悲哀,為了達到解放所有人的目的,他們採取的手段就是:
「摧毀既有秩序」
這真的是在開玩笑,學生畢業後,多數想要的就只是平淡的生活,平淡的幸福。大多數人不要求澎湃的人生,激烈的變化,而你的改變是摧毀一切舊有的組織,選擇政府全方面介入?只因為你覺得幾個個案的幸福必須不計一切代價保障,自己的經歷代表全台灣所有家庭都沒溫暖?
拿個案來講我們更熟,每年學校多少個案要處理,但有累積到變成通則嗎?就是沒有,所以才是每年零星個案。
要拯救這些底層奈落的循環,砸錢補貼免費讀大學,或是UBI之類的恐怕是最糟糕的做法。這些人都沒有考慮到社會觀感,處在這種階級的人,非常在意社會眼光,除非你把社會解構到完全原子化,不然不考慮社會連結的提案,肯定失敗。
以我們的角度來看,教他們取得技術能力,擁有在職場上求生的能力,建築一個平凡的家庭,構築一般的人際關係,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幸福。你不可能每個人都念台大,所有人都當台GG工程師,這永遠不可能。
結果,你們想複製美國的另一種循環,希望給這些人免費上大學,還有人覺得要塞進去一大堆進步教條給他們?別害人好不好。
那些都是資源不夠就做不到的,這些身在底層向上爬的努力學生,絕大多數都不會達成咖啡廳菁英的希望,大步邁向進步的一方,而幾乎都會轉頭擁抱傳統,竭力找回他們小時候最欠缺的家庭溫暖。
然後希望,自己孩子永遠不要失去這些東西。
「解構主義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解構主義例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解構主義例子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解構主義例子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解構主義例子 在 [問題] 結構主義解構主義後結構主義- 看板FineAr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解構主義例子 在 解構主義特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流行時尚選集 的評價
- 關於解構主義例子 在 解構主義特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流行時尚選集 的評價
- 關於解構主義例子 在 解構主義藝術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解構主義例子 在 解構主義藝術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解構主義例子 在 解構主義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解構主義例子 在 解構主義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解構主義例子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又要來抱怨了,這幾天看看下來,覺得台灣有三師:天師、大師、老師。
想當天師的努力發神諭,就有信徒拼命解讀,爭奪那個神棍的地位。
大師則要天天寫書跟海巡,維持一個龐大的敘事架構,爭取粉絲的支持。
我們老師呢?..........同樣作為知識買辦,每天忙著馴獸就夠了。
小時候覺得老師偏保守,都是因為故步自封,環境封閉容易被洗腦等等。現在我認為,這個說法有一半是對的,老師的環境真的很封閉,要像我這種跑過10間8間的過客很少。
那另一半是什麼?叫做經驗。說真的,我這些年對於左翼的進步價值,容忍度越來越低的理由,絕對不是「理論錯誤」或是「統計資料顯示」這種事情。而是跟現實不符,與表現出的狀況不符,透過多數老師自己的資料,以及個人群組的情報網,令老師反感最大的來源,是表裡不一。
我真的真的,建議各位去成家養小孩,不要想著找到生命中的Mr. Right才結,婚姻是要去維持的,不是渾然天成,價值觀與生活習慣的接近,會讓關係較為長久。
這不是要開婚姻版,是因為老師看多了,不管是官員或民代,在網路上進步或保守,還是說參加什麼運動的人士。基本上對待子女的態度,在小孩上學以及對待學校的態度上「幾乎一模一樣」,也就是說那些公開場域或是網路喊得很大聲的,都是要別人家的小孩去當試驗品,自己的還不是送去私校狂補,或是在公立學校盯功課盯到死。
如果我們看到的情況是,你說一套做一套,理論再美好、說詞再華麗,都嘛是屁。
====
抱怨完了,來講點正經的。
很多人看到大師解構,都會發自內心讚嘆,因為看到了自己看不到的面向。但卻往往忽略,大師透過解構再重構出的架構,很有可能是錯的,這不是他故意,多半是他不知道這樣不對。
解構社會讓人迷惑,是因為多數人沒有去讀過,而真正研讀很久,並有深刻了解的,往往受限於學科、學派、指導教授,導致整個看法是有指向性的。有指向性也還好,重點是你自己知不知道有偏好,網路上你看到的理論與模型狂信者,尤其是左傾的偏好特別重,因為正義與信念無法驗證,可以拿去作為理論的自圓其說。(寫過論文就知道這甚麼意思)
舉個例子,你把家裡的烤箱拆解,得到了金屬板、加熱絲、溫控零件等等,解構出的結果,重構出可行的方案,大概也就是加熱裝置,厲害的還可以根據電子零件的設計,知道這是家庭烤箱,而不是實驗室高溫用。會把烤箱解構的零件,重構成拷問工具,或是指控為解離家庭母親烹飪角色,都是資本主義與資本家的錯,這是共產黨。
這還是解構一層的,如果你解構的符碼非常之細,如把烤箱解構成鐵、銅、鋁、高分子材料(塑膠)等等。你確定重構回去,可以得到烤箱?這就是華文圈中的問題,很多人把歷史跟社會與政治制度解構後,把符碼重構成他認定的樣子,實際上就我們科學家來說,金屬跟塑膠可以有近乎無限種的組合,即便你拿著烤箱的元素組成,說「你看看這種元素比例,只有烤箱合理啊」。
呃,你確定不同牌子的比例會一樣?
如果同樣是烤箱(民主國家),你堅持國產跟的組成日產一樣,並認為反正都可以烤,所以只要這種元素成分就可以變成烤箱。那大概是Minecraft玩太多,以為把礦石拿來敲敲就可以變成物品。
作為工程師與某些材料的專家,同樣的原料經由不同的製程,產出的結果以及可以製造的成品,也會完全不一樣。所以我一向對於解構的方法很推崇(分析儀器),但對於重構這件事充滿疑慮,尤其是重構後必定會得到某一種結果的那種理論。
各種學科的重構法,就如同他擁有某幾種的製造工具,他看多了當然會覺得,鐵只能拿去做這些,銅可以做那些,塑膠能夠做到這樣。但其他工廠難道原物料就用不到這些?
為何我常說,你得要實際去做過才知道,很多事情跟理論差距甚遠。不是理論錯誤,這比較像是一個中鋼人員,認為所有跟鐵有關的東西,都算他管的一樣,根本是廢話。但這位中鋼仁兄,就擁有製作所有鐵製品,或者解析每一款跟鐵有關的產品如何產出的能力?
你也知道不會,那為何深信某套理論可以通用世界?拜託,那叫做硬套跟亂套。
至於你問,老師管這幹嘛,就興趣啊。作為把人生職志放在學問與技術普及化的人來說,怎樣把靠杯無敵難懂的知識,變成多數人能懂的常識,這門技術遠遠比去寫啥完美制度與政策的理論要難多了。
而且,跟人互動的過程,會讓你知道自己有多卑微,並從此當中獲得到真正的敬意。
#上大學的那幾個不要覺得國際共產好像很棒
#死小孩你作業到底要不要交
解構主義例子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後了,我也得說一下,只講Technology而不說社會結構的,稱不上談戰略,那比較偏狹義的純軍事戰略,而這在現代越來越像是戰術討論。
=====
Part3 民主國家與非民主國家的困境
民主國家的困境,主要來自兩方面。第一,無法媒體管制,面對新形態的資訊戰相當無力,國內對立不利團結。第二,義務役的放棄,導致以徵兵制為基盤的民族國家開始崩潰,欠缺團結機制,全球化後加速社群解離成個人,走向後現代社會。
這兩者相互加成,促使民主國家內部鬥爭強烈,資訊戰需要矛與盾,攻擊倒很簡單,防守又分單純與複雜兩類,單純點就是封鎖與查禁,複雜的就是應對假消息等各種防衛機制。而單純手段幾乎不可行,導致民主國家應付非民主國家的「非對稱戰爭」,尤其是資訊與文化戰來說,相當的耗成本又難得到政治利益。
非民主國家之所以會對民主國家發起資訊戰,也並非是價錢低廉這麼單純,而是非常現實的一點:民主國家的整體國力遠超過非民主國家。
民主機制背後兩點,市場機制與私有財產,簡稱資本主義。而所有的經驗都證明,不管是國家管制型的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管控的資本主義,效率絕對遜於私有財產不受侵犯,法律保障的資本國家。
現代兵器的技術,全部是錢堆出來的,沒有巨量資本,根本就不可能發展出這些精密設備。尤其是2000年後奈米技術的發展,材料、製程往往差一代,其電戰能力的落差,就是全有與全無,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麼簡單,好像都有紅外線、都有夜視鏡,雙方的夜戰能力就會一樣。
複雜、多樣化的技術,是因應蘇聯解體後,美國稱霸的世界而生。全部的戰爭秩序,都圍繞在海權與全球貿易線暢通下,一但失去全球化的助益,世界各國走回區域發展,生活成本都會上升,連帶拖累技術發展。這表示大型戰略武器的需求變低,因為落差一代就是0與1,想要發展的必然是要挑戰當代秩序。
而這種近代複雜技術的整合,背後代表的是龐大資本的堆積,非民主國家沒有這個國力可以對抗,故需要發展非對稱手段。但非對稱手段要有效,基本上建立在3點上:
1.低廉的一般武器在特殊環境下可以抵銷先進武器的優勢
2.社會全體意志願意堅定支持衝突下去
3.不打破現有國際秩序的前提
因為,非民主國家畢竟很少是技術領導者,即使前蘇聯耗盡全國之力,也僅能在幾項突出。軍工技術可以在某一方面領先,但整體工藝技術需要民間企業蓬勃生機。一旦當今國際秩序毀掉,民主國家固然實力大損,非民主國家則會因為缺乏全球化,連技術連通都會斷絕。好比武漢肺炎疫情造成的狀況將之擴大,美國對外國也開始鎖國,當全世界都互相鎖起來,最倒楣的會是哪種國家?絕對不是一無所有的窮國,窮到一個程度反而沒差,而是需要一等先進技術的次等國。
而軍事技術會低落,不管在哪個國家都一樣,遵守著一條公式:「離戰爭越遠的國家,民間薪水就越高」
也就是沒有戰爭需求,或是長期遠離危機,還是人民不覺得有危機的時候,民間企業總是能提供較高的薪水,長遠的職涯發展。但本國若軍事技術持續低落,軍組織衰退的結果,就是容易引發他國入侵,產生新一代的戰爭。這個例子用在全球化的權力結構也是通的,進入現代之後,全球化可以拉平趨勢,但仍然解決不了霸權結構,以及世界資源的控制問題。
理想上,世界各國都放棄武力,共謀和平發展應該會對全人類好,但現實就是沒這回事。
而非民主國家對民主國家的挑戰,必定都是對自己有利?這其實也不是,非民主國家的困境,就在於全球化的世界中,他們只能選擇邊緣化,或是寄生在整個全球秩序下。
邊緣化的優點,就是萬一帝國體制崩潰,不會受到波及,還會有擴大區域勢力的可能。缺點就是,整體國力遠遠遜於進入體系的國家。寄生型的國家更慘,唯一的希望是,帝國崩潰之際,自己可以承擔新的帝國秩序。但歷史從未有這種狀況,全部的秩序交換都要透過戰爭,而往往戰爭過後,爭霸國自己也倒了,新的秩序起碼要兩代人重新建立。
技術的發展就是這麼殘酷,現代科技全部用資本堆出,沒有這些資本就產生不了精密武器。越精密的武器,整合起的性能只需要少量,就能發揮以一敵百的效果。沒有這些技術,就只好用血肉去堆屍體,依靠媒體戰打到民主國家主動棄戰。
但這種勝利又回到最初,這只是不敗而已,多半稱之為慘勝。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固然很蠢,殺敵八百自損一千豈不是智障?
且不提這種挑戰霸權秩序的問題,光是從敘利亞到阿拉伯之春後的國家,以及中國對新疆的鎮壓,都可以看出要使用傳統武力,大部隊去綏靖、清洗一個地區,到底有多困難。即使不需要面對媒體壓力,針對的都是手無寸鐵的平民,依然不是十年八年可以做到,而且耗費大量資源,幾乎是陷入泥沼。
這其實從蘇聯入侵阿富汗就已經可以預見,現代要達到一百年前的各種統治效果,雖然有科技手段可以協助,但實際效率已經沒那麼好。而要控制所有教育與媒體,實質洗腦人民,讓全國民眾的思想有一致性,又會產生非多元化的弊病,最終影響國力發展。
而非民主國家嘗試解離民主國家,看似得到一時優勢,但長遠來說也是在毀掉自己的技術汲取源。雖然大多數的獨裁者,總以為自己夠聰明,可以紙上談兵的創造技術,這也是他們勇敢的泉源之一。但實際上無一例外,越是內部團結一心,社會穩固不變的,自有技術水準就越低落,總以為可以靠複製貼上得到世界。但複製總有時盡,他們總以為自己可以隨時接上人類千年智慧,不需要傳承。
這在民主國家中也是危機,知識普及與多元化,讓技術傳承越來越困難,多半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曉得表面不懂內涵。半調子的結果往往比不會更糟,而從這邊要看未來軍武的發展實在很困難,畢竟社會與軍事是綁在一起的,全部解構化的社會長什麼樣子?
搞不好變成大企業家族重整,掌握武力後又變回貴族政治,新型態的封建體制成型。現代基礎的中產階級崩潰,恐怕不是這些試圖內部解離者,當初所想的那麼簡單,可以輕易的替代掉。就算可以,這個過程可能也會長達百年。
但人類就是這樣,越了解技術本質的,越清楚社會崩潰的恐怖。可這個世上多的是認為崩掉無所謂,只要自己稱霸就好。
這種不願意在冷氣房當社畜,寧肯在石器部落稱王的思考,都來自於幻想。幻想技術與資本,可以跟社會結構永遠脫鉤,只更迭統治者,其他都不改變。
解構主義例子 在 解構主義特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流行時尚選集 的推薦與評價
解構主義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大體來說,解構閱讀是一種揭露文本結構與其西方形上本質(Western metaphysical essence)之間差異的文本分析方法。 解構 ... ... <看更多>
解構主義例子 在 解構主義特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流行時尚選集 的推薦與評價
解構主義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大體來說,解構閱讀是一種揭露文本結構與其西方形上本質(Western metaphysical essence)之間差異的文本分析方法。 解構 ... ... <看更多>
解構主義例子 在 [問題] 結構主義解構主義後結構主義- 看板FineAr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poolmimi (找到是旅行的意義)》之銘言:
: 定義理論看了很多次
: 但好哲學 還是我太笨 一直看不懂其中的精隋
: 還請幫幫忙用白話文的方式幫我解答一下這三個名詞
: 有舉例更好
: 大謝了
解構主義 Deconstructivism
起源地 : 法國
主要特色 :
1.使用破碎 鋸斷狀造型 2.扭曲重疊的幾何圖案 3.拒絕裝飾
主要內容:
1.宗旨為挑戰與揭露
2.拒絕歷史主義與裝飾
3.運用重疊的字體與圖像 營造多種詮釋
解構主義在1980年代末期興起的名詞 相較於其他設計運動
解構主義比較像是建築界和設計界共同形成的一股趨勢
概念來自於1960年代末 由知名哲學家德希達(Jacques Derrida)
所提出的文學批評理念「解構論」(deconstruction)
德希達認為文字有多重解釋 因此永遠無法表明其真正的含義
解構論的目的是要顛覆文字和知性基礎 從中粹取其無意義性
德希達的理論在1970年代傳入建築界及室內設計界 形成所謂的解構主義
目的是要挑戰理性秩序概念 暴露內在結構
1988年 建築師Philip Johnson 在紐約現代美術館舉辦一場展覽
展出包括Peter Eisenman. Zaha Hadid . Frank Gehry .Bernard Tschumi..
等七位建築師的作品 確立解構主義的地位
展出的作品包含充滿想像力的建築模型與設計圖
對現代主義一成不變的傳統手法提出批判
不過解構主義的建築設計實際落實的例子並不多
其中Bernard Tshumi設計的巴黎拉維列特公園(Parc de la Villette)就是一例
平面設計中的字體設計師 Katherine McCoy.Lucille Tenazas
都將解構主義的理念套用在其作品中 以將字體與圖像重疊 營造多重資訊傳遞的效果
工業設計方面 Daniel Weil的收音機 用塑膠袋包裝 使內部構造清楚可見
將解構主義套用在日常生活用品上
主要代表人物為
Frank Owen Gehry -美國建築師 / 設計師 / 藝術家
作品為Bard College-Ri chard B. Fisher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巴德學院的費雪表演藝術中心)
Daniel Libeskind-猶太裔美籍建築師
作品為猶太博物館 德國..
--
https://www.pixnet.net/Tayako 咪寶總是陪伴我畫畫
「我只是希望在羨慕別人之前,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34.19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