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上次我寫的那篇跟交通有關的貼文嗎?
就是這篇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62682610621587
那原是我看了一本叫做《中午吃什麼》的書,裡面有一句話讓我忽然有感而發的........噴了五六千字。
...Continue Reading
我這人沒什麼物慾,唯一會想買的就是書(還有很實用的家具);由於經常壓制不住買書的慾望,所以我常常失心瘋的買了很多書。
年輕時,一方面認為各種知識都是有趣的,一方面也覺得擺著也好看,所以買書大多翻兩翻,看了喜歡就買;本來就愛歷史的我,後來念了歷史系,買書就更有恃無恐且堂而皇之了,所以光是那些五年(三年唸完+兩年旁聽)買書的錢就上萬塊,這還是因為許多是中古書或簡體字書,不然費用要再加上一半。(光是博客來就好幾年都是頂級會員了)
以前之所以這樣買,是因為覺得有的是時間看書,而且書也放不壞,以後可以慢慢消化,所以看了喜歡就動手砸錢;只是現在年紀再大一點,時間少很多點,某天看著六個大書架與收藏的歷史劇紀錄片,赫然發現那些書,其實根本看不完(幾次搬家又搬得要死),這才開始踩煞車。
而書買了不會壞是一回事,看不看得完又是一回事。
既然是自己揹的書債,總是要還的。於是我會把書放在任何一個我能看到的角落;並要想辦法利用任何一段時間把它逐一消化掉。
----------------------------
就在前幾天,我正看著一本閒書,書名叫做《中午吃什麼》。
這是一本雜燴式的書,裡面寫的是一個外國美食作家以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待食物的CP值,還有它對各國菜式的看法與體驗;還有一大部分則是牽涉到一些食物的歷史,還有對當今世界上各種食物科技、國家政策與糧食危機的看法。
(所以真的相當雜,雜到連拿來殺時間的我都數度想放棄了............)
但裡面在講到他對日本食物的印象時,卻提到另一個讓我很有感觸的話題,摘錄書中文句如下 : "由於公共交通工具快速又可靠,東京居民通常願意通勤與搭長途火車或地鐵"(後略)
顯然,這部分跟它想要引申的論點出入不小,但我卻在這裡面看到台灣相關層面的思齊之處。
----------------------------
有些經歷的人都會知道台北曾經經歷過"交通黑暗期"。這個詞彙一般是拿來形容交通施工時所造成的交通不便;但對早年台北人來說,這是一個"某時期的過去式"。
因為七零年代的台灣進入經濟的高度發展階段,而首(善之)都更是面臨人口大量移入與高樓大廈比鱗興建下,進入了快速的膨脹;而八零年代隨之展開的鐵路地下化(是的,當年台北市區裡面還有平交道,就在西門町附近......)與台北捷運興建,更是佔去了大量的市區面積。
這麼一來,道路面積的極大縮減還有很長的施工期,帶來了大量的噪音、廢氣,還有通勤上班上課人的噩夢---塞車。
所以對大家來說,"交通黑暗期"指的是一段時間的不方便,但對老台北人來說卻是很長很長一段時間的惡夢。
(更別說那時候的計程車與公車都比現在的更兇,連停個紅燈公車司機都可以開門放客人上下車)
而今天大家看到捷運可以連通到新北市甚至桃園機場的情況,卻也代表著這些地方也都經歷了長短不一的"黑暗期",只是在人口密度相對沒這麼高的情況下,陣痛不會這麼明顯。
(說回台北...)台北這個情形在鐵路地下化完成後,基本排除了一些,但不表示(大)台北的交通就雨過天晴了。因為擁有全台最多人的雙北市還是有全台最高密度的居住人口、建築物與工作機會,這表示它的交通需求量一就是全台第一。
而在大家都習慣自己買機車汽車(也買得起)的現在,則交通程度卻好像也沒有變得更通暢,該亂的地方還是沒讓大家失望過。(至少 我在離開七八年間又偶爾回去時,依舊這麼覺得)
這會讓我產生與其他國家的比較。
我去過的國家不多,就是新加坡、中國與日本而已,但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日本。
-----------------------------
日本給人最大的印象是秩序感,不管是醫生在急診室聽見候診民眾的自制安靜,又或是在重大災難後難民在收容點的靜默;這種事件之所以能成為"新聞",就是因為在其他國家裡這是很難得的群眾態度。
在台灣,一堆人排個隊就不耐煩的開始大呼小叫,付個幾百塊就覺得自己了不起到可以糟蹋店員;而在中國,一台載貨車在路上翻覆,司機都要面對民眾一窩蜂上來拿取貨物的絕境......但其實這是人性,而日本人在這種地方的表現就有點"反人性"了。
(或許現在的你看到這裡會覺得不服氣,但我說的這些都在台灣的新聞上反覆出現,我們也都遇過;我也不是說台灣跟中國人都是這樣,我在日本也遇過在販賣機前不耐煩對我大呼小叫的中年人,這種事從來都是比例問題。)
說回交通。由於我自詡是個歷史人,所以我去日本的所有行程都在歷史古蹟或自然景觀,這導致我從來沒去過他們最熱鬧的大都市---東京,所以我的交通經驗都在相對次級一點的城市(大阪、京都),但這也足以讓我深刻體會當地交通之便利與順暢。
說到東京,大家可能對它有很多想像與體驗,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東京土地只有北京的八分之一,但人口還多了一點五倍(所以從精確的數字算起來,東京人口密度是北京的5倍),而每個人平均持有的汽車數量是北京的1.6倍。
但神奇的是 : 東京卻不怎麼塞車。
(我在大阪、京都看到的也都是很有秩序的交通景象;當年在上海就厲害了,行人集體闖紅燈、駕駛集體按喇叭的景象像是一觸即發的衝突前夕)
-----------------------------
答案是什麼?
其實答案很多端。除了我在前面引述那本書裡面作者對日本交通的印象外,另一方面就是日本政府的作為。
其實,早在六零年代,日本也開始經濟起飛;當台北進入交通黑暗期的八零年代時,東京的汽車保有量也超過400萬輛,所以同樣的問題也在東京發生了。(每年還撞死將近一萬人,是去年的三倍)
(影集《東京愛情故事》拍攝在1990's,裡面可以看到東京的交通情況跟街景,影片看這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ScBKNEsgfI ,只是不知為何,我聽完主題曲後眼眶濕濕的??)
但日本當局是怎麼解決的?
先是由警政單位建立專門的疏導團隊,然後規定商業區下貨的統一制度,接著就是開始建設大眾運輸工具,而這一點決定了今天東京的交通面貌。---未完待續
.
.
.
====
#我們比人家晚起飛
#又在差不多的時期進入黑暗期
#而現在呢??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天下有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停車難問題在國內是越來越突出,有的車主買了車卻沒地方停車,剛買了新車恨不得睡在車裏,生怕別人把自己的愛車刮花了。一到晚上大街小巷到處都是車,真像是一個個汽車的亂墳崗,但同樣是汽車保有量特別大的日本卻不存在停車難的問題。下面就讓我們來解讀一下日本的管理辦法。...
日本 汽車保有量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這人沒什麼物慾,唯一會想買的就是書(還有很實用的家具);由於經常壓制不住買書的慾望,所以我常常失心瘋的買了很多書。
年輕時,一方面認為各種知識都是有趣的,一方面也覺得擺著也好看,所以買書大多翻兩翻,看了喜歡就買;本來就愛歷史的我,後來念了歷史系,買書就更有恃無恐且堂而皇之了,所以光是那些五年(三年唸完+兩年旁聽)買書的錢就上萬塊,這還是因為許多是中古書或簡體字書,不然費用要再加上一半。(光是博客來就好幾年都是頂級會員了)
以前之所以這樣買,是因為覺得有的是時間看書,而且書也放不壞,以後可以慢慢消化,所以看了喜歡就動手砸錢;只是現在年紀再大一點,時間少很多點,某天看著六個大書架與收藏的歷史劇紀錄片,赫然發現那些書,其實根本看不完(幾次搬家又搬得要死),這才開始踩煞車。
而書買了不會壞是一回事,看不看得完又是一回事。
既然是自己揹的書債,總是要還的。於是我會把書放在任何一個我能看到的角落;並要想辦法利用任何一段時間把它逐一消化掉。
----------------------------
就在前幾天,我正看著一本閒書,書名叫做《中午吃什麼》。
這是一本雜燴式的書,裡面寫的是一個外國美食作家以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待食物的CP值,還有它對各國菜式的看法與體驗;還有一大部分則是牽涉到一些食物的歷史,還有對當今世界上各種食物科技、國家政策與糧食危機的看法。
(所以真的相當雜,雜到連拿來殺時間的我都數度想放棄了............)
但裡面在講到他對日本食物的印象時,卻提到另一個讓我很有感觸的話題,摘錄書中文句如下 : "由於公共交通工具快速又可靠,東京居民通常願意通勤與搭長途火車或地鐵"(後略)
顯然,這部分跟它想要引申的論點出入不小,但我卻在這裡面看到台灣相關層面的思齊之處。
----------------------------
有些經歷的人都會知道台北曾經經歷過"交通黑暗期"。這個詞彙一般是拿來形容交通施工時所造成的交通不便;但對早年台北人來說,這是一個"某時期的過去式"。
因為七零年代的台灣進入經濟的高度發展階段,而首(善之)都更是面臨人口大量移入與高樓大廈比鱗興建下,進入了快速的膨脹;而八零年代隨之展開的鐵路地下化(是的,當年台北市區裡面還有平交道,就在西門町附近......)與台北捷運興建,更是佔去了大量的市區面積。
這麼一來,道路面積的極大縮減還有很長的施工期,帶來了大量的噪音、廢氣,還有通勤上班上課人的噩夢---塞車。
所以對大家來說,"交通黑暗期"指的是一段時間的不方便,但對老台北人來說卻是很長很長一段時間的惡夢。
(更別說那時候的計程車與公車都比現在的更兇,連停個紅燈公車司機都可以開門放客人上下車)
而今天大家看到捷運可以連通到新北市甚至桃園機場的情況,卻也代表著這些地方也都經歷了長短不一的"黑暗期",只是在人口密度相對沒這麼高的情況下,陣痛不會這麼明顯。
(說回台北...)台北這個情形在鐵路地下化完成後,基本排除了一些,但不表示(大)台北的交通就雨過天晴了。因為擁有全台最多人的雙北市還是有全台最高密度的居住人口、建築物與工作機會,這表示它的交通需求量一就是全台第一。
而在大家都習慣自己買機車汽車(也買得起)的現在,則交通程度卻好像也沒有變得更通暢,該亂的地方還是沒讓大家失望過。(至少 我在離開七八年間又偶爾回去時,依舊這麼覺得)
這會讓我產生與其他國家的比較。
我去過的國家不多,就是新加坡、中國與日本而已,但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日本。
-----------------------------
日本給人最大的印象是秩序感,不管是醫生在急診室聽見候診民眾的自制安靜,又或是在重大災難後難民在收容點的靜默;這種事件之所以能成為"新聞",就是因為在其他國家裡這是很難得的群眾態度。
在台灣,一堆人排個隊就不耐煩的開始大呼小叫,付個幾百塊就覺得自己了不起到可以糟蹋店員;而在中國,一台載貨車在路上翻覆,司機都要面對民眾一窩蜂上來拿取貨物的絕境......但其實這是人性,而日本人在這種地方的表現就有點"反人性"了。
(或許現在的你看到這裡會覺得不服氣,但我說的這些都在台灣的新聞上反覆出現,我們也都遇過;我也不是說台灣跟中國人都是這樣,我在日本也遇過在販賣機前不耐煩對我大呼小叫的中年人,這種事從來都是比例問題。)
說回交通。由於我自詡是個歷史人,所以我去日本的所有行程都在歷史古蹟或自然景觀,這導致我從來沒去過他們最熱鬧的大都市---東京,所以我的交通經驗都在相對次級一點的城市(大阪、京都),但這也足以讓我深刻體會當地交通之便利與順暢。
說到東京,大家可能對它有很多想像與體驗,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東京土地只有北京的八分之一,但人口還多了一點五倍(所以從精確的數字算起來,東京人口密度是北京的5倍),而每個人平均持有的汽車數量是北京的1.6倍。
但神奇的是 : 東京卻不怎麼塞車。
(我在大阪、京都看到的也都是很有秩序的交通景象;當年在上海就厲害了,行人集體闖紅燈、駕駛集體按喇叭的景象像是一觸即發的衝突前夕)
-----------------------------
答案是什麼?
其實答案很多端。除了我在前面引述那本書裡面作者對日本交通的印象外,另一方面就是日本政府的作為。
其實,早在六零年代,日本也開始經濟起飛;當台北進入交通黑暗期的八零年代時,東京的汽車保有量也超過400萬輛,所以同樣的問題也在東京發生了。(每年還撞死將近一萬人,是去年的三倍)
(影集《東京愛情故事》拍攝在1990's,裡面可以看到東京的交通情況跟街景,影片看這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ScBKNEsgfI ,只是不知為何,我聽完主題曲後眼眶濕濕的??)
但日本當局是怎麼解決的?
先是由警政單位建立專門的疏導團隊,然後規定商業區下貨的統一制度,接著就是開始建設大眾運輸工具,而這一點決定了今天東京的交通面貌。---未完待續
.
.
.
====
#我們比人家晚起飛
#又在差不多的時期進入黑暗期
#而現在呢??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
日本 汽車保有量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科技】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退役後將何去何從
通用、本田和比亞迪均參與了這個有望達到5500億美元規模的行業。
首批用於電動和混動汽車的電池開始紛紛進入退役年齡,但葬身填埋場並非它們的宿命。相反,它們將繼續發揮餘熱,譬如在日本的711便利店冰鎮啤酒,在美國加州給汽車充電站提供電力,在歐洲為家庭和電網存儲能量。
私家車和公交巴士上的鋰離子電池退役後,還可以繼續充放電七到10年時間。這個第二春對全球汽車製造商、電力供應商和原材料供應商來說都有著重要影響。
對動力電池進行再利用的需求越來越緊迫。根據對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匯總的資料進行推算,預計到2025年,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庫存將突破約340萬組(按等效容量計算),遠超今年的約5.5萬組。
約占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半壁江山的中國將在8月份施行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管理辦法,屆時將要求汽車生產商為退役電池負責,不得填埋了事。歐盟已出臺相關規定,業界預計美國也將跟上。
能源存儲熱潮
到2050年,對電池存儲容量的投資可能會達到約5480億美元
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寶馬(BMW)、豐田汽車(Toyota Motor)、比亞迪和一系列新能源汽車電池供應商都在努力為這個剛剛形成自身市場的設備創造後續市場和額外利潤。同樣一個電池產品,有了第二生命就有了第二收入來源,還能順便幫忙拉低電動汽車的價格。
與保時捷(Porsche)和富豪(Volvo)合作的瑞典能源公司Box of Energy AB的行政總裁謝恩貝里(Johan Stjernberg)說:「汽車製造商很快就會面對一個問題,一個我們已經意識到的問題,這就是鋪天蓋地的退役電池。如何讓它們煥發第二生命,這將是個巨大的市場。」
BNEF對 10年後的預測令人震驚。到2030年,電動汽車的電池需求將是現在的25倍。巴黎諮詢公司Avicenne Energy稱,汽車已經超過消費電子產品,成為鋰離子電池的最大使用者。
到2040年,一半以上的新售車輛以及全球三分之一的汽車保有量(相當於5.59億輛)都將是電池驅動。BNEF的資料顯示,企業為家庭、工業和電網蓄電的投入到2050年將達到5500億美元左右。
新契機
目前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退役後的用途和對新角色的嘗試
雷諾(Renault SA)電動汽車業務的專案經理塞西爾·索博爾(Cecile Sobole)說:「這背後蘊含的邏輯其實是迴圈經濟。退役的電動汽車電池將日益成為能源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
儘管很多公司前仆後繼地跳入這個市場,但美國最大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卻採取了觀望態度。這家總部位於加州帕洛阿爾托的公司稱,經過10到15年的使用,其電池很可能不適合執行新任務,該公司目前正著眼於回收原材料。
對於廠家來說,若從退役電池中提取鈷等材料或乾脆直接生產新電池更加有利可圖,那麼迴圈再利用的腳步可能就會放緩。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性能下降可體現在,一次充電的續航里程減少以及充電次數增加。一般在家用電動汽車上使用10年、公交巴士和計程車上使用四年後,電池就需要更換。
雖然那些換下來的電池沒法再為乘用車提供電力,但卻十分適合執行一些要求不太高的任務,比如存儲來自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的電力,或在低電價時段,將電網上的電存儲起來。
位於倫敦的能源迴圈儲存研究和諮詢公司(Circular Energy Storage Research and Consulting)的創始人漢斯·埃裡克·梅林(Hans Eric Melin)說:「鋰離子電池的電量永遠不會真正耗光,就像你把手電筒裡的鹼性電池拿出來,放到遙控器裡還能用,是一個道理。」
梅林說,到2025年,退役的電動汽車電池約有四分之三將被再利用,最後經過回收處理,還能獲取原材料。也就是說,汽車製造商和電池生產商(如中國的寧德時代)可以通過同一個電池組重複獲利。
Box of Energy、倫敦的Powervault Energy和墨爾本的Relectrify Pty.均是致力於開啟電池組第二春的公司。很多汽車製造商選擇與它們合作。
在瑞典哥德堡一個有三棟公寓樓的社區,Box of Energy在地下室安裝了幾個猶如冰箱大小的銀色電櫃,每個電櫃裡都安裝了20個富豪混合動力汽車的退役電池組。這些電櫃可以儲存樓頂太陽能電池板收集的電力,然後用於電梯運行和公共區域的照明。
一下站,進你家?
哥德堡那個住宅社區的房屋管理員諾德(Lennart Nord)說:「到目前為止都很順利,還沒有出現過故障。」
Powervault稱,迴圈再利用的電池技術可為家庭節省超過三分之一的電費。該公司打算拆解雷諾Zoe電動車上的退役電池,並在今夏用於英格蘭的家庭和學校。Powervault設計的電池組和洗碗機差不多大小,它可推斷出何時儲存電網上的多餘電力最經濟,何時使用存儲電力最划算。
44歲的哈迪(Jeff Hardy)在自己位於倫敦東南部的維多利亞式聯排別墅內安裝了一個Powervault電源組,他認為每年能節省電費約110英鎊。
能源領域的學者、顧問哈迪說:「這個電源組基本可以有效補充我的太陽能系統,讓我可以免費用更多電。電動汽車電池的製造過程確實會影響環境,而重複再利用則可以切實減少這種影響的痕跡。」
數量暴增
全球電動汽車退役電池將迅速增加
較大的電池系統還可以為公司節省成本。日產聆風的退役電池不久後就可以照亮日本海濱小鎮浪江町的街道。這個小鎮正在走出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站(Fukushima Daiichi)核洩漏影響的陰影。
一處新建設施可在四小時內完成對一個床墊大小的電池的檢查拆分,並將拆卸下來的零件用於不同用途,包括再次被電動汽車使用等。據日產汽車的設想,該設施最終可以每年拆解1萬組電池。
混合動力車普銳斯(Prius)的製造商豐田汽車明年將在日本711便利店外安裝退役動力電池。這些電池將存儲來自太陽能電池板的電能,然後在需要的時候給店內的飲料冰櫃、炸雞加熱器和香腸烤架供電。
比亞迪電池事業群海外銷售總經理趙彤(Tom Zhao)說,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在退役時,一般還有50%到70%的電容量。這家獲巴菲特(Warren Buffett)投資支持的公司不僅用二手電池組給無線傳輸塔供電,還給中國最大的一個能源存儲系統(位於深圳)供電。趙彤說:「不進行再利用,就是巨大的浪費。」撰文/David Stringer、Jie Ma
#電動汽車 #退役電池 #回收再利用 #彭博社 Bloomberg
日本 汽車保有量 在 天下有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停車難問題在國內是越來越突出,有的車主買了車卻沒地方停車,剛買了新車恨不得睡在車裏,生怕別人把自己的愛車刮花了。一到晚上大街小巷到處都是車,真像是一個個汽車的亂墳崗,但同樣是汽車保有量特別大的日本卻不存在停車難的問題。下面就讓我們來解讀一下日本的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