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就業數據差 台股誰會被影響?】
由於就業數據表現不佳,市場先前對於通膨失控的擔憂卻反而降低了。由於勞工需要透過工作來獲得薪水,當經濟熱絡時,生產者有動機增加生產,此時勞動力市場會出現供不應求,就會導致薪水上漲.....
#台塑 #通膨 #原油 #台塑化 #美就業數據 #非農就業數據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聽】#小編雖小 | 「科學人爭議」背後的那隻看不見的手 | 李長潔 🐷 . 好幾天前「#科學人爭議」爆發,引起一陣對於數位編輯(小編)與政策傳播、科學傳播的討論。我覺得這樣的公共討論很好,社群與小編進入到公部門(或是商業組織)算是這5年內的新興現象,都在嘗試,希望可以運用新興媒介推動更有效...
「數位編輯 薪水」的推薦目錄:
- 關於數位編輯 薪水 在 工商時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數位編輯 薪水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數位編輯 薪水 在 詹太太的轉行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數位編輯 薪水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數位編輯 薪水 在 [心得] 編輯、文案類工作面試心得分享- 看板Sala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數位編輯 薪水 在 #經驗分享給想成為一名編輯的你們 - 工作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數位編輯 薪水 在 [請益] offer請益(M/R/S) PTT推薦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數位編輯 薪水 在 時尚編輯的真心話 - Facebook 的評價
數位編輯 薪水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認真聽】#小編雖小 | 「科學人爭議」背後的那隻看不見的手 | 李長潔 🐷
.
好幾天前「#科學人爭議」爆發,引起一陣對於數位編輯(小編)與政策傳播、科學傳播的討論。我覺得這樣的公共討論很好,社群與小編進入到公部門(或是商業組織)算是這5年內的新興現象,都在嘗試,希望可以運用新興媒介推動更有效的溝通傳播(可以是推廣、說服、行銷、洗腦)。我們今天就來談談「科學人爭議背後的那隻看不見的手」。
.
基本上今天的議題可以分成「#科學傳播」與「#政策傳播」兩個範疇來看,兩者都在新媒體的架構下,都有著劇烈的變動與廣泛的影響力,小編的角色也越顯微妙。我自己是好幾個粉專的小編,小編真的很可憐啊,創意發想、企劃、寫文、作圖、拍片已經是基本的,我看一些求人徵才還要會主持表演與直播揪眾、數位行銷企劃與執行、媒體聯盟營運與管理、線上線下虛實轉換技巧、各平台SEO佈署與演算法應對、廣告投放、社群風向經營、市場分析與競爭者行銷分析…。等等,叫老闆自己來做,掰掰。
.
📌 #今天的節目有:
.
▶ 什麼是科學人爭議 什麼是1450
▶ 對,就是小編治國,小編雖小
▶ 從單向到雙向的政策傳播
▶ 新媒體時代該說人話
▶ 科學家參與科學政策行銷
▶ 科學的傳播需要批判的大眾
▶ 社群傳播應據專業位置與角色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g1uto8rh1av0875j4dy1pdz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574Cu3Ji2CUkuReLYPcx1D?si=MtdECSz_TQScOl0M23QbVA&utm_source=copy-link
.
📲#Facebook 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590395487814737/
.
.
\\\\ 完整論述 \\\\
.
溝通(communication)是一項重要的「治理技術」。對一般企業的管理而言,溝通是傳遞產品訊息、提升企業形象和爭取顧客認同的重要手段;對政府部門而言,溝通是凝聚內部共識、提升組織形象和爭取民眾認同的重要工具(黃俊英,2011)。傳統的政策溝通常以單向的、心理學主義、行為主義的「政令宣導」做為傳播想像,我們會認為,人民隔在大眾媒體的後面,只要盡量地單方面給予資訊即可。
.
從2010年後「#整合行銷」的概念開始大量進入政府的政策溝通,我們見到更多的廣告、促銷、公關、人員銷售、直接行銷和口碑行銷展現在政府的內容發佈中。甚至再更強調互動性的新媒體架構中,讓政策的雙向溝通成為可能。所以,政府部門開始將「溝通」的工作外包,讓外部團隊比較接地氣、說人話的公關公司或團隊來當小編,處理像是貼文、圖像設計的事務,也負責操作民意與監測輿情等任務。
.
▓ #政策傳播的新想像
.
新媒體架構讓政策傳播有了質量上的變化,而這也是為何公部門想要委外經營溝通的原因,因為官僚體制時常不適合做新式的政策傳播。在「#時間面向」上,政策傳播必須轉變為動態、隨時隨地的訊息散播。在「#制度面向」上,應考慮設置同等於發言人重要性的社群媒體團隊。在「#語藝面向」上,在要講有趣、簡單、有趣、視覺化的語言,才有社群傳播的效果。從我的觀察來看,這些能力,傳統的公務員並不具備,體制上也無法供給。難怪要外包啦~
.
▓ #科學議題的溝通治理與公共態度
.
不過,這次的問題有一部份是「科學人」專頁是不是可以這樣傳遞科學資訊?可不可以接受政府投放廣告?再過去這幾年來,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趨勢,除了政策的行銷外,科學也進行了大量的行銷。我們生活中有大量的純知識的科學、商品的科學、政策的科學,透過從科學普及轉向科學傳播的變化,試圖讓人們更加接近科學,或者被科學說服(單文婷,2017)。
.
從「科學人」小編的貼文內容來看,「#克萊豬不好吃」與「#增加收益又環保」兩個論述其實是來自於部分政策新聞、公共討論與科學評論的內容,並是非偽科學或假訊息,只是這樣的簡化貼文是否適合出現在「科學網站」上,可以思考一下。
.
由此被延伸的另一個爭議是,「科學人」做為一個科學家社群,是否可以做政策行銷。科學家與科學組織,本來就可以與施政者做不同方式與不同層次的合作,這種科學傳播的合作方式,可以有「翻譯」、「代言」、「夥伴」的三個程度,構成一個科技治理中專家政治的基礎(某個程度上是必要的,但是應該 #資訊透明)(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2017)。
.
科學事件總是可以充滿政治因素,但我支持強的科學文化立場(#公衛議題的確是要小心一點),就是歡迎更多關於科學的聲音發出,這樣有助於人人培養媒體素養與科學素養。另外,政府與委外單位的合作,具備更細緻嚴謹的貼文審查,是一個重要也保全彼此的方法。
.
▓ #溝通人才從內部培養開始
.
最後,當然推文不等於新聞,我覺得我們逐漸必須邁向一個批判的大眾,在這個資訊爆炸、虛實交錯的時代。當我們據有的(全)媒體素養程度越高,就能越明確地知道各種媒體的運作規則與媒體語言,自然就會更加小心,且富有懷疑論的多元檢證精神,與反思批判。
.
說實在的,無論是政策傳播,或是科學傳播,我覺得問題根本就是在:「政府與科學單位本身覺得傳播是一件小事,別人做就好,我們要做更重要的事」。能夠在單位內,設置媒體公關部門,或是合理培養溝通人才,才是這個到處都是媒介傳播的時代,應該做的事。然後薪水要高一點,謝謝。
.
#參考文獻:
.
1. 黃俊英(2011)。整合性行銷溝通—強化政策宣導與溝通的利器。文官制度季刊,第三卷,第二期。
2. 單文婷(2017)。科學家參與公共傳播的觀察-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使用臉書行銷科學政策的討論,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117),47-65。
3. Peters, H. P. (2020)。科學傳播的範疇: 是知識散播還是公民參與?。傳播研究與實踐,10(1),1-18。
4.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2017). Communicating Science Effectively: A Research Agenda.
數位編輯 薪水 在 詹太太的轉行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轉行故事1】
這幾天得知,多位前同業正在考慮轉行。有些出於自願,而有些是「被轉行」的。還有一些則是在體制內慢慢地完成「一個轉行的動作」。
後者理論上是幸運的:在熟悉的領域內,按部就班軟著陸,最終達到新舊世界無縫接軌。相對前者就辛苦多了。除了得立馬適應不同公司的企業文化,還有更多更難的是要快速學習新行當的知識。
一個從傳統電視內容端退下來的製作人老冰友正在找工作。像他這樣的資深老鳥,理論上新工作應該不成問題才對。但實情是:他從離職日起到現在應該已經混快一個月。
媒體業真那麼糟嗎?其實職缺一大堆:旺中集團111個,三立67個,TVBS42個,年代30個,慈濟27個,連台視都19個。不止如此,連成立於民國64年,規模60人的百是傳播,也有七個缺。至於天下雜誌則有65個,遠見雜誌42個。蘋果日報職33個。登記規模50個人的風傳媒也有7個。
這些數字是104人力銀行的公開資料。
但還有更多媒體職缺是選擇了104之外的獵才通路:那就是「數位領域」的缺。像是數位廣告,數位編輯,數位行銷,社群經理,數位企劃,RWD網站設計師,數位行銷,數位影音,數位策展人等等,甚至IT工程。一些純走digital的新創公司,也會依照職位特性,把職缺PO在例如Smart M這類獵才網站上。不然就是直接找獵人頭處理。
現在的雇主喜愛CP值很高的網路世代員工,因為市場的中心是新世代生態圈:懂得玩網路,會揪團,炒版子,最好還會一點程式語言。雖然他們流動率高,來了又走,但反正這個世界早就沒有「終身雇用制」,前面人走了後面自然還有缺錢的少年願意補上。所以這個數學是這樣算的:以前媒體用低薪請廉價「小編」,只做一件事;但現在你只要願意拉高30趴,月薪給到四萬多請一個「社群經理」,你就可以得到一個在數位世界裡三頭六臂的年輕人,順便連O2O活動都一起搞定了。而這條錢僅是傳統媒體時代一個行銷經理的六成。
媒體工作機會看來很多。但對一些老電視人來說,卻是一種看得見卻吃不到的機會。因為很多職位是老媒體因應「數位轉型」而產生,但資深員工很多時候是不具備數位世界應有條件的;加上資深員工薪資並不便宜(應該說是很貴),結果造成無論是專業能力與薪資水準都無法與市場供需匹配的窘境。
我那個製作人老友本來想轉往數位發展,想說既然市場上機會很多,不如來試試一些以前沒玩過的把戲好了。但最後結果是,他竟然對我說,「那還是算了吧,因為不知道要跟他們搞什麼。」他決定年後繼續留在傳統媒體奮鬥。聽完他這麼說,我只好嘆了口氣,好難接話。因為我們都清楚,這老戲台快演完了,場子要給別人了,你不願不想也不行。至於想要從傳統媒體轉數位的冰友們,你準備好「瞬時競爭力」了沒?
#轉行故事 #找工作 #數位轉型 #電視台 #薪水 #職缺 #競爭力
數位編輯 薪水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認真聽】#小編雖小 | 「科學人爭議」背後的那隻看不見的手 | 李長潔 🐷
.
好幾天前「#科學人爭議」爆發,引起一陣對於數位編輯(小編)與政策傳播、科學傳播的討論。我覺得這樣的公共討論很好,社群與小編進入到公部門(或是商業組織)算是這5年內的新興現象,都在嘗試,希望可以運用新興媒介推動更有效的溝通傳播(可以是推廣、說服、行銷、洗腦)。我們今天就來談談「科學人爭議背後的那隻看不見的手」。
.
基本上今天的議題可以分成「#科學傳播」與「#政策傳播」兩個範疇來看,兩者都在新媒體的架構下,都有著劇烈的變動與廣泛的影響力,小編的角色也越顯微妙。我自己是好幾個粉專的小編,小編真的很可憐啊,創意發想、企劃、寫文、作圖、拍片已經是基本的,我看一些求人徵才還要會主持表演與直播揪眾、數位行銷企劃與執行、媒體聯盟營運與管理、線上線下虛實轉換技巧、各平台SEO佈署與演算法應對、廣告投放、社群風向經營、市場分析與競爭者行銷分析…。等等,叫老闆自己來做,掰掰。
.
📌 #今天的節目有:
.
▶ 什麼是科學人爭議 什麼是1450
▶ 對,就是小編治國,小編雖小
▶ 從單向到雙向的政策傳播
▶ 新媒體時代該說人話
▶ 科學家參與科學政策行銷
▶ 科學的傳播需要批判的大眾
▶ 社群傳播應據專業位置與角色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g1uto8rh1av0875j4dy1pdz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574Cu3Ji2CUkuReLYPcx1D?si=MtdECSz_TQScOl0M23QbVA&utm_source=copy-link
.
📲#Facebook 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590395487814737/
.
.
\\\\ 完整論述 \\\\
.
溝通(communication)是一項重要的「治理技術」。對一般企業的管理而言,溝通是傳遞產品訊息、提升企業形象和爭取顧客認同的重要手段;對政府部門而言,溝通是凝聚內部共識、提升組織形象和爭取民眾認同的重要工具(黃俊英,2011)。傳統的政策溝通常以單向的、心理學主義、行為主義的「政令宣導」做為傳播想像,我們會認為,人民隔在大眾媒體的後面,只要盡量地單方面給予資訊即可。
.
從2010年後「#整合行銷」的概念開始大量進入政府的政策溝通,我們見到更多的廣告、促銷、公關、人員銷售、直接行銷和口碑行銷展現在政府的內容發佈中。甚至再更強調互動性的新媒體架構中,讓政策的雙向溝通成為可能。所以,政府部門開始將「溝通」的工作外包,讓外部團隊比較接地氣、說人話的公關公司或團隊來當小編,處理像是貼文、圖像設計的事務,也負責操作民意與監測輿情等任務。
.
▓ #政策傳播的新想像
.
新媒體架構讓政策傳播有了質量上的變化,而這也是為何公部門想要委外經營溝通的原因,因為官僚體制時常不適合做新式的政策傳播。在「#時間面向」上,政策傳播必須轉變為動態、隨時隨地的訊息散播。在「#制度面向」上,應考慮設置同等於發言人重要性的社群媒體團隊。在「#語藝面向」上,在要講有趣、簡單、有趣、視覺化的語言,才有社群傳播的效果。從我的觀察來看,這些能力,傳統的公務員並不具備,體制上也無法供給。難怪要外包啦~
.
▓ #科學議題的溝通治理與公共態度
.
不過,這次的問題有一部份是「科學人」專頁是不是可以這樣傳遞科學資訊?可不可以接受政府投放廣告?再過去這幾年來,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趨勢,除了政策的行銷外,科學也進行了大量的行銷。我們生活中有大量的純知識的科學、商品的科學、政策的科學,透過從科學普及轉向科學傳播的變化,試圖讓人們更加接近科學,或者被科學說服(單文婷,2017)。
.
從「科學人」小編的貼文內容來看,「#克萊豬不好吃」與「#增加收益又環保」兩個論述其實是來自於部分政策新聞、公共討論與科學評論的內容,並是非偽科學或假訊息,只是這樣的簡化貼文是否適合出現在「科學網站」上,可以思考一下。
.
由此被延伸的另一個爭議是,「科學人」做為一個科學家社群,是否可以做政策行銷。科學家與科學組織,本來就可以與施政者做不同方式與不同層次的合作,這種科學傳播的合作方式,可以有「翻譯」、「代言」、「夥伴」的三個程度,構成一個科技治理中專家政治的基礎(某個程度上是必要的,但是應該 #資訊透明)(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2017)。
.
科學事件總是可以充滿政治因素,但我支持強的科學文化立場(#公衛議題的確是要小心一點),就是歡迎更多關於科學的聲音發出,這樣有助於人人培養媒體素養與科學素養。另外,政府與委外單位的合作,具備更細緻嚴謹的貼文審查,是一個重要也保全彼此的方法。
.
▓ #溝通人才從內部培養開始
.
最後,當然推文不等於新聞,我覺得我們逐漸必須邁向一個批判的大眾,在這個資訊爆炸、虛實交錯的時代。當我們據有的(全)媒體素養程度越高,就能越明確地知道各種媒體的運作規則與媒體語言,自然就會更加小心,且富有懷疑論的多元檢證精神,與反思批判。
.
說實在的,無論是政策傳播,或是科學傳播,我覺得問題根本就是在:「政府與科學單位本身覺得傳播是一件小事,別人做就好,我們要做更重要的事」。能夠在單位內,設置媒體公關部門,或是合理培養溝通人才,才是這個到處都是媒介傳播的時代,應該做的事。然後薪水要高一點,謝謝。
.
#參考文獻:
.
1. 黃俊英(2011)。整合性行銷溝通—強化政策宣導與溝通的利器。文官制度季刊,第三卷,第二期。
2. 單文婷(2017)。科學家參與公共傳播的觀察-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使用臉書行銷科學政策的討論,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117),47-65。
3. Peters, H. P. (2020)。科學傳播的範疇: 是知識散播還是公民參與?。傳播研究與實踐,10(1),1-18。
4.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2017). Communicating Science Effectively: A Research Agenda.
數位編輯 薪水 在 #經驗分享給想成為一名編輯的你們 - 工作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實際的例子是有一次去面試某雜誌的數位編輯,當時總編輯跟我聊到未來他們 ... B9 B10 助理的薪水是當年的基本時薪;畢業第一份工作是30K以上(只是因為 ... ... <看更多>
數位編輯 薪水 在 [請益] offer請益(M/R/S) PTT推薦Tech_Job 的推薦與評價
M公司職務: 數位IC設計工程師工作內容: 手機SoC、platform、影像處理IP. ... 編輯: Liao1996 (114.37.19.23 臺灣), 09/17/2022 20:30:08. ... <看更多>
數位編輯 薪水 在 [心得] 編輯、文案類工作面試心得分享- 看板Sala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代po文)
在Salary版看過不少文章受到啟發跟鼓勵。
待業求職期間深深感到世間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個人獨力完成
受到很多人照顧與鼓舞。
因此,抱持著感恩的心情將自己近三個月,四處征戰面試的心得與各位分享。
個人背景:
本魯27歲,清大中文碩班畢業,服替代役。
只有中文打字速度的證照跟幾個文學獎獎項,沒有多餘專長。
過去只有補習班、雜誌社跟研究助理的工讀經驗。
外語程度,沒考過多益,但是服役期間每天早上會固定看一篇華爾街日報的新聞。
日文程度,只會認五十音。
主要鎖定方向是出版編輯、廣告文案、行銷企劃這三類。
九月末尾,是自己服役的最後一個月,累積的所有假期通通拿去面試用。
該怎麼說呢?到各家公司面試的奇幻旅程
像是一種把自己投入人力市場,衡量自身價值的詭異計算方程式。
也許清大的名聲在台灣還是有點用吧,雖然讀的是文組系所
但跟報章雜誌的平均值相較之下,自己算是幸運的多。
報章雜誌平均值,14封履歷:1次面試機會
自己則是44封履歷:14次面試機會,接近職棒球員的打擊率XD
以下就簡單羅列一下奇幻面試旅程的各家公司感想:
1、翰O出版
人生第一次面試通知,是間教科書出版社,接到面試電話時感覺很興奮,
當時因為服役排假的緣故
禮拜二接到電話所以面試時間約在下週週一。
殊不知,兩天後星期四,就再度接到電話說已經徵到人,只好向我說聲抱歉。
……一個無言的結局。
2、早OOO:編劇
人生第一個工作面試,地點在永康街。環境很好很安靜
接待人還拿出蘋果西打招呼,猶豫了一陣子還是大膽地接受好意
(因為走了一小段路十分口渴)
在面試前有個筆試,是續寫一份電影劇本大綱。
筆試通過者再直接跟導演談,導演(同時兼老闆)講得很激動
一下子說中國市場有多大,一下子說台灣多難做
厲害的編劇都去中國賺大錢了,像是蘇O彬。
也直接說台灣市場太小,要進這個圈子要有心理準備。
我個人完全不考慮的原因是,起薪低得讓我好想哭,1xK!
而且還是簽短期約,一次錄取兩人互相競爭
三個月後留下一人再換約,薪水再加到兩萬出頭。
結果:無聲卡一張。
(不過,個人十分期待年底導演的電影上映,想親眼見識看看導演到底有多厲害。)
3、太O廣告行銷公司:文案
奇妙的因緣,聽前輩說說這間公司本來在新店很偏僻的地方,
大概公司狂接公標案有賺到錢,搬遷到靠近大坪林捷運站高級的辦公大樓。
由老闆樣貌的人親自面試,印象最深的是問了我碩論作什麼研究
當我說出來我做的是林燿德、張大春、舞鶴時,對方臉上三條線一陣沉默。
面試後,還有筆試,寫一份癌症防治宣導廣告的腳本。
呵呵,太可恥了!檔案已經毀屍滅跡,請有在創作的朋友讀,他覺得很北爛。
結果:也不曉得為什麼?明明交出一份自己覺得很扯的東西卻錄取了!
之後網路搜尋一下公司的風評,果斷婉拒!
4、三采文化:童書編輯
個人求職第一階段中,最希望錄取的第一志願
台灣書市暢銷排行榜的霸主,三采耶!
面試共有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面試聊得非常開心,大概是因為自己有跟正在當編輯的朋友經常討論
對於編輯工作流程與甘苦都十分熟悉,和主編聊得相當愉快,結果約了下週第二次面試。
第二階段複試,一對一跟總編輯談
印象很深,總編輯眼神很犀利人很溫和氣場卻很強
問的問題也很大,對台灣未來出版產業以及市場的看法。
坦白說,若不是自己興趣閱讀量廣泛以及對出版市場有一定關注,還蠻不知道怎麼回答。
由於實在太想得到這份工作,隔天早上八點一起床就寄出面試感謝函。
八點四十五吧,早餐吃到一半,就收到總編親自回復的感謝信。
內容很激勵自己,點出自己比較適合的方向,十分受用。
結果:感謝卡一張。
5、蘋果日報:廣編
面試過程,第一次有被電的感覺
也是第一次團體面試。
一起面試的人是個前廣告公司業務,有兩年經驗。
面試官對他的興趣明顯多的多,其實我也覺得他很酷
他參與過的廣告很酷!是金士頓的記憶月台,就是「mind the gap」。
是個十分厲害的人,哈哈,自己相比之下很沒特色。
結果:無聲卡一張。
6、YES123人力銀行:社群編輯
面試過程中,這一位面試總編給我最溫暖的感受。
第一次有面試官嫌棄我開的起薪太低,要我要更加勇敢、自信一點。
由於是人力銀行的職缺,她也跟我分享了許多求職過程會遇到的問題,
以及該有的心理準備,也歡迎把她當朋友,加她LINE聊天問問題都可以
還分享彼此喜歡逛的PTT版。
結果:職缺關閉。
但是之後求職過程中我遇到一些問題還是時常請教這位總編
甚至兩個月後,她還記得我,主動問我她朋友有開缺
問我找到工作了嗎問我要不要試試看。
我很謝謝她讓我相信在臺灣,人與人之間還是有溫暖的善意。
(我知道她常會上來看salary版,在此再度向她致謝)
7、資O會:圖書館管理員
這是104人力派遣介紹的工作
因為人力銀行的窗口打了三四通電話好說歹說
只好答應去面試。
其實自己並沒有多大興趣,加上面試當天剛好遇到要去當兵的大學同學來約吃飯
我吃到一半就跑去面試,面試結束之後再會合,相當不重視的一個面試。
面試要簡報、介紹一間自己喜歡的圖書館
我很隨便地選了清大人社,因為之前最常用到。
我猜想大概是個人言談間不經意地流露出一些個人的想法被發現。
畢竟是一間門口擺著王週刊,電視播放著中天頻道的公司,也許磁場不太合。
結果:感謝卡一封。
第一階段結束
中間時間大概過了兩週。
第一波投的履歷面試大致上都告一段落,
加上自己正式跟替代役say goodbye,沒有薪水了心情上其實頗焦慮,
畢竟自己從退役前兩個禮拜就開始準備,結果是幾乎全軍覆沒。
這段期間很難熬,反覆地懷疑自己的能力
甚至考慮自己是不是太過自信?不應該輕易否決已經錄取的工作,應該先試試看。
每天都在反覆掙扎中度過,還好有許多朋友的鼓勵與鞭策
針對面試自己遇到的缺點與面試官們的建議,修改出第二版的履歷
接著還是瘋狂投出履歷,一天大概投出五到十封吧。
8、火OO科技公司:文案
電梯相當高科技、裝潢很明亮的公司,工作內容是做博奕遊戲產業的行銷。
需要了解大量阿六語彙,還好自己長年看網路小說,有一定的中國奇怪字彙量
像我很喜歡萌萌躂之類的奇怪語彙。
第一階段面試結果是進入複試,當下蠻有把握,
經歷過第一階段面試過程的洗禮後,開始覺得面試過程大同小異,
好好展現真誠的自己就好了。
第二階段面試陣仗很大,加上我共三個求職者,七個面試主管
一個人一個人自我介紹,主管輪流問問題
面試當下覺得自己表現蠻好,回答問題很流暢,回答時間也比另外兩位求職者來的長。
只是......
結果:感謝卡一封。
積壓的情緒幾乎在收到這間公司的感謝卡之後爆炸
但還是到龍山寺燒香拜拜,繼續尋找還沒有投遞過履歷的公司投
繼續思考自己哪裡不足,或面試過程中哪裡做的不夠好。
9、Indetail:採訪編輯
新創的網路媒體公司,直接跟總編談
談得過程中也意識到自己過去其實沒有太多相關經驗,
幾乎只能靠自己以前得過幾個校園文學獎當例子試圖說服總編。
面試後,也積極地寄出面試感謝信向總編表達自己很希望從事這份工作的企圖心。
結果:無聲卡一張。
(但個人還是很推薦大家看這個網站的文章,有許多很酷的報導!)
10、1XXXXXX事:採訪編輯
面試過程中最不舒服的一間公司
首先是因為公司裡頭有三個水族箱,公司內瀰漫著一股自己聞起來很不舒服的氣味。
面試過程先筆試,修改兩篇廠商文章成新聞稿,再面試。
面試官,是一個說話不留情的人,看完我的履歷就直接開酸
學歷很高嘛,我們公司也不是沒有用過台大、清大的人,但是呢過去的經驗是不太好用,
常常撐不久。
面試過程中,我也大概知道理由,
這間公司要求責任制,一天要上二十多篇新聞稿,寫不完就加班,
要有會工作到八九點的心理準備,是不是真的想要這份工作,要我再好好想一想。
聽完這句話後,我記得面試官問我期待薪資待遇
我直接開出一個他們一定不會錄用的價格。
結果:當然是無聲卡
十一、澄XX意:雜誌編輯
非常詭異!接到面試通知約在台大附近的星巴克,請我帶一份作品集。
當下我詢問周邊朋友都說大概是直銷,
可是自己搜尋了一下公司名稱,確實有出版品,加上有朋友有跟這間公司交流過的經驗。
自己這時候也找工作找得有點著急了,就約了一個朋友在附近當暗樁,
如果真的苗頭不對,好歹有人可以幫忙。
沒想到約在星巴克他們卻根本沒有喝咖啡的意思,我還拮据地自己買了一杯咖啡。
面試過程大概就是在聽一種新型態的工作方式,在家工作,
大家上LINE群組討論類似打卡,非常新潮稱為雲端工作室,
不用打卡,每天工作時間自由彈性,可以自己安排,只要交的出稿件就好。
但是,公司沒有辦公室……
面試結束後,我跟朋友轉述,他也笑了。
結果:面試過程當下錄取,但是給我三天時間考慮再回復。
最後,自己覺得太奇怪無法接受,還是婉拒了。
十二、人力銀行:多元發展部編輯
面試官很有條理,一層一層地介紹工作內容,
每一層介紹完都會詢問自己可不可以接受
可以的話再繼續往下談,反覆強調是一份非常辛苦的工作。
但是有很特別的福利,有供一餐。
結果:無聲卡。
十三、某出版社:文字編輯
說起來很幸運,這間公司大概晚上九點看到我的履歷緊急打電話給我通知明天下午面試,
就關閉職缺,大概是最後一波面試了。
公司環境兼倉儲存放許多書,電腦幾乎都是MAC,看得我好羨慕。
面試過程有筆試與面試,筆試考的內容有問答:
對譯者拖稿的處理方式、自己改稿件的流程,對爛稿件的看法;
加上潤飾修改一份日文翻譯稿件。
這個部分算是自己的強項十分熟練地寫完,就慢慢地修改稿件。
面試過程問的問題也大同小異
最有印象的是主編問我一到十分,想來公司工作的意願有幾分
當下我腦中浮現鬥味場中小當家雙手抱拳對雷花說出的話:「是十分!」
結果:錄取,抉擇後放棄。
抉擇原因,錄取興奮一晚後,上網找到一篇三月多的文章,心涼了一半之後便委婉拒絕。
十四、網路廣告公司:廣告文案編輯
大概是有出版社錄取給自己很大的信心
隔日的這個面試,自己幾乎沒有任何準備就去公司面試。
有筆試、心理適性測驗、面試三個階段。
筆試蠻簡單,是針對廣告商品下兩則標題,跟文案。
心理適性測驗沒什麼對錯,有點像公民與道德的測驗,
就是選那些大家都知道的答案,強調自己的團隊合作啊,對於工作態度積極主動的選項。
跟人資談得也很愉快,
主要是因為公司看重未來網路廣告的趨勢很強調對於員工的培訓
人資覺得我的性格跟能力大概很適合,談好薪資後當下就跟我握手確定錄取我,
聘任通知書幾日後寄達,薪水也達到自己預期的高標。
結果:錄取,試用期後離職。
主要原因在於公司跟自己家裡距離實在太遠,幾經考量之後自請離職。
十五、出版集團行銷人員
年末Q4其實一直是求職的低谷,咬牙離職後,
其實自己也很恐慌,但還是很幸運地接到這個集團的面試通知。
面試過程幾乎發揮自己平日熱情所長,對於書的看法與評價
一直跟面試官聊自已看了哪些書、買了什麼書,
覺得什麼書好,什麼書想推薦給別人,
聊了將近兩小時。
其實,面試之後覺得自己應該沒什麼希望,
有一些問題的細節、談話的細膩之處自己回答得不是很好。
但這幾個月下來也只能告訴自己只能修正自己性格的缺點。繼續努力。
結果:錄取。
最後感想:
求職過程中間也跟大家一樣經歷過許多煎熬
不曉得面試後該不該回電詢問錄取狀況
不曉得到底結果如何。
我最焦躁的時候幾乎每隔幾分鐘就去七王爺線上求籤,或淺草籤,實在很好笑。
這種時候與其焦慮不如思考自己還有什麼事情可以做感覺更踏實。
這段過程,自己感觸最深的是歐普拉的書《關於人生我確實知道》
接受自己內在聲音的召喚,不要管別人怎麼說怎麼想,鼓起勇氣追尋自己的夢想
,因為能對自己生命負責的人只有自己。
追隨自己的心!
到最後,我也感覺到面試過程,
自己對於某些工作就是可以聊特別多,講得特別快樂,往往錄取的機會也隨之升高。
我知道自己很幸運
也覺得自己能在年底還能夠順利錄取自己理想的工作近乎奇蹟。
但一路下來,面試求職的過程,給我的感受更像是一段認清自己的過程
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裡,知道自己哪裡還有欠缺或者不足,知道自己受到多少幫助。
很感謝salary版,版上許多文章都默默地給予自己一些些力量
也提醒自己關於面試過程自己並沒有注意過的點。
希望自己的分享能夠給曾經跟我一樣焦慮過、掙扎的人一點力量,
讓大家都能有勇氣去追尋、錄取自己夢想中的工作。
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43.144.2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449327590.A.17E.html
※ 編輯: giddens5566 (115.43.144.29), 12/07/2015 21:57:3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