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的鹽
許多人對罷免似乎存在著誤解.
罷免,是人民本來的權利,不是一個市長做到天怒人怨,爛到一個極致,人民才能勉強的提出一個罷免,去罷免他,好像上帝的恩賜一樣.罷免,是淘汰不適任的人選,只要做不好,市政做的差,人民自然可以提出罷免,來反制他.
民選首長,最怕就是選前天花亂墜,選後一事無成,彷彿選上了,承諾就不用實現了,選上了,接下來就任我玩四年,人民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政見也不用兌現,選舉淪為一場儀式,每個政治人物端出的牛肉,只有選舉當天有效,而且是「看起來」有效,畫一個餅,假裝讓你聞香,選後,就把它收起來,當作沒這回事,連個影子都看不見.
罷免,可以視為對政治人物的重新檢驗,檢驗他們的市政,檢驗他們的承諾,檢驗他們的政見,檢驗他們是否有資格做一個市長,罷免,是人民手中的武器,就如同議員監督市長可以砍預算一樣,如果你沒有一點反制他們的手段,你的需求,對方不會理,你的意見,對方不會聽,因為你們手中沒有任何權利,而他們正是權勢者,這是小蝦米對抗大鯨魚,也是主人開給僕人的成績單,如果你沒有實力,沒有一點能影響他們的東西,權勢者肯定會把你的話當作耳邊風,聽聽就好,說說就算,所有市民提出的建議,彷彿過家家酒,所有市民提出的不滿之聲,淪為「朕知道了」的橡皮圖章,主客逆轉,他們是統治者,而你是僕人.
不是他作奸犯科,人們才得以罷免,不對的人,放在錯誤的位置上,也會是罷免的理由,如果把市政搞爛到一個沒有下限,人民才能拿起旗子吶喊「請你當個好人」,這就是放任一個惡棍在台上作威作福,或者讓一個晉惠帝在台上吃肉喝酒,這都是變相的在養「惡」、養「懶」,養「無能」.
就是鼓勵無能的人上台去,胡搞瞎搞,鼓勵撈仔,踴躍參與選舉,就像賭博一樣,他們可以不擇手段的,上去分一杯羹,在市政廳拉屎,還不許其他人嫌臭,因為沒有人可以制裁他.
罷免,就是為了讓台上的政客,戒慎恐懼.
如果人人都得做到像韓國瑜那樣,人民才有資格去罷免他,那就是在鼓勵柯文哲這樣的人,為所欲為,因為還有更爛的,因為還沒爛到骨子裡,所以他就可以繼續擺爛下去,柯文哲之所以有恃無恐,在韓國瑜被罷免後,囂張地說,「市民身在福中不知福」,或者無端的攻擊蔡英文,「一黨專政」、「你的民主和大家不一樣?」,把自己遭受到的質疑,都轉嫁到民進黨身上,稱「只要與之不同調,就是破壞團結,就是中共的同路人.」、「如果當權者不能容忍不同的聲音,不知節制權力的擴張,只是把不同意見者,一律打成檳榔、叉燒包、紅心芭樂,要如何正常自在的發聲,又如何能對台灣的民主、政黨政治的正常化有所期待?」
又明目張膽地說,「黨政軍退出媒體是民進黨過去大力宣傳的口號,現在卻大肆採購媒體、置入行銷,還有側翼粉專助攻,讓政策辯論幾乎失去空間.」
彷彿中共同路人,是蔡英文罵的,而不是他的親中行為造成的,彷彿質疑他的市政,要求他兌現承諾的人,甚至被撕毀承諾,拆除各種文資設施又被貼上「文化恐怖份子」的受害者,這些,全部都是民進黨側翼,而他種種倒行逆施,惡意攻擊他人的言語,都只是「不同的意見而已」.
柯文哲的民主,跟大家都不一樣.
為何他敢這麼大言不慚?因為他說這些話有用,因為他栽贓他人有用.
因為沒有人敢罷免他.
有人請他去把大巨蛋給蓋好嗎?沒有,說要解約、拆蛋,全是他自己的承諾,五大弊案,變成五大案,而後變成五大怪案,然後「不拆就是要蓋」,大巨蛋,居然長出了鱗片來,快成為破殼小雞了.
有人叫他去酬庸嗎?台北市文化基金會,預算不斷增加,有8成人都是柯文哲任用,甚至還有他的愛將張益贍,上班時間去摩鐵,養一堆發言人、政二代,位居要職,排擠了其他部門的員額,以台北市,來養台民黨.
有人叫他錢櫃大火時,氣喘吁吁的從高雄趕回來嗎?
所以,神父不太懂某些人說的,罷免=鬧事,罷免=激化藍綠對立,罷免是在扯綠營後腿,幫藍營減輕壓力,罷免=製造不必要的衝突,寧願讓市政空轉,說這樣能引起選民不悅,又能凸顯藍營無能,這些主張的邏輯在哪.
就是引起選民不悅,才會引起選民提出罷免,寧願讓市民陷入水深火熱,讓無能的人繼續敗壞市政,魚肉鄉里,這才是本末倒置,才是在政治操作的立場上思考事情,而不是為了市民、市政、民生、民主.
而如今,反倒提出罷免的人,被說成是政治操作,甚至毫無根據的說罷免的人是藍營方操作的,藍營操作罷免藍營自己,這又是什麼邏輯?
這種論述,台派才要小心.
乃至於看到有人說,電影教父的名言,誰提議談判,誰就是內奸,所以誰提議罷免,誰就是內奸.
這倒過來了吧?
提出談判的人,就是妥協的人,就是準備利益交換,怎麼會是不肯妥協的,提出罷免的人呢?反倒是因為害怕被韓粉制裁,害怕民進黨被教訓,才算是妥協的一方吧?
我說最近談論政治的風氣,顯得有點詭異.
明明是靖綏主義,卻好像被當成激進的一方;不講道理,講陰謀,不說正論,老說反論,這就是被教訓過頭了,腦袋不清楚,心裡害怕,於是開始教訓自己人,擴大否定不該否定的事物.
罷免,並沒有那麼容易,提出罷免,需要成本,需要代價,需要投入無償的人力,要擺攤,要在外餐風露宿,日曬雨淋,罷免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提議 (百分之一選民簽署);第二階段:連署 (十分之一選民簽署);第三階段:投票 (有效同意票數大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即為通過)
一個階段比一個階段還難,光提出這件事情,連署這件事,都是不簡單的任務.
明明已經很困難的事情,還有人願意去做,做到一半,還被直接的否定,讓原本很難的事,變得難上加難,原本辛苦的人更加辛苦,不知這樣做,好處在哪,意義為何.
原因光怪陸離,不是唱衰,就是說不會成功,不會成功所以沒必要做,連成立的必要都沒有,另一方面,又認為對方勢單力薄,沒有信眾,沒必要罷,感覺很容易成功的樣子.
乃至於一下子說罷免會藍綠對立,一下子又搞不清楚發起罷免的人是什麼黨派,所以值得懷疑,一下子說發起罷免是在政治操作,一下子又說讓被罷免的人繼續做,政治上才會得利....
這些論調,都是自相矛盾,牛頭不對馬嘴.
先存在著定見,再去尋找合理的解釋,整體看起來卻是如此的不合理,說白了,就是反對罷免罷了,何須找一堆藉口?
難道發起罷免的高雄人,他們是內奸?他們是藍營派來的?他們要陷害台派?
罷免盧秀燕的行動,幾乎跟罷免韓國瑜同時,在去年就開始了,韓國瑜還沒被罷免的時候,這些人不覺得有什麼問題,韓國瑜被罷免成功後,卻急著阻止那些先前就在發起罷免的人,要阻止怎麼不在韓國瑜罷免前阻止呢?看到別人罷免成功才去阻止其他人,莫不是擔心其他人罷免也成功,就是口口聲聲支持罷免行動,其實心裡根本一點準備也沒有而已,當初只是喊爽罷了,跟跟風,其實不想要成功.
見到了成功就害怕,反而說他人不會成功.
或是看到罷免的結果不符合自己想像,所以要阻止其他人去罷免.
「你可以不為自由而戰,但不要為高牆添磚」.
那些提出罷免的人,都在默默努力,辛苦的耕耘,不要因為自己的謬論,自己災難性的想像,就去抹煞別人一路以來的努力.
你可以不支持,但不要去阻擋他們,他們在實現自己的民主,他們有正當性的理由,他們是台中市民,他們不滿意他們的市長,不要整日圍繞政黨的利益而轉動,也不要繞著自己想像的政治利益,而轉動,付出代價的是他們,不是你.
你應該聲援他們,就像當初聲援罷韓一樣,你要聲援的是,他們可以自己做決定的這件事,政客可以被公正的審視這件事,盧秀燕做的好,罷免自然不會成功,不用其他外縣市的人去替他分憂解勞,讓台中人自己做出決定.
說到底,如果藍營要操作這件事,故意發起一個罷免行動,然後故意失敗,在栽贓給綠營是政治操作,或者消耗反對者的力道,這成本效益根本不符,藍營沒必要在罷免韓國瑜的同時,發起罷免盧秀燕,說,「這可以降低反對者的力道」.
而罷免盧秀燕,照某些人的說法,他沒有信徒,很容易成功,那藍營根本無法負擔盧秀燕被罷免的風險,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風險效益評估的問題,如果要搞成政敵在政治操作,栽贓給對方,所以故意自己搞罷免盧秀燕的話,邏輯不通,我根本不會冒著失去兩席市長的風險只為了栽贓對方這一個陰謀,而且這個陰謀實現的機率不一定會成功,反而萬一盧秀燕真的被罷免掉,我損失才會慘重.
一個簡單的經濟學模型,你有100%的機會得到100萬元,以及,10%的機會得到500萬元,89%的機會得到100萬元,1%的機會什麼也得不到.
人們會傾向拿100%的100萬元,而厭惡1%的機率會什麼都沒有,對於藍營,對於國民黨,對於江啟臣這個領導者來說,他們是傾向保守的,一直以來都是如此,這是如同我跳下懸崖去,就會得到大量黃金或者失去生命一樣,我寧可站著,看著自己的財產逐漸失去,起碼我還活著.
江啟臣如果是一個賭徒,也就不會禮讓盧秀燕,這是一個正常的判斷,各位brother,要進行天馬行空的推論之前,不要忽略常識.
對於盧秀燕來說,他不應該被罷免,連罷免都不能提出,或者應該繼續做到完,理由都不會是她「不夠爛」,這是不充分的謬誤,如果一個市長,因為不夠爛,所以禁止市民提出任何反制的行動,或者因為不夠爛,所以不能罷免讓她繼續做,這就是在鼓勵其他人尸位素餐,我只要不像韓國瑜一樣爛就是好,我就理所當然地擺爛,連帶合理化我各種施政失敗的行為,而市民無從反駁杯葛,因為她「不夠爛」.
說到底,當初盧秀燕能當選市長,是因為她夠好嗎?恐怕不是吧,而是1124那股教訓民進黨的氛圍,以及國民黨和地方派系妥協的產物,一個市長,不是因為她夠好,才選上的,被罷免卻必須要符合一定的「爛度」,要像韓國瑜這樣跑去選總統才行,台灣民主社會的標準,何時變得如此低劣?難道,不選總統,成為一種「好」嗎?成為一種優點嗎?成為一種不能被罷免的理由嗎?請冷靜想一想,總統大選四年一次,名額只有一個,所有直轄市長,有誰會得到那種提名資格,或主動去參選?這代表她的市政做得好嗎?永遠不能被罷免嗎?
等到盧秀燕連任,到時再來說,恩,因為她有好好做完市長,所以可以連任,不能被罷免,這樣嗎?
政治,不能老靠一股簡單思維,去做判斷.
有人說,罷免盧秀燕失敗,反而會增加藍營的聲勢,這樣的觀點,也是杞人憂天.
藍營的韓國瑜已經被罷免了,盧秀燕沒被罷免成功,只能說是守成,不能說得到冠冕,一個黨被罷免一次,不覺得羞恥,被罷免第二次,覺得得到了嘉獎,感覺到光榮,感覺自己勝利,甚至想以此嘲笑對手,這除了阿Q以外,沒什麼好形容的了,除了無恥以外,沒什麼好評論的,光被罷免,就是一件丟臉的事情,怎麼會把沒罷免成功,視為一種讚賞呢?
如真要進行政治的計算,一個罷免過,沒成功的市長候選人,跟一個不曾被罷免,風光挑戰連任的衛冕者,哪一種,比較容易連任,顯而易見.
「不要進入強暴者的邏輯」,這是一個政治上必須注意的點,計算對方的想法,思考如何應對的,這是正確的事,但如果擴大喧染對方的影響力,把對方的「不得已」,當作一種高明的算計,然後我們應該避免它,裁減自己的行動,這無疑就會落入「滿足對方意圖」的陷阱.
台灣的政治很奇怪,一個人說抹紅,我們就為了避免被指控抹紅,所以不能說它紅;一個人說政治鬥爭,我們就為了避免被說政治鬥爭,所以放棄抵制它,連帶的抵制任何抵制它的行動,而不考慮它合不合理,是不是公民、市民自發的行動,這樣子的話,對方說一個影子,我們就要削去自己的身體,避免影子的面積過大給對方踩到;對方恐嚇說要報復,我們就為了避免報復,所以站得直挺挺的,任由對方上下其手,對方說罷免以後,我要做什麼樣的行動,我們就要阻止其他人發起罷免,這就是用不正常,去影響正常,跟著對方一起不正常,繞著他的思維旋轉,而不是自己實地去做什麼捍衛自己或者理性的決斷.
原本,應該是要阻止他的不正常的想法才是.
真相是,對方害怕被罷免,所以無所不用其極地去阻止,甚至想在罷免過後,斷尾求生,或施展各種權宜之計,他們的用意,就是在阻止罷免過後對自己的負面評價而已,頂多算是「減損」,而非「增益」,如我們將對方的斷尾求生,當作是吃人的計策,為了避免被吃,所以自動幫他闢一條逃生蹊徑,這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對方頂多只能做到減損罷了,我們卻為了避免他減損,所以不讓他損,換句話說,這其實是在幫對方「增益其所不能」而已.
在歷史上,有兩個鮮明的例子,一個是曹操逃到華容道,另一個是漢尼拔大戰費邊,曹操看見華容道上,升起了煙火,說這是孔明的計策,故意讓我以為華容道有埋伏,要我選另一條路走,他偏向華容道行走,反而遇到了關羽.
漢尼拔搞錯了遠征的路,被羅馬獨裁官費邊包圍,於是用了火牛吸引了他的注意,悄悄脫離包圍,費邊雖然見到了漢尼拔部隊的火光,卻自己胡思亂想,說是漢尼拔的詭計,於是按兵不動,讓漢尼拔安然的逃走了,此舉讓他的聲望下墜,他被羅民市民怒罵在佔盡優勢下讓敵人溜走,喪失了勝利,反被漢尼拔用來打擊費邊的名譽,最後他在怒罵聲中失去了指揮權.
這些都是鮮活的例子.
莫忘了1124敗選的原因.
就是因為害怕被教訓,所以處處迎合所謂中間選民,連東奧正名,也不主動支持,甚至民進黨還限制黨員參與,結果就是本來最有可能通過的公投,反倒沒過了,自己打擊了自己的士氣,該支持的不支持,其他進步公投也更沒人支持了,反倒是對方各種奇形怪狀,違反社會主流民意的公投,全都過,牽一髮而動全身,你以為只是在避免麻煩,其實是在製造對方機會,讓自己被教訓的更為嚴重,本來可以抓住最後一根稻草,讓自己不至於輸得太多,不該輸的,也給輸掉了,這就是只看見表面的東西,失去了根本,也就是價值的緣故.
要知道,就連台北市贊成票也高達54萬9973張,這剛好也就是柯文哲可以被罷免的門檻,同意數票達總選舉人數4/1以上.
而盧秀燕,更是「反空污公投案」的領銜者,題目為「你是否同意以『平均每年至少降低1%』之方式逐年降低火力發電廠發電量?」這公投有多荒謬,除了題目在玩文字遊戲,容易使人誤判,你「是否」同意,「降低」降低發電量,讓人容易勾選和自己意見相反的一方,而同意人們容易被誤導,降低1%好像很少的樣子,降低火力發電好像很環保的樣子,結果,根本是不可行的,學者稱若每年都減少,恐怕6年後就會面臨缺電危機,而藍營一面喊缺電,一面又說要降低發電量,又說要用核電,跟前面的以核養綠的公投對照,十足諷刺.
而盧秀燕提交49萬多份連署書當中,屬於「有偽造情勢」達7萬7千多人,甚至死人連署有1萬1849人,盧秀燕當初靠這公投興風作浪,現在罷免台中市長也不過在連署階段,難道只准秀燕死人連署,不准台中人活人連署嗎?
事實上,當台中人提出罷免的那一刻,罷免就已經成功了,因為那成功的撼動了盧秀燕,讓其他人知道他並不是一個好的市長,而盧秀燕也被迫必須誠實的面對市民,修正自己的政策,做得更好,他得看市民的臉色,學著低調,這純粹是因為,有人將罷免這個武器,交到人民的選擇身上,所以她得戰戰兢兢,像被槍口瞄準的兔子.
無論成功與否,皆有利於台中市民,因為當他們市長做不好,有人提出罷免,讓她知道自己做不好;而正因為有人在連署,盧秀燕才必須避免自己變得跟韓國瑜一樣,不敢讓再往「更差」的路邁進.
所以我們知道,一個罷免,光是提出,光是有人行動,就可以產生莫大的效用,不是盧秀燕「不夠爛」,而是罷盧團體阻止她變得更爛,這就是防鏽的效用,更重要,形勢逆轉,變成市長必須滿足人民需求,市長公僕,人民才是主人,市長要看市民臉色,而不是市民得看市長臉色,唾面自乾,如同台北市一樣,市政墊底,市民卻被反罵身在福中不知福,市民卻一點辦法也沒有.
事實上,台北市更是需要提出罷免的那一方.
看到台中人提出罷免盧秀燕,只有羨慕而已.
近來,台中火車站淹大水,更是證明台中市政千瘡百孔,台中人憤怒,不是沒有理由,不去明白盧秀燕實際施政怎麼樣,反倒把罷免的人,想成跟韓粉一樣,是報復性罷免,看誰不爽就罷免誰,這是不太理智的想法.
而當有人反對罷免盧秀燕的時候,另一方面,在網路上卻有人在責怪林佳龍,要他為台中火車站淹水負責,這般荒謬景象.
罷免,要講求正當性,韓粉因為韓國瑜被罷免,去罷免其他無辜的議員,這是沒有正當性的;相反,台中人早在罷韓成功之前,就提出罷盧,這就證明,這不是看誰不爽就罷免誰,當然,不可諱言,罷免盧秀燕需要提出更多具有正當性的理由,這是台中罷韓團體必須做的,說服其他人,但其他人,也不應該連讓他們說話、發聲的機會都給剝奪,把對韓粉不正常的樣子,投射在正常的罷免團體上.
而只是因為「罷免台中市長不會成功」罷了.
當初,在罷韓前夕,就有網紅說罷韓不會過,頂多拿40萬票,結果,韓國瑜被罷免,得到93萬票,他最後兌現承諾,用屁股夾筷子,得到許多人的讚揚.
然而,事實上,推動罷韓成功與否,需要的是更多人的支持,而不是預期失敗,不是需要用屁股夾斷筷子,而是需要一股「容忍」.
容忍他們行動的勇氣,就算不支持,也請讓他自然發生,由台中市民,自己決定自己的前途,brother.
圖片來源:公民除銹工程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謝政強 #JohnV 的贊助
贊助者可由brookianaalbescens@msn.com 索取電子書
【贊助神父的菸 獲得絕版電子書】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效益主義優點」的推薦目錄:
- 關於效益主義優點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效益主義優點 在 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效益主義優點 在 子雲老師的導師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效益主義優點 在 [心得] 西洋哲學傳統Part9 - 精華區Philo-study 的評價
- 關於效益主義優點 在 效益主義- The Fundamentals of Ethics (一) | 今次哲讀Share ... 的評價
- 關於效益主義優點 在 效益主義優缺點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效益主義優點 在 效益主義優缺點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效益主義優點 在 效益主義優缺點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效益主義優點 在 菜市場政治學 的評價
- 關於效益主義優點 在 安樂死義務論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評價
效益主義優點 在 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本系列的贊助者希望能補充介紹基本的規範倫理學理論,讓讀者能瞭解本系列中不斷提到的一些常用倫理學概念,而醫界真有需求的時候,也能知道如何活用這些理論。
因此,雖然在本系列第一篇曾提及我會跳出傳統醫療倫理學的架構安排,專注討論個案或議題,不過討論至此,我也認為有如贊助者所說的需求,是以就來補充這個部分。以下我會提及在應用倫理學中最常被提到的幾種規範倫理學理論,包括其各自的優缺點,以及用在醫療倫理學中應注意的訣竅。
這篇會討論效益主義,下一篇會討論康德,再下一篇是德行論,這三種規範倫理學理論是應用倫理個案分析競賽時最多參賽團隊引用的道德觀點。在這三種說法之後,會補充一些較少人使用,但我個人認為非常好用的規範倫理學理論。因此在《渣誌》的最後運作時間中,我會把該補充的部分都講過一輪,如果有新進來的議題,就搭著講,當成是操作示範。
講到效益主義,本系列一直是採較負面的態度來看待這種道德觀點,但效益主義並非全無優點,若能掌握技巧,在處理一些相對有彈性的個案或議題時,效益主義仍是個蠻方便的原則。
效益主義優點 在 子雲老師的導師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子雲老師教擬答11
題目:
何謂跨域管理?跨域管理有那些常見的問題?有何解決之道?(106高考二)
擬答:
一、答題方向
跨域管理,可以從「地方政府間」來探討,也可以從「不同部門間」來思考,但是不變的重點就是「整合性」的概念。
二、架構安排
跨域治理的定義(一)、問題(二)及解決之道(三)。
三、參考擬答
(一)跨域管理之意涵
跨域管理即跨域治理,意指跨越轄區、跨越機關組織藩籬的整合性治理作為。許多公共政策必須採取跨越轄區的宏觀視野;公共問題的性質與影響範圍也往往超越某種特定功能的政府部門。美國國家績效評估的報告中提及:「在快速變遷的世界,解決政府績效不彰的最佳處方並非繼續去重新設計組織表,而是將組織之間僵硬的界限予以消除。」縱而言之,跨域管理有以下特質:
1.系統思維
跨域治理蘊含系統思維的理念,主張公共治理應具備全局的視野,在解決公共問題或是推動公共政策時,不應侷限於單一機關、單一政府、單一轄區,而應採取一種機關之間、府際之間以及跨越轄區通力合作的思考模式。
2.兼顧宏觀與微觀層次
組織內部(微觀)的跨域治理打破組織內部各功能部門的僵硬界限;組織間(宏觀)超越府際藩籬,將不同轄區與層級的政府部門納入同一個組織網絡中,進而從組織網絡的整體角度思考各個政府部門在問題解決或政策推動過程中應扮演的角色。
3.參與者的相依性
(1)參與者具備合作的意願。
(2)參與者在專業上有互補的需求。
(3)參與者的資源短缺但可以透過跨域治理的整合架構共享有限資源,並使資源利用獲得較佳配置,而且參與者可以共同承擔風險。
(4)參與者通力合作、共同面對環境的不穩定性,其適應力將較各自為政大為提升。
(二)跨域管理的問題與解決辦法
1.障礙因素
(1)土地管轄權的本位主義引發衝突。
(2)政黨屬性不同造成黨同伐異之爭。
(3)法令不足進而影響跨區域合作。
(4)參與對象眾多而增加協商成本。
2.解決辦法
(1)以全局性的思維解決問題
把政策、管制、服務的提供,以及三者的監督整合在一套架構當中。
(2)打造互利的對話平台化解彼此歧見
打造互利的對話平台,使地方行政首長體認唯有合作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3)增訂法令促進協力合作
健全地方制度法。
制定跨域合作專法、法規命令。
(4)建立夥伴關係的績效課責制度
檢視夥伴評估制度的優點及潛在的威脅。
檢視參與的人員,包含行政部門,應負起夥伴績效的責任。
考慮特殊議題的風險處理。
考慮志願部門、私部門和社區團體在夥伴關係的角色。
認定結果指標。
四、延伸思考
「跨域治理」、「區域治理」及「永續經營」是一個整體性的概念,同學必須思考我國區域(跨域)治理該如何發展,以維持一個區域經濟、環境、社會的永續發展。
你,清楚了嗎?
#子雲老師 #國考 #擬答 #跨域治理
效益主義優點 在 效益主義- The Fundamentals of Ethics (一) | 今次哲讀Share ... 的推薦與評價
今次哲讀Share Point同大家睇 效益主義 ——一個在倫理學中被廣泛討論的理論。今期睇住 效益主義 既性質同 優點 先,下期再睇佢要面對既困難同回應~ ... <看更多>
效益主義優點 在 菜市場政治學 的推薦與評價
功利主義,又譯作效益主義,是一種倫理學之理論,認為最正確的行為是將 ... 優點和缺點都是相對的,因為,若是採用單一選區簡單多數決,如果又搭配了 ... ... <看更多>
效益主義優點 在 [心得] 西洋哲學傳統Part9 - 精華區Philo-study 的推薦與評價
彌爾
1.試說明彌爾的道德的及享樂的「效益主義」。效益主義有哪些優缺點?
2.試說明彌爾的「自由原則 (傷害原則) 」。自由原則與效益原則有什麼樣的關係?
3.為何要個人自由?為何要思想及言論自由?
4.為何彌爾認為「個體性是幸福的一個元素」?
羅爾斯
1.自由主義是如何產生的?自由主義有哪些特點?
2.試比較「完全程序正義」與「不完全程序正義」。何謂「純粹程序正義」?
羅爾斯為何稱其理論為「正義即公平」?採取契約論的模式又具有哪些涵意?
3.何謂「原初立場」?何謂「無知之幕」?其用意為何?
4.什麼是羅爾斯的「正義兩原則」?當互相衝突時,羅爾斯給它們怎樣的順序?
彌爾
1.a.道德效益主義:主張判斷道德 (包含政策) 合不合理時,應考慮其效益來決定。
(是否對社會有利,且每一個人只記為一人)
b.享樂效益主義:區別快樂的質和量,寧為痛苦的蘇格拉底,也不為快樂的豬。
c.效益主義:
i.優點:簡潔明確、適於公共政策
ii.缺點:易成奴隸制度、傷及無辜、過度要求、投票者困境、超義務行為、
抵觸社會正義。
2.a.自由原則:只有當個人的行為會傷害他人時,政府或社會才可以用法律或意見的
方式強加干涉。
i.傷害他人是干涉的必要條件。
ii.自由原則只適合成熟的個人或社會。
iii.不行動也會對他人造成傷害。
b.當自由原則配合上效益原則,則成為「干涉一個人的行為,是考慮其對整個社會
效益的影響。」
3.a.個人自由:防止多數暴力,但不是合法的自私。
b.思想與言論自由:
i.避免犯錯
ii.真理的開放性
iii.錯誤言論的必要性
4.生命→發展→創造→不可預測→獨特
羅爾斯
1.a.自由主義的產生:
i.啟蒙運動─理性思考
ii.宗教戰爭─容忍多元價值
b.自由主義的特點:
i.承認多元價值
ii.肯定個人自由
iii.政治中立
iv.理性
v.容忍
2.a.完全程序正義:
i.對於公平的分配,存在一獨立標準,且此標準的定義獨立且先於程序。
ii.有可能發明一運作程序,此程序可保證達成所要的結果。
b.不完全程序正義:
i.對於公平的分配,存在一獨立標準,且此標準的定義獨立且先於程序。
ii.缺乏一可行的程序能保證達成所要的結果。
c.純粹程序正義:
對正義沒有共同看法,只能透過公平程序的運作結果,決定結果是公平的。
d.正義即公平:
雖然每一個人的正義觀念不同,社會基本結構的指導原則又必須經社會全體一致
同意,但正義理論可以透過純粹程序正義的公平程序,來決定其正義原則。故羅
爾斯自稱其理論為「正義即公平」。
e.契約論涵意:
i.指導社會基本結構的正義原則是由全員共同決定。
ii.持久有效的契約需立約各方在平等的立場所同意者,保證最起碼的形式平等。
iii.正義原則是自由、理性人所選的結果。
iv.正義原則的公開性,彼此知道他人所遵守的正義原則。
3.a.原初立場:設立一公平程序,以純粹程序正義的概念為基礎,使得在此公平程序
中所同意的任何原則皆為正義的,且立約者須在無知之幕之後,進行
正義原則的選擇。
b.無知之幕:完全不知道有關自己的特殊事實,以避免用自己的身分地位得到利益
,取消某些特殊偶然性造成的影響。
4.正義兩原則:
a.平等自由原則:每一人所擁有的最大基本自由權都與他人相等。
b.社經不平等的兩條件:
i.差異原則:如政策造成不平等結果,則必須對最差階層有利。
ii.機會均等原則:所有具相同能力的人,都有同等機會競爭地位與職務。
衝突時的優先順序:
平等自由原則→機會均等原則→差異原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50.14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