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想擺脫書:書永遠不死》艾柯&卡里埃爾對談錄
* 這是一個對談。
對談雙方艾柯&卡里埃爾,一位是百科全書式學者、作家,另一位是傑出的編劇,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
他們都是愛書人、藏書家,海闊天空聊談由書延伸的種種話題。
詩人海涅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在他們開始燒書的地方,他們最終會燒人。
書,永遠不該死去。
⋯⋯⋯⋯⋯⋯
卡里埃爾: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種趨向:收藏技術竭力淘汰的東西。
我有個比利時朋友是電影編劇,他在地下室放了十八台電腦,就為了可以看從前的影片!
所有這一切都說明,沒有什麼比永久性載體更曇花一現。我們還能讀一本五個世紀以前印刷的書,卻無法看一張只不過數年以前的電子錄影帶或LCD老光盤。
除非把舊電腦都留在地下室。
卡里埃爾:真正令我震驚的,在於當下的完全消失。我們從未如此著魔於仿古風尚。過去在全速追趕著我們,很快我們就要服從前一季度的時尚。
未來永遠不確定,當下卻漸漸在縮短和退避。
艾柯:現在的消失,不僅因為從前持續三十年的時尚如今只持續三天。這同樣與我們講到的事物的過時有關。從前,你花幾個月時間學騎自行車,一旦學會,這就成了一件終生有效的家當。如今,你花兩星期學用一個新的電腦程序,等你漸漸能操作時,更新的程序又出現了,你不同意也不行,手機軟體會強制更新。
因此,問題不是集體記憶的喪失。在我看來,這更像是當下的不穩定。我們不再活在一個平和的現在之中,我們只是沒完沒了地為未來努力做準備。
卡里埃爾:我們處於運動、變化、更新和轉瞬即逝之中,矛盾的是,正如剛才所說的,我們的時代卻是一個越來越長壽的時代。
我們的祖父母的一生顯然要比我們的短暫,但他們始終處於恆久的現在之中。
我叔叔的祖父從前是個鄉下業主,他在每年的1月1日為來年整理賬目。前一年的賬目基本預示了下一年的狀況。什麼也沒有改變。
03
艾柯:記憶具有雙重用途——無論個人的記憶,還是集體的記憶(即文化)——一是保存某些數據,二是讓那些沒用並有可能充塞我們腦袋的資訊沈於遺忘。
一種文化若不懂得過濾過去幾個世紀的遺產,就會讓人想到博爾赫斯在《博聞強記的福內斯》中的人物福內斯,那個能記住一切的記憶專家。
但這恰恰與文化背道而馳。文化,是所有從此消失的書和其他物件的墓園。
卡里埃爾:如果借助在網上搜尋的資料,我們在邏輯上必須覈實這些訊息的可靠性。網絡工具讓我們方便地找到一切假訊息,真實的和不真實的,但事實上也讓我們陷入某種極端的困惑之中。我想,有關安貝托·艾柯的網上訊息一定充滿謬誤,至少充滿不確定性。
艾柯:當某某研究院的某先生出版克萊蒙梭或柏拉圖研究著作時,我們應該相信,他提供的資料確切可靠,因為他一生都在圖書館裡覈實這些來源。然而今天,某先生很有可能從網絡獲取資料,一切都變得不可靠。說實話,這一切早在網絡之前就已存在。個人記憶和集體記憶,本來都不是過往事件的真實寫照,它們只是重構。
05
卡里埃爾:你和我一樣知道,國家主義的約束在何種程度上歪曲了我們對某些事件的看法。直至今日,歷史學家們還常常屈服於本國公開或隱秘的意識形態……阿塔蒂爾克命人改寫土耳其歷史,聲稱早在羅馬時代,土耳其人在羅馬人入侵以前就在土耳其生活了幾個世紀。
諸如此類的事情處處都有……我們即便想覈實,又上哪裡覈實呢?
我們一般認為,土耳其人事實上來自中亞細亞,而現今土耳其的最早居民沒有留下任何書寫遺跡。怎麼辦?
06
艾柯:如果記憶像一張軟體,人到五十歲就會得阿爾茨海默症。遠離阿爾茨海默症或其他各種老年痴呆的方法,就在於持續不斷地學習,比如每天早起背一首詩,做各種智力練習,甚至字謎或者變位構詞遊戲。
我們這一代人在中學還必須背誦詩歌。但接下來的幾代人越來越少這麼做。熟記的過程其實就是在訓練記憶力和智力。今天,我們在某種意義上已經不是非得這麼做不可,但我們恰恰要強迫自己進行這種日常練習,否則就有過早患老年痴呆症的危險。
卡里埃爾:我恰好還記得一句引文——我的記憶剛剛夠用——「我還記得一個擁有非凡記憶力的人,但我忘了他都記住些什麼。」也就是說,我只能記住遺忘。這樣一來,我想我們的交流有助於區分法文中的「知識」(savoir)和「認識」(connaissance)。
知識塞滿我們的腦袋,卻不總是有用。認識則是把一種知識轉化為生活經驗。
07
卡里埃爾:我們的歷史書的書寫往往從民族主義傾向出發,從短期利益出發,從這兒那兒感受到的意識形態的選擇出發。
任何關於法國大革命的歷史都不是清白無辜的。丹東本是19世紀法國那些歷史學家們的偉人,到處可見丹東像和丹東街。後來他失寵了,被證明墮落了,廉潔的羅伯斯庇重新獲得青睞,受到阿爾貝·馬蒂埃等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的大力支持。於是在法國的某些左派社區有了幾條羅伯斯庇爾街,在蒙特伊–蘇–布瓦甚至有了一個羅伯斯庇爾地鐵站。
明天又會是誰?又會有什麼動靜?
08
卡里埃爾:我們全都受著過濾的教育,這種過濾早在我們之前就已完成。正如你所說,這是一切文化的本質。不過,我們不該禁止對這樣的過濾發出質疑,事實上我們也不缺乏這類質疑。舉個例子。在我看來,除了蘭波和波特萊爾以外,最偉大的法蘭西詩人均默默無聞。他們是17世紀初的巴洛克詩人們,布瓦洛和其他古典詩人曾對他們施加了致命的打擊。他們的名字是讓·德·拉塞佩德、讓–巴普蒂斯特·夏西涅、克洛德·霍皮、皮埃爾·德·馬爾波夫。我有時會背誦他們的詩,但這些詩人的作品只有古本,也就是他們在世時的版本,非常罕見,極其昂貴。這些詩幾乎沒有再版。我堅信他們屬於最偉大的法蘭西詩人之列,遠遠超過拉馬丁、繆塞,儘管後兩位的作品作為法語詩歌典範而暢銷不衰。
09
卡里埃爾:偉大的俄羅斯小說家們相互通信,甚至和他們的法國同行保持書信往來,比如屠格涅夫和福樓拜。一個作家若想避免被過濾,那麼他最好聯合、參與某個小群體,而不要保持孤立。
艾柯:莎士比亞之謎在於,人們不能明白,為何單單一個演員就能創造出如此天才的作品。有人甚至推想,莎士比亞的戲劇可能出自培根之手。但是不對。莎士比亞並非孤單一人。他生活在文大學者圈中,和其他伊麗莎白時代的詩人們保持密切往來。
10
卡里埃爾:在古老的文化傳統裡並不存在對偉大創作者的膜拜。不計其數技藝超凡的古代匠人進行創作,卻從未在他們的作品上署名。他們從不把自己視為、也從不被人視為藝術家。
艾柯:他們也沒有創新的概念,這是西方的標誌。在某些文化傳統裏,「藝術家」(artists)的野心只是極為忠實地重複同一種裝飾圖案,並把前輩教下的技藝再傳給學生。他們的藝術即便有變化和差異,我們也察覺不到。
11
卡里埃爾:佛里茲.朗還為人所知,至少電影愛好者們記得他的《殺手M》。但其他幾位呢?過濾,正無情、無影地全面實施,甚至電影學校也一樣,這由學生們來決定。突然,某位「被過濾的」導演重新現身。因為他的某部電影在這裡或那裡放映,並造成轟動。因為新出了一本關於他的書。但這總是極其罕見的。
我們幾乎可以說,電影一旦開始走進歷史,也就走進遺忘。
卡里埃爾:突然之間,活力不再,導演老去,演員也是,作品被不斷重複,某種精髓的東西正在喪失。義大利電影一去不復返,儘管它曾經在世界電影名列前茅。
這讓我們笑、讓我們顫抖的三十年,如今還留下什麼?
費里尼始終讓我心醉神迷。安東尼奧尼一直讓我心懷敬佩。你看過他最後的電影短片《米開朗基羅的凝視》嗎?這是有史以來最美的一部電影!安東尼奧尼在2000年拍攝了這個不到十五分鐘的短片,片中沒有任何對白,他有生以來第一回把自己拍進電影。我們看見他獨自一人走進羅馬的聖·皮埃爾·奧里安教堂。他緩緩走向教皇尤里烏斯二世的墳墓,整部電影就是一個沒有對白的對話,是安東尼奧尼和米開朗基羅的摩西像的相互凝視。我們一直在探討的問題——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自我展示和言論表達的瘋狂,毫無來由的焦慮躁動——全被否決在影片的沈默和導演的凝視之中。
12
卡里埃爾:如今唯一還保持手寫的東西————是醫生的藥方。手寫信消失將造成一整個行業的消失。
筆跡學,代人寫信,手稿收藏者和商人……使用電腦讓我懷念草稿,尤其那些對話場景的手稿。我懷念塗抹的槓子,刪改的字句,最初的混亂,向各個方向發射的箭頭,它們標誌著生活、運動和依然困惑的探索。
13
卡里埃爾:在那些艱難的歲月裏,書籍處處輕易地得到傳播,它是一種挽救文化的工具,正如在古羅馬帝國末期,有些知識份子隱退到修道院裡,抄寫一切他們可以從正在衰敗的文明中輓救出來的東西,他們感覺到它將要分崩離析。
這種現象發生在所有文明陷入危難的時代。
可惜的是,沒人採取這一方法來挽救電影。你知道在美國出版的一本書嗎?書名很漂亮,叫《消失的電影攝影集》。那些電影只剩幾張劇照,我們必須從這些劇照出發,重新建構電影本身。這有點兒像那個伊朗書籍裝訂師。不僅如此。把電影改編成小說,就是說把電影提煉成帶插圖的書,這種做法早已存在,可以追溯到默片時代。這種改編自電影的書有一部分保存了下來,而電影本身卻早已消失。
書比電影更長久,儘管書的靈感來自電影。這麼說來,電影也有考古學。
14
艾柯:從那以後,這本書每次重新出現在拍賣目錄裏,我都會去查看,書價再也沒有回落過。這樣的價格,讓書再也不可能落入真正的收藏者手中。
卡里埃爾:它成了一件金融產品,一件商品,這很可悲。收藏家,也就是真正愛書的人,往往都不是特別有錢。書一旦變成可以賺錢的物品,貼上「投資」的標籤,有些東西就丟失掉了。
艾柯:必須強調一點,古籍已不可避免地走在消亡的路上。我要是擁有一件珠寶珍品,或甚至一幅拉斐爾的畫,在我死後我的家人會賣掉它。但我若收藏書,一般會在遺囑上註明,既然我花了一輩子把它們收集在一起,也就不希望它們將來被拆散。這樣一來,這些書要麼只能捐給某個公共機構,要麼通過佳士得拍賣行賣給一家大圖書館,一般會是美國圖書館。從此,這些書就永遠地從市場上消失了。在每任擁有者去世的時候,鑽石都會回歸市場。至於印刷初期珍本,從此只能在波士頓圖書館的館藏書目上看到。
艾柯:永遠也不可能。因此,除了所謂的投資者造成的破壞以外,每一冊古籍都變得越來越稀罕,也必然地越來越昂貴。至於年輕一代,我不認為他們喪失了對珍本的愛好,我倒是懷疑他們是否曾經具備這種愛好,既然古籍的價格總是遠遠超過年輕人的購買能力。話說回來,一個人若真的感興趣,也不一定非要花很多錢才能成為收藏家。
15
卡里埃爾:愚昧往往接近謬誤。
對愚昧的興趣促使我關注虛假的研究。這兩條道路完全被傳統教育所忽略。每個時代既有其真理的一面,也有眾所周知的愚蠢的一面,極大的愚蠢,然而傳統教育只負責教授和傳播真理。
從某種程度而言,愚昧被過濾了。是的,確實有「政治上正確」和「理智上正確」之分。換言之,有一種所謂的好的思考方式,不管我們願不願意。
艾柯:虛假並不一定是愚蠢或弱智的表達方式。虛假就是一次謬誤。違心地行事,就是言與知相悖。
人們一直都在真誠地犯錯。
謬誤橫貫人類的歷史,這不算壞事,否則我們就成了神.....托勒密真的相信地球靜止不動。在托勒密身上絲毫沒有弄虛作假的成分,隔著歷史來看,這只是一個謬誤的知識罷了。
卡里埃爾:我有很多年沒回到這些問題上了。但我再次感到震驚,研究愚蠢問題是如此讓人興奮。
不僅因為愚蠢引出書的神聖化問題,還因為愚蠢讓我們認識到,我們中的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說出類似蠢話。我們總是處於說傻話的邊緣。
我再讀一句夏多布里昂的話,他評論自己一點都不喜歡的拿破侖:「其實,他就是一個戰爭大贏家,除此之外,任何將軍都比他能幹。」
艾柯:當我們決定談論愚蠢,從某種意義來說,我們在向人類這一半天才、半愚昧的造物致敬。
而當我們漸漸臨近死亡——正如咱倆的現狀——我們開始覺得愚蠢勝過美德。
卡里埃爾:在研究愚蠢問題時,我們發現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們自己是傻瓜。顯然,我們不可能把別人當成傻瓜自己卻不受懲罰。
我們最終會意識到,別人的愚蠢恰如一面鏡子朝我們張開。
一面永久、精準、忠實的鏡子。
卡里埃爾:我們的精神都有些狂熱。我們收藏的書全都見證了我們的想像令人眩暈的程度。一邊是不著邊際的妄想和瘋狂,另一邊是愚蠢,想要區分這兩者尤其困難。
艾柯:我們可以強調文明的各種進步,這些進步極為顯著,並且涉及在傳統中毫不相干的各個社會範疇。但與此同時,愚蠢也越來越多。
從前的農民不說話,並不是因為他們愚蠢。受過教育也不一定意味著智慧。
不。今天有這麼多人渴望被人聽見,致命的是,他們只被人聽見了他們自己的愚蠢。
從前的愚蠢沒有爆發,不為人所知,今天的愚蠢卻肆意橫行。
16
艾柯:我承認,我直到四十歲才讀了《戰爭與和平》。但我在閱讀以前就瞭解這部小說的精髓。你剛才提到《摩訶婆羅多》:我從沒讀過,雖然我收藏了三種語言的三個版本。誰從頭到尾讀過《一千零一夜》?誰真正讀過《愛經》?
但人人都在談論它,有一些還加以實踐。這個世界上充滿我們沒讀過卻幾乎無所不知的書。
問題因此在於,我們是怎麼知道這些書的?巴亞爾說他從沒讀過喬依斯的《尤利西斯》,但他打算向學生們講解這部小說。
卡里埃爾:說到我們書架上那些沒有讀過並且永遠不會去讀的書,很可能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的想法:我只是暫時把它們放在一旁,我和這些書有個約會,不過是在以後—很久以後,甚至來生。
有些垂死的人感到自己大限已到卻尚未讀過普魯斯特,這樣的哀嘆實在讓人受不了。
艾柯:當有人問我是否讀過這本或那本書時,我出於謹慎總是這麼回答:「您知道,我不讀書,我寫書。」這樣一來,所有人都會閉嘴。但有時還會有人堅持不懈地提問。「您讀過薩克雷的小說《名利場》嗎?」我最終屈服了。連續三次我試著讀這本小說,每次都半途而廢。
—-文章來自於本書部分摘錄
「愛書的下克上第一季」的推薦目錄:
愛書的下克上第一季 在 觀光客不知道的倫敦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追🦠日記]📅四月24日週五/全英閉關Day32/補23日資料
疫情指標: 從數據看倫敦是過了高峰。感謝老天給的好天氣,讓不能出國的英國人在家也能曬太陽。
******
📺每日記者會
四月23日週四
主席:衛生部長(Matt Hancock, the health secretary)
(是貓奴ㄧ枚,下班時忍不住擼首相府的捕鼠官。以前任地方議員時看到地方貓偷奇怪的東西回家送主人的消息,也忍不住寫信跟貓主人分享自己家的貓也會帶別人的盆栽回家。)
週四公布了3T措施
📌 Test-放寬檢測對象與方式:
1. 重要工作者與家屬可以上網登記核酸檢測。檢測免費,結果以簡訊通知。
(符合資格的人可能有千萬人,週五這個網址上線後不久就關閉了,因為登記的人太多)#比超市叫貨還熱門
2. 新增30個得來速形式檢測站,以及48個流動檢測站。
📌Track-全國抽檢2萬戶做抗體測試
📌Trace-進行疫調
1. 上週提到的症狀通報app,現在軍隊裡測試中。
2. 招募與訓練1萬8千名疫調人員,包括3000名臨床醫學人員,當英國結束現階段閉關政策(新增案例大幅減少時)後,將採用隔離新個案與其接觸者的做法。
*******
其他時事隨便說:
四月23日好忙,除了是天主教世界的聖喬治日,剛好也是回教徒齋戒月開始。衛生部長在記者會中問候了回教徒,這個節令開始通常有集體禱告儀式,但因為避疫取消。
巴基斯坦裔的倫敦市長則是推特祝賀了聖喬治日。在天主教國家的人可以過兩次生日,聖喬治日這天就是名叫喬治的人都可以享受過生日般的款待。#喬治王子表示可以...
四月23日也是英國文豪莎士比亞的「官方」生日。古代的人沒有出生紀錄,只有在他出生地教堂查到他的受洗紀錄是4月26日,那時的習俗是出生三日受洗,所以就說他的生日是四月23日。好巧,他忌日也是同一天,這個有真實紀錄。
📚聯合國後來訂這一天為世界愛書日,因為寫《唐吉柯德》的西班牙文豪塞萬提斯和沙士比亞一樣在1616年四月23日這個一日期去世(那時這兩國曆法不同,實際日子差10天)。
💙滾石樂團四月23日也出了新的單曲Living In A Ghost Town,2012年之後的第一首原創新曲。歌詞描述英國居家禁令的衝擊。
💙這天是週四,要為醫護與重要工作者鼓掌,劍橋公爵一家穿藍色衣服亮相,被稱作NHS Blue. #凱特真的很會
💙這天BBC也策劃一個藝人表演的募款活節目Big Night In,收入的前2千萬用來支持在這次疫情中過世的醫護家屬,節目結束時共募得2千7百萬鎊。節目特別來賓之一是財相,宣布政府將對募款所得等額加碼。 #散財童子綽號叫DishyRishi
********
[閉關時在幹嘛]
做口罩給公車司機的志工活動,我從半天做五個進步到六個。然後發現要先車布邊線,退步到四個。後來省略先燙摺痕的步驟直接車,速度又回來了。
但是因為有類似台灣稱為「媽媽手」的症頭,實際情況是做一天休一天,然後車線又用完了。目前為止只完成36個口罩。
還沒有達到我的100個目標,但是他們找到很多志工,所以我可以慢慢做。數百個口罩已經送給幾個公車總站還有街友庇護團體。
「媽媽手」不是媽媽才會得,這種症頭我跟英國人說「迪奎凡氏症」(De Quervain Disease) 他們就懂了。
從去年12月初開始,不知怎麼早上醒來後手腕腫痛,開始不能施力轉門把、開瓶罐,有時伸個懶腰也會突然電到那樣的神經痛,每次要把四公斤的貓兒子從肇事現場抱走也很痛。(「喵喵手」😅)
現在症狀好很多了,不需要帶護腕提醒自己,但拿熨斗重物、操剪刀、滑手機這種要重複用到大拇指肌肉束的動作,不能做太多,不然隔天手腕會不舒服。
這個閉關期很多英國人在家整理家務、做園藝、做手工,這些我平常也會跟老天許願等我有空時要做的事,現在只能嚕貓耍廢。
有人有類似經驗嗎?來分享一下大概多久可以完全復原呢?
臉書提醒我,去年這時我在希臘特里克島。想一想還是幸運的,在不能出國的時候英國天天是好天氣,讓英國人不用出門也能曬太陽,與健康ㄧ樣是生活小確幸。❤️
現在是藍鈴花的季節,我今年不能去老森林看花海,期待明年。住在英國鄉區的朋友,有機會可以去野樹林裡看看原生種的英格蘭藍鈴花。
附上一個社區志工團體用生物照相機拍到的狐狸照片🦊,他們本來要記錄城市裡的刺蝟🦔,但是狐狸亂入 😆。
隔壁鄰居天天在院子裡烤肉、曬太陽,今年狐狸不會來我家後院了。
**************
📅四月23日週四
重症確診累積138078(^4583, ^3%)
入院死亡累積18738(^616, 少19%)
檢驗425821(^14629)人,583496(^23560) 次
#陽性率 32.4% (少0.1%!!)
🦊大倫敦重症累積22767(^415, 多48%!!)
累積死亡4300人(^89, 少49%!!)
愛書的下克上第一季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贈書】【好書分享:溫馨/療癒小說《不能沒有妳》】
http://www.cite.com.tw/booklink/PrSv0v
※《不能沒有妳》螺螄拜恩專屬導購連結,一般市場價79折,螺螄粉優惠價75折,記得要「點進連結」+「登入會員」,才會顯示75折優惠喔。(限期兩周8/23至9/6)
=====
閱讀《不能沒有妳》之前,記得先準備一根針和兩盒面紙,以為要繡花嗎?(安陵容:「哼~比刺繡我一把罩!還會跳冰嬉舞(奮力一躍)」)(滾啦!現在是《延禧攻略》的時代)NONONON(搖手指)~這本書的情感描述真摯動人,強烈震撼讀者情緒,前半部的傷痛不時令人咬牙切齒、想將某人挫骨揚灰,故你需要邊看邊拿針刺大腿,抑制自己把家裡的Wedgwood餐盤當飛盤丟以洩憤;後半部的糾結情感則讓我潸然淚下,哭到發出豬叫,晶瑩的鼻涕一滴滴化開暈染在試讀本上,猶似大豬小豬落餐盤。
《不能沒有妳》是一則悲傷的故事,也是喜悅的故事;是狠狠撕開傷口,痛苦不堪的故事,也是溫柔密密縫補,療傷慰藉的故事;它帶有憤怒激昂的感情,卻蘊含著愛與寬恕。在這幾夜,我趴在床上讀了一遍又一遍,捧著臉頰笑瞇瞇地回味喜愛的橋段,喃喃朗誦畫線的優美詞句(本書翻譯優秀,用詞典雅),深刻感覺書中角色與我同在。
本書的神奇之處在於,讀者彷彿在平淡生活外,跟隨主角足跡,重新活了一次他人的人生,體驗在阿拉斯加生活的驚滔駭浪,感受父母愛恨交加的情感,大瑪芝、湯姆、瑟瑪的友情與支持,以及一生真愛邁修的無怨無悔(雖然書中描述女主角蕾妮和邁修的第一次時說:「過去五分鐘徹底改變了她的生命」,即代表邁修五分鐘就玩完了)(悲,書中又一個哭點)(喂喂)
故事分為三大章節,貫穿七零年代和八零年代。1974年始,蕾妮僅是一個缺乏自信,不知所措的紅髮女孩,自父親越戰受俘歸來後,平靜的家庭生活起了巨大波瀾,咎因嚴重的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父親不再是記憶中那個愛笑的人,家人因為深愛彼此而改變個人需求配合他,即便這份愛像一張有毒的網,緊緊包覆所有人。故歐布萊特一家放下所有,陪父親前往雞不生蛋、鳥不拉屎的阿拉斯加,誠如書中所言:「會來阿拉斯加的只有兩種人,尋找機會和逃避問題的人。」
阿拉斯加壯闊美麗的景色原本帶給一家人無窮希望,機械化勞動令其無暇思考煩惱,以為生活能就此改變,重拾往日快樂回憶。但當寒冬籠罩阿拉斯加之際,無盡雪夜令父親的情緒急遽惡化,違常的家庭無時無刻皆如黑夜般漫長。
不單是家裡,父親甚至成為鎮上的不定時炸彈,而父母親互相刻蝕的飽含毒素之扭曲愛情,禁錮了蕾妮的未來,父親不能沒有母親、母親不能失去父親、蕾妮和母親亦緊密聯繫欲保護彼此。在重重鎖鏈束縛下,蕾妮終於在朋友邁修身上發現無私、無毒、無暇的愛,那是她賴以維生的生命之光。
繁中版書名《不能沒有妳》在我看來有多重含意,父親對母親和蕾妮的畸形索求、蕾妮與母親間深入骨髓之羈絆,以及邁修對蕾妮奮不顧身、一往情深的呵護。其中有些愛的功能失調、失控了,可是讀到最後我竟不忍苛責,那些創傷、恐懼和無助在內心開了一個小小的洞,作者的溫情書寫,讓我能包容並鎖住那些情緒,憶及自身在漫漫長夜裡也曾體會過的心悸。
作者Kristin Hannah極其擅長探索晦暗人心,並於其中發掘人性光芒。《不能沒有妳》寫的不僅是一個家庭,一個地區,她書寫了整個七零年代,描繪該時代的女性權力變遷史,女人能多麼無助,卻又如此堅強,就像那些被阿拉斯加嚴酷生活鍛造和再度定義的女性,阿拉斯加有著近乎永日的夏季和近乎永夜的冬季,而在此生活的女性亦同時擁有強悍與慈悲,「在阿拉斯加,重點並非你來的時候是怎樣的人,而是會變成怎樣的人!」
如今去Fairbanks看極光的旅客或許無法想像當時貧瘠嚴苛的生活,然而阿拉斯加雄偉的山脈河川仍印刻著步履維艱,藉由《不能沒有妳》遞嬗傳述種種殘忍卻美好的故事,看完《不能沒有妳》後,我不能沒有這本書,Kristin Hannah的文字已成為我躍動血脈的一部分了。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三本』新書,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索取。
2、留言請留:『《不能沒有妳》:愛永遠存在,不會消失。』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18/08/27(一)晚上十一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者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18/08/28(二)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不能沒有妳 #春光 #克莉絲汀漢娜 #THEGREATALONE #KristinHannah #一天狂銷8000本 #AMAZON年度最佳書籍第一 #Goodreads年度最佳書籍第一 #8萬多人感動推薦 #紐約時報暢銷榜No1 #iBook暢銷榜第一 #Bookpage2018年十大最愛選書第一 #LibraryReads最受喜愛書籍第一 #Buzzfeed2018年最受期待的女性小說 #索尼影業已搶下影視版權
★城邦讀書花園:https://goo.gl/nxub9X
★博客來:https://goo.gl/BPSMeQ
★金石堂:https://goo.gl/X6e5ut
★誠品:https://goo.gl/JtsuRX
★讀冊:https://goo.gl/ngVydP
『《不能沒有妳》影片介紹
https://youtu.be/L887RcVU66E
愛書的下克上第一季 在 【2022/4月】愛書的下克上:爲了成爲圖書管理員不擇手段!第 ... 的推薦與評價
第三季-「正式PV」【MCE漢化組】 - YouTube. ... <看更多>
愛書的下克上第一季 在 愛書的下克上:為了成為圖書管理員不擇手段!線上看 - PttPlay 的推薦與評價
愛書的下克上 :為了成為圖書管理員不擇手段! ... 於自己所心願的圖書館的那天去世了想去讀更多的書,抱著這樣的念想的她,意. ... 斗羅大陸第一季. ... <看更多>
愛書的下克上第一季 在 巴哈姆特動畫瘋- 【更新通知】 小書痴的下剋上:為了成為圖書 ... 的推薦與評價
第三季[36] 線上看! 《小書痴的下剋上:為了成為圖書管理員不擇手段!》故事描述,從小就是個超級書痴的女大學生麗乃,愛書愛到希望在書堆裡死去。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