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在外國讀書或長期生活的經驗,每每讀到國外的就學經驗,總是充滿好奇。
台灣的教育現況,問題重重。如何改變,實在困難。如何汲取外國的經驗,但不是照本複製,重新建立一個教育制度與內涵,適合台灣,能培育身心健全的社會公民。
我的朋友在德國,孩子從小學開始就讀,今年要進入中學了。
看她敘述孩子在德國申請入學的過程,對台灣人如我,覺得很奇特,我看到了“發掘並尊重孩子的興趣與專長”,是如此被真切實踐。
特別轉貼給關心孩子教育的朋友們~
#中學新生
上週四(19.08.2021)是我們這小學和中學的 #開學典禮。這對小學新生來說,是個最重要的大日子,中學開學典禮的重要性可能不比小學(小學的可能爺爺奶奶親戚們都會來參加送禮物),但從申請學校、面試、錄取通知到入學的種種第一次,對於中學新生和我們家長來說,也是充滿了緊張與新奇!
#申請學校
這邊的中學是用三年級和四年級上學期的成績單來申請的,學校分成三到四類,以台灣的概念來理解,有點類似文理中學、五專、技職體系、還有綜合高中(高中+技職混合)的概念,主要是由小學老師來給建議,例如我們這,如果德文和數學兩科的成績不低於2(最高是1,最低是6),可以被推薦念文理中學 #Gymnasium,如果成績不到,但家長堅持,那依舊可以去申請試試看,看學校要不要收。
在今年大約一月底時,收到四上成績單和老師的推薦以後,基本上,大家就是從自己學區內的幾間學校來做選擇,因為每個學校有自己的特色,例如 ,有些學校的 #重點科目 是音樂,有些是語言、美術或科學數理的都有。考慮好以後,就要交報名表,這裡只能填一個志願(每個地區規定不同),然後會得到一個面試時間。
#錄取標準
錄取標準其實很不一定,成績只要達標即可,究竟多高多低也不能決定什麼。第一優先錄取的,是有哥哥姐姐在學校裡的人;第二優先,可能是家裡與學校的距離,但也可能是學校自己訂的標準。例如,我的孩子報名的學校,他們取決的標準在:「學生的多元性」,他們希望每個班級的學生組成,是很各式各樣、充滿不同的樣貌,覺得這樣才是一個健康的群體,但究竟是指什麼?學生的性格、種族、才藝還是?因為我們也是瞎子摸象,實在很難猜測🤷🏻♀️
#選擇志願
這對我們來說,其實是很困難的決定,因為在我們的學區裡,兩間學校其實都非常熱門,一個算是數一數二難進的學校(不是指錄取分數高,而是指報名人數最多,刷掉的人也最多),另一個學校大概也是第五第六難進的,都是沒有保證能上的。加上近年來報名的人數越來越多,這裡的競爭算很激烈,我們真的很擔心,萬一唯一的志願沒上,就得進行第二輪的申請,第二輪只能申請還有缺額的學校,也就是會淪落到很遠的學校就讀,中學又要唸九年,萬一最後要每天通勤一小時上學,真的會很想哭,難怪德國流行一句話:#最近的學校就是最好的學校。
#最後決定
因為兩個學校都有被刷掉的風險,最後決定,還是看學校的重點科目來選好了,孩子選了一個以音樂為主的學校報名,除了選學校,還可以選班級的志願,分英文班/英文+拉丁文班,會樂器/不會樂器班(原本不會樂器的,必須在學校學一個新樂器),另外還有唱歌班。自從決定了以後,我其實常常煩惱到睡不著,主要因為這學校往往都是非常多人報名,真的是很怕萬一沒上,要去很遠的學校就讀,小孩會很辛苦,在交件前還常常想說,是不是該改選安全牌?
#面試
交報名表當天,會順便口試,我們有幫孩子稍微準備一下,大部分問題好像都有命中,不過其中比較特別的是,老師問了幾題「比較性」的題目,也是我比較沒有猜到的部分,例如談到她會的樂器,老師就追問,封城後,覺得線上的音樂課和實體的不同在哪?覺得鋼琴和大提琴的線上課程有什麼不同?孩子說喜歡畫畫,素描和水彩,老師就追問,素描和水彩有什麼不同?
我後來覺得,口試時出「比較題」,好像真的比較有鑑別力,因為老師看學生的回答,馬上就可以知道這個學生有沒有自己的想法,想法的深淺程度在哪。
#錄取通知
因為我們是第一次經歷,其實我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確定,大概一個月後的某一天,孩子回家說,小學老師跟大家說,如果沒有收到通知信,代表妳/你很有可能是上了,因為沒上的,會收到一封信,請你再去申請第二輪,等第二輪也都確定以後,春假(四月)前才會一起寄錄取通知來,我們沒有收到信,好像終於稍微放心一點,後來去查,原來錄取人數已經公布在網路上了。
結果今年 #大爆冷門,孩子報名的,以往最多人報名的那間,今年竟然差一點點才足額(表示有報名的都有上;我們真的超級幸運,終於放下心中大石,超級開心🥳);而另一間(我們認為上的機率較大的那間)今年有將近四成的人被刷掉,突然變成這裡最多人報名的學校。我們附近另外一個學區也是一樣,整個排名大調換!德國報導稱這個為 #乒乓效應,因為家長們怕小孩被刷掉,所以有時候會想打安全牌,結果造成所有人跑去同一邊,但也不是每一年都會換邊,所以真的也很難預測。我覺得今年加上疫情,大家的心態有所轉變,都更想走保守安全路線。但這也再度證明了,德國這邊大家真的都想上離家最近的學校,其實每間中學的資源都差不多,不一定要追求名牌學校。
#開學典禮
終於到了這一天,因為疫情,今年開學典禮被分成三個時段舉行,家長和學生得提交疫苗或陰性證明。我們坐定後,首先是學校樂隊表演Price tag 這首歌,由一個女學生演唱,整個驚艷全場(我覺得比原唱還好聽🤩🤩),接著是好幾個學生分別上場用學校外語課程的語言,來致歡迎詞:除了德文、英文,還有法文、拉丁文、希臘文、希伯來文、義大利文等。
兩個開場節目,就完全帶出了這個學校的重點:音樂及外語,中學的外語課比例好像很重,五年級的英文課時數已經超越德文課,之後還有第二第三,甚至第四外語😲😲,後來拿到課表,發現五年級還有政治、哲學、資訊、地理、生物等等新科目,看來中學生未來的生活,也將會充滿新奇與挑戰!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少康戰情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關心新冠肺炎疫情➔https://bit.ly/2tXmOJU 少康看藍營改革➔https://bit.ly/2tYPaU8 少康戰情室精彩回顧➔https://bit.ly/37il9w0 ✔訂閱【少康戰情室】https://bit.ly/2sDiKcZ ●完整版HD集數快速找➔https:...
放 春假 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三年級自學紀錄
#English
.
今天是這位老師最後一堂課了,上了一年多,感覺好像應該休息一下,媽媽需要整理一下頭腦,因為有想要讓小布考SSAT,所以有些東西也需要準備,要準備什麼現在也還不知道,反正就是想休息就對了🤣。
#放春假的概念
.
但我強烈建議有需要上英文課的人,可以趁暑假的時候上這個老師的課,他的時間對台灣人來說,很少有辦法上到的,把握機會。
.
老師在這⬇️⬇️⬇️
https://tw.amazingtalker.com/teachers-and-tutors/johnta-hayter?invite_code=jtTSpPEBDJxbvtn2W5FbsFSY
放 春假 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上回分享兩位女孩居家學習面臨到的問題與心得,很多讀者詢問了更多細節,就在這篇聊吧!
兩位女孩疫情期間的學習在去年三至六月是一個階段,九月過後是另一個階段。
去年三月二十日宣布全球大流行後,學校就給予一週的時間讓家長調整工作,有時間照顧孩子的父母可以馬上把小孩帶回家,要上班的父母可以利用五天緩衝,週五放學再帶回。
後來就放復活節連假,有點類似臺灣的春假。假期結束後全面改線上上課,當時我非常驚訝老師們的彈性,英文的、數學的、導師的其他課程,甚至科任的美術、體育、音樂等,大家都有所準備,而且線上資源非常豐富。
平時校長與老師就會以Email聯繫家長,決定改為線上上課時也是以同樣的方式公佈。
美術、體育、音樂的部分,每週學校會整理各年級學生應完成的任務,一次寄出,學生跟著指示完成後,再拍照或錄影到科任老師的Email,老師幾乎都是馬上就會回覆並給予回饋。
導師負責的部份,就交給導師安排。
小雨當時五年級,她們班上使用Google Classroom搭配Zoom,因為平時就在使用Google Classroom,所以轉為線上非常容易。老師每天會在線上給予任務,孩子直接在線上完成。一週會約一兩次的時間全班同時上線,每個人講講過去這週怎麼過的?學習上有沒有什麼問題?
小風當時大班,也在國民教育的範疇,仍然有線上上課。她們平時使用Seesaw,轉為線上上課以後,老師就在Seesaw上進行教學錄影並給予任務或練習,通常週一會一次發出三至五段,讓孩子週間每天都有新的學習,孩子根據任務的不同,拍照、錄音、錄影或線上寫字畫畫再上傳。
除此之外,還另有幾個輔具,線上學習平台比如數學的Mathseed,英文閱讀的Epic,都非常有趣。
小風當時英語能力不太夠,原本在班上是比較沈默的孩子,但經過這三個月大量的英語線上學習,學期末老師說她的數學和英語能力都進步到超前。(兩種線上平台連結待會貼在回應裡。)
另外還有每天都要完成一個任務的Reading Mat和Math Mat,也很適合大班的孩子。如果教學能夠幫助孩子找到對閱讀或對數學的熱情,那是極高的境界。我想這兩張Mat提供了很大的貢獻。(待會貼連結到回應裡。)
❓線上學習是否按表操課?
我們家兩位的線上學習都不是按表操課,但是每天仍然會從早到下午忙上一整天,而且老師也都是在家裡發出任務、看學生的線上作業,沒有被要求要到學校線上上課。
❓如果家長要上班怎麼辦?
各行各業已經暫停到只剩必需工作在運作,如醫療、藥局、超市、外帶外送的餐飲業等,從事相關行業的家長仍然可以送孩子去學校,校方會安排人力照顧這些孩子。
❓那期末怎麼給成績呢?
期末還是有成績單,各科老師會根據孩子完成任務的程度給予評語,但不給分數。
❓電子設備如何準備?
小雨當時使用我的筆電,小風使用我的iPad。(因為我手上的設備架空,所以發文頻率驟減。🤣)
建議再準備抗藍光眼鏡,並訂鬧鐘,每20-30分鐘提醒孩子眼睛離開螢幕。朋友的孩子結束線上課程後,視力嚴重惡化。
學期結束的時候,我鬆了一口氣。
線上學習非常累人,不只小孩累,家長更累,要留意孩子有沒有跟上各科老師的指示,要留意孩子眼睛有沒有適度休息,我當時發條上太緊,搞得好像學習變成媽媽的責任,而非小孩的責任。
兩位女孩則是過度想念學校好友,不能見面,又不能出去公園玩遊樂設施,臉上常常掛著兩行淚。
孩子好友的家長也面臨問題,有如我們般心理壓力劇增的,有的孩子則是常常喊無聊,一位家長快瘋了般打電話跟我求救:”How do you keep them busy all day?”
除了這些線上學習,我們約了孩子和好友視訊或講電話時間,女孩也在課餘專注於自己興趣上,如大量閱讀與聆聽有聲書,小雨持續用縫紉機創作,小風玩串珠手作之餘,還朝向「最愛樂高的兒童牙醫」夢想之路邁進。
最後在回應裡補充一個兒童瑜珈頻道,可以一邊聽故事,一邊做運動,小風超喜歡~
關於九月之後的學習?由於文章太長,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曉。
===
附圖是附近滿開的花,加拿大的冬天終於結束了。
放 春假 英文 在 少康戰情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關心新冠肺炎疫情➔https://bit.ly/2tXmOJU
少康看藍營改革➔https://bit.ly/2tYPaU8
少康戰情室精彩回顧➔https://bit.ly/37il9w0
✔訂閱【少康戰情室】https://bit.ly/2sDiKcZ
●完整版HD集數快速找➔https://bit.ly/2Etctbf
鎖定TVBS 56台首播
●按讚粉絲頁:http://bit.ly/2fMs1u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UB7-rHFSYQ/hqdefault.jpg)
放 春假 英文 在 師大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大學生放春假
連假太多天太無聊
跑回板橋高中
亂入最有趣的英文課
特別感謝:Sarah老師
------------------------------------------
2021/8/1更新封面圖「破解板橋高中石獅子傳說」
2019回板中的那天,在限時動態收到朋友說想看我騎石獅子
因為高中時有傳說:「不能爬上石獅子,不然會考不上大學」
高中的時候不敢騎,大學跑來叛逆一下,還好有考上研究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kTnmLUue64/hqdefault.jpg)
放 春假 英文 在 英文開麥啦- 【不用上班或上課怎麼說?】 常常學生都會說: "I had 的推薦與評價
詳細問過以後才知道原來學生是要表示昨天不用上班, 剛好排休。以下是不同的說法,大家要注意才不會用錯喔~ 旅遊vacation 休假day (time) off 放假...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