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作選篇(之49)
憲法與政治
(原刊於2018年4月27日)
憲法應該是一個國家的「根和本」。但「應該是」卻不等於「現實是」。是與不是要看這個國家是否厲行法治。若非法治而是人治,那麼憲法就是統治者的工具,用列寧主義關於國家的概念,憲法是「階級統治工具」的一部分。
法治國家的憲法,首先就在於它的原則與精神的穩定性。以人類第一部成文憲法、1789年制訂的《美國憲法》來說,它的基本原則經二百多年依然受美國人和世界各國的認同。
美國憲法的序言只有一句話,由52個英文字構成。譯成中文如下:
「我們合眾國人民,為建立更完善的聯邦,樹立正義,保障國內安寧,提供共同防務,促進公共福利,並使我們自己和後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為美利堅合眾國制定本憲法。」
序言並沒有賦予或者限制任何主體的權力,僅僅闡明了制定美國憲法的理論基礎和目的。儘管如此,這篇序言尤其是開頭的「We the people」三個單詞,卻成為美國憲法中最常被引用的部分。
美國憲法訂明三權分立、聯邦體制、憲法至上、人人平等這些原則,兩年後的1791年,國會又通過十條憲法修正案,史稱權利法案,列舉了人民生來就擁有而不是任何政府賦予的多項基本權利,規定了許多涉及實際法庭審判過程中的標準程序,並且補充說明列舉這些權利並不意味着人民只有這些權利而沒有其它的權利等。權利法案中的大部分內容成為包括《世界人權宣言》和許多之後誕生的國家憲法中對人權規定的主要來源。其中最特別的是第一修正案,它不是訂立法案,而是確定國會不能夠訂立某些法案,內容是:國會不得制定有關下列事項的法律:確立國教或禁止信仰自由;剝奪言論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剝奪人民和平集會和向政府請願、抗議的權利。這個保護信仰與言論等自由的法案,是美國個人自由、思想自由的基礎。
中國憲法的序言就長達將近兩千字。其中一段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即每一個領袖都要有一個「立言」的符號標誌,看來會越寫越長。不妨問問中共或香港的高官,什麼是「鄧小平理論」,什麼是「三個代表」,什麼是科學發展觀,鄧小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習近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啥不同,若無法準確說出來,是否就應該不具有做特首高官的資格?
200多年來,包括10項權利法案在內,美國憲法共通過了27項修正案,但框架沒有改變。作為「We the people」的原則,毋須「與時俱進」。憲法的解釋權不在立法機關的國會,而在法院。
習近平當上總書記的第二年,即2013年的8月,《人民日報》連續刊出多篇文章批判「憲政」,不僅是批判「資本主義憲政」,而且把「社會主義憲政」也斥為「陷阱」,說提倡憲政就是試圖「削弱中共作為執政黨的合法性」,並把蘇聯解體歸咎于憲政的實施。這股反「憲政」的宣傳浪潮,當時頗使一些中國問題專家們迷惑,怎麼連自己黨制訂的社會主義憲政都要反呢?現在可就清楚了,原因是當時的1982年憲法,在正文中沒有列明「共產黨領導」,又對國家主席設下只能任兩屆的任期。批判的政治目的,是為修改這兩項製造輿論。為什麼現在突然又大講憲法了,因為已經作出修訂啦。
所以,在人治而非法治的體制下,如果憲法不是強調源自「我們人民」,而是以歷來領袖的「立言」為基礎,這樣還憲什麼法呢?一切都是以政治為本,政治風向若有違憲法,那麼憲法就放一邊,或憲法也跟著變。
香港《基本法》在1990年頒布之初,中國領導人就指這是香港未來的憲法,現在當然早已經不是了。
憲法穩定性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加坡聯合早報》7/26
* 法國國會週一(26日)通過了一項強化冠病疫苗接種措施的法案,旨為應對該國的第四波疫情。
路透社:新法強制要求法國醫護人員接種冠病疫苗,而且,進入一系列社交場所必須提供健康通行證。
目前法國的博物館、電影院和游泳池,已禁止無冠病疫苗接種證明者或冠病檢測陰性者進入;想出席大型節日活動和進入夜店的人也必須提供健康通行證。
法國國會通過法案 強化冠病疫苗接種規定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6-1173759?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佛奇說,考慮到美國感染德爾塔變種冠病病毒(B16172變種病毒)的人越來越多,免疫系統受損的美國人可能最終需要接種冠病疫苗「加強劑」。
路透社和美國之音綜合報道,佛奇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時說:「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器官移植受者、進行癌症化療或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如果有第三劑接種,這些脆弱群體將會首先接種。」
佛奇表示,研究顯示,已完成冠病疫苗接種者所產生的抗體可能會下降,福奇指衛生官員正在審查數據,以確定何時可能需要接種加強劑。他透露,衛生官員「正在積極考慮」是否要修訂有關完成冠病疫苗接種者的口罩指引。
佛奇說:「全國50%人口沒有接種冠病疫苗。這是個問題。」他說:「我們正把自己置於危險之中。」
但民意調查顯示,多達80%未接種冠病疫苗的美國人表示,無論多少官員敦促他們接種冠病疫苗,他們都很肯定不會接種疫苗或者不太可能接種疫苗。
福奇:免疫力脆弱者或須接種冠病疫苗加強劑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6-1173755?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法國、義和希臘週末也爆發大規模示威,成千上萬人走上街頭,抗議政府強制醫療人員接種冠病疫苗,以及為鼓勵接種疫苗而差別對待未接種人群。
從南部的那不勒斯到北部的都靈,示威者揮舞著國旗,高呼「自由」和「打倒獨裁統治」;米蘭示威者則在雨中高呼「不要綠色通行證」。絕大多數示威者沒有戴口罩。
綠色通行證是歐盟數碼證書的延伸。從8月6日起,要進入意大利的電影院、博物館、室內游泳池或體育場館,或在餐館室內用餐,都須出示綠色通行證。
抗議差別對待未接種疫苗者 法國義希臘爆發大示威 https://www.zaobao.com/news/world/story20210726-1173666?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週一(26日)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日本首相菅義偉的支持率下滑了9個百分點至34%,為他去年9月上任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使他想在大選前借東京奧運會提升其支持率的希望蒙上陰影。
在7月23日至25日進行的日經商業日報調查中,將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日本的冠病疫苗接種進展不佳。
日經調查結果還顯示,56%的受訪者表示,日本對參加奧運會的外國運動員和官員採取的邊境措施「不適當」。儘管主辦方制定了嚴格的隔離防疫措施,但是還是出現了涉及運動員和其他相關人員的冠病確診病例。
民調:菅義偉的支持率進一步下滑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6-1173790?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突尼斯執政黨指責總統賽義德暫停議會活動和解除總理邁希希職務的決定,為發動「反革命政變」。
法新社:突尼斯執政黨「復興運動」(Ennahdha)星期天(25日)在其面簿網頁發表聲明說:「賽義德正在發動一場反革命和反憲法的國家政變,復興運動成員和突尼斯人民將捍衛革命。」
突尼斯議會議長加努奇發佈視頻,呼籲人民像2011年1月14日阿拉伯之春革命浪潮時走上街頭抗議,以結束這場「政變」。
突尼斯執政黨指總統暫停議會活動為「反革命政變」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6-1173771?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河南鄭州連日暴雨引發洪災,距離鄭州市區約兩公里的常莊水庫上週二(20日)緊急開閘洩洪。有災民指水庫洩洪加重鄭州災情,並認為是導致地鐵洪水倒灌並造成多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但常莊水庫負責人昨天告訴香港媒體,若不開閘洩洪,一旦潰壩將導致下游受災情況更為嚴重。
常莊水庫總工程師栗毓敏接受香港《明報》採訪時稱,鄭州在事發當天正經歷極端暴雨,水庫在早上8時超過汛限水位一釐米。依照防汛預案,常莊水庫向鄭州市水利局、河南省水利廳上報準備洩洪,並在上午11時30分部分開閘,一開始的流量只有每秒三立方米。水庫工作人員後來在巡查時,在大壩背水坡發現疑似管湧(水從堤壩中湧出)的情況,於是再次將險情上報,水利部門也派出專家到現場研判。
栗毓敏解釋,受到上游洪水入庫量巨大壓力和險情威脅,水庫輸水洞閘門隨後全閘洩洪,溢洪道五個閘門之後也開始「全排泄洪」,即整排閘門打開。
鄭州市委宣傳部在上週三(21日)凌晨於「鄭州發佈」微博賬號通報,常莊水庫在20日早上10時30分開始向下游洩洪,而隨著降水及上游來水不斷增多,常莊水庫溢洪道、輸水洞隨後全開洩洪。
中共常莊水庫黨支部書記趙潤濤則說,洩洪報告已上報給鄭州市水利局和河南省水利廳,專家則根據上下游的水量和承受能力決策洩洪方案,並由省防汛辦下達洩洪通知,而在洩洪前,防汛辦也會要求當地政府部門通知居民和企業轉移。然而,鄭州不少受災民眾早前在網絡平台上聲稱,洩洪時並未得到政府單位任何形式的預警通知。
災民指常莊水庫洩洪加重鄭州災情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726-1173765?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英國海軍「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昨天駛入南中國海。
總部設在北京的中外學者網絡「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在微博上稱,衛星昨天接近中午時分,於馬六甲海峽捕獲「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正向南中國海方向機動,目前預計已經進入南中國海。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也補充稱,以「伊麗莎白女王」號領銜的英美聯合航母航母打擊群,5月底從英國出航,開始總航程2萬5000海裡的全球部署。
英國早前宣佈,將部署兩艘軍艦常駐亞洲水域。分析稱,英國是為了因應中國在日本鄰近海域擴張勢力,而通過此次部署加強與日本的軍事聯繫。
英國國防部長華萊士(Ben Wallace)上週二(20日)與日本防長岸信夫在東京會談後發聯合聲明說,英國航空母艦伊麗莎白女王號及護衛艦9月抵達日本後,英國會於今年內在亞洲地區部署兩艘常駐軍艦。
英軍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駛入南中國海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726-1173760?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國會眾議院撥款委員會早前在審議對農業等相關機構的撥款法案草案時,據報特別納入了禁止由中國政府部分或全部控制的公司購買美國農業用地的條款。同時,已經擁有美國農業用地的中國企業將沒有資格申請聯邦農業補助。法案仍有待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最終表決通過。
美議員擬立法禁止中企採購美農地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726-1173758?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咖啡大國巴西近期出現20年來最嚴重的霜害,加上乾旱,咖啡種植業受多重打擊;中國近來洪澇頻頻,淹沒大批農田;熱浪與長旱摧毀美國—加拿大邊界地區的農作物;歐洲多國暴雨成災,作物面對細菌傳染的風險。
極端氣候影響全球糧食供應。彭博社分析指出,乾旱、洪災及嚴寒天氣威脅糧供穩定性,可能進一步推高未來的糧價。
彭博社:極端氣候影響收成或推高全球糧價 https://www.zaobao.com/news/world/story20210726-1173667?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冠病變種病毒株德爾塔迅速蔓延,導致越南最新一波疫情持續擴大。美國正在考慮為越南供應更多疫苗,以助該國對抗這一波持續了三個月之久的疫情。
越南德爾塔病毒迅速蔓延 美國考慮捐贈更多疫苗 https://www.zaobao.com/news/sea/story20210726-1173692?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泰國實施局部封鎖近兩周,依舊無法遏阻冠病疫情惡化,昨天(7月25日)的新增確診病例和死例再次達新高。
泰國去年有效地控制了疫情,但4月卻暴發第三波疫情,而且具有高度傳染性的德爾塔病毒株迅速散播,以致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屢達新高。該國的累計確診病例中,有超過94%來自第三波疫情,而4000多起死亡病例中,近一半在本月病逝。
泰局部封鎖近兩周 新增病例和死例仍達新高 https://www.zaobao.com/news/sea/story20210726-1173693?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高級官員透露,副國務卿謝爾曼將在天津會談中表明,美國樂見中美競爭,但必須設下「護欄」以免擦槍走火引發衝突。中國外長王毅前日則表示,不會接受任何國家自詡高人一等。
謝爾曼料在天津會談表明樂見中美競爭 但須防擦槍走火 https://www.zaobao.com/news/china/story20210726-1173698?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香港政府訂購科興及復必泰疫苗供市民免費接種,當中科興屬滅活疫苗,復必泰則採用mRNA(信使核糖核酸)技術。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今天說,mRNA疫苗影響人體基因的傳言全無根據。
mRNA疫苗影響基因? 港學者:全無根據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725-1173381?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韓國宣佈從週二(7月27日)起將非首都圈防疫響應措施上調至第三級,至8月8日。這意味首爾外的所有咖啡廳和餐廳晚上10點後禁止堂食,只允許打包或外賣。
韓國疫情惡化 非首都圈防疫響應措施上調至第三級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5-1173633?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英國衛生部長賈維德周日(25日)以「與病毒共存,而不是畏縮不前」,敦促人們接種冠病疫苗。此番言論被批評,指他公開侮辱冠狀病毒受害者。
近期確診冠病的賈維德週六(24日)在推特上寫道,他在檢測呈陽性後已經康復。他說:「症狀非常輕微,多虧了神奇的疫苗。」 他還說,「請接種疫苗,如果你還沒有的話。因為我們要學會與這種病毒共存,而不是畏縮不前。」
賈維德呼籲英國民眾不要對病毒「畏縮不前」遭批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5-1173626?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梵蒂岡首次披露 在全球有超過5000房地產】
負責管理梵蒂岡房地產與投資的宗座財產管理局週六(7月24日)首次公開其年度預算。這份30頁的預算報告披露,梵蒂岡在意大利擁有4051處房地產、在意大利以外持有的房地產則有1120處,這不包括梵蒂岡在全球各地設立的使館。
* 【新增確診病例有增無減 澳新南威爾斯州封鎖或延至10月】澳洲因為人口最多的新南威爾斯州的冠病新增確診病例有增無減,當局可能將封鎖措施延續至10月。
新州週六新增163起本土傳播病例,連續第三天創新高。新州衛生部長哈澤德促請其他州屬優先轉讓輝瑞疫苗給新州,好讓疫情最嚴重的雪梨開始也為年輕人接種。他指出,如果新州的疫情持續惡化,全國也將受波及。
憲法穩定性 在 婷婷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宋魯鄭: 美國病了,西方病了,病根都知道,但就是還沒有解藥】
作者宋魯鄭 ·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研究員
一場疫情和一場大選,把歐美的無能、低效、混亂展現無遺。歐洲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疫情中心,累計1200萬例。美國則一舉超過1千萬,占全球的20%。
這麽突出的癥狀,誰都知道西方病了。哪麽它的病根何在?是否還有藥可醫呢?
西方共用四大病根,都源於它的制度設計,違反常識和人性的先天性致命缺陷。
一是認為大眾永遠是正確的。而一旦民眾做出錯誤選擇,就再也無法改變。
英國的脫歐公投就是如此。當時的首相卡梅隆自以為脫歐是如此的不理性,危害是如此的嚴重,民眾一定會支持留在歐洲。以致於投票開始後,他已經在唐寧街十號首相府準備慶祝儀式了。結果卻爆出了本世紀首個重大黑天鵝事件。雖然全世界都認為脫歐是錯誤選擇,但政治人物也只能跟著繼續錯下去,而無法糾正。否則將直接危及現行體制的合法性。
類似的事件還有西方第二大黑天鵝事件:特朗普被美國人民選為總統。盡管很多美國人都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選擇——美國首位黑人總統奧巴馬在選舉結果出爐時曾一度懷疑這個制度,著名的政治學者福山則直接聲稱美國制度已經失敗。但整個社會除了接受,沒有任何解決之道。因為如果否定選民的錯誤選擇,就等於直接否定這個體制。
按說,沒有誰是萬能的,都可能犯錯本是一個常識。中國1949年的革命以農民為主,革命勝利後農民也占國家總人口的80%以上。但毛澤東在建國前夕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提出“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但在西方這種制度下,誰敢承認選民主體是需要教育的?不但不敢承認,還一定會竭力迎合。特朗普就是迎合落後地區、受教育程度不高選民反全球化、反自由貿易甚至排外的想法才贏得選舉。在今天的印度,許多政治人物知道農民不會使用電腦,就幹脆提出禁止使用電腦的競選口號。
我以前曾總結過,在西方這種制度下,大眾必須是理性和充滿智慧的,既關心國家整體利益和未來,也深諳復雜的國際關系,更有必要時能為了他人和國家犧牲自己的切身利益。但這樣的人民是不存在的。一個建立在不存在基礎之上的制度,怎麽可能不百病叢生走向危機呢?
第二大缺陷是權力和責任無法保持一致。
按說,權力和責任一致也是很普通的常識。但在西方這種制度設計下,大眾擁有決定誰是國家領導人,國家實行什麽政策的巨大權力,但卻沒有與行使這一重大相關權力的責任。或者說這種責任只是口頭存在,但卻無法監督和衡量。
比如是不是每一個選民都應該去投票。投票的時候是不是應該了解每一個候選人和他的政策。如果是公投的話,應該對議題充分了解,還要知曉其利弊。
以這次英國公投為例,投票率只有72.2%,也就是說有近三成約一千三百萬選民沒有出來投票。即支持者、反對者和棄權者各占三分之一!要知道支持脫歐的只比反對者多出122萬張票。結果就是這122萬人決定了一個6600萬人國家的命運。投票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任何一個政黨都有鐵桿支持者,如果投票率低,極端的、活躍的少數就將代表多數。2017年法國議會選舉,投票率竟然只有42.6%,連一半都不到。這不僅僅結果是否真實反應民意的問題了,而是直接令人質疑這個結果是否有合法性。
更令人震驚的是,英國很多選民連歐盟都不知道是什麽就投了票。結果出來後,在英國竟然如現如此令人不可思議的現象:查詢什麽是歐盟竟然升到網絡使用第一名!
類似的現象也出現在法國。2005年法國公投否決了歐洲憲法《裏斯本條約》,重創歐洲一體化進程。但否決的原因並不是選民對這個條約多麽不滿,相反他們很多人根本看都沒有看過這個條約。他們只是因為對政府不滿而投了反對票。一個影響自己國家和歐盟重大利益的事件,就如此兒戲以對。
我在很早的一篇文章就指出法國公民社會的“黑手黨化”:只要權利,不要責任。甚至借國難之機而向國家發難,謀取個人利益。2003年,法國出現罕見的高溫,造成上萬人死亡。2006年,當高溫再現法國的時候,本來就應該吸取教訓的法國醫療界居然因自身待遇等問題發動罷工!向政府施壓,以滿足其要求。
2005年,巴黎申辦奧運會進入倒計時一刻,當國際奧運會到巴黎考察時,交通部門就選在這一天進行總罷工,因為他們認為只有這個時候才最有效果。最後巴黎申辦失敗顯然與此有關(畢竟奧委會擔心如果舉辦奧運會時也如法炮制,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2016年特朗普勝選,但投票率只有55%。特別令人費解的是,堅決反對特朗普種族主義立場的黑人投票率大跌,特別是許多搖擺州黑人投票率大跌。要知道在這些搖擺州特朗普都是以微弱多數獲勝,他們的投票完全可以左右大選的結果。更令人嘆息的是,當初是無數民權先烈的生命才換來今天黑人的投票權,卻被白白浪費掉了。
三是去專業化。
人類發展到今天,社會越來越復雜,分工也越來越細致。專業化成為必須遵守的原則和常識。即使是一個單位的招聘,也明確要求要有三到五年該領域的工作經驗。然而,西方這種制度卻逆歷史潮流而動,出現了去專業化的現象。
特朗普是政治素人,他勝選後任命的政府中實際的二號人物、主要負責外交的國務卿蒂勒森同樣是一個從未擔任過公職,也從未從事過外交工作的商界老板。其他內閣成員也大都沒有相關領域的歷練,都是外行領導內行。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僅有兩人:退伍軍人事務部由副部長大衛·J·舒爾金擔任、交通部長是曾擔任過副部長的趙小蘭。
雖然不能絕對說沒有相關經驗就一定不勝任,但這和官僚體系專業化、國家治理專業化的趨勢相違背。絕大多數人既缺乏政界也缺少自己主管部門的經驗和知識儲備,而由於年齡原因,既很難避免過去領域形成的思維方式和經驗的影響,也很難再重新學習。
法國也同樣。馬克龍總統缺少從政經驗(大選時他的政黨才成立一年、他從未參加過選舉、僅擔任過兩年多經濟部長),他任命的總理愛德華·菲利普僅擔任過邊遠小市的市長和國會議員,其經驗比馬克龍更少。其組成的22人內閣,第一次擔任部長的就高達18人,其中9人是純粹來自社會:有民間環保人士、記者、奧林匹克擊劍冠軍、醫生、出版社首席執行官。
由於非專業化,也由於體制因素,內閣成員往往缺乏不穩定性。
奧朗德政府五年中換了三位總理。重要的內政部長和經濟部長分別五年內四次、三次換人。外交部長是兩次換人。如果從整個法國而不是某個領導人的任期來看,哪麽從2011年到現在,法國這個國家從總理到外交部長、勞工部長、教育部長、文化部長、體育部長都已經更換了五次,最短的任期僅有4個月23天。
特別是法國面臨經濟和安全兩大迫在眉睫的挑戰,結果極為重要的經濟部長竟然更換了六次,內政部長更換了7次!雖然說法國經濟長期低迷的原因很多,但主管經濟的部長如此頻繁的更換,一個國家的經濟怎麽可能好呢?在恐怖襲擊如此嚴重的情況下,負責安全的部長如走馬燈輪換,這個國家的安全還能有保障嗎?
特朗普則不到兩年間內閣基本更換一遍,多達22位官員被更換,42起人事異動。多達65%的離失率。平均每二十天有一人離職。上至國務卿、司法部長、國防部長、幕僚長、FBI、總統顧問下至白宮發言人,可以說數都數不清了。到現在,四分之一的內閣首長都僅是代理。
第四大缺陷就是政黨競爭的設計初衷違背人性。
西方這種多黨民主的制度設計是希望通過政黨競爭促使執政黨更好的治國理政,希望通過在野黨的監督,確保執政黨少犯或不犯錯誤。通過這種設計建立問責制。
然而任何一個政黨都想成為執政黨,而執政黨犯的錯誤越多,越嚴重,越不得人心,是在野黨能夠成為執政黨最重要的條件。於是良好的初心就演變成今天的政黨惡鬥,政黨利益超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
法國黃馬甲運動發生了許多空前的暴力事件,甚至國家文物、法國的象征凱旋門也遭到損汙。應該說不管立場如何,反對暴力應該是各政黨最基本的共識。結果除了馬克龍政府反對外,其他在野黨卻完全相反。它們或者譴責馬克龍導致了暴力,或者譴責政府故意放大暴力來汙名化黃馬甲運動,或者指責政府是轉移視線。
比如“法國站起來”黨魁譏諷內政部長,本來屬於放火政府,現在卻扮演起救火隊的角色。他甚至指責政府有意識在星期六讓暴力膨脹,從而讓人民運動失去信用。共和黨也譴責暴力,但譴責的是“自我封閉在這一暴力中的共和國總統和政府”,稱是因為他們沒有聽取人民,沒有向人民伸出援手,才引發人民的憤怒,把責任全推到執政黨身上。
而極右和極左政黨都公開支持黃馬甲的一切行為,稱之為是愛國者,是人民起義。極右翼領袖勒龐女士甚至“詩興大發”,發推稱贊:“英雄啊,黃背心,妳們把自己的身體變成壁壘,高唱馬賽曲,保護無名英雄紀念碑,以免遭到打砸。妳們是站起來與小流氓勇敢鬥爭的法國人民”。在野黨趁火打劫、火中取栗發國難財的味道非常濃厚。
美國政黨惡鬥更為嚴重,其直接後果就是政府關門。除了無政府主義者,任何理性的人都知道政府關門是極其嚴重的政治危機,是矛盾無法解決、各方絕不妥協全面沖突的結果。特朗普上臺以後,政府已經關門三次。這一次由於民主黨控制眾議院,雙方勢均力敵而創造了美國歷史紀錄。
表面上看,雙方對立之處是要不要為美國和墨西哥邊境建墻撥款,但被後則是雙方的戰略對決。一是特朗普要連任就必須建墻。這是他最主要的選舉政見,而且也是少數至今仍然沒有兌現的政見之一。而民主黨要想重新執政,就必須全力阻擊。這也才會出現美國歷史上政治最高層鬥爭中從未有發生過的極其罕見的先例:議長取消總統到國會發表國情咨文,總統取消議長外訪!如果說佩洛西提前十三天通知特朗普還算是保持了基本禮貌的話,一向粗魯的特朗普則是在代表團出發前幾分鐘才告知對方。
二是雙方的理念南轅北轍,根本就沒有妥協的可能性。西方這種制度必須社會主流或者政治精英對重大問題有基本共識,才能在一些具體的政策差異上進行妥協。如果是根本性的問題沒有共識,哪就只能是妳死我活的零和遊戲,民主就成了鬥爭的工具。民主黨從自己的政治理念出發,對外來移民持歡迎立場,並認為這是美國這個國家的責任和道德力量所在。而特朗普則把很多問題如安全、就業等歸罪於移民。皆盡全力限制或者清除而後快。當然理念的背後也同樣是利益。眾所周知,移民多支持民主黨,傳統白人多支持共和黨。在選票為王的制度下,這意味著什麽不言而喻。雙方廝打的如此慘烈,如此不擇手段,原因就在這裏。
三是中期選舉過後,政治版圖重新劃分,對立雙方都希望通過某件事立威,確立於已有利的行事規則。如果一方率先妥協,以後就很難再壓倒對方。
於是在這種種考量之下,美國歷史上最長政府關門紀錄誕生了。整個國家成為政黨博弈的人質和籌碼,成為政黨利益的犧牲品。
事實上,這種違背人性的制度設計不僅影響到國家大政,就是民生議題也一樣。比如奧巴馬2008年第一次競選總統時就許諾效仿中國修建高鐵。但八年過去了,卻寸鐵未成。一個是民眾不願意拆遷,二是利益受損的航空集團、高速公路集團、能源集團以及酒店業反對。三是相關議員要求高鐵必須在自己的選區經停,否則就給予否決。四是共和黨執政的州反對來自民主黨執政聯邦政府的決策。除了民眾和資本因素外,政黨利益博弈就占了兩條。
西方全面政治危機是內因和外因的結合
毫無疑問,正是先天性制度設計的致命缺陷,才是今天西方民主全面危機的真正根源。西方出現的所有問題如短期行為、不能制訂長遠規劃、無法選出合適的人才、不能進行痛苦和必要的改革(比如經濟困難時消減福利)、政策缺乏延續性、不能在問題處於苗頭階段解決、低效率等等均和此有關。
當然一個制度的先天基因缺陷要想全面爆發還是需要外因的,這就是全球化、以機器人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進步、互聯網信息時代的來臨。它成了西方陷入全面危機的外部條件。
歷史發展的新時代對西方的影響主要有二。
一是中產階段迅速萎縮,成為少數。今天的歐美都降到50%以下。根據西方民主理論,沒有中產階級就沒有民主,西方民主制度產生、運行和維系的基礎正面臨崩潰。
全球化導致發明創造帶來的巨大利潤只能被少數人獲得。本國民眾無法分享。比如蘋果手機是美國的發明,但生產制造全在第三世界國家。蘋果公司獲得巨額回報,美國廣大民眾卻無法從中分得一杯羹。
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導致大量中產階級失業。特朗普雖然指責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導致美國失業率上升,但研究數據表明,90%的失業是由自動化造成的。從自動化技術獲利的也是少數精英。
二是網絡助推民粹主義崛起。當一個國家最窮和最富的群體超過中產階級,政治極端化、民粹主義就會崛起。過去由於政治參與和信息傳播的成本,它們都會受到技術性制約。但在互聯網時代,卻一切都成為可能
比如從傳統政治角度,特朗普所做的一切都是政治自殺。但他卻一路高歌猛進,笑到最後。其原因就在於網紅政治時代的到來和他個人特質的有效結合。
在電視和報紙傳統媒體時代,政治素人根本沒有表達機會,自然也沒有辦法對選民產生影響。但在互聯網時代,和網民互動的成本幾乎為零。只要妳能博眼球,能引起爭議,就有了知名度。特別是在信息爆炸時代、求新求變時代,傳統政治人物謹言慎行的風格越來越令人厭惡,那種不講道理、激進、偏激、處處說錯話、挑戰傳統的政治人物反而更易引起關註和轟動。可以說越無賴越能打動平民。西方民主制度在互聯網面前正面臨著感性打敗理性的嚴重挑戰。
由於長期的政治歷練,這種網紅品質在傳統政治人物中根本不可能存在,而只有特朗普這樣的人物才可能具備。所以特朗普就靠一個推特打敗了所有媒體。
這也是采用西方制度的國家和地區頻頻出現政治素人以及民粹主義可以迅速崛起的原因。
如果說中產階級還是相對理性和穩健的話,哪麽當一個國家失去這個主體、民粹主義崛起的時候,其制度性的先天缺陷如假定大眾永遠正確、權力和責任分離、政治的非專業化、政黨競爭違背人性的設計等都會共同爆發出來。
只是全球化、以機器人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進步、互聯網信息時代的來臨都是歷史的必然,無可逆轉。西方的制度模式即使僅僅難以適應就要會被歷史淘汰,更別說還由此引爆了自己的基因性缺陷。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將是西方無法跨過的歷史之門。 所以,西方有病,病根誰都清楚,但到目前無藥可解。
憲法穩定性 在 修憲程序須經立法院委員¼ 之提議, ¾ 之出席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過於寬鬆的修憲程序恐導致憲政的不安定與不穩定性,然而過於僵硬或高門檻的修憲流程,也將導致憲法改革的缺乏可預見性。〈修憲報告〉也指出,修憲程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