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台灣光復節」】
中共將慶祝台灣光復節!國台辦:台灣自古屬中國領土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320857
在台灣的中國國民黨也聯手一起舉辦慶祝,真是兩岸一家親呢。
「台灣光復節」就是由中國政權視角解釋的歷史,「慶祝」台灣「回歸祖國中國」的日子。
1945年,二戰戰勝國之一「中(華民)國」,受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命令,來台灣「軍事佔領」戰敗國土地,也就是當時還屬於日本國土的台灣。就相當於戰後美國軍事佔領日本本土一樣。只是任務完成,美國就把土地還給日本人,撤軍回老家了。但是佔領他國領土的中華民國一住下來覺得太舒服了就一直住到今天。並且把那一天命名為「台灣光復節」,要台灣人年年慶祝。
加上後來中華民國因為跟中國共產黨的國共內戰打輸了,所以帶了百萬中國軍民徹逃到台灣,中間一直很想打回去,但是美國爸爸不肯幫忙,打不回去,所以現在中國黨徒改用跪的舔的,也要回到他們心愛的祖國中國。
10月25日,一個應該記住但不必慶祝的日子。(台灣回憶探險團)
https://www.twmemory.org/?p=8537
1945年二戰日本戰敗,10月25日,由中國國民黨政府代表盟軍接管臺灣。
這個日子長久以來被定為「光復節」,但也有不同觀點認為應該叫「終戰紀念日」、「淪陷日」、「再殖民日」、「被奴役日」甚至「臺恥日」,由此也不難看出這個日子背後的意義有多麼複雜。
但如果了解政權交接後的臺灣後續發生的事,相信許多人應該會同意,這個日子應該記住但不必慶祝。因為這一天之後幾年內,發生了這些事件:
1946
國民政府在臺灣施政不當,經濟急速惡化,社會陷入混亂
1947
228事件爆發,國府軍血腥大屠殺及長達數月的清鄉濫捕濫殺
1949
開始了長達38年的戒嚴
四萬塊舊臺幣兌換一圓新臺幣,許多人畢生血汗錢形同歸零
中華民國政府全面遷臺,正式將與仇家(中共)的恩怨帶來臺灣,自此臺灣又再次全面籠罩在戰爭陰影下,至今無解,為此也付出了無法計算的代價
約二百萬難民(將近臺灣原始人口1/3)湧入臺灣島
1950
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白色恐怖,冤錯假案、暗殺、滅門事件不計其數
但在發生這些事件之前,當時的臺灣人對未來充滿希望,把夢想寄託在戰後的新中國上。由當時報紙社論不難看出,臺灣人認為自己的文化素養遠優於中國各省,人才輩出,我們將成為「一等公民」,也一定能成為「三民主義的模範省」。沒想到語言隔閡、文化差異、衝突不斷,重要職位大多被外來者佔據,加上惡性通貨膨脹、經濟崩盤、工業停擺,不久後更引爆了228大屠殺。
夢醒得很快,也引起許多人開始思考:「臺灣是不是只能把夢想寄託在別人身上?臺灣能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
這是一堂課,用多少人生命血淚和前途上的一堂課。而70年後的我們,從中學到了什麼嗎?
10月25日,一個應該記住但不必慶祝的日子。
🔥把屠殺當功勞,KMT殖民者的傲慢嘴臉🔥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posts/1827011960781312
國民黨今(21)日舉行記者會宣傳將舉辦「台灣光復75週年系列紀念活動」,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鄭照新發言「光復有擺脫殖民的重大歷史意義,這是中華民國的『功勞』」,鄭在提到中共也慶祝光復的同時,強調「正牌」很重要。
👉新聞看這裡 https://reurl.cc/N6N51e
#殖民者的傲慢嘴臉
「光復」對台灣歷史的意義就是「#新殖民體制」,國民黨不敢提他們造成的二二八屠殺,以及超過三十八年的白色恐怖記憶,去脈絡的將黨國威權統治當成「功勞」,完全是一種血淋淋的「殖民者傲慢嘴臉」, 面對「光復」,#國民黨應該要懷抱著一個懺悔跟道歉的心情,而非在台灣人民的傷口上撒鹽,還沾沾自喜。
👉1945年10月25日是在台日軍向同盟國投降,蔣介石僅代表同盟國受降並實施軍事佔領,日本人又不是跟中華民國投降,國民黨史觀的「回歸中華民國版圖」完全就是超譯歷史。
後來國民黨被共產黨趕出中國,是台灣島救了這個打敗仗的政權,#但國民黨卻將軍事佔領區直接佔地為王當成中華民國領土,不僅沒有合法性更無正當性,這不是殖民什麼才是殖民?
而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強調「光復」、「正牌」?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針對中共慶祝光復,今日強調「台澎回歸中華民國是史實」,國民黨在這個時間點強調「光復」、強調「正牌」,真的是因為在乎「正統」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搶走嗎?
👉新聞看這裡 https://reurl.cc/8nbr44
👉國民黨擔心的是失去「#中華民國詮釋權」
當蔡英文總統喊出「中華民國台灣」之後,國民黨就已經逐漸失去「中華民國認同」的主導地位,只好透過舉辦光復節活動來強調自己對中華民國的貢獻,這也是為什麼鄭照新要將沒被日本統治的金馬地區也包進來一起談的原因,但這種做法根本就是黨國不分。
國民黨日前才傳出「去中國化」的改革聲音,面對「中華民國詮釋權」的流失,又大動作慶祝光復的做法,顯示去中國化只是選票考量,更是沒有中心思想的展現。
🔥國民黨骨子裡還是跟中共一樣想透過光復史觀,要將台灣人跟中國牢牢綁在一起。🔥
龔宏輝:
「國民教育是權利也是義務」這句話大家都朗朗上口,但有想過為什麼嗎?
第一層意義,也是一般人都會想到的,人民受過教育不再是文盲後,有助於政府的治理與施政的推行。
第二層意義,有義務國民教育才有民族國家,像是普遍推行的官方語言,與共有的歷史記憶,塑造出共同體意識。
第三層意義,要讓殖民地人民順服於帝國,就需要從幼童開始施行的洗腦教育,「是權利也是義務」則是恩威並施的藉口,而成果就是植入記憶的「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中國光復了台灣」。
感受不出來的話,這幾天看看是哪些人狂熱般的在慶祝光復節就知道了,那些人總是會毫不保留地表現出自己的意識形態,絕對是滿滿的黨國臭。
吳濬彥 Wu Jun Yen :
中國國民黨說現在的年輕人都忘記光復節的意義,所以要借錢來辦理光復節;而中共也在辦台灣光復活動,真是莫名其妙。
建議中國國民黨或其他任何一個團體如欲辦理光復節活動,不要歌功頌德、喜氣洋洋的辦理意圖將早已死去多時的中國法統穢土轉生,而是能多一些自我批評與檢討、省思及慚悔,為促進台灣社會和解多盡一點心力。
畢竟日軍向盟軍投降的這個被為維持中國法統而定為「光復日」的日子,對許多台灣人來說意義上是生活在地獄的開始。
國際法觀點 學者:台灣被中華民國政府佔領70年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485820
留言未看先猜有人要提 #十大建設 、#黃金來台
搞不懂這幾個萬年跳針被戳破的謊言,為什麼每年都還要來騙一次?
這張中國皇帝蔣介石肖像
採用了中華民國旗經典的紅白藍配色。蔣介石陰冷的面容,身上滿滿金光閃閃的勳章,背後滲出的,是無數台灣人(還有中國人)的鮮血。
本作品目前在台中國美館展出
滲透次元壁—臺日漫畫美學當代藝術特展
https://www.ntmofa-comic-art.com/
歡迎來瞻仰「世界偉人民族救星」的尊容
相關報導
滲透次元壁—臺日漫畫美學當代藝術特展
https://gnn.gamer.com.tw/detail.php?sn=203884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10的網紅蔓蔓?蔓時尚 Slow Vash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對很多人來說,巧克力是愛情、是甜蜜、是幸福。 但是沿著巧克力生產鏈一路往上爬, 映入眼簾的卻是一個個滿臉淚痕與泥土的孩子... 對他們來說巧克力是家破人亡、是暴力、是禁錮。 透過剪輯,還是想呈現歡樂的氣氛給大家,希望大家都可以開心快樂,但我和董小姐在好幾個畫面結束的下一秒其實是忍著瀕臨噴發的淚,我...
新殖民體制 在 王奕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抗議港警暴力鎮壓,支持港人爭普選
聲明稿
2014.09.28 11:37
今晚,我們在香港駐台經貿文化辦事處,為香港守夜。在隔海傳來的,港人面對殘酷鎮壓的勇武抗爭畫面中,團結起來。
1996年,台灣首次實施總統直選,隔年,香港主權自英國移交至中國。原先乍看全然不同的命運,卻因權力者的腳步來得太快,使得台港未完的民主前途,在二十多年後,重新在歷史的路口交會。
放眼香港近三十年的政治史,從84年《中英聯合聲明》發佈、97年香港主權移交、04年人大解釋否決「雙普選」方案, 乃至今夏接連而來的白皮書與人大政改決議。一次又一政治事件,就是告訴香港人,你們一心寄望的民主政制並不存在,由中共版本的新殖民體制取而代之。這個新體制以「港人治港」、「一國兩制」來回避殖民之實,實際上它延續了港英留下的殖民體制,重新與本地資本家結合,人大決議的假普選方案便是這中港政商勾結聯盟的成就之一。現在,這個威權統治集團,甚至毫不掩飾地說:「中共中央才是最大的民主派」。甚至,為達政治目的,恣意搜索特定運動領袖的住家,還動用鎮暴警察,催淚彈與水車來鎮壓心繫香港命運的香港人民。
這是部港人「民主夢」破滅的歷史,但也是港人要求自決的抵抗史。破滅之後,港人不再盼望權力者施捨的「港人治港」。香港的年輕人,從「七二佔中」,「九二二罷課」到「九二六重奪廣場」,透過抗命行動的升級與擴大,聚集了上萬大學生罷課集會,要求公民提名直選特首、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誓言奪回青年一代的未來,正式宣告抗命時代的開始。
這一端是政治的緊縮與抵抗,另一條歷史軸線展開的是,以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為前提所帶來的超越區域的世界性崛起,中國透過龐大的資本力量在全世界進行經濟吸納跟文化擴張。對東亞週邊來說,「中國崛起」的代名詞正是中國以資本與軍事為手段的政治擴張:「中國因素」。
政商勾結聯盟搭配「中國因素」的政經影響力,這是香港的故事,但台灣的民主又何嘗不是如此?台灣的民主,始於一場歷經二三十年血淚堆積而成的民主長征,但這同時也是一個倚靠權力者施捨才得以成全的故事。這套由權力者施捨的政治體制不但不夠民主,無從抵禦「中國因素」的影響與支配,甚至可以說,既有的憲政架構,間接促成了——另一個政商勾結聯盟——跨海峽政商聯盟的形成與「例外統治」。
三一八佔領立院運動結束後,過去這半年,我們看見馬政府仍不顧民意,強推服貿、貨貿、兩岸互設辦事處等協議闖關。尤有甚者,馬政府仍一再力促馬習會,構築馬英九口中的「一個中國超穩定架構」。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也隔海唱和,重申「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強硬立場。國共合謀開啟政治談判,將台灣鎖進「一個中國」框架的議程,正進逼而來。
換言之,個別的抵抗固然重要,但不論就台灣、香港或是世界史的意義來說,這是一個「抗命時代」的來臨,是一個香港與台灣共享的「抗命時代」。這場抗命不啻意味著站在東亞的最前線共同抵禦「中國因素」,同時也是透過抵抗與培力來反省自身民主的缺陷。
此時此刻,唯有團結起來、建立台灣與香港的連帶,解殖,民主,人的自主與尊嚴才有可能。
今夜,我們在此團結為香港守夜,提出以下訴求:
訴求:
一、嚴正譴責港府暴力鎮壓。
二、支持港人爭取真普選、公民提名。
三、馬政府應立即針對中共扼殺港人真普選權利,及港府暴力鎮壓事件,向中共、港府表達嚴正抗議。
四、馬政府立即停止包括兩岸互設辦事處在內的一切對中談判。
發起團體:
臺左維新、公民自主機動陣線、黑色島國青年陣線、島國前進、兩岸協議監督聯盟、王奕凱台北市議員候選人、攝護線、北鳥:歌唱革命、福爾摩鯊會社、青年重奪未來、守護台灣民主平台
新殖民體制 在 蔓蔓?蔓時尚 Slow Vashio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對很多人來說,巧克力是愛情、是甜蜜、是幸福。
但是沿著巧克力生產鏈一路往上爬,
映入眼簾的卻是一個個滿臉淚痕與泥土的孩子...
對他們來說巧克力是家破人亡、是暴力、是禁錮。
透過剪輯,還是想呈現歡樂的氣氛給大家,希望大家都可以開心快樂,但我和董小姐在好幾個畫面結束的下一秒其實是忍著瀕臨噴發的淚,我們其實不確定,如果大家也看到這些真相,會是什麼反應,但無論如何只希望帶給大家更多的零殘忍巧克力選項,讓大家發現其實我們都有選擇~
我前面提到的真相就是,在西非有兩百五十萬名奴工(包含童工,最小才五歲),在可可供應鏈中飽受壓迫及剝削,只賺每日0-2美元的工資。
他們沒有糧食吃,卻選擇種像可可這樣的經濟作物,然後只拿微乎其微的工資,到底是為什麼?
因為,其實他們沒有選擇......
列寧說:「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
在幾百年前新帝國主義的全盛時期,殖民強國把第三世界的土地榨乾。
而在此時此刻,跨國可可貿易商壟斷供應鏈,依舊不停的壓迫第三世界的人類與土地資源。
我們雖然難以撼動長年累積下來的體制,但我們可以利用消費支持願意革命的企業,或是回歸在地(台灣),離開這條已經爛掉的跨國產業鏈。
我們可以選擇公平貿易巧可力,或是直接購買台灣本土可可豆製作的巧克力,影片裡提到的巧克力口味都是 #vegan #公平貿易:
1:17 EQUAL EXCHANGE 有機黑巧克力 71%
3:11 Tony’s Chocolonely 黑巧克力 70%
4:25 可可奴工的處境
8:44 純植物の無包裝商店 有機苦甜巧克力豆 70%
10:47 Cemas Kakanen 時祐食品 純黑巧克力 73%
最後謝謝我的閨蜜董小姐,她在影片裡完全表達了她對我的愛(所以說影片要看完呦☺️)
新殖民體制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新殖民體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小的與大人」介紹
訪問作者:蔡蕙頻
內容簡介:
〈總督到警察 日本時代的警察制度〉
日治時代的臺灣警察,是臺灣總督府實行統治的要角,負責管理臺灣民眾的生活事務,常有濫用權力、素質不佳的現象,招致許多批評。但他們的存在卻對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治,有著相當大的穩定作用。
〈大人到咱家 警察與戶政〉
日本統治臺灣以後,為了了解當時的臺灣,透過各種調查蒐集相關資料。根據法令,警察得以隨時到各家進行戶口資料的確認,將臺灣人的身體特質與身家狀況都納入國家體制與警察大人的管理之下。
〈從治警事件到農民運動 警察與政治〉
日治時期,警察負責維持臺灣社會治安的重要角色,臺灣人從事的政治行動,也是受關注的事項。從治警事件到農民運動,1920年代臺灣社會中的警民對抗,是當時「小的與大人」關係中最重要的篇章。
〈一桿稱仔到走やみ 警察與經濟〉
為了維持日治時期殖民地經濟發展,警察大人深度介入了臺灣的經濟生活。從賴和的《一桿秤仔》中看到警察對度量衡制度的管理;到戰爭時期,統制體制的實行,可以看到警察大人無處不在的身影。
〈檢疫、注射到圍草繩 警察與公衛〉
日治時代,在總督府的規劃下,當時的警察大人還掌管了公共衛生以及檢疫工作,並配合各種名冊管理,紀錄臺灣人的公衛生活,再加上各種衛生教育的推廣,培養出「識字兼衛生」的文明臺灣人。
〈「左側通行」 日本時代的交通警察〉
隨著臺灣社會逐漸形成現代化的生活習慣,日治時代的警察大人又多了管理交通的任務。1920年代,各種交通規範亟待建立,第一要務是厲行人車「左側通行」,在各種資料上可以看到許多宣傳,也能看到警察執行工作的狀況。
〈帝國山林的前哨 日本時代的理蕃警察〉
為了開發臺灣的山區資源和原住民治理,日本政府在一般警察之外設置了「蕃地警察」。他們的初期任務包括「防蕃」、武裝討伐迫使使原住民歸順以建立管理制度,後來則以輔導產業、教育、集團移住為主,是帝國統治臺灣山林的最前線。
〈經濟、防空與流言蜚語的取締 戰時體制下的警察〉
珍珠港事變後,日本擴大了軍事動員的規模,臺灣社會也被拉進戰爭體系中。臺灣警察的工作則擴大到統制經濟的宣傳、物資徵用、防空動員,以及言論思想的控制,將臺灣打造成「戰爭動員,人人有責」的社會。
〈東石富安宮 日警變成台灣神〉
日治時代,警察與臺灣人民的關係密切,儘管有許多讓人恐懼的印象,但也不乏愛護民眾的佳話。任職東石派出所的日警森川清治郎在職期間留下許多佳話,身亡之後又有顯靈庇佑當地的傳說,因而入祀富安宮,就是很好的例證。
作者簡介:策畫/戴寶村
一九五四年出生在北海岸,現在新北市三芝區、舊名「番社後」的地方。濱海生長的背景,鄰近的淡水又是山河海交會與歷史元素豐富之地,促使他鑽研於海洋史領域的探究,著有《清季淡水開港之研究》、〈近代台灣港口市鎮發展〉(博士學位論文)、《近代台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台灣的海洋歷史文化》等專著。另著有政治史通史類書籍、淡水河流域史、高雄陳家家族史、客家族群史、縣市鄉鎮志書、諺語歷史文化、北台灣歷史文化,乃至中學教科書等
撰稿者簡介:
李進億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歷史學),現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臺灣環境史、臺灣區域史與歷史GIS。
沈佳姍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副教授。研究日治時期台灣文化與公衛史。著有《臺灣日日新:阿祖ㄟ身體清潔五十年》、《牌2原來一家親:日本品牌家族企業史》等書。
陳慧先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為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代臺灣史、臺灣原住民史。著有《丈量台灣――日治時代度量衡制度化之歷程》等書。
游智勝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現為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海運史、臺灣海洋史。
蔡昇璋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現為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協同研究員,曾任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學系、通識中心及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等兼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領域為臺灣海洋史、海洋文化史、臺灣漁業史。
蔡蕙頻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國立台灣圖書館編審、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生活史,並著有相關著作。
出版社粉絲頁: 玉山社出版公司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新殖民體制 在 把屠殺當功勞,KMT殖民者的傲慢嘴臉 的推薦與評價
... 殖民者的傲慢嘴臉「光復」對台灣歷史的意義就是「#新殖民體制」,國民黨不敢提他們造成的二二八屠殺,以及超過三十八年的白色恐怖記憶,去脈絡的將 ... ... <看更多>
新殖民體制 在 《108新綱》國中社會1下歷史篇《殖民體制的建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108新綱》 國中社會1下歷史篇 殖民體制 的建立https://www.ai-dux.com/ AI學霸免費課程領取~搶先使用學霸之路為你而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