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唬爆米花教室:同出一系互相敵視的歷史政權--前後趙、前後秦、東西魏】 #福編
退役陸軍少將于北辰日前在某談話性節目說現存兩個「中國」之間的問題,他說東漢、西漢「都稱對方是偽政權」、「都稱對方是篡漢」,「晉朝也是,東晉、西晉當時都稱自己是晉」、「宋朝也是叫南宋、北宋,當時雖然分裂,都稱自己為宋」,這些場景跟現在「一模一樣」。說完之後引發極大的議論。😅
因為這些朝代其實都是前後繼受的朝代,但中間遭遇國難,皇帝被俘或死難,皇室旁支重建政權,所以歷史家還是把他們分開,而不視為單一朝代。
🧐但撇開于將軍的平行宇宙史觀,歷史上有沒有類似兩個「○」系出同門,卻「都稱對方是偽政權」、「都稱自己是○」,然後互相敵視開幹呢?
有的,其實有3次,但 #都發生於魏晉南北朝期間。
◎第一次:「前趙」、「後趙」(319-328)
劉淵率內遷之匈奴部橫掃北方後,子嗣陷入不斷的內爭兵變,傳至劉粲時因粗暴亂政又沉迷淫樂,被岳父靳準奪權殺害。但在外領兵的劉系旁支劉曜帶兵回剿,劉曜勝利後改國號為趙。
而匈奴劉漢另外一位大將石勒,則藉機襲取控制多數山(肴山)東區域,也跟著稱帝,國號也為趙。因劉曜稱帝較早數月,故稱前趙,石勒之羯趙稱為後趙。時為西元319年。
但前後趙並立沒有維持很久。雙方互有衝突,9年後(西元328年),劉曜發起總攻,後趙軍大敗,洛陽岌岌可危,石勒不顧勸阻,押上所有預備隊親自前往洛陽旁的金墉與前趙大決戰,一戰全殲前趙主力,統一漠南關內之北方。(石勒為人重朋友、惜恩情,上位以後愛讀書,希望推動民族融合,安定內政,晚年更信佛法,盡力避免殺戮,太子石弘也努力讀書,溫文儒雅。但跟隨石勒南征北討的石虎在石勒患病後開始兵變部署,石勒一死,石虎奪權,滅石勒子孫,而石虎子孫也互相仇殺攻戰,導致羯人衰微。漢人大將冉閔日後藉機發出殺胡令,以報復石虎昔日的濫殺平民之舉,羯人幾全死難,導致五胡中羯人成為後世最難實際確認族系的一族)
◎第二次:「前秦」、「後秦」(384-394)
淝水之戰後,前秦政權崩潰,被征服之各族均各自起兵。384年姚萇率關中羌人起兵,但仍自稱「秦王」,全力爭奪關中,次年殺害苻堅,394年後秦徹底攻滅前秦餘部。
◎第三次:「東魏」、「西魏」(534-550)
北魏六鎮之亂後,爾朱氏掌握山(肴山)東兵權,爾朱榮於晉見魏孝莊帝時被刺殺,爾朱兆等起兵攻魏廷殺孝莊帝,爾朱氏大將高歡藉機以覲王之名舉兵自立,攻滅爾朱氏並掌握朝政。不堪高歡專政的孝武帝元脩意圖號召關中主將賀拔岳入京護主,高歡卻收買賀拔岳戰友刺殺賀拔岳,孝武帝令宇文泰接替賀拔岳,並別奔長安,高歡改立元善見為魁儡皇帝,東西魏正式分裂,高家與宇文家均稱其政權合法合統,互相攻擊。
東魏方面,550年,高歡之子高洋不演了,逼孝靜帝禪位並害死全家。北齊建立。
西衛方面,535年宇文泰與元脩鬥爭加劇,宇文泰直接毒死元脩(元脩他自己即位時也大殺親族),掌握朝政,557年宇文泰之侄宇文護也不演了,逼迫魏恭帝禪位並殺其全家,建立北周,魏亡。
(下一集:歷史上三國鼎立,最後勝利者都是第四國...)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廬山,又稱匡山、匡廬,位於中國江西省九江市南郊,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文化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同時還是中國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文明旅遊風景區、世界名山大會的發起者。廬山形成於第四紀冰川時期,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脈,是中國自古以來重要的遊覽目的地。以「雄」、「奇」、「險」、「秀」聞名,被稱為「匡廬奇秀...
東晉 南 遷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4世紀時歐洲與中國的重要2場戰役,成了人類歷史的轉捩點?】#精選書摘
以西元378年作為歷史轉捩點的原因是,東羅馬帝國與哥德聯軍作戰,史稱阿德里安堡之役,結果羅馬軍隊全面潰敗,此後羅馬徹底無望再造帝國,衍生出一連串摧毀既有秩序的變化。
而中國在383年,苻堅的前秦政權與南方的東晉爆發淝水之戰,也影響南、北政權的發展軌跡。也就是說,4世紀後期在歐亞大陸兩端發生的兩場戰役,標誌了羅馬與漢朝兩個古代帝國秩序的崩解:
❙有話想說,你可以直接於文章之中提供更多想法: https://bit.ly/2VtklER
#歷史的轉換期 #中古早期 #歷史 #歐洲史 #中國史
東晉 南 遷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樣看香港 港事大排檔】以海為家的香港原居民-蜑家人
(精彩節目內容 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
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View/programId/1630/id/123291
大甲媽祖遶境起跑,台灣年度最大的宗教盛事也將在各地陸續展開!而信奉海上女神的當然不只台灣,在香港也有信仰天后的海上子民—#蜑家人。每逢農曆3月23日「#天后誕」,香港各處蜑家人上岸或於沙灘參拜,形成數百船隻停泊海灣的壯觀場面。
天后誕對蜑家人是非常重要的節日。圖為香港五十年代大廟(佛堂門天后廟)的天后誕節盛況。(「蜑家妹出走記」版主提供)
蜑家人其實是支古老的民族,其歷史可追溯到東晉,居於華南一帶、以船為家。他們也是香港的「原居民」之一,據說香港的英文名稱「Hong Kong」正是源自蜑家話呢!
海上的生活與陸地大不相同,終年與海為伍的蜑家人對於大自然的適應力特別強,並且充滿生活智慧。蜑家人依照功能將船隻分為住家艇、漁艇…甚至還有水上學校;在艇上不說左右、而是以「大撈便」、「細撈便」區分。而早年外國船艦到訪香港,蜑家人也擔負著協助運輸補給、修繕船體與器材的重要任務。
「蜑家文化是流動的歷史」香港由早年的小漁村蛻變成今日繁華大都巿,蜑家人在香港發展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隨著都巿發展,蜑家人逐漸被遷至陸上,現有的水上人家已經不多,其文化亦可能從記憶中邊緣化、甚至有消失的危機。
本集節目我們特別邀請到家族七代前扎根於銅鑼灣的蜑家妹—#Miriam (李敏婷)介紹蜑家文化特色以及家族的有趣故事,歡迎收聽!
#黃美寧 #每周五下午三點首播 #港事大排檔
「這樣看香港」節目電子信箱:nin@rti.org.tw 或 hk@rti.org.tw
東晉 南 遷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廬山,又稱匡山、匡廬,位於中國江西省九江市南郊,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文化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同時還是中國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文明旅遊風景區、世界名山大會的發起者。廬山形成於第四紀冰川時期,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脈,是中國自古以來重要的遊覽目的地。以「雄」、「奇」、「險」、「秀」聞名,被稱為「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的最高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瀑布飛流直下,雲霧變幻無常,景區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夏季氣溫比山下低10攝氏度左右,為中國知名避暑勝地之一。廬山亦是一座文化名山,被認為是中國山水文化的歷史縮影。自東晉以來,中國歷代著名的文人、高僧、政治人物都在此留下過重要的歷史印跡,歌詠廬山的詩歌辭賦有4000多首。對廬山產生較大影響的人物有:古代早期的司馬遷、陶淵明、王羲之、慧遠等;唐宋時期的白居易、李白、蘇東坡、朱熹等;近現代的政治人物蔣介石、毛澤東等。
廬山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影響非常大,堪稱中國的政治名山。1895年起,英、法、美等西方國家曾在此大興土木,留下了大量的西式建築,形成了今日牯嶺鎮的雛形。北伐戰爭結束後,這裏成為中華民國政府的「夏都」,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之一。1937年6月,周恩來代表中國共產黨上山與蔣介石進行談判,商討共同抗日事宜。1937年7月,蔣介石發表對日宣戰的廬山談話,中國開始全面抗戰。1959年、1961年和1970年,時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曾三次在此主持大會,即著名的「廬山會議」。
1860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戰敗的清廷被迫將九江列為對外通商口岸,促使大批西方冒險家來九江營商。1884年,俄商強佔廬山九峰寺避暑,開外人占山之先河。英國傳教士李德立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來到廬山。1885年,他通過賄賂清政府九江道台官員,成功租到牯牛嶺的4500畝土地。基於外國人的緣由,他與山民因土地問題持續了數年紛爭,土地使用嚴重受阻。1895年,大清在中日甲午海戰中戰敗,李德立乘勢藉助英國政府之手再次強租牯牛嶺土地,並順利獲得租期為999年的官方租約。 得到土地後,他聘請了英國工程師甘約翰和德國工程師李博得與自己合作,成立牯嶺公司,開始對牯嶺進行規劃和建設。他們首先將上山道路進行改造、擴建,將原來簡易的樵道修成登山石階;同時將所租的大片土地劃分成小塊,規定地塊用途但不限建築風格,並通過各種方式向全世界發佈售地廣告,引來大量西方人上山購地、建房,牯嶺大規模的別墅建設由此展開。截至1927年,已建成別墅560餘棟。在李德立經營牯嶺期間,1908年成立了廬山設清丈局;1914年,天主教江西北境代牧區的法國籍主教樊體愛強租狗頭石地區,遭海會寺僧抗議;1919年,俄羅斯五洲銀行在牯嶺成立。由於李德立在牯嶺開發、建設中的巨大作用,被稱為「改變廬山命運的人」。1929年,他被英國政府委以重用赴任英殖民地新西蘭。
1980年,電影《廬山戀》在全國的公映,廬山旅遊迅速發展。1982年,廬山被中國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4年,江西省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成立。1991年獲「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和「度假休閒旅遊勝地」。1994年,廬山被中國建設部評為「衛生管理達標風景名勝區」。1996初,景區將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登山路經闢為「霞衢」遊覽山道。1996年12月,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核准廬山為「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景區旅遊業進一步升溫;2002年2月13日,該組織又將廬山核定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使其在旅遊界的知名度再度攀升。2006年11月,景區管理局決定大幅提高進山門票價格,引發激烈辯論。2009年9月,發起召開「世界名山大會」和成立「世界名山協會」,向全世界推介旅遊資源。
東晉 南 遷 在 Kids Playground孩子們的遊樂場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潤餅卷,又稱潤餅、薄餅卷、嫩餅菜,臺灣中南部地區亦稱為潤餅[食夾]、春捲,是一種用薄餅(春捲皮)捲食其他肉菜等的食品。狀似春卷,但捲好熟食後直接食用,無須油炸。潤餅作為閩南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流行於福建南部、潮汕、臺灣和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越南春卷在形式上也比較類似於潤餅。
遠在中國春秋戰國開始[來源請求],就有在春天以五辛盤祭祀春神的禮俗,五辛盤內容為大蔥、小蒜、韭菜、香菜、芸苔,再祭祀春神後食用這五辛,以求開五臟、去伏氣的保健效果,但因五辛味道辛辣,單吃難以入口,於是後來逐漸發展以麵餅包裹五辛成為春餅來食用,春餅也就成了潤餅和春卷的前身。自東晉開始中原數度戰亂使中原人士大舉南遷閩避難,以致今日台閩一帶吃潤餅還保有古代春餅之俗,桌面無論菜色多少,內容一定必須具備五辛在內,僅芸苔以滸苔代替。吃潤餅在閩台一帶是家族一年中重要的聚會禮節,大多為家族成員食用,一般不會用來招待外人。但近來也出現潤餅專賣店、賣潤餅專車,尤以夜市、菜市場等地最常見。
傳說
相傳潤餅由明代福建泉州同安縣金門島才子蔡復一的夫人李氏首創,相傳是蔡夫人因為蔡復一公務繁忙,無暇用餐,特意為他製作,可以邊辦公邊享用[3]。
故事版本眾多,姑取其中最盛行者如下[4]。
民間流傳,蔡復一是明朝萬曆年間進士,但身體殘缺得很厲害,獨眼、跛腳又駝背,但是他熟讀四書五經,不僅能作詩、賦、八股文;才華橫溢,兩手能同時寫字,在殿試上大出鋒頭,皇帝原本想點其為一甲(前三名),但蔡態度狂傲,皇帝又改其為二甲。不過放榜之後,皇帝憐才之意又起,常對蔡加以賞賜,四個奸臣於是過來消遣他,欲挫其銳氣。
四奸臣前來,第一人取笑他是獨眼龍,蔡說:「一眼觀天下。」第二人取笑他是瘸子,蔡回應:「一腳登龍門。」第三人取笑他是駝子,蔡回應:「一背藏千卷。」最後一人又質疑他兩手同時寫字是假的,蔡就回答「兩手作萬言。」立成一首詩。四個奸臣無趣而返,於是告訴皇帝,蔡復一說天下文書都抄寫得成,「兩手作萬言」,皇帝很生氣,覺得蔡太狂妄了,故要求蔡一個月內抄寫朝廷歷年來的邊防文書,如不從,將以「欺君」論處。
為了完成任務,蔡只好廢寢忘食,晝夜雙手齊書,幾乎不吃飯,蔡夫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有一天,她想出了一個妙法:麵粉加水,攪成糊狀,在熱鍋上輕輕一抹,做成一張張薄薄的麵餅皮,再把各種菜切細,炒成燴菜,然後用餅皮把燴菜捲成圓筒狀。每天用餐時,蔡夫人雙手捧著「薄餅」餵正在抄寫的蔡復一,這樣既不影響工作,又不耽擱用餐。在夫人的照料和協助下,蔡復一如期完成使命,他抄的文件足足放滿了九個櫃子。
皇上認為蔡是個能吃苦、有智謀的人,故大力提拔蔡,蔡後來作到湖南、湖北、貴州、雲南、廣西五省經略。從此,蔡夫人做餅的故事在當地傳為美談,因「潤餅」是蔡夫人所創,所以民間又有「美人薄餅」或「夫人薄餅」的說法。
東晉 南 遷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黃山位於中國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山脈面積1200平方公里,核心景區面積約160.6平方公里,主體以花崗岩構成,最高處蓮花峰,海拔1864米。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故於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六月十七日改為「黃山」。黃山徽派內涵深廣,是中國三大區域文化(藏學、敦煌學、徽學)之一,涵蓋了哲、經、史、醫、科、藝諸多領域。明朝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兩次登臨黃山,讚嘆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徐霞客評黃山有「泰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岳之煙雲、匡廬之飛瀑、雁盪之巧石、峨嵋之清秀」。並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一奇山」。黃山素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稱。清朝人趙士吉曾說[來源請求]:「黃山之奇,信在諸峰;諸峰之奇,信在松石;松石之奇,信在拙古;雲霧之奇,信在鋪海。」
奇松1979年鄧小平遊覽黃山,說「這裡是發展旅遊的好地方,是你們發財的地方,要有點雄心壯志,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黃山1982年入選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6年黃山被評選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且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中唯一的山嶽風景區;1990年12月黃山風景名勝區作為一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4年2月入選世界地質公園。2015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首批最佳管理自然保護地綠色名錄。
南京市簡稱「寧」,別稱金陵,建業,建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城市群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中國東部暨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長三角城市群為2016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成立的城市群。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樞紐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長期在政治人文與教育的發展投入,使南京近來擠身於新一線城市的發展之列。全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6582.31平方公里,2018年末常住人口843.62萬,其中城鎮人口695.99萬人。南京為政治文化名城,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後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朝代或政權定都於此,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1月12日上海淪陷後,國民政府和在京的學校、工廠等陸續西遷。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對平民和戰俘展開長達6個星期的大規模屠殺,罹難者有30萬人之多,史稱「南京大屠殺」。1940年3月,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傀儡政府。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9日,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作為中國戰區代表在南京接受侵華日軍的無條件投降。1946年5月5日,國民政府從重慶還都南京。11月,制憲國民大會在南京國民大會堂召開,12月通過《中華民國憲法》。歷史上南京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長期被視為華夏之正朔所在,為國家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觀光資源十分豐富。