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疫情升溫,很多孕婦為減少進出醫療場所,詢問我是否一定每次產檢都要去。也有上一胎在歐美產檢的媽媽,好奇為何台灣產檢次數多國外接近一倍,到底該做幾次才對?
其實,關於孕期應該產檢幾次各國婦產科醫學會並無共識,因為這個問題不單純是醫學考量,還涉及各國民情、公共衛生政策,以及醫療資源是否充足。但我一直認為產檢次數不能和母嬰照顧品質劃上等號,關鍵應該重要檢查不能遺漏,且讓孕婦充分了解各種茲炫。以下我就單純以醫療實務面思考,歸納出「必做」的產檢提供給媽媽們參考
1.懷孕初期:驗出兩條線後,不用立刻去診所確認。
當月經延遲、懷疑懷孕時,只要用驗孕棒測試出兩條線,就代表你懷孕了。很多人會特地去診所再確認一次,其實並不需要,因為醫師用的驗孕試紙也沒有比較準。
如果沒有出血合併腹痛,我會建議第一次的產檢可等到驗孕發現懷孕後的二~三週,也就是第7-8週、懷孕兩個月左右時。這時的檢查最主要的目的是透過超音波確認著床位置、排除是否為子宮外孕,並確認胚胎的心跳。
2.懷孕中期:評估胎兒染色體、胎盤功能與器官異常風險的評估
接下來可在12週時去做幾項重要的產檢。包括國健署提供的產檢:貧血、B型肝炎帶原、梅毒愛滋病,以及自費項目如初期唐氏症與子癲前症篩檢可評估胎兒染色體異常、胎盤功能差的風險,這些都可在12週時一次完成。
若有需要做羊膜穿刺,16週就可再安排一次產檢。
接下來兩個月,如果要去產檢,則應該是用來安排高層次超音波與妊娠糖尿病檢測。前者可檢查胎兒重要器官(心臟、腦部、內臟、五官)的發育,若有異常可和醫師討論是否考慮終止懷孕或是需轉診去有小兒外科、小兒心臟科的醫學中心追蹤。後者則是藉由檢測血糖評估媽媽飲食狀況,避免高血糖造成巨嬰、提高早產風險的機率。
3.懷孕後期:確認生產方式、胎兒成長曲線
若中間都沒有特殊狀況,就是等32-35週時藉由超音波確認胎位,同時確認胎兒腦部與骨頭之發育。並進行乙型鏈球菌採檢。最後就可等到38週時,目的是與醫師討論生產計畫、確認生產方式。醫師會監測孕婦血壓、超音波來評估胎位和體重、綁胎兒監視器確認胎盤功能及宮縮狀況,綜合評估是否適合自然產。
以上是針對低風險的一般孕婦,若是已被診斷胎盤功能不良、胎兒生長遲滯,子癲前症、子宮頸閉鎖不全或有重大內科疾病的孕婦,產檢次數就得個案調整,有些狀況甚至需要一週看一次。
*產檢越多次胎兒不必然越健康
講到這一定會有人好奇,產檢那麼少次、照音波次數也變少,那該如何追蹤胎兒健康呢?
必須澄清,其實確定心跳後,除了初期唐氏症篩檢、高層次超音波,及八個月時確認胎兒體重胎位外,就算每月產檢也不需要每次都照超音波。因為重要器官的發育已經在高層次超音波時確認,其他次的超音波檢查並沒有很大的臨床意義,主要是為了讓爸媽可以藉由寶寶的影像增加親子連結感。
那胎兒體重呢?其實懷孕30週前除非胎盤功能異常,胎兒體重差距都很小,又有量測誤差,預估體重的意義也不大。且但其實30週後就算落後或超前平均值,也不會影響胎兒健康,更何況胎兒的體重也不是靠孕期飲食或任何外力就能輕易改變。
**三個月前少量出血、生理性宮縮不必急著就醫
也有媽媽詢問,那最近如果遇到出血、宮縮或是胎動減少,到底要不要就醫呢?不管有沒有疫情,其實答案類似:
出血以週數來區分,因未滿三個月約有四成孕婦會出現著床性出血,若量不多、呈咖啡色,未必需要就醫。我也要重申,這個階段就醫主要是為了安心,不太會影響結果,沒有所謂延誤就醫的問題。好比曾有懷孕九週的女生半夜有點狀出血,隔天看門發現胚胎萎縮沒有心跳非常內疚,但即使出血當下她就衝來急診,也無法讓萎縮的胚胎重新發育,大可不必自責。超過三個月,著床性出血比例慢慢下降,這時若有鮮紅色、頻繁出血甚至合併腹痛,為了排除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頸息肉,則需立即就醫。
至於宮縮,有時可能因血液循環變差、身體缺水導致,如沒有規律且沒合併腹痛,可先補充水分、躺床休息,改善後就無需就醫。再來就是,懷孕六個月前本來就未必會有胎動,尤其是當天氣冷或媽媽較疲勞時,胎動更不明顯實屬正常。除非懷孕週數已經超過六個月,進食搖晃後肚子後,胎動都還不明顯才需要回診確認狀況。
前陣子為了改善少子化,政府主張增加產檢補助次數讓媽媽能放心懷孕,雖說立意良善,但我卻認為產檢次數和媽媽的安心感未必成正比,很多媽媽甚至和我反應,每次產檢聽到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又被念體重增加太多,胎兒小了一百克,越看越焦慮。
相反的,也有媽媽表示非常期待產檢,看到醫師的臉就感到無比安心,聽到胎兒的心跳,和醫師的一句「都沒問題」就無比療癒。因此要讓女生更放心懷孕做一個「不焦慮」孕婦,與其一昧增加產檢次數,倒不如思索如何促進醫病溝通互信,把產前衛教做得更確實才是更根本的作法。
月經只來一天鮮紅色 在 Mab kitchen 蜜兒廚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能說的秘密
忍了三個月
終於到咗今日了(12週)
可以公佈...
「 我 真 的 懷 孕 了!」👶🏻
hi baby
你就是媽媽送給爸爸的結婚週年禮物啦!
其實這幾年來一直想把自己的事業發展穩定
19年11月結婚時,說好的給雙方三年時間
三年後,才開始有生仔計劃
可是疫情來到 反而令我想生孩子的事加快
其實有孩子的媽也可以把事業兼顧啊
不是嗎? 我相信 我可以的~
就是想:「反正都要防疫多留家中,不如養胎」
就是早一月跟老公突然說我想要bb
所以,懷孕這件事情是我開了綠燈才有的
對我來說不是很突然,也是計算在內的
回想起,這初期懷孕階段真的有點驚險😱
知道懷孕的時候,是月經沒來第5天
就知道「啊... 應該是時候了...」
再買個驗孕棒確認一下,是兩條線耶!
當時的我,那星期還接了很多單上門私房菜
有幾天連續有出血現象(粉紅色)
上網查證有的就是說正常:
「陰道流血也可能在妊娠的前12周內發生,
有40%的懷孕婦女會有出血現象,
只要不是流鮮紅色的血就可以。」
嚇得我都把後一星期的私房菜推掉
被迫停工 要我不勞動真的很慘...
將自己關在家裡把身體和寶寶都顧好
立刻找婦產科醫生👩🏻⚕️做個產檢,
當醫生照到bb有心跳,她說就可以安心
醫生說只要不做粗勞的事,多休息就好了
平安過渡最高流產風險的時期...
感恩 當我呼喚你來時你真的出現
要當一個乖寶寶啊 知道嗎?
終於到自己為人父母時
才驚覺當媽係有幾用心去養育子女
媽咪同爸爸 @donlau 愛你❤️
Outfit: @saturdayclub #righthererightnow
#新手媽媽 #新手爸媽 #孕婦日記 #我們仨 #爸爸 #媽媽 #懷孕了 #懷孕 #喜悅 #感恩 #baby #第12週 #新成員 #劉小朋友
月經只來一天鮮紅色 在 beauty STAGE美麗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痛...痛痛痛,每次親戚來都會痛得懷疑人生嗎?
編編來跟大家分享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
#月經注意 大小事!
一般 #經期 為3-7天,太長或太短都不健康喔!
大家有注意過自己的 #經血顏色 嗎?
⭕鮮紅色⭕暗紅色
若是一直都是鮮紅色,代表經血流動速度快,需要注意補血,避免貧血唷!
暗紅色是最健康的顏色,經期2-4天為鮮紅色也是正常的唷!
若是經血呈現黑褐色,代表經血排出不流暢,要多喝熱水、保持腹部子宮溫暖,才不會經血淤積於子宮導致下次痛不欲生~~
⭐絕對要注意⭐
2-3小時一定 一定 一定要記得換衛生棉!
太多編編身邊的朋友因為疏忽,陰道受到 #念珠球桿菌 感染‼
只要感染過,以後都很容易復發,所以不要有僥倖心態😤
#月經來不會胖
這句話根本是安慰人~~經期所消耗的熱量沒有你想像的多!
飲食還是要控制,但也不要在經期減肥。
經期來,身體在虛弱的狀態避免激烈運動及節食。
#經期腰痠 編編也常有,但絕對不要 #捶打腰部,會越敲越酸、經期越長喔!
#你以為可以吃其實不能吃
「牛奶」是大部分女孩不知道經期不能喝的東西
牛奶成分會引想人體對鎂的吸收,導致神經肌肉抽搐,加劇經痛!
「咖啡因」也是會造成經痛元兇之一!
另外 #寒性食物 海鮮類、西瓜等等也會造成宮寒唷。
經期盡量不要做小手術
#雙眼皮手術 #拔牙齒 請避開經期,因為經期時血液凝固慢,若做這些小手術會造成血流更久,也可能因此感染喔😲😲
最後最後,你以為 #經期保養 不用變嗎?經期時肌膚較敏感脆弱,#酸類 #美白保養 不要碰,改以溫和的化妝水及調理肌底的精華保養為主~
#美妝舞台 #美妝放大鏡 #經期注意 #月經顏色 #月經不能吃
月經只來一天鮮紅色 在 四季和安婦幼診所- 月經只來一天就結束 這是正常嗎⁉️(上篇)... 的推薦與評價
2️⃣亂經,內分泌失調,尤其當你生活作息不正常以及壓力很大時。 3️⃣服用避孕藥、事後避孕藥,因體內荷爾蒙濃度改變時所造成。 4️⃣排卵性出血,發生時間在排卵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