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暉國際政治夢工場】《神探白朗:福比利大宅謀殺案》:如何令Agatha Christie在地化?
偵探電影《神探白朗:福比利大宅謀殺案》(Knives Out)在美國叫好叫座,雖然本人是偵探小說、電影迷,但看過電影後,對這樣的口碑,還是感到有點錯愕。畢竟這電影情節並不複雜,也不大算是奇情,又缺乏新時代那些數碼追兇元素,為什麼卻令人耳目一新?到了香港,魔法能否再次展現?
致敬、懷舊與品牌:香港譯名的潛意識
電影在台灣翻譯作《峰迴路轉》,大陸直譯《利劍出鞘》,香港的譯名,明顯要製造一種刻意的誤會,除了令人想起新福爾摩斯、Agatha Christie系列,也符合懷舊經典的慣例。電影格局本身,明顯是向Agatha Christine這位偵探小說女王致敬,片中的私家偵探、以法國名字命名的白朗(Benoit Blanc),雖然性格並不鮮明,但依然像Agatha Christine的比利時偵探Hercule Poirot(但經常被誤會為法國人)。至於兇案發生後,關聯人物每一個人都有嫌疑的劇情,更是《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謀殺案》一類Agatha Christine經典必備。但假如沒有片名的提示,可能不少香港觀眾,根本一頭霧水。
電影另一個特色是懷舊。「福比利大宅」,就像香港迪士尼樂園的原創遊戲「迷離莊園」,莊園主人作為已發達的偵探小說大師,把搜羅到的奇珍異寶、富異國風情的大小擺設,都放在家園內;莊園同時又與世隔絕,實在只適合出現於童話式謀殺世界,符合密室謀殺、異域場景的套路。但與此同時,大宅也符合我們對舊世界的浪漫想像,例如近年另一部電影《布達佩斯大酒店》,不能算是偵探情節,但講述匈牙利由盛而衰的過程,如何影響上流社會生活,就很觸動人心。布達佩斯大酒店、福比利大宅,豈不是異曲同工?今時今日,科技越是發達,其實我們的潛意識,越是期待這種久違的感覺;為什麼香港迪士尼的原創會是「迷離莊園」,可能也是同一道理。
莊園豪門恩怨,在21世紀復活
說到底,《神探白朗》與其說是偵探電影,倒不如說是豪門恩怨的懸疑版。富豪家族的每一個後人都各懷鬼胎,男的偷食、女的只靠父幹,年輕人都是「廢青」,接班人又不爭氣,只知道變賣父親無形資產,所以都有動機謀財害命。這樣的情節,對香港人自然毫不陌生,從古裝的《宮心計》,到近日某大型飲食集團太子女「放棄年輕人」的爭議言行,在在反映了大家族的水很深。相較下,美國人的橋段,只是小巫。但近年西方復興了不少莊園電影,《重返布萊茲海德莊園》 (Brideshead Revisited,舊譯《故園風雪後》)尤其經典,直接令中國內地土豪興起「莊園熱」,而就算是Netflix講述英女王的劇集《The Crown》,其實也是同一套路。時代不同了,反而嚮往昔日榮光,就像007電影也要回到莊園致敬,慨嘆占士邦已經跟不上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新時代。
Agatha Christie的小說和改編電影,即使在她那個年代,也經常被批評為「離地」。她本人喜歡周遊列國,坐郵輪、搭鐵路,當時都是半貴族玩意,所以小說雖然充滿非洲、東南歐、中東等異國風情,卻不容易切入貧苦大眾的視角;雖然英國王太后也是Agatha Christine粉絲,卻為這系列作品增添了濃濃的階級性。但這種離地感,放回21世紀的美國莊園,不知道為什麼,卻仿佛沒有這麼離地:家族成員各有死穴,都是現實世界常見的事,而孤立在現實世界之外的大宅,其實在當代美國,不一定是豪富象徵,不少偏遠地區的大宅其實很便宜,只是年久失修,打理費用高昂,沒有昔日英國貴族莊園那份造作,反而多了平民的諧趣。就像福爾摩斯走進當代倫敦,豈非也變得平民得多?
拉丁美洲新移民,或成最大贏家
經過這個21世紀美國的在地化手術,《神探白朗》真正要探討的社會議題,反而是新移民、非法移民一類,而這正是特朗普時代,整個美國政壇的熱話。電影的富豪最終修改遺囑,把全副身家送給照顧他的女看護,固然反映他對親生兒女的失望,而那位先天身體機能「不能說謊」的看護那份真誠觸動了他,但同時,這不合今天常理的安排,也是自由主義者眼中「真美國夢」的彰顯。所謂美國精神,從前是白手興家、用人唯才,此所以新大陸才成為全球無數移民趨之若鶩的終極目的地;固然有不少人混水摸魚走進來,或拖男帶女的全家移居,但正因為這樣,才令美國盡攬天下英才,整體而言依然是化算的。當特朗普一刀切推崇本土優先,卻可能令上述美國優勢所在一併切割掉,這正是傳統精英的憂慮。
我們必須了解這背景,才能領會電影中女看護的代表性。她來自拉丁美洲,母親以非法入境身份逾期居留,根據特朗普政府的施政,理應一早遣返,而女看護總是投鼠忌器,就是因為有這個家庭包袱。與此同時,她努力工作,不顧富豪家人的白眼,乃至不求回報,卻正是昔日美國新移民的核心價值所在,最終天降橫財,充滿象徵意義。富豪本人也是白手興家的樣板,靠的是寫小說,反映「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美國精神,所以他能欣賞女看護,從中看到自己的過去,作為一種傳承。不像他的親生兒女,已經充滿暴發戶心態,口頭上可能也會說一些平權輕語,作為爐邊夜話內容,實際上對新移民、少數族裔充滿歧視。不同家族成員都搞不清楚究竟女看護來自哪一個國家,說過古巴、巴拉圭、墨西哥……,卻虛偽的說當她是「家人」一樣看待,可見一斑。到了最後,誰得誰失,電影說的是一個家庭,美國觀眾看到的卻是一個國家,叫好叫座而不失落地,大概正源於此。
明報周刊,2019年12月16日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180的網紅煲劇廢噏Literal Nothi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廢噏10分鐘](無字幕) 處決聽眾 《 #神秘博士 》官方劇透實錄 《 #夏洛克 》日 劇新福爾摩斯 《 #精神變態日記 》變態驚懼喜劇? * 本片不設中文字幕, 不便之處, 敬請見諒。 ======================================= [廢噏10分鐘] https:...
新福爾摩斯netflix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沈旭暉國際政治夢工場】《神探白朗:福比利大宅謀殺案》:如何令Agatha Christie在地化?
偵探電影《神探白朗:福比利大宅謀殺案》(Knives Out)在美國叫好叫座,雖然本人是偵探小說、電影迷,但看過電影後,對這樣的口碑,還是感到有點錯愕。畢竟這電影情節並不複雜,也不大算是奇情,又缺乏新時代那些數碼追兇元素,為什麼卻令人耳目一新?到了香港,魔法能否再次展現?
致敬、懷舊與品牌:香港譯名的潛意識
電影在台灣翻譯作《峰迴路轉》,大陸直譯《利劍出鞘》,香港的譯名,明顯要製造一種刻意的誤會,除了令人想起新福爾摩斯、Agatha Christie系列,也符合懷舊經典的慣例。電影格局本身,明顯是向Agatha Christine這位偵探小說女王致敬,片中的私家偵探、以法國名字命名的白朗(Benoit Blanc),雖然性格並不鮮明,但依然像Agatha Christine的比利時偵探Hercule Poirot(但經常被誤會為法國人)。至於兇案發生後,關聯人物每一個人都有嫌疑的劇情,更是《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謀殺案》一類Agatha Christine經典必備。但假如沒有片名的提示,可能不少香港觀眾,根本一頭霧水。
電影另一個特色是懷舊。「福比利大宅」,就像香港迪士尼樂園的原創遊戲「迷離莊園」,莊園主人作為已發達的偵探小說大師,把搜羅到的奇珍異寶、富異國風情的大小擺設,都放在家園內;莊園同時又與世隔絕,實在只適合出現於童話式謀殺世界,符合密室謀殺、異域場景的套路。但與此同時,大宅也符合我們對舊世界的浪漫想像,例如近年另一部電影《布達佩斯大酒店》,不能算是偵探情節,但講述匈牙利由盛而衰的過程,如何影響上流社會生活,就很觸動人心。布達佩斯大酒店、福比利大宅,豈不是異曲同工?今時今日,科技越是發達,其實我們的潛意識,越是期待這種久違的感覺;為什麼香港迪士尼的原創會是「迷離莊園」,可能也是同一道理。
莊園豪門恩怨,在21世紀復活
說到底,《神探白朗》與其說是偵探電影,倒不如說是豪門恩怨的懸疑版。富豪家族的每一個後人都各懷鬼胎,男的偷食、女的只靠父幹,年輕人都是「廢青」,接班人又不爭氣,只知道變賣父親無形資產,所以都有動機謀財害命。這樣的情節,對香港人自然毫不陌生,從古裝的《宮心計》,到近日某大型飲食集團太子女「放棄年輕人」的爭議言行,在在反映了大家族的水很深。相較下,美國人的橋段,只是小巫。但近年西方復興了不少莊園電影,《重返布萊茲海德莊園》 (Brideshead Revisited,舊譯《故園風雪後》)尤其經典,直接令中國內地土豪興起「莊園熱」,而就算是Netflix講述英女王的劇集《The Crown》,其實也是同一套路。時代不同了,反而嚮往昔日榮光,就像007電影也要回到莊園致敬,慨嘆占士邦已經跟不上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新時代。
Agatha Christie的小說和改編電影,即使在她那個年代,也經常被批評為「離地」。她本人喜歡周遊列國,坐郵輪、搭鐵路,當時都是半貴族玩意,所以小說雖然充滿非洲、東南歐、中東等異國風情,卻不容易切入貧苦大眾的視角;雖然英國王太后也是Agatha Christine粉絲,卻為這系列作品增添了濃濃的階級性。但這種離地感,放回21世紀的美國莊園,不知道為什麼,卻仿佛沒有這麼離地:家族成員各有死穴,都是現實世界常見的事,而孤立在現實世界之外的大宅,其實在當代美國,不一定是豪富象徵,不少偏遠地區的大宅其實很便宜,只是年久失修,打理費用高昂,沒有昔日英國貴族莊園那份造作,反而多了平民的諧趣。就像福爾摩斯走進當代倫敦,豈非也變得平民得多?
拉丁美洲新移民,或成最大贏家
經過這個21世紀美國的在地化手術,《神探白朗》真正要探討的社會議題,反而是新移民、非法移民一類,而這正是特朗普時代,整個美國政壇的熱話。電影的富豪最終修改遺囑,把全副身家送給照顧他的女看護,固然反映他對親生兒女的失望,而那位先天身體機能「不能說謊」的看護那份真誠觸動了他,但同時,這不合今天常理的安排,也是自由主義者眼中「真美國夢」的彰顯。所謂美國精神,從前是白手興家、用人唯才,此所以新大陸才成為全球無數移民趨之若鶩的終極目的地;固然有不少人混水摸魚走進來,或拖男帶女的全家移居,但正因為這樣,才令美國盡攬天下英才,整體而言依然是化算的。當特朗普一刀切推崇本土優先,卻可能令上述美國優勢所在一併切割掉,這正是傳統精英的憂慮。
我們必須了解這背景,才能領會電影中女看護的代表性。她來自拉丁美洲,母親以非法入境身份逾期居留,根據特朗普政府的施政,理應一早遣返,而女看護總是投鼠忌器,就是因為有這個家庭包袱。與此同時,她努力工作,不顧富豪家人的白眼,乃至不求回報,卻正是昔日美國新移民的核心價值所在,最終天降橫財,充滿象徵意義。富豪本人也是白手興家的樣板,靠的是寫小說,反映「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美國精神,所以他能欣賞女看護,從中看到自己的過去,作為一種傳承。不像他的親生兒女,已經充滿暴發戶心態,口頭上可能也會說一些平權輕語,作為爐邊夜話內容,實際上對新移民、少數族裔充滿歧視。不同家族成員都搞不清楚究竟女看護來自哪一個國家,說過古巴、巴拉圭、墨西哥……,卻虛偽的說當她是「家人」一樣看待,可見一斑。到了最後,誰得誰失,電影說的是一個家庭,美國觀眾看到的卻是一個國家,叫好叫座而不失落地,大概正源於此。
明報周刊,2019年12月16日
新福爾摩斯netflix 在 MenClub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神劇推薦】坂本龍一配樂的《黑鏡》第五季單元“Smithereens”
Netflix其中一個最高收視的科幻驚慄劇《黑鏡》終於推出第5季,6月5日週三就上架,黑鏡作為一個另類洗滌心靈的故事,透過科技帶來21世紀人類偏執的驚慄異象。第五季重質不重量,只有3集的故事,但當中故事和人物都非常高質,特別推薦講講其中一集故事“Smithereens”此集由《新福爾摩斯》(Sherlock)飾演奸角的Andrew Scott和《蜘蛛俠3》的毒魔(Venom)Topher Grace主演,內容並非特別公開得詳盡,但有一點非常吸引,此集的配樂搵來日本音樂大師坂本龍一負責,睇劇都聽到大師級的音樂,有Netflix的話豈能錯過?
新福爾摩斯netflix 在 煲劇廢噏Literal Nothi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廢噏10分鐘](無字幕)
處決聽眾
《 #神秘博士 》官方劇透實錄
《 #夏洛克 》日 劇新福爾摩斯
《 #精神變態日記 》變態驚懼喜劇?
* 本片不設中文字幕, 不便之處, 敬請見諒。
=======================================
[廢噏10分鐘] https://bit.ly/2HYZ4Ik
[煲劇雜碎] 影片列表: https://goo.gl/xFjAVZ
如果對任何閃電俠的觀看次序有疑問可參看以下影片:
DC漫畫改編電視劇-Crossover 角色客串集數 - 觀看次序大總覽 https://youtu.be/cC5s9pCUABY
另有-簡介/背景介紹/簡評(無劇透)-煲劇指南:
DC漫畫改編電視劇-煲劇指南 : https://youtu.be/JfAP5XDtFYY
更多DC漫畫改編電視劇影片可參看以下影片列表:
DC漫畫 電影/電視劇集: https://goo.gl/rp8FYl
更多Marvel漫畫改編電視劇影片可參看以下影片列表:
Marvel 漫畫改編電影/電視劇集: https://goo.gl/9I50qz
更多-歐美劇集介紹影片可參看以下影片列表:
煲劇指南-背景介紹/簡評(無劇透): https://goo.gl/WZx5TX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iteralNothin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18ApDPrve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