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打開新聞頻道、社群軟體,湧向眼前的時常是失速發展的世界、充斥惡意資訊的世界、貧富差距以光年計算的世界、人命在暴政與災難中如同螻蟻的世界⋯⋯當我為世界的傾頹難以挽回而感到焦慮,總會在荒井良二的繪本中找回一點平靜,且據我所知,我並不是唯一受惠於荒井良二作品的讀者······
閱讀全文:
https://bit.ly/3CZbQRJ
*繼《孩子們在等著》之後,步步出版社11月也會再推出荒井良二2019年出版的《今天的我可以去到任何地方》,7月在夾頁中看到書訊,我已經伸長脖子期待著都快變長頸鹿了。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李莉:很多小朋友依賴「電子奶嘴」,到底對兒童的視力有什麼影響? 周伯展:這是一個很令人擔憂的現象,雖然沒有數據顯示傷害性,香港近三十年來,兒童的視力差了很多,尤其近視問題,香港已經成為世界「冠軍」,近視愈來愈早,而且加深速度愈來愈快;我們的共識是兩歲以下的幼兒是零容忍,他們的雙眼非常幼嫰,絕對不應...
我打了我的孩子全文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回想一下班尼狄克康柏拜區,你是什麼時候愛上他的呢?是什麼時候開始,他證明了天才也能很性感呢(儘管他還是很機車)?答案很有可能只有一個,
讓出道 8 年乏人問津的他,一炮而紅成為全球男神的作品,就是 2010 年 BBC 影集《新世紀福爾摩斯》(Sherlock)。如今康柏拜區已經是好萊塢的當紅炸子雞,而這部影集最後第四季已經在 2017 年播出。於是,我們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新世紀福爾摩斯》還會有第五季嗎?康柏拜區飾演的頑固冷漠天才偵探,還有機會回鍋繼續 diss 愚民嗎?
2017 年 1 月,《新世紀福爾摩斯》第四季第三集的標題已寫得果斷:《最後的謎題》。福爾摩斯在這一集裡,要解開他終身記憶裡的封印,並且與華生阻止黑暗家族祕密帶來的破壞。主創馬克加蒂斯(Mark Gatiss,他同時在劇中也飾演福爾摩斯的兄長麥考夫特)與史蒂芬莫法特 (Steven Moffat),為這個結局設想了墜機倒數計時的困境、艱難的解謎過程、而且華生還有生命危險,三重難關同時考驗著福爾摩斯,對這位破案天才來說,這是足以稱為「最後謎題」的險境。
俗話說,續集必須比前集更上層樓,這意味著,如果《新世紀福爾摩斯》在睽違 4 年後的現在,真的要開拍第五季,那麼它必須擁有超越第四季的難關,同時必須讓福爾摩斯與華生身處截然不同的情境,這樣才能讓觀眾感覺到新鮮感,不會覺得這只是一個剝削過去成績的季度。
不過,看來主創史蒂芬莫法特早就胸有成竹:他與各位持續敲碗的粉絲想法一致,認為福爾摩斯的故事還沒有結束,這位貝克街偵探還要面對人生下一個階段的全新冒險。莫法特表示:
「這裡回答那些有疑問的朋友,福爾摩斯的未來,確定已經結束了……是他的人生第一章已經結束了。現在華生醫師已經是鰥夫了,而福爾摩斯在這三季之後,也變得更有智慧、同時更有人性。過去我們劇組主要關注的,是福爾摩斯冷酷的那一面。而究竟我們會不會進展到第二章——也就是讓我們的孩子繼續在謎題裡討生活,同時打擊壞蛋,我想這還是端看我們的兩位主演大明星而定。但我還蠻懷疑往後我們永遠不會再製作《新世紀福爾摩斯》了,不過我之前也看過類似的情況啦……」
【全文請詳見下方留言連結】
我打了我的孩子全文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本期的 #迷誠品專欄,著眼的議題應該可以說是創作者們嘗試去打破的隔閡,存在於各個群體之中。世界上出現過無數令人髮指的社會案件,寫成看似公正客觀的報導文字與新聞畫面時,尤其顯得驚世駭俗,但往往在深入了解前因後果,甚至是時代背景之後,反而會萌生一股感同身受,讓許多看似天理難容的行為,變為一曲情有可原的生命悲歌。那才是真相,真相不是毫無溫度的監視器畫面,真相還必須將人的感受、情緒、記憶化為故事,那才是屬於身為一個人、而非機器的情感真相。
⠀⠀⠀⠀⠀
因而,這一次選了五部圍繞於此的電影,假使以駭人聽聞的程度循序漸進來區分,談論的依序為 2018 年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2002 年李滄東的《#綠洲》、2020 年柯貞年的《#無聲》、1976 年大島渚的《#感官世界》,以及,1991 年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從《小偷家族》來看,追根究柢,家的本質究竟為何?有生育能力就等於具備為如父母的資格嗎?是枝裕和將這個無解的問題拋給觀眾,畢竟,任何事物都可以竊取,除了羈絆,那也並非因血緣而與生俱來。而唯有真實的情感,才足以於道德標準反覆擺盪之際,撼動觀眾們根深柢固的價值觀。
⠀⠀⠀⠀⠀
《綠洲》而言,雖無同情,卻有憐惜,李滄東亦選擇透過魔幻手法,在與大象、印度女子與孩童共舞的想望裡,將真實帶到觀眾眼前,注入了美和自由的力道,那是形體難以禁錮的人間至善。因此,在體制之外,有沒有可能真相是我們想像不到的故事?有沒有可能,世間確實存在千百種愛情?當我們的社會一廂情願簡化問題時,再也不會有人能理解,那名瘋子為何千辛萬苦逃出看守所,只為鋸掉路旁某棵不起眼的枯樹。
⠀⠀⠀⠀⠀
《無聲》最終傳遞出,探究真相,並不是只為讓壞人罪有應得,而是拒絕目睹悲劇持續在其他孩子、下一代、下下代身上重演,偏偏那有如地獄之中的惡性循環,無法單憑司法懲戒、輿論撻伐逼出代罪羔羊。若想解決問題,第一步得先承認問題存在;若想面對癥結,則須培養長遠而宏觀的視野,勇於溫柔追問,勇於承擔責任。痛也是癒合必經的過程,這才應是人們關注社會問題的真正目的。
⠀⠀⠀⠀⠀
大島渚鏡頭下的男女主角,透露著一種病態的情慾和對死亡的迷戀,雖然整部電影涵蓋無數性愛場景,但如此畫面既不香豔,亦不煽情,卻可以為此廢寢忘食、醉生夢死,無法填補的慾望成為兩人世界中最自然的一部分。有時候那無關乎道德,更難以抽身,在愛情與毀滅之際,人們方能領悟,死亡才是永恆的高潮。《感官世界》的結局大膽挑戰了觀眾的底線,為世不容的瘋狂,是戰時肅殺氛圍多一點,還是感官放大到極限的愛多了一點?大島渚真正從藝術價值潛入心境的更深一層,以奇觀面對人性與時代勾勒出的各種輪廓。
⠀⠀⠀⠀⠀
放在最末的,是時隔三十年仍恆久不墜的經典之作,不只關注著 1960 年代的生活,同時嘗試重新定位人之價值,透過鏡頭探問著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是什麼樣的因素,導致一個毫無前科的高中生成為滿身血污的殺人凶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原本只是小成本的製作,關於一對少男少女的青春愛情故事,以悲劇收場,最後卻越寫越大,越寫越完整,最後的成品散發出一股史詩氣勢。純真的失落,道德界線的崩壞,是楊德昌不停透過電影探討的核心,他正是親自走過 1960 的最後一代,始終著迷於這個時空背景,台灣處於白色恐怖時期,族群對立,械鬥滋事,社會極端不自由,以精準嚴謹的歷史態度傳遞了彼時人們的生活與心理狀態。
⠀⠀⠀⠀⠀
⠀⠀⠀⠀⠀
「永遠都存在著一個夢想,一個嚮往,
一種對另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的存在的信心、期待、依據。」
⠀⠀⠀⠀⠀
—— 楊德昌
⠀⠀⠀⠀⠀
⠀⠀⠀⠀⠀
⠀⠀⠀⠀⠀
▍完整全文:
▍無法被定義的人性面貌:電影裡的情感真相
https://pse.is/3nyyqd
⠀⠀⠀⠀⠀
▍上月回顧:
▍閉上眼睛,旅行就在生活的另一端|城市電影推薦
https://pse.is/3l2kc5
我打了我的孩子全文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李莉:很多小朋友依賴「電子奶嘴」,到底對兒童的視力有什麼影響?
周伯展:這是一個很令人擔憂的現象,雖然沒有數據顯示傷害性,香港近三十年來,兒童的視力差了很多,尤其近視問題,香港已經成為世界「冠軍」,近視愈來愈早,而且加深速度愈來愈快;我們的共識是兩歲以下的幼兒是零容忍,他們的雙眼非常幼嫰,絕對不應該將電子產品,作為幼兒的安撫奶嘴,就算兩歲以上也要盡量少接觸,最好讓小孩子到戶外跑跑跳跳,不要將打機成為一種習慣。全文:https://bit.ly/2Xsobf1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我打了我的孩子全文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向柏榮,香港著名搏擊運動員、世界級拳王,外號「轟炸機」源於打法強悍、招式凌厲,「以前曾經以培養拳王為目標,現在讓更多小朋友接觸搏擊運動,是我最大的抱負,因為做了爸爸,在兒子和女兒身上,看到搏擊運動對他們的影響,小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我希望教他們畫出彩虹。」全文:http://bit.ly/37nItJH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我打了我的孩子全文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一輩子偷偷藉由小說來偷偷抱怨自己太太的公主病的費茲傑羅?
#大亨小傳 #費茲傑羅 #文學
───
☞〈那些年我們一起(錯)追的女孩〉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1/14/%E9%82%A3%E4%BA%9B%E5%B9%B4%E6%88%91%E5%80%91%E4%B8%80%E8%B5%B7%EF%BC%88%E9%8C%AF%EF%BC%89%E8%BF%BD%E7%9A%84%E5%A5%B3%E5%AD%A9%E2%94%80%E2%94%80%E8%B2%BB%E8%8C%B2%E5%82%91%E7%BE%85%E3%80%8A%E5%A4%A7%E4%BA%A8%E5%B0%8F%E5%82%B3%E3%80%8B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fbclid=IwAR0CRPn_h2sypklRnpQIdV4Xx-hOR28qLbHmC-tuF2f_g2KkK0GNzQAsOjs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費茲傑羅《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蓋茲比)顯然是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小說之一了。故事背景設定於美國1920年代,經濟大繁榮的爵士時代──這是個美國夢的年代(伊格言說,那是個夢的量化寬鬆、希望的通貨膨脹的年代)──然而,這也正是一九三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前夕。時間就是如此詭譎:經濟到達極盛巔峰,其實已快要盛極而衰了。而這同時呼應了故事主角蓋茲比的處境。
《大亨小傳》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敘事者尼克由中西部故鄉移居至紐約,打算從事金融期貨投機生意。安頓妥當後,他前往故事女主角──表妹黛西家中拜訪。這也是他在相隔多年之後再次見到表妹黛西的老公湯姆‧布坎南。作者費茲傑羅的寫作手法堪稱迅速俐落;從幾位主角的開場亮相就已經暗示了他們的基本性格。以湯姆‧布坎南為例──這是個反派角色,果然一現身就很討人厭。小說如此形容:
現在他三十幾歲,身材健碩,頭髮呈現金黃的稻草色,舉止高傲,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他炯炯有神的雙眼散發著傲慢的光芒,永遠給人一種盛氣凌人的感覺。那套騎裝雖然講究得像給女孩子穿的,卻掩蓋不住他魁梧壯實的身軀。
這是一個孔武有力的身軀,一個蠻橫的身軀。
亮相之後,僅僅相隔八頁,湯姆‧布坎南便當眾發表了一番歧視有色人種的謬論;再相隔四頁,就在宴席之間,我們就偷偷知道湯姆「已經」背叛了黛西──他在外面養了個小三。
一般讀者看到這裡,不會討厭湯姆‧布坎南才怪。沒錯,這就是小說作者的技術了......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