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浦春馬《天外者》到1865年英屬香港】
從看《錢斷情始》會邊看邊哭,到看《天外者》有淡淡的哀傷和惋惜,就想起三浦春馬離開我們一年了。
去年11月看過電影預告片之後,一直很期待;雖然到最後香港沒有上映,但總算是看完了。薩摩人才輩出,說來慚愧,我從來沒有認真留意過五代友厚這個人。看完電影去Google他的生平來歷,發現薩摩藩英國留學生紀念館的資料,然後就看到他們到訪香港的經過。
在羽島沖乘搭Australian號出發的留學生們,第一站抵達的目的地就是英國殖民地香港,時為1865年4月21日的黃昏。第一次離開日本的國土,被英國以及華人的船員包圍,耳邊盡是聽不明白的外國語言……有些留學生突然覺悟自身命運,手起刀落,長髮落地。順帶一提,江戶時代男性頭上那個髮型叫「髷(まげ)」。
1865年的香港黃昏景致,就跟我們平常看到的歷史圖片一樣,維多利亞城就是小小的英國。最讓人感慨的卻是,薩英戰爭時這些熱血青年們曾經親眼目睹的英國戰艦HMS Euryalus,正停泊在維多利亞港。
作為英國殖民地,香港是遠東遊船戰艦補給的良港。無論是食物、燃料還是維修,開港不過20多年的小漁村早就式式俱備。
德輔道中的建築物如同今時今日倫敦Knightsbridge間Harrods。他們離開後的三年,還開了一間靚過半島酒店的英式酒店Hong Kong Hotel!
首次離開薩摩的留學生屏息靜氣,上岸時穿上西服,購買鐘錶,品嚐紅茶,為即將前往的歐洲大陸—未知的新世界,作出準備。
他們在香港停留8天後,乘搭英國的郵輪鴯鶓號離開。起程為香港時間4月29日下午兩點鐘。
圖:一個我想永遠記着的微笑。
希望你此刻也在天上微笑。
戰艦世界維修時間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鄭和下西洋的寶船是在哪裡建造的? | 生活知史
鄭和下西洋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遠洋航行,而要做到這個創舉,鄭和船隊當時用上長44丈4尺,闊18丈的大船,相當於現代船身長約138米,寬約56米。這種巨無霸大船,是在哪裡修建的呢?
這就要從明太祖洪武初年說起,明太祖定都南京,為保長江安全,於是讓工部在南京龍江關興建龍江船廠,用以建造戰艦。這座船廠面積跨越秦淮河分為南邊的前廠,以及北邊的後廠,規模極為龐大。為了滿足修船需要,明政府從浙江、湖廣、福建等地調取400戶船工到南京造船,這些工匠奠定了明代製作大船的技術基礎。
這些造船業基礎,到了明成祖時期得到進一步發揮。為了準備鄭和下西洋的寶船,工部臨近龍江船廠的長江沿岸,再次興建一個規模龐大的船廠。當時工部起用數以萬計的工人,在長河邊上挖出七個深達四米的塘口,從別處運來黃土,在塘口兩側建造出堤岸,作為修建寶船的區域。隨後在船塢附近建造配件廠,加工各種組件,整個寶船廠估計佔地達50萬平方米。不但寶船廠全力開工,本來的龍江船廠也會修建寶船的部件,並通過秦淮河運到寶船廠。全盛時期,兩個船廠有超過兩萬人開工。
而由於寶船體積龐大,根據《自寶船廠開始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記載,鄭和寶船是直接由建造地寶船廠下水,然後出發去西洋。而寶船廠一直是修建、維修鄭和寶船的重要地點。直到1433年鄭和船隊最後一次歸來,明政府停止了下西洋的活動,原先熱火朝天的寶船廠逐漸廢棄。在2003年8月,南京市發現了在江邊的寶船廠船塢遺址,於是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在近一年的時間裡,考古工作者先後完成清理、發掘三個船塢遺跡,讓大家終於知道,鄭和寶船的建造地。
#知史 #生活知史
#中國歷史 #中国文化 #古代 #古代建築
#明代 #鄭和下西洋 #寶船 #寶船廠 #龍江船廠
戰艦世界維修時間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參謀總長沈一鳴等將領殉職立刻為世界各大媒體報導,除了中國媒體幸災樂禍、側翼見縫插針與柯文哲例行性的無知刻薄之外,臉書洗版的幅度也相當驚人,對於去國已久的我來說,這恐怕預示著凍土之下新芽的初生。
注意到優秀將領沈一鳴出自一個相當幼稚的原因:在我成長的年代,由於缺乏網路,日常生活中幾乎從未遇見同為沈姓的朋友,唯有古龍的《大俠沈勝衣》差可告慰。
那像今日網路發達,網路上時不時總能見到沈伯洋、沈旭暉、沈榮津與沈一鳴等同宗人士。
過去的年代中,不僅台灣軍人的社會地位不高,連中科院等軍方研究機構,也往往被認為比其他的研究機構更遜一籌。當時台灣人對軍人的態度恐怕會令很多國家的人大吃一驚,美國不僅不時在大眾媒體強調軍人地位的崇高,一般美國人對於五角大廈的第一印象,也多是高科技等正面態度,更在通俗作品中,與外星人、外星科技與超級英雄連結在一起,美國軍方的公關活動,如芝加哥例行的水上與空中秀所展示的新型戰機與戰艦,也大抵是循著這個大眾印象鋪陳。
台灣過去軍人地位低下,加上人民義務役從軍時無盡打掃活動與充斥表面工作的高裝檢,使得「好男不當兵」不僅只是一句俗諺,更造成了軍方人力素質的低下,人民對軍隊素質失信心,如此惡性循環、週而復始。
但是去國多年,我驚喜的發現,過去那個陳舊的、古板的、落伍的軍方形象,正逐步脫落,吳怡農自耶魯大學畢業、放棄香港投行高薪與美國籍,毅然回到台灣從軍,並且投入國家安全、軍事等相關領域,獲得極為正面的評價;沈一鳴驟然過世固然是台灣軍方極大的犧牲與哀痛,但是網路上各種正面的評價與致敬,凡此總總,都令我感到台灣人民對軍方的印象,正經歷極為重大與關鍵的轉變,有望因此改變軍方人力素質與人民對軍事支持的決心,這無疑也是台灣安全最重要的屏障。
更重要的是,從川普改變美中關係的根本結構之後,美國通過一系列友台法案與台灣近日通過的《反滲透法》、國艦國造、F16維修基地等消息看來,台灣軍方與民間的關係,也許有機會經歷美國等西方國家二次大戰後的轉變趨勢。
以我比較熟悉的半導體相關產業為例,即使不注意產業新聞的人也聽過良率對於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但是從貝爾實驗室蕭克利發明半導體之後,半導體是如何走出實驗室形成一個產業的呢?
故事要從二戰時英國圖靈為了破解德軍密碼開始說起,戰後西方國家的軍事體制與國家角色經歷根本的變革,與此同時,不僅是核彈技術的發展與彈道飛彈的興起,都大幅增加了計算的需求,因此美國軍方開始大力支持電腦產業的發展。
但是沒有半導體晶片技術的進步,也就不會有電腦產業的高速發展,因此美國軍方開始大量支持半導體產業。今日台灣人都十分熟悉台積電為了達成規模經濟所需要龐大的資本支出,以及良率的提升才能達成商業化的要求。但事實上,當時這些條件在美國都不存在,即使是仙童半導體的八叛將紛紛開花結果,但是平均而言,這些半導體廠商的生產規模都很小,而且因為規模小,如亞當・斯密所言,也就限制了產業分工的程度,台積電的代工模式也絕無生存之可能。
這時真正促成美國半導體產業成型的不是別人,正是美國軍方。美國軍方不僅利用最高時達到美國全國三分之一的研發預算支持高科技的發展,更提供了少量多樣的市場,促使半導體產業得以生存,才有今日的英特爾、三星、台積電或是高通。
比方說NASA和USAF於1962年分別支持Apollo計畫和Minuteman Inter-Continental彈道導彈的積體電路, Apollo計畫訂購了200,000個IC,其中的良率僅有25%,本來在商業市場上絕無存活的可能,而且其中有十年的時間,開發成本由美國軍方支付,拜美國軍方之賜,使得美國半導體產業度過最為艱困的產業形成初期的障礙。
事實上美國軍方的角色後來依舊重要,1980年代國防部發起了超高速IC的計畫(Very High 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VHSIC)。1982年美國軍方資助了70% 超級電腦的研發,並且在1985年,購買了一半的Cray電腦,其實八〇年代美國軍方總計支付了25%的電腦與電子研發費用。凡此種種,經常是幼稚右派迷信市場而忽略的道理。
希望從沈一鳴到吳怡農、從美國國會到台灣立院、從美國五角大廈到台灣軍方,這不僅象徵著一個新的台灣軍方形象的興起,也代表著台灣軍方與民間合作方式的勃興,或可告慰一生戎馬的沈一鳴將軍在天之靈。
戰艦世界維修時間 在 [情報] 伺服器例行維修與重啟時間更動- 戰艦世界 - PTT遊戲區 的推薦與評價
伺服器:Sea 連結:http://tinyurl.com/bpdpqet 《戰車世界》團隊在此提醒各位車長,從下周開始,伺服器的每周例行維修及重啟時間將改為每週二及每週六的04:00 ... ... <看更多>
戰艦世界維修時間 在 大脑洞记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走進美國強大的超級戰艦,耗時8個月拆解一艘永不沉沒的航母,沉入海底成為世界最大的人工魚礁 ... 越南三名小夥純手工打造布加迪超跑,花費365天時間製造,高手在民間. ... <看更多>
戰艦世界維修時間 在 World of Warships 戰艦世界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戰艦世界》(World of Warships)官方粉絲專頁!喜歡《戰艦世界》嗎?想掌握第一手遊戲訊息嗎?趕快加入本粉專吧! 溫馨小提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