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的性別印象往往透過文化習慣,甚至是故事中的角色分工不斷地再生產,也持續形塑下一個世代人們的性別角色觀念。反抗傳統的性別角色是一件事,一件逐漸成為社會日常風景的事,但是從不被傳統性別角色定義到反過來扮演另一個角色在文化上的功能與意義,就會成為一個需要討論甚至引發爭議的事。
————————
在女孩生長成女人的過程,多多少少都讀過言情小說與少女漫畫。少女漫畫啟蒙了懵懂無知少女們對愛情的想像,女孩們都幻想過自己成為漫畫中的女主角,會在一個浪漫的時刻遇到命定中的白馬王子。
1980到1990年代正是少女漫畫百花齊放的年代,而這些少女漫畫與其改編的動畫,豐富了成千上萬少女的童年,更是塑造起青少年愛情觀的重要讀本。
遙記國小時在電視上看到《少女革命》的動畫,馬上就對齊藤千穗筆下纖弱細長的人物畫風吸引。穿著歐風軍裝的人物、浪漫的薔薇圖騰、隱含的符號、華麗且帶有儀式性質的場景、深沉隱晦的對白......這些特點都是《少女革命》有別於其他少女動畫的特色。
童話故事裡的公主遇到了災難等待著王子來拯救,這樣的劇情屢見不鮮,但是《少女革命》點出了一點:為什麼只有男性可以當王子,女生不能拯救公主嗎?
歐蒂娜從扮演王子的遊戲,成為了真正有王子精神的角色。最終對決中,歐蒂娜了解到自己不是因為憧憬王子才身穿男裝成為王子,也不是因為少女天生對王子的嚮往,而是對姬宮安希的真摯感情與憐惜,讓她挺身而出,向「世界的盡頭」也是最強的王子──鳳曉生對決。
從童年陰影中被拯救的歐蒂娜,成為想要拯救他人的角色,歐蒂娜告訴我們的是「王子」不應該是被性別定義的名詞,而是由精神所定義的。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1739?fbclid=IwAR2IwnAx9NHgVDPEaVnjCafnFkFuU0WSWN8MSrw211gPL1u2_P8rq3yoy0g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超粒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洛基最新一集! 話不多說,就讓我們進入最新的一集, 與前幾集不同,隨著輕快的流行音樂,我們來到了...一間酒吧。 我們看到穿著便服的TVA獵人C-20以及Sylvie(也就是洛基的女版變體)閒聊, 此時Sylvie突然問了一句: 「有幾個人在防衛時間守護者?」 我們這才發現事情不對勁,畫面一切換...
性別角色定義 在 山山來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難得在專頁分享女性主義/父權迫害的文章(平常都轉去噗浪..lol)
但這篇真的太讚ㄌ~~
好文推~必看!!
“「性別角色」定義了男人的樣子跟女人的樣子。這是每個人一出生就加諸於我們身上的期待。你可知道方形的西瓜是怎麼種出來的嗎?在西瓜還是小寶寶的時候就在西瓜外面裝一個方形的堅固模具,這樣隨著西瓜長大,模具會被填滿,最後拆除模具時,西瓜就會是方形的了。性別角色就是那個套在我們身上的模具,在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就套了上來,每個人都被套住,以致我們以為方形的西瓜才是正常的西瓜,被套住的人才是正常的人。”
【男人,這就是為什麼你得懂女性主義】
如果說有什麼主義能確實且貼心地照顧到「男人」這個族群,那就非女性主義莫屬了。什麼!?公僧糗!!女性主義跟男人有什麼關係?女性主義者不是只關心女性的福祉嗎?而且女性主義者不是都是一群討厭男人的女人嗎?嗯,或許對多數只在乎自己電腦效能跟勇士隊到底能不能拿到這季總決賽冠軍的男性而言,女性主義就像是諸神的黃昏一樣遙遠。不過身為一名男性,就讓我來娓娓道來,女性主義與男人的關係。
先讓我聲明,女性主義討厭的不是男人,而是父權體制。
很多人覺得父權體制跟女性主義分別位於「巨石強森-林黛玉」光譜的兩端上,父權就代表男人陽剛的極致,女性主義則是姊妹們在黑夜裡的信仰。但是事情不是這樣的,欽差大人,父權體制跟女性主義其實是分別位於「性別迫害-性別解放」的兩端上(所以比較像是「唐納川普-西蒙波娃」的光譜)。父權除了對女性是種極不公平、不正義的體制之外,它讓參與其中的男人活在各種「隱約的不舒服」跟「莫名的憎惡」之中。換句話說,是父權讓男人變得討人厭、充滿仇恨而且不快樂的。
啊那什麼是父權呢?
父權體制是種威權架構,它強迫每個人參加,就像是一場規則很不公平的爛遊戲。它幾乎存在於社會的各個層面:婚姻家庭、經濟、宗教、學校、政治、司法、軍事、性、職場、暴力、娛樂運動、人際互動......它使得男性成為優勢階級(管你情不情願)。霸權對社會的影響就是造成不公平與剝削,父權迫害的對象正是女性、非異性戀者以及部分異性戀男性。基本上,父權幾乎迫害了所有人,只是有程度上的區別。小則雙重標準、差別待遇及嘲笑羞辱,嚴重則霸凌毆打、將女性視為財產、普遍的性暴力、造成死亡(他/自殺)並且讓許多人過著悲慘的人生。所以父權簡單的說,就是悲劇。
那讓我們先不談那些嚴重的、見血的、泯滅人性的問題(儘管那些問題常發生在女性及LGBTQ群體上),我們今天是要來撫慰男性的靈魂的。
父權對男性的傷害多源自「性別角色」與「男性凝視」。
「性別角色」定義了男人的樣子跟女人的樣子。這是每個人一出生就加諸於我們身上的期待。你可知道方形的西瓜是怎麼種出來的嗎?在西瓜還是小寶寶的時候就在西瓜外面裝一個方形的堅固模具,這樣隨著西瓜長大,模具會被填滿,最後拆除模具時,西瓜就會是方形的了。性別角色就是那個套在我們身上的模具,在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就套了上來,每個人都被套住,以致我們以為方形的西瓜才是正常的西瓜,被套住的人才是正常的人。而問題就出在,我們不是生來就是模具限定的樣子,我們的自我被限縮,被扭曲,被壓迫,每個人都如此。性別角色限制了不少人(尤其是女性,因為她們的模具更小)的天賦與潛能,這無疑是一種殘忍與浪費(想像一顆可以長到15公斤的西瓜卻因為模具的關係只長到3公斤)。
而「男性凝視」正是讓性別角色更加有約束力的社會壓力,簡單的說就是:男人會在乎別的男人怎麼看待他,尤其是對他的陽剛氣質的檢視。萬一你的舉止不符合陽剛期待,你在人際關係中的地位就會被默默地往下移。如果你想知道什麼是男性凝視,穿雙15公分高的高跟鞋搭配露背洋裝去上班或上學,整天下來讓你冷汗直流、魂不守舍、如坐針氈的就是男性凝視的威力。但其實不用高跟鞋及露背裝,男性凝視仍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就跟PM2.5一樣),黑箱地規定了男性的言行舉止、衣著打扮、興趣嗜好、生涯規劃、選擇偏好......以確保你的存在得「像個男人」。
性別角色與男性凝視維持了父權的秩序,但你可能會想,那跟我有什麼關係?我生來就是顆方形的西瓜,我本來就很陽剛,不然我稍微改變一下自己有什麼大不了的,在父權體制中,哥如魚得水啊。那麼恭喜你,你是父權體制中完美的既得利益者。但這仍改變不了父權體製造成的壓迫與不公平,如果你真心覺得女性或部分男性被壓迫跟你沒關係或者你根本看不見他們的痛苦,那麼你可以想想那些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者、天生就享盡資源的富二代或靠著黨產而尸位素餐的高官,他們都是威權體制下的既得利益者,而男性沙文主義何嘗也不是?
而你並不需要當個沙文主義者。
另外,父權使男人看不見女人的痛苦的同時,也讓男人看不見自己面臨的情緒與人際風險。什麼風險?
1. 封閉:父權體制中,分享心事、聊天發洩都是女人的事,男人不需要社會連結與歸屬感,男人就要獨立自強,默默承受。
2. 羞恥:當男人戰戰兢兢地怕被瞧不起、被笑「娘」時,正是羞恥感支配了男人,「男性尊嚴」就像是男人的阿基里斯腳踝(應該說是阿基里斯的卵蛋),而羞恥感會扼殺一切(包含創意、幽默感與性功能)。
3. 憂鬱:人是社會動物性,憂鬱常是自我封閉的結果(與導因),疏離與孤立對於心理健康會有嚴重的負面影響(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中年男子總是臭著一張臉?)。
4. 壓力:父權體制中的男性必須藉由「支配」與「擁有」來獲得尊重,所以男人總是被比較打量(從薪水到生殖器的尺寸),而且這種無盡的競爭中,永遠都有輸家,也沒人能永遠贏下去。
5. 被討厭:一些男人不是因為心地壞,而是真的是完全看不出自己哪裡性別歧視,而犯了眾怒,這也不全然是他的錯,因為他活在使他盲目的父權體制中。但從現在起慢慢改變也不嫌晚,多在乎一點點,世界會因為你變得更好一點點。
當然還有更多問題等著可憐的男人自己去發掘,例如男人為了維持尊嚴得犧牲到什麼地步?就像《脆弱的力量》一書中一名丈夫悲苦地提到:「女人寧願看著白馬王子死在馬背上,也不願意看見他摔下馬。」如果你觀察得夠仔細,就能看見自己身上的厚重枷鎖,喀啦喀啦地響著父權的嘲弄。
最後,如果你真的是一名好男人,你不需要靠羞辱陰柔的男性、歧視LGBTQ族群、散布仇恨言論、支配或貶低女性、霸凌你看不順眼的人......來展現自己的男子氣概,你也根本不需要強迫自己去做你根本不喜歡做的事來向你根本不喜歡的傢伙證明自己根本上是個真男人。父權體制是個規則很爛的蠢遊戲,每個人從小就被迫參與,但別忘了,
你隨時可以離開,選擇更自由、更友善且更公平的生活,
而女性主義就在出口等著你。
(文字:小編WJ)
-----------------------------------------------------------------------------------
Listen to Men:http://ppt.cc/861xh
圖片來源:http://goo.gl/eWGK9L
性別角色定義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洛基最新一集!
話不多說,就讓我們進入最新的一集,
與前幾集不同,隨著輕快的流行音樂,我們來到了...一間酒吧。
我們看到穿著便服的TVA獵人C-20以及Sylvie(也就是洛基的女版變體)閒聊,
此時Sylvie突然問了一句:
「有幾個人在防衛時間守護者?」
我們這才發現事情不對勁,畫面一切換,看到真正的Sylvie利用魔法侵入C-20的腦袋,
最後終於問出找到時間守護者的方式:TVA總部的金色電梯。
這時再接到上一集的結尾,Sylvie的傳送門原來是直接回到TVA總部,
在爆揍了幾個時間衛士之後,洛基也跟著回到總部。
這時Sylvie還試圖迷惑洛基,想當然耳,徒勞無功。
於是,兩人暫時休戰,前往附近的小鎮尋找能夠重啟時間平板的電源。
不用懷疑,散步時間當然也是更多小倆口吵架的時機
“slow down” to "and don’t call me Variant”
其實這裡有個拍攝巧思,
洛基在此處稱Sylvie為「變體」,因為對於洛基來說,他自己是唯一正版,Sylvie則是山寨,
但是講完這句話之後,鏡頭馬上切到兩人的背面,
洛基穿著的TVA夾克上寫著...
變體。
無論是哪一個版本的洛基,其實都帶著極大的不安全感,
強調自己獨一無二的存在,卻沒辦法不透過別人的濾鏡來看待自己。
在我們的洛基指著Sylvie說是變體的同時,
自己卻也是B-15獵人所稱的"cosmic mistake",一個脫軌離開了命運道路的宇宙錯誤
不過,他還沒有意會到的是,做為一個變體並不是件壞事
與其說洛基是個宇宙的錯誤,他更像是宇宙賦予的全新機會。
這裡我得先解釋一下Sylvie到底是什麼人,
但MCU中我們所見到的Sylvie,明顯就是洛基的變體,不是從什麼平行宇宙來的,
那麼,一定有人想問「那為什麼她會從男生變成女生?」
啊...這又可以回到我上一集提過的「跨性別寓言」了,
Sylvie在這裡就與洛基說她從小就成為了一個變體,受到TVA追捕。
所以她很有可能是還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在實驗變形術的時候,
發現自己比較喜歡這樣女性的自我認同
當然也就脫離自己在「神聖時間線」的設定,為了維持自己想要的樣貌,從此被TVA追殺。
她在這裡還說
"That’s not my name anymore… I’m Sylvie now”
也更進一步證實這點。
之前也談過幾次,洛基的性別設定是「流動」的,在小說中也說自己無論身為男女都非常自在。
而...容我大膽地說,這就是這個影集用非常輕柔的手法談論性別認同,
畢竟,Sylvie就是在尋求對於自己最真實的故事,
TVA也就代表著不容改變的傳統價值,
一再要求「神聖的時間線不容牴觸」,就像在說「你這樣會造成社會混亂」「我要怎麼教小孩」,
或者是像洛基這樣沒那麼明顯的質疑,覺得她只不過是個改過名子的洛基而已。
“oh so you changed your name, brilliant”
就如社會否定那些突破框架的人為自己創造的新故事。
看來這寓言非常成功,
因為我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那群美國白人肥宅Youtuber憤怒地用同樣的標題和縮圖,
作影片哭喊迪士尼愛政治正確的影片。
(真的是有一整群人都在做這件事,而且訂閱數還不少,千萬不要去找)
兩人走到了一棟小屋前,Sylvie直接把劍掏出來,一腳把門踹開,
卻直接被其中的老婦實質意義上的轟出去,
洛基笑了笑Sylvie的粗魯行為,換他上場,看到房裡的照片,
巧妙變形成為她的丈夫,卻遭到跟Sylvie同樣的下場。
從這一段我們可以明顯看出,Sylvie雖然是個洛基變體,但是兩人個性相差甚遠,
你甚至可以說她跟一開始的索爾比較相像,魯莽、強硬,沒有洛基的狡詐氣息與優雅詞藻。
就連她手持的大刀跟洛基的匕首也有這樣的對比。
而這應該也跟他們不同的成長背景有關,
像是Sylvie在這集另一個橋段有提到,她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是領養的了,也沒有什麼母親的回憶,
所以,在她那條時間線之中,她可能反而是比較受寵愛的那個孩子,
被奧丁暗中視為王位繼承人的第一人選,才養成了這種個性。
而她還有提到魔法是自學的,
代表她從小是受到戰士訓練,這點也可以從她跟TVA的打鬥看出來。
由此可推斷,那個時間線也許也出現了一個行徑跟個性跟我們熟知的洛基比較相像的索爾變體
說實在話,我還蠻想看到那個版本的索爾的。
兩人在對話中才得知所有人都已經跑去搭方舟,試圖離開這個星球。
要搭上方舟,就得先上火車,但是就跟所有末日電影演的一樣,
只有最有錢的人才買得到車票。
兩人偽裝成警衛和囚犯蒙混上車。
當然,坐好了之後,又恢復這影集招牌的坐著聊天橋段,
洛基表示自己的魔法是母親,芙麗嘉女王所教的,
他在談到母親的時候,大概是這幾集以來第一次真正軟化,
談到母親,洛基不再能繼續維持自己滿不在乎的面具,
因為芙麗嘉是唯一真正理解他的人,
當然,對於我們的變體洛基來說,他的母親還沒死,
但是在命運的道路上,芙麗嘉的死已經是注定的結果了,
而且還是被洛基自己害死。
在漫威的《洛基》小說之中,芙麗嘉這樣說過:
「我知道這是什麼感覺,我知道那種渴求,我知道它並不會消散,只會愈發壯大」
對於洛基來說,他一生幾乎都是活在他人的陰影之下,
不斷地向外尋求陽光,卻只看到陰影逐漸蔓延。
奧丁想要一個充滿力量、剛強的兒子,
不注重洛基能言善道的天賦,更是阻止他進一步跟母親學習"女人的"魔法,
因此,洛基的天分,就逐漸轉成一種防禦機制以及詭計,
他不停地惡作劇與謀略,就是因為所有人都將他視為異類。
不過,只有母親芙麗嘉能夠看破這個詭計
因為只有她願意拋開這些外來的框架,看見真正的洛基
洛基對於幻術會有如此高度的掌握,其實也反映著其他人看待他,以及他看待自己的態度,
對他來說,他這個人一向都是透過別人的反射呈現在世上,
就像社會學家查爾斯‧庫利提出的「鏡中自我」理論,
「我不是我以為的我,我也不是你以為的我,我是我以為你以為的我」
雖然說這本身並不是壞事,
鏡中自我其實不是一個負面現象,而是每個社會化的人都必經的過程。
但是洛基已經把這個過程如此內化,只能從別人的眼光斷定自己的價值。
在他的大半人生之中,洛基一直不是洛基,
而是索爾的弟弟、奧丁的兒子、勞菲的兒子、薩諾斯的手下,
在到了TVA之後,更看見命運直接指派給他最殘酷的身分:一個反派。
洛基一生注定不是自己故事的英雄。
我們的洛基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黑暗世界》洛基所承受的創傷,
但是,透過時間劇院播放的影片,他依然獲得同樣的啟示:
他不能繼續扮演別人為他定義的角色,
因為那位能看見真正洛基的母親,已經走了,
如果他繼續扮演著這位反派,那就真的再沒有人能夠,或是願意理解他了。
“she was the kind of person you’d want to believe in you”
不知不覺之中,兩人就聊到了愛情
當然,做為一個穿越時間與空間的故事,怎麼能夠不提到愛呢?
自然而然地提到彼此的戀情,
Sylvie談到了他與一個郵差的遠距離戀愛,
該不會是...史丹李?
不是啦,應該只是一個敷衍洛基的故事。
也反問了洛基是不是跟某個公主...或是王子有情愫,
洛基回答"a bit of both actually”。
你以為我提到跟那本洛基小說中與一名地球男人的戀愛史,都只是我又在那邊腦補嗎?
不要太驚訝,身為混沌之神,為什麼要遵守世俗的規則?
進入過場畫面,切回火車後,Sylvie已經趴在桌上睡著了,
此時洛基卻大方地在車廂中央與眾人唱歌,還換回自己原本的衣服。
雖然洛基號稱自己是享樂主義,但是我們從沒看過如此陽光的洛基,
看來這個變體已經愈來愈脫離本體了。
而且,世界末日即將到來,當然是要慶祝一下的啊!
(去看上一集解析這個象徵)
在唱完之後,洛基豪邁地摔杯子,說:
“Another!”
這當然是在致敬索爾在《雷神索爾》第一集說的”Another!”
回到劇情上,洛基行為引人側目,
最終被車上的警察yeet出車窗,Sylvie也急忙跳車,畢竟時間平板還在洛基身上,
狼狽地起身之後,才發現平板已經壞了。
不過這也有可能是洛基的騙術,
在《雷神索爾》之中有看過他掏出冰霜巨人的武器,
所以他的東西應該不是藏在跟現實世界實際有接觸的地方,平板照理來說也不會碎裂成那樣,
他有可能只是想要從Sylvie身上得到更多資訊,才這樣騙她。
but hey, that’s just a theory, A TV THEORY
光就預告來看,他們應該是真的被困在這裡啦,只是這個劇讓我變得有點太神經兮兮。
洛基這時靈機一動,想到透過方舟逃命,
但是Sylvie說方舟在神聖時間線上無論如何都會被摧毀。
當然,洛基身為洛基,反答了一句:
“Never had us on it”
於是,兩人就帶著這最後的希望,趕往方舟,試圖劫船。
在路途中,沒錯,又是兩人心靈交談的時間囉~
Sylvie解釋了她心靈控制的原理,
說遇到比較頑強的人的時候,需要動用對方以前的記憶來製造場景,
此時也不經意地提到她得用C-20為TVA工作之前的記憶。
什麼? 在加入TVA以前?
TVA的組織與全體成員不都是時間管理員所憑空變出來的嗎?
洛基當然馬上停下來追問,
這才知道,原來TVA的員工全都是時間罪犯,
被抹除記憶成為拉到總部,而不是被時間守護者憑空創造。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上一集C-20會驚恐地說 "It’s real”
還說"I want to go home”,
當然,她指的家並不是TVA,而是地球,她原本只是個平凡的女子。
基本上,TVA是一個由罪犯兼奴隸掌管、運作的監獄
(Thor Ragnarok Grandmaster slave joke)
同時,這也能解釋Mobius為什麼那麼喜歡水上摩托車了,
他很有可能是來自90年代的加州衝浪男子,喜歡抽大麻,不停地說wow
等一下...這不就是Owen Wilson本人嗎?
所以,我們在第二集看到莫比斯不記得自己留下的水痕,
還有懷疑法官跟其他的分析師交情甚好,
可能都是因為他在辦案的過程不小心想起真正的過去,而再次被抹除記憶。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一切的大陰謀是為了什麼?
為什麼「時間守護者」(如果時間守護者真的存在的話)要用鐵腕統治時間線?
為什麼要抓這麼多人來洗腦、奴化?
除了我上一部影片有提過的推論,
也就是時間守護者可能是因為人們先否決自己的自由意志,
兩手一攤接受命運宰割,才憑空而誕生的勢力以外,
這,當然很有可能跟漫威另一個薩諾斯等級的大反派,征服者康有關。
想想看,征服者康就是在各個時空亂竄,確保自己在唯一的時間線之中統治一切,
而在漫畫中協助他進行邪惡計畫的愛人是誰?
正是Renslayer,也就是這影集之中的法官,只有她號稱見過時間守護者,
而且又剛好坐在長得很像征服者康的雕像底下,
這是不是太明顯一點啦,我需要更困難的一點阿漫威!!
康很有可能就是透過她來維持整個TVA的秩序。
或者其實沒那麼複雜,Renslayer自己本身就是個大反派啦,
還記得在汪達幻視的時後所有人都不覺得阿嘉莎是真正的幕後黑手嗎?
性別角色定義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Palia》是由前Riot Games開發者兩人組成的獨立團隊「Singularity 6」工作室,集結了來自暴雪、Epic、Zynga、索尼等約50名開發者所共同打造的新作。在這個「Palia」世界中,人類是一個消失已久的傳奇種族,主要由精靈、鋼鐵巨人與其他奇幻生物所組成。當身為人類的主角出現之後,豐富的創造力漸漸為這片土地帶來新面貌。
本作包含相當多模擬遊戲的元素,像是角色自定義、天氣系統、烹飪、耕作、裝潢、採集等各種玩法,甚至還有不限性別的戀愛系統!另外,也包含多人組隊狩獵或捕捉昆蟲要素,以悠閒生活的遊戲風格,跳脫拼命打怪刷寶的傳統MMO形式,打造出與眾不同的線上遊戲新格局,也讓這款遊戲備受矚目!
目前尚未公布發售平台與日期,預計今年夏天展開Pre-Alpha測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前往官網報名參加囉!
(C)2021 Singularity 6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網紅攝影棚」節目:https://tinyurl.com/y3hejwb5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性別角色定義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性別角色定義 在 新課綱012-性別刻板印象、偏見與歧視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0:00 intro0:30 性別 刻板印象1:35 刻板印象的「好處」3:12 性別 偏見3:47 性別 歧視理解完了生理 性別 、社會 性別 、性傾向與 性別 認同之後,我們來看看# ... ... <看更多>
性別角色定義 在 高雄市國小學童性別角色類型與職業興趣關係之研究 的推薦與評價
歸納上述學者的定義後,研究者認為,性別角色為個體在其所. 處之文化中,依據社會對男女不同的期望和要求,所呈現出的典型男性或女性之. 人格特質與行為表現。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