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動按摩槍我已經觀望了好久也試用了好幾支(怎麼聽起來怪怪的 😂)但一直處於觀望的階段,因為健身房那種專業的實在不便宜,可以用免費的我何苦要自己掏錢呢哈哈哈我是吃了誠實豆沙包嗎!
這次因為疫情都不能出門按摩,為了避免疫情結束時我的肌肉也緊繃成舉重選手(倒也不至於)加上這支除了震動還多了我 #特愛的冰熱敷功能,所以天時地利人和現在不入手要待何時!
❄️ 冰敷功能 ❄️
真的是出乎意料的冰!總共有三檔,分別為10度、15度、20度
除了運動後舒緩用,天氣很悶熱時,冰涼的按摩頭可以降溫減少黏膩感
🔥 熱敷功能 🔥
無論是運動前的暖身或是運動後的放鬆 #熱敷都是非常重要的
不用準備熱水袋什麼的,隨時都能恆溫在40度4不4很吸引人
廠商提供 #限量50組折扣碼
🎁 輸入「CC」可現折$500 再加送(我另外幫大家凹來的)超輕量真空陶瓷保溫杯(限量,送完為止)
購買連結 - https://jodo.tw/hp4Zo
以下是我這幾個星期下來比較常用的時機~
* 肩頸痠痛時~我不算重症,不過因為我有點習慣性聳肩,所以會用來放鬆一下斜方肌(切記不可用按摩槍來打脊椎跟關節)
* 運動後的放鬆還有緩解下半身的水腫
* 小拉傷時的緊急冰敷,老實說我有時還拿來冰敷我剛起床拋拋的下顎線
* 生理期時也會用熱敷功能敷肚子(以前要用熱水袋真是有夠麻煩我都想說痛死算了 😭)保持肚子暖暖也可以幫助腸胃的蠕動
不過重症患者或是有什麼疑問還是要尋求專業人員(醫師、物理治療師、教練)的建議與協助喔!
@Jodo!#Jodo!#ESPRO冰溫循環按摩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肩膀痛 #五十肩 大家因為疫情都辛苦了!相信很多媽媽、阿嬤、WFH上班族肩膀痠痛開始發作了!除了之前教過的肩頸伸展、枕頭擺位,今天要來教大家能緩解肩頸痠痛的居家復健操,很實用喔!有空一起來動一動吧!🔜🔜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伸展及枕頭擺位的影片連結附在下方留言中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
「手麻冰敷還是熱敷」的推薦目錄:
- 關於手麻冰敷還是熱敷 在 CC's everyday tits & bit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手麻冰敷還是熱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手麻冰敷還是熱敷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手麻冰敷還是熱敷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手麻冰敷還是熱敷 在 腳踝扭傷易復發?拒當玻璃腳冰敷熱敷有先後簡單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手麻冰敷還是熱敷 在 腕隧道症候群熱敷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手麻冰敷還是熱敷 在 腕隧道症候群熱敷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手麻冰敷還是熱敷 在 桃園南崁旭康診所骨科復健科運動傷害專科| Facebook 的評價
手麻冰敷還是熱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Coucou法國我的愛🇫🇷落枕驚魂記🇫🇷(文長慎入)
大約兩個禮拜前的今天
一早醒來起床那一霎那
我的脖子居然不能動了😲
心想該不會是落枕吧!
但怎麼這次是前所未有的痛
以前我也有過落枕經驗
但只是脖子經絡感覺緊緊的
這次是痛到像抽筋般😭
一開始我趕緊爬文看影片舒緩教學
該做的都做了
但完全沒有比較舒服
文章有些說要熱敷、有些說冰敷
有些說冰敷後48小時後再熱敷
我看到眼花撩亂
就先試了冰敷
結果還是一樣痛😭
本來我想說躺回床上休息好了
結果我發現😲連躺下去的姿勢都無法
一動就像脖子抽筋般痛到我飆淚😭😭😭
想要依靠在沙發也不行
我一整個早上只能坐在椅子上身挺直、脖子歪斜
想到事態嚴重
我趕緊訊息老公
他又剛好出差還沒回來
他只說他幫我問看看他的整骨師朋友
看是否可以來家裡幫我看看
但得到的回覆是他朋友今天一整天都在診所
無法過來
而那邊太遠
我也不可能自己去
我心裡非常非常緊張
完全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因為第一次在法國遇到緊急事件
又剛好老公遠門出差
打電話回台灣給爸媽
邊說邊哭
超害怕
因為覺得我已經無法繼續撐下去了
(大家也許覺得我是不是太誇張,不是落枕而已嗎?)
但當下雖然自己推斷為落枕
也不是很確定
因為我也不是醫生
只覺得我脖子不能動
連走路、坐在馬桶上廁所
都會痛
痛到像抽筋
所以我才非常緊張害怕😖
爸媽也很擔心我
因為他們不知道怎麼會落枕這麼嚴重
叫我去看醫生請醫生開肌肉鬆弛劑
但我說老公出差根本沒人帶我去
這裡沒有朋友、家人
連前陣子去看眼科都是老公帶我去
無法想像自己現在一個人在家遇到這種事怎麼辦
然後我決定想走去附近的藥局去買藥
但看時間中午剛好休息😟
要下午兩點半才開
台灣的藥局不是都沒有在休中午的嗎?
再次應證台灣真的生活機能超方便👍👍👍
然後決定在FB的法國社團先跟大家求救尋求建議
貼文說明情況後
熱心的大家很快回覆我許多相關經驗和求助管道
其中有人提到👉Doctolib👈 這個APP
是法國線上預約掛號看病的APP(全國的醫院診所都可以約)
非常好用(雖然之前看眼科早已經知道這個APP)
但不知道原來還可以線上視訊看醫生
社團有人提供這樣資訊
決定趕緊線上預約
當時看了很多診所
有些都預約額滿
而且還要注意有的不接受新病患
所幸找到一個預約當天下午三點
前十五分鐘要在線上先開啟視訊功能
等候醫生上線
雖然醫生沒有準時
但過了十幾分鐘後終於上線了
我其實非常非常的緊張😫
因為法文不好的我
很怕表達不好我的症狀和情況
也很怕聽不懂醫生的問題
所幸百分之八十都還OK
醫生問診大概五分鐘左右
先是問我的名字、基本資料還有法國健保卡號建檔
然後我開始描述我的狀況
表演給醫生看我頭不能轉
基本上是左邊很痛
所以右邊可以轉比較大範圍
左邊不太行
抬頭低頭也不太能夠大幅度
醫生問雙手會不會麻會痛
我也舉高給醫生看說不會
就是頸部歪斜時不時抽筋到很痛
不確定是不是落枕(法文:le torticolis學到的新單字)
醫生也沒有說是或不是
問是要熱敷或冰敷?
醫生回答都可以😲
最後開了處方籤給我去領藥
還說吃藥後一個禮拜還是很痛要回診就醫
因為視訊看醫生
處方籤直接線上下載不用列印超級方便👍
接著我拖著疲憊的身軀一個人從家裡走出去藥局
雖然才五分鐘的距離
但我走了快十分鐘
因為走一步就痛一下
還邊走邊停
脖子歪斜一邊
已經不管路人對我的異樣眼光
終於走到藥局跟藥師說我要拿處方籤
順利拿到我的兩款藥
雖然一開始有點不清楚藥師說明藥物的使用方式
但藥師還算很有耐心地跟我解釋
總算最後有聽懂
回去查了藥名
居然不是肌肉鬆弛劑
兩款都是消炎止痛的
其中一款還是Doliprane(法國萬能止痛藥)
家家戶戶都必備的藥品
搞什麼?Doliprane我家就有了
早知道我就先吃
可能就會比較好
當時實在太緊張害怕
完全忘記家裡有這款止痛藥
另一款是Naproxene sodique(止痛消炎藥物)
一天早晚飯後服用
因為這款藥物非常傷胃
藥師還特別囑咐一定要吃東西再吃藥
如果有胃痛現象立即停藥
回到家吃了藥後大約過了三個小時才有感
比較好一點
老公回到家也拿了護頸給我戴(他從公婆家拿的)
戴上護頸覺得舒服許多
本來還煩惱當天晚上不知道能不能躺著睡(早上是無法的)
後來慢慢躺下是可以的(果然藥物有發揮作用)
雖然一整晚睡得不是很舒服
因為戴著護頸也不敢翻身亂動
整晚直挺挺的睡
隔天再吃了一整天的藥
慢慢有改善
大概第三天我就停藥了
畢竟消炎止痛的藥物還是不要一直吃比較好
雖然某個角度還是會痛
但比第一天好很多了
隔天下午老公帶我去他的整骨師朋友那邊就診
一去我就先說不要喬我脖子
那位醫生朋友很友善
之前我們還一起趴踢喝酒過
所以我覺得給他看蠻放心的
他也沒有亂喬我的脖子
而是讓我躺著用一些手技幫助我肌肉舒緩
還有用精油在我頸肩按壓
感覺很像做SPA
但是很奇怪
他們都要脫掉上衣
好在我之前有過經驗
所以我穿運動內衣
加上老公在場又是朋友
所以其實我也不緊張
整個過程算很舒服
雖然有時候動到那個角度還是會痛
整骨醫生說我這個就是落枕
大概一個禮拜左右會好
看完醫生心情總算好許多
身體也舒緩許多
視訊看醫生大約30歐(健保全額補助)
整骨師60歐(老公說健保沒有補,但有mutuelle補充保險,所以也可以抵掉)
以上是我這次非常非常難忘的緊急法國就醫經驗
來法國三年因為之前都覺得就醫過程很麻煩
還要先預約等很久,所以我都是等回台灣才來個醫療巡迴
畢竟知道怎麼清楚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情況是很重要的
而且也比較安心
但這次是我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在法國看醫生
而且是用線上視訊
不得不誇讚這個醫療方式也是挺方便的👍
(好像是因為新冠疫情後為了避免直接接觸病患才新增的功能)
但我覺得真的很棒
雖然當下我真的超緊張
但豁出去了
因為如果我自己不自救
我完全無法撐到隔天
那種痛是痛到會飆淚那種
動彈不得一整天都脖子歪斜
身體僵硬
超痛苦的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我覺得我又更勇敢了
希望這勒勒長的驚魂記分享
大家能夠更了解人在異國生活的諸多不便
也因為此學會更堅強
最後非常感謝FB法國在地台灣人的社團
大家熱心的線上回覆與幫忙🙇♀️🙇♀️🙇♀️
#附上一張落枕紀念照
#隊友平常不拍落枕這麼醜才要幫我拍
手麻冰敷還是熱敷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媽媽要試著自己堅強已經很不容易了,有時還要接收來自他人的比較與評價。
「人家的媽媽都九點就可以讓孩子上床睡覺……」
「你怎麼都不跟媽媽玩?跟阿嬤比較好玩,對不對?」
「是不是媽媽在家都沒讓你吃飽,這裡的飯,比較好吃吼?」
讓媽媽一秒跳腳的話很多,但往往最容易踩到地雷,炸得媽媽還要花很多時間修復、療傷的,就是這種帶著貶損與否定的比較。
面對他人有意、無意的比較,我建議,最好的方式是提醒自己,我們無須從比較的優劣中來認定自己,甚至感到自我挫敗與自我懷疑。
只有我最清楚我與孩子的關係有多踏實、緊密,因此我會告訴自己:「這些比較,也許是對方用來建立自己的價值的,但我的好與不好,不需為人所道。它已真切存在我與孩子心中。」
當我越穩定時,自我的價值也越不易因關係的脆弱而動搖,彼此才有機會跨越育兒的困難,為對方的付出給出肯定,也一同為了孩子繼續奮鬥、掙扎前進。
取自《你實在太累了,不是不會當媽媽》
……………………………………………………………..
各位朋友,早安:
某些長輩喜歡用貶損晚輩的方式,來刷自己的存在感。還好,這個議題我們討論過好幾次了,版面上的朋友大概會有警覺—批評否定所帶來的短暫優越感,並不能變成實質的自我肯定。
一個能自我肯定的人,常會專注在自己身上,知道自己要的是甚麼,然後試著自己滿足。所以即使您沒有孩子,也不是女性,這篇摘文中使用的方式,也適合您用來鍛鍊金剛心,去抵禦他人的言語攻擊。
透過建立心理界線,我們把心力保留給自己。媽媽能快樂安康,孩子才更有機會成長茁壯。
自我肯定要夠力,認識與接納自己都要同步進行。這時版面上與直播討論的許多方法策略,都可以成為您的靠山。
停不下自我懷疑,還有滿肚子怨恨,那就來讀讀好書降火氣。其實以為過不去的日子,也就這麼一天一天過去了。好像每一步都很艱難的時刻,記得回頭看,謝謝自己已經走了好長一段。
祝願您,接納自己的心痛與哀傷,這能轉化為對自己的疼惜!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3811987132150902/
……………………………………………………………..
「都是你亂吃加工食品,孩子才會過敏……」
──媽媽的原罪
【文/ 陳彥琪】
當媽媽面臨他人的比較與評價時,請為自己、為孩子,劃下那道心理的情緒界限。
「我今天跟朋友爬山,他們說現在食品加工的太多,你就是懷孕的時候吃太多,小孩才會這麼容易過敏。」
咦?有事嗎?聽到這番話的我,心裡忍不住要對我媽翻白眼。
連醫生都無法斷言孩子過敏的原因,究竟是先天遺傳,還是後天飲食了,怎麼你們一個比一個還瞭解。
我的母親老是如此。她們一群婆婆媽媽聚在一起,時不時的在我面前拋出一兩句惹得我神經緊繃的話,然後拍拍屁股跑掉。
▍「小孩氣管不好,一定都是你喝冰水的關係……」
我想起剛剖腹生完,住在醫院的第二天,隔壁住進了一個年輕的產婦,因為是自然產,馬上就能夠下床到處走動。她抱著孩子,與丈夫兩人沉浸在初為父母的喜悅中,而我只能拖著疼痛的身軀,蹣跚地走去嬰兒加護病房,定時的餵孩子奶。對照他們母嬰同室的手忙腳亂,我的心裡有許多說不出的複雜滋味。
然而,到了隔天,當我又拖著步伐回到病房時,房內卻變得好安靜。沒有孩子咿咿呀呀的叫聲,連大人的交談聲都沒有,看來是出去走走散心了。
但先生卻壓低了聲音,要我這幾天都記得輕聲細語。
先生說:「隔壁的寶寶好像不知道為什麼氣喘,還是發生了什麼事。總之,寶寶被推回加護病房觀察了。但重點也不是這個,是對方長輩一進門就一直叨唸那個媽媽:『就說要你不要一直喝冰水。現在小孩會氣管不好,一定都是你喝冰水的關係。』媽媽已經很難過了,聽到這些,只能一直哭。」
▍才剛成為孕婦,就被責怪
這件事情對剛生完的我來說,也是一件好敏感的事。
看著隔壁空著床,卻拉起來的簾子,即便我們沒碰過幾次面,甚至連對方的臉都記不太起來,但是瞬間升起的同理心,讓我彷彿也陷落在才剛成為媽媽,就急著被指責的難受心情裡。
其實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挺著大肚子的我,就已經為了能不能熱敷、用電子秤、喝手搖飲料,這種芝麻綠豆點大的小事,而被責怪「對胎兒不好」、「沒有當媽媽的自覺」所苦。
有的時候,左耳進,右耳出,也就罷了。偏偏自己還放在心上,之後又不甘心的上網瞭解,因此,不僅看到一堆無法查證的言論,還順帶看進更多「懷孕禁忌」的文章,讓自己更加恐慌與無助,真的令人好感慨:有了孩子之後,這種看似「好心的建言」,真的比算命還恐怖。
算命的還會要你掏出幾把香油錢,消災解厄就沒事了,但是這類都是「你亂吃加工食品,孩子才會過敏」的媽媽「原罪」,我們既不能確定是否媽媽就是肇因,也沒有辦法回到過去做改變,是要怎麼樣消解?
我突然很羨慕那種可以把閒言閒語都當耳邊風的人,偏偏長輩是自己家的,又是關乎孩子身體不好的咎責,我就是會狠狠地放在心上,還會一直想要與之爭論或辯駁,弄得自己精疲力盡,一副難以相處的樣子,然後孩子又會多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讓人有機會去逮著媽媽的小辮子,再次被大做文章。
▍為自己、為孩子,劃下情緒界限
但是,孩子終究是我自己的呀,那些看起來好像很關心的言語,不過就是想表達「我也是有想法的」,而劃下到此一遊的痕跡,隨後拍拍屁股就走人。
甚至也不知道自己留下的痕跡,媽媽需要花多少時間去磨平,而我越是想去抵抗、爭論,就好像是在這痕跡上加深烙印,讓自己反而更陷入被劃傷的痛苦中。不如保留自己的力氣,在勉強撐起笑容,感謝對方關心之餘,悄悄地把孩子這塊大石移走,不再讓人有機會劃下屬於他的無心刻印。
當媽媽的,真的要不時為自己、為孩子,劃下那道心理的情緒界限。如果我開始能夠不將這些風涼話,作為對自己的批評與指責,那麼,我就能為孩子保留更多的心力,專心地呵護他長大就好。
▍最傷媽媽心的是,貶損與否定的比較
媽媽要試著自己堅強已經很不容易了,有時還要接收來自他人的比較與評價。
「人家的媽媽都九點就可以讓孩子上床睡覺……」
「你怎麼都不跟媽媽玩?跟阿嬤比較好玩,對不對?」
「是不是媽媽在家都沒讓你吃飽,這裡的飯,比較好吃吼?」
讓媽媽一秒跳腳的話很多,但往往最容易踩到地雷,炸得媽媽還要花很多時間修復、療傷的,就是這種帶著貶損與否定的比較。
要說別人家的孩子養得不錯,也就算了,好像非得踩著自己,才能彰顯他人的好,而讓許多媽媽一下子又被推進無底洞。無論怎麼努力,好像只要再拿其他的第一名出來比較,就永遠沒有翻身的一天。
作為媽媽這個身分被批評得敏感、跳腳,似乎更勝過於直接對自己的人身攻擊。以我自己為例,我發現我反而可以接受自己被說動作慢、情緒化,但怎麼可以意有所指的說我是不夠格的媽媽、不稱職的母親。
▍我疲憊地與孩子一起大哭
我還記得有一次,半夜兩點左右,孩子輾轉難眠。不知是睡前奶喝多了脹氣,又或者是天氣炎熱,風扇直吹,讓孩子有點小感冒。總之,一陣猛咳後,孩子居然吐了滿床都是。
我手忙腳亂地抓著哭鬧的孩子洗完澡、吹完頭髮,居然也已凌晨三點多了。而當要重新哄孩子睡覺的時候,自己連日來半夜陪伴過敏兒抓癢擦藥、濕毛巾冰敷的疲憊以及心累,全都一湧而上。抽抽噎噎的,我竟就跟著孩子一塊在床邊哇哇大哭。
忙著幫一家子清理床墊、手洗被單的先生見狀,居然沒好氣地丟下一句:「也太誇張了吧,這樣就哭?那些先生在外地工作,得自己一打一的媽媽,怎麼辦?」
當下的我,一聽到這些話,立刻抓狂。
在當下的情緒上,我們兩人互相指著對方鼻子罵了些什麼,我已經無從回憶起。幸好當時有一個哇哇大哭的孩子,把我們兩人拉回現實。
我們一個人回頭安撫孩子,另一個人則認命地去把該洗、該晒的東西處理完。
透過這樣的「停火」機制,在孩子昏昏沉沉睡過去後,我的腦袋反而清楚了起來。我細細地思索剛剛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會讓自己的理智線瞬間斷裂,還讓爆炸的情緒到處噴發。
我可以理解我先生半夜也被驚醒,忙著「解決問題」,就讓他精疲力盡了,而當他看著我的情緒潰堤,他感到不解,但他更希望我作為一個大人,就要顧好自己、別扯後腿。當下我們兩人的身心狀態都很脆弱,自然撞擊不出什麼正面能量的火花。
▍媽媽是一種無時無刻都會被評價的角色與工作?!
「這樣就哭,那些自己帶小孩的媽媽,怎麼辦?」這句話一出來,重重敲擊的,就不只是我自己的情緒問題了,而是「你這樣怎麼當媽媽」、「別的媽媽更苦,也都自己撐過來」的責備與否定。
為母一定就要強嗎?那些一打一的媽媽怎麼辦?當然沒有怎麼辦呀,大家都會難過、憤怒、失望與沮喪。難道我在最親密的伴侶前,還要假裝堅強。我當然也會希望可以被體諒好幾晚難以入眠的辛苦,不然還能怎麼樣呢?
你看,媽媽就是一種無時無刻都會被評價的角色與工作呀,難怪網路上還有廣告用揶揄的面試方式,告訴社會大眾,這份二十四小時高道德要求、高工作標準,卻沒有薪水的工作,才沒有人要做。
▍提醒自己,我們無須從比較的優劣中來認定自己
面對他人有意、無意的比較,我建議,最好的方式是提醒自己,我們無須從比較的優劣中來認定自己,甚至感到自我挫敗與自我懷疑。
只有我最清楚我與孩子的關係有多踏實、緊密,因此我會告訴自己:「這些比較,也許是對方用來建立自己的價值的,但我的好與不好,不需為人所道。它已真切存在我與孩子心中。」
而在伴侶關係中,明明冷靜下來,可以看到在育兒的挫折中,兩人都渴望被體諒、被看見自己的努力,也都渴望受傷的心情也能被照顧,並一起攜手解決問題,但是強迫對方趕快站起來的方式,我們卻總習慣用「比較」的方式來攻擊、指責對方。
其實,比起用力地帶刺索討,找到關係中的「停火機制」,來讓自己沉澱、冷靜,反而格外重要。
當我越穩定時,自我的價值也越不易因關係的脆弱而動搖,彼此才有機會跨越育兒的困難,為對方的付出給出肯定,也一同為了孩子繼續奮鬥、掙扎前進。
.
以上文字取自
你實在太累了,不是不會當媽媽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5865
@寶瓶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aquariusfans/
.
已額滿_板橋免費公益講座_你還在獨自生悶氣嗎?--示弱的勇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9616727062187/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手麻冰敷還是熱敷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肩膀痛 #五十肩 大家因為疫情都辛苦了!相信很多媽媽、阿嬤、WFH上班族肩膀痠痛開始發作了!除了之前教過的肩頸伸展、枕頭擺位,今天要來教大家能緩解肩頸痠痛的居家復健操,很實用喔!有空一起來動一動吧!🔜🔜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伸展及枕頭擺位的影片連結附在下方留言中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做肩部運動前後,該先熱敷還是冰敷?
🔸正確爬牆運動分為正面及側面兩個環節!
🔸毛巾操你真的做對了嗎!有哪些眉角?
🔸升級版的鐘擺運動學起來!
#影片大綱
🔸肩部運動前,應該先熱敷
▫熱敷可以讓肩部周圍組織血液循環增加。
▫熱敷通常控制在15-20分鐘。
▫溫度只要比體表稍微高一些即可。
🔸正面爬牆運動,正確示範請見影片。
▫正面面對牆面,兩隻手指抵於牆上,手肘打直,手臂與牆壁呈現90度
▫手指頭沿著牆面爬升,手肘打直,身體也要跟著前進,而不是拱腰前進,一直到手臂有緊緊痠痠的角度,保持呼吸,維持10秒。
▫手指頭沿著牆面緩降,手肘打直,身體也要跟著後退,回到動作原點時,另一隻手可以協助疼痛的手慢慢放下。這樣的動作重複10次。
🔸側面爬牆運動,正確示範請見影片。
▫側面面對牆面,兩隻手指抵於牆上,手肘打直,手臂與牆壁呈現90度
▫手指頭沿著牆面爬升,手肘打直,身體也要跟著靠近牆面,而不是做側腰延伸來前進,一直到手臂有緊緊痠痠的角度,保持呼吸,維持10
秒。
▫手指頭沿著牆面緩降,手肘打直,身體也要跟著遠離牆面,回到動作原點時,另一隻手可以協助疼痛的手慢慢放下。這樣的動作重複10次。
🔸毛巾操,正確示範請見影片。
▫疼痛側的手抓住毛巾一頭,並超過脊椎中線。
▫利用不痛側的手慢慢地將毛巾往上拉,此時身體也沒有前傾或後仰的狀況,一直到肩膀有緊緊痠痠的感覺,保持呼吸,維持10秒,然後慢慢放鬆。這樣的動作重複10次。
🔸站姿鐘擺運動
▫肩膀自然放鬆垂下,利用啞鈴或是裝水寶特瓶的重量,輕輕地前後晃動。來回算一次,可以重複20到30次。
🔸趴姿鐘擺運動
▫找一張桌子或有椅背的椅子,讓身體前傾輕輕地趴在桌子或椅背上。
▫肩膀自然放鬆垂下,一樣利用末端重量帶動手臂輕輕地前後晃動。來回算一次,可以重複20到30次。
🔸肩部運動後,應該做冰敷
▫冰敷可以讓肩部周圍組織發炎反應降低。
▫冰敷通常控制在10-15分鐘。
▫冰敷溫度只要讓皮膚覺得涼涼的就好。
指導:謝劭玟 物理治療師 Festiva Hsieh
主講: 王培樺。謝劭玟
內容腳本 :謝劭玟。王培樺
後製剪輯: 黃詠荃。謝劭玟
#腦神經科 #50肩 #肩部運動 #肩膀痛
#爬牆運動 #毛巾操 #鐘擺運動 #肩膀熱敷 #肩膀冰敷
#姿勢+ #神經很有事
--------------------------------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lRW9aCG3Ts/hqdefault.jpg)
手麻冰敷還是熱敷 在 腕隧道症候群熱敷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劈腿女孩在Facebook上關於腕隧道症候群熱敷的文章與內容. 劈腿女孩|Yaya ... 手麻冰敷還是熱敷延伸文章資訊- 腕隧道症候群- 生病了怎麼辦. ... <看更多>
手麻冰敷還是熱敷 在 腕隧道症候群熱敷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劈腿女孩在Facebook上關於腕隧道症候群熱敷的文章與內容. 劈腿女孩|Yaya ... 手麻冰敷還是熱敷延伸文章資訊- 腕隧道症候群- 生病了怎麼辦. ... <看更多>
手麻冰敷還是熱敷 在 腳踝扭傷易復發?拒當玻璃腳冰敷熱敷有先後簡單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加LINE好友參加活動抽好禮 http://bit.ly/3YsQ43c成為《健康2.0》Youtube頻道會員並獲得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