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男飛行日誌》在九月時從Netflix中被下架了。
這部在2009上映的片,以其劇情、角色、導演與剪輯手法的出色,得到了很多獎項的提名,雖然最終沒有囊括甚至橫掃獎座,但各方給予的好評其實沒有減損它的厚度。
而這部電影在電視台上播過很多次,我卻沒有去看,因為片商的片名實在取的很雷,看起來這部片只是主角耍帥的內容.......好吧,主角確實很帥。
這部片原來的名稱叫做"Up in the Air",中國直譯為《在雲端》,算是貼切;香港則翻譯《寡佬飛行日記》,"寡佬"指得是喪妻的鰥夫,孤獨的老人,後來引申為單身不娶的男人,所以這樣取名是很貼切的。
但台灣片商卻膚淺的緊,見到主角喬治克隆尼是帥哥,又在天上飛來飛去,所以很直觀的叫做《型男飛行日誌》;你說他錯嗎? 好像也沒錯,主角是型男也在空中飛來飛去,但在這種片名裡面我們無法藉以引起對這部片的興趣(除非只要是型男就可以的....)
相反的,原名《Shallow Hal》(庸俗或膚淺的霍爾)的那部電影我們翻譯為《情人眼裡出西施》還相對貼切一點。(中國直譯《庸人哈爾》、香港直譯《豬兜有情人》)
總之,我當時乍看《型男飛行日誌》這個名稱,還以為是在講一個帥哥(機長)飛來飛去找豔遇之類的電影........(但這部片有內涵多了)
之所以我能發現他的內涵,還是基於某些社團人推薦的,看了那個推薦跟幾張裡面的劇照對白,我抱著嘗試的態度,在下架前點開看了。
--------------
當下只覺得這部片確實很有內涵(女主角薇拉·法蜜嘉在片中背面全裸又大露測乳的那一幕更是美的驚心動魄,有線電視台絕對會剪掉的那種......),但在事後細細回想,這部片中"暗合"著很多哲理。
我為何說是"暗合",而非"暗藏"呢?
因為很多時候,編劇的人只是想呈現自己很有創意的想法,卻不知在無意之間將很多哲理一起融入劇情中,然後被不同思想背景的人看到後,基於各花入各眼的情況下,演者無意、觀者有心的發出了這些體會感想。
(例如,一部西方宗教片其中的一些道理,會讓東方宗教的思想者覺得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領會。)
有些時候,是編劇會刻意的將某些巧思放在電影裡面,用彩蛋的方式來致敬、伏筆,或是單純的揭示未來續集可能的走向。
(例如,皮克斯工作坊、迪士尼影業中的數字、角色或色彩的隱喻;漫威系列中以往必定出場.....但以後不會再有的老人家--史丹李;或是漫威的彩蛋系列。)
但更多的時候,是編者作者根本就沒有那些想法,只想呈現自己的劇本,但是粉絲就腦補起來了,將一堆根本不在作者創作設想之中的元素,硬是加在裡面,然後可能還會大讚編劇或導演天縱英明,把這麼多堪稱典範的元素不著痕跡的加在裡面,還好自己心細眼尖、博學多聞,才能把這其中的隱藏伏筆一一看懂挑出.......
例如,很多人把周星馳的《功夫》捧上了天,說裡面蘊含了多少上乘的攝影技巧、多少心理學學說、多少編劇電影學說、多少"後現代主義"、"存在主義"云云........不可否認,周星馳是個電影天才,喜劇表現的能力不在話下,也有過很多驚人的經典作品。
但我甚至不確定他本人對"存在主義"、"後現代主義"這類的哲學議題所知多少??又是否能熟捻到可以把這些理論完整的融入一個特效功夫喜劇電影之中??
我總以為,要評論一個人,不是只看個案(一個電影一個作品),而是要看通案(一直以來的作品水準)。
就比如說,看到一個人用小石頭打到40公尺以外的東西,我們會覺得他準;但是真的準,還是矇的,那就再遞給他十個小石頭,如果10能中8,那我就會相信他是真準。
又譬如說,近年來導演 克里斯多福 · 諾蘭,當年的《記憶拼圖》(2000)是很好的作品,但他是不是一個好導演,就要從他之後的作品來看了。
之後從《針鋒相對》(2002)、《蝙蝠俠:開戰時刻》(2005)、《頂尖對決》(2006)、《黑暗騎士》(2008)、《全面啟動》(2010)、《黑暗騎士:黎明昇起》(2012)、《星際效應》(2014)、《敦克爾克大行動》(2017),一直到最近的《TENET天能》(2020),都無一不是精彩作品,所知所聞太少、專注力不購的人,甚至連看都看不懂........
#那我們就可以說他是一個很優秀的說故事人了。
而以這種角度回來看周星馳。毫無疑問,從1990年開始,他的作品拉開了一個時代的序幕,一直到1995年間這些作品在電視、電影、票房跟文化影響力上都有巨大影響,這段時間的他毫無疑問是個偉大的喜劇演員。但我個人覺得從96年的《鹿鼎大帝》、《食神》開始,他演繹故事的方式開始定型,其他轉變卻讓人有"不如從前"的感覺,而那恰好卻是他跳脫演員身分後的一個轉折。
他的第一個編導作品是《凌凌漆大戰金鎗客》,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作品,也取得很大的成功;但96年的《鹿鼎大帝》、《食神》也都是他編導的作品,他的風格開始從這裡改變。
之後的《喜劇之王》風格就很不同了;但幾年後他贏來了一個大成功《少林足球》,後來的《功夫》更是把他推上了巔峰,界線畫到這裡,我會覺得他也是成功的導演。
但後面的作品就開始毀譽參半,然後開始毀多於譽了.......到後來,很多支持他的,已經"只是"影迷(看的是一個信仰);出來的作品也早已經不像過去演員時代那樣搞笑與劇情並重、表演跟詮釋都佳的--能夠輾壓同時期作品了。
所以把他後期的作品一連串看起來,我不認為部分人對《功夫》一片的極佳讚譽,就是他一貫的編導實力;若是有人說《少林足球》、《功夫》是"偶有佳作"中的那個佳作,我還真無法反駁他。
從這裡回頭看,你說他是否真的如某些影片中說他能將各種攝影技巧、哲學主義理論融入作品中云云的話,我真的會覺得那只是影迷自我投入、對號入座的解讀。
或許,那些被認為是他刻意為之的高明手法,只是對號入座的結果;不然後面的作品怎麼又沒有這麼高明跟富有哲理了?
--------------
而之所以會讓我有這種發想的原因,其實只是一路看下來的體會跟反向思考,但直到有一天,讓我看見了一則新聞,才讓我這個想法落了實槌。
還記得2019年由瓦昆·菲尼克斯主演的那個神作---《小丑》嗎?
對我來說,那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但只要是神作就會有人追捧,有人追捧就會有人吹捧;當少部分的人一看又看再看下,憑著火眼金睛來說出裡面有多少隱藏巧思、導演演員致敬,又挖掘出多少隱藏彩蛋時,導演陶迪 菲利浦斯卻在公開的訪問中直言 : 「我不做彩蛋的,任何人在我電影中指出的彩蛋都是個錯誤。」
這巴掌,其實抽的超響。
也說明了,我的某些想法可能真的發生,只是各種美麗的誤會粉飾了影迷、陰謀論者、抱大腿者與導演、演員、編劇之間那些沒有明說的界線。
------------------
這讓我想起我高中畢業打工的一個趣事。
某一天,我跟同事伊果(eagle)在聊天時聽他說了一個故事。
伊果說他有一天跟吉米(Jimmy)在廚房倚牆聊天時,忽然覺得眼角一動,兩人都瞥見有一隻大隻的德國蟑螂在兩人之間的牆壁上爬動,就在兩人大驚正要閃避之際,忽然一隻手拍了上來,蟑螂登時爆漿慘死。
兩人一看,出手的人正是傑瑞(Jerry)。
只見傑瑞徒手趴死蟑螂後依然面不改色,卻也是不發一語的走到一旁的水槽洗手,伊果跟吉米兩人目睹此事,又看到傑瑞的雲淡風輕,便相當欽佩的走向水槽。
伊果開口(用台語)說 : 「喔~乾!! 你魄力這麼好啊! 這麼大隻蟑螂,你直接一巴掌打死! 實在有夠猛的!!!」
哪想到傑瑞一邊拿擦手紙抹乾手上的水珠,依舊面無表情的回答 : 「沒有啦! 我剛剛是想說用手拍在蟑螂旁邊的牆上,好嚇一嚇那隻蟑螂;結果手舉起來,蟑螂就嚇到了,但是逃跑的方向剛好是自己拍下去的地方....................」
我真心認為,很多神作被吹捧的那麼厲害,大抵上就像這種誤會一樣的美麗。
.
.
.
#其實我是要講本貼文第一句的那部電影
#哪裡知道講到後來就歪樓了
#你們應該習慣了啦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kMEenw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萬的網紅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會拍燒腦電影的諾蘭拍過最燒腦的電影,據說一次就看懂的是天才! 🔥兩條故事線的關聯到底是什麼?故事倒過來說有比較厲害嗎?男主角為什麼要這麼做? 🔥台灣以前看的是錯誤烏龍版?攝影師也看不懂劇本?諾蘭親自下海配音?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作為近代最知名的導演之一,諾蘭總是致力於刺激觀眾的思緒,讓電影除了...
「星際效應 錯誤」的推薦目錄:
- 關於星際效應 錯誤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星際效應 錯誤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星際效應 錯誤 在 左撇子的電影博物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星際效應 錯誤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星際效應 錯誤 在 [負雷] 星際效應那編劇基本原理是沒在理? -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星際效應 錯誤 在 《星際效應,有影無?》科普講座/高涌泉教授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星際效應 錯誤 在 《星際效應》你真的看懂了嗎? 深度意義完全解析|諾蘭全解析 的評價
- 關於星際效應 錯誤 在 遠見雜誌- 【梁清影評】大家覺得《星際效應》好看嗎?... 的評價
- 關於星際效應 錯誤 在 星際效應一些略懂的地方說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星際效應 錯誤 在 #詢問星際效應的一些小疑問 - 電影板 | Dcard 的評價
星際效應 錯誤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重看《女人碎片》,來聊聊為何這部21世紀的現代電影,竟滿滿成載著聖經的寓意——原諒與永生。
如果你還記得電影的最後一幕,或許你心中會發出一種疑惑,到底女主角瑪莎,最後是否真有一個女兒?電影的結尾是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瑪莎做完晚餐,呼叫正在爬樹的女兒來吃晚餐,女兒坐在蘋果樹上準備吃掉剛剛摘下的蘋果。這個段落,到底是瑪莎的真實未來,還是她的假想幻覺?
先回到瑪莎與蕭恩的名字。
.
#MarthaWeiss
瑪莎的名字是 Martha Weiss(Vanessa Kirby 飾演),Weiss 這個姓氏,來自德國與猶太姓氏,意思是純白、純潔、正直。瑪莎的母親在家庭聚餐之前,曾經對瑪莎述說身為一個母親,她期待瑪莎能夠為自己的立場發聲、爭取正義與權利。
瑪莎的母親出生於納粹時期,瑪莎的外婆還在懷孕時期,就失去先生,瑪莎的外婆是躲在簡陋小屋偷偷將瑪莎的母親生下。後來嬰兒送到醫院,醫生判定瑪莎的母親應該沒救,只是瑪莎的母親硬頸的生命力,硬是救了自己。瑪莎的母親秉持這種硬頸精神,活到今日,也爬到今日的社會階級。她深切期待瑪莎同樣懷有這種硬頸的抵抗精神,一定要出庭爭取自己的利益,為離開人間的孩子爭取正義。
瑪莎的母親是個知識分子,這一家人都具有相當的經濟條件與教育程度,瑪莎的表妹還是個執業律師。瑪莎的母親為了趕走瑪莎的先生,特地簽了一張支票,硬是要瑪莎的先生蕭恩自行離開,從此不再出現。這張支票上面的面額肯定不小,如此才能讓蕭恩樂意接受從瑪莎的世界徹底消失的代價(包括失去與瑪莎表妹的地下戀情)。
.
#SeanCarson
至於蕭恩的名字是 Sean Carson(Shia LaBeouf 飾演),Cason 這個姓氏來自蘇格蘭,早期移民到美國的蘇格蘭人,大多數都是在蘇格蘭因為飢荒而無法生存的社會底層(十九世紀中期)。擁有一個蘇格蘭的姓氏,暗示著蕭恩是個藍領階級。《女人碎片》的故事,開場始於建橋大業,蕭恩向朋友大喊自己的女兒即將出生,期待他自己的女兒將來可以踏上這座由蕭恩建造的大橋。不過,蕭恩顯然並不是擁有這座跨河大橋的建商,而是受雇的藍領。
接著,下班之後的蕭恩來到車行,原來是瑪莎的母親已經為即將臨盆的女兒購買一輛新車,為了是要讓孫女將來有車可乘。新車會由瑪莎的母親買單,因為蕭恩無力負擔一輛家庭用車。蕭恩的姓氏已經隱隱地暗示瑪莎與他之間的婚姻癥結——經濟困窘與階級差異。
.
#經濟拮据與在家生產
瑪莎必須在家生產,因為環境並未充裕到能夠讓她在醫院生產。的確,由助產士看護並且在家生產在近代的美國是種潮流,但是在瑪莎的故事裡,即使生產過程已經開始變得比較危急,助產士也建議應該上醫院急診,瑪莎在考慮之後還是堅持在家生產,堅持相信助產士的專業(如此也可以理解,為何最後瑪莎會在法庭上告訴法官,她依然相信助產士當時並非故意危害女兒的生命),因為一旦叫了救護車,一旦住進醫院,未來的生產費用將不是蕭恩有能力應付,也不是瑪莎樂意再回到母親家請求援助。
因為擔憂經濟問題,瑪莎為先生設想,也妥協於現狀,結果,犧牲的竟然是自己剛剛出世的女兒,這讓瑪莎極為痛苦、悲傷與內疚,只是,這樣的內疚卻是說不出口的悲痛。
.
#內疚與藉口
在最沈重的悲傷裡,人性會本能地想要找個出口出氣,上法庭控告助產士是最直接的出口,也是最單純的藉口,既可以得到金錢的賠償,也可以在名義上獲得法官正義的判決。
但是,瑪莎最終意識到:「不管我得到多少賠償金,或是判決結果如何,都救不回我的...,我怎麼可以把悲痛轉嫁給別人?一個已經備受煎熬的人,我知道她不會認同的。完全不會。雖然我女兒活著的時間如此短暫,那不是她來到世間的原因。」
.
#原諒與釋懷
說完這段話,瑪莎終於微笑,幾乎是整部電影中的第一次微笑,含著眼淚打從內心釋懷地笑。因為,當瑪莎對助產士放下成見,也原諒助產士,就是她放下對自己無聲的自責與內疚。原諒他人,就是原諒自己。放下對他人的仇恨,也是寬容對待自己。
這是非常偉大的情操,能夠在內心真誠地原諒曾經帶給自己痛苦的他人,意識到自己的痛苦不完全是他人所致,其實部分來自自己錯誤的判斷。此時的瑪莎,不僅接受失去女兒與自己判斷失誤的事實,同時也為助產士辯解,歸還正義給受到誤會的助產士。
此時的瑪莎對於生命已經有更深沉的認識。
.
#拉薩路復活與瑪莎
在約翰福音的第十一章有講到一個拉撒路(Lazarus)復活的故事,這個故事對於曾經看過《星際效應》(Interstellar, 2014)的朋友來說肯定不陌生。
不過,在拉薩路的復活故事之前還有個小故事,就是耶穌來到拉薩路的家,見到拉薩路的兩個妹妹。
拉薩路有兩個妹妹,一個是瑪莎(Martha, 有些聖經翻譯為馬大),一個是瑪麗。當耶穌告訴瑪莎,他將會讓拉薩路復活,即使拉薩路已經死去,也埋在墳裡四天。
瑪莎覺得不可思議,充滿疑惑,於是與耶穌有以下的對話:
「拉薩路將會復活」耶穌說。
「是的。在上帝的最後審判之日,他將復活。」瑪莎回答。
「我就是復活與生命。那些相信我的人將活著,即使他們已經死了。那些活著且相信我的人,經永生不死。你相信嗎?」耶穌回復。
直到他們走到拉薩路的墳墓前,瑪莎還是無法全信耶穌,於是耶穌再次對瑪莎說:我不是跟妳說過,只要你相信,你就會看見神蹟。
接著,拉薩路的墳墓打開,拉薩路就走了出來。他真的復活了。
.
#瑪莎女兒的復活
這裡就要回到《女人的碎片》,主角「瑪莎」的名字明顯是取自聖經的拉薩路故事。倘若瑪莎相信耶穌,她就會看見神蹟,也會看見復活。
當然,在現實世界,我們並未真正見過復活,不過,電影中的瑪莎孤獨徘徊在城市邊緣時,她卻逐漸理解到生與死沒有界線,生命真有可能重生與復活。
當助產士的律師詢問瑪莎,對於自己剛出生的女兒有何印象時,瑪莎回答:像是蘋果的香味。
在此之前,瑪莎喜歡沉醉在吸聞蘋果的香味,每天都到超市購買一顆蘋果,也為每顆蘋果留下果籽,包裹在冰箱濕潤的衛生紙。日復一日,蘋果籽發芽了,瑪莎也由這些蘋果籽重新遇見生命。
於是回到電影最後一幕,到底瑪莎後來是否真有個女兒,女兒真的有在陽光下的蘋果樹上吃蘋果嗎?
對於瑪莎來說,這是真的,因為瑪莎相信女兒生命真實存在,也相信即使是死去,女兒還是活著,以不同的形式活在世界上——或許是蘋果樹、或許是蘋果、也或許是記憶、回憶、與想像。
「相信」很重要。萬事萬物都不曾真正的消逝,只是以不同的形式活在不同的空間。生與死的界線只是具象形式的改變,在抽象形式上,始終存在。於是對瑪莎來說,只要相信女兒沒有死去,她就不是真的死去,只是以不同形式活在瑪莎的身邊而已。
《女人的碎片》以非常幽微又自然的方式,傳遞在聖經中關於原諒與永生的精神,不需要任何一句說教,只消透過瑪莎撿拾生命碎片拼湊自我的過程。
.
.
#每天陪你宅在家看一部好電影Day4
#2021年5月19日
#女人碎片
.
星際效應 錯誤 在 左撇子的電影博物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前須知】看《#天能》之前的五件事 (#無雷提醒)
天能,諾蘭導演的新作。這部被視為疫情後的電影院救世主,本週就要上映。在國外的 #評價兩極,喜歡的非常喜歡(就像我一樣),不喜歡的聲音也不是沒有。
很多時候,#不喜歡來自於期待錯誤。
所以,擁有正確的期待,以及正確的狀態,絕對會讓你的《天能》更好看。
來看這次左撇子整理了哪 #五件事 提醒吧。
1.#IMAX首選,要訂要快
看諾蘭的電影,一定要看 IMAX。堅持使用成本更高的IMAX攝影機,在畫面上會讓你很有感。
如果你看的是美麗華IMAX,你會發現很多片段都是「#滿版」的畫面。
(美麗華有最高的螢幕,大部分的電影的長寬比沒IMAX這麼大,所以會上下都有留黑)
滿版的氣勢就是不一樣,特別是這次讓我很推的「大場景調度」,大場面動作戲,都很適合用滿版來看。
那些讓人血脈噴張的大規模場景,絕對需要更大的螢幕來看。
這種畫面超大的螢幕,如果你是坐在前三排,那應該看到頭都扭到了,觀影的心情不會好到哪去。
2.#優點是超燒腦
你以為《全面啟動》、《記憶拼圖》、《星際效應》很燒腦了嗎?
走火入魔的諾蘭,持續挑戰人類觀影的智商與情商,把他最喜歡玩的「時間」元素,推展到更高、更深、更難的表現方式,創新程度讓你每一秒都大呼過癮。
而這個創新,依舊是他兼顧著商業與藝術的成果,在畫面上有太多前所未見的設計。很多燒腦片可能太過藝術,不過《天能》以商業片來看依舊是相當成功。
3.#缺點也是超燒腦
儘管如此,因為超級燒腦,相信還是有蠻多人會一頭霧水的。
預告片看不懂他要演什麼?
沒關係,你看完正片也可能看不懂 😂
其實邊看電影可能會邊吐槽一些奇怪的點,不過到後來你都會發現,導演都有安排,或是都用他自己的台詞來回答我們。
例如最關鍵的一句:
「別試著理解它。#去感受它!」
(Don't try to understand it. Feel it)
電影台詞都這麼說了,我們能多說什麼嗎?
第一次看片就好好享受,新片帶給你的全新感受。
看完後,真的想要理解時,可以到我這邊看最新的解析文章:《天能》時間軸整理,會很有幫助。
4.#狀態需要超好,需要超清醒
由於超燒腦,你需要保持很好的狀況進場看。
想睡、很累的你,可能會更一頭霧水。
比較麻煩的是,如果你想喝咖啡,又要擔心跑廁所的問題。
長達 #2小時31分鐘的片長,加上超扎實的內容,每一秒都不容錯過,不然你回頭你可能就狀況外了。
5.看完會需要 #時間軸整理
在《全面啟動》時,我寫了時間軸整理文。
在《天能》時,你會更需要這一篇文章!
文章預計在上映當天才公布,以免不小心踩到雷。
所以當你看完電影後,記得來左撇子這邊看最新的解析文章:《天能》#時間軸整理,一定會讓你的電影更好看。
文章在這邊:
👉 https://link.leftymovie.com/V9E72
就這樣,趕快去看吧!
好不好看,自己說了算。
期待你們看完後的反應。
#話說這部電影燒腦到
#連演員都搞不清楚自己演了什麼
#我說的就是那隻暮光吸血蝙蝠
-
一起乖乖防疫,看左撇子的線上影音推薦清單:
🔹 8 月 #有什麼好看的電影 (院線&線上影音)推薦清單:
https://link.leftymovie.com/movielist
☕️左大嚴選 #酒香濾掛咖啡 粉絲優惠中:https://link.leftymovie.com/U457F
🎁 左大嚴選 厚切一口烏魚子
https://link.leftymovie.com/LeftyMulletRoe
星際效應 錯誤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最會拍燒腦電影的諾蘭拍過最燒腦的電影,據說一次就看懂的是天才!
🔥兩條故事線的關聯到底是什麼?故事倒過來說有比較厲害嗎?男主角為什麼要這麼做?
🔥台灣以前看的是錯誤烏龍版?攝影師也看不懂劇本?諾蘭親自下海配音?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作為近代最知名的導演之一,諾蘭總是致力於刺激觀眾的思緒,讓電影除了聲光效果的娛樂之外,更多了一層『專注』與『思考』的樂趣。而《記憶拼圖》之所以被包括我們在內的許多人認為是諾蘭手下的第一燒腦電影,就是因為它極致地展現了諾蘭縱橫江湖的大絕招 - 『時空錯亂』。
但是有別於諾蘭其他以科幻為骨幹的作品像是《全面啟動》或是《星際效應》,《記憶拼圖》完全沒有任何華麗的特效或是想像中的科技,只憑著不可思議的敘事手法,就徒手扒開觀眾的大腦將你當場KO。不過如果你還沒看過這部片的話,可能會無法理解我們到底在講什麼,所以建議可以趁著重映去戲院朝聖一下,再回來看我們的影片喔!
網路上已經有許多的評論在解說《記憶拼圖》的拍攝手法,因此今天的節目我們想要先解析劇情來告訴你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然後分享電影教了我們的事,最後則會分享一些這部電影很有趣的秘密!
-----------------------------------------------------------------------------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fZIWpl
SoundOn:https://bit.ly/2CD0edl
Castbox:https://bit.ly/2CMjgy8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2BeuhrA
Spotify:https://spoti.fi/2BGZ4Nx
SoundCloud:https://bit.ly/2BhmAkh
#記憶拼圖
#Memento
#人生遺片清單
星際效應 錯誤 在 《星際效應,有影無?》科普講座/高涌泉教授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 星際效應 這部電影,劇中的科學理論在觀眾群引起廣大的迴響,觀賞過程中想必大家心中都浮現了許多疑問。而CASE秉持著「科學求真」的 ... ... <看更多>
星際效應 錯誤 在 《星際效應》你真的看懂了嗎? 深度意義完全解析|諾蘭全解析 的推薦與評價
歡迎再度來到諾蘭全解析系列! 這次要來談的是《 星際效應 》。這部諾蘭評價最兩極的作品,到底是它的大師級之作,還是只是在炫技呢? 快來看看《星際 ... ... <看更多>
星際效應 錯誤 在 [負雷] 星際效應那編劇基本原理是沒在理?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本身並不是諾蘭迷,但是頗愛黑暗騎士跟全面啟動,
對星際效應也是剛上映就衝IMAX一睹為快。
但不得不說看完時真的是失望透頂。
已經在版上讀到很多篇文章跟留言提到劇情的諸多牽強和不合邏輯之處,
也讀了不少反駁負雷的論點。
我也懂每部電影難免多少會有一些牽強的情節,
而且我其實是一個很容易就入戲的人,所以平時看電影時也不太會去挑剔那些細節。
但是星際效應這部片,牽強情節多到讓人頭痛的地步不說,
甚至是在很基本的劇情設計上就犯下不少低級錯誤(如果只有一個就算了),
讓我實在忍無可忍,所以最後決定把這些落落長地列舉出來,好讓心情舒坦暢快。
不過得先在此說明一下,我想要提出是這部片在劇情設計上的瑕疵,
純粹只是要質疑編劇為什麼要這麼寫而不那麼寫,
並不是要討論劇情內容或意涵什麼的。
所以如果對編劇法則沒什麼興趣的人,就請省略我這篇碎碎念的文章吧。
(本文提及王牌天神、ID4星際終結者、全面啟動以及,當然,星際效應的劇情雷。)
第一點就是,很多版友都有提到的:開外掛。
一個故事之所以有主角,就是要讓觀眾能願意投入情緒在這一個陌生人身上,
跟隨著他一起踏上旅程,經歷所有的轉變以及成長。
因此,我們也期待是主角會在那最終關鍵時刻,靠自己的力量跨越那障礙,
無論接下來面臨的是勝利(完美結局)或失敗(悲劇收場)。
所以為什麼不能開外掛?
因為那就好像,舉個隨便掰的例子,在電影最後高潮之處,
我們看到洛基在場上跟對手搏鬥廝殺,這是不得不背水一戰的世界拳王冠軍賽。
他的左眼已經被打瞎,右腿還被打斷,但他依舊死撐,要給對手來個最後的致命一擊。
我們屏住呼吸,不確定是否洛基會擊倒對手,或是悲壯地死在場上。
就在這個時候,從天上劈下了個大雷,擊破天花板,把對手壓死。
難道我們會覺得說,喔太好了一定是老天爺被洛基努力不懈的精神感動,要來幫他一把?
所以為什麼不能開外掛?因為開外掛很瞎,很懶惰,很騙錢。
也許你會說,欸根本一堆電影劇情裡都有開外掛。
對,外掛不是不能開,你可以開在前面,開在中間,
但就是不能在最後要解決危機的關鍵處開外掛!
拿王牌天神來說好了,整部片都在開外掛。
但金凱瑞用盡所有神力也無法挽回珍妮佛安妮斯頓,
一直到最後他自己決定終於放手,也放棄神力才…
接著他又莫名被車撞… 這… 好吧!這個例子有點弱!
反正王牌天神也不是什麼超級佳片。
不過至少這部片就在告訴我們,開外掛幫不了你解決問題。
而且王牌天神裡的「神」也不太算外掛,
因為我們有看到他長什麼樣子,也聽到他那超級帶有權威性的嗓音,
甚至知道一點點他的想法(他想放個小假以及對金凱瑞的碎碎念感到很煩)。
然而對於星際效應裡的「第五次元的人類」我們毫無認識,
完全不知道哪來的,(好啦!未來),不知道他們長怎樣,
也不知道他們的邏輯是什麼,更別說對他們有什麼感情。
而從頭到尾,蟲洞也是他們放的,Tesseract也是他們放的,
對父女之愛充滿無比信心的也是他們。
那為什麼不乾脆來看「他們」的故事算了?「他們」從頭忙到尾耶!
我還比較想關心「他們」的心路歷程!我想知道「他們」有哪些人?
萊恩?愛蜜莉?冠廷?還有是否每個人都這麼愛爸爸?
電影最後化解最大危機的人雖然不一定要是主角,但至少是觀眾有所認識的角色。
有時我們常常會看到是主角的好友犧牲自己以全大局,
或是ID4星際終結者裡最後那位酒鬼老爸直接駕著飛機衝進外星人母船,救了全世界。
這些角色不是主角,但他們跟主角站在同一線,對主角伸出援手。
而且我們認識他們,我們對他們有情感,看到他們的犧牲會讓我們不免地掬一把淚。
第二點就是,不同於我們臉書上的好友,
一部電影裡每個角色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功能),
甚至有其不存在的意義。不然迪士尼公主幹嘛都要死爸媽或被迫跟爸媽分離?
因為這樣才可以找自己啊!
而如果一個角色完全沒有存在的意義,甚至對故事發展跟旨意傳達產生反效果,
那何必要出現?
對我就是要說那個兒子!Casey Affleck這麼好的演員就這樣硬生生地被浪費掉!
從頭到尾我真的不知道他出現在這部片的意義是什麼?
更何況這部片想要傳達的主要訊息又是親子之間偉大的愛!
一方面這部電影不斷地向我們大聲說你看Cooper對他女兒的愛有多濃厚!
一方面卻又同時小聲說,因為那兒子厚比較笨一點啦,又只能當農夫,所以有差啦這樣。
當我們擔心地問說,這樣好嗎?兒子好可憐喔!電影又馬上丟給我們一句,
你看他長大以後只在乎玉米田的不在乎自己妻兒死活,不用可憐他啦!
我們只好說,好吧… 畢竟他從小就比較不得寵,然後又比較笨一點,也難怪…
真的有必要來上這一段?
不如省掉這角色,給別的角色多20分鐘的戲份,
例如Brand愛的那位仁兄到底是哪位?長得帥嗎?還有那個男的有說愛她嗎?
但話說回來,那個男的又有存在或提及的必要嗎?
真的想不到別的觸發點可以讓Brand跟Cooper爭吵要先去哪個星球?
或是有需要這一段爭吵嗎?
有人在乎Romilly的心情嗎?他一個人孤拎拎等了23年都鬢角發白了有一聲抱怨?
兩個人在那邊一個要找女兒(一直忘記兒子的存在)
一個要找男友的(可能還只是單戀對象),通通都給我閉嘴!
諾蘭他弟:「沒有啦!會加入這爭吵戲是因為就我哥想說,
要讓安海瑟薇有機會講一些關於愛可以穿越時空之類的話。」
喔這樣啊!那我跟你說厚,來,你把那段話連同那首在劇本裡出現三次的詩,
通通都剪下來,然後複製貼上到一個新的空白word檔,然後把那個word檔儲存在桌面,
然後再從桌面把那個word檔拉到垃圾桶裡
(在windows裡是叫資源回收桶,不過少來了你才不是用windows),
最後按清空垃圾桶!一定要聽到那個清空的聲音喔!因為那聲音很清脆!
沒有必要的角色,就不要跑來干擾我們的情緒。台詞也是。
最後,那位起笑的麥特戴蒙有出現的必要嗎?
畢竟每個星球都要有個災難跟死一個不重要的人嘛!
第一個星球的災難是大浪,
首先領便當的是那位很紳士地在那邊為女生扶門的飢餓遊戲設計師。
第二個星球當然也要來個災難,然後順便也讓那位本片最衰男領便當去 。
但如果第二個星球的重頭戲是麥特戴蒙跟馬修麥康納在冰上滾來滾去打架,
還互相撞對方的頭罩,那我寧願這星球的災難是雪崩還地震之類的。
麥特戴蒙發送假數據騙大家來找他的理由我懂,
但我實在不明白他想殺死前來找他的好人們到底是哪招?
更何況誰都可以殺,怎麼會先殺很會開船的那位?
所以唯一有可能的解釋就是,他反正就是頭殼壞去。
但是,電影裡不應該有任何角色「反正就是頭殼壞去」。
一個角色可以是神經病,像小丑就是神經病。
我們不見得認同小丑的手段,但我們了解他的動機跟目的是什麼,
甚至不禁默默地覺得說,哎唷怎麼辦他很帥耶!
這才是成功的反派角色。
再來一點,全片劇情在很多關鍵情節上都缺乏足夠的信服力,
無法給我們為什麼「非這樣不可」的感受。
1. 為什麼「第五次元的人類」非得要幫Cooper不可?
如果第五次元的人類是受益於plan B的成功,
基本上他們放完蟲洞之後就沒他們的事了。
為什麼他們要在乎Cooper以及plan A成功於否?
甚至最好Cooper連太空也不要上,
這樣Brand還可能第一站就迫不及待地衝去找她男友(或只是單戀對象)。任務達成。
可能原因之一:第五次元的人類受Cooper跟女兒之間的愛感動,覺得非幫他們一把不可。
到底是誰這麼雞婆啦?管這麼多!
愛蜜莉是你對不對?我知道冠廷他倒是滿氣Cooper對他兒子很冷淡這件事。
可能原因之二:一定得Cooper 來開那艘波提太空船。
那這就帶到我的第二個「為什麼非Cooper不可」的問題:
2. 為什麼非得要Cooper來開那架太空船不可?
Cooper無意間找上門,老教授Brand居然馬上就對他說,
欸那就你來開囉因為我感覺你命盤滿合的!
就這樣以如此毫無說服力的理由,
把拯救世界的任務託付給一個本來只想要帶著女兒闖空門的人?
電影裡的英雄之所以都是在一開始都是被直接找上門,受託拯救世界的使命,
是因為這樣會讓我們對這英雄的勝任資格深信不疑,認為要拯救世界真的非他不可。
像星際效應這樣Cooper隨便摸上門然後就突然被賦予重任的情節,我還真的沒看過。
我也無法理解為什麼要以這樣的情節讓我們觀眾產生對英雄不必要的質疑。
更何況,像很多版友提到的,
我們也沒看到Cooper受訓的過程,我們不了解為什麼他比原本預定人選更勝任的理由。
突然間他就上太空去了,讓人很不知所措。
或許有人說,我不想看受訓過程,我自行腦補就可以了。
那麼就來到我的最後一點:腦補的空間(同時也是Kip Thorne下一本書的書名 )。
電影裡有時候沒看到的畫面比看到的畫面還要重要,
有時候放空間給觀眾自行腦補會產生更強大的作用力。
但前提是,腦補空間要有設限。
如果觀眾心裡產生了一點懷疑的態度,就不能怪觀眾往不同的方向腦補。
換句話說,觀眾又不是編劇肚子裡的蛔蟲,編劇自己沒講清楚,怎麼能怪觀眾想得不一樣?
如果不想花時間描述受訓過程
(其實我也不想看,受訓過程感覺都是些快速剪接畫面加很俗氣的配樂襯底),
應該一開始就讓我們看到Cooper已經在NASA裡被授命駕駛太空船,
讓我們不知道還有第二人選這回事,當然也不會多作懷疑。
或甚至就直接讓我們看到四個人已經在太空船上了,
他們都在上面了,我們哪可能這麼閒去質疑每個人的資格?
(當然我們都心知肚明安海瑟薇可以上太空的原因是因為他爸)。
另外一個牽涉到腦補空間問題的就是那最後荒腔走板的重逢戲碼。
我們都知道,諾蘭就是不擅長(或是覺得很尷尬所以不想多鑽研)感情戲。
如果不會寫,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要寫。讓觀眾自行腦補,效果更佳。
像全面啟動最後那樣不是很好?
李奧納多跟那兩個我們看不清楚臉的小孩擁抱沒三秒鐘之後,
畫面馬上就說,欸讓我們再來看看這個玄妙的陀螺。飛黑!
想像如果李奧納多跟小孩相見歡三秒鐘後,
小孩子就對他說:「我要去看海綿寶寶了!掰!」
這樣不是很傻眼嗎?
真實生活中的確是可能有很多死小孩沒錯,但有必要讓我們在這裡看到嗎?
但星際效應的最後重逢戲碼就是差不多這麼讓人傻眼。
有人提到說,在那個太空站上沒一個人Cooper認識,
他立馬飛去找這宇宙中唯一能懂他的Brand是合情合理。
合情合理是沒錯,但,有必要以壓縮父女重逢的方式讓我們看到嗎?
(話說回來,所以Cooper也搞不清楚人家Brand的男友還單戀對象死的還活的,
就這樣冒著當電燈泡的危險衝去找Brand?)
總之,電影早就應該在那段父女重逢的對話前結束。
可以是在Cooper跟他年邁的女兒互望那一刻結束,
或是在Cooper走進那間病房還沒看到他女兒前就結束
(但就失去了在病床上的老人家總是催人淚的機會)。
更好的是,就像很多版友提到的,
Cooper還困在黑洞時就應該結束。
而且如此一來,又可再玩一次假開放式結局。
「所以他死了?」「沒有喔!」「少來!」
「我沒聽到陀螺倒下的聲音啊!」「有啦!有!」「有嗎?」
「喔那我需要再看一遍!」
成功誘騙大家二刷再加把工作人員名單看完。
(順便問一下,有人可以跟我解釋一下,
為什麼Cooper本來在黑洞然後又能跑到蟲洞去?
該不會又是第五次元的人類幫忙的吧…?)
大概就列舉到這邊為止好了,感謝大家的耐心(如果有真的讀完)。
其他一些別的版友就有提到過的不合邏輯之處,我在這邊就不再繼續贅述了。
再次地強調,平常我是沒有在雞蛋裡挑骨頭的,
但星際效應比較像是吃蛋餅吃到一整片蛋殼,還被刮傷喉嚨。
你可以說這部片的劇情從頭到尾沒有bug,但不代表這劇情沒有漏洞百出。
你可以說諾蘭可是花很多時間研究太空物理,裡面提到的理論都是有實證依據的耶!
我會說,我對願意花時間在背景知識上做研究,寫出最貼近事實狀況的編劇都深感欽佩,
因為這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編劇都想說沒人會發現就隨便寫。
但是,劇情架構是一部電影的基底。
所以星際效應就好像,一棟外牆都用最高級大理石的大樓,那大理石還是日本進口的喔,
沒其他建商願意砸這種成本喔,但欸等一下,這樓是歪的?
最後我要說的是,
不同的寫作形式需要不同的思考模式和技巧,
如果把各種創作形式的作家擺在一起,依照現在版上最熱門的分類方式,
小說家是文組的話,那電影編劇就是理組的。
電影編劇非常重視邏輯性,什麼事件會引發什麼效果,要怎麼設計,
先埋什麼線,會怎麼影響後面劇情發展等等。
有時又要注意要怎麼埋線才不要埋得太明顯,以免被觀眾提早發現,減少驚喜感。
(尤其現在觀眾都有夠精明,
有人早早就發現不斷被稱讚有多優秀的Mann到時候一定是壞人,我是完全沒注意啦!
還有看到有人注意到第一個星球是象徵對抗nature,第二個星球是象徵對抗Mann (man)。
大家真的都巧的咧!)
總之,我一點也不覺得編劇這件事是藝術,其實還覺得比較像是科學。
編劇有基本準則,有公式。
當然有一堆依照公式寫的劇本爛得要命,
但我也說不出有哪一部好電影完全不顧編劇的基本道理的。
也許你會問說,星際效應讓人看得超感動的啊!
太空畫面這麼震撼的電影根本史上絕無僅有,
而且這部片激起一般大眾對太空物理的興趣,
難道這樣不是一部偉大作品嗎?
我會說,對啦!哈哈!我也是得承認這部片的視覺經驗帶給我滿大的感動。
而且我甚至願意花錢去IMAX戲院再看一次去掉所有劇情,
只剩一小時的無聲無息太空畫面和蟲洞黑洞旅行的版本。
不過最好是票價320元以下再加D-BOX動感座椅。
純粹以劇情的角度來看,這部片真的是滿低分的。
更何況,我會覺得說,當諾蘭花這麼多時間在打造太空船,種玉米田,
跟Kip Thorne討論太空物理,卻不願多花時間修一下劇本,
或是多找幾個人幫他看看哪裡怪怪的?
如果可以拍出一部畫面跟劇情都震撼人心的影史經典,
為何要而交出一部畫面震撼但劇情卻很瞎的普普片?
如果如此不重視編劇這門「科學」,那何必要拍劇情片?
你可能覺得說,奇怪耶啊劇情片就可以賣錢嘛!我幹嘛管這麼多?
我看麥可貝的電影也是這麼囉哩八嗦嗎?麥可貝電影的劇情應該也是亂七八糟吧!
對… 我的確是不會在乎麥可貝的電影劇情,也不會多說什麼。
那如果諾蘭就是想當深奧一點的麥可貝,這樣不行嗎?
可以啦…當然,我是他哪位啊?我跟他又不熟。
新增補充說明:
在此可能要跟社會大眾道歉一下?
本人因為寫不太出文青路線的字句,所以平常就是走一個用字浮誇,嘩眾取寵的風格。
尤其首次發文,寫著寫著就有種越寫越來勁,譬喻用得越來越失控的狀態。
我承認有些用字語氣可能太過誇張,
所以,這樣好了,是否能請大家可以想像是孫越叔叔的聲音在述說這些文字?
這樣會讓這篇文章讀起來有沈穩一點?
另外要說明一點的是,我當然是文組的啊拜託。
(不要再分你我了!大家都是台灣人!我們是人不是標籤!)
只是想順便閒聊一下電影編劇在所有fiction寫作形式中是最重邏輯的。
然後,我也必須在此承認,
什麼「基本原理」、「準則」、「法則」和「腦補的空間」
這些看起來好像是什麼專業用語都是我亂添加的,
純粹只是想說,喔大家熱烈討論的科學知識都有什麼很厲害的專業術語,
那我討論編劇也應該要來一下的啊,
其實我本來想要用的詞是「編劇的基本常識」(有比較好嗎?)。
所以其實我的「基本原理」標題是想要拉攏理組,
本來也是想寫編劇的「學問」,後來決定硬扯成「科學」,想說符合主題,你懂的,
但現在看來這些決策相當失敗。
如果標題顯得太聳動,我願意馬上改成比較低聲下氣的版本:
[哪裡怪怪的雷] 星際效應很好看不過是不是哪裡怪怪的咧
但我這篇又不是首開天荒的負雷文,不下聳動一點的標題誰要來理我?
說到聳動,推薦一下獨家腥聞這部片,超好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4.136.1.7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16463702.A.A89.html
諾蘭電影的角色似乎都有偏扁平的狀態,
但我可以理解,因為他的情節都塞非常滿,又要交代很多背景知識給觀眾知道,
所以常常有時就在角色上就少一點琢磨。
但如果一部片角色又扁平,不合邏輯的情節又一堆,
又有突兀的情緒轉折,又對觀眾唸了三遍同一首詩,
真的會讓人出戲出到天邊去。
那段真的很不賴,感覺帶有鬼魂遙遙相望在世的親人的意涵
一切就是發生得太急促。
摩根費里曼有說覺得金凱瑞很愛抱怨,不然給他當神好了。
基本上只要丟個很簡單的理由,我都相當買單。
你確定不是第五次元的人類?
對耶!失敬!
是的!Topher Grace.
沒錯。抱歉,所以我真的應該要用「基本知識」這個詞厚!
因為「原則」的確聽起來好像有什麼法典規定似的。
當然沒有什麼所謂「對」的手法,
不過你在這邊講的「手法」兩字的定義是什麼?敘事手法?倒敘,插敘?
扁平角色、突兀的情緒處理、都在tell沒有show…
這些應該不是你在講的「手法」吧?
然後我滿確信這些都是錯的。
我同意,觀眾如果從故事主旨和其傳達的訊息有強烈的連結,
就會在心靈上深受巨大的感動,跟像你提到的,昇華之類的。
我也可以感受到,這部片的野心相當大,
想講人性,愛,宇宙,地球,萬物,偉大,無私…
可惜的就是執行得滿差的,以一種相當粗糙的方式硬塞給我們。
(而且還找安海瑟薇當專門負責硬塞的人)
是滿希望他們重寫的。但拍了都拍了。兩億美金都花下去了。
再拍下一部就好啦!No big deal.
我是想舉例來比較處理方式上的不同,而且我用的例子有些還是諾蘭以前的片。
又有後悔使用的詞彙了!我實在不應該為了跟流行而用「外掛」這個字。
感覺讓很多人產生誤會,我指的外掛是不是鬼神幽靈外星人耶!
我指的是從頭到尾我們不認識的角色忽然在最後緊要關頭幫忙主角解除危機,
那外掛可以是爸爸媽媽阿公阿嬤隔壁鄰居老王,不需要有任何超能力。
其實我對最後開外掛沒有那麼痛恨,只是會小聲說一句,哎唷好懶。
但我知道要想出解決方法真的很難,偶爾走點簡單的路是沒什麼關係啦!
嗯... 我還是覺得第五次元人類做比較多事耶!
而且爸爸最後是處於放棄狀耶!他犧牲自己是為了plan B不是plan A
所以他plan A也刷刷去,也見不到女兒了,
就在這時候... 第五次元人類前來相救。
我沒有要屠殺別的電影的意思,不過你可以舉一個無辜的案例嗎?
哪一個劇本獎?
這我完全同意。
好萊塢原創劇本其實滿多的,但我想都拿不到什麼錢吧!哈哈!
我有說到我也不愛受訓過程啊!
所以我其實比較傾向是直接就讓我看到主角在駕駛太空船,我就不會對他有遲疑。
但我沒有懷疑他的膀胱功能啊,所以我不需要看他上廁所。
對啦!不能說是什麼原理。不過編劇最在乎的就是邏輯囉!
他的確是商業電影大師,每部電影都票房超高而且話題十足。
我對這部片的評價就是非常值得看,最好還是去看IMAX,視覺震撼很大。
然後再一起說,對耶!劇情實在怪怪的!
名稱是我亂掰的,但我要講的意思大概就是那樣。
很多電影多少都有點漏洞瑕疵,我們看的時候會感覺得到,覺得有點遺憾,
但其實也說不上來要怎麼彌補比較好。
但星際效應是很明顯地有很多不小的漏洞,從片頭到片尾不間斷。
星際效應是一部依照好萊塢公式劇情在走的電影,
而沒處理好的漏洞和瑕疵就是很明顯地躺在那邊。
那你現在丟出大衛林區跟伯格曼兩個聽起來很厲害但我是不太熟的名字。
可不可以從這兩位導演的作品中推薦一部片給我?
而且片中最好包含:沒什麼心境轉變的主角+台詞中一直提及該片主旨的配角+
最後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人幫忙解決主角的障礙。
然後我再跟你說有沒有痛苦得要命。
不需要交代的就不用交代,可以用演的就不要用念的,
基本上我覺得兩個小時應該就可以結束了。
※ 編輯: ALLY999 (24.136.1.72), 11/20/2014 23:42:43
我有想過啊!我知道你很愛你爸!所以才說看到Cooper對他兒子這樣冷淡你大概很生氣。
我懂你的。
哈哈!這我完全接受!但我大概這輩子改不了了。
對!點到為止!所以最好是看一眼就好!
我是傾向他們不要說到話啦。
其實我是開玩笑的,我才不在乎羅米利。
我在乎的是安海瑟薇為了吵著找男友而扯出那段關於愛穿越時空的台詞。
不是。而且這部片的問題其實是台詞太多。
為什麼我要批評草?草又沒什麼不好。
我覺得比較像是用超高級顏料畫的花朵,但還沒等顏料乾就急著拿出來,
搞得畫面一團糊,顏色都混雜在一起。
然後我說,嗯我敬佩這不甘於畫顏色較簡單的草而想要畫色彩超炫麗大膽的花朵的野心,
但可否就多花一點點時間等那顏料乾這樣。
不要這樣,他的下一部會更好。
第七封印開頭約四分半鐘處:
Antonius Block:你是誰?
Death: 我是死神。
Antonius Block:你是來找我的?
Death: 我已經在你身邊一陣子了。
Antonius Block:我知道。(笑)
如果照星際效應的寫法來改編第七封印的這開頭30秒對話,
就是, 首先我們要花一些時間看到Antonius Block破病,流血,身體不適之類的徵兆。
然後再看到Antonius Block有一天在海邊騎馬騎到一半,
不小心馬的腳絆到石頭,Antonius Block摔出去,
站起來時注意到海灘後方草叢露出有可疑的黑袍一角,
走過去一瞧,看到正在躺著睡午覺的Death,
Death醒來看到Antonius Block說,欸你怎麼在這裡?
當Antonius Block正要轉身離去的時候, Death又急忙拉住他說,欸等一下等一下,
Antonius Block說,幹嘛? Death說, 就你了!
Antonius Block回說, 就我了? Death說, 對啊你得死。
Antonius Block回說, 不要!為什麼?你前一秒鐘還不知道我的存在。
Death回說, 喔對啊!我本來今天下午是要找另外一個人的,
但我看你的印堂似乎比那個人還要發黑,
而且你自己找上門的,這是命中注定。那就這樣囉!
Antonius Block: 等一下!
大家當然也可以說,很合理啊!啊他印堂就比較黑嘛!
既然有更好人選,當然找他。
我也沒有說不合理或不行,就像我這篇文章一開始講的,
我其實不是要討論劇情內容,
我是要指出,為什麼本來可以這樣寫,卻要那樣寫。
為什麼本來可以寫像第七封印這樣的版本,30秒,交代得清清楚楚,強而有力,
卻要選一個又費時間, 又氣勢弱很多,
又讓觀眾不禁想問說,不知道另外一位印堂發黑的人現在過得怎樣?
星際效應的這個版本就是,好我不應該要用「錯誤」這個字,但就是不好,
而且是一般觀眾都能輕易感受到的不好,是基本常識就知道的不好,
so it just feels WRONG.
象人我沒看過,大概今天也沒時間去找來看,看完會再來分享心得。
非好萊塢片的敘事節奏或許不一樣,有些或許需要更花心思去觀察其脈絡,
但不管什麼電影,在劇情處理上我相信還是有其評斷優劣的標準。
那星際效應就是比較,劣,這樣。
還有,不要隨便就把柏格曼搬出來。
瞧不起國中生的意思?
什麼啦!
你指的這些點,或許是有些觀眾在看電影時心中不自覺想要挑的毛病,
但是都不是什麼會影響到建立觀眾情緒的重大環節。
你搬柏格曼就是名副其實的開外掛。
你完全沒有反駁我對這部片劇情所提出的瑕疵
(兒子角色在劇情發展上所帶來的負面效果大於正面效果,反派角色塑造粗糙,
安海瑟薇的台詞(尤其那段關於愛的),重逢戲碼的處理…),
只是丟出柏格曼這三個字,完全是八竿子打不著。
然後我也比較了第七封印跟星際效應一開頭在故事建立上的優劣。
比較的結果我相信是非常顯而易見的。
而你卻又說我有講等於沒講,接著扯一些什麼關於鋸樹殺人的又瞧不起國中生的言論。
當然不能說,星際效應的開頭比不上第七封印,所以就是部不好的電影,
但是星際效應在劇情處理上除了開頭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環節上都出了問題,
我也都已一一列出,其實我還有很多沒列出的。
抱歉我辦不到耶!本身並不是文本分析的學者,也不知道什麼專業名詞跟精準詞彙。
我承認我標題只是想嚇唬人的,因為我心中住了個八卦雜誌記者。
就像老教授騙Cooper一樣,編劇基本原理這個詞其實是不存在的。
我是用到「科學」兩字沒錯,而且還下引號,表示不是真的科學,
而且我最後也補充說明,其實我本來意思是「編劇也是一門學問」。
我只是想要藉此強調,這部片在乎太空物理的準確性多過於把劇本寫好這件事。
我什麼時候用到「科學性的理論分析」這麼響亮的用語了?
你幫我包裝得更有權威感了!
我後來有說我那些詞彙都是亂添加的,並不是什麼正式上的專業名詞。
而且也沒有什麼正式上的編劇專業名詞這回事。
市面上教編劇的書一大堆,不代表書上所用到的詞彙就是權威。
基本上什麼理論用詞也是人湊的,只是在討論事情上比較方便論述而已。
其實「相對論」光這三個字也沒什麼意義啊。不也是人亂掰的?而且是從英文翻過來的。
我要叫它作「對應論」或「從這邊到那邊論」也可以啊。只是這不是大眾所習慣的用詞。
在編劇技巧的討論上更是不需要使用什麼「大家都一定要這樣用」的用語。
你如果有看過教編劇的書,內容大部分篇幅都是用其他電影舉例。
如果一提到什麼看似很正式的精準詞彙(可能是作者自己湊的或是圈內人的習慣用語),
都還是會接著寫一大串的解釋。
我這篇文章也不是只有丟了「基本原理都沒在理。爛片一部」就這樣結束了。
我舉了很多例子來說明為什麼這部片在很多環節上處理很有問題。
當然我願意為使用那些「法則」、「基本原理」、「腦補的空間」等自以為是的詞彙
說聲歹勢,但那些字就算整個拿掉也完全不影響我整篇文章的論述。
我不懂一定要看到精準詞彙的道理在哪裡?用一般談話的用語解釋討論就比較沒道理?
那要不要乾脆搬出英文算了?
You're such a snob.
那要等我減肥一下。耶穌這麼瘦。
話說,夾棍到底是什麼意思啊?
我沒有質疑他的動機,我質疑的是為什麼需要以壓縮父女重逢情緒的方式來呈現?
更何況,「跟女兒見面」是主角從頭到尾念茲在茲的事,是整部電影的主線,
結局卻不是停留在「終於跟女兒見到面」這個點,完全不對。
我不是直接認定,我有說「如果」。
其他電影的負雷說不定我也可以寫到18頁,但寫那些電影沒意思嘛。
所以我會想寫這篇純粹是因為諾蘭樹大招風。不過我完全認同諾蘭很厲害這件事。
我與你的想法剛好相反。
地心引力雖說在劇情上也稱不上強片,但實在比星際效應好太多了。
不太可能。
那你絕對是沒有看懂我這篇文。我對小叮噹的口袋一點意見也沒有。
麥特戴蒙才是為殺人而殺人。
規則不是我訂的。全世界也不是只有我一個人覺得這部片在劇情處理上頗失敗。
你舉的例子完全不成立你想表達的意思。你想要的是我用有書上提到的所謂專業名詞,
而你例子中模糊不清的是數字。
「開外掛」是版上很多人使用到的用語,
但意思完全就是你所謂的「御都合主義」跟「機器神」。
我之前也回覆你了,我覺得使用這些名稱在論述上並沒有什麼意義,
只是特定領域的人為求方便論述的習慣用語。
那這版上大家用的詞是開外掛,我覺得完全沒有不精準。
不是說一個詞有在某本編劇書出現過就比較帶有權威性。
以後如果有一本編劇書使用「開外掛」這個字代替「機器神」,
你就會馬上對「開外掛」這個詞改觀嗎?
所以你對我對這部片提出的劇情處理瑕疵沒異議,
只是對我在前文跟後文用的詞有意見?
其實你是站在我這邊的?Ok, Great! (握手)
我比較想問的是,到底是跟國中生有什麼仇?哈哈。
我這篇從來都沒有在討論電影手法。純粹只有討論劇本寫作。
一般電影其實能把勉強把故事講好就差不多了,
其影像語言通常都是相當平庸,乏善可陳,更別說還能傳達給觀眾什麼寓意深遠的訊息。
像漢內克、柏格曼之所以是被人崇敬的電影大師,
就是因為他們作品的影像語言以及美感完全是不同檔次的。
而我對星際效應這部片所作的批評都是在劇本寫作上一些很基礎的東西,
根本跟美學選擇毫無關係。
你說討論漢內克以及柏格曼的電影還需要討論角色有沒有扁平這回事嗎?
拿Funny Games來說,各個角色都被刻畫得超讓人印象深刻,
兩個壞人根本一出場就讓我感到背脊發涼。
沒有任何角色的台詞在講自己心情怎樣,「媽媽我好怕」什麼的。
整部電影的主旨明確,甚至從開頭第一秒鐘就開始埋梗
(一家人在車上玩猜歌名的”game”)。
更不用說,漢內克有多麼會運用看不到的畫面來說故事。
當然,他的電影裡也不會有壞人最後得死掉這種俗氣的安排。
檢視這些大師級的作品中有沒有出現像星際效應一樣的劇情瑕疵,
我覺得甚至是有點失禮的,就好像是在問愛因斯坦會不會加減乘除一樣。
救貓咪太公式了啦我根本不敢搬出來(第12頁就要給我看到catalyst!)
By the way, 台灣如果有誰願意翻譯救貓咪,
可以不可以把Deus ex Machina翻成「開外掛」?拜託!
如果嫌我說太多, that's fair.
我其實基本上只是想講這幾點。
1. 機器神 : 不ok但因為很多人在用所以勉強接受…
2. 這部片的最後的resolution 是父女之愛戰勝一切。
而冒著削弱resolution力量的風險去多加這個兒子角色是沒必要的。
3. 這部片想講愛與人性,安海瑟薇還就真的有literally關於愛與人性的台詞。非常cheap.
4. 反派角色塑造失敗。
(為了愛面子而殺人這理由在末世的環境設定下相當牽強)
5. 開頭本來應該拿來深植主題(父女之愛)的時間
卻在解釋沙塵(給我們看那個碗盤反著蓋這畫面就完全足夠了)、
主角開飛機的過去還有怎麼找到NASA等這些不必要的情節,
然後再給我們來個力量薄弱的catalyst(又是一個角色站在那邊說一堆話說服我們)。
6. 結局結束點不對。既然主角的最大目標是與女兒重逢,
經歷過奧德賽式的旅程之後,最後應該結束在見到女兒處。
我純粹覺得光列出來很無聊所以才寫那麼一拖拉庫。
但我絕對不是只是「憑直覺」。
基本上這些瑕疵,我覺得一樣能來檢視在非好萊塢片上。
而且我也說了,我不是看到一個瑕疵就大喊低分低分,
但星際效應整體劇情編排就是瑕疵不斷。
而且再次強調,我只是在針對劇情批評,
並沒有一筆抹煞此片在視覺畫面上的成績。
不過你如果還是對我後文的一些言論很有意見的話,
為了國中生,我願意把讓你不安的句子拿掉。
※ 編輯: ALLY999 (24.136.1.72), 11/22/2014 17:37:10
謝謝,敢寫敢當囉!
完全不只是光憑一點就負雷,大概有數十點吧。
而且也沒什麼好可惜的吧。
我也不會。
什麼?為什麼要絕版?好過分!
我只讀了第一集而已。(而且作者不是自己說這一本就夠用了?哈哈)
第二第三集好看嗎?
話說我現在想想,開外掛真的是本片劇情中最小的問題。
※ 編輯: ALLY999 (24.136.1.72), 11/23/2014 18:35:0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