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投資股市,能得到多少報酬?」
前幾天收到一個讀者詢問:「是不是我長期投資股市,就能得到8%~10%的年化報酬?」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回答呢?
這裡市場先生先說一個小故事。
---故事開始---
有一個駱駝商隊,要前往大城市做貿易,
沿途他們經過了一條河流,
河流雖然水流不急、水也很淺,但河道非常的寬,附近都沒有橋,
在經過一陣探索之後,眾人在河流旁發現有一塊牌子寫著:「河流平均水深50公分。」
50公分似乎是可以涉水而過的深度,
商隊主人半信半疑,於是下水測試了一下,發現水深大多時候沒超過膝蓋,似乎水挺淺的。
於是商隊開始嘗試涉水過河。
沒想到在河流中間,水深一下子增加很多,從原本只到腰部,走在前頭的人一下子踩空滅頂,
所幸水流不急,而且水深處只有一小段,踩空的人游了一下終於渡過那一段。
原來,河流中經竟然有一小段,水深超過200公分。
最後商隊順利地過了河,但損失了一些貨物和駱駝。
回想起那平均水深50公分的告示牌子,他們不禁捏了把冷汗。
從此之後商隊中多了一條規矩:
「如果一條河平均水深50公分,記得千萬不要過河。」
---故事完---
看完這個故事後,你有發現問題所在了嗎?
平均水深50公分,其實並不是假的。
在河流某些淺的地方,水深可能只有20公分,
但在河流最深的地方,卻可能超過200公分,
整體平均下來水深就是50公分沒錯。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發現:
➡「平均水深根本一點意義也沒有,重點是最深有多少才對。」
平均值可以把一堆數字,簡化成一個有代表性的數字,
但平均值很多時候,沒辦法表現整體數據的特徵。
在投資裡面也是一樣。
你可能也曾經聽過一些關於股市長期報酬的數字,
有些會告訴你是平均年化報酬是8%~10%,有些會告訴你扣掉通膨後是6%~8%。
的確從平均的觀點來看,這完全沒有問題,
雖然這數字是浮動的,會隨著統計的時間段會有所不同,但過去長期而言的統計的確是如此,拉長到一百年數據也是這個結果。
(投資報酬率的平均並不是直接加總取平均,而是幾何平均值,怕誤解所以提示一下。)
但我們真的能只用平均值來理解股市嗎?
以下我列出從1994-2019年,全球最有代表性的S&P500股市,每年度分別的報酬。
1994 1.18%
1995 37.45%
1996 22.88%
1997 33.19%
1998 28.62%
1999 21.07%
2000 -9.06%
2001 -12.02%
2002 -22.15%
2003 28.50%
2004 10.74%
2005 4.77%
2006 15.64%
2007 5.39%
2008 -37.02%
2009 26.49%
2010 14.91%
2011 1.97%
2012 15.82%
2013 32.18%
2014 13.51%
2015 1.25%
2016 11.82%
2017 21.67%
2018 -4.53%
2019 31.33%
上面這一整串下來,長期年化報酬是在9.75%,
你有沒有發現,沒有任一年是落在長期平均報酬8%~10%之間?
實際上,連接近的數字都很少。
有些時候一年可以有超過+30%報酬,
但也有些時候一年低於-30%的報酬。
如同河邊的告示牌,真正有意義的並非告示平均水深50公分,而是告知最深的深度。
如果你只關注平均值,不理解股市實際上可能的高低變化劇烈程度,就有可能因此產生危險。
---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長期投資股市,能得到多少報酬?」
平均8%~10%,並不代表你明年或未來五年十年能得到的報酬。
結果有可能更高、也有可能比較差,
例如從2000~2009年是近年股市最差的10年,經歷網路泡沫和金融海嘯,整體年化報酬約是 -1%左右。
從2010~2019年則一反先前,是很強的10年,期間科技股成長最大,整體年化報酬約是 +13.4%。
如果把時間拉到20~30年甚至更長,的確平均報酬就會更加接近8%~10%,但仍不是絕對,劇烈起伏的過程會導致最終結果有高有低。
---
之所以想要談這個故事,
是因為我們常常很容易因為一些簡化的結論,導致對事情產生誤解。
平均值的確能夠方便我們快速解釋說明許多問題,
如果你問我股市長期報酬,我的確也一樣只能回答你長期而言年化報酬率是8%~10%左右。
但聽到這個結論,有些人如果理解的不夠全面,就可能產生錯誤的期待,
例如你懷著長期報酬 8%~10%的心理預期進行投資,
就如同前面商隊認為水深50公分可以涉水過河一樣,
高報酬的時候你會感受到很輕鬆愉快,如同經過水很淺的地方,
低報酬的時候你會覺得非常痛苦,如同經過水深滅頂的地方。
也有些人會有更大的誤解:「去借貸付出2%~3%的利息,借錢投資創造8%~10%的報酬,中間的報酬不就可以套利了?」
這除了現金流上不可行,因為還款需要本金加利息但投資的錢不能取出,此外過程也不一定會如同預期,一但連續幾年狀況很差,很可能就會因為還款壓力或心理因素中止。
槓桿投資也是如此,看似長期幾乎極高機率有正報酬,但問題是有可能在中途就滅頂,而槓桿則會加大滅頂的危險性,撐不到長期。
這也是為什麼你會看到許多書上要你長期投資時不要在意過程,或者要你做資產配置,
原因就像渡河一樣,平均水深50公分雖然不高,但過程卻可能要命,
股市長期報酬雖然看起來很美好,但過程難以承受的程度可能遠超過你想像。
---
「如果一條河平均水深50公分,記得千萬不要過河。」
下次聽到『平均值』的時候,可以先想一下這個故事。
其實在這一個問題裡面,
還有另一個重要思考是:「為什麼股市過去長期報酬會是8%~10%、未來能繼續嗎?」
這就以後有機會再提了。
希望這個故事能對你的投資有些幫助。 😊
#有收穫的話請留言告訴我
市場先生 2020.12
#50公分不要過河的觀念出自塔雷伯黑天鵝效應
#故事則是為了更好懂另外發想寫的
#也歡迎留言分享心得
圖:喝咖啡與閱讀的時間
同時也有3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麻吉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歡迎加入頻道會員 NEW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xLS55NOcSjJ2qswoLg9-Q/join ★-:+:-:+:-:+:-:+:-:+:-:+:-:+:-:+:-:+:-:+:-★ 📌 訂閱麻吉兔頻道➔ https://bit.ly/2L...
有收穫的話請留言告訴我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投資要避免情緒」
最近有一個朋友很興奮的和我分享,他最近的投資,如何在經歷了一段帳面虧損之後又戲劇性的反轉,最後小賺出場的經驗。
由虧轉盈,讓他看起來加倍的開心,但我覺得這種情緒在投資中並非好事。
你身邊是否也曾經看過一些人,投資順利時就很開心、投資不順時情緒就很糟,影響自己、甚至影響周圍的人?
關於投資與情緒,下面分享一段小故事。
---
大約在10多年前,
那時我剛開始學投資,有一段時間曾經很心浮氣躁、每天情緒都跟著帳面上的損益起伏。帳上獲利增加時很開心、減少時很憂慮。
直到有一天看到一本書,
是巴菲特的老師 班傑明‧葛拉罕 的著作《智慧型股票投資人》,書中有個故事,提到的一個虛構人物 Mr.Market市場先生。
書裡面是這樣說的:
「市場先生(Mr. Market ) 是個情緒不穩定的人,他每天都會造訪投資人,提出買賣股票不同的價格。市場先生給的報價大多時候都很合理,但偶而也會過於熱情或過於恐慌,導致給出非常的瘋狂的價格,投資人可以自由地決定是否買賣或者完全忽略他給的報價,即使拒絕 市場先生也並不介意,明天他仍然會再次登門造訪,再次提出不同的價格。」
當年看完這段文字時,我感到非常震驚,因為當時的我,就像是跟著這位市場先生的報價、情緒隨之起舞的人。
實際上價格每天都在變,眾人們的看法、市場的事件,每時每刻都不同。但無論我們情緒是否受影響,市場明天仍會給你一個報價。
➡葛拉罕的這則寓言提醒投資人,不應該把市場先生在市場中隨興的報價當作是股票的真實價值。
當這位市場先生犯傻的時候,投資人要勇於從中獲利。投資人若不想參與其中,則應該緊閉大門,別受市場先生的報價所打擾,只需受益於企業成長即可。
---
在那之後我突然想通了很多事,也意識到當下自己的情緒過度受到市場影響。
那陣子時常寫一些投資心得和研究文章與幾位好友交流,我也把自己的筆名取叫市場先生,這樣一來每當我看到這個筆名,就會想起書中那個情緒不穩定、胡亂給報價的市場先生,隨時警惕著自己的情緒不要受他人影響、不要隨市場的瘋狂起舞。
後來這幾年,我也確實感受到脫離了情緒所帶來的好處。包含更客觀的看待每件事、不受資產波動影響心情、生活更有品質、工作與事業也能更加專注。
---
➡回到一開始的主題:投資要避免情緒。
無論是興奮、愉快、可惜、恐懼、擔憂、低落,其實都與市場無關,只是自己的反應。
投資只是幫助我們達到財務目標的手段而非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希望財富成長讓生活品質更好、受到風險的影響更小、擁有更多人生的選擇權。一但投資帶著情緒,除了干擾自己決策的理性,也會傷害到自己的生活品質與其他事業。
每個人剛開始投資時,看到自己帳戶資金起伏,情緒都是很容易受影響,畢竟那都是自己辛苦工作存下的資金。許多人會對於朋友同事投資賺錢覺得心癢難耐、追求情緒的刺激過度投機,不甘心想追回虧損,或是過於擔憂不敢投入、遇到大跌就恐慌賣出,這些都是情緒的負面影響。
從開始學習投資到完全擺脫情緒需要時間,我自己大約花了3~4年左右的時間才慢慢逐漸擺脫情緒。只要持續的增加知識,釐清自己投資目標、選擇合適的方法,最終都能逐漸避免情緒的影響。
最後,
希望大家在投資路上都能保有心情的平靜 😊
#有收穫的話請留言告訴我
#也可以留言分享投資路上對情緒的經驗與體會
市場先生 2020.12
圖:每當書上讀到市場先生,都會再次警惕自己情緒不要隨著市場價格起舞。
有收穫的話請留言告訴我 在 麻吉兔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歡迎加入頻道會員 NEW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xLS55NOcSjJ2qswoLg9-Q/join
★-:+:-:+:-:+:-:+:-:+:-:+:-:+:-:+:-:+:-:+:-★
📌 訂閱麻吉兔頻道➔ https://bit.ly/2LAB8y6
🔍 日常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aji_rabbit_2019/
👍FB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majirabbit.2019
🔔 頻道每週不定時更新影片!
💌 相關合作請洽頻道信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喜歡影片請記得按讚、訂閱、分享。
有任何想說的話,都可以留言告訴我唷(´∀`)
AMOi-AMOi 一起加油!
作詞:黃明志
作曲:黃明志
編曲:郭浪
聽說神話都不朽 鬼話都不揪 人話要分輕重
聽了真話太刺痛 假話太輕鬆 你懂不懂
既然都放手一搏 努力這麼久 不能出糗
用傻傻的勁別回頭 他們說這樣會成功
說好妳她和我 抓緊別放手
請不要不要退後 不要不要Say 'NO'
勇敢地 Let's Go
我們要一起加油 但不要一起滑溜
手牽手往前衝 火車轟隆隆 呼嘯咻咻
我們要一起加油 仰起頭舉起拳頭
肩並肩大步走 走到了關口 要一起成功才罷休
說好妳她和我 抓緊別放手
請不要不要退後 不要不要Say 'NO'
勇敢地 Let's Go
我們要一起加油 但不要一起滑溜
手牽手往前衝 火車轟隆隆 呼嘯咻咻
我們要一起加油 仰起頭舉起拳頭
肩並肩大步走 走到了關口 要一起成功才罷休
要一起加油 但不要加肥油
每天早睡早起一起來做運動
抬腿彎腰提臀軟QQ
辛苦到了一個盡頭就有收穫
Amoi-Amoi GO!
一起一起 GO GO
夢想不會一直等你 就要把握
每個人都會發發白日夢
但我有你陪我一起衝衝衝
我們要一起加油 但不要一起滑溜
手牽手往前衝 火車轟隆隆 呼嘯咻咻
我們要一起加油 仰起頭舉起拳頭
肩並肩大步走 走到了關口 要一起成功才罷休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才罷休)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才罷休)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才罷休)
#一起加油 #cover
有收穫的話請留言告訴我 在 醬料心聲MedSoun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今天做這集的原因是我聽一個podcast聽到很生氣(他聽眾還不少喔),都2020年了,竟然還有人在推廣做什麼事情(他是說冰人呼吸)會讓你的身體變鹼,扭轉你身體的酸性,擺脫發炎。人不是燒杯,人體每個部位的酸鹼性不同,但就以流竄在全身上下的血液來說,大概是pH7.35-7.45之間,如果你因為這個所謂的冰人呼吸把你的身體變鹼先不管他說的是哪裡變鹼,以血液來說,只要超過7.45就是鹼中毒,低於7.35就是酸中毒,是要去看醫生的!!!然後他的podcast再跟你推廣說他創辦的這個線上課程,可以幫助你反轉自體免疫疾病等等。
像酸鹼學說這種東西,真的不是價值觀的問題,而是實實在在的偽科學,當然他的podcast也提到說類似像攝取微量營養素等等營養學的觀點,但這種人通常就是七分真話三分假話,披著科學的大旗,然後再跟你講有些東西科學沒有證實不代表它不存在.....這種人就會用「自身的經驗」告訴你他這樣做有效,所以你也來做等等。
總之,這集跟大家分享什麼是安慰劑效應、以及酸鹼學說提倡者的下場,順便講一點點媒體識讀。想要辨別假資訊的話,我在IG限動有推薦一本書叫做 新時代判讀力:教你一眼看穿科學新聞的真偽,沒有要付購書連結免得說我業配,大家去圖書館借也可以,以上癈話有點多,希望大家聽完這集可以有收穫!
時間表:
1.這個podcaster犯的三個錯誤 03:21
2.安慰劑效應是什麼 10:28
3.不可重現的個人經驗沒有實質效力 14:55
4.該Podcaster對於質疑的回覆 17:20
5.酸鹼學說提倡者被求償30億台幣 25:30
6.冰人呼吸法的科學證據 27:35
7.如果都要花錢了拜託請用健保看醫生(很便宜)31:15
8.我對替代療法的看法 32:00
如何收聽:⠀⠀⠀⠀⠀⠀⠀⠀⠀⠀⠀
1. iTunes, Spotify, Anchor, SoundOn,YouTube搜尋醬料心聲
2.點選醬料心聲IG首頁的連結選擇平台收聽
你對酸鹼學說的看法是什麼呢?還有什麼你也看不慣的偽科學嗎?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歡迎留言或是用以下方式讓我知道喔~
我的信箱: medsoundtw@gmail.com
我的IG:medsoundtw
參考資料:
衛福部:檸檬水是鹼性食物,可以調整體質?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425&pid=11098
林慶順教授:呼吸養生
https://professorlin.com/2019/02/06/%e5%91%bc%e5%90%b8%e9%a4%8a%e7%94%9f/
BBC: The dying officer treated for cancer with baking soda
https://www.bbc.com/news/magazine-38650739
論文:
Do elite breath-hold divers suffer from mild short-term memory impairments?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053942
The association of kidney function with repetitive breath-hold diving activities of female divers from Korea, Haenyeo.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8228118
Blood biomarkers indicate mild neuroaxonal injury and increased amyloid β production after transient hypoxia during breath-hold diving.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7389622
Prevalence of acute respiratory symptoms in breath-hold divers.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2908840
Increased serum levels of the brain damage marker S100B after apnea in trained breath-hold divers: a study including respiratory and cardiovascular observations.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9574501
有收穫的話請留言告訴我 在 戀愛診療室lovedoc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右下角開啟自動產生字幕)三個免費挽回教學影片立即參考:https://bit.ly/39GNOze
男生課程請參考:https://bit.ly/3ppwpzB
女生課程請參考:https://bit.ly/2CtvJXI
分手後想挽回對方,卻發現對方已經有了新對象,那該如何成功挽回?
其實這些問題根源大多是在於我們不懂對方在想什麽,
利用心理學的角度,找出能夠解決你們之間交往的問題,
去瞭解對方的心理在想什麽,進而做出改變,才有可能成功挽回!
因此今天我將會教你運用心理學去試探對方,並且告訴你如何增進魅力,讓對方看見你的改變,幫助你最大化成功挽回對方!
如果你分手後還是很想念前任,但又有情敵出現,不知道該怎麼辦,那我強烈建議你完整看完這支影片,你將會收穫良多!
以下是問題簡述:
我們在一起快兩年,因為我常常沒有重視她說的話,
沒有注意細節所以導致分手,分手後我有寫挽回信給她,
但她覺得我寫的很沒有誠意,分手後一個月後她就有了新歡,
請問她是想忘記這段感情,所以才交新男友嗎?
如果你的感情也有類似像上面敘述的挽回問題,強烈建議你把這支影片完整看完。
今天的分享有幫助到你,請在以下留言讓我知道,也請多多分享!
《愛情時光機》三個免費挽回教學影片立即參考:https://bit.ly/39GNO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