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聞每周水果日報📣
台灣疫情嚴峻,耀聞水果世界全力配合政府防疫政策👨⚕️👩⚕️
請各位朋友照顧自己也照顧他人,出門確實戴好口罩
沒事盡量不要外出與人群聚集,入店選購採實名制👨💻
為了讓各位減少外出與他人接觸的機會
耀聞揪甘心,情疫相挺💪
推出本週優惠活動商品‼️‼️
【日本山梨縣溫室水蜜桃】
原盒6玉價格 NT$1,781(#一起防疫💪)
擁有夢幻夏日逸品美稱的水蜜桃抵達耀聞☀️
產自水蜜桃之鄉美名的山梨縣
由於山梨縣高山環繞、日照充足、水源乾淨且晝夜溫差大
栽種出來的水蜜桃果皮粉嫩吹彈可破、果肉細緻綿密甜度高
濃郁的香氣搭配多汁的口感堪稱豪華的水果饗宴🍑
PS▸水蜜桃必須於乾燥通風的環境下冷藏,放置底部稍軟再作食用甜度較高呦。
【日本島根縣珍珠葡萄】
✨單件包裹即享免運優惠✨
原盒2公斤3L大果規格 NT$2,300(約莫八串)
珍珠葡萄知名產地之一,外表有如珍珠般的光澤與質感
外型雖小,但彷彿把所有葡萄的精華都濃縮在了一起
最高甜度可達20度以上‼️
獨特的香檳氣息配上特殊的外型以及討喜的模樣
絕對是您最高級的送禮選擇💕💕
❣️PS▸凡購買島根珍珠葡萄再加贈2包日本長野縣產鴻喜菇 讓您增強抵抗力💪
採全程控制溫度、濕度栽培的精緻菇類,在無菌環境下接菌,
其菌絲培養週期較長,整個生產流程必須非常乾淨、嚴謹;
完全不使用農藥、化學肥料,是相當環保、自然、健康的養生菇。
【日本長野縣須高麝香葡萄】
原箱五公斤9房規格
散拆一房約莫( 550 公克上下) NT$2,500(#運費耀聞吸收)
日本麝香葡萄則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葡萄之一✨✨
長野縣須坂市、小布施町和高山村三地總稱為「須高地區」
少量雨水搭配清澄的水源和優良的土質💦
良好的地理環境孕育出長野縣麝香葡萄,猶如綠翡翠般的亮眼色澤
顆顆圓潤飽滿,外型看起來和一般葡萄無異
吃起來卻是顛覆了對葡萄的傳統印象
麝香葡萄本身皮薄、無籽
口感脆中帶點Q勁,入口清爽的花香、帶有濃郁的荔枝香味😋
【山梨縣貓眼葡萄】
單托重量為 400 公克
被譽為 #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果物之一
是巨峰葡萄和麝香葡萄結合的迷人果物
完美融合了巨峰葡萄碩大飽滿果實💦和麝香葡萄的清爽果香🌱
皮薄無籽、高甜多汁、將晶瑩剔透的果肉放入口中,
甜美獨特的滋味更是立刻擄獲饕客的味蕾
是當之無愧、不可多得的頂級名品🤤
-
🍑🍒🍈🍓🍇🍉🍌🍋🍊🍎
-
【 訂 購 專 區 】
耀聞地址│ 臺中市南屯區公益路二段931號
連絡電話│ 04 2382 1555
私訊訂購│ m.me/greatfruit0714
-
🍑🍒🍈🍓🍇🍉🍌🍋🍊🍎
台中市區親送服務🚗
外縣市配合24H黑貓宅急便快送❤️
每日空運到港新鮮水果
點點手指頭新鮮水果送上門👍
#網美牆 #水果牆 #水蜜桃 #Peach #もも #山梨縣 #Yamanashi #やまなし #葡萄 #grape #珍珠葡萄 #鴻喜菇 #麝香葡萄 #マスカット #Muscat #貓眼葡萄 #ピオーネ #Pione #台中水果 #台中美食 #水果 #フルーツ #fruit #水果禮盒 #送禮首選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建築之美與歷史 第10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由館方館說員 #陳信鈞,帶著大家認識此館的建築與整個國立臺灣博物館成立的歷史。 國立臺灣博物館成立於1908年,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當時的日本和西方國家,對於博物館的想像經常是從殖產興業的展示...
「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果物之一」的推薦目錄:
- 關於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果物之一 在 耀聞水果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果物之一 在 耀聞水果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果物之一 在 耀聞水果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果物之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果物之一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果物之一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果物之一 在 有獨特香檳的香氣, 對喜愛珍珠葡萄的愛好 ... 的評價
- 關於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果物之一 在 進口水果專賣、日本御選果物、在地產銷直送| ... 的評價
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果物之一 在 耀聞水果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感謝廣大粉絲熱烈的迴響
耀聞水果世界情疫相挺💪方案
今日再殺一波🔥
🌟山梨溫室水蜜桃🍑
原盒6玉只要💰1781(一起防疫)
皮薄透光,果肉飽滿綿密多汁甜度高
凌晨班機✈️ #新鮮到貨 貨量充足
喜歡的朋友們趕緊搶一波🔥
🌟島根珍珠葡萄3L一盒兩公斤
原盒8串裝💰2300(免運費)
購買此款商品再額外加贈
兩包(長野縣鴻禧菇)增強免疫力
🌟長野須高麝香葡萄🍇
原箱9房5公斤,散拆一房💰2500(免運)
🌟長野須高麝香葡萄🍇
一托350公克💰1399(免運)
長野縣須坂市、小布施町和高山村三地總稱為「須高地區」,少量雨水搭配清澄的水源和優良的土質,良好的地理環境孕育出長野縣麝香葡萄,猶如綠翡翠般的亮眼色澤,顆顆圓潤飽滿,本身皮薄、無籽;口感脆中帶點Q勁,入口清爽的花香、帶有濃郁的荔枝香味。
🌟山梨縣貓眼葡萄一托400公克
被譽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果物之一,由巨峰葡萄和麝香葡萄結合的迷人果物,具有巨峰葡萄碩大飽滿的果實特色、也帶有麝香葡萄的清爽果香,皮薄無籽、高甜多汁。
🌟佐賀唐津蜜柑12玉禮盒
🌟佐賀唐津蜜柑270公克五入PE盒
🌟和歌山花茂園蜜柑5入PE盒
🌟高知赤肉哈密瓜🍈一盒兩玉
🌟山梨巨峰葡萄兩房800公克禮盒
🌟愛媛藍莓一盒10小杯
🌟靜岡藍莓一箱12小盒
🌟美國空運藍莓一箱12小盒
🌟美國加州水蜜桃5入PE盒
🌟屏東玉荷包荔枝一份1.2公斤(2台斤)
🌟枋山愛文芒果原箱15顆
🌟紐西蘭黃金奇異果原箱18顆
🌟紐西蘭綠色奇異果原箱22顆
#網美花牆
#台中美食
#耀聞水果世界
#台中市南屯區公益路二段931號
☎️04-2382-1555
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果物之一 在 耀聞水果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耀聞每周水果日報📣
你看這周的蔬果又大又圓啊
沒錯‼耀聞這週嚴選的蔬果組合來啦‼
看我們用這飽滿的外型擄獲你的心吧😉
【山梨御葡萄】
#最厲害的山梨溫室珍珠御葡萄豋場了📣📣
珍珠葡萄的品種之一
經過特殊改良讓他比珍珠葡萄更大顆一點,是珍珠葡萄之王👑
甜度驚人,含糖量超過20度,無籽易食用
像寶石般漂亮💍,有獨特香檳的香氣,
對喜愛珍珠葡萄的愛好者來說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因為過去曾是上貢日本皇室的高級水果,所以有御葡萄的美稱。
一般規格為5-6入之一公斤禮盒
✨木紋紙盒非常有質感,送禮自用兩相宜✨
【山梨溫室貓眼葡萄】
被譽為 #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果物之一
是巨峰葡萄和麝香葡萄結合的迷人果物
完美融合了巨峰葡萄碩大飽滿果實💦和麝香葡萄的清爽果香🌱
皮薄無籽、高甜多汁、將晶瑩剔透的果肉放入口中,
甜美獨特的滋味更是立刻擄獲饕客的味蕾
是當之無愧、不可多得的頂級名品🤤
【美國空運藍莓】
藍莓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也是少有真正的藍色食物
在世界的另一頭自然生長,新鮮摘採空運到您手上🌿
粒粒圓潤飽滿,酸甜爽口又美味😋
藍莓上看到的銀白色霜被稱為"果霜 Bloom"❄
是常見的新鮮度指標喔💧
藍莓被公認為是一種💪#超級食物💪
因為它們含有如此高濃度的營養物質和高抗氧化劑
保護我們免受自由基的傷害,以及減緩水晶體的退化
幫助改善假性近視和舒緩眼睛疲勞👀
【長野縣產鴻喜菇】
(一袋約莫200-220公克)
日本鴻喜菇質地甘脆細緻,
其味比平菇鮮,肉比滑菇厚,質比香菇韌,口感甚佳😍
還具有獨特的蟹香味,是口感最好的鮮菇,最適合下火鍋煮湯。
日本長野縣有著'日本屋脊'之稱的美譽,古稱「信州」
屬內陸性氣候,年日照時間長達2,000小時左右,
年平均氣溫12度C左右,濕度較低,氣候清新涼爽💨
由於位居阿爾卑斯山群間,水質乾淨、空氣清新
所孕育的天然、健康農產品,使得長野農產品品質傲視全日
增添了長野在豐富的歷史人文、自然風景之外的「#信州美味」😋
-
🍑🍒🍈🍓🍇🍉🍌🍋🍊🍎
-
【 訂 購 專 區 】
耀聞地址│ 臺中市南屯區公益路二段931號
連絡電話│ 04 2382 1555
私訊訂購│ m.me/greatfruit0714
-
🍑🍒🍈🍓🍇🍉🍌🍋🍊🍎
台中市區親送服務🚗
外縣市配合24H黑貓宅急便快送❤️
每日空運到港新鮮水果
點點手指頭新鮮水果送上門👍
#網美牆 #公仔牆 #版畫牆 #樂高牆 #水果牆 #藍莓 #blueberry #ブルーベリー #葡萄 #grape #パールグレープ #珍珠葡萄 #キャッツアイグレープ #貓眼葡萄 #鴻喜菇 #Mushroom #台中美食 #南屯區美食 #水果 #台中 #fruit #南屯水果
#專屬於你的客製化禮盒 #水果禮盒 #送禮首選
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果物之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建築之美與歷史
第10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由館方館說員 #陳信鈞,帶著大家認識此館的建築與整個國立臺灣博物館成立的歷史。
國立臺灣博物館成立於1908年,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當時的日本和西方國家,對於博物館的想像經常是從殖產興業的展示作為出發點,這也是為何臺博館一開始是由總督府工商部門或殖產部門負責的背景。1908年臺博館前身「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以下簡稱總督府博物館)的成立,是為了慶祝本島交通大動脈縱貫鐵路之南北全線通車,做為一系列空前盛大的通車儀式活動之一,準備透過展覽大力宣傳與介紹臺灣的建設。這部份的工作就交給殖產局,計畫展出臺灣本島各項產業的縮影,讓來賓對臺灣的概況能夠一目瞭然。一開始就參與整個展覽會和博物館籌劃工作的森丑之助就直接點明:「縱貫鐵路的全線開通,才是產生這座博物館的唯一動機。」
在展覽活動積極籌備過程中,臺灣總督府有一棟正在興建中的建築,準備作為彩票局辦公之用,其地點位於當時尚未完成的總督府建築基地(1919年完成)隔街後方,即今天的國防部大樓所在地。台灣總督府原來就有發行彩票,曾經造成日本國內購買潮,而引起一些輿論反對,最後使得日本議會取消了彩票法令,這座興建中的彩票場因此失去使用目的。起初總督府將之借給殖產局商工課使用,準備在鐵路全線通車慶祝活動中作為臨時性的產業展覽場地,當時也有期待未來可以做為殖產局的常設標本室。原計畫中的「產業標本展覽會」就這樣移入彩票局館舍,成為「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原來只為慶祝縱貫鐵路通車典禮的臨時展覽會,變成了永久性的博物館陳列展示。「博物館」的名稱、概念、空間和體制,就這樣有些預料之外地在臺北誕生。
國立臺灣博物館現在的建築主體,係當時日本政府為了紀念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遂設計建造一座足以代表殖民成績的紀念館。
1913年,強制拆除於臺北新公園中清代舊天后宮之後動工,館舍於1915年落成,捐給總督府作為博物館使用,成為當今臺灣少數且具代表性的日據時期仿西洋古典式建築。
博物館建築是一座揉合了多種古典西洋建築元素的建築體,整體建築平面配置呈「一」字形,正面朝北面對館前路,南面面向二二八和平公園,使博物館可以收攬到園內最多的自然景觀。
此外,臺灣夏季氣候炎熱,南北一字形的座向,可以減少西曬的面積,充分顯現建築師配合都市計劃和反映氣候的考量。博物館的主要入口和大廳位於中央,兩翼的展覽室以中央大廳為基準,左右對稱,型式簡潔有力。
博物館外部造型採希臘復古樣式,入口正面為希臘神廟式的建築式樣,逐級而上的階梯、巨大的多立克柱式和飾有華麗花葉紋飾的山牆為主要的特徵,搭配頂端的羅馬圓頂,塑造出莊嚴神聖的權威意象。
中央大廳是博物館建築精華所在。大廳四周環繞有三十二根高聳的柯林斯式柱式,柱頭上有精緻的芼茛葉與漩渦狀裝飾。
站在大廳中央,抬頭仰望,圓頂之下是一面彩繪玻璃天窗,除了濃厚的裝飾意味外,彩繪玻璃兼具採光的效果,日光能間接穿過彩繪玻璃,向大廳地面投射出炫麗奪目的光彩,營造出高貴華麗的氣氛。 大廳兩側的壁龕原來分別立著當時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和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二人的銅像,同時並採用兒玉與後藤兩家家徽的組合圖案作為一樓主樓梯柱基的雕刻裝飾,由此可見當時建館的目的。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果物之一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art #inkart #painting
龍洞岬灣是台灣北部規模最大的岩場,因為整個海岸地形如蟠龍捲曲纏繞,從龍頭到龍尾就像一道弧形,形成洞穴般的港灣,故稱「龍洞」,而此作正是描寫該處最引人入勝景觀的代表作品之一,現為私人收藏。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果物之一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art #inkart #painting
此作是「千岩萬語」系列之一,而此系列其實是偏重在內化精神的探討,且源於如此的創作理念下所產生的,用最真誠的態度面對自我的畫作,一筆一筆慢慢的描寫,方法雖笨,毫無智慧可言,但也是最貼近紙上作畫最初的動機。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果物之一 在 進口水果專賣、日本御選果物、在地產銷直送| ... 的推薦與評價
快來看看我們家麝香葡萄❣️❣️ 麝香葡萄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葡萄之一獨特的香氣顛覆了對葡萄傳統的印象第一次吃真的很驚艷~~~ 麝香葡萄皮薄無籽口感清脆 入口 ... ... <看更多>
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果物之一 在 有獨特香檳的香氣, 對喜愛珍珠葡萄的愛好 ...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果物之一 是巨峰葡萄和麝香葡萄結合的迷人果物 完美 ... 藍莓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也是少有真正的藍色 食物 在世界的另一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