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安法第一案重判9年;國安法庭現「四不像狀態」;「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口號極可能從此成禁語】
香港《國安法》正式落地生效一年後,香港今(7月30日)出現第一宗《國安法》的判決。判決對象是香港24歲青年唐英傑,在高等法院經歷審訊,早前被判「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罪」及「恐怖活動罪」兩罪成立,香港高等法院於今天下午3時宣判監禁9年的刑期。
法庭指出唐英傑的罪名有二,其中「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罪」的量刑起點為6年半,「恐怖活動」罪量刑起點為8年,當中兩年半分期執行,終判處9年監禁,同時吊銷駕駛執照10年。唐英傑代表律師隨後表示,將會提出上訴。
此事件起源2020年的7月1日,當天香港《國安法》落地生效,儘管警方拒絕七一遊行申請,大量市民仍自發上街抗議;唐英傑騎著插有「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旗幟(下稱光時旗)的重型機車,涉及未按警方指示停車並衝向防線,造成3名警察受傷。唐英傑隨後被捕,成為香港第一名以《國安法》被起訴的被告。被捕後唐英傑一直被收押,直到今年6月23日正式於法庭接受審訊。
24歲的唐英傑是餐廳的服務生,他在此案中選擇不自辯,交由資深大律師郭兆銘、大律師劉偉聰代理,劉偉聰此前參選區議員、亦在民主派初選47人案中被控違反《國安法》,目前保釋在外。罪成之後,郭兆銘在求情階段表示,被告在七一當日做了非常非常愚蠢的事,但被告曾經嘗試煞車避免意外發生,並非嘗試去撞死一名警員;被告單身,與父親及妹妹同住在公屋,被捕後他在收押所中修讀英文及管理學,希望出獄後能找到工作維生,現已真誠地為其行為感到後悔。
但法庭不接納所有求情,指出認為此案沒有減刑因素,雖然被告有悔意,但沒有認罪,法庭知道唐英傑是家庭經濟支柱,過往良好品格,但品格和家庭背景不可以用作求情因素。
自27日判決成立後,香港包括律師、學者、媒體都在討論未來「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這一口號從此是否將成為禁語,是否在任何場合,以任何方式展示均違反香港《國安法》,目前各方只能猜測,結論仍是未知數。
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陳弘毅對《明報》表示,日後如有市民公開呼叫「光時」口號或展示光時標語,「有相當可能構成煽動分裂國家」。
而香港法律學者、民間法律團體法夢成員阿腸(化名)表示,這次判刑相當具體和技術性,法庭沒有就《基本法》中所保障的人權進行辯論,也沒有針對「煽動」及「分裂國家」等控罪元素提出抽象的、一般原則性的總結,而是根據唐英傑揮動光時旗是在七一移交紀念日等具體情境,判決有罪。他預計在司法層面,這次判例不一定成為日後案件的直接參考,但由於法庭沒有就紅線畫出具體界線,反而未來可能讓市民進一步加強自我審查。
■ 有別其他法律的審判過程,國安法庭不設陪審團,唐英傑案為香港先例
這一次審訊,是香港高等法院對高刑期的案件,首次不設陪審團。
在15天的長期審訊中,控辯雙方的一大爭議點為「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八字口號是否指向香港獨立的政治倡議,最終由3位《國安法》指定法官裁決,在本案語境中,這個過去兩年於港人口中朗朗上口的口號,帶有分裂中國的意思。
在香港法庭過往的高刑期案件中,事實裁決和是否罪成由陪審團做出。針對高等法院初審刑期達7年以上的刑事案件,香港法院過往會組成7~9位市民組成的陪審團,負責裁定不同的控罪元素成立與否,罪成之後,再由法官進行量刑。
從制定過程到執行方式,《國安法》均有別於香港現時法律。它沒有經過本地諮詢、立法會通過,完全由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制訂。整部法案從消息傳出到正式生效僅僅花了41天,立法過程從未對外公開。
根據港府最新數字,自去年6月30日深夜生效以來,至今年6月底,香港已有117人被以《國安法》拘捕,當中64人被檢控,包括傳媒大亨黎智英、《蘋果日報》多名高層、主筆,不同光譜的民主派政治人物、學者如黃之鋒、朱凱迪、何桂藍、戴耀廷等。另外,包括《蘋果日報》在內的3家公司也因《國安法》遭檢控。
作為《國安法》第一名被告人,唐英傑被法庭宣布不得保釋,在開審之前已遭還押356天。唐英傑後,絕大部分被控《國安法》的嫌疑人均不得保釋。
阿腸指出,除不准保釋外,綜觀《國安法》第一案的審判過程,可見香港國安法庭出現了一種新型態,一種介於「普通法和大陸法之間的四不像狀態」,例如在討論「煽動」等控罪元素時仍沿用香港過往普通法的概念,但此次國安法庭不設陪審團,法官的角色在審訊中極大轉變,從原本中立的裁判員,變為經常親自下場、與控辯雙方討論、盤問雙方證人的角色。
對於《國安法》第一案,律政司一方此前稱旨在「保護陪審員的安全」,指示香港高等法院不設陪審團,改由3名指定法官審理。唐英傑一方曾就此提出司法覆核(指要向行政機關提出合憲性的審查),但申請未被接納。
香港法庭指出,《國安法》創立了「一種全新的刑事審訊模式」,律政司司長的指示屬於強制性質;法庭認為按照《國安法》特殊的法律地位及立法原意,涉及危害國家安全罪行的刑事程序中,即使被告擁有陪審團審訊的權利存在,亦應被廢除。
■ 「光時」定義歷經兩方辯論,但香港法庭一錘定音
香港反修例運動中後期,「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這一口號經常在香港民眾聚集的時候被高呼。此次案件的審訊焦點之一,在於上述八字口號是否倡議香港獨立,從而指向「分裂國家」。
控方找來香港嶺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智鵬作為專家證人。劉智鵬從中國歷史上的字詞使用切入,「光復香港」意指香港淪陷敵人手中,須奪回香港,包含不承認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的意思,並視中國為香港的敵人;「時代革命」則指利用不同方法改變政權和社會系統,借此改變時代,故包括拒絶中港政府的管治。
劉智鵬認為,光時口號有著「穩定的意思」(意為此口號代表著固定的意義)、「沒有其他條件或因素影響時,我認為一般人都會這樣理解」。
與之相對,辯方邀請了香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李詠怡與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李立峯作證。兩人從「光復」和「革命」二字的歷史淵源分析,同時採用社會科學的實證研究方法,共同撰寫專家報告。
李詠怡和李立峯的報告採用焦點小組與抽樣訪問等方式進行研究,訪問了超過400個市民的意見,分析超過2,500萬條網上帖文。數據顯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兩句與「香港獨立」的相關係數分別僅為+0.295到+0.353,代表兩個詞組之間的相關性是「中等(moderate)」。在7月13日至15日的庭審中,李立峯在約兩天半的作證時間中,以大篇幅向3位《國安法》指定法官介紹統計學的基礎原理,以及社會科學視角看社會的複雜性。
李詠怡指,民眾對「光時」字眼有不同理解,不一定指推翻政權,亦可指「恢復舊有秩序,及團結熱愛自由的不同年齡人士,為時代帶來改變。」儘管李詠怡強調口號在不同脈絡會有不同意義,而控方則連番追問李詠怡,「光復香港」的其中一種解讀是否為「香港特區落入敵人手中」,李詠怡最終回答:「如果答案只能是或者不是,那我說是吧。」
3位《國安法》指定法官在27日最終裁決,辯方專家的方式未能協助法庭理解「光時」口號意思。判詞中,法官指出兩位專家在報告表明接納「香港獨立」是其中一個與口號相關的概念;判決內容也強調,李詠怡作證時雖說並非必然,但也有承認「光復」一詞能指恢復失去的主權,而「革命」也能指推翻政權,強調他們不反對口號可帶港獨含義。
■ 法庭擴大了「煽動」與「恐怖活動」的定義
針對唐英傑被裁定「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罪」及「恐怖活動罪」兩罪成立,法庭認為,案發當天是中央對香港恢復主權統治的紀念日,也是港版《國安法》實施首日,並有反《國安法》示威發生,被告插着「光時」旗騎駛重機,在繁忙街道上來回巡遊展示背上的旗幟並故意違反警方指示,顯示他想吸引公眾注意力。法庭認為,所謂煽動屬「廣泛面向大眾」,「形式不管文章、廣告、演說亦成」。
法庭最終裁決,在當天情境中,旗上光時口號有煽動的「自然及合理效果」,是能夠帶有把香港從中國分裂的意思,也能夠煽動他人干犯分裂的行為;唐英傑理解口號有港獨含義,並故意展示口號與他人溝通,煽動他人分裂國家。
至於唐英傑另一項成立的罪名是「恐怖活動罪」,法官的判決指出,被告蓄意騎重機撞向警員,符合「針對人的嚴重暴力」的定義;而且被告公然挑戰「象徵香港法律與秩序」的警方,無疑會引起守法市民對自身安全的恐懼,並擔心香港的公共安全,尤其會令他們覺得一個安全和平的社會將淪為無法無天,「必然會對社會造成嚴重危害」。
法官再提到,涉案口號不論是如上述裁定有分裂國家的意思,或者採用辯方的解讀,都屬於一個「政治主張」,因此,被告的行為構成威嚇公眾以圖實現政治主張,因而罪名成立。
■ 商人、新聞學者:對判決感無所適從
曾在店內展示「民主女神像」、店鋪曾被警員以涉嫌違反《國安法》搜查的童裝連鎖店老闆周小龍知道判決後,向媒體表示認為判決仍有很多不清晰的地方。周小龍說他們只是把標語放在自己店內,沒有插在機車上衝向警察,希望法庭政府清晰解釋什麼「不可以做」。
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前助理教授杜耀明則反映,判詞顯示,法庭採納「光時」口號只要其中一個含意涉及港獨,已足夠構成違法。他指出法官可以憑環境裁定被告人犯案時的動機,情況會令新聞界擔心,以致損害言論自由。
(判決全文連結:https://bit.ly/3C66Dbx )
(文/李智賢、溫艾鋒 發自香港 )
#延伸閱讀
【評論/打造三位一體的巨獸:香港國安法制的演化與擴張】https://bit.ly/3j2WbIV
【「愛國者治港」為民主上鎖:47位泛民派被控顛覆政權,中國人大改變香港選制】https://bit.ly/3BTrr5L
【香港反送中兩週年:運動窮途下的消音與抵抗】https://bit.ly/3krrgbI
#香港 #國安法 #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唐英傑 #言論自由 #報導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次凱莉出張嘴的單元我們想來討論防疫與隱私權,到底是不是無法相交的平行線呢? 現在世界上的疫情越來越嚴重,全球確診人數已經超過百萬人了,許多國家都在檢討跟修正自己的防疫措施。但是這種人傳人的傳染病防治,要追蹤確診病患過去跟未來的接觸對象,都會牽涉到隱私權的問題。尤其是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紀錄人跟...
愛國者法案爭議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譚新強:中國人均壽命將率先彎道超車
在2017年,我曾寫過一篇有關以濫藥死亡率來衡量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成敗。當時美國人均壽命,在發達國家中非常罕有地已連跌了4年(英國難兄難弟,也陪着連跌數年),從2013年的78.94歲,跌至2017年的78.84歲。當時人均壽命下跌的主因為濫藥,尤其芬太尼(fentanyl)之類的鴉片類藥物(opioid),加上酗酒和自殺率同時上升,就形成所謂的絕望死亡(death of despair)危機。
此絕望死亡危機的背後原因當然是美國低層下50%人口的生活水平,在過去30多年來,不止毫無寸進,反而有所下跌,40%美國人連400美元應付緊急事件的錢都沒有。但上層人口,尤其Top 1%的收入和財富,反而急速增加,他們賺取全美國總收入的21%,更擁有全國約40%財富。貧富懸殊不斷加劇,已到危險地步,新加坡前外交官和學者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稱美國已成為一個「財閥當政」(plutocracy)!
低下階層絕望 釀極端民粹
這種低下階層感覺絕望的氛圍,當然正是讓各種危險的極端民粹、國家,甚或所謂本土主義發酵的最佳環境。在1930年代,一戰後的德國人感到不憤被《凡爾賽條約》不公平且過度苛刻懲罰,助就了希特勒和納粹黨的崛起。1990年代,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人感到徬徨和絕望,酗酒(包括甲醇)問題日益嚴重,男士平均壽命曾跌至60歲不到,到普京上台,終於幫到俄羅斯找回自尊,人民找回自信,才止跌回升。
同樣地,2010年代中期,美國也開始出現危險的、充滿種族歧視的民粹主義,甚至是一個「邪教」。此浪的高潮就是在2016年選舉中取得勝利,成功把「教主」特朗普推進白宮,當然亦需要感謝美國實質是反民主的選舉制度,以及俄羅斯多年悉心培植和選舉干預。
雖然特朗普萬般眷戀總統權位,選舉後兩個多月仍不停掙扎,不停否認落敗的事實,甚至鼓勵民眾衝擊國會山莊,企圖發動政變,但結果仍然是失敗。所以不認、不認、還須認,前數天,特朗普終於承認拜登將在1月20日成為總統,但請留意他仍未承認落敗,在他口中(未必是心中),他是以大比例贏了選舉,只因拜登作弊而盜取了勝利。此說法仍然非常危險,他的「邪教信徒」仍可能在1月20日或之前繼續搞事,甚至進行恐怖活動。只希望今次美國FBI、各地警方和國土安全部,以至軍方都會作出較好的預備,以防再發生如上周,容許支持特朗普的暴徒再次攻陷國會(不少傳媒稱之為本土恐怖主義者),出現大量暴力事件,或甚至阻礙宣誓就職大典。
上周事件中,軍方嚴重失職,不知是受到命令,故意拖延派出國民警衛隊(National Guards),還是軍方自己太過敏感,不想重犯夏天被特朗普利用來鎮壓和平示威者的錯誤。無論如何,美國軍方已再次更加嚴重地被政治化,對全球最強大的超級強國而言,殊非好事。更可惜的是和平交接權力的超重要傳統,已被徹底破壞,特朗普更將是150年來,首位不出席新總統就職典禮的原總統。但事到如今,特朗普缺席應反而是好事。據報,五角大廈企圖亡羊補牢,已派遣到華盛頓戒備的國民警衛隊人數,比駐紮在伊拉克加阿富汗的總數還要多,實在有點諷刺!
安全準備是一回事,政治是另一回事。雖然近日連特朗普都被迫言不由衷表態遣責暴徒,且呼籲支持者保持克制和平(香港反對派政客連這一點都一直做不到),但事情怎可能這麼容易完結?前天我跟某美資大行在紐約的總策略師聊天,他明顯是個特朗普支持者,他情緒低落,表示因見今天美國分裂情况和暴力事件頻繁而痛心和擔憂(跟我對香港2019年情况感受雷同),但他預期即使1月20日就職典禮大致和平,拜登對共和黨人伸出橄欖枝,右翼保守派支持者仍必深深不忿,國家分裂情况未必能改善。他形容特朗普下台並不代表分裂的「The beginning of the end」,反而更似只是「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如他的說法反映真實情况,美國有排煩!
拜登宣誓就任總統概率仍最高
即使特朗普任期剩下的日子只有6天,但仍充滿變數:
(1)他完成任期,1月20日中午拜登宣誓就任成為第46任美國總統。這個場景的概率應該是最高的,50%以上吧。
(2)眾議院已投票通過要求副總統彭斯啟動憲法第25條修正案(Article 25),聯同過半數的內閣成員通過罷免總統法案,然後由副總統彭斯接任成為總統。但彭斯已表態拒絕,特朗普更自誇第25條修正案對他是零威脅,似乎暗示與他早前批評不忠(特朗普支持者在上周暴亂中,更高聲呼叫要殺害彭斯)的彭斯取得默契。所以我認為此發展的可能性不高,不到10%。
(3)另一可能性是特朗普辭職,這亦是我數年前已曾作出過的一個預測。以特朗普的性格,本來很難要求他辭職,因為這做法等於認錯和示弱。不過,即使近日的遣責暴力,也不可能是真心的,那麼為什麼他會願意講呢?出發點肯定不是愛國,較大可能性是他害怕未來的法律責任,搞得不好,最後不止他,連他的子女都可能因貪腐和煽動叛亂等嚴重罪名而入獄。
近日有記者問特朗普會否辭職,奇怪地他竟然沒有破口大罵,只拒絕回答。其實對他來說,以辭職換來彭斯的特赦,可能是最佳選擇。此做法亦可能是對國家,甚至拜登和彭斯自己的最佳結果,更有尼克遜的先例可援。
在國會暴亂發生前,我已詳細分析過特朗普下台後可能面對的法律問題,當時我仍不肯定司法部會否真的採取行動,因為雖然美國表面上是司法獨立,但當然在此等關乎總統的案件,仍必有政治考慮(天真的人請夢醒)。而且國會暴亂發生後,如特朗普不獲特赦,所有人肯定已毫無選擇,必須追究到底,入罪機會極高。
有人認為總統可能有權特赦自己,但此憲法解讀當然極具爭議性,亦從未發生過,所以可免則免。拜登當上總統後,當然也有特赦權,我也相信他想修補國家裂痕,本不介意放過特朗普。但不幸出現國會暴亂,死去5人且包括一位警員,令到拜登極難大方特赦特朗普。即使他肯,亦極難服眾和對其他民主黨人交代。
彭斯接任總統特赦特朗普 利爭下屆大選
剩下來最適合給予特赦的必定是彭斯。從他角度考慮,他也未必完全想做這個「醜人」,如輿論的「spin」控制得不好,他可能會變成眾矢之的,被指責為過兩三天的總統癮而出賣正義,令國家蒙羞。但其實韓國式對前總統的窮追猛打,確對國家沒什麼好處,反而早日埋葬過去往前望,對國家更有利。所以如PR做得好,「第46任總統」彭斯反而可能被形容對修補國家裂痕有功勞(那麼已印上拜登46的帽子和紀念品就有炒賣價值)。
我個人不太喜歡彭斯,亦覺得他太過接近特朗普,對他政治前途不利,但他自己肯定仍有政治野心。即使他只當兩天總統,他亦將永世被稱呼為總統先生,如他在2024年再度參選,此氣勢對他有極大幫助,更有機會取得共和黨提名。很大機會拜登將是一屆總統,如下屆民主黨提名人是副總統賀錦麗,那麼在辯論會上,記者們將稱呼彭斯為總統,賀錦麗則只是副總統,氣勢上彭斯已有優勢。
所以我認為特朗普辭職的機會仍存在,可能有兩三成之多。
更肯定的是,無論特朗普會否完成任期,國會對他前所未有的第二次彈劾程序已啟動,即使在他下台後,亦必繼續進行,且今次成功通過參議院的機會頗高。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已表示今次有可能支持彈劾,但仍等待詳細聆聽證據。如他支持,其他共和黨參議員亦或將支持,有可能達到三分之二的「超級多數票」要求。
共和黨棄特朗普 未嘗不是好事
既然到時特朗普已下台,為何仍要彈劾他?請留意彈劾並非法律程序,只是政治懲罰,可取消他的退休金、保安安排等,最重要一點是可阻止他捲土重來,被成功彈劾的政客,可被禁止參選任何公職。麥康奈爾和其他共和黨領袖已非常厭倦特朗普,亦可能再沒有利用價值,所以聯同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平台,一齊把特朗普滅聲,未嘗不是好事。
特朗普年代已近落幕,那麼他到底能否通過我為他設下的測試?國以民為本,特朗普能否給予美國人希望,減少「絕望死亡」,人均壽命能否回升,是一個最公平、最重要,比GDP增長和失業率更實際的成敗標準。不幸答案是特朗普全盤失敗。他在2017年1月上台,但2017和2018年的美國人均壽命仍繼續下跌,到2019年,因對鴉片類藥物控制較嚴而終於遏止5連跌,但亦沒有反彈多少。
但到了2020年,COVID疫情抵達美國,完全暴露特朗普的無能、無知,甚至無恥,處理疫情徹底失敗,至今死亡人數已迫近非常恐怖的40萬。美國只佔全球人口約4%,但死亡人數竟接近全球的20%!對比1918年大流行,當時美國佔全球人口的5%,但死亡人數反而只佔全球的2%不到,遠比人口比例低。103年後的今天,科學昌明,今次的死亡率竟反而是人口比例的5倍,特朗普難辭其咎,故意反覆發放假消息(不用戴口罩)、假療方(注射消毒藥水),且鼓勵人群聚集,簡直形同謀殺!
疫情令美國人均壽命急降至77.48年
近月新納粹等極端分子,故意在網上發放有關COVID未有導致額外死亡的完全虛假消息,連一些愚蠢的香港暴徒都選擇相信!美國疾控中心(CDC)已公開解釋,當時數據只到10月,且不少死亡個案滯後,仍未計算在內,肯定2020年的總死亡人數將最少為330萬,比2019年高最少12%,約10%的額外死亡直接由COVID導致,其餘亦可能因COVID病人霸佔所有醫護資源,其他病人得不到適當護理而死。更重要的是額外死亡增加得最多的不是很多人誤解的老年人,而是年輕的25至44歲組別!
恐怖地,2020年美國人均壽命將急降1.13年,跌至77.48年!此數據背後更暴露美國不同種族面對嚴重歧視和不公的醜况。白人平均壽命下跌0.68年,但黑人下跌2.1年,即3倍白人的跌幅,拉丁裔更慘,下跌幅度高達3.05年!我估計拉丁裔較多非法移民,更難得到適當醫護照顧。
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是每個總統和政府的最首要責任。所以客觀而論,歷史給予特朗普總統的評分,肯定應該是F!
我曾指出過COVID疫情極可能成為中國名義GDP彎道超車,提前超越美國的催化劑。最近此觀點已幾成為共識,日本和美國的智庫都先後預測中國名義GDP將在2028年超越美國,比原來預期早了4至5年。我預測更快一點,可能在2025年已開始超越。
中國疫情受控快 沒甚影響人均壽命
但我最近才發現,中國人均壽命在2019年已升至77.3歲,去年中國疫情初時嚴重,但幸好控制得快和較成功防止第二、第三波,所以死亡人數較少,對今年人均壽命應沒甚影響,有機會繼續上升。
所以在遠比GDP更重要的人均壽命比較上,中國彎道超車的時間點更早,可能在今年已出現!
後記:2020年香港人均壽命估計約為84.89歲,全球最高,值得部分對香港百般不滿,對政府做的每一件事都充滿偏見,永遠只懂投訴的人牢牢記住,最好表示一點感恩。如政府提供的醫療服務不達到全球最高水平,沒有大量補貼,使到公共醫療服務近乎免費,有可能嗎?不會所有功勞又只屬香港市民,莫非自己在家土法治癌症?
(中環資產持有facebook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愛國者法案爭議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Euronews 》1/10 (丘吉爾主播)
* 【路透社調查:57%的美國人表示希望川普被免職】路透社/益普索的民意調查顯示,57%的美國人認為川曾鼓勵美國國會大廈的暴動,希望他被免職。
約有30%的人表示,應根據《美國憲法》第25條修正案中的規定罷免總統,該條款允許副總統和內閣在無法履行公職時罷免總統。
另有14%的人表示國會應彈劾川普,13%的人表示川普應辭職。
在11月投票曾經支持川普的人中,70%反對闖入國會大廈的行動。79%的成年人,包括三分之二的共和黨人和川普選民,將佔領國會參與者描述為「罪犯」或「愚弄」。9%的人認為他們是「關心的公民」,只有5%的人則稱他們為「愛國者」。
* 印尼墜毀客機未按既定航向飛行【1分鐘急降1萬英尺!載62人客機墜毀 印尼交通部:未按既定航向飛行】印尼交通部官員1月9日證實,印尼三佛齊航空公司一架載有50多名乘客的客機當天從首都雅加達起飛後失聯,之後被發現墜毀在雅加達附近海域。
印尼方面表示經初步統計機上均為印尼籍乘客。印尼交通部發言人在新聞發佈會上透露,失事飛機在起飛後,沒有按照既定航向飛行。另有印尼國家搜救署官員表示,失事飛機直到墜毀都沒有發出任何信號。據悉,機上有56名乘客,包括46名成人,7名兒童和3名嬰兒。機上還有4名機艙服務員和2名飛行員。
* 據《紐約時報》7日消息,兩名瞭解相關人士透露,川普曾向助手錶示,他希望在總統任期的最後幾天赦免自己。總統與身邊人有關自我赦免的討論,自2020年11月3日總統大選結果之後,就時有傳聞。
彭博社8日也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川普已準備好了一份赦免名單,其中包括白宮高位官員、他的家庭成員,甚至包括他本人。川普希望在1月19日,即自己總統任期的最後一天宣佈該名單。據悉,目前他的高級顧問和白宮法律顧問辦公室正在審查總統職權赦免計劃。
早在2020年11月,即消息稱,川普正在考慮赦免自己。他曾向身邊人咨詢是否應該這麼做,以及赦免會在法律和政治上對他產生什麼影響。不過,尚不清楚在國會大廈遭暴力衝擊後,川普可能被以煽動罪名被起訴後,是否再次提出了這個話題。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川普的法律團隊面臨的最大問題可能在於總統是否依憲法有權這麼做。川普於2018年曾發推特聲稱擁有赦免自己的「絕對權利」,但許多研究美國憲法的學者不認同他的說法。
此外,歷史上從未有任何美國總統特赦自己的先例。
美國憲法規定,除了彈劾案外,總統有權對違反美國聯邦法律的罪行予以緩刑或特別赦免。儘管赦免通常是針對那些遭到起訴者,但也可以涵蓋尚未進入法律程序的行為。依據美國憲法,其他政府部門無法監督特別赦免的具體內容是否充足,而總統給予赦免也無須給予法律規定的理由。
一些反對的法律專家表示川普若赦免自己,則將違憲。根據美國司法部在1974年的一份法律意見中指出,「總統不能赦免自己」,因為它被描述為違反了「在任何情況下,任何人都不得成為自己案件的法官」此一基本原則。
撰寫過大量相關文章的密西根州立大學法學院教授Brian Kalt則表示,目前尚不清楚總統是否可以這樣做。他認為,支持總統持有自我特別赦免權的主要論據是,憲法沒有明確排除這種可能性,而赦免權本身具有極大的擴展性。
但根據據Kalt教授的見解,反對總統自我赦免的人認為:「從定義上說,赦免是只能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做的事情……法律中還有一條普遍原則,即不得當自己的案件的法官。」
自我赦免可以使川曾在離任後免於被其政治對手就諸多問題進行起訴,包括他備受爭議的聯邦所得稅申報表、自己的就職典禮委員會在川普家族擁有的場地上舉辦活動等行為。
此外,最近幾天,川普在與喬治亞州務卿拉芬斯佩格通話時,向後者施壓揑造票數推翻大選結果一事持續發酵,有檢察官表示川普也應為此接受調查。
2020年12月初,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曾回應川普欲為自己和家人尋求特別赦免的報道稱,未來的司法部官員將獨立處理此類問題,「我不會告訴他們(司法部)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也不會對他們說‘起訴吧’。」
* 【全美超5000萬人在溫飽線上掙扎】新冠病毒疫情導致的大規模失業和經濟衰退,很多美國人面臨著嚴峻的經濟困境。美國慈善機構日前發佈的報告顯示,2020年全美有超過5000萬人在溫飽線上掙扎,其中包括1700萬兒童;疫情期間到「食物銀行」領取免費食物的人增加了60%,一些地區甚至面臨著供給短缺;北卡羅來納州布里瓦德市的「食物銀行」疫情前每個週末大約分發80份食物,而到去年年末每小時就有超過160戶家庭前去領取食物;此外,一些經濟較好的地區也出現了大量飢餓人口——加州灣區的「食物銀行」就表示,目前有大約150萬人面臨著食不果腹的困境。美國民主黨參議員桑德斯Sanders表示川普政府忙著給富人減稅,卻對急需幫助的民眾無動於衷。
* 【《柳葉刀》:疲勞,肌無力,肺損傷……四分之三新冠患者半年後仍有至少一種症狀】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9日發佈的一項對2020年春季住院的1700多名中國患者的研究顯示,76%的患者在6個月後仍存至少一種症狀。
最常見的是疲勞或肌肉無力 (63%)和睡眠障礙(26%)。幾乎四分之一(23%)患者在此期間焦慮或患有抑鬱症。此外,重症患者在六個月後仍有肺部損傷,也有人有持續腎功能障礙,但在住院期間沒有發現。
* 截至巴黎時間1月9日23時,歐洲地區累計報告新冠狀病毒感染病例28122694例,相比1月9日8時新增237106例。其中,英國新增59937例,俄羅斯新增23309例,德國新增20900例,法國新增20177例,義大利新增19978例,捷克新增13029例,波蘭新增10548例,土耳其新增9537例,葡萄牙新增9478例,荷蘭新增7383例,烏克蘭新增4846例,愛爾蘭新增4842例,羅馬尼亞新增4403例,斯洛伐克新增4072例,匈牙利新增2716例,奧地利新增2446例,比利時新增2048例,斯洛伐克新增1889例,塞爾維亞新增1769例,白俄羅斯新增1767例,丹麥新增1743例,立陶宛新增1641例,克羅地亞新增1401例,拉脫維亞新增1170例。此外,美國累計確診22629378例。
* 【法國第一夫人在假期期間也感染新冠】法國第一夫人布里吉特•馬克洪年底在佈雷加尼翁度假時新冠檢測呈陽性。"因為在12月30日檢測呈陰性",布里吉特在1月4日開始恢復了正常活動。8日她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巴黎導演奧利維爾•羅萬特的葬禮 。
* 【伊朗欲驅逐聯合國核檢查員 除非取消制裁】路透社報道,伊朗國會議員阿米拉巴迪9日表示,如果美國在2月21日之前不解除對金融,銀行和石油的制裁,伊朗會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檢查員驅逐出境,並結束自願執行《附加議定書》。
伊朗上周違反核協議恢復20%的濃縮鈾地下核設施。但德黑蘭表示,如果取消華盛頓的制裁,他們可以迅速修正其違規行為。
* 【希臘提交有關擴展西部水域的法案】路透社:在與鄰國義大利和阿爾巴尼亞進行談判之後,希臘政府已向議會提交一項法案,將其在愛奧尼亞海的領海西部範圍擴大至12海裡。這不會影響希臘南部和東部海岸愛琴海的水域,雅典一直在海上邊界與土耳其有爭執。
希臘外交部長丹迪亞斯9日表示:「這項法律草案確認了希臘始終根據國際法與鄰國尋求協議並促進該地區安全與繁榮的戰略。」
* 【歐盟再訂購3億劑輝瑞疫苗 疫苗總數已夠八成歐洲人接種】歐盟委員會8日宣佈與輝瑞和BioNTech簽訂新合同,再交付3億劑新冠疫苗,總計6億劑。
三天前,歐盟還訂購了美國Moderna公司研制的疫苗1.6億劑。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疫苗都需要兩劑,因此,"我們現在已獲得足夠的疫苗,為80%的歐洲人接種。
歐盟還與其他四個實驗室(阿斯利康、嬌生,賽諾菲、CureVac)簽署了合約,因此,如果未來相關疫苗得到衛生單位確認有效安全的授權,這些實驗室提供的疫苗達23億劑。馮德萊恩說,這將有助於歐洲以外的鄰國和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獲得疫苗。
愛國者法案爭議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這次凱莉出張嘴的單元我們想來討論防疫與隱私權,到底是不是無法相交的平行線呢?
現在世界上的疫情越來越嚴重,全球確診人數已經超過百萬人了,許多國家都在檢討跟修正自己的防疫措施。但是這種人傳人的傳染病防治,要追蹤確診病患過去跟未來的接觸對象,都會牽涉到隱私權的問題。尤其是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紀錄人跟人之間的往來歷史越來越容易,而現在對於國民監控最嚴密的就是中國了
姑且先不論好壞的話,對人民的監控本來就是中國政府的老本行,追蹤跟記錄人民行動的軟硬體設施本身就很完善。它們在二月中的時候配合微信跟支付寶推出的「健康碼」,系統會追蹤記錄你到過哪些地方,有沒有跟高風險的人長時間待在一起,然後系統會自動把你分類到健康或是有傳染風險的類別裡。
這個系統會產生一組只屬於你的 QR Code,然後用不同顏色來代表你是屬於哪個類別,比如說綠色就是安全的好棒棒,黃色是需要隔離7天,紅色就是得需要隔離14天。你不管是去公共場所、搭大眾運輸或是去巷口便利商店買東西,都要出示這個 QR Code,如果你的顏色顯示是紅色,你就是哪裡都去不了,只能乖乖待在家隔離。
第二名大概就是南韓了吧。韓國也一樣是用手機。確診病患的手機GPS會被記錄下來,再加上監視攝影機跟信用卡的交易紀錄會畫出你整個活動的足跡,就像是一個病毒地圖。大家一看就知道哪裡是比較危險的地方。確診地圖上只會有一個代號標明你的性別和年齡範圍。不過的確就是只要確診就有可能被知道你在哪裡活動過。
還有就是新加坡。但是新加坡的就不是強制的了。新加坡是有一家公司也是推出了一個防疫用的app,這個app就是你只要下載到手機裡,系統就會自動用藍芽幫你跟附近的其他手機配對,就一直配對一直配對,然後把配對的加密紀錄上傳到後台,如果你確診了,政府就可以去跟公司的後台撈你的配對紀錄,就會知道有誰曾經跟你接觸過。
雖然說這不是強制的,不過它們公司的官網說,在新加坡它們已經有超過一百萬的使用者,已經是將近所有國民的五分之一了,而且當然數量越多追蹤的工作就越輕鬆。
剛剛講的例子有中國、韓國、新加坡。這都是最近西方媒體不斷在呼籲要學習的對象。但西方國家嘴上這樣說,如果真的照著做就會出現很多爭議,畢竟有政府侵犯個人隱私的問題。義大利已經有類似的系統會追蹤國民移動的距離了,光是這個也是引起一些爭議。何況是像英國、美國、德國這些國家就沒辦法說做就做。
而且西方國家的人對隱私權本來就比較敏感,美國911之後通過的愛國者法案,就是為了防範恐怖分子,擴張了美國政府種種搜索人民個人資料及活動紀錄的權利。結果2013年時就有一位叫愛德華·史諾登跳出來爆料說,美國政府根本就在無上限全面蒐集跟監控所有人民幾乎全部的電子訊息資料,很多跟反恐完全無關,只是被拿來維護美國政府自己的利益。弄到現在大家都對「政府可以蒐集人民資料」這件事情很感冒。
雖然追蹤民眾對政府來說可以更直接的調查到接觸史,之後要檢測要隔離要治療都可以第一時間就有動作。但這就是隱私權跟生命安全的取捨啊。也是要看到底嚴格是嚴格到什麼程度。而到底在嚴重的傳染病防治上,政府應該可以掌握多少權力,人民又應該保護自己的權益到什麼程度,需要我們每一個人拿出理性與智慧來判斷。
東西方世界在個人與群體之間,優先權的程度上有著根本的差異,相同的做法也不見得能夠直接搬來使用。世界各國能不能盡快打破現在的困境,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tcmhPm93u4/hqdefault.jpg)
愛國者法案爭議 在 【林智堅論文爭議台大校方召開記者會說明LIVE】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林智堅論文 爭議 台大校方召開記者會說明LIVE】. 國民大會. 國民大會 ... 俄宣稱摧毀 愛國者 ! 美66架F-16V交機延宕! ... 美通過 法案 2758無涉台灣! ... <看更多>
愛國者法案爭議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 911事件15週年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法廣:https://goo.gl/Vuukb5) ▫ 911 十五週年:本土恐怖主義、沙特及斯諾登《愛國者法案》這個以防止恐怖主義為目的,擴張美國警察機關權限的法案,極具爭議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