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想法就能有不同結局】
我們都認為,「壞事」或「導火線」會直接導致我們經歷的「結果」。但 #心理學家 阿爾伯特・艾利斯提出奠基於理性情緒行為療法,讓我們可以透過 #轉念,改變「壞結果」。
例如,媽媽早上起床穿了新衣服,準備出門上班。但進到廚房發現女兒昨天煮義大利麵,骯髒的碗盤、到處黏著的紅色醬汁,讓她非常不高興。後來,她開始轉念,從女兒的角度看世界。
#退一步海闊天空
📸遠見IG分享好照片:http://bit.ly/2HvEoJk
👉掌握新知!加入遠見LINE好友:https://bit.ly/2xL03L4
🔔訂閱遠見雜誌YouTube,記得開啟小鈴鐺!http://bit.ly/2FcCknT
📰追蹤遠見Google news,給你最新資訊:https://bit.ly/3cOC6l5
「心理學 abcde」的推薦目錄:
- 關於心理學 abcde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心理學 abcde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心理學 abcde 在 XUAN 劉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心理學 abcde 在 [Talk] 正向心理學- 看板PS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心理學 abcde 在 第四講:ABCDE轉念法| #大腦衝浪訓練日記_Day4 我們都知道 ... 的評價
- 關於心理學 abcde 在 工商心理實驗室- 【淺談ABCDE Model】(≖‿ゝ≖)✧ 正向 ... 的評價
- 關於心理學 abcde 在 abcde理論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心理學 abcde 在 abcde理論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心理學 abcde 在 abcde理論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心理學 abcde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父母往往以自己固定獨特的信念來要求孩子的行為,並且習慣把孩子使我們失望的原因轉換成個人的意義。如此的循環結果造成了父母的情緒起伏。
當子女表現與父母期待的不同的時候,父母產生挫折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合情理信念的父母會誇大受挫的情緒,並且將自己的挫折感及無助歸咎於子女,而產生負面情緒。
一件事情發生後,會隨著我們對這件事情的想法,例如:假設發生的原因、這件事情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或他人應該負的責任等等,產生一連串的情緒。這些不同的情緒一層一層疊加上去,就會使心情擺盪,最後想法情緒糾結成一團而理不清,導致心情低落挫敗,高興不起來。
這些想不透的心結,如蠶絲般堆積上的想法逐漸使我們失去愛人的條件:不願去瞭解孩子的困難;拒絕聽我們眼中的歪理(他們的理由);很難去饒恕他們的不完美;沒有力氣給孩子面對錯誤再次學習的機會……
取自《別當除草機父母》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我很喜歡這本書裡面的一個標題「新手媽媽的苦惱,怎麼這麼累啊!──因為你愛的人增多了」,我想把它改寫成「為什麼有了孩子之後,經營家庭變得這麼難?!──因為你愛的人增多了!」。我猜,這或許能讓某些朋友多些力量,繼續面對每天生活的挑戰。
作者的筆法很「理性」,這是我喜歡REBT的重要原因。當我們生活遇到困難,「理性」記得拿出來用,可以幫我們一點忙。
祝願您,能用理性,讓感情更親密!
.
ps. 今天晚上沒有直播,歡迎參加明天的贈書直播
p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4108912505791695/
... ... ... ... ... ... ... ... ... ... ... ... ... ... ...
親子互動中隱藏的合情理與不合情理的信念
【文/ 武自珍】
父母往往以自己固定獨特的信念來要求孩子的行為,並且習慣把孩子使我們失望的原因轉換成個人的意義。如此的循環結果造成了父母的情緒起伏。親子互動中有些想法是合情理的,有些是不合情理的。
一、家庭中不合情理信念的特點是:
1沒將事實考慮在內的處罰原則。
家中成員犯錯的時候,就應該受到嚴厲的責罰或處罰,不考慮他的真實情形如何。另一個與這個信念相關的想法是子女犯錯一定要處罰,才能避免下一次犯同樣的錯。而不看事實上是否有效?
2誇大挫折感嚴重性的解釋傾向。
當子女表現與父母期待的不同的時候,父母產生挫折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合情理信念的父母會誇大受挫的情緒,並且將自己的挫折感及無助歸咎於子女,而產生負面情緒。
3認為情緒是無法控制的固執想法。
堅持自己的脾氣是無法控制的,因此也放棄了學習控制情緒的方法。
4將一個行為或一個特殊的狀況的發生認定為全部如此。
例如前天還覺得是不錯的孩子,因為今天一項行為表現就馬上認定他為從來都是不聽話的孩子。
5對子女的期待不能改變。
例如,「我的孩子對父母一定要聽從,我不能接受孩子反對我的意見,不管什麼狀況!」
6期待內容缺乏彈性而且不能創新。
即使事實已經證明某種處理家庭問題的策略是失敗的,但是仍舊堅持家庭成員應該以一貫的方式來互動,不願意嘗試新的家庭問題解決方式。
二、健康的信念是不固執,有彈性,視狀況而調整的
1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是以「希望、最好是」的思考形式,而不是「一定、必須」。
例如,對子女的期望是「希望他最好能自動自發地選擇用功讀書」,但是也能理解孩子如果不選擇用功讀書而先選擇有趣的遊戲是人之常情。
2願意嘗試新的問題解決方式。
父母積極尋找資源,考慮新的策略;也願意參考自己子女對問題解決的建議。
父母願意檢視自己的想法,保持合理的部分,例如:我的希望動機是好的,但是能夠針對不合實際、不符邏輯的想法重新檢視與做適當的調整。
■ 不作繭自縛
一件事情發生後,會隨著我們對這件事情的想法,例如:假設發生的原因、這件事情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或他人應該負的責任等等,產生一連串的情緒。這些不同的情緒一層一層疊加上去,就會使心情擺盪,最後想法情緒糾結成一團而理不清,導致心情低落挫敗,高興不起來。
這些想不透的心結,如蠶絲般堆積上的想法逐漸使我們失去愛人的條件:不願去瞭解孩子的困難;拒絕聽我們眼中的歪理(他們的理由);很難去饒恕他們的不完美;沒有力氣給孩子面對錯誤再次學習的機會。我們對孩子的期待、解釋,反而使我們產生想放棄的念頭。
當我們對生活中的人、事或自己失望的時候,容易失去信心快樂。多次失望經驗的結果使我們不願再努力,也無心改變。就像心理學所謂的「學習來的無助感」。困境使我們生命停滯,解不開的情緒結使我們對生活失去對這種狀態的耐心,慢慢地,我們把自己的生活解釋為「多麼不如意的生活」。在這種情形下,要能高高興興地度過每一天而不情緒崩潰也不容易啊!
那要如何走出自設的陷阱呢?
心理的健康決定於我們的心情,而心情態度又決定於我們原來思考及反應的習慣。人對事情的預期、事情發生的解釋,有許多的信念左右了我們的情緒及對事情的處理反應。我們如果能對情緒的形成有些瞭解,以及對影響我們情緒的想法有些認識,也許更有機會使自己的想法得到澄清轉變,因而脫離情緒的纏擾,生活中比較可能有幸福的感受。
.
以上文字取自
別當除草機父母:用REBT理情行為治療的ABCDE走出焦慮,教出未來世界最能生存的孩子
▍博客來:https://bit.ly/2Gzi9nx
▍誠品:https://bit.ly/3lmjvB4
▍金石堂:https://bit.ly/3lqdKSX
▍城邦讀書花園:https://bit.ly/3nrfX2c
商周出版
@武自珍
@武自珍—珍心在你我、理情看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rebtjane38/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心理學 abcde 在 XUAN 劉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相信過年前多數人都非常忙碌,我也一樣。昨天兩點多才睡,為了將今天恆隆行年會的演講內容,調整成最好的模樣!💪
還記得之前和人資同仁通過電話,和董事長吃飯,聊到了公司企業文化,他們告訴我恆隆行的員工DNA有:Agility、Boldness、Care、Discipline、 Execution,字母組起來剛好就是ABCDE。
結果非常巧的,我們在心理學中也有『ABCDE』,非常適合用來呼應恆隆行的ABCDE,因此演講內容就這麼定案了!
不過除了這五個,今天我還以xuanstyle再加上了F和G 😎
其實...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發現,最後還可以多一個『H』,大家有想到嗎?
就是hengstyle!希望大家可以把ABCDEFG運用在工作生活中,實踐屬於恆隆行的hengstyle!
非常謝謝你們的邀請,也謝謝大家熱情的互動,下次見 😉
心理學 abcde 在 第四講:ABCDE轉念法| #大腦衝浪訓練日記_Day4 我們都知道 ... 的推薦與評價
在第三講中,我們介紹了ABC理論;積極 心理學 之父塞利格曼改良了ABC理論,加入了D跟E──D ... 當你時常使用 ABCDE 技巧來思考、面對挑戰,有助於消 ... <看更多>
心理學 abcde 在 工商心理實驗室- 【淺談ABCDE Model】(≖‿ゝ≖)✧ 正向 ... 的推薦與評價
【淺談ABCDE Model】(≖‿ゝ≖)✧ 正向心理學家Martin Seligman認為,個體的「樂觀」與「悲觀」係透過原生家庭的背景、環境與社會影響所致, ... ... <看更多>
心理學 abcde 在 [Talk] 正向心理學- 看板PS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正面思考的威力〉
一項權威的心理學研究顯示,
正面思考的人,
不論薪資與健康,
都比負面思考的人來得好,
在這個挫折叢生的年代,
你必須學會正面思考,
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樂觀不夠,悲觀不愁,你需要的是正面思考的威力。
2005年,
英國劍橋大學首度成立正面思考研究中心。
在美國,
擁有百年歷史的哈佛大學,
也於去年首度開設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
成為全校最受歡迎的課程。
「正向心理學成為21世紀的顯學,
原因在於現代人越來越不快樂,
外在環境越來越差。」
對抗挫折,
已成為全球最熱的議題。
西元2000年,
「正向心理學」被首度提出,
顛覆學界長期研究負面病徵的傳統,
點出「正面思考」對人們幸福扮演的關鍵角色。
短短6年內,
相關期刊論文超過2萬篇,
並在全球的學界、教育界、企業界掀起一股熱潮。
何謂正面思考?
它指的是,
在遇到挑戰或挫折時,
人們會產生「解決問題」的企圖心,
並找出方法正面迎接挑戰。
反之,
負面思考就是一遇到挫折,
人們就被負面情緒打敗,
而責怪自己、環境,
最後選擇退縮、放棄或報復。
例如,
趕不上公車時,
負面思考者的第一反應是「為何我會這麼慢到」、「公車為何開這麼快」,
怪罪自己或環境,
做出「那不去上班了」的決定。
然正面思考的人卻思索:
那現在該找替代方案「例如坐計程車」、「或者告訴對方自己會晚點到」,
繼續完成計畫。
美國賓州大學教授塞格利曼,
也是首度提出正向心理學的權威,
發表了一份長期研究。
他從美國大都會人壽的15,000名員工中,
篩選出1,100名做為觀察對象,
對其進行5年長期追蹤後發現:
正面思考的經紀人業績,
比負面思考的人高出88%,
而負面思考者離職率是樂觀者的3倍!
然而,
你會問正面思考有什麼難?
事實上,
正面思考不容易。
從心理學實證方面,
「激勵理論」的學者寇菲研究指出,
當人們遇到挫折時,
高達9成以上的人會選擇5種反應:
攻擊、退化、壓抑、固執與退卻,
而正面思考者的比率低於10%。
一般來說,
樂觀者的思考路徑比較問題解決導向,
容易正面思考;
悲觀者則較易淪為負面思考,
尤其若不自知形成思考慣性,
負面思考程度將越來越嚴重,
甚至引發憂鬱症。
「越來越多的實證顯示,
不論是兒童、集中營的倖存者,
或是東山再起的公司,
正面思考的復原力是可以學習的,」
《哈佛商業評論》指出。
其中,
主要的關鍵在於,
更改自己的「負面腳本」,
透過臨床心理學常用的ABCDE原則,
將負面人生轉為正面向日葵。
負面思考的人,
都會從不愉快的事件中感受到無助,
認為自己無法改變現況,
因此形成負面腳本的信仰。
他們認為,
無論遇到什麼事情,
到最後都會壞的後果,
久而久之,
他就失去對事件的理性判斷,
而用負面腳本做成負面決策。
但這時候,
只要在思考路徑裡加入兩個步驟,
分別是反駁與激勵,
就可以將負面轉成正面思考。
反駁意指,
對自己預設的負面腳本、負面決策進行反駁;
激勵則指,
強化自己轉向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的能量。
例如前例公車開走,
我因怪罪自己,
索性不去上班,
這時對於負面情緒就要提出反駁(心裡的另一個聲音),
提醒自己無法解決問題,
應該要想別的方法,
例如坐計程車。
最後,
還要鼓勵自己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透過不斷練習,
就能在遇到挫折時,
將負面思考轉向正面感激。
由負轉正,
這件事難度很高。
《哈佛商業評論》在「如何激發復原力?」
一文中就點出,
正面思考能力強的人,
有3種特質:
1.能夠坦然面對現實
2.擁有深信「生命有其意義」價值觀
3.即時解決問題的驚人能力。
而天生不具上述特質的人,
就需要不斷的演練ABCDE法則,
將其內化為習慣,
這需要紀律、友人與親人的鼓勵。
然而,
有個迷思亟需被打破:
「樂觀者就是正面思考,
悲觀者則是負面思考,
而且正面思考是無法學習的。」
事實上,
樂觀者若樂觀過度,
凡事以為天絕對不會塌下來,
「根本不去解決問題,
這也屬於負面思考,」
精神醫師江漢光解釋。
換言之,
過度樂觀或過度悲觀,
以致不去解決問題,
都是負面思考。
但悲觀者,
就一定會被挫折擊敗,
無法成功嗎?
答案是否定的。
若你悲觀,
卻擁有解決問題的企圖心與方法,
你就是正面思考者,
或是「防衛型的悲觀」。
擁有這種特質的人,
當遇到挫折時,
會「想到最壞的情況,並思索如何解決」。
他們雖然不同於樂觀的人,
但也會在職場上有良好表現,
而其與悲觀者最大的不同,
就是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動力。
一個企業需要樂觀者,
同樣的也需要悲觀者,
塞格利曼指出,
像業務、行銷創意人員最好是樂觀特質擔任,
但財務長、研發人員最好是稍微悲觀的人來擔任比較好。
事實上,
不止學界,
連企業界也開始重視正面思考,
他們希望工作的員工都能學當「向日葵」。
隨著企業科層組織規模急速擴張,
培養正面思考的解決能力更顯重要。
--
生命唯一可預料的是
世事難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166.8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