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一位很棒的老師,前後花了近一年的時間,修修改改終於完成了這一篇超級棒、說到心坎裡的好文,與大家分享!
———-
談專注力
文 / 宜蘭慈心華德福幼兒園
信吾老師 Singo Chen·
2021年4月3日 星期六
各位親愛的爸爸媽媽,今天想跟各位談談專注力,這是一篇去年六月就開始寫的文章,因為發現越來越多專注力不足的孩子需要我們的幫助。
有良好的專注力可以幫助我們提升效率、加強吸收、更好的完成一件事。所以不管是任何體制的教育,從事何種工作,甚至在玩遊戲時,都很需要專注力。
每個人先天上就會有許多個別差異,其中就包含專注力,然而時代的演進也造成人們普遍性的專注力衰退。根據網路上的文章,微軟在2015年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人們對一件事物的專注力從00年的12秒,衰退到15年的8秒,順帶一提,金魚的專注力是9秒。
這是時代的變遷、大環境的改變,造成的普遍性影響。孩子擁有腳踏車、push bike、直排輪、滑板的年齡層日益下降。交通工具的發達,使得大人們帶孩子出遊,往往會開了好長一段距離的車,於是孩子們走路的時間越來越少。如同昨天我們所說的,#走路幫助感覺統合和幫助神經通路的形成,但現代的孩子被剝奪了這樣的機會。
#好的食物很重要。越來越多加工食品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而我們毫無所覺,因此孩子們往往會吃到含有許多添加物的「食品」而非食物。而這些非天然的食品過多,造成了孩子身體的負擔。但是這件事是防不勝防的,許多市面上販售的食品都被合法允許添加了不需要標示的成分,只要不超過某個劑量,法律是允許廠商不需要標示出來的。以鮮乳為例,為什麼有的鮮乳喝起來特別濃醇香,有的又會標榜「無添加」、「無調整」?因為添加了更多的乳脂肪所以濃醇香,也因為大部分的廠牌都有調整成分並且不用標示,所以沒有調整的廠牌才需要註明。
作息不穩定,睡眠不足。電燈的發明,讓夜晚的時間也變得可供利用了,成人很容易不自覺的讓孩子的作息跟著自己走,帶著孩子逛夜市已經是台灣生活日常,我也常在晚上九點十點看見跟著父母在街上晃蕩的幼童。於是很自然的,孩子們的睡眠時間是不夠的。#三到六歲的幼兒夜間的睡眠時間是需要連續不間斷的十一個小時才健康。
#電視電腦手機等產品的濫用嚴重影響孩子的發展。
你們知道以前有一款手遊叫《水果忍者》嗎?玩法很簡單,進入遊戲後,會從畫面各個方位投射出各種水果,玩家只要看準水果的軌跡用手指劃過就會把水果切半,然後得到各個水果所對應的分數。聽起來這可以訓練孩子的專注力、手眼協調。我曾遇到一個家長,她想用這款遊戲來幫助孩子培養專注力,可是她發現每次讓孩子玩十分鐘這遊戲後,接下來至少半小時內孩子都會處於注意力渙散、雙眼無神,喊她也充耳不聞的狀態。
大家在看FB時,有沒有觀看影片的經驗,它會分析使用者的習慣,找出你可能會喜歡的影片,這些影片通常也不長,大約五分鐘左右,然後有時就會不知不覺的一直看下去了…我曾這樣不知不覺看了接近一個小時,然後發現之後我原本想要思考某件事情,卻怎麼樣也無法集中精神。
我曾看過有人說道華德福要與時俱進,他舉例有國外的資深華德福教師在研究是否在小學階段就加入電腦課。我未能和該位華德福教師或轉述這件事的人對話,但我想,該華德福教師如果真的要執行這個想法,一定是已經找到方法消弭3C產品對孩子的不良影響吧?不然,這絕非與時俱進,而是隨波逐流而已。
十多年前我剛進入幼教場域時,一班30個孩子裡,大概至多有3~4個孩子有專注力不足的現象,十多年後的現在,專注力不足、需要幫助的孩子不管是比例還是人數都大幅增加。許多第一線的夥伴們,不論是華德福非華德福,幼兒園或是小學,當我們聊到這件事的時候,都有一致的看法。有的孩子他可能是先天性的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孩子則是後天因素造成的。但不論成因為何,華德福教育在0~7歲透過幫助孩子的低階感官來發展他們的意志力,也正是對孩子的專注力有所幫助。前幾天也看到有人引述顧哲明醫師的話,他接觸過許多被大人懷疑是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個案,發現這些孩子有很大比例是因為低階感官(觸覺、生命覺、移動覺、平衡覺)未能發展好而造成的假性症狀。
或許爸爸媽媽們不清楚自己的孩子專注力是否充足,不過平常在學校的日常,老師可以很輕易的觀察到孩子是否專注,尤其是重覆的晨圈、重覆的偶劇進行到第三週時,這時專注力不足的孩子就很容易被周圍的擾動、窗外的聲響或其他因素影響、甚至不需要有別人干擾,他自己就坐不住了。這些情形有時可能只是偶然的單一事件,可是如果長期的相同狀況,那孩子就很需要我們的幫助了。以下的建議,不只是給專注力不足的孩子,應該說,孩子就應該被如此照顧到才是。
#不要給3C
在這裡說的是電視、電腦、手機、平板、遊戲機甚至是智慧手環、照相機等電子產品。我們常看到,當孩子或成人在看電視、使用手機時是很專注的,可是這種專注是被動而非主動,電視、手機的訊息又是一小段一小段、聲光效果強烈的。這不只不會增進孩子的專注力,反而會使他們的專注力大大衰退。當然,這裡的許多產品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們成人更要有意識的去使用,才不會讓孩子因此而受影響。
#少吃糖不給巧克力茶並多進食原形食物
過多的糖會造成人躁動、情緒亢奮、專注力低落、記憶力衰退、肥胖等不良影響,我們生活中攝取的糖分已經足夠甚至超量,現代人應該更有意識的管控糖分的攝取。過量攝取巧克力中的咖啡因、茶中的茶鹼會讓人亢奮、注意力渙散,容易失眠。多少是過量?對孩子來講,這麼好吃的東西多少都不夠,大人是很難管控的,所以我建議,乾脆就別給了,或許等孩子9歲10歲之後代謝能力比較好了再給。
#避免刺激的遊戲
太過刺激的遊戲會讓孩子亢奮,也影響他們神經通路的形成。例如競賽遊戲、例如把孩子丟到空中再接住等等
#事情一件一件做
或稱「活在當下」。學年剛開始,或是剛換節奏時,在一些節奏的斷點時,常常會有孩子問「老師等下要做什麼?」「老師摺好雨衣要做什麼?」任何時刻他們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樣「待會就知道」。我們是否會這樣交待孩子?「要吃飯了,請你開始收玩具,收完玩具請去上廁所,還有不要忘記洗手,洗好手來擺大家的碗筷。」這樣複雜的指令也許六歲的孩子做得到,也或許當生活節奏是固定的,孩子已經形成身體記憶。不過我還是建議:請孩子收玩具¬—收好後請他上廁所洗手—再請他擺碗筷。事情一件件做,才不會讓孩子容易分心。
#穩定的作息 固定時間吃飯睡覺、早睡早起
穩定的作息讓孩子有安全感,固定的進食時間、睡眠時間幫助孩子建立穩定的生理時鐘。早睡早起,充足的睡眠時間(3~6歲是11小時)讓孩子有精神,注意力集中。
#多散步多走路
幼兒園在4年前從每週五散步改為每天散步,比起腳踏車、直排輪,孩子能夠走路走40分鐘以上才是重要的。一左一右一左一右反覆而有節奏的前進,是對孩子意志力最好的鍛鍊。不是散步治百病,而是現代的孩子被剝奪了好好走路的權利。以兒童發展的角度來說,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雙腳,最好的鞋子就是不穿鞋子。
照片:正男妮妮每天要走3.7公里上學
#宜蘭慈心華德福幼兒園 信吾老師的好文
#阿妮小時候問過我信吾老師姓什麼,我回信吾啊!其實人家信吾老師不姓吳
#青少年仍每天走路上學 一趟3.7Km
----------------------
❤️#v媽福利社 歐洲製文具顏料團購中❤️
https://vmapreorder.cashier.ecpay.com.tw/
感恩蛋殼上裂縫的存在,因為有裂縫,光才能走進來~
歡迎分享、留言互動喔!
----------------------
如果您想每天看到V媽的新Po文,請在我們的專頁右上角
按下 "讚" 並選擇 "接收通知",感謝!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
成人adhd影響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花花本身並非醫療相關人員,僅以同為患者的角度跟大家分享我的經驗。
昨晚花花收到了一封網友的來信,內文主要詢問我現在是否還有在服藥,並且想了解思覺失調是否有遺傳的可能,因為網友與他的家人都有同樣的疾病。
=======
就我目前所吸收到的資訊來看,精神疾病有沒有直接遺傳的可能還不能夠肯定,可以知道的是家族中若有人出現精神疾病,其他家人罹患精神疾病的機率也會比較高,且越近親罹患的機率就越高。
但,並非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就一定會生下有精神疾病的子女,有研究指出,有精神疾病的父母生下的同卵雙胞胎,其中一人有發病另一名則沒有,因此精神疾病不能夠完全用基因來解釋。
我在十八、九歲時被診斷出罹患思覺失調與憂鬱症(後來演變成躁鬱症),直到我二十八歲的這十年間,陸陸續續都有為了治療疾病而尋求醫療的協助,從精神科到腦神經內科皆有我的就診記錄。
不論是哪一位醫師給我的說明與解方都大同小異,大概都是血清素濃度太低、多巴胺無法正常分泌因此我會容易感覺情緒低落,前額葉的功能異常因此會出現幻聽、幻覺等思覺失調的症狀。
:「醫師,這個藥我得吃多久病才會好?」
:「這些藥是用來控制妳的症狀的,什麼時候能停藥得看妳的反應;但也有很多患者停藥之後症狀又惡化,所以通常都還是建議一直吃下去避免復發。」
跟許多人一樣,我也曾經以為精神疾病就如同感冒,只要投藥把病毒殺光後就會痊癒並且產生抗體;結果精神疾病就跟唇皰疹一樣難纏,平常看似沒事了,但某天醒來時就發現嘴角又出現潰瘍。
"殺不死妳,但也不會放過妳。"
=======
看過自傳的讀者們都知道,使我對生存感到絕望的並非我的精神疾病,而是我一整個荒謬的人生;我多次嘗試自殺並不是想結束疾病帶給我的困擾,而是想停止我這場名為人生的鬧劇。
在多次嘗試自殺最終卻都失敗之下,我才正式接觸了改變我生命風格的 #個體心理學 (又稱 #阿德勒心理學) ,廣為人知的代表作品就是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
當然,並不是看完書後我的病就好了這麼戲劇化,看書是一回事,吸收內容並且實踐又是另一回事了。實踐個體心理學的過程並不輕鬆,也很難堅持下去,不過這不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改天有機會再講。
針對來信網友的問題“思覺失調會不會遺傳”以及"停藥後會不會復發",我以停藥並且實踐三年個體心理學的角度來回答。
一、精神疾病是後天造成的。
二、停藥後確實還是會復發。
=======
由於我本身是生父母不詳出生後被領養的小孩,因此我無法得知我的親生父母是否有精神疾病,不過我本身有生育兩名孩子,在他們身上也確實都有精神疾病的影子,他們兩個同時也都被確診ADHD。
在長子還很年幼的時候,我就能夠感覺到他是個多愁善感的孩子,我曾經很自責自己將精神疾病遺傳給他,直到我開始研究個體心理學後明白,長子是被我一手帶大的(直到離婚之前),因此在他身上會看見我的影子非常正常。
"錯誤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這種家庭中變成模範和榜樣的作用,孩子從小在這種環境下長大,自然而然就把這些卑劣的行徑,比如竊盜,當成一種謀生手段。"(談犯罪性格是否與生俱來)《走出孤獨——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非常重視兒童的教育,阿德勒認為個體大約在四五歲大的時候,他的性格就已經成型,而往後的人生也會遵循他的性格走出對應的人生型態。
在缺乏適當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一但性格往“不安”、“多疑”等方向發展,長大後將會比其他孩子更容易發展出精神疾病。而孩子的主要照顧者正是影響孩子性格發展的重要關鍵,若照顧者本身很情緒化,孩子也很難發展出正面樂觀的性格。
=======
與其說我把精神疾病的基因遺傳給我的孩子們,更合理的說法是,我把精神病患的生活型態,教給了我的孩子們,使他們習得這樣的生存模式,並且發展出會被社會認定為 #精神病患 的性格。
因此,即便罹患精神疾病,只要能夠提供給孩子穩定、安心且正向的成長環境,患者的孩子也可能終生都不會出現精神疾病。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才會被診斷為精神病患,既然如此又怎麼能夠在教養孩子上,做到完全不情緒化呢?
當然不可能完全不情緒化,正是因為有不同的情緒變化才能稱為人,不然跟機器又有什麼不同呢?
不論父母有無精神疾病,許多家庭的教養只會停留在情緒失控打罵孩子就結束;孩子犯錯是一回事,但父母打罵孩子也同樣不該發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只會習得避免在父母面前犯錯,同時也會變得無法認同自己。
在還沒有獨力生存的能力之前,孩子必須仰賴照顧者才能夠得以活下去,因此照顧者對自己的評價會變成一種影響一生的自我認同。
經常被父母嘲笑、批評、否定或忽略的孩子,長大就容易變成缺乏自信、沒有主見以及疑心病重的大人,嚴重者就會演變成精神疾病,不論家族是否有出現過病史都一樣。
在教養孩子上難免會有沮喪無力、憤怒痛心的情況,與孩子間的爭執也在所難免,但只要在每一次的失控後,誠心地為自己的情緒失控向孩子道歉,並且跟對方說明自己為什麼會為此抓狂,孩子會明白是人都會有犯錯與失控的時候。
重點在於是否能夠從中獲得讓彼此變得更好的經驗。
=======
接下來,說說關於停藥後又復發的問題吧。
精神疾病是後天所造成的,在個體心理學中更是一針見血的指出「精神疾病是個體自己所選擇的生存模式」,也就是說我會患病是我自己所選的,既冷血又荒謬是吧?改天再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接受這個理論的。
雖然是自己選擇患病,但患病之後對生理上造成的傷害也是真實且不可逆的;醫療研究證實缺乏適當生長環境的孩子,他們的大腦發展會遠低於同齡的孩子,甚至會出現萎縮的情形。
大多數的生物都是在發育得差不多了才會出生,黑猩猩出生後不久就有活動能力,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抓住母猩猩,以及尋找奶頭自主進食;人類大概是所有生物當中最脆弱的一種,出生後不僅沒有任何生存能力,連大腦都只有成人的三成不到。
五歲大的孩子性格已經成型,這個理論並非阿德勒瞎掰出來的;剛出生的寶寶大腦雖然小,但是發展卻非常的快速,也因此出生後頭幾年的環境對大腦發展的影響才會如此大。
缺乏適當環境成長的孩子,他們的大腦無法得以健康的發展,甚至會停止發展造成一些永久性的傷害,這也是為什麼精神病患停藥後又會容易再復發的原因。
如果可以選擇,相信大家都會想要有個健康的腦袋,不過我相信在現今的世界上,不論哪個國家的人,沒有一個人是「完全健康」的。
這些年來研究個體心理學後,我已經不會再執著於自己到底有沒有康復的一天這樣的念頭;正常或健康與否,都是人自己訂出來的標準,但這個標準的依據又是從何而來?
=======
與其稱之為「精神疾病」,我偏向於認為這是「個人特質」。認為是疾病就會想要去治療、去消滅;但若是個人特質,那就是怎麼去接受與面對的問題了。
停藥後的我,經常還是會出現情緒低落,或是躁症期間過度亢奮,去年剛接回兒子們後,暴漲的壓力也讓我的幻聽又多次重新出現;我明白服藥並不是為了治療這個病,而是像麻醉藥一樣,讓這個症狀暫時變得不活躍,但那不表示症狀已經不存在了。
學習個體心理學後也讓我明白,情緒的變化是我難以靠自己控制的,因為我的大腦負責控制情緒的部分,早在成長期間就已經受到不可逆的傷害;但大腦控制行為的部分顯然還算健康,因為我不會出現身體不聽大腦使喚的情形。
我指的並不是什麼情緒失控而打人這種不聽使喚,而是像妥瑞氏症那樣,因為大腦不正常放電而出現無法控制的肢體行為;情緒失控而出現的行為,實際上仍舊還是自己能控制的。
因此我能夠做到情緒歸情緒;行為歸行為。
當下的情緒低落是真的,也確實讓我很難受,但那並不會影響我去做該做的事情;如果我因為情緒低落而無法做任何事,在個體心理學的說法會是:
「為了不做某某事而不斷放大自己情緒低落的問題。」
在情緒低落的情況下,或許處理事情的效率與品質都會比較差,但我們也只是生存在一大群同物種間,在不傷害他人同時也不傷害自己為前提,讓自己過得好好的這樣就夠了,何必一定要達到完美才肯做?
所以,我的精神疾病從來就沒有真的康復過,我只是找到了和平共處的方式罷了。
⚠️補充說明:開始鑽研個體心理學時我還在服藥期間,當時我是在醫師的許可下漸進式停藥,身心狀況嚴重者切勿擅自停藥。
成人adhd影響 在 六個小孩的媽媽 Six Kids Mam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收到許多彩蛋😍😍早上zoom 竟有254人來收聽😱😱真估不到,本想應該不少爸爸媽媽也忙於陪伴孩子上zoom不能來 !反而是欣賞大家的學習心👍🏻👍🏻
老實講,我已懶了很久,巳有一段時間無開talk 分享親子教育,感謝「同心圓」和「小星星」的同行和支持,讓我們的分享成為別人的祝福👏🏻👏🏻講座後收到許多參加者寫上在課堂的得著 或 想問講員的題問!❤️❤️字字珍貴的回饋👍🏻非常大的鼓勵😍😍也欣喜知道大家都有豐富收穫🥳😚
1. 要先做好自己,照顧自己
2. 對孩子有耐性
3. 應該告訴兒子他跟別人不一樣嗎?他有特殊需要
4. 避免說:快D啦
5. 接納,無條件接納
6. 想了解精油功用
7. 接納
8. 情緒由自己掌握!
9. 最重要是用愛和接纳小朋友
10. 多謝講員的分享,讓我很有得著。
11. 需要告知小朋友既評估結果嗎?
12.神賜給我們特殊寶寶是因為我們家有足夠的愛去承載他們
13. 多謝分享6A親子教育模式,幫助孩子建立好品格。
14. 明知佢慢,及早通知佢之後的安排
15. 要學接纳,但好不容易
16. 要多啲單對單陪伴兩個仔仔
17. 停一停才回應,要和他同行
18. 謝謝分享, 不要打沉小朋友的興趣愛好, 鼓勵接納很重要。
19. 真正無條件的接納
20. 更知道應該如何與慢動作的女兒相處。
21. 如何控制自己負面情緒
22. 6A品格的基礎
23. 如何教導孩子堅持做事?
24. 如何舒緩小朋友的緊張情緒和焦慮
25. 耐性培養
26.請分享你在教會中使用6A的經驗及故事
27. 了解6A多一些。
28. 要同理心理解小朋友
29. 孩子坐不定专注力差如何帮助?
30. 学会接納,家庭是孩子品格培養的地方
31. 接納孩子,欣賞孩子,要每天提醒自己😅
32. 停一停,講得很好,還有不要比較我會緊記
33. 有時真係好難調整自己心情、因為我本人都十分負能量、知道要做啲乜,但係成日做唔到,好沮喪
34. 真的很難管理小孩用3C的時間! 原本上zoom已經4小時! 35. 下午完成功課又需要用個半小時! 我除了盡量身教及帶她外出活動! Board games 閱讀就不知道如何安排! 主要我是FTM。連自己也會累! 好想有Me Time🙄
36. 唔好成日同小朋友講快啲,要陪伴小朋友
37. 常跟小朋友說快啲啦!原來對小朋友影響咁大,會努力調整自己,讓小朋友活得更開心
38. 我想了解有咩機構可以提供協助比有ADHD成人嘅家庭,請問你哋知唔知
39. 多提醒自己,勿忘初心
40. 以身作則,保護孩子。
41. 嘗試欣賞,接納小朋友
對孩子說话的技巧
42. 重新審視自己,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教導和態度 令外我想請問Korbut有否精油可以幫助舒緩壓力性濕疹,謝謝
43. 怎樣安排時間比6小孩
44. 發掘小朋友天份
45. 已聽多次6A課堂Zoom,但仍需要維持學習,有助提醒自己
46. 要用愛的語言
47. 我也可以做義工,怎樣參與?
48. 我學習到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和如何跟孩子相處。
49. 提醒自己要常平心靜氣地回應孩子
50. 無條件接納和愛,是教育小朋友的首要條件
51. 關愛他并與他同行,好好相信他! 他可以!他能做到!
52. 非常感謝korbut的分享,教育孩子要与自己為榜樣,做到不打不喝罵不命令 ,這樣孩子學習好才會開心成長
53. 多謝!分享得很好!很多正能量🙏🏻🙏🏻
54. 亞女不停講嘢, 上課堂也不能停, 可怎樣幫佢, 謝謝!(已中一)
55. 學會真正接納孩子才能有好的關係
56. 學習經常“愛的抱抱”孩子
要寬容面對困難
57. 接納(無條件的愛)是教導和榜樣的基礎
58. 感謝Koburt 聖經提醒「「生氣卻不可以犯罪, 不可含淚到日落。」 盼望日後能舉辦更多
59. 有關6A及精油如何支援SEN 小孩的講座
60. 想問下精油運用, 兒子 adhd, 有濕疹, nose 敏感
61. Korbut的經歷是最大的鼓勵
學習慢一點, 主早有的安排, 感恩學習與孩子溝通的方法
62. 要學到無條件接納真是不容易的事
63. 不要含怒到日落
64. 讚賞使孩子建立自我價值觀
多讚賞與接納
65. 首先要接納自己才能接納我的孩子和配偶,但過去原生家庭中成長一直都不被接納,導致現在也常常不接納自己,請問我可以怎麽辦?
66. 要相信孩子,不要與其他孩子比較 ~要無條件的接納孩子 67. 欣賞孩子的獨特才能
68.其實真係會做咗錯左自己,好多時睇或聽返d講座去mode返自己,始終自己一手包辦晒阿女嘅嘢啦,其他人睇唔出或者只會講佢根本冇咁嚴重,不過同住真係冇得揀。子女嘅事,始終係有心嘅人先會最清楚。
69. 孩子不停駁嘴
70. 如果叫孩子個名,他充耳不聞,如何改善
71. 關懷和接納,有時很難做,但都是要做。
72. 很好
73. 要讚賞及接納自己的孩子
74. 認同天父比個sen孩子自己是有祂的心意和祝福,祂必會看顧到底
75. 不要與其他兄弟姊妹比較
須努力 知行合一 : 與孩子一同 "成長"
76. 我是嫲嫲,需要經常協助照顧孫女,父母都很忙,我只能在這平台了解Adhd,學習處理。
77. 好認同KORBUT所講, SEN的小朋友係天父賜予的禮物, 因為有特殊的寶貝我才學懂照顧他們的技巧
78. 學習到每個孩子都是有不同天份,不應該與兄弟姊妹作比較
79. 要繼續加油
我們的努力絕對不嫌遲👍🏻👍🏻❤️💪🏻💪🏻
而且,非常欣賞有爸爸的參與,人人有書📚送😄😄多謝你們🙏🏻🙏🏻
#同心圓
#小星星👍🏻👍🏻
成人adhd影響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08/1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0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在這邊用幾段形容,來形容一個人;你感受一下,他可能是一個怎樣的人,又或者是你會想到他可能是誰?
他容易分心、忘東忘西,經常在不同的活動之間切換。他很難專注在一件事情上,除非是從事自己有興趣的活動,不然呢,他只要幾分鐘就會感覺到無聊。
他很難把注意力集中在組織運作,和完成任務或者是學習新事物。他很難完成或繳交指派的任務。
性格上有一點橫衝直撞,喜歡動手或者是把玩所有看到的東西。他的行為上,會有持續性的躁動。
當你聽完這些形容的時候,你會不會覺得這可能是一個病人?他可能是有「注意力缺失」,也就是所謂的「過動」這樣的一個症狀。
那如果再進一步的去想,他的社會成就可能會如何?如果他是你認識的人,那你又要該拿他怎麼辦呢?
我猜十有八九你會覺得這一個人,可能不會有什麼成就,而且很頭痛;他根本就是以現在的角度來說,活脫是一個「魯蛇」,幾乎沒有什麼機會。
可是呢,這樣的特質形容,我是在《好奇心》這一本書裡面,在作者的研究、整理跟分析裡面,他發現這就是史上最有創意的一個人,叫做「達文西」的人格特質。
如果把達文西放到現代,他顯然就是個病人,顯然要接受特殊教育。可是呢,如果我們現代有達文西這樣的人,可能我們會錯過,他能夠為我們帶來文明進步的美好;還有這麼多美好的藝術、創意、科學,各方面領域的成就跟前進。
其實呢,在今天研究「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學者裡面,他們就為我們解答了,關於像達文西這樣的症狀,為什麼他可以變成達文西?
其中呢,倫敦國王學院的學者,恩納.坤齊他就說:「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成人,在面對他真正感興趣的事物,是可以集中注意力的。」
「事實上,即使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在玩吸引他們的電腦遊戲的時候,也會非常的專注。」
他進一步指出喔,有些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患者,能夠把這樣的特質,從阻力變成助力。其中有一個例子,就是英國的奧運體操選手,叫路易斯.史密斯。
他把自己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和嚴格的體操訓練相結合,變成了是他能夠贏得奧運獎牌的關鍵。
而且呢,「紐約兒童心智研究所」的神經科學家麥克.米漢,他和坤齊的看法也是一致的。
他說喔:「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高智商患者,擁有跳出框架思考的能力。」我們回頭看看達文西,他是不是就是一個標準的能夠「跳出框架」的人?
但我今天透過分享達文西的狀態,我更想要跟你分享就是,達文西在他的時代裡,事實上是沒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這個標籤。
也就是說,他這樣的特質是沒有被貼上,一個可能是毛病、可能是病態,的這樣的標籤。
所以當這個標籤被定下來的時候,回到我們的現代,有沒有可能我們錯過了好幾個達文西?
就好像是在我們的人生裡,當你已經在心中對很多事情,有了既定的標籤、有了刻板的印象、有了預設立場;是不是你也會錯過很多美好呢?
或許透過達文西的例子,我們都要好好的審視自己的標籤、刻板印象,跟預設立場。然而,透過認識達文西的過程,帶給我最大的禮物就是「好奇心」。
其實,如果你把我在今天,開頭的那些人格特質的形容,把它用「好奇心」的框架或標籤,去做理解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人你可以說他是「過動症」,但是你也可以說他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
或許在我們的人生當中,我們能夠懂得真的很有限,但是我們都必須要懂我們身旁的人。
「好奇心」能夠讓你真正懂一個人,而不是用標籤看待他、不是用刻板印象框定他;更不是用預設立場,認為他是個好的人,或者是有問題的人。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成人adhd影響 在 成人也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嗎?如何有效改善成人 ... 的推薦與評價
確診ADHD會影響保險理賠嗎? 說書人: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醫師黃隆正 00:07 成人ADHD到底是什麼? ... <看更多>
成人adhd影響 在 ADHD in Adults 成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心理學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ADHD in Adults 成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心理學#臨床心理#成人過動症 ... 想知更多音樂如何影響大腦的整體表現,請參閱Kaitlyn Kuo, PsyD官方網站。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