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基因》
讀了”刻意練習”, 瞭解世上沒有任何偉大的人物是與生俱來的, 在各個領域的菁英無不是在我們看不到的背後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因此持為佼佼者. 接下來在”原子習慣”一書中, 我們學習到了如何透過刺激控制與制約一步一步的打造新習慣, 接下來只要持之以恆, 那麼就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在很多其他書本中, 也有人主張”天才” 只是一個被過度吹捧的名詞, 目的在於造神, 或是給了失敗的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 我沒有這方面的天份
可是, 至少在運動界, 我們的確看到不少天賦異癛的例子, 有人就是先天的跑步好手, 有人就是有生的神力… 所以到底 “人定勝天” 是不是終究只是一句我們浪漫的幻想呢? 會不會再多的努力還是可能會敗給了天賦呢?
這本書的作者David Epstein是一位資深的新聞記者, 長年報導全世界各項頂尖的體育賽事, 他為了找出這個解答, 實地走訪了非常多優秀的運動選手, 並且從他們接觸運動的原因, 到訓練過程, 以及比賽的經驗, 鉅細彌遺的記錄下來, 並與專家討論, 完成了這一本書 “運動基因”
在近代, 運動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尋找優秀運動員異於常人之處. 他們一直以為, 像棒球選手的強打者一定具有與眾不同的動態視力, 因此他們可以精準的將每一個快速或是刁鑽的球集成全壘打. 但是, 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王牌投手, 將球出手後直達捕手手套的時間約為200毫秒, 但是人類視覺神經的回饋最快也要400毫秒. 那麼他們是如何可以打得到球呢?
靠預測
一位優秀的球員只靠投手投球的身體姿勢以及肩膀位置, 就可以準確的預測球的走向. 早在1975年, 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就發明了一個叫做”遮擋測試”. 他們收集了幾千張在排球比賽時捕捉到的照片, 並把照片一部分遮擋起來做成幻燈片, 讓現役的排球選手來猜一下照片中是不是真的有球. 令人驚訝的是, 菁英選手答對的機率遠遠高於一般選手, 他們的速度甚至可以在不到一秒之內就答對答案!
而在1940年, 荷蘭西洋棋大師想要了解棋藝高手與業餘選手的差異到底在哪裡, 也做了項類似的測試: 他們把一場難解的棋局照片給職業棋士, 一般棋士, 與愛好者看. 但是這張照片只閃過他們眼前閃過幾秒, 然後請他們擺出照片中的原始棋局. 在四次實驗中, 職業棋士只瞄了照片三秒就能夠完整的把棋局擺出來, 一般棋士只能完成70%, 而愛好者只可以想出不到50%
在諸多資深運動選手的大腦中, 會將無數片段畫的記憶模組化, 而且予以分類歸檔. 因此他們可以很快的根據最微小的資訊, 在數據庫中提取出對於他們最有效的模組, 而作出預判, 反應, 甚至是戰術安排, 沒有相關經驗的一般人就無法辦到
所以, 還說什麼基因? 還是回到千錘百鍊的不是嗎?
接下來, 作者探訪了兩位世界級的跳高選手, 將會嚴重挑戰到這個說法
瑞典選手霍姆六歲時, 就展現了對跳躍濃厚的興趣, 在十四歲時的成績就已經是同年齡青少年之冠. 雖然在求學過程中, 也有失敗過幾次比賽, 但是這都沒有澆熄他對於跳高的熱情, 反而更加努力的訓練. 一直到2004年, 他終於在雅典奧運奪冠! 接下來的下一個挑戰就是2007年的世界田徑錦標賽
但是老天總是會給人驚喜 (?)
2006年, 在美國聖路易市的林登伍德大學 (就是我的母校我驕傲❤️) , 一個籃球隊的小伙子跟田徑隊的打賭, 他有本事跳得比他們高! 正當所有校隊想要看看這個狂妄的傢伙如何失敗, 再瘋狂羞辱他時, 他竟然用很生硬的方式成功的跳過了足以拿下全國名次的高度! 這年輕人叫做托馬斯, 他馬上被推薦進田徑隊, 並且使用很青澀的技巧在接下來幾次世界性比賽都拿下名次
而2007年, 奧運金牌老將霍姆與半路出家的托馬斯第一次在大阪的世錦賽中見面對決, 結果是.. 托馬斯成功地擊敗了苦練了十八年的霍姆… 而他從一開始到世錦賽之間, 只訓練了八個月!
後來, 有日本學者發現, 托馬斯致勝的關鍵就在於他小腿的跟腱, 托馬斯的跟腱長度非常的長, 而且很結實. 假如小腿跟腱越長, 越可以累積彈性能, 起跳優勢就越佳!
我們都知道, 最大攝氧量的高低是受基因決定, 在1992年, 由美國家拿到五所聯合大學發起的HERITAGE研究, (說白了就是運動基因研究), 想要看看接受測試的來自於九十八個不同家庭, 在經過了五個月, 每週三次的健身自行車訓練後, 心肺功能會有一些什麼樣進步的差異? 研究人員在一開始就知道心肺功能的提升會因人而異, 但是沒想到進步比例會從0~ 100%! 也就是說在比例上, 有最優秀的15%進步非常多, 但也有另外15%基本上沒進步, 或是進步非常不明顯. 後來HERITAGE的學者在2011年發現, 人體內會有21個左右的基因, 是對於有氧訓練反應最為明顯的. 擁有19個這些基因的訓練進步幅度會是只有10個的三倍!
這種例子在體育界常常看見: 如史上最傑出的女性三鐵選手威靈頓, 在2011年比賽的成績即使在男子組都可以排到第四, 但是她第一次嘗試其公路自行車卻是在2004年
過去認為, 人類最完美的身體比例應該是達文西所畫的”威特魯人”: 兩隻手打開的臂展等於身高, 過去認為, 這種體型應該就是萬能運動員. 但是首先在NBA就發現, 從20世紀開始, 除了全員身高開始大幅度拉高, 這被成為”身高大霹靂” (NBA籃球員比起美國一般男性的平均身高從5% 提升到15%的身高), 臂展也漸漸超過了這個比例. 而在不一樣國籍背景的球員身上, 也發現了不同的體型比例
為什麼牙買加人都是短跑好手? 因為科學家發現牙買加人體內大多都存在ACTN3基因的變異體, 而ACTN3會讓快縮肌發達, 以至於爆發力更強. 在另一方面, 科學家發現由於過去在西非, 瘧疾流行, 人類為了與疾病對抗, 因此紅血球會變異出 ”鐮狀細胞”, 導致身體吸氧量減少, 卻也因此演化為身體不需要大量氧氣供能. 對於一般人來說, 可能對導致在某些時候身體容易極度缺氧, 但是在中短距離競賽選手身上而言, 這反而成為一種優勢. 而這些特點, 讓牙買加人成為了田徑賽道上的黑色閃電!
而在非洲另一端的肯亞人, 則是稱霸了馬拉松長跑的領域. 根據檢測, 肯亞人的心肺能力與丹麥人並沒有不同, 但區別就在於下肢的比例. 肯亞人腿細, 而且重心更低, 所以跑步的經濟性就更高. 在同樣的心肺基礎上, 肯亞人更能輕鬆地維持速度, 甚至更快. 而肯亞人的體型更是關鍵: 身體直立精瘦, 臀部窄, 四肢修長. 對於長跑而言, 這種體型更利於散熱!
這些都是觀察出來的結果, 我們有沒有辦法透過基因檢測提前知道我們的身體到底具有 (或是不具有) 哪些運動基因呢? 目前這就是科學家努力研究的方向. 在奧運殿堂上奪牌的, 就一定是神選之人嗎? 這不一定. 也已很多默默付出努力的選手, 更何況, 說不一定剛剛幫你外送宵夜的小哥, 體內就有傲視群雄的舉重基因呢
一萬小時定律, 在運動基因之前, 竟變得如此不堪一擊嗎? 我認為, 對我們來說, 運動是一件令人開心與愉悅的事, 成績好不好, 不應該是我們過度在意的重點, 在運動過程中的積極體驗, 才是最可貴的. 就算我的進步比人家慢一點, 那又怎樣? 只要我自己知道我今天比昨天進步 今年比去年更強就好了! 不管有沒有某一方面的天賦, 我都可以自我察覺, 並且自我接受. 那麼人生就會寬闊的很多了!
「打籃球瘦哪裡」的推薦目錄:
- 關於打籃球瘦哪裡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打籃球瘦哪裡 在 葉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打籃球瘦哪裡 在 宋明樺營養師 生活。分享。雜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打籃球瘦哪裡 在 [討論] 打籃球VS慢跑的效果- 看板FITNESS 的評價
- 關於打籃球瘦哪裡 在 [討論] 打籃球是不是不會瘦 的評價
- 關於打籃球瘦哪裡 在 打籃球減肥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打籃球瘦哪裡 在 打籃球減肥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打籃球瘦哪裡 在 打籃球 的評價
- 關於打籃球瘦哪裡 在 Join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打籃球瘦哪裡 在 籃球原來是無氧運動但是為什麼(第2頁) - Mobile01 的評價
打籃球瘦哪裡 在 葉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
接下了一個公益活動,
是在十二月的某個周日,
要去家扶的單位,給單親媽媽演講。
題目很自由,
就是談談當母親的感受,
給需要幫助的媽媽打氣與支持。
我為了這個傷了一陣子腦筋,
到底要說什麼?要怎麼說?她們為什麼要來聽?
有一天在廁所裡刷牙,
好像有人在腦子裡說了一句話那樣,
突然閃過一個很確定的念頭,
腦子裡的那句話是:你不要高談闊論就好。
我想這就是關鍵字,
保持真誠,不要高談闊論。
關於當媽媽這件事,
我根本就很不專業,涉獵也不廣,
仔細想想我其實更像一個邊緣人,
很多時候都按照自己以為的方法去做,
還經常自以為有趣搞砸了很多事情。
我在想,
不如就把過去作過跟做錯的實情都一一說出來,
如果內容能讓現場的單親媽媽,
覺得奇妙,實用,搏君一笑,
那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2.
先講講還沒有當媽媽之前,我的回憶。
學生時期,大概是我人生目標最明確的時候。
大學的時候,我很認真讀書,考試,
一心一意想要成為一個被社會所肯定的青年才俊。
(現在還有人會用青年才俊這個詞彙嗎?)
出社會的第一份實習是在顧問公司工作,
當時要做一份關於速食產業的調查報告,
有些數字我不知道怎麼取得,
就去坐在漢堡王裡面數人頭,
數了一個禮拜。
後來,一個跟我同組的很漂亮的女生,
發現我天天都去漢堡王,
她說,嗯,我好像有認識的人可以問.....
我就坐在旁邊,
看她打一通電話,
就拿到好多數字跟資訊。
那時候我覺得她好有辦法,好羨慕。
那個女生是我的偶像,
英文講得很好,家世好,
頭髮也很長很漂亮,
我就是亂糟糟的,
經常感到有點自卑。
大家可能會想,
這樣的女生應該心腸很壞吧?
結果完全不是喔,
後來我們一起競爭一個職位的時候,
她還買了一本國外面試的書給我,
是顧問公司會出的考古題。
我到現在都記得,
她到我家樓下拿那本書給我,
然後坐上高級轎車離開的樣子。
我想說,
天啊我是要怎樣追得上那樣的人?
3.
接著我去了另一間民生消費品的公司,
老闆是外國人。
那些年受到很好的照顧,
第一次出國受訓的時候,
住了一家五星級飯店,
有枕頭車推到房間來,
我不知道怎麼挑,
服務人員就多給我好幾個枕頭,
我為了這個高興得在床上跳。
(不過後來整晚都在寫報告,好像沒有享受到什麼。)
幾年後,
我進了網路公司當業務,
我也是很像鄉巴佬。
我還被廣告代理商笑過,
因為我打電話給對方說,
我業績這個月做不到,
你能不能給我一點訂單?
在電話的另一頭,
她說: 天啊你這個開場白太特別了......
#還好這個世界對我很好
#總是有人特別照顧鄉巴佬
4.
話題拉回當媽媽這件事。
我覺得媽媽們會覺得當母親很辛苦,
有一個原因是社會認為媽媽這個角色,
如果沒有盡力做到極致是一種過錯。
社會大眾沒有想過,
媽媽是一個九個月後就突然成立的身分,
每個女人的起點不同,
而且也沒有考古題可以參考。
(更不要說,就算有考古題也要知道要去哪裡買,我當時就完全不知道......)
因此我這幾年的心得是,
當媽媽這條路,
是很像一種猜數字遊戲,
要漸漸縮小範圍去逼近答案的過程,
一次就猜中的人,
也應該能明白,
有時候有的人運氣不好的時候,
需要猜很多次。
5.
在網路上,
讀了一些關於單親媽媽的資料--
單親媽媽的困境,其中包含了「獨自一人擔任家中的經濟支柱」、「因為要獨力照顧孩子,造成工作不穩 定」、「單親家庭幾乎等於弱勢家庭,近七成月收入不到$25000」、「要面對社會的刻板印象」、「單親媽媽被迫放棄追求自身的幸福」......
這些問題都很龐大,
尤其是牽涉到經濟能力,
身不由己的感覺非常沉重,
會讓人無力去創造一些試圖改變人生的可能性。
所以我的演講主軸決定好了,
既然在真實世界裡,重塑人生是那麼難的一件事,
不如就先以"成為一個自由的母親,活下來!!"的這個方向去走走看。
我的感覺是,
你只能誠實的面對這個人生,
球來就打,別無選擇。
保持自由的心境,
不要頂著別人的版本或標準。
一定會有害怕的時候,
害怕的時候就抬頭說老天啊我快要嚇死了。
(我經常打開窗對著天空說這句話)
一定也會有羨慕別人的時候,
像是有的媽媽很會煮飯,
有的媽媽會打毛線,
更不要說有的媽媽生了比我還多的孩子,
但不知道為什麼還是很瘦......
這個時候也只能說她長得好美,
腦子好身材好人又善良,
好吧現在我來看看,
我這個人實際可以怎麼做。
(或是再抬頭幾次說老天啊我快要嚇死了)
6.
真抱歉好像又高談闊論了幾句,
面對一些正在看文章,
或是演講場上的單親媽媽,
我只想用剛剛那些例子說明--
生為一個人,
放不下過去是正常的,
羨慕別人是正常的,
犯錯,受傷,無路可退的經歷,
也都是偶而會發生的。
人不用時時很風光,
不需要永遠很勇敢的扮演母親這個角色,
說到底,
大部分的時間裡,
人生根本沒有答案,
所以在許多問題面前,
無論那些問題有多少或是有多大,
你是自由的。
最後,
以一個我曾經看過的籃球的紀錄片作為結束,
裡面有個籃球員這樣說:
"要長期當一個運動員,
你必須要能分辨什麼是痛苦(Pain),
什麼是受傷(Hurt)。"
"痛苦是常常有的,
要當運動員,
就不能因為怕痛就放棄,
不過如果你受傷了,
那一刻要知道立刻停下來,
你停下來,
是因為你必須懂得保護自己。"
這段話幫了我很多,
我也想把這段話留在這裡。
後記:
謝謝蘭蔻舉辦的【Write her future共寫未來】公益計畫,與家扶基金會合作,透過實際捐款、公益保養彩妝 講座,為提升弱勢媽媽就職力盡一份心,我很榮幸可以一起參與這個公益活動,歡迎大家點選下方網址觀看單親媽媽的影片故事,並於影片貼文下方按讚+留言,每一個留言,蘭蔻將捐款10元。
網址: https://reurl.cc/0O8zel
#蘭蔻與你共寫未來 #WriteHerFutureTW
#Lancome #LancomeTW
打籃球瘦哪裡 在 宋明樺營養師 生活。分享。雜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營養師愛閒聊👉👉特高女生的煩惱🤨🤨
特高的女生 沒錯就是我本人
#175公分
隨著時代在改變,大家有發覺現在在路上的年輕人越來越高嗎⁉️
#我想可能跟營養好有關
在我的那個年代,高個兒可真是不多
但,我就一個...
很多人看到我常說:
你好高喔‼️
你多高/幾公分阿⁉️
你爸媽很高嗎⁉️
你有打籃球嗎⁉️
...
從小其實我很討厭我的身高....
高個兒到底有甚麼困擾呢⁉️
從幼稚園照團體照我就是排在最旁邊兩側
#很像頂天柱的概念
因為很瘦又高,所以制服永遠都不會合身
又高又胖的高個兒,一定會被說「你有這麼高?」
#體重硬生生把身高給壓縮了
到了國小、國中....永遠都是距離垃圾桶最近的那幾位....
高中被認為是大學、大學被認為是學校老師...
#年齡層活生生都會高一階
高個兒一定運動好,尤其是籃球...
#我從來沒參加過籃球隊
#我比較愛排球跟游泳
只要一剪稍短的頭髮就被認為是男生
#男人婆
一群人做壞事,老師一定第一個找你,或是認為你是帶領者
#壞事不能做
跟高跟鞋說掰掰....
#我也想要拉長的腿線條阿
永遠不可能小鳥依人....
#除非另一半是大樹
看電影時,雙腳永遠不知道放在哪裡好,又怕踢到前面的椅子
#頭也怕擋到後面的人
搭捷運,最怕臭頭味....
#跟矮個兒害怕狐臭一樣的意思
#上面空氣有時候沒有比較好
找另一伴困難重重.....
#高個兒男生通常喜歡矮個兒女生
高個兒女生生活中遇到的障礙其實真的滿多的...
#還有很多一時想不到
所以小時候真心不想當高個兒😔😔😔
但....
隨著出了社會,慢慢長大....看很多事情的角度不同了
現在的我,滿喜歡我的身高的😁😁😁
你呢
喜歡自己的身高嗎⁉️
#姊腿真長
打籃球瘦哪裡 在 [討論] 打籃球是不是不會瘦 的推薦與評價
如題,前陣子看到林宜輝的新聞邱總說他該減肥他笑著說有運動的時候就會好一點我就心想他天天打全場+訓練還不叫運動嗎我就想到自己高中也是天天打球但完全沒變瘦我朋友 ... ... <看更多>
打籃球瘦哪裡 在 打籃球減肥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年輕人打籃球能瘦肚子嗎2. 一個人打籃球能減肥嗎. 能夠減肥,籃球是耗能很大的運動專案,堅持進行鍛鍊是能夠有效控制身體脂肪的含量,幫助燃燒多餘的 ... ... <看更多>
打籃球瘦哪裡 在 [討論] 打籃球VS慢跑的效果- 看板FITNESS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覺得打籃球減肥的效果如何?
男生打球有時3打3也蠻激烈的
心跳130以上應該都有 ,有時後全速切入個幾次,
甚至會很喘心跳到150。(當然不會都維持150,還是有休息的時候)
有時後這樣打個1小時 應該消耗不少卡路里 燃燒脂肪效果應該也不錯吧?
慢跑是跑個5~6K (30~40分鐘) 有時後會比較無聊
有沒有人用打籃球瘦身的 分享一下經驗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2.141.99
呵呵 相同強度下 全場的確會累一點 不過如果是跟高手打 33也是可以很激烈
切入變速變向、防守、都是用最大速度去衝的,也常常要跳呢。
這感覺不是很像 HITT嗎
※ 編輯: handsomecat3 來自: 114.42.154.109 (01/27 19:4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