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蘭山中野書(74) 竹(中篇)
彎腰鋤地、汗水鹹鹹流進眼睛、鋸子劃破手指流血的時候,就懷疑了:
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那「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的杜甫,那「簌簌衣中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的蘇軾——這些寫作讀書的人,田園寫得浪漫,到底有沒有親自匍匐腰骨,或者只是寬袍大袖、手持書卷、讀詩踱步的人?
帶這個具體疑問去重讀舊書,就知道了。
陶淵明辭官而去,少了「五斗米」,是得靠勞動吃飯的。他種了豆子,從清晨勞動到黑夜,與雜草格鬥得有夠艱辛: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杜甫就更慘澹了。戰爭中的人民輾轉溝壑,天災下的大地荒涼冷酷,杜甫在雪地裡用鋤頭挖山藥,也跟著養猴子的人滿山找橡實。飢寒交迫,杜甫不僅「務農」,他得靠鋤頭活命。「命托長鑱,一語慘絕。橡栗已空,又掘黄獨,直是資生無計。」
蘇東坡在黃州取得五十畝地——來都蘭之後,我知道地大意味著什麼。
蘇軾是深入務農的,而且是洪荒初始開墾拓荒式的艱苦卓絕:
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黄桑三百尺。
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
「面如墨」,恐怕是,回到台北時,朋友們看著我卻不好意思說出的評語。
拿著一把手鋸去鋸竹子的時候,壓根兒沒想要怎麼帶竹回家。
竹子砍下,壓根兒也沒想是不是該就地把竹葉除去。
回想起來,那麼不切實際,應該是因為,我心深處仍是那個寬袍大袖、踱步讀詩的人;看著綠竹,心裡流蕩的是杜甫的「雨洗娟娟淨,風吹細細香」.....
就那麼抱著青葉蔥蘢的修竹,拖進車裡。
就那麼迤邐而去。
反正,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
竹(上篇):https://fb.watch/7KxyxburVG/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媽祖婆靈聖:從傳說、名詞與重要媽祖廟認識台灣第一女神」介紹 訪問編輯:楊佩穎 內容簡介: |第一本從學術出發,面向大眾的媽祖普及書| 最扎實的知識深度,最好懂的閱讀體驗 深入淺出介紹-遶境、爐主與頭家、貼香條等常見名詞 帶讀者進入台灣第一女神的神威赫赫 ...
拓墾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分,是當代登山者們最愛的中級山桃源,卻更是世居於此的布農族郡社群人們,思思念念的美麗故土。
距今300年以前,約莫在18世紀的百年之中,郡社群族人們或許是為了更好的土地與獵場、或許是因為厭倦了與強大的鄒族為敵,開始由郡大山東側山谷向外遷徙,但過程並不怎麼順利。自古把拉庫拉庫溪流域當獵場的鄒族特富野群,以強大的獵首行動阻止他族落腳於此,嘗試過的布農氏族曾一次被割下超過10顆頭,那是來自鄒族非常強大的武力宣言。
一直到18世紀的中後期,鄒族因為平地傳入的傳染病猖獗,導致大量人口死亡、嚴重削弱部族力量,難以顧及遙遠的拉庫拉庫溪獵場,才讓布農族郡社群與巒社群在這個流域站穩腳步、落地生根。在拉庫拉庫溪上游,如大分一帶定居的是郡社群族人;而中下游部落如喀西帕南,與今日聞名的佳心石板屋等,則是巒社群的家。他們在語言、文化與習俗上,有著或多或少的差異性存在。
大分部落就是在這個時期建立的,據布農族詩人Salizan沙力浪 《用頭帶背起一座山》書中紀錄的耆老說法:「大分這個地方布農語叫Bongzavan,平臺的意思。」至於為何後來會音譯為「大分」,而有玉山國家公園《八二粁一四五米》一書中所記載的「大分,是日本人取自布農族族語『溫泉』的音譯」,或許是日本人與族人對此地命名邏輯不同而導致的吧。
然而,1914年5月,當北邊的太魯閣族,被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率兵攻打,在「太魯閣戰爭」敗北後,日本的「五年理蕃計畫」彷彿吃下定心丸,開始將槍枝收繳對象擴大到南邊的布農族等民族。此舉嚴重破壞了布農族固有的狩獵文化與日常生活,更是剝奪了族人「抵抗入侵者」的能力;強大的不滿不斷在部落中累積,乃至於隔年5月12日終於爆發了「喀西帕南事件」,族人們決定奪回屬於自己的槍。當天近百名巒社群族人包圍了喀西帕南駐在所,一舉殲滅十名日本警察,將駐在所燒了個精光。
這個事件激勵了遠在大分的郡社群族人。五天後,5月17日,大分社總頭目阿里曼・西肯與其兄長拉荷・阿雷等領袖率領共54名勇士,清晨五點攻入建於1911年的初代大分駐在所,當天馘首11名駐警,成為布農族著名的抗日史詩「大分事件」。而事件後,拉荷・阿雷率領著家人移居荖濃溪上游玉穗社,成為最後一位與日本議和的抗日英雄。
諷刺的是,原本布農族和深入山地管理的日本人沒什麼衝突,一切的根源,大抵始於槍枝的沒收。
大分事件後,拉庫拉庫溪流域的日本勢力近乎真空,族人過了幾年太平日子。然而1920年日本人的捲土重來,卻是率領大批漢人、平埔族、高山族等工班所開闢的八通關古道,從南投與花蓮包夾,狠狠地鑿穿了布農族人的家園;更帶來了1921年日本人報復性的「大分屠殺」事件,一次奪去了23名布農勇士的生命,大分的薄暮也悄悄到來。
諷刺的是,為了紀念過去在此死去的日本警察與布農族人,日本人在初代大分駐在所附近,也就是今日大分第二階平台上,建立了「殉難諸士之碑」與「納靈之碑」。至今人去山空,兩座碑仍一前一後,默默在大分銘誌屬於這裡的血與淚。
1933~1934年,日本的集團移住政策,成功將郡社群與巒社群族人,或強迫、或勸誘的遷離拉庫拉庫溪流域,移居到卓溪鄉。他們淨空了山林,也帶走了布農族的根,留下默默無語的石板屋與耕地,還有無數被含淚熄滅的三石灶。
人去山空之後,為了防止族人復歸舊社,八通關沿線駐在所依然有派警駐守;而古道也漸漸開始有了健行者,或者抱著拓墾夢遷徙的人們,往來南投與花蓮二地。直到1944年,大分駐在所或因日本忙於二戰,或十年過去也確認族人不會再回去住之後,終於最後一次關起武德殿的大門,打理好一切,深深一鞠躬,結束了這裡為時33年的「日本時代」。
1992年大分駐在所慘遭祝融後,如今,整個大分就只剩下紀念碑,還有這座藏在樹林裡的小小彈藥庫,與散落於周遭山上的郡社群舊部落們,靜靜的、悄悄地,繼續看守著大分,述說著這片土地那燦爛如煙花,卻消逝如流星的200年。
到了大分,如果只享受這裡「天堂般的靜好」,那就太可惜了。我們應該要到各個遺跡走走,用眼睛與身體見證歷史。而更要知道的是,這份台灣山中的「靜好」,是用多少的血、多少的文化斬根所換來。今天,台灣要尋找屬於自己的文化,應當要從何處著手?這裡,是最適合思考這些資訊量爆炸的議題的地方。
你所看到的「原鄉」,真的是原鄉嗎?
老家,還在山裡,靜靜等著族人們回去。
這是大分的故事,也是布農族的縮影。希望在這一個世代,部落的青年們都能回到那世代埋藏臍帶的屋簷下作夢,重新燃起三石灶的火,傳唱美麗之島的天籟歌謠。
#八通關訪太魯那斯・大分的200年
拓墾意思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他們絕不能通過 🇭🇳🇬🇹🇲🇽🇺🇸
「眾人一次又一次地往『長城』進擊,直到誰先絕望倒下為止...」美洲的難民危機,自上周五開始重新在中美地峽諸國爆發,苦於颶風、瘟疫、毒梟戰爭與國家貪腐...等天災人禍的極端夾擊,大批來自宏都拉斯的「難民團」人潮,自1月15日深夜開始,突然大舉跨越西部邊境、進入瓜地馬拉,並朝北方千里之外的目的地——美國——大舉前進。瓜國官方估計,直到16日晚間為止,短短24小時內就有9,000名偷渡客闖關入境。於是在北方強鄰美國與墨西哥的聯手施壓下,周日瓜地馬拉也派出了數千軍隊,並在邊境後方20公里設置了「鎮壓防線」,以強勢武力阻止了其中6,000難民的北上前進。
從中美洲出發的「北上難民團」,在新聞名詞中也稱為「篷車團」(英:caravan/西:la caravana)。其借代的意思,是18、19世紀,美洲早期白人殖民屯墾常見的拓荒蓬車隊,與當前難民團攜家帶眷北上尋求生存機會的亡命旅程類似。
在過去邊境管制較鬆的20世紀中旬,來自中美洲的季節工,時常在農忙時節往來美國與墨西哥的邊境賺取外匯;但隨著現代經濟型態的演變,以及冷戰後半葉崛起的「毒品經濟」,美國的邊境也開始迅速關閉,接著而來的獨裁、貪腐、犯罪甚至是戰爭,也讓宏都拉斯、瓜地馬拉與薩爾瓦多等國家,苦於結構性的貧窮與階級發展不均。於是往北逃難的偷渡人潮,也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早期的偷渡行動,大多以個人戶零星進行,但當通往美國的最後關卡——墨西哥——從2006年開始以軍事行動「向毒品宣戰」後,急速暴力化的反毒戰爭,也讓墨西哥成為毒梟割據的血腥戰場,零星的中美難民很容易被捲入犯罪糾紛,染指邊境人蛇生意的毒梟集團也會故意找落單難民「殘酷祭旗」,以警告外來的難民就該認命花錢、不要打亂人蛇市場的行情。
於是在危機四伏的狀況下,中美各國的難民也自然發展出了「難民團」的集體行動意識,就像是美洲移民史上,拓荒者們往往往會結成「篷車團」集體移動,彼此守望相助、嚇阻土匪打劫一樣。
在過去,難民蓬車團的集結移動,往往會透過口耳相傳而沿路集結;但在社群網路的發展下,眾人開始「線上揪團」,新聞媒體的關注與通知更容易引發跨國的雪球效應,吸引沿路各國的偷渡客不斷入夥——特別是在川普治下的美國,對於非法移民的取締尤其敏感而強硬,因此近年來不斷出現的難民團,也屢屢成為國際關注的外交問題,甚至堪稱「地緣危機」。
像是本回從宏都拉斯出發的北上難民團,是從12月份開始集結出發,據稱眾人與2020年11月連續侵襲中美洲的兩個強烈颶風「埃塔」(Eta)與「伊歐塔」(Iota)的受災戶高度重疊。但在邊境的人數集結,一直到上個星期才終於足夠闖進瓜地馬拉,進而引發美國與墨西哥的高度緊張與關注。
「中美難民團進擊!拜登與民主黨移民政策主打的『道德感』,會被難民團危機給戳破嗎?」在美國新聞中,不分派系光譜的許多媒體,都會如此緊張地提及。
但事實上,類似的擔心很難發生——因為無論川普還是拜登執政,每一次的難民團都能近逼萬人,但最後真正能挺到美墨邊境者,往往只會剩下百餘人而已。
中美難民團的出發,雖然集結聲勢容易,但要徒步跨越上千公里的漫長地景,本來就有極端的體能與資源門檻,許多扶老攜幼的家族偷渡者根本沒辦法疲勞、飢餓、疾病與盤纏耗盡的挑戰,因此只能中途放棄,接過沿路各國政府——在美國政治與資源支持下——的就地安置或遣返安排。
更何況當前的墨西哥、瓜地馬拉等國,本身就已經因為失控的COVID-19而處於迫窘封鎖狀態(本波難民團中,已知21人因身體不適求助瓜國醫護,檢驗確診武漢肺炎),難民團縱貫北上的道路也更難得到社會的餘裕支援與同情。
因此剩下仍繼續前進中的3,000難民,究竟能走到多遠?現實卻殘酷地令人遺憾,機率幾乎不可能走到他們拼命想像的「夢想終點」。
Photo Credit:EPA
#美國 #中美洲 #難民 #移民 #偷渡客 #migrant #極端氣候 #天災 #篷車團 #caravan #lacaravana #瓜地馬拉 #墨西哥 #宏都拉斯 #Guatemala #Honduras #Mexico #USborder #國際新聞 #udnglobal #轉角國際
拓墾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媽祖婆靈聖:從傳說、名詞與重要媽祖廟認識台灣第一女神」介紹
訪問編輯:楊佩穎
內容簡介:
|第一本從學術出發,面向大眾的媽祖普及書|
最扎實的知識深度,最好懂的閱讀體驗
深入淺出介紹-遶境、爐主與頭家、貼香條等常見名詞
帶讀者進入台灣第一女神的神威赫赫
媽祖是台灣最具人氣指數的第一女神!祂原是先民飄洋過海來到台灣時的海上守護神,又隨著人們從沿海漸往平原、內山拓墾,而逐漸發展出農業神的性格。當前,全台灣將近一千座媽祖廟所舉辦的各種活動,總能排滿一整年的行事曆,形成常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媽祖文化」。
媽祖信仰蓬勃發展,數百年來,已在華人世界累積了難以計數的虔誠信徒與鼎盛香火。究竟,媽祖是何許神也?本書從媽祖婆的身世傳說入手,一一提供線索。
媽祖是台灣民間信仰的重要女神,數百年來,流傳了各種版本救苦救難的傳說故事,這些故事在無形中發揮了宗教勸人向善的功能,也間接強化民眾對媽祖的信賴。或許,我們身處的社會,無論生活條件如何進步,依然有著需要神明搭救的自然或人為災難,而媽祖顯聖神蹟恰恰滿足了人們「善有善報」的心理期待。透過歷史文獻、民間傳說和田野調查等素材,爬梳媽祖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故事。
而紮根台灣的媽祖信仰,對許多人來說,在看熱鬧之餘,更有著不知其所以然的「門道」。從信仰圈的組織,到祭典的儀式、陣頭、民俗文化等,相關語詞多以閩南語發音為主,致使同一事物出現不同用字、不同說法,或是同一語詞在不同地區代表著不同的意義,若再加上各地習俗的差異,真的教人眼花撩亂。以學術觀點對媽祖信仰的相關名詞,做簡單扼要的解釋,將有助讀者理解台灣媽祖文化及其內涵。
本書從林默娘的身世,天妃到天后的地位提升,以及從海神到全能神的內涵,慢慢勾勒出媽祖在台灣人心目中的女神形象。解釋媽祖信仰文化的名詞,分享台灣的媽祖神蹟故事、乃至於俗諺,羅列重要媽祖廟,以此提供讀者全方位的媽祖知識,既可以看熱鬧,更可以看門道。
◆以學術觀點簡述媽祖信仰文化相關重要名詞
公廟與私廟|角頭廟、庄廟、街廟、聯庄廟、大廟|神明會|會媽與會媽會|爐主與頭家|分靈、分身、分香、漂流|大媽、二媽、三媽|黑面、粉面、金面|南笨港,北干豆|進香與交香|謁祖與祭天香|參香、會香、會親|刈火與刈香|刈山香、刈水香、刈海香|過爐|過火|包香火|請媽祖(迓媽祖)|三月痟媽祖|搶香、頭香、貳香、叄香、贊香|貼香條|進香旗|起駕|起馬與下馬|行轎、停駕與駐駕|陣頭|報馬仔|頭旗、頭燈、三仙旗|莊儀團|執事隊|神轎(媽祖鑾轎)|搶轎|壓轎金|回鑾|遊境與遶境|紅壇|香燈腳| 躦轎腳(躦轎底)|安符|巡香案|吃拜拜|問輦仔|扶鸞
◆介紹全台40餘間重要媽祖廟,可用作巡香、觀光地圖。
澎湖 天后宮|基隆 慶安宮|宜蘭 南方澳天后宮(南天宮)‧昭應宮|台北 北投關渡宮‧大稻埕慈聖宮‧松山慈祐宮‧士林慈諴宮‧台北天后宮(西門町天后宮)|新北 淡水福佑宮‧新莊慈祐宮|桃園 新屋天后宮|新竹 內天后宮‧長和宮|苗栗 竹南龍鳳宮(后厝龍鳳宮)‧白沙屯拱天宮‧苑裡房裡順天宮‧苑裡慈和宮‧中港慈裕宮|台中 旱溪樂成宮‧大甲鎮瀾宮‧梧棲浩天宮‧南屯萬和宮|彰化 北斗奠安宮‧南瑤宮‧鹿港天后宮‧鹿港新祖宮‧鹿港興安宮‧枋橋頭天門宮|南投 竹山連興宮|雲林 北港朝天宮‧麥寮拱範宮‧西螺福興宮‧西螺廣福宮‧土庫順天宮|嘉義 朴子配天宮‧魍港太聖宮‧新港奉天宮‧新港溪北六興宮|台南 大天后宮(全台祀典大天后宮)‧開基天后宮(小媽祖廟)‧鹿耳門天后宮|高雄 旗山天后宮‧燕巢角宿天后宮‧旗津天后宮‧楠梓天后宮|屏東 內埔六堆天后宮
作者介紹:林美容
台灣南投縣人。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畢業。
美國加州大學爾文(Irvine)校區社會科學博士。
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兼任教授。
出版社粉絲頁: 前衛出版社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拓墾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土銀展示館建築與歷史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土銀展示館 的建築特色與歷史文化。
土銀展示館前身為日本勸業銀行臺北支店(分行)。日本勸業銀行於1923(大正12)年1月12日在臺北正式成立分行,以開墾、土木、水利及農業資金融通為主要業務,是當時唯一辦理不動產及拓殖金融的銀行。因融資業務拓展、經營範圍擴大,遂耗費鉅資於現址另建新廈,於1933(昭和8)年落成。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我國政府接收原日本勸業銀行在臺五處支店,於1946(民國35)年9月1日改組為公營的臺灣土地銀行,並以此地為土銀總行。
歷經多年使用、數度修繕改建,其內部空間已與1933年落成時大異其趣。1991(民國80)年5月24日,內政部指定本建築物為第三級古蹟(今臺北市市定古蹟)「勸業銀行舊廈」。至2005年「臺灣博物館系統計畫」在行政院、文建會的支持下成案,土地銀行遂與臺灣博物館合作,由臺博館負責古蹟修復及後續營運管理,並定位為「自然史博物館」。
從勸銀到土銀,這座厚實穩重的銀行建築物歷經70餘年歲月,在2009年底蛻變為博物館後,不但得以延續過往的榮光,更成為臺灣的金融史、經濟史、建築史、工藝史以及博物館發展的具體實證。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