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綱去中國化,那應該是說這句話的人腦袋空洞化】
吳淡如提到國一歷史課去中國化,說她很驚訝女兒和同學不知道孫中山是誰
那個不是課綱的問題,可能是課本還沒上到那裏的問題,也有可能是吳淡如自己女兒和同學程度低落的問題,我個人偏向解釋為前者。
以國中社會課綱來說,目前的教材應該是跑到學習內容指標的A~F,也就是台灣史的部分。在台灣史的部分,指標E日本帝國時期的台灣接下來就是指標F大項當代台灣,這部分的確跳過了中華民國建立史,因此國一學生不認識國父孫中山是非常正常的。
所以我們看後面的指標,國中社會歷史部分的指標在H~M的部分是屬於類似過去九貫課綱中,關於中國史的部分。其中 歷Ha是古中國時到隋唐的部分,強調在文化變遷(而不是歷史事件)上;歷Hb則是以宋元兩個商業大朝代為底探討與周遭國家的貿易、文化交流、軍事戰況等部分,強調區域內外的互動;歷Ia為明清的貿易與文化;歷Ib為晚清面對諸強列國的政治挑戰。
其後先跳著看後面的歷Lb大項,一個講近代的中國共產黨,另一個講近代的東亞國際局勢。
.
最後最後,那些不去認真看教改內容,整天思思念念的國父、中華民國建國,這些中華民國統一中國派的人們所期望的中華民國史在哪邊呢?
歷Ka-Ⅳ-1 探討了中華民國的建立。
其餘 歷Ka-Ⅳ-2 指標探討新時代的文化變遷,歷 Kb-Ⅳ-1則是中華民國早期的外交發展。並且這些很懷念中華民國、很討厭日本人的國旗掛嘴邊支持者可以期待一下歷 Kb-Ⅳ-2 探討二戰日本軍國主義下," 東亞地區人民飽受戰爭之苦的歷程 "。
.
整個國中社會科課綱,其實除了知識內容外,還有一些類似歷史探討的部分,分別是指標大項D、G、J、M、P、R,分別探討
台灣地方史、台灣地方史、以中國為主的晚清以前歷史探討、(東亞近代史)中華民國與中共/日本軍國/東亞各國、(世界史)古代與現代文化的探究、(世界史18世紀以後)現代國家發展的踏查
也就是社會科課綱已經規範好了建議的授課時數,並且額外需要統整與探究,以6個主題、於6個學期,分別在國中三個年級進行活動,上好上滿。
.
吳淡如目前的女兒與同學還在國一,還沒遇到國父是很正常的。以課綱學習內容建議的授課時數進行統計,目前我暫時估計如下:
每學期建議13堂課+1~2堂歷史統整探究,實作課去掉,共78堂課
中國史相關部分:C 7堂、F7堂、H 6堂、I 7堂、K 6堂(大約有1/4為日本軍國史)、L 7堂(大部分為中共史與東亞現代史)。
撇開K 6堂中可能有一部分是日本軍國史、L 7堂全是中華民國以外的現代史,則以中國相關的歷史部分,為C~K共31.5堂左右,佔整個國中歷史比重估為40%;與中華民國相關的歷史部分,為C、I共14堂,佔國中歷史比重估為18%。
我總覺得這個課綱沒台獨到哪裡去,也沒什麼去中國化。
台灣史的部分雖有二二八與白色恐怖,但也沒少談兩岸夾縫之間的金馬處境與中華民國斷交困境。甚至國二還把日本軍國擴張對東亞小國的危害要好好討論一番。
.
補充 - 其他有出現國父的地方 (我自己有教過憑印象列出)
[國小國語]
南一五上 服務人群 (課文第一句)
[國小社會]
翰林五下第三單元 中華民國時期 (電子書內還有長達7分鐘的孫中山介紹影片,結果2019年台灣史沒有放國父還被曲解說年表去中化的可憐出版社)
其他版應該也會提到,還請康南兩家出版社的業務,可在下面留言補充指出 - 大家其實都沒有消滅國父
.
好的,現在哪位政治人物與名嘴作家還想要戰我?
吳淡如 的女兒與同學在台灣史的年表背漏是單純沒用功讀書。
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 吳昆財 則是要嘛不懂教育,補風就捉影
為什麼要期望國一的學生這學期歷史才剛上而已,
就想看到前幾頁有蔣公看於逆流而上的故事呢?
證據擺在眼前囉,自己恐慌症發作而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配合疫情三級警戒延長,全國各級學校延長停課到6月14日。教育部表示,國小六年級、國中九年級和高中三年級的畢業考,可採多元方式評量。有高中老師指出,其實畢業考五月中都已結束,這方面沒有評量問題,反而是高一高二的探究與實作,較難透過網路教學,若要製作學習歷程檔案,將連帶受影響。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
探究實作學習歷程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教育淪為樂透彩
#學生權益虹安來發聲
🔼虹安三月三十一日於教育及文化委會質詢,針對 #108課綱微課程實施問題與學習歷程檔案、#數理授課時數下降,內容減少,學生素養難保、#大學考招制度調整 等問題進行探討。
108課綱中學習歷程檔案,含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同校學生前三項差異不大,而多元表現其中包含 #微課程,因此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惟微課程之開設嚴重不足,恐有違教育機會均等之虞。而108課綱學習歷程檔案中的「探究與實作」讓學生可以跨校選修微課程,但高中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源開授微課程,學生如果沒有抽到的話就必須「#自主學習」,如同 #樂透 一般。
➡️對此潘文忠表示:以台灣而言,要考慮個別學生有個別合適教育的可能性,也就是適性發展。學生求好心切、家長關心,但大學並不是以修習課程科目來評估,微課程是北區高中的聯盟,讓學生探究,這是政府明確的方向政策,我們一定會多說明。
✏️虹安認為108課綱數理課程遭刪減、學分數下降,而經濟委員會還在討論護國神山,結果教育部108課綱沒辦法讓學生培養基礎能力,反而可能減弱科技產業人才培養能力。數學有一些必修課程確實已刪減,這些基礎能力都是未來選修會用到的,而選修課程讓高中自行開課又可能有資源不足問題。教育部不能一方面說要培養STEM人才,一方面又刪減數理領域學分。
➡️另一方面虹安指出,去年學測、指考重考比率大幅提升,指考就有1/4學生必須重考升學,招聯會說要延後申請時期延後是要保障完整性,但學生沒有合理時間決定要不要放棄學測結果而參加指考,若不滿意升學結果就得參加指考,然而指考名額又減少。
潘文忠表示:學生重考因素很多,包括志向不合等諸多因素,不過目前時間還是足夠學生因應。
🙋🏻♀️虹安呼籲應 #保障教育機會均等 #不該讓教育淪為樂透!
探究實作學習歷程 在 賴品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08課綱變成學生與父母的108煩惱!】
「#學習歷程檔案」是甚麼?
我瞭解108課綱的用意,是希望我們能擺脫過去填鴨式教育的僵化狀況,打造多元入學的環境,我也認為大方向上應該繼續向前邁進;但是我也提醒教育部要處理教育第一現場面臨的狀況。
首先,我們看到這個「學習歷程檔案」,直接變成補教界的新產業鏈。
新課綱中提到「探究與實作」課程,補習班就直接比照辦理,推出動手玩實驗班、機器人班,而且還給證書,就是為了學習歷程檔案。
為甚麼會這樣?就是因為目前108課綱的第一批學生就即將要在明年9月入學,現在就正在準備升學,但是教育部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內容與評鑑狀況,都還是未知數。
因為家長會擔心,學生也會害怕,所以才有產業鏈。教育部這邊一直都沒有說清楚內容,結果我們原本要多元化入學,變得更去加深這種貧富差距和城鄉落差。
我在這裡要求教育部兩點:
1️⃣教育部至少要去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解釋給家長和學生聽,不要造成大家的恐慌。
2️⃣教育部必須說明清楚:這個108課綱的升學機制中,教育部要盡快擬定「學習歷程檔案」在評分中有一個上限下限的方向與定案。面試加其他非筆試和校園成績也都應該要表列清楚。
#新課綱恐怕會加深教育的城鄉差距
我一直訴求教育部,我要的就是教育的公平,至少教育資源上,我們要平等近用,每個孩子都有權利享受一樣的資源。
我就直接舉例,教育部要求學生把學習歷程檔案上傳到雲端,教育部一直說這是因應5G世代的來臨,但在新北市許多地區,就是連4G訊號也不一定收得到。
還有,我們都知道「學習歷程檔案」,我們也要求學生要去參加多元化的特色課程,要有社團活動的經驗。
但對我的選區來說,有很多小學校,每班人數本來就不如都會地區多,又要求要分組去做討論與研究;那其他地區部分不到三名學生的班級,又要如何分組?
#教育部的雲端不是我的雲端
可是我也想問部長,我選區的孩子,有很多連用電腦、用4G網路,都是奢侈,他們要怎麼面對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
我知道教育部很努力在推動「素養教育」,但在改革的過程中,絕對不能忽略資源分配的問題!我強烈要求教育部要再審慎思考,我的疑慮其來有自,請教育部要面對這些問題!
#教育部 #新課綱上路 #108課綱 #教育資源平均分配
#教育平權 #勿再加深城鄉差距 #公平的教育
探究實作學習歷程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配合疫情三級警戒延長,全國各級學校延長停課到6月14日。教育部表示,國小六年級、國中九年級和高中三年級的畢業考,可採多元方式評量。有高中老師指出,其實畢業考五月中都已結束,這方面沒有評量問題,反而是高一高二的探究與實作,較難透過網路教學,若要製作學習歷程檔案,將連帶受影響。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7911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