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3/29
* 【被中國制裁美官員:受寵若驚】
中國外交部週六晚間宣佈,針對美國、加拿大「基於謊言和虛假信息」對中國新疆有關人員和實體實施單邊制裁,決定制裁三位美國、加拿大人員和一個實體,其中包括USCIRF主席曼欽和和副主席伯金斯(Tony Perkins)。
被中國制裁美官員:受寵若驚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329-1134955?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中國總理李克強上週參觀為阿迪達斯Adidas和耐克Nike等運動品牌供應原料的中德合資化工廠巴斯夫(BASF),由於相關品牌被捲入近期的「新疆棉之爭」風波,這趟行程引發不同解讀。
分析認為,李克強此舉並非出於支持受影響品牌,但從側面表明中國不會因政治糾紛而放慢開放步伐,依然歡迎外企到華投資。
李克強上週四和週五赴江蘇考察,走訪當地製造企業、社區和大學。他在週五前往由中國石化和德國巴斯夫集團合資設立的揚子石化—巴斯夫工廠,這家企業為阿迪達斯(Adidas)和耐克(Nike)等品牌提供化工原料。根據巴斯夫官網,阿迪達斯跑鞋中使用了巴斯夫研發的發泡材料。
中國官媒並未披露上述行程,但網民在微博等社交媒體貼出李克強到訪工廠的照片和視頻。
新疆棉風波中李克強突訪受影響外企 分析:表明中國不會因政治糾紛放慢開放 https://www.zaobao.com/znews/greater-china/story20210329-1134838?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昨天(28日)證實,聯合國正與中國展開「嚴肅的談判」,以期聯合國官員能在不受到任何限制的情況下,獲准進入新疆。
據路透社: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上個月,與組團訪疆有關的談判已經開始,但尚未達成協議。
* 【埃及媒體:長賜號已向北移動17米】
埃及媒體:蘇伊士運河擱淺的貨輪「長賜號」已開始移動,船隻已經向北移動了17米。埃及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主席表示,目前已為擱淺的貨輪制定了多套救援預案。
* 蘇伊士運河擱淺多日的「長賜號」仍未起浮,埃及當局決定出動更多艘拖船來協助這艘巨型集裝箱船脫淺。
今晚再嘗試一次讓長賜號脫淺起浮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329-1134954?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印尼國家石油公司(Pertamina)煉油廠發生爆炸,引發大火濃煙。目前確認五人受傷,約950人緊急疏散。
印尼煉油廠爆炸5人傷逾900人疏散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329-1134934?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披露,美國正制定如何反擊中國的策略,並指中國的行為對美國的安全和繁榮構成威脅。
美商務部長:正制定策略反擊中國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329-1134961?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戴琪:美國暫不取消對華進口商品關稅】
47歲的戴琪是第一個擔任美國貿易代表的亞裔。她獲民主和共和兩黨認可,參議院以98票贊成,0票反對,壓倒性通過了她的提名。戴琪上任後已面對來自美國企業的壓力,它們希望早日化解美中之間的貿易摩擦。
* 首批中國科興公司研制的冠病疫苗昨天(28日)運抵薩爾瓦多。中國駐薩爾瓦多大使歐箭虹和薩衛生部長阿拉比等到機場迎接。
首批中國科興疫苗運抵薩爾瓦多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329-1134948?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騰訊音樂股價3月25日觸及開年來最低值,當日股價跌幅12.17%。前一日,騰訊股價大跌27.08%,近兩日市值已蒸發383億美元(515.77億新元)。
騰訊音樂兩日蒸發2400億人民幣市值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329-1134939?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花旗集團認為,在美國掛牌交易的中資科技公司股份遭遇拋售,與它們的基本面無關,並造成了一個更大的買入機會。
花旗:在美中國科技股被拋售無關基本面 提供買入良機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329-1134956?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巴西總統涉侮辱女記者 需賠償精神損害】
根據法新社星期六(3月27日)掌握的一份法庭文件,巴西總統博索納羅被令向一名曾被他出言侮辱的女記者賠償2萬巴西雷亞爾(約4676新元)。
博索納羅去年2月曾暗指《聖保羅頁報》的女記者梅洛向一名消息人士提供性服務,以換取關於他的負面新聞。
聖保羅法院本月16日裁定,博索納羅的言論損害了梅洛的聲譽,造成精神損失,並要求他作出賠償。
梅洛曾在2018年巴西總統選舉期間,針對一個於通訊應用WhatsApp上詆毀博索納羅對手的組織進行一系列調查報導。
* 【薛之白:《無依之地》究竟講了什麼】
曾有新聞報導過,有新疆牧民不願接受定居生活,仍然堅持傳統的轉場放牧。如果說那些牧民所代表的,是前現代的傳統生活對現代性的抗拒,電影中的「遊牧民」,則都來自於現代社會,卻選擇了回到自然。他們起初雖是被迫上路,但漸漸習慣了自由,便也不想再返回城市。
電影描繪的生活狀態,並非在任何國家都能發生,要有廣闊的地理環境和深植的自由傳統,缺一不可。對新加坡來說,國土面積的限制顯而易見。而對於中國,雖然有與美國一樣的廣袤山川,但中國人的價值觀畢竟是世俗的、務實的,「詩與遠方」是財務自由後才能擁有的生活。畢竟,很少有人願意過著遷移不定的日子,更不用說看開生與死。
撇開那些政治紛擾,《無依之地》確是一部值得看的影片。它不是憤怒的控訴,也不是虛偽的浪漫,而是既殘酷又詩意的真實。「在路上」並不能打破令人絕望的「現代性鐵籠」,但「上路」本身,又何嘗不是給絕望的生活賦予新的意義?
* 【于澤遠:中國反制西方的底氣】
中國敢於制裁對手的底氣,首先來自不斷增長的經濟實力。冠病疫情以來,世界經濟遭受重創,中國經濟增速率先由負轉正,今年更將經濟增長目標定在6%以上。中國和西方圍繞新疆問題的博弈主要在政治層面,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限。
* 【耐克在中國網購平台辦促銷運動鞋秒速售罄】
因新疆棉花遭點名可能被抵制的運動鞋美國品牌耐克Nike前天(26日)在中國網購平台展開促銷活動,其中一款新型女子運動鞋在開賣前就已經吸引超過34萬人預購,正式開賣一秒後便售罄。
* 【埃及開羅10層高公寓突倒塌 釀18死24傷】
繼上週五(3月26日)發生火車相撞造成逾百死傷後,埃及首都開羅一幢10層高的公寓週六(27日)凌晨突然倒塌。當地傳媒報道,事故已造成18死24傷。事故起因仍然未明。
* 【中國電動車蔚來臨時停產:晶片短缺超預估】
智能電動汽車公司蔚來汽車(NIO)由於半導體短缺,決定從3月29日起暫停「江淮蔚來」合肥製造工廠的汽車生產活動五個工作日。
* 【印尼一天主教堂疑遭自殺式炸彈襲擊 多人受傷】
印尼南蘇拉威西省首府望加錫(Makassar)一座天主教堂今天(3月28日)疑遭自殺式炸彈襲擊,一人在教堂外引爆身上炸彈,造成九人受傷。
* 【12國軍方譴責緬甸軍方血腥鎮壓平民】
包括美國、英國、日本、韓國在內的12國軍方領導人聯合譴責緬甸使用武力鎮壓手無寸鐵的平民。
法新社引述一個觀察組織說,緬甸安全部隊昨天(3月27日)殺死至少90人。這是本次緬甸政變以來,最血腥的一天。
這次罕見的聯合譴責聲明在鎮壓行動後發表。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村上春樹 #文學 #推薦書 ──── 你聽過「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為何說「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本集我們繼續講述伊格言老師的文章:「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伊格言說:《國境之南,太...
「日本女子大學阿淺」的推薦目錄:
- 關於日本女子大學阿淺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日本女子大學阿淺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日本女子大學阿淺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日本女子大學阿淺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本女子大學阿淺 在 yentim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本女子大學阿淺 在 [遊記]日本女子大學.看完「阿淺來了」特地來朝聖 的評價
- 關於日本女子大學阿淺 在 成瀨仁藏在土倉庄三郎的引薦下與廣岡淺子見面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日本女子大學阿淺 在 阿淺來了》完美收官創造新世紀晨間劇收視率記錄 - KK閱讀 的評價
- 關於日本女子大學阿淺 在 [心得] あさが来た(阿淺來了) 全劇心得 的評價
- 關於日本女子大學阿淺 在 [心得] あさが来た第19.20週- 看板Japandrama | PTT影音娛樂區 的評價
- 關於日本女子大學阿淺 在 [LIVE] 晨間劇阿淺第40集- japandrama | PTT娛樂區 的評價
日本女子大學阿淺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盧斯達:龍應台深得國學精髓 只有最膚俗的「和平觀」】
在英殖末年,龍應台是在香港中文教育裡面被捧得很高的人物。良師益友都把她的東西視為知性讀物推介給後輩;在回歸中國前後的過渡懵懂時期,香港上一代知識青年對龍應台也是有一種懵懂的好感。所謂懵懂時期,就是心志還在孩童階段,對自己在世界的定位十分含糊,也因此對外部事物的鑑賞力,有著與年齡相稱的膚淺。也就是這種膚淺,才會覺得龍應台那種風格和定論人畜無害和知性。
依然是談論龍應台早前的「我反戰」貼文,這在台灣內部引出很多異議,而香港則只看到陶傑和李怡有談論的觸覺。無論如何,「和平」總是沒錯的。龍裝模作樣的反戰表述,就涉及一個中國學問的一個傳統問題——中國人在「西力東漸」以來,就自我定位為受害者,也因此錯誤以為自己向來是歡迎和平的;也接連將中國多年來的文化和歷史,解讀為多年來的平靜與和平被打破。
例如孫文生平的最後一個公開演講,就是在神戶高等女子學校,題為《大亞洲主義》。孫文在死前還是有泛亞主義的夢想,希望日本和中國聯合起來「興亞」;他壟統地將東方文明視為講仁義道德的「王道」文明,而西方近代則是講物質和槍炮的「霸道」文明。在具體的歷史脈絡中,在歐帝國主義陰影下的人,自然要化解天朝瓦解導致的內心痛苦,於是便如此解讀自身的過去,所以「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那說法真是永遠沒有錯。因此在往後的一百年,中國人即國共雙方,也抱持「中國是沒有帝國主義,一直都是和平」的歷史觀。
然而魯迅早就說過,在翻書的時候發現每一頁歷史書寫的都是「吃人」。這也不僅是隱喻,而是每凡打仗,人口大糧銳減、吃人遭吃的事情還是不絕於史。而中央集權的統一王朝不斷輪迴出現,也似乎並沒有令這片土地有多「和平」。體制內的歷史學家葛劍雄曾寫過一篇很大膽的論文,從傳統的「正統王朝」數起,由秦、漢、西晉、隋、唐、元、明數到清,發現實際「統一」的時間只有一半時間,甚至更少的33%,打破了「統一是常態,分裂是異常」的傳統說法;而更重要的是,如果不發動「統一戰爭」,則統一時期「連33%都沒有」。
從具體觀察可知,中國一直以來未必很統一;過程絕不和平,則幾乎是肯定。然而由周人入主中原以來產生的中國學問,便是一種帝國主義學問,也就是對侵略的文飾和歌頌,令中國文化下的人,往往以為自己是和平的;不管是中國士大夫多數認為「三代」是和平、孫文認為東方是和平,或龍應台認為自己在反戰,也是一脈相承。例如儒家製造了堯禪讓給賢君、政權在聖王之間和平流轉的神話,莊子則針鋒相對地在《盜跖篇》予以瓦解,指出現實是「黃帝不能致德,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堯、舜作,立群臣,湯放其主,武王殺紂。自是之後,以強陵弱,以眾暴寡。湯、武以來,皆亂人之徒也」,一點也不和平,聖王全部是亂臣賊子出身。
一切侵略其實都是「內戰」
然而黃帝是「炎黃之孫」的象徵源頭,他和蚩尤等九黎部落尚且談不攏而導致戰爭,殺人無數;然而勝者為王,此極不和平的歷史事件,以蚩尤的傳說形象不斷妖魔化告終;非信史時代的傳說,預示了信史時代的歷史模型。秦朝攻打百越,又是殺人無數,但也被歌頌為「擴大中國疆域」的好戰爭;儒生比較愛漢朝,但漢武帝也主動攻打了一直維持「兩制」的南越國,以及其他鄰近地區。然而戰爭完結之後,天朝對外圍地區的內化和吸收,則被視為和平的推進;漢人佔據非漢人的土地,則是「王化」的擴展,亦可說是王道遍佈宇宙的進程。戰爭者同時是和平者,大戰爭等於大和平。中國傳統的歷史哲學,已經有一點馬克思式辯證法和「new speak」的味道。
所以這個邏輯推向極端的話,中國其實沒有戰爭過,因為寰宇一體,並無內外之分,一切侵略其實都是「內戰」,也是應然的,是一個支條綁成束棒、世界由分裂走向統一的過程。因此事實上並沒有和平和戰爭之分。中國傳統學問中的道德心性,和大政治是截然而分的兩個層面。不殺人乃至仁義禮智,都是個人道德修養範圍,但如果是一族侵略一族,則反而是神聖的,是令國家擴大的好事;個人範圍的道德心性,對國家大事沒有指導和制約作用。
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主權和統一,比起個人和人權更重要。這在西方國家的政治現實,也許亦是如此,但中國只是說得更赤裸,內部也沒有任何現代化孕育的制約機制。為了國家統一和擴大,殺多少人都是值得,仁義禮智的個人教誨在事關國家統一的場域下,不會發揮作用;正如蔣介石也是得人心的,為了不給日本人拿走他的統一,死多少人也是必需的代價。而古世以來,和平和戰爭是在一個你中有我的混沌概念之中。和平不是由和平而來的,而是鎮壓到沒有反抗之後的眾人衰弱狀態。也就是古代人和現代人的和平觀並不一樣。中國解決「所有人與所有人戰爭」的那個自然狀態的方案,是聖王擁有一切權力,在國境之內只有一個人,只有一個公民,即皇帝本人,其他人民都是無權者,那就沒有爭端,那就是和平。而怎樣削弱所有人導致他們沒有權力?方法就是戰爭。
所以龍應台在說和平,用一堆歐洲的文化名詞來染出一個文青的文字氛圍,然而自由世界的敵人,何嘗不也是想要「和平」?只是對方觀念中的那個「和平」,是持續的戰爭、持續的鎮壓、持續的緊急狀態。龍應台的言論為何給人一種深刻的偽善感,並不只是她表層消費的那些歐陸文化名詞,不只這樣,那種偽善是來自中國傳統,是戰爭者以為自己是和平者的古老傳統。龍是在敗者那方,即中華民國那一方,所以她就像孫文一樣,認為自己是和平的、反戰的;然而這只是掠食者被更高的掠食者掠食之時,就開始講起仁義道德和小確幸。事實上中國人在台灣島內的鎮壓,亦異常慘烈。
禮讚墨索里尼
這不獨是中國文化的問題,任何深厚悠久的文明,都具有這種蠻性。在歐洲,例如龍應台帖文裡面充滿甜膩味道的維也納,或者奧地利本身,就充滿戰爭的古性。奧地利出了希特勒不說,在納粹德國崛起擴張的時候,奧地利人有很多都是熱烈歡迎,泛德意志主義只是表徵,更深層的是一種期待「王者帶來永久和平」的渴望。也因此,他們同時是戰爭和政治狂熱,但也是「和平主義者」。
奧地利也出了佛洛伊德,佛洛伊德的創見是開始觀察人類潛意識的混沌和原始一面,雖然他的表層也是用人文和理性將之克制,作為治療;而瑞士人榮格則是「反向地繼承」他,非常反感佛洛伊德那怕只是餘緒的理性主義;據說榮格認為希特拉是「是一位巫醫、一具神靈之器、一位半神半人,甚至根本就是一則神話」,認為他在世界的作用,就像巫師在原始社會一樣,引發出所有人的原始一面和潛意識本能。
這些都是歐陸的大學者、大文化人,但「絕對的戰爭亦即絕對的和平」的古老概念,對他們也是充滿誘惑。榮格這樣回顧:「當希特拉攫取了權力時,我非常清楚地看到,集體歇斯底里已經在德國發作了。但我還是情不自禁地對自己說:這畢竟是德國,一個具有道德感、遵守紀律的歐洲文明國家。因此,在我看來,這場明顯的群眾運動最終結果仍然是不確定的,正如元首的形象首先讓我感到,他僅僅是善惡兼具的存在⋯⋯像我的許多同時代人那樣,我有我的懷疑。」有趣的是身為猶太人的佛洛伊德,也禮讚墨索里尼是「統治者中的文化英雄」。
羅馬帝國和中華帝國的偉大意識,到了現代還是不斷發揮作用。例如活動到戰後的神秘主義兼納粹主義者 Savitri Devi,對希特拉便是頂禮膜拜,她用自身的文化信仰去解釋希特拉形象的方法,跟佛洛伊德和榮格也十分類似。Devi 簡單來說就是將印度教和納粹主義融合,在她的作品《The Lightning and the Sun》裡面,她根據印度教的說法,將歷史分為黃金時代、銀器時代、銅器時代乃至黑暗時代 (即現在)。基本上跟中國傳統認為世界是在一個不斷的衰竭狀態是一樣的;另外她將偉大的領袖分為三種,一種是「處於時間裡面」,代表是成吉思汗,即書題的「雷電」,帶來毀滅;第二種是「處於時間以外」,代表是埃及十八王朝法王阿肯那頓,代表書題的「太陽」,他的主要事跡是發起大改革,是一個抵抗時代衰竭宿命的仁慈形象,也很像中國古代「興滅繼絕」的那句話;第三種便是「抵抗時間者」,例子是希特拉, Devi 認為希特拉同時融合了雷電和太陽、毀滅與創造,是可以將世界由衰竭由拯救出來的神人。這跟榮格所說的希特拉「善惡兼具」的說法,竟然異常雷同。
從中國人到歐洲人,甚至非洲,這種深古的渴望都是共通,對一個無法用世俗道德 (仁義禮智) 解釋的強大領袖、一個神王,都是充滿了內心的渴望。歐洲乃至世界的統一,就是終極和平,基本上和共產主義認為要渡過血污海,到達天國的理想一樣。他們理性上知道他會帶來戰爭,但也渴望和平——即佛洛姆所說的人恐懼自己的自由,而「和平」就是自由被剝奪之後的坦然。聽來非常弔詭,但這就是人的民俗心靈。因此後來 Karl Popper 大力鞭韃的左派推崇的「劃一齊整解決方案」,便是古老文明所共享的異型,也是有一個追求大和平,同時在追求大戰爭的心理模式。
偽善的最高境界
於是回到龍應台。她肯定覺得自己被那麼多人炮轟很無辜,但又要保持優雅,不能表露出自己感到不快的實況。說到底,提倡和平有甚麼不對?然而偽善的最高境界,便是不知道自己偽善。而這種最高境界的偽善,不是單憑裝模作樣的天性就可以煉就,你必須承接古老世界的文化傳統,才能養出惡之華。就像要養出異型,必須有人類和抱臉蟲,缺一不可。她,或所有中國文人的問題,是不明白自己文化的好戰天性,誤以為自己十分和平,缺乏哪怕是一絲的反省。
一個文化長期在內部殖民邏輯之下孕養,對和平和戰爭的觀念都會變得極有辯證法味道,它的「和平觀」也只能是膚俗的——他們認為有一隻天真的貓、一張破沙發、有一堆「文明細節」、讀著書、喝著咖啡,就是和平——而事實上是被納粹佔領的巴黎,也做得到,也一樣具有法式文化風情,然而那是一個永久鎮壓的場景,而肯定當時法國也有很多人說不要打仗,邱吉爾底下的英國人也是,為甚麼要跟納粹地下反抗、打游擊,甚至是開戰,毀滅那麼多年累積的文明細節?事實上如果你只是想要喝咖啡和看書的話,來香港也能享受到,但沒有人可以說香港現在這個樣子就很和平。
日本女子大學阿淺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盧斯達:龍應台深得國學精髓 只有最膚俗的「和平觀」】
在英殖末年,龍應台是在香港中文教育裡面被捧得很高的人物。良師益友都把她的東西視為知性讀物推介給後輩;在回歸中國前後的過渡懵懂時期,香港上一代知識青年對龍應台也是有一種懵懂的好感。所謂懵懂時期,就是心志還在孩童階段,對自己在世界的定位十分含糊,也因此對外部事物的鑑賞力,有著與年齡相稱的膚淺。也就是這種膚淺,才會覺得龍應台那種風格和定論人畜無害和知性。
依然是談論龍應台早前的「我反戰」貼文,這在台灣內部引出很多異議,而香港則只看到陶傑和李怡有談論的觸覺。無論如何,「和平」總是沒錯的。龍裝模作樣的反戰表述,就涉及一個中國學問的一個傳統問題——中國人在「西力東漸」以來,就自我定位為受害者,也因此錯誤以為自己向來是歡迎和平的;也接連將中國多年來的文化和歷史,解讀為多年來的平靜與和平被打破。
例如孫文生平的最後一個公開演講,就是在神戶高等女子學校,題為《大亞洲主義》。孫文在死前還是有泛亞主義的夢想,希望日本和中國聯合起來「興亞」;他壟統地將東方文明視為講仁義道德的「王道」文明,而西方近代則是講物質和槍炮的「霸道」文明。在具體的歷史脈絡中,在歐帝國主義陰影下的人,自然要化解天朝瓦解導致的內心痛苦,於是便如此解讀自身的過去,所以「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那說法真是永遠沒有錯。因此在往後的一百年,中國人即國共雙方,也抱持「中國是沒有帝國主義,一直都是和平」的歷史觀。
然而魯迅早就說過,在翻書的時候發現每一頁歷史書寫的都是「吃人」。這也不僅是隱喻,而是每凡打仗,人口大糧銳減、吃人遭吃的事情還是不絕於史。而中央集權的統一王朝不斷輪迴出現,也似乎並沒有令這片土地有多「和平」。體制內的歷史學家葛劍雄曾寫過一篇很大膽的論文,從傳統的「正統王朝」數起,由秦、漢、西晉、隋、唐、元、明數到清,發現實際「統一」的時間只有一半時間,甚至更少的33%,打破了「統一是常態,分裂是異常」的傳統說法;而更重要的是,如果不發動「統一戰爭」,則統一時期「連33%都沒有」。
從具體觀察可知,中國一直以來未必很統一;過程絕不和平,則幾乎是肯定。然而由周人入主中原以來產生的中國學問,便是一種帝國主義學問,也就是對侵略的文飾和歌頌,令中國文化下的人,往往以為自己是和平的;不管是中國士大夫多數認為「三代」是和平、孫文認為東方是和平,或龍應台認為自己在反戰,也是一脈相承。例如儒家製造了堯禪讓給賢君、政權在聖王之間和平流轉的神話,莊子則針鋒相對地在《盜跖篇》予以瓦解,指出現實是「黃帝不能致德,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堯、舜作,立群臣,湯放其主,武王殺紂。自是之後,以強陵弱,以眾暴寡。湯、武以來,皆亂人之徒也」,一點也不和平,聖王全部是亂臣賊子出身。
一切侵略其實都是「內戰」
然而黃帝是「炎黃之孫」的象徵源頭,他和蚩尤等九黎部落尚且談不攏而導致戰爭,殺人無數;然而勝者為王,此極不和平的歷史事件,以蚩尤的傳說形象不斷妖魔化告終;非信史時代的傳說,預示了信史時代的歷史模型。秦朝攻打百越,又是殺人無數,但也被歌頌為「擴大中國疆域」的好戰爭;儒生比較愛漢朝,但漢武帝也主動攻打了一直維持「兩制」的南越國,以及其他鄰近地區。然而戰爭完結之後,天朝對外圍地區的內化和吸收,則被視為和平的推進;漢人佔據非漢人的土地,則是「王化」的擴展,亦可說是王道遍佈宇宙的進程。戰爭者同時是和平者,大戰爭等於大和平。中國傳統的歷史哲學,已經有一點馬克思式辯證法和「new speak」的味道。
所以這個邏輯推向極端的話,中國其實沒有戰爭過,因為寰宇一體,並無內外之分,一切侵略其實都是「內戰」,也是應然的,是一個支條綁成束棒、世界由分裂走向統一的過程。因此事實上並沒有和平和戰爭之分。中國傳統學問中的道德心性,和大政治是截然而分的兩個層面。不殺人乃至仁義禮智,都是個人道德修養範圍,但如果是一族侵略一族,則反而是神聖的,是令國家擴大的好事;個人範圍的道德心性,對國家大事沒有指導和制約作用。
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主權和統一,比起個人和人權更重要。這在西方國家的政治現實,也許亦是如此,但中國只是說得更赤裸,內部也沒有任何現代化孕育的制約機制。為了國家統一和擴大,殺多少人都是值得,仁義禮智的個人教誨在事關國家統一的場域下,不會發揮作用;正如蔣介石也是得人心的,為了不給日本人拿走他的統一,死多少人也是必需的代價。而古世以來,和平和戰爭是在一個你中有我的混沌概念之中。和平不是由和平而來的,而是鎮壓到沒有反抗之後的眾人衰弱狀態。也就是古代人和現代人的和平觀並不一樣。中國解決「所有人與所有人戰爭」的那個自然狀態的方案,是聖王擁有一切權力,在國境之內只有一個人,只有一個公民,即皇帝本人,其他人民都是無權者,那就沒有爭端,那就是和平。而怎樣削弱所有人導致他們沒有權力?方法就是戰爭。
所以龍應台在說和平,用一堆歐洲的文化名詞來染出一個文青的文字氛圍,然而自由世界的敵人,何嘗不也是想要「和平」?只是對方觀念中的那個「和平」,是持續的戰爭、持續的鎮壓、持續的緊急狀態。龍應台的言論為何給人一種深刻的偽善感,並不只是她表層消費的那些歐陸文化名詞,不只這樣,那種偽善是來自中國傳統,是戰爭者以為自己是和平者的古老傳統。龍是在敗者那方,即中華民國那一方,所以她就像孫文一樣,認為自己是和平的、反戰的;然而這只是掠食者被更高的掠食者掠食之時,就開始講起仁義道德和小確幸。事實上中國人在台灣島內的鎮壓,亦異常慘烈。
禮讚墨索里尼
這不獨是中國文化的問題,任何深厚悠久的文明,都具有這種蠻性。在歐洲,例如龍應台帖文裡面充滿甜膩味道的維也納,或者奧地利本身,就充滿戰爭的古性。奧地利出了希特勒不說,在納粹德國崛起擴張的時候,奧地利人有很多都是熱烈歡迎,泛德意志主義只是表徵,更深層的是一種期待「王者帶來永久和平」的渴望。也因此,他們同時是戰爭和政治狂熱,但也是「和平主義者」。
奧地利也出了佛洛伊德,佛洛伊德的創見是開始觀察人類潛意識的混沌和原始一面,雖然他的表層也是用人文和理性將之克制,作為治療;而瑞士人榮格則是「反向地繼承」他,非常反感佛洛伊德那怕只是餘緒的理性主義;據說榮格認為希特拉是「是一位巫醫、一具神靈之器、一位半神半人,甚至根本就是一則神話」,認為他在世界的作用,就像巫師在原始社會一樣,引發出所有人的原始一面和潛意識本能。
這些都是歐陸的大學者、大文化人,但「絕對的戰爭亦即絕對的和平」的古老概念,對他們也是充滿誘惑。榮格這樣回顧:「當希特拉攫取了權力時,我非常清楚地看到,集體歇斯底里已經在德國發作了。但我還是情不自禁地對自己說:這畢竟是德國,一個具有道德感、遵守紀律的歐洲文明國家。因此,在我看來,這場明顯的群眾運動最終結果仍然是不確定的,正如元首的形象首先讓我感到,他僅僅是善惡兼具的存在⋯⋯像我的許多同時代人那樣,我有我的懷疑。」有趣的是身為猶太人的佛洛伊德,也禮讚墨索里尼是「統治者中的文化英雄」。
羅馬帝國和中華帝國的偉大意識,到了現代還是不斷發揮作用。例如活動到戰後的神秘主義兼納粹主義者 Savitri Devi,對希特拉便是頂禮膜拜,她用自身的文化信仰去解釋希特拉形象的方法,跟佛洛伊德和榮格也十分類似。Devi 簡單來說就是將印度教和納粹主義融合,在她的作品《The Lightning and the Sun》裡面,她根據印度教的說法,將歷史分為黃金時代、銀器時代、銅器時代乃至黑暗時代 (即現在)。基本上跟中國傳統認為世界是在一個不斷的衰竭狀態是一樣的;另外她將偉大的領袖分為三種,一種是「處於時間裡面」,代表是成吉思汗,即書題的「雷電」,帶來毀滅;第二種是「處於時間以外」,代表是埃及十八王朝法王阿肯那頓,代表書題的「太陽」,他的主要事跡是發起大改革,是一個抵抗時代衰竭宿命的仁慈形象,也很像中國古代「興滅繼絕」的那句話;第三種便是「抵抗時間者」,例子是希特拉, Devi 認為希特拉同時融合了雷電和太陽、毀滅與創造,是可以將世界由衰竭由拯救出來的神人。這跟榮格所說的希特拉「善惡兼具」的說法,竟然異常雷同。
從中國人到歐洲人,甚至非洲,這種深古的渴望都是共通,對一個無法用世俗道德 (仁義禮智) 解釋的強大領袖、一個神王,都是充滿了內心的渴望。歐洲乃至世界的統一,就是終極和平,基本上和共產主義認為要渡過血污海,到達天國的理想一樣。他們理性上知道他會帶來戰爭,但也渴望和平——即佛洛姆所說的人恐懼自己的自由,而「和平」就是自由被剝奪之後的坦然。聽來非常弔詭,但這就是人的民俗心靈。因此後來 Karl Popper 大力鞭韃的左派推崇的「劃一齊整解決方案」,便是古老文明所共享的異型,也是有一個追求大和平,同時在追求大戰爭的心理模式。
偽善的最高境界
於是回到龍應台。她肯定覺得自己被那麼多人炮轟很無辜,但又要保持優雅,不能表露出自己感到不快的實況。說到底,提倡和平有甚麼不對?然而偽善的最高境界,便是不知道自己偽善。而這種最高境界的偽善,不是單憑裝模作樣的天性就可以煉就,你必須承接古老世界的文化傳統,才能養出惡之華。就像要養出異型,必須有人類和抱臉蟲,缺一不可。她,或所有中國文人的問題,是不明白自己文化的好戰天性,誤以為自己十分和平,缺乏哪怕是一絲的反省。
一個文化長期在內部殖民邏輯之下孕養,對和平和戰爭的觀念都會變得極有辯證法味道,它的「和平觀」也只能是膚俗的——他們認為有一隻天真的貓、一張破沙發、有一堆「文明細節」、讀著書、喝著咖啡,就是和平——而事實上是被納粹佔領的巴黎,也做得到,也一樣具有法式文化風情,然而那是一個永久鎮壓的場景,而肯定當時法國也有很多人說不要打仗,邱吉爾底下的英國人也是,為甚麼要跟納粹地下反抗、打游擊,甚至是開戰,毀滅那麼多年累積的文明細節?事實上如果你只是想要喝咖啡和看書的話,來香港也能享受到,但沒有人可以說香港現在這個樣子就很和平。
日本女子大學阿淺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村上春樹 #文學 #推薦書
────
你聽過「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為何說「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本集我們繼續講述伊格言老師的文章:「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伊格言說:《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算是村上長篇作品中奇幻色彩較淡的一部;但其中僅有的幾處帶有幻想性質的情節,卻恰恰都是小說的關鍵。
男主角阿始在婚前,在與島本在爵士酒吧中重逢之前,其實曾在街頭巧遇島本──他看見一位拖著腿走路的女人,背影與曾罹患小兒麻痺的島本一模一樣。於是他不由自主開始跟蹤她,卻始終沒能確認那是否就是島本。然而,跟蹤尚未結束,突然有個男人抓住了阿始的手臂,交給他一個白色信封,警告他不要插手,也不准追問;而島本就在此刻上了計程車,消失在人群中。阿始茫然收下白色信封,打開一看,信封裡裝著十萬日圓。這個信封,被阿始慎重地收藏在一個安全的地方。而在整整八年後,阿始與島本重逢,島本再次從箱根的別墅中不告而別後,阿始回頭去找這白色信封,卻赫然發現,白色信封居然也不見了。
伊格言分析,如果仔細檢視《國境之南》所有關於女主角島本的細節,由島本首次出現在爵士酒吧裡起算,我們會發現,小說中幾乎未曾出現島本與其他角色(除了阿始之外)較長時間的互動。而島本的現況與個人歷史,似乎都被那充滿神秘感的話語或死亡意象所隱蔽了。我們或許可以如此猜測:這位阿始的青梅竹馬,三十七歲,有著迷魅笑容的美麗女子,或許自始至終,極可能只是阿始心中的幻影。
這代表了什麼?伊格言說,前兩集中,我們已經證實了,絕對純粹的愛往往導致傷害與毀滅。這說來令人悲傷。而藉由十萬日圓的消失,村上春樹更將小說的世界觀進一步推向了更加虛無的方向。裝著十萬日圓的白色信封是對島本情感的唯一物證;然而物證卻消失了;唯有對島本的記憶保留了下來。換言之,在缺乏物證人證的情況下,這樣「絕對的愛」的記憶,卻也有可能只是幻影,只是虛構。
這強烈暗示了生命的本質:虛無。......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日本女子大學阿淺 在 yentim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次特別邀請才剛剛從韓國回來的「苡粽戲劇日記」的苡粽來為我們現身說法!!!我們兩個都是以「去韓國/日本居住過」的見解來跟大家分享我們的文化衝擊XD希望你們會喜歡囉^^
(*影片純屬我們個人的淺見,如有出入或是不一定的見解還請在留言處多多指教*)
1:01 日本/韓國 交換留學時 最不習慣的事
2:37 日本/韓國交換留學時 最喜歡的點?
6:04 日本/韓國交換留學時 最想念台灣的什麼?
9:55 日本/韓國交換留學時 看過最特別的景象?
14:27 日本/韓國交換留學時 KTV怎麼樣?
苡粽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KJdramadiary/
苡粽戲劇日記 http://iamiting1006.pixnet.net/blog
韓國,日本,韓國留學,日本留學,韓國交換學生,日本交換學生,梨花女子大學,東京國際大學,日韓文化,韓國文化,台灣旅遊,日本旅遊,留學生,日本語,日文,JLPT,日本旅行,日本自由行,旅行會話,日本潛規則,旅行用語,台灣,台灣阿嬤,台灣女生,台湾、台北、韓国、韓国留学、韓国交換留学生、韓国文化、カラオケ、日本留学、日本留学試験、日本交換留学生、日本交換留学、留学生、旅行、日本旅行、台湾旅行、Study in Korean, Study in Japan, Japanese, Korean, Exchange Student, Eating in Japan, Adventure in Japan, Travel in Japan, Japanese culture
日本女子大學阿淺 在 成瀨仁藏在土倉庄三郎的引薦下與廣岡淺子見面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日劇】關於《阿淺來了》中白岡淺的原型——廣岡淺子: 【淺子的教育事業與晚年】... ... 終於明治三十四年四月,日本第一所女子高等教育的設施——日本女子大學成立。 ... <看更多>
日本女子大學阿淺 在 阿淺來了》完美收官創造新世紀晨間劇收視率記錄 - KK閱讀 的推薦與評價
波瑠主演的NHK晨間劇《阿淺來了》播放完畢,最後一集收視率高達27%,全劇156集平均 ... 今井淺發揮商業才幹,成為當時為數不多的女性實業家,並設立日本首家女子大學的 ... ... <看更多>
日本女子大學阿淺 在 [遊記]日本女子大學.看完「阿淺來了」特地來朝聖 的推薦與評價
有圖有真相網誌版:https://osakaleo.pixnet.net/blog/post/336812759
因為看了「阿淺來了」,所以來到了日本女子大學:﹞
日本NHK晨間劇,已經讓我好幾次看完就衝去拍攝地朝聖!
上上上一檔的「小海女」,我一看完,馬上衝到岩手久慈和小袖海岸。
還有小時候看了「阿信」,長大後也追到銀山溫泉去了
還有,上上一檔的「多謝款待」,讓我在看完後,
再到大阪地鐵御堂筋線的心齋橋站時,抱著崇敬的心!
以前看這個車站,只覺得狹小又舊了點,和心齋橋好像不搭,
但,看完劇後再看到心齋橋站那拱型天井,
天啊!感謝當初蓋地鐵的所有有名、無名英雄們!
NHK的晨間劇都有一種魅力,
看完後都會想衝到拍攝地、故事發生地去朝聖!哈!
總之,就是這樣,我來到了阿淺﹝廣岡淺子﹞和成瀨仁藏老師創立的日本女子大學啦!
可能因為看完「阿淺來了」來朝聖的遊客不少,
警衛室滿有經驗的說簽名換證就可以進去參觀了!
﹝我之前去過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立教大學、明治大學、京都大學、
北海道大學...等,都是直接就走進去參觀XD,不需要登記換證什麼的。
可能日本女子大學規模不大,又是女子大學,所以進出校園有管制。﹞
真的覺得廣岡淺子很厲害!走在時代的先端!創立了這樣一間學校。
很可惜的是,這天成瀨紀念館沒有開放,好想多看些關於成瀨先生的事蹟啊!
然後進大門後右側,有一間木製禮堂﹝成瀨紀念講堂﹞,不大,很有時代風味,
感覺應該是劇中女子大學開學典禮時,阿淺演講的禮堂吧!﹝這個我不確定﹞
然後逛了大致逛了圖書館、食堂、生協...等。
我逛大學,最愛逛食堂和生協,因為可以吃到道地的平民B級美食,
還有買到該校的紀念品。XD
生協﹝類似我們台灣的學校合作社、福利社﹞真的很好逛
這次買了原子筆作紀念。
校園雖然不大,但想到這是阿淺爸爸捐出來的別墅地,就覺得也超大!
阿淺爸爸也很偉大啊!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479639384.A.0E0.html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