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筋骨像「軟Q彈力繩」還是「頂叩叩木板」啊?根據美國心臟與循環系統雜誌的相關研究指出,柔軟度較佳者,血管相對能更有彈性,而且可有助於緩解血壓異常現象;反之,若筋骨太硬,肌肉及血管就會更有機會出現伸縮困難現象,從而提高引發心血管疾患危機。因此,日常維持筋骨柔軟使之保有彈性,健康便可如影隨行!
進行拉筋時,可分「動態」與「靜態」兩類;動態拉筋就是藉由肢體動作進行伸展,像是開合跳、提臀跑、高抬腿跑、側併步跑、弓箭步前進等;而靜態拉筋則是應用靜態動作將肌肉和關節延展開來,操作時需維持一定的時間,以發揮良好的伸展作用
平時運動前可進行「動態拉筋」,有利充分活動身體關節及肌肉,還能提高體溫,以增加血液循環,讓身體進入運動預備狀態。而在運動訓練之後,則適合進行「靜態拉筋」,由於此時身體肌肉會縮短,需要透過靜態伸展來幫助肌肉恢復到原本的長度,才能保持肌肉彈性、減少痠痛,也是降低運動傷害的重要環節
人體的柔軟度與肌肉的放鬆度習習相關,當肌肉緊繃時,關節可彎曲的幅度就會變小。使肌肉緊繃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過度疲勞、二是缺乏鍛鍊,建議每次應找出當下的實際原因,再進行因應,便可更精準且有效率地獲得緩解。以下彙整「5個拉筋的好處」,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記得時常讓全身動一動,發汗鬆筋又醒腦,使身心保持健全,幸福歡快的生活品質便能常伴左右!
❶氣血順暢促代謝
正確拉筋,能幫助伸展全身肌肉等軟組織,使氣血運行暢通,營養便可效率運送至臟腑,並維持穩定代謝功能,亦有助促進體內的老廢物質隨水分排出體外
❷平衡肌群姿態佳
若姿勢與施力不當時,易造成肌肉失衡,而加強伸展與拉筋則可舒緩施力不當所造成的肌肉壓力負擔,亦可改善姿勢不良而引起的不適與疼痛,還可幫助回復姿勢正常化
❸紓緩經痛助循環
骨盆內和子宮周圍有許多細小肌群,在經期前後,當骨盆內部的血液循環不良,便會引起下腹部與腰部疼痛。而透過每天拉筋,放鬆臀部、鼠蹊部及骨盆附近的肌肉,不僅可促進血液與淋巴循環,更可緩解經痛症狀
❹筋骨柔軟增靈活
每個關節可運作的最大幅度,即是使肢體動作能流暢的要素,而透過經常伸展,可幫助增加肢體的活動範圍,不僅可保持靈活度,也可減少運動受傷的機率。常保筋骨柔軟,能使日常活動輕鬆自如,更是預防衰老及行動不便的良方
❺壓力釋放穩情緒
精神層面的壓力或實物的重量負荷,會使情緒和身體出現壓力,讓肌肉產生收縮,這也是引起緊繃的因素。而生活中的壓力雖是無法完全避免的,但養成拉筋伸展的習慣,卻是自行可掌握的。如頸部、肩膀及上背區塊,都是緊繃收縮的好發區域,適時放鬆,既可緩解壓力,更能使心緒穩定
#拉筋小教室
A.頭頸
仰臥於床面,頭部移至床緣懸空並微緩緩往後仰,用以拉伸胸鎖乳突肌,每次維持30秒至1分鐘後回正,亦可用雙手扶住雙耳後側輔助,反覆進行5回
B.肩頸
右手放在頭部左側,右手輕壓頭部往右側倒,可感到微緊繃感,回正後換邊操作。過程記得收下巴,並配合規律呼吸吐氣。每次維持30秒至1分鐘 ,進行5回
C.手背
將身體背面之後腦勺、臀部及腳跟貼緊牆面,十指交叉反手往上舉。用以伸展手部和背部肌肉。每次維持30秒至1分鐘 ,進行5回
D.臀腹
平躺於瑜伽墊上,雙腳屈膝90度,雙手伸直放於兩側與肩平行。運用下半身的核心力量將雙腿向左旋至貼地,並將頭往右側轉,肩膀需緊貼於墊子上。維持約30秒至1分鐘回正後,再進行另一側的操作。兩側各進行5回
E.臀腿
利用一至兩階的樓梯高度差,呈弓箭步進行伸展,舉例右腳踏於第三階,左腳踩在第一階,藉此伸展臀大肌和大腿後側肌肉,30秒至1分鐘回正後換腳,交替持續進行5回。接著,坐在椅子上,上半身挺直,雙手扶於兩邊椅側,緩緩抬起雙腳,腳底板往向下壓,直至小腿肚有酸麻感,用以伸展阿基里斯腱,可強化腿部肌力
#拉筋停看聽
⚠️平時可針對經常使用的肌群加強伸展,可讓該區域肌肉保持靈活度,建議每週拉筋與伸展二至三次,養成習慣,可使體能持續進步
⚠️拉筋能讓肌肉變得更修長,使體態勻稱俐落,更可展現窈窕纖細的輕盈姿態!但拉筋不會讓脂肪量變少,日常建議在飲食與運動之間進行均衡的把控,相輔相成且持之以恆,便可獲得良好成效
⚠️每次運動前,謹記熱身與拉筋的重要性,以降低引起運動傷害之風險。拉筋前,可先進行低強度的走路、慢跑或騎腳踏車,維持五至十分鐘,讓肌肉溫度上升後,再進行拉筋和伸展,效果好且更安全
⚠️拉筋常被誤解當作是熱身的運動,這樣反而可能造成身體傷害;運動前的熱身方式,應是動態的暖身運動,而不是靜態的拉筋伸展。熱身運動就是在運動前先進行低強度的運動,像是走路、慢跑幾分鐘,感到體溫升高後,就能逐漸提高運動的強度和速度進行鍛鍊
⚠️進行伸展運動時,需保持規律呼吸,每個動作維持30秒以上,若遇緊繃部位,可延長至60秒。在伸展時,能感覺到肌肉緊繃感,且被拉伸的感覺;但若出現明顯疼痛感,則代表力道過大或姿勢不良,此時即應停止動作,稍做休息後,再重新進行,並循序漸進,切勿操之過急反可能造成傷害
#同場加映
⚠️5大運動的好處 https://reurl.cc/qg2O33
⚠️必需流汗的五個理由 https://reurl.cc/1YE27Y
⚠️瑜伽6大熱門派別介紹,柔軟筋骨更有助身心放鬆 http://kaijun.com.tw/trend-20/
⚠️在家也能練出好身材,9種多功能運動輔助器材讓全身線條更健美 http://kaijun.com.tw/fitness0517/
#凱鈞話重點
#5個拉筋的好處
慢跑快走交替 在 飛教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符合跑步的功能性訓練動作
早上起床刺眼的陽光提醒我,要彎下腰整理舊衣服,突然翻到大學時期的球衣以及球褲,看著以前很喜歡的14號這個號碼,這除了象徵著灌籃高手中,三井壽不屈不饒的精神,也可以加上幾筆畫就可以寫成,”小飛“這兩個字
記得以前打籃球的時候,就是跟著學長不停的跑步,加上本來就喜歡訓練,大學就扛著槓子深蹲了,有一次發現我終於可以連續立定跳三次都可以抓籃框以外,快攻和切入都變快了,那個時候很興奮,我覺得我只要不停的蹲,就有機會讓我的籃球技巧更進步,我把我以前晚上會去跑步、打球的時間都拿去練深蹲了,對!只練深蹲,但是好像就這樣卡關了
那時的我知道,深蹲的好處除了提升力量以外,其他我什麼都不知道,但也重來沒來想過深蹲和跑步的動作,其實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直到成為教練後,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最像跑步的訓練動作是什麼?沒錯,就是跑步
同理 跳躍也是一樣
在提升肌力和肌肉量之餘,我忘記了最初開始訓練的目的
我們人體有206塊骨頭,超過200個關節所組成,而在跑步的過程中,除了左右兩隻腳交替用力推蹬地板的動作以外,軀幹和骨盆也會有相對的旋轉和側彎,由於頭會一直看著前方,所以脖子和軀幹也會有反向的旋轉產生
如果加上擺手時,肩膀到手臂和指尖的動作,以及全身的時序、骨盆的旋轉與髖關節相對的內外轉,慢慢的我終於了解到跑步的過程中,除了不太可能保持脊柱中立以外,也比深蹲的動作複雜多了
衝刺的過程中如果身體有問題是很難隱藏的,這就跟當你追求1RM深蹲時,很多問題都會顯現出來一樣,有時候會覺得在跑步的過程中,觀察問題再拆解動作之後,往他做不到的平面去訓練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很好玩
跑步其實也是很棒能量系統的訓練,在慢跑的過程中,我們的能量系統是慢慢堆疊上去的,不是只使用有氧系統,磷酸系統和無氧系統都會使用到,而衝刺則還是以磷酸肌酸系統為主
調控力量中的第六章,重複衝刺能力的章節中提到,30秒內使盡全力也只會消耗大約60%-80% PCr(磷酸肌酸),不會完全消耗完,休息2分鐘大約可以恢復85% ,4分鐘大約可以恢復90&,8分鐘則可以恢復到100%
前幾天陪我老婆去跑步,練衝刺大概就是使用這樣的觀念,試著找了一個不要太長的上坡,衝到終點後慢慢走回來,再換一個人衝刺,再慢慢走回來,再輪到我之後大約5分鐘左右,跑步的過程中,每一趟都在試著修正自己的動作,擺手、推蹬、核心有沒有用力、有沒有畫出8字之類這些身體回饋
這是在健身房當重量壓上去之後做不太到的事情,也就是說如果我的身體不會做這些動作,就是蹲得再重,練得再壯,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然後我發現我衝了10趟大概就掛了...太久沒跑步,但是蠻爽的XD
在室內待太久,漸漸的我變成只看能蹲多重,肌肉多大,忘記了我當初的目標是因為想跑更快跳更高,所以開始練重量,所以跑完步的這天,我很開心的趕快寫下這篇文章,想把我當下的想法和心情記錄下來,希望下次還會願意繼續跑下去
#飛教練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分享並Tag我喔
慢跑快走交替 在 Cheers:快樂工作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讀新聞】比慢跑、健走更有效!醫學專家:「這項」運動讓你年輕10歲
為了健康,許多人嘗試慢跑或走路,但只這樣做實在可惜。
醫學專家指出,若改成「這項」運動,不僅能減脂,還具有雕塑身材的功能,而且保證2週就有感⋯
#編:立馬揪媽媽出門!
慢跑快走交替 在 【跑者間歇訓練】跑步遇瓶頸?試試看間歇訓練吧!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當你的跑步成績一直無法突破、遇上瓶頸你可以透過間歇訓練提升身體的運動表現間歇訓練➡透過快跑和 慢跑交替 的方式,讓身體反覆受到刺激,提升跑步能力。 ... <看更多>
慢跑快走交替 在 快走與慢跑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中老年人減肥,犯不著跑步,學會這3點, 快走 比跑步減肥更快. 健身频道•2.7K ... 有氧运动消耗测评:跑步机 快走 、 慢跑 、爬坡,哪种更减脂? 健身教练刘远 ... ... <看更多>
慢跑快走交替 在 慢跑一會快走一會交替有減肥作用嗎? -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跑走交替會有減肥作用的。人只要運動了就有熱量消耗,只要熱量消耗大於熱量攝入,有了熱量缺口就能減肥。慢跑一會快走一會往往發生在減脂初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