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的咖啡時光】
茶、咖啡和巧克力都是從外地傳入歐洲,自17世紀開始盛行,也是約17世紀後半,歐洲最早的咖啡館和茶館才在各地陸續開張。這幾樣來自亞洲與美洲大陸的飲品,代表輕鬆愜意的餐後氣氛,逐漸成為歐洲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餐廳》(The dining room,1886-87)就是點描派(Pointillism)代表人物席涅克(Paul Signac,1863- 1935)筆下的咖啡時光,曾於1887年獨立沙龍展中展出。但這個餐廳指的是家庭用餐空間,並非公開營業的餐廳。
照理說應該輕鬆愉悅地啜飲咖啡,但細看畫面,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被白色桌巾覆蓋的大圓桌佔據了畫布1/4面積,右側坐著一位衣著考究,髮鬢灰白的老先生,一手正拿著雪茄,在他面前有杯咖啡,盛裝咖啡的精美瓷器杯具和咖啡壺已經顯露出這是資產階級家庭。正在啜飲咖啡的女子後方有著厚重窗簾,窗簾前擺放的盆栽是19世紀非常受歡迎的室內裝飾物品,牆上並展示著瓷盤收藏。女子手肘旁是餐巾和餐巾環,從這些細節便可知道這戶人家多講究生活。
其實席涅克描繪的對象就是自己的祖父和母親,場景也是自己家裡的用餐空間。席涅克也算是個幸運兒,祖父和父親將馬具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1880年父親因肺結核去世時,家族事業便轉售給他人,所得資產讓祖父與母親可以搬到巴黎西北阿涅勒小鎮(Asnières)安享退休生活,也使得小席涅克從此生活無虞。
========================
席涅克原本受莫內啟發,想成為一名印象派畫家,結果在1884年遇上點描派祖師爺秀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之後大為震撼,隨即投入這些色點分析的世界裡。創作《餐廳》時,便是他開始鑽研點描畫法時。也是同一時期,梵谷從巴黎搬來阿涅勒,與席涅克成為好友,兩人在1887年4-5月期間常相約在阿涅勒塞納河畔寫生。
在此梵谷畫下了河岸景色、咖啡館和餐館等主題,也採用了點描派技法從事創作,表現方式變得更多元。他的筆觸變得較為細碎、透視點較短,色彩轉向鮮豔明亮。
1887年底,梵谷在巴黎籌辦畫展,席涅克很給面子地參與展出,雖沒賣出半張畫,梵谷也與高更交換了畫作。直到1889年3月,割耳事件發生後兩個多月,席涅克還跑到南法去探望梵谷,那是梵谷待在阿爾(Arles )的最後時光。
講完中途來插花的梵谷,再回頭聊席涅克。
========================
《餐廳》是席涅克早期點描作品,從中可見到他正熱衷於實驗顏色和互補色對比作用,最主要是藍色和橘色的互補效果。他效仿秀拉,不在調色板上混合顏料,而是將色彩解析成細密色點,讓觀者的雙眼在遠看時自動混合顏色,形成陰影、質量與體積。
比如從窗外射進的光線在白色桌巾上產生陰影,桌上的碗盤陰影中,便可見到橘色與藍色的互補作用。等於是透過分析解構色彩幻化成色點後,再組合成絢麗又和諧的視覺呈現。
不過要是從人物安排看來,我們卻絲毫看不出氣氛有多溫馨親密。很明顯,畫裡頭這三位,無論眼神或動作,彼此之間沒有任何互動。
畫家刻意強調祖父的龐大身軀和握緊的左手,表達其威權;母親低頭啜飲咖啡的動作暗示著謙遜、順從,甚至是膽怯。都坐在同一張餐桌上,他們相隔並不遠,但透過人物體積大小的畫面安排,看起來卻隔了好大一段距離。何況中間還有個手拿信件,似乎只有功能卻沒有人性的女僕,更強調彼此的距離感。而厚實的大片窗簾更把他們包圍在自己的世界裡,與外隔絕。
據說席涅克祖父本人其實很和藹可親,畫家之所以如此表現,應該是藉此傳達對資產階級的批判。作為畫壇中有名的左派激進份子,這幅畫表現出席涅克的政治主張,雖然他未曾加入法國共產黨。但他透過描寫資產階級講究的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強調其僵硬、毫無生趣的氛圍,好批判他們的矯飾之情和虛偽膚淺。
========================
話說回來,像這樣在桌邊各行其事互不關心的景況,是不是也常出現在生活已然便利舒適,大家卻只忙著滑手機,卻忘了要關心身邊親友的現在?
#文章看完快抬起頭來
#好好關心身邊人
#新印象派 #點描派 #席涅克
#點描風梵谷 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artjunie/posts/732754660493766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
文章看完快抬起頭來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你知道「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真正意義嗎?是什麼現實因素磨損了我們的生命?本集我們繼續讀伊格言老師的文章〈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在上一集我們講述了瑞蒙‧卡佛的小說〈所有東西都黏在他身上〉──相愛的年輕夫妻因為丈夫想去打獵而起了爭執,後來和解;女孩下廚為男孩做了早餐,男孩卻不小心弄翻了盤子,將培根、煎蛋等一鍋子食物黏到身上。而見證這畫面的小貝比,他們的女兒,長大後,在聖誕節這天,獨自來到米蘭拜訪父親。女兒對父親說:「我想知道自己小時候的樣子」;父親回應:「我可以告訴你還是小嬰兒時候的事。那與妳有關,可是只有一點點關係」。
一點點關係。那是見證,彷彿又未曾見證。小貝比不會有意識,但確實是在場的,目擊過父母不復存在的甜蜜時光。但究竟是什麼樣的機緣或遭遇讓長大的女兒必須在聖誕節時來到米蘭,向父親索求一個絕無特出之處的兒時故事呢?卡佛始終未曾明確交代。但故事是這樣收尾的:
就這樣,他說,故事說完了,我承認這不算是個故事。
我覺得很好聽,她說。
他聳了聳肩,把酒杯拿到窗戶旁。天色已經暗了,但是仍在下雪。
有些事情變了,他說,我不知道是怎麼改變的,但有時候你不會發覺,有時候也不希望它們改變。
對,這倒是真的,只是──她沒有說完她想說的話。
她停止這個話題。從窗戶的倒影中,他看到她正仔細看著她的指甲,然後她抬起頭,興高采烈地問他可不可以帶他參觀米蘭市。
他說,把靴子穿上,我們走吧。
但他待在窗邊,回憶著。他們曾經歡笑,依偎著彼此笑著,直到淚水湧出,而其他的一切種種──寒冷,和他冒著寒冷要去的地方──都在外面,在外面不遠。
小說結束。離那一天打翻培根、煎蛋,已倏忽過了二十多年,當年的小貝比已然成年,但與父親看來似乎並不熟稔;而父親則獨居於米蘭。伊格言說,許多看不清的故事(想必皆以分離與敗壞為主題)懸浮在這敘事的空白之間,然而如此真切,帶著粗礪而明確的觸感。像一座湖,湖水清淺前緣的沙岸,你看見群聚的細沙困處於此(它們的形象是憂傷的、雖則多彩但仍帶著某種光度不足的灰暗),僅僅露出模糊的,不明確的稜角;隨後便無聲消逝於吋吋加深的水中。「她停止這個話題」──故事轉身離去,於時間與對話的縫隙間缺席。窗外大雪紛飛,無數的變動與死亡猶且在冰冷中流動醞釀──他們「曾經歡笑,依偎著彼此笑著,直到淚水湧出」;而即便如此,我們所擁有的,或人生所可能擁有的,依舊僅僅只是寒冷,以及,薛西佛斯式的,終究徒勞的行進,手無寸鐵但持續不斷冒著寒冷要去的他方──「其他的一切種種──寒冷,和他冒著寒冷要去的地方──都在外面,在外面不遠。」
伊格言說,這就是無可迴避的終局。。。。。。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文章看完快抬起頭來 在 時代少年團馬嘉祺/張真源/宋亞軒-抬起頭來歌詞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時代少年團馬嘉祺/張真源/宋亞軒-抬起頭來歌詞. 爆米花兼太陽星. 爆米花兼太陽星. 300 subscribers. Subscribe. 21. I like this. I dislike this. ... <看更多>
文章看完快抬起頭來 在 抬起頭來看世界 其實寶寶在第二個月時...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抬起頭來 看世界 其實寶寶在第二個月時我們就發現他脖子很有力氣某天我試著把他放在床上趴著結果小子暴怒 大哭接著吐奶(已經喝完奶快2小時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