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大西瓜,切成一半,一半送給你,一半送給他(上)
所有人類的故事和行為動作,都與空間的概念相關。空間大小、空間感、空間變化的方式,造景了我們的各種心境。不善太極的人也能在空氣中比畫,模擬大師的樣子展示這套著名的基礎拳式:我有一顆大西瓜,切成了一半,一半送給你,一半送給他⋯⋯,在這默劇動作裡,完成了肉體與空間的結合,意涵上的指涉。在我學習表演的路上,也有些看似莫名其妙的練習,例如你坐在椅子上,想像自己的背後,下脊椎處,有枝小到看不見的筆,與此同時,你眼光放寬大佈滿整個空間,眼睛想要在空間畫出一些大的物體,但只能用背後那枝小小筆,畫出(其實也就是以身體舞動出)最小的形狀;又或者,有個動作練習的課,是要我們即興發展動作,唯一要注意的是雙手掌心之間的能量存有,老師說:「雖然雙手間是空的,但你盡量相信此間有能量的存在」,然後大家即興動作,意念仍放在兩手忽遠忽近的距離,我是忘了自己手心是否有什麼灼熱感或抖動之類的魔法,但我確實,除了手臂移動所造成線條的軌跡如紅外線視覺殘留般的幻想外,完全心無旁騖,也沒有軀體只剩雙手對稱的和諧感與方向感;又或者,甚至只有眼光與空間的練習:站著或移動,偶爾把頭換個角度(有360度可轉動),刻意記住眼光所及的全景,然後閉眼,並回想剛才畫面的一切細節是否記得,張眼,變換頭部的角度或移動位置,然後繼續這「用眼睛拍照」的活動,我不太清楚這個練習會帶我去哪裡,但隨著身體在空間越來越快速移動,拍照的角度越來越不同(甚至世界顛倒),我只能說我感覺我越來越融入那個「空間」,但對那個「地方」越來越陌生。
在一些非傳統敘事戲劇(簡化來說是「非話劇」)的表演課中,至今所有關於動作與空間的練習,都常讓我深深著迷,上述無論是無形動作以口訣有型化,或視覺意念用身體動作具體化並大小對比之,雙手間的宇宙觀,或是眼光拍照與身體移動的交互運作,這些都是在訓練身為表演者「視覺、意念、身體與空間」的交互覺察力。既使不以現象學不以舞蹈不以攝影的角度來詮釋空間,對於傳統戲劇而言,「where/ who/ what」也是編劇最重要的三巨頭,而一般舞台劇演員也常用「無實物表演」(最有名的就是吃蘋果、對照鏡子整裝、扛重物、上下樓梯或跌倒等默劇動作)的技巧來引起觀眾的聯想,一方面能節省道具經費,快速變換場景,另一方面,演員在跨領域表演的情況裡,種種「無實物」的默劇動作,還能瞬間「質變」(改變動作的大小、快慢、輕重等元素)成舞蹈動作的質性,在此藝術化過程中,產生了將日常動作轉譯成非日常動作的關鍵:把物質注入時間或空間這種非物質性的變因,即可讓觀眾在心裡產生閱讀,也就是,在無實物的動作符號間,讀到故事,或故事中的片段、句子。
空間也是心境的外觀。我們生活在許多種空間組合裡,空間概念無形中分配了我們的行為,通常我們是被動的連續接收者(這也就是為何旅行總是令人期待:選擇空間重新組合的機會與表現自主權的反省時刻),這也就是為何一個建築師或都市規劃者有種領航先知般的個人氣質,因為是他們規劃了未來生活/活動模式,反過來想,我們也許可以在進入一個空間之前,打開全然開放的態度,又或者,早已規劃好一套應對,去面試或推銷或演出,一組模擬空間的動作 : 鏡前演說、駕訓班時期、CPR練習、上司面試或簡報呈現前的⋯⋯這些預備動作裡都有想像的空間在其中。還是,像平常那樣,習慣性地就是想要被動接收,那令人安心的感覺(簡直像回家)。心境的準備,也能讓我們更覺察新空間的到來,因為你一些些的期待、小小的儀式感,開啟了你人生中更多的主動參與。兩個月前一個大一學生說,我的表演課讓他覺得生活有個重心,好像一個星期的開始,在那週內他會想著表演課上的觀念,然後去印證、觀察,這恭維對我很受用,我也能體會這種快樂,這是一個心理空間的渲染,就好像一個人整天戴著耳機聽自己喜歡的音樂,他所經過的空間都是背景。
走在香港的路上總是感覺到人多,商舖林立叮叮車送往歷史與新舊,常見竹搭的鷹架及施工中的片版牆,一踏出光鮮百貨又竟是裸露的水泥鋼筋大工地,我總被吸引地往內看,諾大無助的都市原貌看起來頗為尷尬,好像很介意被人們發現它尚未被修圖裝飾的臉,我常想這些街市大樓,在建築工人或水電師傅裡的眼中是怎樣的赤裸?而老百姓又如何習慣依賴這些裝飾建材帶來的世界?空間可以很中性,只是我們自己任性堆疊了許多生活習慣,誤以為那些物件就是安全的圍城就是主題曲。
我在教表演課程時,若不在大教室,35個學生就會連轉個身都會打傷同學。經常在猜想,教課時我口口聲聲要大家放下一切雜念,究竟多少人能完全平靜地專注?畢竟學生們匆匆忙忙從他們小小的雅房或上一堂課的煩惱中走來,畢竟多數上班族騎著摩托車前往劇院,或跟著人群擠進捷運再轉進國家劇院的大廳,究竟藝術的演繹中心或教學體驗室,那個空間裡有多少人能真正100%的享受當下,究竟表演藝術的革命現場,能有多少人真正做到開放,去接受新體驗的發現?(未完待續)(原載於《文訊》407期)
「手掌灼熱感」的推薦目錄:
- 關於手掌灼熱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手掌灼熱感 在 實彩子 Misak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手掌灼熱感 在 100mountain 百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手掌灼熱感 在 [問題] 手掌異常刺痛、有灼熱感- 看板Doctor-Info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手掌灼熱感 在 壓迫正中神經手指掌刺痛灼熱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手掌灼熱感 在 手指刺痛灼熱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手掌灼熱感 在 手指刺痛灼熱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手掌灼熱感 在 惠森復健科診所, profile picture 的評價
- 關於手掌灼熱感 在 手指灼熱感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 - 醫院診所網路醫療資訊站 的評價
手掌灼熱感 在 實彩子 Misak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明太子吃到怕的一天】
明太子冰淇淋、明太子肉包、明太子飯糰,你想吃哪一個?
茨城的明太子主題樂園,除了學習明太子的相關知識,還能現場參觀作業流程,結束後還有購物區讓遊客能夠大買特買,最重要的是館內提供多種明太子創意料理,讓人有得看、有得買,又有得吃!
明太子冰淇淋嚐起來鹹甜鹹甜,原本以為很溫和的甜點,多吃幾口後,喉嚨就慢慢有燒起來的感覺,愈吃愈辣🤣
而明太子肉包大概快要一個手掌大小,掰開來一看,明太子顆粒不明顯,但餡料給的很有誠意。旁邊工作人員一直說「肉包很大喔!吃完一顆大概不用吃晚餐了」前面吃了冰淇淋,喉嚨已經有灼熱感,再吃這熱騰騰的明太子肉包,怕辣的我真的⋯⋯😭
最後的明太子飯糰是我最喜歡的一道,飯糰一掰開眾人驚呼連連「也塞太多太滿!」對比餡料少得可憐的超商飯糰,這裡的明太子飯糰絕對是誠意滿滿。咬下一大口飽滿的明太子,感受嘴裡魚卵嗶嗶啵啵在跳舞~明太子配飯,果然是經典不敗組合❤️
明天早餐好想吃明太子飯糰阿🥺
#取材日常
#茨城機場 #我的日本旅行回憶 #分享我的日本
來 IG 找我聊天🥰
https://instagram.com/misako.tw?igshid=18azay4sfpq0p
手掌灼熱感 在 100mountain 百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何挑選登山用底層排汗衣?
甚麼材質比較合適呢?厚度又該怎麼挑選?
登山穿著大家很熟悉洋蔥式穿法,而其中非常重要的關鍵就是底層衣,底層衣直接與皮膚接觸,具有吸濕、排汗、保暖的功能,能適度調節體溫和濕度,可說是身體的第二層肌膚,是一點也馬虎不得的登山裝備 🤔
💡 選擇底層衣時,首要考量的是材質和厚度!
一般戶外店底層衣常見的材質是聚酯纖維和羊毛,以及兩者的混紡材質,所以在談論如何搭配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三種的差異性吧!
✅ 聚酯纖維:
🙂 又稱作「滌倫」,這種材質的排汗衣有許多不同的技術、織法結構,來達到吸濕、排汗的功能,但最受歡迎的是快乾的特性,能保持肌膚的乾燥,汗水蒸發吸熱也能降低體溫,是濕熱台灣地區山友的最愛。而且不易因洗滌而變形,也不易發霉。
😖 缺點:容易產生靜電、不耐熱,不適合熨燙。
😲 有抗菌除臭的功能嗎?
這是大家非常在意的功能之一,畢竟登山時常好幾天都穿同一套衣服,其實每個品牌的排汗衣在這方面都有不同的技術,最常見的銀離子抗菌纖維,能有效抗菌,減少汗水被細菌分解後產生異味。如:ODLO 的排汗衣都採用此方式。
Mammut 近期的排汗衣有蠻多款採用 HEIQ 所開發的 FRESH TECH 技術,能保護紡織品免受環境惡臭、織物氣味、身體荷爾蒙異味、食物氣味、細菌衍生氣味的影響,而且耐用性極佳,100 次洗滌之後還能保有 100% 抗臭性能。
✅ 羊毛:
🙂 羊毛具有絕佳的「控溫性」,在高山健行時,不會因為流汗吹到風而覺得寒冷,在太陽曝曬的高山草原上也不會有灼熱感,而且具有天然的防曬功能,達 UPF50+ 的防護力。非常適合高海拔健行穿著。
羊毛擁有優異的控溫性,只要選擇適當的厚度,就是冬暖夏涼的最佳材質。至於擔心會有刺癢感,可以選擇 Icebreaker 的羊毛服飾,採用了高山美麗諾羊毛,是一種結構細緻輕薄的天然纖維。但肌膚敏感的人,還是要實際試穿過比較保險喔!推薦 👉 https://goo.gl/u7kiAP
另外羊毛上的角蛋白能夠抑制細菌滋長,是天然的抗臭抑菌材質。不用擔心多日的登山行程衣服會臭臭的。
😖 缺點:相較於聚脂纖維,乾燥的速度比較慢。肌膚比較敏感的人可能會有些排斥。羊毛的品質也會影響價格的落差,高品質的羊毛織品,價格也會高一些。
✅ 聚脂纖維和羊毛混紡:
🙂 兼具兩者的優點,羊毛的控溫性、天然抑菌抗臭,和聚脂纖維的快乾特性,是需多山友喜歡選擇的材質。像 Mammut長毛象、 Fjallraven小狐狸、ODLO...等等,都有這樣的混紡底層衣。
💡 其他細節設計,更多貼心:
✔ 袖口拇指洞設計:編很喜歡這樣的功能性設計,可以讓手掌有些保暖效果,穿脫中層衣或外套時,也不易卡住。活動時也能固定袖口不滑落。
✔ 半襟胸口拉鍊:這是排汗衣常見的設計,主要可以隨著環境變化,調節溫度的功能。穿脫衣服也蠻方便的。
✔ 縫線設計:如果是登山健行用,可以留意衣服的縫線,許多會採用平織縫線法,或讓整體衣服減少縫線的設計,避免摩擦不適。
✔ 舒適的剪裁:有些底層衣會在一些關鍵部位採用不同的布料,增加活動性,且不會有壓迫感,卡卡的。如 Mammut 艾格系列的排汗衣,在前臂、脖子內側和上背,使用具有四向彈性的 Power Stretch® 材質。
推薦 👉 https://goo.gl/ir6ZYS
✔ 棉質感的 100% 聚酯纖維:喜歡穿聚酯纖維排汗衣,但又希望有棉質感的可以選擇 Mont-Bell Wickron T-shirt。
推薦 👉https://goo.gl/bchvJ1
照片中編也有一些推薦的底層衣和材質介紹,記得點進去看喔!
#底層衣 #排汗 #洋蔥式穿法 #羊毛
---
100mountain 戶外探索最齊備
http://100mountain.com
----
【shops】OPEN12:30-21:20
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二路146巷33號 ( Hiking 登山館 )
02-2794-8399
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三路125號 ( Camping 露營館 )
02-2793-8399
高雄市前鎮區民權二路456號 ( 高雄總店 )
07-330-8399
手掌灼熱感 在 壓迫正中神經手指掌刺痛灼熱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張曜任:手麻原因百百種,不可置之不理! 輕則血液循環差,重則神經壓迫,甚至是腫瘤而引發的麻木感?!【健康好生活】. 年代MUCH台健康好生活. ... <看更多>
手掌灼熱感 在 手指刺痛灼熱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手部(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疼痛、灼熱、刺痛及麻木感,但並不影響到小指,此疼痛在晚上或睡醒時特別明顯,常需要用力擺動手腕或摩擦手指,以求 ... ... <看更多>
手掌灼熱感 在 [問題] 手掌異常刺痛、有灼熱感- 看板Doctor-Info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這一個月來,偶而會感覺手部不適,
像今天,早上9點切菜切完辣椒後,
左手大拇指開始感到麻麻的,
慢慢的另外4隻手指也感到麻麻、刺痛、灼熱、腫脹,
不舒服的只有左手,而左手的溫度也比右手高了一點點,
直到現在,整個左手掌都非常的刺痛、灼熱。
之前手有刺痛 灼熱感時,過1.2小時就會自己不痛了,
現在過了5小時,灼熱感還越來越劇烈,真擔心
平時不會過度使用左手(少用電腦),而且我是右撇子,
這種不適感,最常發生在左手
有試過手泡冷水、握冰塊等,但都無良好效果...
請問有人有過這種情況嗎?
這該看哪一科呢?
原PO 23歲 但人在大陸,也不放心求醫 = _ =
先感謝大大回答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4.2.13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